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 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98 KB
- 文档页数:4
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3. 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4. 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实验。
3. 收集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实例,用于教学实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2.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如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性、广泛应用等)。
3.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讲解按原料来源和化学结构分类的有机合成材料,如石油基合成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等。
4.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聚合、缩合、置换等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其中的一个方法。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如塑料袋、合成纤维衣物、橡胶轮胎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七、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2.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有机合成材料,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二、加热塑料片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第 3 节有机合成材料第 1 课时第个教案教学设计预习作业称为聚合物1、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热塑性2、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热固性〔三〕举出三大常见合成材料的名称和用途1、塑料2、合成纤维3、合成橡胶〔四〕“白色污染〞1、“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2、消除“白色污染〞的建议。
〔1〕.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如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等;〔2〕.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3〕.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4〕.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3、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五〕、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1.高分子别离膜2.医用高分子概况3.导电塑料4.复合材料课堂练习:1今年6月1日起全国执行“限塑令〞.南京市曾在鼓楼广场等地组织宣传活动,发放无纺布袋。
生产无纺布的主要原料为:聚丙烯、聚酯和粘胶等。
以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大局部塑料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B.使用无纺布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根本观念。
展开辩论,课堂气氛到达反思备注:培优补差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学生错题记录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响,能用置换反响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响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学精神。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2. 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 探讨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合成材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了解。
3. 教师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4.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5.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二:塑料教学目标:1. 了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塑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塑化过程。
2. 探讨塑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轻便性和耐腐蚀性。
3. 举例说明塑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
2. 教师讲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塑料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塑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三:合成纤维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纤维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纺丝过程。
2. 探讨合成纤维的特点,如强度高、耐磨损性和透气性好。
3.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成纤维制品。
2. 教师讲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合成纤维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四:合成橡胶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橡胶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硫化过程。
2. 探讨合成橡胶的特点,如弹性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1. 核心价值与功能(1)学科价值:整合有机反应,建立物质转化观;体会转化过程中逆推的思想和原则。
(2)社会价值:体会科学家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大量的实验可以合成出人们需要的物质。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巩固官能团的性质及转化的一些方法②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对物质性质和官能团转化方法的归纳能力②通过设计情景问题,培养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有机合成的学习,体会化学的魅力②通过有机合成题的成功突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有机化学的乐趣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机合成过程分析中的应用(2)难点:逆合成分析法思维能力的培养(3)障碍点:官能团的性质二.说教法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首先是新课程的理念,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其次是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问题驱动式教学。
以问题解决为驱动,在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发展方面具有过程性的教育价值。
2. 教学策略(1)学生障碍点解决策略:课前热身,从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引入、反应类型、常见试剂与反应条件四个方面进行复习(2)学生的难点解决策略:提供大量素材,利用媒体演示,采取问题解决式教学方式,同时将任务按步骤分解3. 教学设计(1)有机反应的学习方法①明确研究有机反应的一般思路②熟练从不同视角看有机反应(2)有机合成的学习方法①了解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②学习有机合成的方法③有机合成的综合练习4. 学情分析(1)已知:①基本掌握常见官能团的性质②知道一些官能团引入的方法③知道一些碳链增减的方法(2)未知:①有机合成的分析方法②有机合成的过程和原则三.说过程1. 教学线索一条明线:引入合成——初识合成——学习合成——体验合成——感悟合成。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设计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有机合成材料是指通过有机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塑料、橡胶、纤维、涂料、胶粘剂等。
3. 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可塑性、可弹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4.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日常生活、医药、农业、工业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制品,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有机合成材料制品,让学生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应用。
第二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单体、催化剂、聚合反应等。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命名原则和化学结构。
教学内容:1. 单体: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原料,可以进行聚合反应。
2. 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起到加速反应速度的作用。
3. 聚合反应:通过单体的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
4. 有机合成材料的命名原则和化学结构:根据单体的结构和反应过程进行命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合成材料制品的化学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单体、催化剂、聚合反应等基本概念,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的命名原则和化学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有机合成材料制品的化学结构,让学生了解其命名原则和化学结构。
第三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聚合反应、化学反应等。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过程和条件。
教学内容:1. 聚合反应:通过单体的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包括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共聚合等。
2. 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合成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初中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主题:有机合成材料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时间:1 课时
教学内容:
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
3.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老师用一系列有机合成材料做成的产品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猜测这些产品的原料可能是什么,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兴趣。
2. 学习定义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即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可以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3. 学习分类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包括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对每种分类进行简单的说明和例子展示。
4. 学习应用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领域,如化妆品、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为什么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应用。
5. 活动训练
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一个有机合成材料的制作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作过程。
6. 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课堂小结,评价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扩展阅读: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与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知识,如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历史、发展、最新研究进展等。
期望效果: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实用性认识。
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第一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1.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1.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1.3 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1.4 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第二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原理2.1 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2.2 有机合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关系2.3 有机合成材料的设计与合成策略2.4 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第三章: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3.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3.2 高分子的制备方法3.3 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关系3.4 高分子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第四章:有机合成材料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4.1 有机合成材料在塑料工业中的应用4.2 有机合成材料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4.3 有机合成材料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4.4 有机合成材料在药物工业中的应用第五章: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影响与可持续发展5.1 有机合成材料的环境污染问题5.2 有机合成材料的降解与回收利用5.3 可持续发展与有机合成材料的关系5.4 绿色有机合成材料的研究与发展趋势第六章: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质与测试方法6.1 机械性能测试6.2 热性能测试6.3 电性能测试6.4 光学性能测试6.5 分析与表征技术第七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案例分析7.1 塑料制品的应用案例7.2 橡胶制品的应用案例7.3 合成纤维的应用案例7.4 涂料与胶粘剂的应用案例7.5 药物与农药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有机合成材料的安全性与健康影响8.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安全性问题8.2 生物降解性与生物相容性8.3 有机合成材料的人体健康影响8.4 安全使用与防护措施第九章:现代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趋势9.1 新型有机合成材料的研发9.2 功能化与智能化有机合成材料9.3 生物模拟与仿生有机合成材料9.4 有机合成材料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第十章: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与研究方法10.1 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策略10.2 实验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10.3 有机合成材料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0.4 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有机合成材料与天然材料的不同之处。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合成方法和应用。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机合成材料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合成方法。
2.如何应用合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导入(5分钟)导入有机化学知识,复习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和有机合成的基本步骤。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包括聚合物、合成树脂和合成橡胶等。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包括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
3.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实例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
例如,聚乙烯的应用和制备方法,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和用途等。
4.讨论与交流(25分钟)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针对目前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有机合成材料问题进行交流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比如,如何改善合成材料的性能,如何减少合成材料的对环境的污染等。
5.引导实验(30分钟)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例如在实验室合成一种合成材料并测试其性能。
6.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展望学生未来在有机合成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有机化学教材和实验室设备。
2.有机合成材料相关的文献和参考资料。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实验中合成材料性能测试和问题解决的操作能力。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七、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有机合成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2.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和比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通过有机合成材料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2、过程与方法(1)增加学生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2)加强实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三、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改变。
这是从质的方面研究化学变化,今天我们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探究一:红磷燃烧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小结: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通意义?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
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小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第二课时【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板书】2、质量守恒的原因【讲解】这是因为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2.掌握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3.能够分析、讨论和评价有机合成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内容:1.有机合成反应的分类和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2.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出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图片和产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有什么用途?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介绍有机合成反应的分类: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和重排反应;2.分别介绍常见的有机合成反应,并给出反应方程式和实际的应用例子;3.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有机合成反应的优缺点。
三、实验演示与讨论(30分钟)1.选择一种有机合成反应进行实验演示,例如酯化反应;2.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讨论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条件。
四、小组讨论与报告(2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有机合成反应;2.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该反应的应用领域、优点和缺点;3.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进行班级评议。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由教师归纳总结有机合成反应的分类和常见反应;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领域和优缺点;3.教师进行点评和答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有机合成材料并进行详细调研;2.需要包括该材料的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优点和缺点;3.鼓励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报告。
教学手段:1.图片展示;2.实验演示;3.小组讨论与报告;4.归纳总结。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有机合成材料的优缺点。
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作业的布置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有机物,了解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板书: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的活动与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学生表格的填写并汇报讨论结果。
师:我们将甲烷、乙醇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而氯化钠、硫酸等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无机化合物,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钙等具有无机化合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化合物。
动画演示:石油中跳出一个个乙烯分子,乙烯分子连成链状。
师:有机物中碳原子间可以连接成碳链或碳环,因此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通常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像乙烯这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称为小分子,由有机高分子合成的材料称为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二
师: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学生实验:
二、加热塑料片
通过此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小结:线型高分子都具有热塑性,加热软化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也可制成纤维;体型高分子加热后不会熔化,具有热固性,这种塑料一旦加工成型后,不能通过加热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
幻灯片展示:
1.“塑料王”聚四氟乙烯制品。
2.具有热固性的尿素甲醛制品。
3.电线的包皮聚氯乙烯。
4.聚苯乙烯制成的灯饰。
5.日本铃木汽车公司制造的全塑汽车。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3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好,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绵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活动探究四
展示:人工割胶图
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 _____ 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_____ 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_______ 。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________ 。
展示图片: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小结过渡:
1907年世界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材料——酚醛塑料诞生,30~40年代合成了许多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此后合成高分子工业发展迅速,同时废弃物的剧增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1984年,在意大利东侧亚德里亚海打捞上来一头死鲸,解剖后发现,该鲸竟是吞食了50多个塑料袋窒息身亡。
辩论
展示:塑料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
师:由于塑料废弃物多为白色,我们将此称为“白色污染”。
学生小组辩论:使用塑料的利与弊。
师:使用塑料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如何解决白色污染?
学生讨论
展示:
1.医用可水解的手套。
2.加了淀粉可生物降解的饭盒。
3.塑料包装制品的回收标志。
欣赏录像
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师:未来社会离不开有机合成材料,新型材料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课外拓展
1.试着修补家中断带、裂口的塑料凉鞋,试着给食品袋封口,并写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试用简单的方法鉴别家中找得到的一些纤维,并把它们按照棉织物、毛织物、合成纤维来分类。
[点评]
麦克斯维说:“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想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
”从“China—瓷器”入手,展开人类的进步史,活动探究的材料易得,方法简单,效果明显,这种设计易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外拓展内容实际、实在、实用,因此学生的学习探究就能取得实效。
本教案设计适合于任何一所城乡学校,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和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