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99.5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合成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过程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合成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是什么?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用途?
二、讲授(15分钟)
1. 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物质,包括有机溶剂、基础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等。
2. 有机合成材料可分为有机溶剂、有机酸碱、有机醇醛、有机酯酰胺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几类。
3. 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塑料、纺织、建材等行业。
三、示例讲解(1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几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如丙烯酸、二甲苯、聚乙烯等,讲解它们的合成过程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15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合成一种有机合成材料,体验有机合成的过程。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应用以及合成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有机合成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原理和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2 、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探索日记】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教师引入有机合成 材料(一)(二)有机合成材料r 塑料1、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 合成橡胶2、 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课件设计】见网页【课堂评价练习】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达标检测(单项选择)1、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 白糖C •酒精 D. 蛋白质2、 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 瓷碗 C •木桌 D.铝合金门窗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学生 查找、浏览资料入塑料的世界,研究塑料的有关问题示、、/ 1、 三大有 性能和用途; 塑料 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览资料,上网点击查找、浏 学生注册登陆参加网上论坛2、 方法。
版书设计料一:有机化合 二:有机高分师生共同小结论题 教师:引入合成纤维【本课总 结】由学生得 出: 机合成材料的 用的利弊及解决 课题3有机合成材物 子材料学生探究实验并小结合成纤维的性能()A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B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 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 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A 、热固性B 、热塑性 C•稳定性D. 氧化性5、 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
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3. 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4. 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实验。
3. 收集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实例,用于教学实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2.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如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性、广泛应用等)。
3.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讲解按原料来源和化学结构分类的有机合成材料,如石油基合成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等。
4.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聚合、缩合、置换等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其中的一个方法。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如塑料袋、合成纤维衣物、橡胶轮胎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七、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2.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有机合成材料,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二、加热塑料片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第 3 节有机合成材料第 1 课时第个教案教学设计预习作业称为聚合物1、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热塑性2、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热固性〔三〕举出三大常见合成材料的名称和用途1、塑料2、合成纤维3、合成橡胶〔四〕“白色污染〞1、“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2、消除“白色污染〞的建议。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别离膜2.医用高分子概况3.导电塑料4.复合材料课堂练习:1今年6月1日起全国执行“限塑令〞.南京市曾在鼓楼广场等地组织宣传活动,发放无纺布袋。
生产无纺布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等。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大局部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B.使用无纺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根本观念。
展开辩论,课堂气氛到达反思备注:培优补差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学生错题记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学精神。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2. 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 探讨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合成材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了解。
3. 教师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4.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5.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二:塑料教学目标:1. 了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塑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塑化过程。
2. 探讨塑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轻便性和耐腐蚀性。
3. 举例说明塑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
2. 教师讲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塑料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塑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三:合成纤维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纤维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纺丝过程。
2. 探讨合成纤维的特点,如强度高、耐磨损性和透气性好。
3.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成纤维制品。
2. 教师讲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合成纤维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四:合成橡胶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橡胶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硫化过程。
2. 探讨合成橡胶的特点,如弹性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有机合成材料》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和问题。
(3)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2学情分析
该班共有70名学生,整体上讲对化学有浓厚兴趣。
由于数学基础差,逻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3教学重难点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创设情境
[引言]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世界,都离不开材料。
材料的应用和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紧密相连。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特征,掌握常见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对材料的认知水平。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第二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阐述了有机合成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第三部分是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介绍了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有机合成材料这一专题,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有机合成材料的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学会识别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认知,提高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讲授法:系统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初步知识。
2.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3.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4.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5.了解“白色污染”及环境保护。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资料和对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调查,培养学生对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探究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性质差异,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到化学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增强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在调查和探究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难点:1.有机化合物2.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小猫烤火”图片观察、倾听、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引入课题板书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自主探究(指导探究)指导学生填写教材P99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展台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比较、讨论得出规律。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99~P100,并依次讨论下列问题: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仔细阅读课本。
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概念3、C、CO、CaCO3等是有机物吗?小结: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概念物质的分类自然过渡指导阅读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讲述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通常称它们为小分子,而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doc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2.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
3.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介绍并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兴趣。
教师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包括聚合物、高分子材料、聚醚酮等。
教师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反应机理,包括聚合反应、缩合反应、聚氨酯化、交联反应等。
教师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包括汽车工业、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医药等相关领域。
5.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反应,学习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使用
和性能测试。
6.总结
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探讨有机合成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7.作业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反应机理的学习笔记,有机合成
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报告等。
四、教学方法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解、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发言互动等。
五、教学工具
1.多媒体设备
2.实验器材
3.教材和参考书籍
六、教学评估
教学中采用即时测评技术、综合评估法和互评法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具体评估形式包括课堂测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作业评价等。
初中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主题:有机合成材料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时间:1 课时
教学内容:
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
3.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老师用一系列有机合成材料做成的产品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猜测这些产品的原料可能是什么,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兴趣。
2. 学习定义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即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可以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3. 学习分类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包括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对每种分类进行简单的说明和例子展示。
4. 学习应用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领域,如化妆品、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为什么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应用。
5. 活动训练
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有机合成材料的制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作过程。
6. 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评价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知识,如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历史、发展、最新研究进展等。
期望效果: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实用性认识。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通用6篇)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通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调查“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提出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常见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一些新型合成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教学难点: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
教学方法:讨论、练习、实验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日常生活不同领域中应用的各种各样的材料谈话引入:人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材料,材料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存质量。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学生交流、汇报)合成材料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到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需要。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类有机合成材料。
质疑: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顾名思义有机合成材料即利用有机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人工合制而成的材料。
过渡:那么什么是有机物呢?二、新课探究(一)有机合成材料1、有机高分子材料: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
2、有机高分子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如:棉花、羊毛、天然橡胶等: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特点:幻灯片展示:聚乙烯分子模型和高分子结构示意图。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合成方法和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材料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合成方法。
2.如何应用合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导入有机化学知识,复习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聚合物、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等。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
例如,聚乙烯的应用和制备方法,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等。
4.讨论与交流(25分钟)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目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有机合成材料问题进行交流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比如,如何改善合成材料的性能,如何减少合成材料的对环境的污染等。
5.引导实验(30分钟)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例如在实验室合成一种合成材料并测试其性能。
6.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望学生未来在有机合成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有机化学教材和实验室设备。
2.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文献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实验中合成材料性能测试和问题解决的操作能力。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有机合成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和比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
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物的概念,能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
2.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认识“白色污染”及其危害、解决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塑料性质的探究及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实验,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合成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学习,认识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重点难点】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种类和用途以及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一类物质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化合物?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02探究。
[学生活动] 讨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提出问题]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3
[归纳总结]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通常称它们为有机高分子,用有机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称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广,下面一起来研究:有机合成材料
[板书]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
[学生实验] 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聚乙烯为例
【归纳总结】按受热时的表现,塑料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应用】根据刚才的实验和生活经验,讨论下列问题:
①雨衣
②根据你到书店或超市买东西的生活经验,谈谈用于包装的塑料袋是如何封口的?它们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③手电筒的外壳
④炒菜用的锅的手柄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提出问题]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收集衣服标签,通过查看标签,了解纤维的种类,并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
[学生实验]:燃烧棉花、纯羊毛线与涤纶、锦纶
[得到结论]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的区别
3、合成橡胶
【图片投影】橡胶树→天然橡胶
【介绍】介绍合成橡胶的优点。
【引导交流】引导学生交流合成橡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幻灯片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提出问题]什么叫“白色污染”?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得到结论]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小结]合成材料在人类社会进步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合理的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所以我们要合理使用、科学使用合成材料。
【板书设计】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一、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1、塑料: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塑性塑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的塑料称为热固性塑料。
2、合成纤维
3、合成橡胶
二、“白色污染”
1、概念: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
2、防止“白色污染”的措施:
①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