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妈妈的账单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妈妈的账单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妈妈的账单》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教育学生学会关爱父母。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学会关爱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的账单》文本。
2. 相关图片或插图。
3. 空白账单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妈妈的账单,让学生猜测一下妈妈的账单上会有哪些内容。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妈妈的账单》,理解课文内容。
2.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父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妈妈账单案例,让学生了解妈妈们为家庭的付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10分钟)1. 发放空白账单模板,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2. 学生可以写下妈妈为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写下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妈妈的账单,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六、课堂活动:角色扮演1. 准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妈妈、孩子)进行扮演。
2. 活动过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妈妈和孩子的心情和情感。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表现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母爱的伟大。
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账单》教案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正确读出课文的内容。
2.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词语。
3. 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教学步骤:
引入:
1. 教师以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你们的妈妈有时候会写账单吗?”并引导学生讨论。
2. 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例如“账单”、“买菜”、“洗衣服”等。
讲解:
1. 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妈妈的账单》,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个故事情节。
2. 教师解释生词和词语,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教师讲解课文的语法结构和重点句子,例如使用时态和动词的正确形式等。
讨论:
1. 教师分组让学生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和情节。
2.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妈妈要写账单?”、“妈妈买了什么东西?”等。
活动:
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情节和对话。
2. 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账单,记录他们每天花费的钱,并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账单。
巩固:
1. 教师带领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例如完成课文的理解题或填空题。
拓展:
1. 教师邀请学生采访他们的家人,了解他们是如何管理家庭开支的。
2. 教师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开支的短文,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节约,理解家庭开支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教案,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优秀3篇精心整理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希望这份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优秀3篇能够帮助大家,给予大家在写作上的思路。
更多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资料,在搜索框搜索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的主要内容。
2、体会妈妈的的无私的爱。
3、知道作为儿女应该用自己的爱回报母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1、同学们,你们家谁最忙碌啊?2、板书:妈妈的账单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谈话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下自由地表达。
然后质疑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t: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你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真棒。
现在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
2、反馈学习情况,出示本课词语3、t:现在用你的眼睛快速地扫读课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索取,当小彼得时,同时也看到。
t:哦,原来儿子给妈妈列了一份账单,多新鲜哪!设计意图: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主动参与,用自己喜欢的、习惯的方法来学习生字、词语。
三、研读课文重点:2份账单1、出示儿子的账单2、从这份账单中,你读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3、学生自由讨论发言s:小彼得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
t:从故事当中,你知道小彼得会帮妈妈做哪些事?这么懂事的孩子请你夸一夸他,s:小彼得很听话。
s:小彼得是商人的儿子,很有经济头脑。
4、t:小彼得向妈妈索取自己的劳动的报酬,结果如何?读文中的句子。
5、t:彼得还得到了什么?哦,看见了一份给自己的账单。
让我们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默默地读一读吧。
出示妈妈的账单默读6、t:告诉老师,读到哪一条你有特别的感受?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指名答7、t:同学们,母亲十年来为儿女的辛勤付出难道只有这四条款项吗?还会有哪些?8、学生讨论举例9、师小结10、t:可我不明白,为什么妈妈在每个款项后面都写了0芬尼?指名答t:如果给这这份母爱出一个价的话,你会出多少?11、小结 (板书:母爱无私无价)t:这是一份普通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是多少金钱也无法衡量的爱啊,让我们一起替彼得深情地读读这份账单。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0课《妈妈的账单》导学案主备人:班级:学习小主人:学习小组:学习时间:年月日课题20.妈妈的账单课时2课时1.妈妈的账单是一份怎样的账单?2.文中彼得的母亲收下这份账单并仔细地看了一遍,她什么话也没有说.想象一下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3.妈妈的账单上为什么都是0芬尼?难道妈妈十年来的辛苦付出就一文不值吗?如果妈妈的账单上不写0分,该写多少?探究三:感悟母爱的无私和无价1.读着读着,我们被妈妈这份浓浓的母爱所深深地感动;读着读着,小彼得的心情又有什么变化呢?细细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懂得了什么?2.彼得为什么羞愧万分?3.对比着读读母子的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挑战极限,超越自我】1.彼得母亲为小彼得做的每一件事,我们的妈妈也曾经为我们做过,并且会一直这样做下去,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索取自己的报酬。
他们充满宽容、怜惜、关怀、挚爱的亲情,一定会像缓缓流淌的小溪,永不停息地陪伴着、滋润着我们,让我们一天天健康活泼地成长。
请你写下想对妈妈说的话:●导学航线: 1.独学 2.小组群学,交流、讨论,准备展示3.组内展示 4.全班展示【自我评价】1.我展示了() 2.我补充了() 3.我质疑了() 4.我点评了()课型学+展学习目标:1.学会默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重点)3.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账单的含义。
(难点)【挑战自我,初露锋芒】1.我能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账单收款邮局主意款项仔细报酬如愿以偿慈爱芬尼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2.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小男孩()给妈妈开了一份(),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给他的一份(),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到(),他()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导学航线: 1.独学 2.对学 3.组内分享学习成果【挑战难关,展现自我】探究一:彼得的账单1.你觉得彼得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2.彼得得到报酬了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3.你认为彼得跟妈妈索取报酬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探究二:妈妈的账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20 *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妈妈的账单教学目标:一、学习默读课文。
二、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知道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育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感悟妈妈无私无价的爱。
教学难点:明白得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学预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进程一、激情导入,揭露课题一、经典古诗,引入教学。
同窗们,有如此一首古诗,描述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小孩缝补衣服的情景,还记得吗?(出示课件:游子吟)对,让咱们再次满怀深情地读一读吧。
二、巧引“报”,导入新课。
还记得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报答、回报)它令我想到另一个和“报”相关的词(出示课件:报酬)。
明白“报酬”是什么意思吗?(付出劳动后取得的酬劳。
)有如此一个有关“报酬”的故事。
3、(课件出示:课题)一路读读课题。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今天就让咱们通过交流探讨的方式读懂这篇课文,好吗?二、走进课文,初步感知同窗们,在读课文之前,教师给你们支支招:一、(出示)初读要求:(1)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全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难读的词语做上符号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二、检查念书情形:同窗们,适才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注意观看了:大伙儿读得都挺认真,教师为你们自豪。
你们从课文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大伙儿交流一下吧。
(出示词语:索取、报酬、款项、塞进、如愿以偿、羞愧、慈爱、蹑手蹑脚、警惕翼翼、怦怦直跳。
)都会读吗?自己打打招呼。
咱们一路熟悉它们,轻轻的读。
3、指导学生归纳要紧内容(1)同窗们,咱们一路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先写了什么?(小彼得给妈妈列了一份账单。
)(板书:彼得)小彼得什么缘故要列这份账单呢?(他想索要天天帮忙妈妈做家务的报酬。
)(板书:索要)(2)课文再了写什么?(妈妈也给小彼得列了一份账单。
可妈妈写的都是0芬尼,不要小彼得一分钱。
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
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1、揭题直接导入。
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
(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
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教师引说: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
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0课《妈妈的账单》优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妈妈的账单》是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它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设计理念:课程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根据“课标”精神和教材编排意图,因此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再加上本文与孩子们现实生活很贴近,从而使学生能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故此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但不得不担心的是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享受父爱、母爱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对父母亲的回报,因此在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引导。
教学方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引导点拨。
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导入环节)师:听说我们班的数学学得非常棒,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做一道题目,0和60,中间填什么号呢?1、板书“0 60”2、质疑3、引题《妈妈的账单》。
(板书:妈妈的账单)4、提示:“账单”的“账”字,他的偏旁是“贝”字旁,千万不要写“巾”字旁。
5、理解“账单”6、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利用不等式设下悬念,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樊城区学校三年级小学语文导学案
课题:20、妈妈的账单课型:略读课文课时:1课时(第1课时:导学、对学、群学、大展示、评学)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情深,懂得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应该的。
重难点: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解妈妈给小彼得账单的含义。
当堂测评分层达标落实基础★
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报酬:
如愿以偿:
蹑手蹑脚:
小心翼翼:
羞愧万分:
发展能力★★
我也能搜集关于母爱的诗句、名言、故事。
提升素养★★★
试着自己列一份爱的账单。
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积累课文里的四字词语。
2.我要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重、难点预设)3.我要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学习课文时,先结合文前的过渡语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然后深入课文,读一读两份账单,思考这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最后联系实际感悟妈妈的账单中所包含的无私与伟大的母爱,从而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
【知识链接】账单记载货币、货物出入事项的单子。
芬尼德国的货币单位。
100芬尼合1马克。
目前流通的货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纸币的面值有1000马克,500马克,100马克,50马克,20马克,10马克和5马克,硬币有5马克,2马克和1马克以及50芬尼,10芬尼,5芬尼,2芬尼和1芬尼。
【学习过程】一、目标解读。
我能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并把自己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目标后面的()里标注出来。
二、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我能画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默读课文,我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课文讲的是给开了一份,索取报酬;当小彼得在餐桌旁看到他想要的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的和,他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
四、合作探究,细读感悟。
1.品读1、2自然段,我知道小彼得向妈妈索取报酬的原因。
(在文中批注)2.品读3——6自然段,我懂得妈妈的账单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
”(在文中写批注)3.品读7自然段,从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后的行动中,我知道小彼得在想什么?(在文中写批注)4.小结:通过学习,我知道课文讲的是给开了一份,索取报酬;当他在餐桌旁看到时,同时也看到,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他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
五、拓展延伸学习了课文,我们肯定深深地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疼爱,让我们结合综合性学习谈谈父母对我们的爱,再想想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课题:《妈妈的账单》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家庭账单的概念,培养学生正确管理财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经济知识的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开销和节俭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消费观念。
教学准备:1.课文《妈妈的账单》的教材及相关资源。
2.学生练习册。
3.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和讨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家庭开销、收入、节约等。
2.通过问题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家里的账单是什么?你们家里有做账单的习惯吗?”二、呈现新课(10分钟)1.分发《妈妈的账单》的教材给学生,让学生读一读标题和封面图片,猜测文章内容。
2.呈现文章的导读问题:“你们认为这篇文章会讲什么?”三、阅读理解(15分钟)1.阅读课文《妈妈的账单》。
2.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并回答课后习题,共同理解文章内容。
3.课堂展示:邀请几组学生逐题回答,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讨论家庭账单的重要性(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做家庭账单?2.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经验。
3.通过讨论搜集学生的答案,并进行整理,向学生分享家庭账单的重要性,如掌握家庭开支、合理安排消费、增强经济意识等。
五、学习感悟(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于家庭账单有什么新的认识?2.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写下自己的学习感悟。
六、拓展练习(1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家庭账单相关的小题目。
2.让学生交换答案,互相核对,订正错误。
七、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点。
2.鼓励学生以简短的形式总结。
八、布置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几句话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所学到的知识点,并写出对家庭账单的感受。
2.提醒学生按时提交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妈妈的账单》,让学生了解了家庭账单的概念,并培养了正确管理财务的意识。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上台展示的方式,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