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博弈论初步
- 格式:ppt
- 大小:320.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八节第八节 博弈论初步博弈论初步((简介简介))*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博弈论?博弈论(game theory),又译为对策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
实际上,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
在经济学中,博弈论是研究当某一经济主体的决策受到其他经济主体决策的影响,同时,该经济主体的相应决策又反过来影响其他经济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二)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为、信息、策略、收益、结果、均衡。
参与人(player),又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选择行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如厂商、政府、国家)。
行为(action)是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决策中的各种商品的购买量;厂商利润最大化决策中的产量、价格等。
策略(strategies)又称战略,是指参与人选择其行为的规制,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信息(information)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即该参与人所掌握的其他参与人的、对其决策有影响的所有知识。
收益(payoff)又称支付,是指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利益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为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如消费者最终所获得的效用、厂商最终所获得的利润。
结果(outcome)是指博弈分析者感兴趣的要素集合。
均衡(equilibrium)是指所有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或行动的组合。
这里的“均衡”是特指博弈中的均衡,一般称之谓“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二、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对具有博弈性质的决策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甚至更早。
但一般认为,1944年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摩根斯坦恩(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The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ur)一书,标志着系统的博弈理论的形成。
博弈论初步博奕论(game theory)又称对策论,是描述、分析多人对策行为的理论,由棋奕、桥牌、战争中借用而来,在经济学中应用广泛,如在用来表现寡头间相互依存的竞争特点便有其突出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博奕理论始于1944年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和莫根施特恩(Oskar Margenston)的《博奕论与经济行为》一书。
博弈论就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决策相互影响的理性人是如何进行决策以获取最大收益的。
博奕:多人决策过程引例:田忌赛马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一、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审讯。
下表给出了囚徒困境模型的表述。
每个囚徒都有两种选择:坦白或不坦白。
表中每一格的两个数字代表对应两个囚徒选择组合下各自的刑期。
二、博弈的三个基本要素1、参与者(player)(博奕方、局中人、对局者):即有哪些人参与博弈。
一般至少有两个参与者。
可以是个人,团体,集团。
2、策略(strategy) :参与人在给定信息集的情况下的行动方案。
囚徒A、B都只有两种行动可供选择,即“坦白”和“不坦白”。
3、(payoff)(支付):博弈的结果给参与人带来的好处。
在博弈论中指一个特定策略组合下参与人得到的确定效用水平,或者是指参与人得到的期望效用博弈的分类及其表达方式一、博弈的分类(一)合作博弈与非合作博弈:是否达成协议,是,合作博弈;否非合作博弈。
(二)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完全信息博弈与不完全信息博弈静态博弈: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者虽不同时但后行动者不知道先行动者采取了什么策略的博弈。
动态博弈: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知道先行动者选择的策略。
完全信息博弈:每一个参与人对所有的其他参与人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有准确的认识,否则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一、占优策略均衡(以不变应万变)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