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识:普陀山风景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4
普陀山目录普陀概述四海尊崇十二景观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白华古庵•普陀漫游•文化活动•特色饮食•旅游须知•参观费用•交通指南•普陀山,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概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
属普陀区。
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
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原始道教及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 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遭遇风浪,数番前行,无法如愿,遂信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故称“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屡现瑞相,信众求拜,灵验频显。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世界的信仰。
浙江普陀山景区介绍: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是浙江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普陀山山以其观音道场的神圣地位,以普陀十二景优美的自然风景被誉为人间第一清净地、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
普陀山紫竹林景区景点有: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南海观音等;西天景区景点有:千年古樟、西天门、达摩风、心字石、梅福庵、炼丹洞、磐陀石等。
旅游攻略:拜佛一日游:佛门广大,普渡众生。
当你有心愿要达成,踏上这座海中仙岛,参拜观世音菩萨,祈求菩萨保佑。
紫竹林——南海观音——普济禅寺——西山持斋二日游:在普陀山上诚心求愿,吃斋饭,住寺庙,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第一种游玩攻略:紫竹林——南海观音——佛顶山——夜宿普陀山第二种游玩攻略:法雨禅寺——普济禅寺——西山静心深度游:第一种游玩攻略: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观音跳——佛顶山——夜宿普陀山第二种游玩攻略:法雨禅寺——普济禅寺——西山第三咱游玩攻略:吃斋——打坐——上寺内晚课除了以上攻略,到普陀山旅游还可以参加佛教的一些节日活动,其中有南海观音文化节、观音香会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佛国集体婚庆等,场面隆重,不容错过。
游览路线:1、南天门→ 海岸牌坊→ 八角亭→ 观音跳→ 潮音洞→ 正趣亭→ 百步沙海滨浴场→ 多宝塔→ 朝阳洞→ 文物馆→ 千步沙→ 大乘庵→ 杨枝庵→ 望海亭→ 梵音洞→ 善才洞→ 古佛洞2、与线路1相同到杨枝庵→ 法雨禅寺→香云亭→ 佛顶山→ 海澄禅院→ 龙头山3、南天门→ 海岸牌坊→ 八角亭→ 正趣亭→ 心字石→ 观音洞→ 梅福禅院→ 普济禅寺→ 达摩峰→ 慧济禅寺→ 岗墩→ 龙头山门票价格:普陀山门票每人160元;节假日门票每人200元;每年12月,1月每人140元;1.4米以下的儿童免进山门票各景点门票:三大寺:普济禅寺5元、慧济禅寺5元、法雨禅寺5元。
普陀山风景区景点介绍
普陀山风景区位于舟山群岛,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它与灵隐寺、南普陀寺、杭州西湖、南
京玄武湖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
普陀山的主岛是西岛,面积约2平方公里,在海面上呈半月形,形势巍峨,风光旖旎。
全岛由佛顶山、莲花山、普陀山三大
主峰和山麓的普济寺、慧济寺两大禅院组成,峰峦叠嶂,林木茂盛,环境幽静。
全山有佛、法、僧三宝所足迹所及之处。
全岛以
佛顶山的海天胜景最为著名,有“海天佛国”之称。
岛上有南海
观音菩萨的法像,香火极盛。
普陀山的主要景点有:梵音洞、佛顶山寺、慧济寺、法雨寺、普济寺等。
其中梵音洞是普陀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据说它是观
音菩萨在海上修习经时所留的洞府。
在梵音洞内可听到阵阵清脆
悦耳的鸟鸣之声。
传说普陀山在佛教中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梵
音洞也因此得名。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岛上以其海天奇观、梵音
佛国和海潮音韵而闻名于世。
—— 1 —1 —。
2022.05祝人间仙境普陀山◎ 江兆云● 山在虚无缥缈间我和几名同游者从宁波出发,乘轮船出甬江口,就驶向了浩瀚的东海,舟山群岛像一大把撒向海面的瑰丽宝石,错落有致,百态千姿。
我们乘坐的客轮,就在这些大小岛屿之间逶迤东行。
船舷上挤满了欣赏海景的人群,当轮船驶过我国的第四大岛——舟山本岛以后,东面的海天交会处朦胧地显出一抹青山,在茫茫无际的水面上飘浮升沉。
稍近,绿树巉岩,琳宫梵宇,在海雾缭绕之中,时隐时现。
此时,我仿佛置身于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诗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意境之中。
普陀山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奇妙的自然景色,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和神奇传说。
早在秦汉之际,就有人受“蓬莱求仙”传说的影响,到这里来寻觅“仙境”。
相传王莽称帝时,九江郡寿春人梅福,因不满朝政,曾弃官来此炼丹修道,并采药为山民治病。
为了纪念这位早期的开拓者,在唐代以前,这座荒凉小岛被命名为“梅岑山”。
至今,这里还设有梅福禅院,香火不绝,并有炼丹洞、炼丹井等遗迹。
传说晋代的葛洪也曾在普陀山炼丹,岛上留有一口葛洪井。
●“爱国”的观音普陀山四周有20多处伸向海面的岬角,曲折多姿。
东海的一处岬角上,有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这个奇特的名称里,包含着一个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故事,也是普陀山成为佛教名山的开端。
唐朝时,我国佛教兴盛,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第三次来唐,在五台山迎奉了一尊观音佛像,从明州(今宁波)下海回国。
经过普陀海面时,风浪突起,船不能行。
他认为是这座观音“显灵”,不愿东去日本,便在普陀山靠岸,留下佛像,由当地一位姓张的居浙江省的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面积只有12.5平方千米,呈狭长形,山势低缓蜿蜒,四面洪波起伏,宛如在海面上戏水的蛟龙。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佛寺林立,景色清丽,素有“海上仙山”之誉。
53您健康民腾出房屋供奉。
人们便称这尊佛像为“不肯去观音”,这座房屋为“不肯去观音院”。
普陀山旅游普陀山简介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是全国首批确定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五台、峨眉、九华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古人誉为“海天佛国”。
清康有为有诗赞曰:“观音过此不肯去,海上神山涌普陀。
楼阁高低二百寺,鱼龙轰卷万千波。
”它以优美的海洋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蜚声海内外,气候清新温和宜人。
普陀山观音道场始建于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历朝累有兴废,鼎盛时码头香船林立,曾有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号称“五百丛林,三千僧众”。
目前尚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和大乘、梅福、紫竹林等数三十余座禅院供朝圣、观光。
“南海观音”,通高三十三米,佛相庄严慈祥,游人云集瞻仰。
山上文物众多,有元代的多宝塔,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九龙殿”以及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杨枝观音碑”,称为普陀山三件宝物。
景区对外交通便捷,海空通达,管理规范,秩序良好,服务设施齐全。
共3路线热门线路拜佛一日游持斋二日游静心深度游在普陀山上诚心求愿,吃斋饭,住寺庙,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查看详情拜佛一日游行程亮点:佛门广大,普渡众生。
当你有心愿要达成,踏上这座海中仙岛,参拜观世音菩萨,祈求菩萨保佑。
D1紫竹林南海观音立像普济寺西山持斋二日游行程亮点:在普陀山上诚心求愿,吃斋饭,住寺庙,暂时远离尘世的喧嚣。
D1紫竹林南海观音立像佛顶山夜宿普陀山D2法雨寺普济寺西山静心深度游D1紫竹林不肯去观音院南海观音立像观音跳佛顶山夜宿普陀山D2法雨寺普济寺西山D3吃斋打坐上寺内晚课快速导航交通自驾沿沪杭甬高速公路至宁波(白峰轮渡)渡轮到定海再开车到普陀山(约1个半小时)。
客车普陀山由两条旅游专线车将大多数景点连接起来。
这两条专线车每隔10~15分钟一班,运营至17:00止,17:00以后各类车辆陆续收工,游客应在此前返回住地。
从码头到前寺4元,从百步沙到索道站8元。
1号线:百步沙(普济寺)、百步阁、紫竹林、入三摩地、码头、海防新村、海鲜园、宝陀饭店、西天渡口(香会期及特殊节假日停驶)。
普陀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又称普陀山大海仙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北部,被誉为“东海佛国”。
作为中国佛教的重要禅修圣地,普陀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宗教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朝圣者和游客。
普陀山位于舟山市普陀区的至高点,总面积约为12.5万平方米,其最高峰普陀峰海拔为297米。
这里山峦起伏,景色秀美,既有奇峰怪石又有蓊郁的森林和清澈的泉水。
普陀山周围海域则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美丽的海底世界,每年吸引了无数潜水爱好者前来探波。
作为佛教圣地,普陀山历史悠久,距今已有千余年。
这里曾是观音菩萨降临人间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观音圣境”。
普陀山现有的佛教建筑群主要分布在普陀寺、南海观音院、报恩寺和法雨寺等几个主要景点。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普陀寺,该寺建于公元958年,是普陀山最主要的寺庙,也是佛教徒朝圣的核心场所。
普陀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信徒们常常前来烧香祈福,感受这座圣地的神秘力量。
普陀山不仅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一座文化名山。
这里保存着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包括佛教经典、古代碑刻、文人题诗等。
其中,普陀山的壁画尤为有名,这些壁画主题广泛,形式多样,展示了佛教教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此外,普陀山还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题材之一,许多文人雅士以普陀山为题材撰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除了佛教文化的熏陶,普陀山也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而备受瞩目。
这里拥有着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其中不乏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如白尾海雕、海豚等。
此外,普陀山温暖而湿润的气候也为多种植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山脚下盛开着石蒜花、海棠花、杜鹃花等各种花卉,为游客带来一片绚丽的色彩。
普陀山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参观和顶礼。
为了保护普陀山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景区的保护和管理,同时推动了宗教、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如今,普陀山已经成为一个集佛教信仰、文化传承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旅游圣地普陀山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被中国佛教界誉为“海上观音圣地”,也是中国主要的旅游胜地
之一。
普陀山地处东海之滨,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山峰叠嶂,云雾缭绕,是一处典型的自然风景区。
普陀山上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千佛洞、菩提洞、海天佛国、九十九道弯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素有“海上观音圣地”之
美誉。
在这里,您可以看到许多历史悠久的佛教建筑,如南海观音禅寺、灵岩寺、普陀寺等。
这些佛教寺庙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让您深入了解中国佛教文化,感受人类信仰的力量。
除了佛教文化,普陀山还有许多风景名胜,如千佛洞、菩提洞、海天佛国、九十九道弯等。
这些景点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让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千佛洞,洞内壁画精美、供奉了千尊佛像,是佛教信仰者必去之地。
此外,在普陀山上还可以去登山、观海、品尝美食等,让您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
普陀山还有一些寺庙免费供游客住宿,让您感受到中国传统的佛教文化氛围。
总之,普陀山是一处让您远离喧嚣、感受自然、领略文化的好地方。
不管您是来寻求心灵上的宁静,还是来享受旅游的
乐趣,普陀山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无论是去朝拜佛教圣地,还是邂逅自然美景,普陀山都是您的不二选择。
关于舟山普陀山的介绍
舟山普陀山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佛教胜地和风景名胜区,也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以下是对舟山普陀山的介绍:
1. 佛教圣地:普陀山是佛教的圣地之一,被誉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据传,普陀山上有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每年有众多信徒和游客前往朝拜和参观。
2. 自然风光:普陀山位于东海之中,岛上山青水秀,风景迷人。
山上有丰富的植被覆盖,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3. 名胜古迹:普陀山是一个集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景区。
景区内有众多的佛教寺庙,如蓬莱阁、南海观音、宝云寺等,每座寺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4. 朝佛文化:普陀山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胜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礼佛。
这里举办着丰富的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佛教信徒和文化爱好者。
5. 旅游胜地:普陀山是一个独特而美丽的旅游胜地,不仅有佛教文化底蕴,还有壮丽的海景和独特的岛屿风光。
游客可以在此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内涵,同时也可以享受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和海滨度假的乐趣。
舟山普陀山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每年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体验和感受。
无论是对佛教文化的了解,还是对自然风光的欣赏,都使舟山普陀山成为一个不可错过的旅游目的地。
普陀山的地理环境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那么普陀山有着怎样的地理环境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普陀山的地理环境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普陀山的地理环境位置疆域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
西南距沈家门渔港6.5公里,南距朱家尖岛2.5公里,东濒瀚海。
行政区由普陀山、洛迦山、南山、小山洞、豁沙山、小洛迦山等小岛组成,隶舟山市普陀区。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菱形,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面积12.5平方公里,岸线长30公里。
中部佛顶山最高,海拔288.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如遨游东海之蛟龙,昂首欲腾。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
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
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地质地貌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地质属古华夏褶皱带浙东沿海地带,形成于1亿5千万年前侏罗——白垩纪,燕山运动晚期的侵入花岗构成岩石基础。
其地貌因受第三纪新构造运动地壳间歇上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蚀作用影响,可分为山地、海蚀海积阶地、海积地、海蚀地区类。
山地:海拔200米以上低山区面积约0。
24平方公里。
占岛总面积的2%,余为海拔200米以下丘陵地。
坚硬的花岗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经风化侵蚀,沿垂直高角度切节理发育,四周山体崩塌,形成众多孤峰突兀的风景地貌。
海蚀海积阶地:全岛完整的保存着五级海蚀阶地和三级海积阶地,其面积占全岛总面积90%,其中四、五级海蚀阶地呈浑圆状,构成岛上主要山脊。
海积地:岛四周由于水动差异,沉积物分布不同,东北海岸水动力强,涌浪直逼滩面,沿岸以沙滩、砾石滩为主;西南海岸水动力弱,潮间带堆积大量由长江供给的淤泥,形成宽阔的泥滩。
普陀山十大景点介绍普陀山是一座位于浙江省舟山市的宝山,以其众多的名胜古迹而闻名于世。
普陀山的主峰海定峰海拔349.5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山。
普陀山有很多古老的寺庙,如普陀宝塔、鼓楼寺、南普陀寺等。
普陀山有许多名胜古迹,下面介绍普陀山十大景点。
一、普陀宝塔:普陀宝塔是普陀山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普陀山景区的正中心,是一座极具名气的古代宝塔,共建有十四层,塔身高51.4米,以其雄伟壮观。
普陀宝塔塔身下有一棵古老的梅树,每年的梅花盛开的季节,普陀宝塔及其周围的景色都令人流连忘返。
二、鼓楼寺:鼓楼寺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是普陀山最具有古风的地方之一,以其典雅的建筑著称。
鼓楼寺建筑主要有鼓楼、大雄宝殿、千佛殿等,是宗教文化的象征。
三、南普陀寺:南普陀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庙,位于普陀山脚下,南普陀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之一。
南普陀寺内供奉着众多的佛像,有许多建筑和园林,是参悟佛法的最佳场所。
四、灵隐寺:灵隐寺位于普陀山的南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始建于唐朝,是一座结合了和的古老寺院。
灵隐寺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是参悟佛法的好地方。
五、海定峰:海定峰是普陀山的主峰,海拔349.5米,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山。
海定峰山顶有一座巨大的佛像,可俯瞰整个普陀山,景色壮丽。
六、普陀山湖:普陀山湖是普陀山的一大亮点,湖中有一座石桥,桥上有一尊佛像,被称为“普陀山湖佛”。
普陀山湖的景色秀丽,湖边有许多游人参拜佛像,令人赞叹不已。
七、佛国寺:佛国寺位于普陀山东北山脚,始建于北宋,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
佛国寺内有许多古老的佛像,还有许多古迹,是一处避世安居的好地方。
八、观音洞:观音洞位于普陀山东北山腰,是普陀山最重要的洞穴之一,里面有一尊佛像,据说是观音而成的。
观音洞内有许多古迹,是一处参悟佛法的好地方。
九、梵宇寺:梵宇寺位于普陀山西南山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始建于宋朝,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普陀山景点介绍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
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
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普陀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AAA***国家旅游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O14000国家示范区。
普陀山位于舟山群岛东部海域,与世界著名渔港沈家门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岛东侧,属于舟山市。
浙江沿海渔民早就来此捕鱼,最早寺庙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锷主持其事。
现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普陀山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洞:朝阳洞、潮音洞、梵音洞普陀山十二景:莲洋午渡、短姑圣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古洞潮声、朝阳涌日、千步金沙、光熙雪霁、茶山夙雾、天门清梵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66种百年以上的树木1221株。
海天佛国--普陀观海莫以为去普陀山只是拜观音的,在这里有浙江所看到的最蓝,看那不逊色于海南的海天一色,感觉真是不错!尤其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在普陀岛来说,南天门景点并不是个大的景点。
它地处普陀山最南端,与短姑道头对峙,孤悬入海,与本岛一水相隔,架有石桥,桥身似龙,名环龙桥。
▼此地巨石森立,危岩高耸,是普陀山上离港口最近的、也是最好的一个观海点,既可以看附近海景,也可以看普陀山风光。
只是入口非常隐蔽.,得从去洛迦山的码头排队处的小路步行十分钟左右才能到景区。
免费且景色优美,众多的崖刻书法也是文化遗产,值得一看。
▼在它的曲径通幽之处,远望大海,游船、海浪,礼佛之外另有一番欢喜的感觉。
▼但见近处群岩耸立,远处波光粼粼,蓝天、白云、大海、佛寺,刹那间觉得人间充满了美好。
▼虽然许多地方都有南天门,普陀山的南天门大概是最小的吧,最多只够两个人同时通过,而两岩对峙,一岩横贯,形成门的造型,濒沧海,镶蓝天,景色十分雄奇。
▼南天门这里有一座小庙,叫梵宇琳宫,或叫大观蓬。
这里也是一个被大部分香客忽略的地方,因为与普陀山三大寺相比它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普陀山禅宗始祖真歇禅师曾结茅于此。
后因年久失修,于1987年倒塌。
1996年重建,现有殿宇8间,供奉白玉漂海观音圣像。
▼坐在庙前的平台处,眼前碧波浩渺,大海显得非常安静,这是能使人的心灵得到静养的地方。
相关知识:僧人所居称寺,尼姑所居称庵,这一般人都知道。
那么,何为茅蓬?茅蓬为隐居遁世者或老僧修功所居的小型佛堂。
普陀山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曾有茅蓬128所。
▼旁有一巨岩“狮子石”,刻有清康熙年间武将蓝理所题“山海大观”四字,苍劲有力。
蓝理,清朝康熙年间的平乱名将。
福建漳州漳甫县畲族人,自幼习武,精通刀、枪、矛、盾等各种兵器。
有关志传描述他身材魁梧,力能举八百斤,足追奔马,还能拽马尾倒行。
曾作为前锋官,跟随施琅征伐台湾,骁勇异常,被弹片击中腹部,兀自死战不退。
台湾统一后,康熙称其为“破腹将军”,由此名闻全国。
第二节普陀山概况【引课】播放《海天佛国》视频,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问学生中国佛教四大道场,复习巩固,同时引出本次课新授内容——普陀山概况。
【新授】一、地理位置(1)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舟山群岛的东部,与我国著名渔业重镇沈家门隔海相望,相距6.5海里。
(2)岛呈菱形,南北长 8.6公里,东西宽3.5公里。
地势西北高峻,东南平缓,主峰佛顶山海拔291米。
(3)岛四周海岸曲折,西北部岸坡较陡,北部和东南部多沙滩。
环岛一周约33公里。
二、景区特色(1)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山上景物迷人,寺庙都建造在古樟丛中,素有“海天佛国”之称。
(3)人们曾将桂林、杭州西湖和普陀山进行比较,认为:“以山而兼湖之胜,则推西湖;以山而兼川之胜,则推桂林;以山而兼海之胜,当推普陀”。
普陀山的山海美景,可谓全国之最了。
三、景区介绍(1)普陀山是观音修身得道处,山上寺庙众多。
(2)至民国十三年曾有3大寺,88庵院,128茅蓬,寺院建筑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共有4700多间殿宇、楼阁、厅堂,3000多僧侣。
(3)在历史上香火鼎盛时期,曾有诗描述“山当曲处皆藏寺,路遇穷时又遇僧。
”四、观音文化(1)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可以说是“观音之乡”。
(2)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观音圣诞日,得道日和出家日的三大香会。
(3)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五、短姑圣迹(1)普陀山最早的民间码头叫短姑道头。
(2)石头上刻着四个字:“短姑古迹”。
(3)在古文中“短”是“责备”的意思。
(4)相传有姑嫂二人渡莲花洋来朝山进香,船靠码头时,不巧小姑“天葵”来潮,她认为身子不洁,不敢下船进香,她的嫂嫂埋怨小姑无福理佛,叫她呆在小船中等她,便独自进山拜佛去了。
到了中午,潮水大涨,小船与岸相隔,小姑坐在船中,饿得发慌。
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拎着饭篮走到码头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踩着这石块来到小姑船,说是她嫂嫂托她捎来的米饭,便离船而去。
高中地理常识:普陀山风景一、地理常识:普陀山风景【普陀山】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面积近13平方公里。
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二、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普陀山风景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与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普陀山(Mountain Putuo)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面积12.9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
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
2018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
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
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
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
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涛声,皆充满佛国神秘色彩。
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
全山共有百年以上树木66种、1221株。
不仅有千年古樟,还有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普陀鹅耳枥。
岛四周金沙绵亘、白浪环绕,渔帆竞发,青峰翠峦、银涛金沙环绕着大批古刹精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
岩壑奇秀,磐陀石、二龟听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阳洞各呈奇姿,引人入胜。
普陀十二景,或险峻、或幽幻、或奇特,给人以无限遐想。
不少名胜古迹,都与观音结下了不解之缘,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主要景点有三大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的标志南海观音大铜像、紫竹林,还有以自然景观和寺庙相结合的西天景区。
每到夏日来临,来普避暑的游客纷纷聚集到浙江省第一个海滨浴场一百步沙,使普陀山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四海尊崇普陀山凭借其特有的山海风光与神秘幽邃的佛教文化,很早就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山隐居、修炼、游览。
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秦安其生、汉梅子真、晋葛雅川,都曾来山修炼。
普陀山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唐代就成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交往的必经通道和泊地。
至今山上仍留有高丽道头、新罗礁等历史遗迹,流传着韩国民族英雄张保皋等事迹。
自观音道场开创以来,观光揽胜者络绎不绝。
宋陆游、明董其昌等历代名士,都先后登山游历。
历朝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或吟唱,或赋诗,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文碑刻,使普陀山文物古迹极为丰厚;唐宋元明清五朝近20位帝王为了祈求国泰民安,特遣内侍携重礼专程来普陀山朝拜观音。
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还多次召见普陀山高僧,赐金、赐紫衣、赐字、赐佛经,礼遇有加;新中国历任中央领导人也都亲自莅临普陀山视察、指导工作。
五朝恩宠,千年兴革,佛国香火,由是鼎盛,赫赫声名,广播远扬。
历经数十年艰辛的建设、开发和保护,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旅游秩序井然,景区社会稳定,相继荣获了“国家级安全山、文明山、卫生山”、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消费者权益示范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还通过了ISO14001环境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和获得全国第四家ISO14001国家示范区荣誉等。
优越的人文环境、一流的旅游服务使普陀山常年游人如织,佛事四季不断。
2018年接待游客 230多万人次。
每年三大香会节以及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普陀山之春”旅游节期间,游客更多,香火更旺。
路上行人摩肩接踵,虔诚朝拜,一派“海天佛国、琉璃世界”庄严而又繁荣的景象. 普陀山已经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成为集礼佛观光、避暑度假、文物考古、海岛考察、书画写生、影视摄制,民俗采风于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
十二景观普陀以山兼海之胜,风光独特,四时景变,晨昏物异。
其风景点数又以百计,可谓风光无限。
如其他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一样,普陀山也有它的“景中之景”。
游览普陀山的历代名人曾凭各自的观感,分别有“普陀八景”、“普陀十二景”、‘普陀十景”。
“普陀十六景”之颂赞。
明代文学家屠隆的咏“普陀十二景”诗:梅湾春晓、茶山夙雾。
古洞潮音、龟潭寒碧、大门清梵、千步金沙莲洋午、香炉翠霭、洛迦灯火、静室茶烟、磐陀晓日、钵盂鸿灏。
清代裘班所编的《普陀山志》十二景:短姑圣迹、佛指名山、两洞潮音、千步金沙、华顶云涛、梅岑仙井朝阳涌日、磐陀夕照、法华灵洞、光照雪霁、宝塔闻钟、莲池夜月。
莲洋午渡莲洋就是莲花洋,处舟山本岛勺普陀山之间,北接黄大洋,南为普沈水道。
洋以日本人欲迎观音像回国,海牛铁莲花阻渡的传说得名。
清康熙《定海县志》转引《普陀志》云:“宋元丰中,侯夷人贡,见大土灵异,欲载至本国,海生铁莲花,舟不能行,倭惧而还之,得名以此。
”莲花洋是登普陀山进香的必由之航路。
旅客的航船行至洋上,如果赶上午潮,就能见到洋面波涛微耸,状似千朵万朵莲花随风起伏,令人心旷神怡,联想翩翩。
如遇到大风天,这里则是波翻盈尺,惊涛骇浪,另一番极为壮观的景色。
曾有渔歌咏道:“莲花洋里风浪大,无风海上起莲花。
一朵莲花开十里,花瓣尖尖象狼牙。
”短姑圣迹进了佛国山门,往东南约300米处,便是短姑道头。
滩上有“阔十余米,长百来米,小石自相零附,两侧错列巨细不一形状各异的岩石”,有些石上镌有“短姑古迹”等字样,出没于潮汐浪涛之中,成为旧时的天然船埠。
船到短姑道头边,可是靠不了岸,还得用长不过一丈、宽不过三尺的小舢板摆渡。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普陀山住持了余、莲禅二僧因潮落潮涨,往来船只靠岸不便,遂募资用巨石垒成长达11米,宽8米的石条道头。
在未建普陀山客运码头之前,凡前来普陀山参札进香、揽胜观光者,都得由此登岸。
相传有姑嫂俩发愿礼佛,几年后凑资买船,渡莲洋朝山进香,船刚泊道头,不巧小姑“天癸”来潮,自愧不洁,不敢下船入山。
其嫂短其无福朝圣,遂嘱其在小舟中候她,独自怅然进山拜佛去了。
不想时近晌午,潮水大涨,小舟与岸相隔,小姑久坐船中,饥不得食,甚为纳闷。
正在此时,只见一村妇模样的,持食盒至岸,边向潮水里投下一些石块,边踩着这些石块径直来到小姑舟中,说是她嫂托她捎来的,放下食盒,便离船而去。
过了不久,其嫂进香归来,问及前事,娘愕然;忽然记起刚才拜佛时,瞻仰莲座,只见观音大士衣据湿着一片,心里顿有所悟,以为这是观世音菩萨所为,忙不迭又进山到观音面前叩拜会了。
因其嫂曾在码头“短其姑”,从此,姑嫂泊舟处即被称作‘短姑道头”。
道头旁自相零附出没于潮水中的石块,传说是大上送食时投向潮水里用以跺脚的石块,遂被称作‘短姑圣迹”。
梅湾春晓海湾春晓指的是普陀山的早春景色,普陀山也称梅岑,因西的山湾为梅湾,又呼作前湾。
据传此地多野梅,庵、篷僧众又多好养梅。
怡性。
每当早春季节,春回人地,避山野梅,香满山谷,青山绿树,衬映着点点红斑,煞是一番美景,曾被人誉之为“海上罗浮”。
每当天阳无风时日,伫立西山巅;远眺莲花洋,只见渔舟竞发,鸥鸟翔集,海中波涛,道道耀光,山外青山,层层叠翠,美不胜言。
若在月夜,则疏枝淡月,岛礁腾胧,幽香扑鼻,更为令人陶醉。
磐陀夕照“磐陀夕照”说的是磐陀石一带的傍晚景色。
由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便可看到磐陀石。
磐陀石由上下两石相累而成,下面一块巨石底阔上尖,周广20余米,中间凸出处将上石托住,曰磐;上面一块巨石上平底尖,高达3米,宽近7米,呈菱形,曰陀。
上下两石接缝处间隙如线,睨之通明,似接未接,好似一石空悬于一石之上。
每当夕阳西下,石披金装,灿然生辉,人们如能在此时登上石顶,环眺山海,洋洋大观,景色壮奇,“磐陀夕照”,便成为普陀山之一大奇观。
莲池夜月“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
海印地在普济寺山门前,也称“放生池”、”莲花池”,原是佛家信徒在此放生之池塘,后植莲花,即称“莲花池”。
“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湛然,能印现一切之法。
海印池面积约十五亩,始建于明代。
池上筑有三座石桥,中间一座称平桥;北接普济寺中山门,中有八角亭,南衔御碑亭。
卸碑亭、八角亭、普济寺古刹建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古石桥横卧水波,远处耸立着一座占和疏朗雄伟中透出股秀灵,真如人宫仙境,美轮美奂。
莲花地三面环山,四周古樟参天,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
每当盛夏之际,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衬映着古树、梵字、拱桥、宝塔倒影,构成一幅十分美妙的图画。
夏日月夜到此,或风静天高,朗月映池;或清风徐徐,荷香袭人。
荷花,佛家称之为莲花,是圣洁、清净的象征。
佛教称极乐世界为“莲邦”,以为彼土之众总以莲花为所居。
认为众生皆有“佛性”,只是由于被生死烦恼所困扰,而没有焕发出自己的佛性,因而还陷在生死烦恼的污泥之中。
莲花则‘咄污泥而不染,澄清涟而不妖”,故佛教以莲花来比喻“佛性”。
观世音菩萨是普渡众生往生莲邦的“莲花部主”。
法华灵洞法华灵洞奇特景观这里方圆巨石自相垒架,形成洞穴数十处:有的有空刻露,伛行可过;有的宽广如室,中奉石像;有的上丰下削,泉涓滴漏,自石罅流出而下注成池普陀山洞穴虽多,层复出奇,唯此们为最。
洞外有“青大福地”、“普陀岩”、“东南大柱”等题刻。
古洞潮声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
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
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
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
若遇大风大,浪花飞溅,浪沫直冲“天窗”之上。
如是晴天,洞内七彩虹霓幻现,叹为奇观。
据载,宋元时期来普陀朝山香客,多在潮音洞前扣求菩萨现身赐福。
明以后则多去梵音洞叩求观音大土灵现。
香客中常有纵身跃下山崖,舍身离世,藉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
于是定海县令缨燧在岸上建亭,并亲书《舍身戒》立碑以禁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