特色小镇之云栖小镇概念规划案(下)
- 格式:pptx
- 大小:147.79 MB
- 文档页数:84
云栖小镇研学课程设计方案云栖小镇是在原来传统工业园区(转塘经济科技园)的基础上,实施“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而成。
云栖小镇大力引进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特色的的高端信息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以云产业为龙头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打造数字技术体验区、数字魅力体验区、数字成果展示区,致力成为数字经济第一镇和驱动数字经济第一镇。
2015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
坐落于云栖小镇的杭州城市大脑构建了“中枢系统+部门(区县市)平台+数字驾驶舱+应用场景”的城市大脑核心架构,推动城市治理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一部门监管向更加注重部门协同治理转变,为精准决策和高效治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在“战疫情、促发展”中,杭州依托城市大脑率先开发和应用“杭州健康码”“亲清在线”等数字平台,为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全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实现了决策科学化、治理高效化、服务精准化。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
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
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
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
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西湖云栖小镇:创新“云”驱动魅力尽显李春宝【期刊名称】《浙江林业》【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16-16)【作者】李春宝【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云栖小镇地处杭州西湖区西南,位于全国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的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块,是浙江省首批创建的37个产业特色小镇之一,云栖小镇从规划创立之初,就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小镇。
走进小镇如同置身西欧现代田园小镇,这里山水风光和现代化产业和谐地融为一体。
云栖四周环山,背靠之江,依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小镇内规整的道路、先进的通信设施让人觉得此处一点也不闭塞。
远处山边是云栖会展中心,竹绿色的外立面,显现出小镇所追求的环保和生态,整个建筑外形酷似北京水立方。
这里曾举办了飞天奖颁奖庆典和2015云栖大会。
现在云栖小镇正在构建“创新牧场—产业黑土—科技蓝天”的创新生态圈,推动产业发展。
“创新牧场”是草根创业者的舞台。
创新牧场通过整合世界一流的设计、研发、制造、检测、电商、融资等基础服务,专注于扶持和帮助创业创新的中小企业成长,这对我省目前林地抵押贷款、香榧的网上销售和彩色森林的建设将提供更大的便利。
通过全新的服务体系,让云栖小镇真正成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沃土。
“淘富成真”是创新牧场平台上扶持中小微智能硬件企业和创业者的重点项目,由阿里云、富士康、银杏谷等龙头企业共同在云栖小镇发起,将阿里云的云服务能力和富士康的工业4.0智造能力,整合成为独一无二的基础设施平台,提供互联网创业创新服务。
“产业黑土”就是要建设西湖创新研究院、互联网工程中心等,助推传统企业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实现“互联网+”,将来浙江省的林业现代化和全国林业领先样板示范工程一定少不了云栖的云企业和“互联网+”这双翅膀;“科技蓝天”就是建成一所国际一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真正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多规合一的新型小镇。
产业集聚始终是云栖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
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为例陈文伟; 王杨通; 楼勉; 朱旭荞【期刊名称】《《北方经贸》》【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120-122)【关键词】德清; 地理信息; 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作者】陈文伟; 王杨通; 楼勉; 朱旭荞【作者单位】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2一、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发展概况“特色小镇”概念于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在2015年的浙江省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特色小镇”的概念: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
发展特色小镇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特”和“小”,发展创新性块状区域经济,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相对于“产城分离”的一种城镇化布局新战略——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指产业城市整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并持续向上发展的模式。
产城融合要求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协调,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
最终实现“产—城—人”三者良性交互发展,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功能的复合体系,叠加创新要素,激发产业链内在价值效率,促进小镇内生性多元化发展。
德清县,浙江省湖州市辖,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
2015年,浙江省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里,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成功入选。
作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以打造国际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区为目标,坚持推介招商、强化以商引商、注重专业招商,大力推进地理信息产业招商工作,截止到现在,德清已有百余家地理信息相关产业聚集到此,德清各类地理信息相关产业的集聚发展,德清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数据获取、处理、应用、服务等一系列完整产业链,完成了全产业一体化。
小镇按照“坚持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建设要求,以“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打破了传统产业园区建设的局限,配合小镇原有的自然生态条件,形成以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基础,小镇复合空间为依托的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中国最牛的产业小镇——杭州云栖小镇十大要点解读在2016年所有人才净流入的城市分布中,杭州排名遥遥领先于其他所有城市。
目前看来,阿里的杭州、互联网大会和G20峰会之后的杭州,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新一线城市的产业布局。
在中国正在兴起的小镇领域,杭州绝对是个值得学习、参观甚至朝拜的城市,没有之一。
去年一年,我和团队不停地在杭州上海之间奔波,去看了杭州的各种小镇,拜访了各种业界人士。
归纳下来看,杭州这个中国小镇的胜地,小镇领域出现了两个流派:一种是产业型小镇,一种是生活型小镇。
产业型小镇的代表项目就是云栖小镇、梦想小镇和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而生活型小镇的代表项目就是宋式的桃李春风、乌镇雅园这种。
对于蓝城小镇和基金小镇的分析,我们曾专门有过研究。
下面再来看看云栖小镇。
记得我是去年年底来到杭州,参加蓝城的小镇产品发布会。
发布会的现场,就是在云栖小镇的会展中心里。
云栖小镇给我的第一感觉更像一个产业园区。
查阅历史信息才发现,早期云栖小镇就是由产业园蜕变而来。
西湖区阿里巴巴在转塘科技经济园联手布局建设了杭州云计算产业园。
转塘科技经济园区(杭州云计算产业园)规划用地3415亩,规划建筑面积212.95万平方。
我们从下面三张图可以看出,不同于宋氏生活小镇的产品细致和新中式的唯美写意,也不同于玉皇山基金小镇的欧式庄园风情,更不同于乌镇和良渚文化村那样的厚重及丰富的历史文化气息,云栖小镇在小镇的景观层面的确较为常见,但在小镇运营的产业层面上的云栖小镇,却在中国无人能及。
桃李春风:宋氏生活小镇样板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美国格林尼治小镇模式云栖小镇,硅谷模式2引进一群超级明星企业2016年4季度,云计算业务营收为17.64亿元,同比增长115%,付费用户数量达到76.5万,同比增长100%,推动阿里云营收连续第7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幅。
国际市场上,亚马逊、阿里巴巴和微软均在云计算业务上保持高速的增长,形成云计算3A阵营(AWS、AlibabaCloud、Azure)。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求能力。
云栖小镇在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圈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
云栖小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规划和设计阶段,云栖小镇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建设湖泊、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景观,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建设过程中,云栖小镇采取了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云栖小镇鼓励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云栖小镇依托阿里巴巴集团的科技实力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入驻。
云栖小镇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技术支持等,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
通过这种方式,云栖小镇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还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云栖小镇注重社区建设和文化传承。
云栖小镇设立了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融入和参与。
云栖小镇注重传承和弘扬杭州的历史文化,打造了多个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场所,使居民和游客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云栖小镇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推广。
云栖小镇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和技工学院,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云栖小镇开展了多样化的教育推广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创业,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社区建设和文化传承、人才培养和教育推广等措施,云栖小镇成功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这不仅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云栖小镇是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座科技产业园区。
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基地,云栖小镇以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打造一个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基于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使小镇的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与传统的工业园区相比,云栖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可持续性原则,注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云栖小镇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镇利用现有的土地和建筑资源,通过改造和提升,打造了一系列符合互联网产业需求的办公楼和科技园区。
小镇还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水、太阳能等,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云栖小镇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镇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和恢复了原有的植被和湿地等生态系统,通过生态修复和景观规划,打造了一个绿色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小镇还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如推行垃圾分类、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环境监测等,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云栖小镇关注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小镇注重人才培养和社区建设,通过举办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吸引和留住了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小镇还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和公益活动,提升社区凝聚力和居民的幸福感。
云栖小镇注重创新与协同发展。
小镇以互联网科技为核心,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和产学研结合。
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小镇不断引进和培育创新企业和项目,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小镇还搭建了一个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鼓励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加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积极探索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式。
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创新与协同发展的推动,云栖小镇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云栖小镇规划环评公示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科技经济园区管委会拟在山景路东侧,河山街南侧、鲤鱼山街北侧建设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二区工程。
项目位置图
项目总用地面积54030㎡,总建筑面积86830㎡,容积率0.81,建筑密度48%,绿地率30%。
其中二期(本次公示部分)地上建筑面积23780㎡,地下建筑面积42900㎡。
项目总平图
杭州市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
按照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要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以云计算为核心,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为产业特点的特色小镇。
2015年实现了涉云产值近30个亿,完成财政总收入2.1个亿,累计引进企业328家,其中涉云企业达到255家,产业已经覆盖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产业型特色小镇的设计实践探索——以云栖小镇为例摘要:我国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2014年在杭州云栖小镇举行的首场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上“特色小镇”一词被首次提及。
本文从云栖小镇项目的规划背景及区位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传统工业园区及自然村落升级转型为产业型特色小镇的设计实践方法。
关键词:产业型特色小镇;云栖小镇;规划策略;小镇改造设计思路1.工程概况云栖小镇是杭州市西湖区计划依托阿里巴巴云公司和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两大平台打造的一个以云生态为主导的产业小镇。
小镇规划面积8.15平方公里,是一个云计算产业生态聚集地,运用大数据的计算将简单数据变成生产要素,小镇就是围绕云计算产业的特点,构建"共生、共荣、共享"的生态体系。
2015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正式更名为"云栖大会",并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
2.项目区位项目位于杭州市西湖区的之江新城,北依西湖风景名胜区,东傍钱塘江,背山面水,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向“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的过渡区域,也是市域其他县市进入杭州市区的主要门户,地理位置优越。
规划范围为东至杭新景高速公路,南至袁浦路,西至公馆山,北至320 国道、绕城公路。
3.发展定位3.1目标愿景:打造云生态、发展智能硬件产业、建设创业创新第一镇。
3.2 功能定位:创业创新的圣地、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人文的传承地、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的发源地。
4.规划策略通过空间、生态、功能、交通的织补,营造适宜的小镇尺度;构建小镇核心;增加云产业及生活配套;保留城市乡村带、织补小镇肌理;打造小镇入口及景观节点。
具体体现为“三核两带两轴一环”的空间规划结构:三核:科技核心及小镇核心、云产业配套核心、生活配套核心两带:凌家桥路城市乡村带、河山路科技带两轴:山景路共享交流轴、石龙山路生活风情轴一环:云道5.小镇改造设计思路5.1山景路共享交流轴山景路全长1.3公里,宽24米。
沿路两侧将建设创业服务集聚区、科技企业发源地、创业者文化圣地,并打造具有极强科技感、展示度、时尚感的小镇创客共享交流创业大街。
本次分享关于云栖小镇背景的现状分析。
本次报告由中哲咨询研究院提供,报告由word和ppt两个版本组成。
欢迎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与分享。
WORD版本区位分析:杭州层面地理中心:随着富阳撤市立区,大杭州九区格局已形成。
西湖区由原来的主城西南片俨然转身为主城中心地带,成为联系各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基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南侧,是大杭州九区格局的地理中心;智慧中心:杭州“三镇三谷”(包括云栖小镇、基金小镇、梦想小镇、西溪谷、云谷、传感谷)创新创业格局的提出,加之未来科技城、众多创意园区的建设,智慧杭州的大版图已跃然纸上。
云栖小镇作为“三镇三谷”的智慧统联,加之优越的地理区位,未来杭城的“智慧中心”呼之欲出。
西湖层面“三镇三谷”其中的“一镇两谷”(包括云栖小镇、西溪谷、云谷)位于西湖区。
其中,∙西溪谷位于西湖区中部,近主城核心区,现状建设成熟度高,功能定位为“高新技术引擎、生态文化长廊、创新创意高地、山水宜居花园”。
∙云谷位于西湖区北部,绕城高速外,相对独立的产业板块,积极打造以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为重点的“云谷”。
∙云栖小镇位于西湖区南部,功能定位为“创业创新的圣地、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科技人文的传承地、云计算大数据科技的发源地”西湖区为加快发展以“一镇两谷”为主阵地的智慧经济,未来将重点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等产业,突出云计算这一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一镇两谷”通过杭州绕城高速与“紫金港路—紫之隧道—之浦路”进行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
之江层面∙涉及单元:基地位于之江新城中心,以浮山单元用地为主,包括部分凤凰谷单元及转塘单元用地。
东靠杭州绕城高速、南挨杭新景高速,北依306国道,与之江度假区单元隔绕城对望;∙产业园区:基地内现状包含有三个产业园区,分别为:凤凰创意国际园区、石龙山产业园区以及转塘科技经济园区。
同时,结合未来之江度假区单元的区域主次中心,形成之江新城未来的产业核心区域。
规划范围调整调整后规划范围10KM2∙调整前规划范围云栖小镇原建议规划范围为东至杭新景高速公路,南至袁浦路,西至八角南路、里坞山路及杭富路,北至镇南路、320国道及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为8.92平方公里。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云栖小镇位于中国杭州市西湖区桐庐县,是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城市运营项目。
作为中国互联网技术生态圈的核心区域,云栖小镇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构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为愿景,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能城市。
云栖小镇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
作为杭州市的生态宜居城区,云栖小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森林公园、湖泊、湿地等生态景观为依托,致力于打造一个“山水相融、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云栖小镇推动城市绿色建设,通过建设智慧城市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城市运营。
云栖小镇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作为互联网技术生态圈的核心区域,云栖小镇聚集了各类创新企业和研发机构,形成了集创新、研发、孵化、加速为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
云栖小镇通过组织各类技术交流活动、举办创新竞赛、设立创新基金等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造,并提供优质的创新服务和创新环境,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助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云栖小镇注重构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
以阿里巴巴为核心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云栖小镇通过搭建和完善这些技术的产业链,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和转型。
云栖小镇以阿里云为基础,集聚了大量创新企业和创业团队,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合作,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智能产业生态系统。
云栖小镇重视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
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云栖小镇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共享,通过建立社区组织、设立社区基金等方式,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治、共建和共享。
云栖小镇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云栖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涉及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构建智能产业生态系统以及社区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通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依靠社区参与和公共服务,云栖小镇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智能城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高考语文核按钮综合训练(八)答案一、(一)1.D.(“将更有助于我们创造美好生活”分析不当。
原文第7段为“更多地强调美德作为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的优先意义,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并确认我们的美好生活同我们自身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 2.C(主要是为了说明“美德”会对情感和欲望提出“适度性”的要求。
)3.B(A.理解有误,原文有“在心理层面”的限定,相关信息见原文第4段。
C.说法绝对,原文第7段是说“美德与每个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更相关”,不能说明“发挥能动性和自主性,就能获得美德”,另外原文第6段的表述为“美德并非实现幸福的充分条件”。
D.断章取义和曲解文意,原文为“强调美德作为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的优先意义,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并确认我们的美好生活同我们自身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阅读导引〗文章首先提出问题,即美德之于幸福究竟有怎样的意义。
然后从幸福的完整性、美德的基础意义和美德的优先地位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第一个层次,作者的观点是:完整的美好生活,全都有赖于美德的支撑与保障。
第二个层次,作者的观点是:美德的统一性或稳定性乃是至关重要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使得美德为一个人获得贯穿一生的幸福提供一种跨情境的基础和保障。
第三个层次,作者的观点是:更多地把幸福的实现基础置于行为者的主体层面,更多地强调美德作为实现幸福的内在条件的优先意义,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并确认我们的美好生活同我们自身努力程度之间的关系。
总之,文章强调的是美德之于幸福的生活意义重大,强调的是践行美德与实现幸福密不可分。
(二)4.D(从整篇文章来看,母亲执着于建房子不仅仅是为在亲朋好友面前扬眉吐气,更是为了实现父亲年轻时的诺言,可以说这座房子代表了她藏在心底不曾说出的对丈夫深深的爱。
所以她在明知道房子将被拆迁的情况下坚持要把房子盖完整,并且希望房子的奠基石上刻丈夫的名字,当儿子提出房子门口要放上父亲当初做的对联时,她害羞地笑了,“满是皱纹的脸突然透出羞涩的容光”,这样的神态正是心事被说破的表现。
特色小镇 | 云栖小镇案例详解
为深入发展信息经济、智慧经济,西湖区以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为核心,携手阿里云打造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云栖小镇,这是一个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以相关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定区域。
2014年8月,启动“杭州市云栖小镇概念规划”编制;2015年6月,云栖小镇列入浙江省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项目概况
云栖小镇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之江新城的中部,东北距离湖滨商圈直线距离约15公里。
规划范围以现状转塘科技经济园区为基础,东至四号浦,南至袁浦路,西至龙山工业安置区,北至绕城公路、狮子山,用地面积为4.38平方公里;研究范围东西两侧用地面积向外拓展至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内的转塘科技经济园区原是一个传统产业发展平台,2011年开始接触云计算产业。
至规划编制之初,园区已建设有杭州云计算产业园、阿里云计算创业创新基地两个涉“云”平台,引进阿里云计算、华通云、威锋网、云商基金等涉“云”企业近100家。
2013年10月召开第一届云计算产业行业盛会——阿里云开发者大会(现更名为“云栖大会“)。
云计算产业发展已取得较好的先发优势。
云栖小镇区位图
云栖小镇研究范围和规划范围
主要规划内容
1、云计算产业发展必要性与必然性分析。
Planning and Design of Yunqi Town——Planning and Reform of Traditional Tow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racteristic Town 作者: 谢科威[1];陈任杰[2]
作者机构: [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2]浙江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出版物刊名: 建筑与文化
页码: 238-239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9期
主题词: 特色小镇;整体规划;产业融合;改造
摘要: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发展模式的新探索,是产业功能、社区功能和文化功能融为一体的空间发展新载体。
如何传承当地小镇的地域性文化,使其在现代建设和继承传统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文章以云栖小镇为例,在解读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小镇的建设环境和在规划改造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问题,提出传统文化与产业链接的功能策略;文化与布局共生的空间策略;通过规划的保护、控制、修复和建设,从小镇发展定位、整体设计和专项设计这三个方面逐层推进设计,以达到人居环境的发展与提升,为进入新时代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