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价与调整思路——以攀枝花市钒钛产业园区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3.92 MB
- 文档页数:7
广东高三高中地理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图是经纬网局部图。
某时刻,甲地正在日出,乙地正在日落。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当日甲、乙两地昼长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地的较长B.乙地的较长C.甲地昼长6小时D.乙地昼长18小时2.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严重,到5月鄱阳湖水面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仅为历史同期多年平均面积的一半;而这一年北方黄河流域降水偏多。
下图为2011年5月鄱阳湖某地干涸形成“大草原”的景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大草原”所处地区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这一年我国北方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多,而南方地区偏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偏西偏北,雨带停留北方时间长B.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势力偏弱,使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北方C.西北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使南方水汽供给量不足D.全球气候变暖,使低纬度降水减少,高纬度降水增多3.广西地处珠江中上游,当地通过退耕还林草、坡地改梯田等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这可能会导致珠江广东段()A.含沙量激增B.径流季节变化减小C.三角洲增长加快D.入海口咸潮危害加重4.下列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低B.锋面过境一定带来多云、阴雨天气C.气候变暖是人为活动的结果D.暖流的海水水温可能比寒流的海水水温更低5.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 据此分析下列解释正确的有()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②“一日须携四季装”——西宁地区气候的季风性强,气温日较差大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易结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2010年2月3日,兰渝铁路甘肃境内渭源段崔家河特大桥基桩工程已胜利完成施工,取得了桥梁施工的阶段性胜利。
一、概况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金江镇团山—马店河地区,原名四川省攀枝花高耗能工业园区,是经国家批准的“直购电”试点开发区,是四川省23个重点开发区之一,四川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经省政府批准的规划控制面积为25平方公里。
主要产业为“有色金属、化工、电冶”。
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是:建成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建成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
园区开发建设五年多来,完成总投资31.2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78亿元,已开发的7.5平方公里由过去的一片荒山实现了水、电、路、通讯“四通”。
目前二号次干道和1号支线作为园区的主要交通干线、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现代大工业园区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所以构建安全、现代、舒适、美观、生态的道路景观迫在眉睫。
园区已开发的7.5平方公里除已入住企业及道路开挖范围外大多生长杂灌和杂草,自然景观效果较差。
原生植被为耐干热的稀树灌草丛,绿量不足。
二号次干道和1号支线道路两侧除了有1米到10多米宽窄不等、场地较为平整的绿化带外,还有坡坎绿化范围。
目前在二号次干道的入口段做了简单的临时绿化处理,有人行道的一边种植了行道树高山榕,另一边靠路缘栽植了约1米宽的整型灌木金叶女贞与满天星间隔,沿路旁部分企业围墙内院做了景观处理有一定的观赏性。
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竖向空间层次多样。
根据现场实地勘察、总结本次设计范围典型绿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种,即自然缓坡、挖方土坡、挖方石边坡、石砌保坎、围墙外侧及自然平段和节点景观。
设计根据现场条件结合建设方提供的设计思路和原则统一规划、整体设计,力求独特新颖、符合区域实际。
二、区域环境条件分析1、地理位置: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地处攀枝花市区东南24公里仁和区金江镇团山—马店河地区的金沙江畔,海拔1000~1500米。
2、土壤:本次设计范围内土壤多为沙壤土或沙夹石土让,透水性强,保水保肥性差。
3、气候:园区属南亚热带半干旱气候,炎热、干燥,日气温变化大,年气温变化小,夏无酷热,冬无严寒。
重工业园区的协同治理机制探讨——以西昌市钒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为例陈蕾吴邦銮李井楠摘要:重工业园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但目前我国重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着国家战略落实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
重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实施也面临着规划实施主体利益不协调和园区发展动态跟踪成本较高、环境污染防控难以持之有效等问题。
随着市民意识的觉醒以及人们对城市环境安全和健康空间品质的日益关注,重工业园区的规划、实施、运营监督过程均需要探索更能吸纳广泛意见、更开放透明的体制机制。
本文提出重工业园区的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由环保NGO、政府、企业、基层群众等实施主体相互制衡的协同治理架构,试图以广泛参与为基本原则,以环保NGO为桥梁和纽带,以园区总体规划公共政策为载体,改革园区管理组织体系,明确信息公开路径、明确多元利益主体权利和义务,推进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
本文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实施为例,对基于现代治理原则的城乡规划实施体制、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了基于协同治理机制的规划实施策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协同治理、规划实施、重工业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由于污染性重工业企业迁移和布局而引起的各种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
自2007年厦门PX事件发生以来,大连、宁波、昆明、茂名、杭州等地因为一些重大工业项目而引发类似事件。
环境群体性事件频发,使得民众与政府矛盾尖锐,民众对政府失去信任,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地方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
1重工业园区发展面临的双重压力1.1国家战略落实压力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并直接制约其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的竞争力。
201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重工业企业占比达59.5%,利润总额是轻工业的2.2倍。
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评审意见背景为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园区的布局和功能划分,提高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经过园区委员会的研究和讨论,制定了《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
为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特组织评审小组对该规划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评审意见经过评审小组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对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 规划目标与定位对于园区的规划目标和定位,需要更加明确和具体。
规划应明确园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例如打造成为创新科技产业集聚区、培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先锋等等。
同时,规划还应明确园区的定位,例如园区是否以科技企业为主导,还是以服务业为主导,这将直接影响到园区的功能布局和资源配置。
2. 空间布局与规划在园区的空间布局和规划上,需要更加合理和灵活。
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园区内不同企业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空间布局,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
同时,规划还应对不同功能区域进行详细划分,例如办公区、研发区、生产区等,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
3. 建筑设计与风格统一园区内的建筑设计和风格应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协调性。
规划应明确园区内建筑的外观设计要求和标准,以确保园区整体形象的统一和美观。
此外,建筑的功能设置和空间布局也应符合园区发展的要求,充分考虑到企业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4. 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园区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是园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应明确园区交通规划,包括道路布局、交通流量和交通系统的建设。
同时,规划还应考虑到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供电、供气等,以确保园区内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活动。
5.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园区的规划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应被充分考虑和重视。
园区的环境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园区还应积极推动生态建设,例如建设绿化带、保护生态湿地等,以提升园区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
6. 公共服务设施与配套设施园区规划应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的规划。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而配套设施包括餐饮、休闲娱乐等。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一、规划期限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远期2021年—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二、规划范围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一)人口规模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一)城市性质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正文:----------------------------------------------------------------------------------------------------------------------------------------------------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2019年9月3日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实施方案(2019—2021年)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是攀枝花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决定》,抓住了当前攀枝花突破发展瓶颈、拓宽发展空间、培育发展新动能等关键共性问题,为攀枝花高质量发展找准了突破口,明确了方向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重要遵循。
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设(以下简称“两城”建设)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对推动全市转型、创新、跨越发展将起到系统性带动作用。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部署,蹄疾步稳推动“两城”建设项目化具体化,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科学编制系列规划1.统筹编制国土空间规划。
钒钛新城:2019年10月底前明确管委会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学校、总部基地等选址。
2019年10月底前完成钒钛新城概念性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方案编制。
2020年5月底前完成鱼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2020年6月底前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调整成果审批。
2020年7月底前完成鱼塘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审批。
四川省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四川省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1)前言5第一章编制背景 (6)1.1宏观层面 (6)1.1.1经济全球化 (6)1.1.2西部大开发战略 (6)1.1.3新型工业化道路 (7)1.1.4节能减排工程 (7)1.2中观层面 (8)1.2.1四川省工业强省发展战略 (8)1.2.2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8)1.3微观层面 (9)1.3.1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 (9)第二章现状概况 (11)2.1自然资源 (11)2.1.1气候 (11)2.1.2水文 (11)2.1.3地形 (12)2.1.4地貌 (12)2.1.5矿产资源 (12)2.2社会经济条件 (12)2.3生态环境 (13)2.4钒钛产业园区现状 (13)第三章原有规划解读 (15)3.1《钒钛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15)3.2《盐边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 (15)第四章扩区原因 (17)4.1政策引导 (17)4.2发展要求 (17)4.3理论支撑 (17)第五章发展条件分析 (19)5.1优势 (19)5.1.1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丰富 (19)5.1.2良好的循环经济基础 (19)5.1.3已经形成较好的产业链条 (19)5.1.4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园区的确立 (19)5.2劣势 (20)5.2.1区位劣势 (20)5.2.2用地紧张,开发规模的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经济总量不高,产业集群程度低 (20)5.2.4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生产附加值低 (20)5.3机遇 (20)5.3.1经济全球化 (20)5.3.2节能减排政策 (20)5.3.3西部大开发战略 (20)5.4挑战 (21)5.4.1区域发展竞争加剧 (21)5.4.2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21)5.4.3建设成本高 (21)第六章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22)6.1规划范围 (22)6.2规划期限 (22)第七章产业园发展总体思路 (23)7.1规划依据 (23)7.2指导思想 (23)7.3规划目标 (23)7.3.1 规划总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谈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以攀枝花市为例摘要: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科学评估生态红线划定情况,合理有序的调整完善红线划定中存在的问题,能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的权威性、科学性、可执行性。
关键字:生态保护红线矛盾冲突调整一、背景生态保护红线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部分交叉重叠、矛盾冲突和错划漏划等问题。
为保证红线划得清楚、落地准确、管理权威,有效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情况,调整完善划定成果,确保生态红线权威、科学、可执行。
在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对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和完善。
二、攀枝花市基本情况1.生态概况攀枝花市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具有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多种气候带热量组合适宜各气候带植物生长,形成有显著垂直地带性特点的植物和生物群落分布。
攀枝花是全国的水土保持重要区、水源涵养重要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也是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处于生态调节这一生态功能一级区,兼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壤保持两大生态功能。
1.生态保护红线基本情况攀枝花市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涉及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四个县(区)。
三、工作思路有效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各县(区),就调整事宜征求意见,收集当前最新的基础数据作为此次评估调整依据。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方案初步确定我市的生态保护红线调整思路,并在评估过程中按照要求逐步调整优化。
四、流程方法评估调整过程主要采用ARCGIS软件,结合生态红线成果检查软件,对叠加数据实施空间分析判断和处理。
4.1基础数据评估基础数据评估搜集了包括我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遥感影像、永久基本农田、林草、矿权、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地等最新基础资料,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