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论文写作(一)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17.74 KB
- 文档页数:18
九年级议论文写作1——《观点要明确》教学设计【教学设想】1.怎么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有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是本课设计的第一要点。
2.写作话题观点要明确是议论性文章最根本的要求。
怎么让学生明确并学会如何使观点在文中明确突出是本课设计的重点。
【教学目标】1. 思考社会某种现象形成看法,看待事物立场鲜明,能够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明确的。
2. 通过借鉴课文、学习例文、针对性练习,学会在作文里准确、简洁、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凸显观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写作要点,写作中会用准确、简洁、鲜明的判断句表达自己观点。
难点:能够区分观点描述与叙述语句及表明态度语句的不同之处。
【课前准备】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等基本概念,做完学案上“课前部分”的习题(什么是议论文;三要素包括哪些内容;论证结构的划分;议论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回顾内容,检测预习提问学案“课前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特点的认识。
明确: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三要素:论点是作者的主张或观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怎样证明)。
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洁精炼。
二、由熟悉的课文论点提出方式,导入新课1.问题:我们学过的议论性文章:《谈骨气》《敬业与乐业》《论教养》,你知道它们的论点是在什么位置提出来的吗?论点提出的方式有哪种?题目又是什么类型的?表述论点的句子有什么特点?2.学生回答后,明确:《谈骨气》、《敬业与乐业》在开头提出论点,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的方式。
《论教养》在结尾明确论点,是先引出论题最后总结论点的方式。
这两篇课文的题目都是论题型,表述论点的句子都是陈述句、判断句,是对论题的观点和看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观点型题目。
《议论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特点。
2、帮助学生掌握提出论点、运用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逻辑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议论文,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方面的见解和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会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难点(1)如何准确地提出鲜明、有针对性的论点。
(2)怎样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论据,使其能够有效地支持论点。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和写作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热点话题,激发思维,为写作积累素材和观点。
3、范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的议论文范例,让学生学习其优点。
4、写作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事件或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讨论,从而引出议论文的主题。
例如:“最近,有关青少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有人认为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应该严格限制;而另一些人则觉得电子产品也有其积极作用,只要合理使用,无需过度担忧。
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怎么看?”(二)知识讲解(20 分钟)1、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定义: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特点:具有逻辑性、说理性和针对性。
2、议论文的要素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核心。
论点应明确、新颖、有针对性。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论据要真实、可靠、充分,能够有力地支持论点。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要严密、合理,具有逻辑性。
3、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引出论点。
分析问题(本论):运用论据进行论证。
解决问题(结论):总结论点,得出结论。
4、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证明论点。
高考议论文写作指导课国家一等奖教学设计篇一:2015-2016学年二轮公开课高三作文专题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导写》课程标准写作教学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课程标准分析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是2015 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
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要求学生读懂材料,在读懂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这与以往传统作文不同的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写作目的、要求更加明确、单一。
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如全国一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都会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从而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含义。
2、指导学生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1、训练综合分析作文材料的能力。
2、能通过现象看本质,读出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掌握分析作文材料的方法,在作文过程中,体现出思考、权衡和选择。
2、关注社会热点,在思考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了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含义。
2、指导学生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法。
学情分析高考写作一直都是学生担心的考点,尤其是在进入高三之前,学生基本都是在进行材料作文写法方面的训练,2015年全国卷作文写作上出现了新的变化,任务驱动型作文越来越为各类模考重视,学生在完成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写作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有效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原则,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作文材料的能力。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记叙文写作的训练,今天我们将开始议论文的写作训练。
本节课的任务是了解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要求,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论证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论证方法,其中递进式论证方法的运用是难点。
一、议论文的定义和基本要求记叙文的写作就是“拉拉”,而议论文的写作同样简单,也是“拉拉”。
记叙文拉的是呱,而议论XXX的是理,是一篇理性的文章,也叫说理文。
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是以理服人,即通过讲述理性的观点来说服读者。
二、议论文的要素和注意事项一)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和统帅。
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应该旗帜鲜明、立场正确、概括到位,绝不可模棱两可。
二)论据:论据是支持论点的证据或事实,是论证的基础。
在议论文中,论据应该充分、具体、可靠、有说服力。
三)论证:论证是通过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归纳式论证、演绎式论证和递进式论证。
递进式论证是指通过逐步深入的论证来增强读者的信服力。
四)反驳:反驳是对反面观点进行驳斥和批判,以加强自己的论点。
在反驳时,应该客观、公正、有理有据。
五)结论:结论是对论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是文章的收尾部分。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有力量、具有启发性。
在写议论文时,还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明了、思路清晰连贯、条理分明、语气得体、逻辑严密等问题。
论点、论据和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
论点是围绕的话题和观点,而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在论证时,需要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方法进行局部论证。
例如,为了说明团结的重要性,可以使用递进式和对比式进行构思。
递进式可以举出研究小组和国家面临的困难的例子,表明团结可以战胜困难。
对比式可以举出叙利亚战争的例子,强调团结的重要性,同时突出主题。
最后,议论文的结构需要清晰明了,而且需要让双方相互道歉,握手言和,以达到和谐的效果。
高中议论文写作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什么是议论文以及其特点和结构;2.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技巧;3.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4.培养良好的论证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以及相关教学资料;2.学生准备:纸和笔。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话题,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是否应该禁止手机在校园内使用。
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辩论和议论文的兴趣。
2.议论文的概念和特点(1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议论文以及其特点。
可以引用一些经典的议论文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概念:议论文是一种以辩论和论证为主要方式的文章,通过提出论点、论证、反驳反方观点和总结等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特点:- 以事实、例子和理由等为依据;- 通过逻辑和推理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 有明确的目的和观点。
3.议论文的结构(10分钟)向学生介绍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并举例说明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结构:- 引言部分:引入话题,提出观点和论点;- 正文部分:列举事实和理由,进行论证;- 反驳部分:反驳反方观点,增强论证力度;- 总结部分:总结观点,并提出建议或展望。
4.写作步骤和技巧(15分钟)介绍议论文的写作步骤和技巧,帮助学生步入写作的实践。
步骤:- 确定主题和观点;- 收集事实、例子和理由,构建论证链;- 进行写作规划和提纲的制定;- 开始写作,即引言部分、正文部分、反驳部分和总结部分的撰写;- 逐步修改和完善议论文。
技巧:- 要理解题目,把握论述的范围和要求;- 逻辑严密,推理合理;- 用简明的语言表达观点;- 使用具体的例子和事实支持论证。
5.案例学习(20分钟)选择一个适合学生水平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该篇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从论证方式、论证力度、论证链的连贯性等方面进行学生讨论和分享。
6.写作实践(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话题,撰写一篇议论文。
议论写作技巧讲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议论文的写作技巧;难点,如何运用论据和论证,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引入议论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何为议论文,其特点和写作目的。
同时,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PPT或者板书的形式,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包括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构严谨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要求。
3.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3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包括如何选择论题,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运用论据和论证,如何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并且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找出写作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4.案例分析(20分钟)。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议论文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逻辑性。
5.训练与实践(40分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写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通过实际的写作训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议论文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写作水平做好铺垫。
四、教学手段。
1.PPT。
2.板书。
3.案例分析。
4.讨论。
5.写作训练。
五、教学反思。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高中语文论文写作教案
教案的设计需要明确目标。
在高中语文论文写作中,教学目标应当包括:理解论文写作的
基本结构,掌握论证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为了达成这些
目标,教案应该围绕论文写作的核心环节展开,即选题、搜集资料、构思论点、撰写草稿、修改完善等。
教案应当具体到每个环节的操作步骤。
例如,在选题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出发,挑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或是结合时事热点,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实。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高效检索资料,区分信息的真伪和价值,以及如何合理引用和注释。
构思论点是论文写作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提出独到见解,
并构建合理的论证框架。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进入撰写草稿的阶段。
教师应强调草稿的重
要性,鼓励学生在草稿中自由发挥,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路。
修改完善环节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批判。
教师可以通过同伴评审、小组讨论
等方式,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教师还应定期组织论文写作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论
文比赛、写作工作坊等,以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助手。
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激发学生
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案
内容,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中考复习专题——议论性文章写作思路梳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复习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思路。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回归教材,考点溯源(一)导入《语文课程标准》对议论性文章的教学建议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通俗地讲,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就是此类文章总的行文思路。
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后观点,或者是边观点边材料?这就需要我们去读、去审视、去判断,从而理清二者的关系。
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思路往往是与结构合在一起思考的,谈思路,必然会连带着结构这个概念。
虽然福建中考不会“明着考”文体知识,但文体知识必须要懂、要能用。
作为文体知识重要内容之一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是指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和解决问题(结论)这三个部分。
很多参考资料还把这一结构细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并列为主要特征的横式结构,二是以递进为主要特征的纵式结构。
(二)考点溯源1.回顾整套教材所学的教读课文,根据单元说明、预习提示、批注、思考探究等助学系统整理下表。
2.研读上表,梳理教材所给提示、所附问题、所设置学习任务,总结其中涉及的考点,可以发现:(1)梳理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阅读此类文章的一项重要能力,梳理前必须辨析、理解和掌握几个重要概念:“层次”“关系”“推进”“过渡”“论述”“方面”或“层面”,以及“结构”等。
(2)梳理思路,可以指向某个句群、某个段落、某几个段落,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向全文。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立足于整体感知全文。
(3)梳理行文思路的命题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请选择对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
②请问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③作者是怎样论述的?④请简要梳理全文(或某个段落)的写作思路。
(4)思路梳理的要求:按一定的顺序梳理,一般是从文章开头开始,然后是文章中间,最后是文章结尾,依次概括阐述,必要时应体现出材料相关内容,以及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论点、论据、结论等部分;(2)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提出论点、如何论证、如何安排结构等;(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通过课堂展示、互动点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通过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写作、勇于表达的精神;(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2. 论点、论据的提出与论证;3.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4. 议论文的修改与润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议论文的定义、特点及重要性;(2)播放一段议论文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讲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结合实例进行分析;(2)讲解论点、论据的提出与论证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3)讲解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如如何提出论点、如何论证、如何安排结构等;(4)讲解议论文的修改与润色方法。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口头陈述,其他组员进行补充;(3)教师对学生的口头陈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4)学生根据点评进行修改,形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4.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自己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2. 写作能力:评价学生议论文的立意、论证、结构、语言等方面;3. 修改与润色:评价学生在修改议论文过程中的进步和成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初中议论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论据搜集和运用能力,增强文章说服力。
二、教学内容:1. 议论文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2. 议论文写作技巧:立论、论证、驳论。
3. 论据的种类及运用: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权威论据。
4. 文章修饰与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议论文,为什么学习议论文写作。
2. 讲解议论文基本结构,分析典型议论文结构特点。
3. 讲解议论文写作技巧,以实例演示立论、论证、驳论的过程。
4. 介绍论据的种类及运用,分析不同论据在文章中的作用。
5. 教授文章修饰与语言表达技巧,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6.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话题,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议论文。
7.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给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议论文基本结构、写作技巧、论据运用等知识。
2. 示例法:通过典型实例演示议论文写作过程。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4. 反馈法: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评价进行改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议论文写作的部分。
2. 参考书目:关于议论文写作的辅导书籍。
3. 网络资源: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教程、文章、案例等。
4.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电脑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作文完成情况: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作文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文修改情况:查看学生根据教师评价修改后的作文,评估学生的改进程度。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阶段性成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的进步。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高三英语写作教学设计课题: How to write an argumentation?【佳句欣赏】:Living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没有目标的生活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行。
(一)学习内容:学习议论文写作方法(二)学习目标: 学会高考英语议论文书面表达基本写作方法。
(三)学习重难点:学会议论文写作常用句式。
(四)学习步骤Step 1 Lead-in(导入)导生导学:亲爱的同学们,在上一次的写作练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我们今天继续加强议论文的练习,让我们一起来练习吧。
Step 2 Introduction(介绍)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引子、正文、结论。
①引子(Introduction):由于英语作文受时间、字数的限制,因此,在引言段中作者就必须简单解释要讨论的问题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②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论证的过程,作者必须有足够的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③结论(Conclusion): 结论段可以用一两句来结束文章,同时要注意与引言段的呼应,但不能照搬前面的原话。
Step 3 Presentation (呈现)议论文型书面表达应掌握的常用表达方式开头:1. Nowadays many people prefer……becaus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fe.2.As everybody knows, with the (rapidly)growing popularity of…… in China, thelive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quality of people’s3.Recently there is a widespread/serious concern over……4. Nowadays, a heated debate/discussion about whether…… is under way in our class. Some students hold the view that……; whereas others argue that正文1.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o begin with,… Next, …Last,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many reasons against it. First…Second…Finally…2.As for ……,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3.……for two reasons.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The second is that…hand,…On the other hand/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thing…4.As the saying goes,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one.”展开段落论证时常用的句式、词语:①第一层次(首先)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beginning/ first(firstly)/ first of all/to beginning with/ for one thing/ I want to begin by saying/ My first reason isthat…/ The main factor is …②第二层次(其次)second(secondly)/ in the second place/ next/ for another/ Thesecond solution is that …③第三层次(第三点)third(thirdly)/ besides/ in addition/ furthermore将事物的正反、好坏两方面,或者将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对比时常用的句式、短语:然而while, whereas, but, however, nevertheless尽管如此in spite of that, despite all this/ the fact that, even so但在另一方面but on the other hand与…相比in/ by comparison with …, as compared with …相反on the contrary, instead事实上as a matter of fact, as the matter stands, in fact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议论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要素。
2、帮助学生掌握提出论点、选择论据和进行论证的方法。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明确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学会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论点,并进行有条理的论证。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新颖、深刻的论点。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篇简短的议论文和一篇记叙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引导学生发现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表达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
2、知识讲解(20 分钟)(1)论点定义: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特点:明确、正确、新颖。
提出方法:从题目中分析、从材料中提炼、根据社会热点提出。
(2)论据定义: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类型:事实论据(具体事例、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名言警句、科学原理等)。
选择要求: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能有力支持论点。
(3)论证定义: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3、小组讨论(15 分钟)给出一个话题,如“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提出论点,并选择合适的论据来支持。
4、写作练习(20 分钟)让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一段议论文的片段,运用一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5、展示与评价(15 分钟)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6、总结(5 分钟)回顾议论文的要素和写作方法,强调论点的明确性、论据的可靠性和论证的逻辑性。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篇完整的议论文写作任务,题目自拟,要求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逻辑的力量》优质教学设计活动目标1.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
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培养学生准确、严密。
清晰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2.掌握辨析概念和用推理的一般方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梳理感性材料,掌握概念、命题。
推理和逻辑的一般知识。
难点将自发形成的思维习惯转化为自觉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5课时第4课时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路活动目标1.指导学生在掌握议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加强逻辑思维的合理性和严密性。
2.掌握常见的逻辑思路的训练方法,并能灵活运用。
3.训练逻辑思维,深化认识,提升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常见的逻辑思路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培养理性的、条理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活动设计一、直截了当,明确任务议论文写作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更是语文学科高考取胜的法宝之一。
在学习中,我们已积累了一些作文材料,也进行了对应的写作练习,但距离写出语言通顺流畅、条理清晰、论证严密的议论文还有一段距离。
造成这种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逻辑知识的欠缺。
二、查阅资料,各抒己见1.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总结自己了解的内容。
2.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三、讨论明确,总结归纳(一)理清逻辑思路,确定中心论点1、列提纲。
(1)引论:①用什么方法提出中心论点?②用判断句表述中心论点。
(2)本论:用三种方法(并列、递进、对照)之一将中心论点分解为几个分论点,理清各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分论点按一定顺序置于各段之首。
为每一个分论点找出论据﹐论据要兼顾事实道理、正面反面、古今中外。
论证要揭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必然联系。
(3)结论:①用什么方法作出结论?②注意点题、扣题。
2、议论文本论部分三种提纲模式。
(1)并列式。
注:A代表论题。
①A的内涵(本质属性、内容)是什么。
议论文写作教学设计在现代社会中,写作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
而议论文作为写作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辩证能力和文学素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高中议论文写作课,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一、目标设定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并通过实践掌握议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和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服力。
二、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准备一些富有争议性的话题,例如“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无人驾驶汽车的优缺点”等。
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议论文的样本,供学生参考。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话题教师以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或故事来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是否认同‘手机对学生学习有益’这一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
Step 2:讲解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教师简要介绍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明确的立场和观点、充分的论证和说服力等。
通过展示一些优秀议论文的例子,让学生对议论文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
Step 3:讨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入段、论点段、论证段和结论段。
通过对议论文样本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作用和如何组织这些段落。
Step 4:进行写作实践学生根据提前准备的话题,选取一个立场,开始撰写一篇500字的议论文。
教师提供写作指导,包括如何选择有力的论点、如何进行合理的论证、如何将不同观点进行对比等。
Step 5:小组互评和讨论学生将自己的议论文发给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各自的观点和论证方式,互相分享经验和技巧。
Step 6:展示与总结学生中选几篇优秀的议论文进行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强调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性和需要不断练习的事实。
四、课堂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可以布置议论文的写作作业,并在下节课进行互评和修改。
议论文教学教案【篇一:初中议论文教案】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语文任课教师:赵有才授课时间:2014年4月12日星期六档案号:- 1 -- 2 -- 3 -- 4 -- 5 -【篇二:议论文作文教学设计】议论文作文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根据学生写议论文出现的问题,本次作文指导准备分两部分:1、议论文中,议论无疑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举例只是议论的手段,说理才是议论的目的。
因此,要力求做到精选事例与深入说理相互结合,做到事与理之间的契合、呼应与阐发。
近段时间进行议论文训练,学生大多不善分析,只是停留在论点加论据上,出现“观点+材料”的弊病,致使议论文浅显空洞,缺乏说服力,因此,为帮助学生尽快突破议论文的写作障碍,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本次教学设想要依据事例教会学生就事析理。
2、同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陈述,就会得出不同的观点,目前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我打算利用教师举例、当堂训练和课后练习的方法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
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学会怎样分析事例,就事析理。
2、通过训练学会从同一个材料中提炼不同的观点(至少两个)。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指出学生上次写作存在的问题:上次作文“ (平凡、朴素、挫折、苦难、失败)很美丽”,大多数学生能够用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缺乏对事例的分析,不会紧扣“美丽”来说理,出现“观点+材料”的弊病,这样材料和观点就不能紧密联系起来,说理不透彻,致使文章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
二、学习怎样分析事例:1、学生自学材料中的方法和例子。
2、教师略做解说。
3、学生当堂训练。
第二课时一、出示“哑人卖刀”的材料:思考:可以提炼什么观点?(学生回答交流)二、总结学法:对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内涵,得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来。
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来叙述这件事,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扩展思维,力求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写出新意。
三、实战演习:根据材料当堂练习。
议论文作文语文备课模板议论文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要求学生有清晰的观点、合理的论证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备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需要教师有系统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本文将以议论文作文语文备课模板为标题,探讨如何进行议论文备课,并提供一套完整的备课模板。
一、备课目标。
1. 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素材等。
3. 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备课步骤。
1. 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2.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教学素材等。
3. 教学方法选择,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 课堂教学设计,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引入、导入、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
5. 课后作业设计,设计合理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备课模板。
1.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提供重要参考。
2.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准备教材,包括教材分析和教材设计。
(2)课件,准备课件,包括课件设计和课件制作。
(3)教学素材,准备教学素材,包括教学实例、教学案例等。
3. 教学方法选择。
(1)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2)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现代教学技术等。
4. 课堂教学设计。
(1)引入,设计合理的引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入,设计合理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展开,设计合理的展开环节,展开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归纳,设计合理的归纳环节,总结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九年级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指导教学设计01.设计意图: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九年级上开始学写议论文。
教材中的议论文写作序列共有三个部分,分别是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
这一序列的写作教学内容从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
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分点指导对于初学议论文的初中生来说写议论文还是很困难,没有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为此本学期根据2022版课标中关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表述设计了议论文写作序列。
关于思辨性表达,新课标要求:“进行专题式的研讨、演讲和写作”“运用文艺评论中的观点评析作品”“围绕社会热点问题,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参与讨论”。
其形式包括讨论、评点、演讲、写作等,涵盖书面表达与口头交流。
思辨性任务群对接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逻辑思维”,其阅读与表达的目标指向方法、能力、习惯、精神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二是思辨能力,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思考习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等;四是理性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
02.单元内容及课时:让思维走向深处即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指导1课时。
领略你的思维魅力即议论文引论与结论部分写作指导1课时。
学会思辨表达即议论文的修改讲评1课时。
议论文的颜值与言值即议论文的语言锤炼1课时。
第一课时:让思维走向深处——议论文主体段落写作设计【写作目标】1.通过借鉴和模仿,明确论点的逻辑思维链条,恰当截取素材,围绕论点进行叙述,呈现应有的逻辑性。
2.通过构建主体段落的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段落表述。
3.通过板演修改文段感受议论文的写作展现出语言的逻辑美感。
【写作活动】一、明确思维点:主体段又叫论证段,每段200--250字左右(主体段过短,可能难以深入论证,主体段过长,会有臃肿冗长之感),是议论文的核心部分,是证明文章论点是否正确合理的重要手段,更是决定文章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段落。
关于议论文写作(一)教学设计On Argumentative Writing (1) teaching desig n关于议论文写作(一)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言运用是指人们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特定意义,并产生相应交际效果的活动,这种活动具体表现为交际双方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即表达和理解等活动。
本教案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
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
论点的位置一般有四个:①文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②开篇如《改造我们的学习》③文章中间如《拿来主义》《论积贮疏》④结尾如《过秦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用事实来说话,而理论论据靠经典性取胜。
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选用的事例与论点若不能保持一致,势必削弱说服力量。
像1999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若写议论文,就必须要弄清“记忆”与“记忆力”的区别,有的考生所举的事例就明显犯了论据与论点游离的错误,举了郭沫若倒背《红楼梦》的事例,使说服力大打折扣。
选用事实论据还要注意几点:①论据必须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论据要具有代表性。
②论据必须具有新颖性。
不少学生的议论文写作离不开一些陈旧的事例,像一写失败与成功的关系,似乎就离不开爱迪生发明灯泡,一写逆境成才就非写张海迪不可,类似的内容不是说不可以用,而是说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谁的作文与众不同呢?③论据的表述要精练、简要,与记叙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即可。
论证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一环,它包含的内容也较多。
①论证的基本类型:立论、驳论。
立论从正面论述,驳论从反面论述。
我们写议论文一般以立论为主。
②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的结构。
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也即:引论、本论、结论。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总分总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四种。
一篇文章中段与段之间,句与句之间灵活地运用多种论证结构层次会使议论文更具活动性。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喻证法、对比论证、引证法等。
二、如何做到到开门见山提论点不少议论文往往因"事"生"议"。
在表现形式上,文章开头总是援引事例,而后展开议论。
像《反对自由主义》等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是十分罕见的。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旗帜鲜明,立论醒目。
下面三段文字就具有这样的特色:(1)学习要打好基础。
“根深才能叶茂”,就是说的打基础的重要性。
司马迁如果不在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史记》吗?达•芬奇小时候如果不在"画蛋"上狠下功夫,后来能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吗?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
古往今来,无数有成就的学者、专家,都用自己的经历,雄辩地作了证明!(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味着什么?那就是牺牲。
这种牺牲,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普天下的人民,因而崇高而伟大!这种牺牲,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公利,因而可与日月争辉!牺牲的是名利、地位乃至生命,但赢得的却是国家的兴旺、人民的敬仰。
(3)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
一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在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会带来什么好处呢?上述三段文字的划线部分就是论点。
我们说,议论文的开端起笔,要为全文辅展文路。
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云:"通篇之纲领在首一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
"把自己的真知灼见提炼成论点,高屋建瓴般地在文首亮出,开宗明义,起领全文,就能造成一种气势;也利于畅通文思,围绕论点展开议论;这时促成"遇篇皆佳"的作用,确实是不可小视的。
那么,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呢?首先,必须根据题意要求和对议论事物的感受,有自己精辟的卓见,并形成判断,已提炼出了文章的论点。
也就是说,下笔前已经成竹在胸,心中有底。
如第一段文字,作者对论述的中心已经十分明确,并且从司马迁、达•芬奇、爱因斯但的材料中提炼出了"学习要打好基础"的中心论点;如第二段文字,作者已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中悟得了"那就是牺牲"的启示;如第三段文字,作者目睹报刊上给年轻选手戴上了许多不恰当的"桂冠"的现象,深切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不适当的、不适时宜的褒贬,都足以损害一个人,尤其是过早的赞誉"。
正因为"胸有成竹",对议论对象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见解。
并且确认见解符合题意或提供的材料的含义,有议论的价值,才使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有了可靠的保证。
如果面对论题或议论对象,还没有引出感想或提炼、概括不出论点,要做到"开门见山"又怎么可能呢?"其次,要改变自己的行文习惯,开头第一句话不用叙述语言,而用议论语言。
即是用表示明确的肯定或否定意思的判断句,一下子打开"议论"的口子。
有些同学写惯了记叙丈,在议论文中也往往出现大段记叙文字,尤其不善于文章起笔就申述论点,摆出议论的架势;有些同学下笔前胸无成竹,不管写什么议论文,总是以记事开头,甚至大段记叙完毕之后,才托腮凝神思考应提出什么论点;上述行文习惯对写好议论文妨碍极大,如不改变是无法做到开门见山、立论鲜明的。
自然,用事例开头的“一事一议”的写法,“事”在前,“议”在后,也是议论义的一种布局,但这类布局较为常见,掌握起来相对容易一些,而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对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上面提到的一、三两段起笔文字,如果作者事先在头脑里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判断,或者沿袭自己习惯的行文方式,就往往会变成这样的开端:(1)我国大史学家司马迁,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终于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史记》;意大利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在“画蛋”上狠下功夫,终于成为绘画的一代宗师;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但,幼年时缺少聪明才智,但他发扬了“人一知之,我十知之,人十知之,我百知之”的精神苦练基本功,终于攀登上科学的高峰……(3)每次歌唱大奖赛落下帷幕,往往就能看到报刊上把获奖的年轻选手称为“唱歌明星”、“著名歌唱家”,戴上这样的桂冠的参赛者,有的甚至还是中学里念书的学生!我很纳闷,这样的宣扬,对青年的思想进步和艺术成长有什么好处呢?……一篇议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要有对中心论点起证明、补充和发挥作用的分论点。
分论点是由中心论点统率并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我们所说的“开门见山提出论点”,除了首段起笔外,还要求在展开论证后,将每一个分论点分别放在自然段的开头提出。
例如证明中心论点有三个分论点,那么,这三个分论点就按其逻辑顺序依次在三个自然段的开头提出来,这样就使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分论点的位置十分鲜明,也就为整篇文章立论的醒目增光添色了。
下面举一篇短论作例:闻过不跳闻过不跳。
这对实施舆论监督,关系极大。
在我们这个封建意识还比较浓厚的国家,领导也好,群众也好,其民主意识的培养,彼此都需要一个过程。
要求每个领导者“闻过则喜”,“闻善言则拜”,标准太高,不现实,不如暂提“闻过不跳”为好。
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
闻过即跳的事,今天并不少见。
老虎的屁股,即使你摸得再轻,它也会跳起来的。
跳,说明什么?不外乎,批评丧失了他的“尊严”,或者批评不尽合乎事实,或者批评正好点到他的“穴道”。
无论哪种情况,跳,都不是好对策。
它既不能装饰尊严,提高威信,也不能用来澄清事实,更不能用来掩盖错误,只会暴露自己心胸偏狭,办法不多。
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
提倡闻过不跳,绝非闻过之后,两耳塞豆,不理不睬;或者消极按捺,“硬着头皮顶”;甚至伺机报复“秋后算账”;后一种不跳,曾造成过极为恶劣的影响,历史已经惩罚了这类“不跳”的“算账派”。
闻过不跳,则是希望“不跳”之后,促进反思,从善如流,从批评中吸取动力和活力,进而把党和人民交给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工作搞得好些。
这篇短论的中心论点是首段首句:“闻过不跳”。
这是根据实施舆论监督的实际情沉,从“闻过则喜”这一成语中引申出来的富有新意的见解,开门见山提出来,十分鲜明醒目。
接下去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莫谓标准低,做到也不易";二是"不跳非塞耳,从善促反思"。
依次在每一自然段开头提出,不仅证明、补充和发挥了中心论点,使议论得以展开并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且分论点的位置突出,在所属的自然段中也是"开门见山",无疑起了使文章立论更加发人深省的作用。
结合具体材料发表议论,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同样能做到"开门见山"。
请看下面一篇文章:这样的会风好会风是党风的一种表现,搞四化建设,必须提倡好的会风。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举行全体委员会议。
八时半,纪念委员会秘书长陈荒煤同志就来到会场。
不到九时,纪念委员会主任委员邓颖超同志也提前到会。
她和部分委员亲切地谈了一会儿话,然后就座,宣布会议开始。
她说这次会议有两个议程,一是由秘书长作报告,二是请委员们讨论。
她自己首先对纪念活动提出了具体意见,也对委员们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一位委员作了简短发言。
过了一会儿,邓颖超同志问:"还有意见没有?"会上没有人再要求发言。
她就宣布:"没有意见就散会,开短会!"这时是上午九时四十五分。
会虽短,却解决了问题。
这个会议的会风好,很有一些值得提倡的地方。
第一是会议主持人准时到会。
开会,应该有雷厉风行的作风,规定什么时候开会,就什么时候到会。
所有与会者、包括主持会议的领导人都不能例外。
八点开会九点来,寅时开会卯时到,这种松松垮垮、懒懒散散的恶习应该纠正。
不顾与会者等候多时,主持人自己姗姗来迟的作风也要克服。
领导带好头,不仅是有群众观点的表现,而且有利于同与会者一起,形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好作风。
第二是报告人作有准备的发言。
无论开什么会,都要讲求成效,讲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