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述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12.95 KB
- 文档页数:1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按照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阶级和国家进行区分,军事思想可分别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中国和外国的军事思想等。
一、军事思想发展概况人类对战争和军队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
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角度讲,军事思想可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发展阶段。
(一)古代军事思想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即中国和地中海一带沿海国家,内容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l世纪至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
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等。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中国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其军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随着社会的前进、战争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经历了发生、发展的沿革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时期。
约公元前2l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开始。
从此阶级矛盾便成了社会的中心矛盾,战争成了实行阶级统治、维护阶级利益、进行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在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很多关于军事与战争活动的记载,据传,在西周时期已出现《军志》、《军政》等军事著作,虽早已失传,但在后来问世的《左传》、《孙子兵法》等书中,还保留着一些片断的引文。
在《易经》、《尚书》、《诗经》中也都有些片段、零星的军事思想论述,这些都说明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初步形成了。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军队之魂,战争之神。
它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等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具有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源于实践,以反过来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发展完善。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从1840年到189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成长的阶段;从1894年到1924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的阶段;从1924年到1949年,是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的时期。
这个时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和发展起来。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是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家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革命战争的巨大熔炉,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们以丰富的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论证了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明确区分战争的政治性质,揭示阶级社会战争的阶级本质,阐发了战争的基本规律,并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作用,强调建设人民军队的重要性,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军事斗争纲领和作战方法。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它包含了一整套关于建设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的理论和原则,并且包含了研究战争与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中国人民及其军队,运用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所有反动武装力量,建立并且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一历史事实,充分显示了中国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2013军事理论考试复习宁夏2013军事理论考试复习指南-宁夏理工学院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基本类型:①按社会形态,可分为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②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目标,可分为防御性和扩张型国防③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可分为联盟行、独立自主行和中立行。
2、国防的历史启示:①经济发张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什么是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为了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用法律的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
4、国防法规体系有哪些门类和层次组成:①按立法权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
②按国防法规调整领域划分为十六个门类:一是国防基本法类,二是国防组织法类,三是兵役法类,四是军事管理法类,五是军事刑法类,六是军事诉讼法类,七是国防经济法类,八是国防科技工业法类,九是国防运动法类,十是国防教育法类,十一是军人权益保护法类,十二是军事设施保护法类,十三是特区驻军法类,十四是紧急状态法类,十五是战争法类,十六是对外军事关系法类。
5、公民的国防义务有哪些: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6、新中国国防经历了那几个阶段:①外御侵略,内治创伤的恢复时期(1949-1953)②调整阶段(1953-1965)③“文化大革命”时期(1965-1976)④现代化建设时期(1977-1989)⑤历史性飞跃发展时期(1989年至今)7、新世界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内容:①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②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③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④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⑤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⑥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战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初探作者:鲍华东来源:《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27期摘要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国门被强行打开后,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一批批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眼看世界,借鉴外国军事思想,糅合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所形成的关于军事问题的成系统的观点和理论。
由于中国共产党军事指导理论有大量专文论述,本文便不再概述。
关键词中国近代军事思想评价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08-01近代军事思想是在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中孕育的,是在中国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中产生的,是在中国从落后封闭的农业文明逐步向现代文明的演进中形成的,其围绕的主题自然是如何驱逐列强出中国、争取国家独立统一和民族尊严,如何建设强大国防和现代化军队,如何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等,呈现出明显的被动变革的时代特征。
因此,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兼有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印记、兼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印记、兼有冷兵器战争和热兵器战争甚至机械化战争的印记,反映了中国传统军事思维特色和西方现代军事思想特点。
一、地主阶级革新派和洋务派军事思想鸦片战争前夕,我国面临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入侵的威胁,两广总督林则徐开始搜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近海和陆地歼敌的作战方针。
战后,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总结了清军战败的教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战略思想,以及“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建军方针。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并未被清政府采纳,但却标示着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方向。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权臣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掀起了以自强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形成了地主阶级洋务派军事思想。
一是主张购买和制造近代武器装备,将近代枪炮舰船技术引入中国,使中国军队步入热兵器时代。
二是主张发展近代军事教育,培育近代军事人才,逐步改善官兵的技术素质。
课后小结: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它揭示战争的本质、基本规律并指导战争,阐明军队与国防建设基本理论与原则,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先进的军事思想是战争的重要制胜因素。
本章主要介绍古今中外有关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了解我国古代、近代及当代军事思想的辉煌成就,初步了解西方近代和现代主要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前的这段时期,各阶级、集团及军事家、军事论著者对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与西方古代军事思想相比,起源早,哲理性强,代表了世界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高峰。
中国古代兵书是记录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
据统计,我国目前尚存的古代兵书多达2300余部,18567卷。
这些兵书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有关“治军”和“用兵”的基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体。
下面分别从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学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于秦至元代,徘徊于明、清时期。
夏、商、西周经历了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鼎盛到衰亡的整个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了国家,建立了军队,出现了真正的战争及与其相适应的军事思想。
夏商之间的鸣条之战和商周之间的牧野之战,已经开始应用军事谋略。
但此阶段的军事思想不完善,认识不深刻,军事论著很少且已失传。
例如,《易经》中有反映商周之际谋略思想的内容,《尚书》、《诗经》中记载了一些军事理论片断。
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志》、《军政》,这两部著作已经失传,但后世兵书中可以找到片断的引文,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是封建社会各诸侯国相继建立并日趋统一的时期。
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A、孙权∙B、孙武∙C、孙膑∙D、孙中山我的答案:B2孙武是春秋末期()国人∙A、秦∙B、魏∙C、齐∙D、赵我的答案:C3《孙子兵法》产生于()末期,这是一极化向多极化演进的时期。
∙A、战国∙B、春秋∙C、元朝∙D、五代十国我的答案:B41977年山东银雀山出土的竹简《孙子兵法》共有()篇。
∙A、85∙B、10∙C、13∙D、55我的答案:C5中国古代封建军事思想成熟的标志是( B )。
∙A、《军政》、《军志》的问世∙B、《孙子兵法》的问世∙C、《孙膑兵法》的问世∙D、《武经七书》的问世我的答案:B6《孙子兵法》被称为世界兵书中的()。
∙A、鼻祖∙B、兵圣∙C、兵神∙D、兵经我的答案:D7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我的答案:D8《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传统兵学,在非军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活跃的领域是( ).∙A、医学∙B、体育竞技∙C、经济∙D、哲学我的答案:D9《孙子兵法》的作者为避国内之乱,移居吴国,为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我的答案:√10春秋末期吴国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军事思想的成熟。
我的答案:√《孙子兵法》(2):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已完成1孙武在()篇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原则.∙A、《计篇》∙B、《作战篇》∙C、《谋攻篇》∙D、《势篇》我的答案:C2《孙子兵法•计篇》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为下列何种观念之要旨?()∙A、兵贵胜,不贵久∙B、非得不用,非危不战∙C、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D、兵者,诡道也我的答案:D3《孙子兵法•作战篇》云:“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
”其中“籍”指( )∙A、籍贯∙B、户口∙C、征集∙D、邻里4《孙子兵法•作战篇》云:“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军事理论》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国防?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安全和领土完整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分为哪几种类型?每个类型最典型的国家或集团是什么?一个国家的国防分为四种类型:扩张型、联盟型、中立型、自卫型扩张型国防:美国联盟型国防:美日韩一体系中立型国防:瑞士自卫型国防:中国3.我国国防历史的启示是什么?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根据国防法规定,公民有哪些方面的国防权利和国防义务?公民的权利是指宪法、法律赋予公民在国防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国家从法律和物质上保障公民享有这种权利。
具体权利有:①对国防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③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取得补偿的权利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责任,国家强制力保证其落实。
具体义务有:①兵役义务②接受国防教育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义务④保守国家秘密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5.我国武装力量体制是怎样构成的?我国武装力量体制够成,属于多种武装组织相结合的形式,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这种“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符合我国的国情、军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形势下为完成国防使命的必然要求。
6.国防动员的主要形式有哪些?⑴武装力量动员⑵国民经济动员⑶人民防空动员⑷交通战备动员⑸国防教育7.我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
⑴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防的领导⑵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⑶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⑷实现国防现代化⑸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设和巩固国防⑹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⑺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1.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指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
教案名称:大学生军事思想课课程类型:理论课课时:2课时(90分钟)年级与专业:大一全体学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3. 培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3. 中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 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的应用和战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军事思想课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5分钟)1.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军事思想是指在战争和军事活动中,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理论和方法。
2. 军事思想的特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三、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40分钟)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谋略和战略。
2.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为标志,引进西方军事理论和技术。
3. 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以毛泽东军事思想为代表,强调人民战争和军事战略。
四、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军事思想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如信息化战争、无人机战争等。
第二课时:一、中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40分钟)1. 毛泽东军事思想:人民战争、游击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等。
2. 邓小平军事思想:新时期军事战略、军队现代化建设等。
3. 江泽民军事思想:信息化战争、军事战略方针等。
4. 胡锦涛军事思想:和谐军事、军事战略方针等。
二、案例分析:中国军事思想在历史上的应用(25分钟)1. 抗日战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如地道战、麻雀战等。
2. 抗美援朝:中国军事战略的实践,如运动战、阵地战等。
中国古代近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本章主要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概念,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重点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了解孙子兵法以及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一、什么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指夏朝至清朝前期产生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在中国悠久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多军事家与军事理论家。
在战争经验的基础上,他们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这种思想一般体现在他们的军事著作中。
古代人的军事著作一般称为兵书。
后人了解前人的军事思想,除兵书外,还可以通过对战例、战法的分析。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为这样三个阶段:1、夏、商、西周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3、秦汉至清代前期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涉及战争观、谋略、战法、阵法、军队组织、训练和纪律、将帅修养、作战指挥等方面。
现在将战争的性质和作用、战争指导思想、治军理论等三个方面论述如下:1、战争的性质和作用2、战争的指导思想3、治军理论四、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历经2500年而不衰,堪称东方的兵家圣典。
1、作者简介《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春秋末期齐国人。
因齐国四姓田、鲍、栾、高争权内乱孙武出奔到吴国,以《孙子兵法》13篇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
之后的六年中,孙武指导吴军小股部队以游击战术,骚扰了楚军正规部队,达到了“疲楚”的战略目的。
公元前506年,吴军以迂为直,放弃逆长江而上的路线,挥军北向,从大别山直插楚军背部。
结果以3万之兵大败楚国20万大军,五战五捷,并攻取楚国都城郢。
接着,吴军打败齐军,使晋国屈服,奠定了吴国的霸业。
孙武曾屡次提醒吴王要防范南方的越国,但没有受到吴王的重视。
据专家研究,孙武后来挂冠而去,在富春(今富阳)有吴王封赐的采邑。
2、《孙子兵法》简介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乱、大变革的时代,战争频繁发生,军事斗争开始由夏、商、西周时期的蛮力作战转向军事智谋。
第二讲军事思想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
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
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
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
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
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期间形成和发展的军事理论。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封建社会制度已是强弩之末,又面临西方国家的威胁,许多有识之士开始以新的视角,探讨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他们自觉地收集外国军事资料,研究敌情,提出了组织民众,军民配合,沿海各省协力筹防和以守为战,以逸待劳,在沿海、陆地歼灭敌人的方针。
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代表奕忻、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主张“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整顿军队,创练新军,筹办海防,兴办学堂,选派出国留学人员。
同时,随着西式武器陆续装备军队,出现了步骑、步炮协同作战,海军独立作战、陆海协同作战等战术的变革。
战斗中的阵形由密集向疏散发展。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形成了。
19世纪50年代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在武器装备建军和作战指导思想以及战略战术等方面,超过了以往历代农民起义军的水平。
另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湘军、淮军等领导人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等人也积累了一套建军理论和作战原则,对以往的军事思想有所发展。
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等人逐渐认识到国防与民生互为表里的,并大胆借鉴苏联红军经验,设立党代表制度,建立政治工作制度,使军队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