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郡双语2015-2016-1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命题说明.pdf

长郡双语2015-2016-1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命题说明.pdf

长郡双语2015-2016-1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命题说明.pdf

2015-2016-1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命题说明

一、考试科目:初二年级历史学科

二、考试形式:时间:60 分钟;总分:100 分;形式(闭卷)。

三、命题范围及占分比例:

教材内容分值要求

八上第一、二单元45分根据2015年中考考标出题

三、四单元30分根据2015年中考考标出题

五、六、七单元25分根据2015年中考考标出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及占分比例:

题型分值要求

一、选择题18个36分

二、判断题5个10分

三、材料解析题3个40分第一和第四单元合并1个(近代侵略史),第二单元

1个(近代前期探索史),第三、四、五单元1个(中

共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四、探究题1个14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五、试题来源及难易分配:

1、题目来源:总体要求是40%来自课本题或改编题,40%来自学生所用教辅题或改编题,20%原创题。

2、题目难易分配:

容易题(书本或教辅原题):10%~15%;中等题(书本或教辅的改造题,或与之相当的题):45%~50%;中难题(基本知识、技能、方法的简单应用,不超过教材难题的难度):30%~35%;较难题(基本知识、技能、方法的综合应用。中考难度中的难题):5%~10%

初二备课组组长吴丹、唐君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历年初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中国从此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 A.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打开中国市场 C.割占中国领土 D.挽回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2、开放重庆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3、下列侵华战争中,侵略战火燃烧到清王朝统治中心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4、率清军摧毁阿古柏政权,收复x疆的清军将领是() A.李鸿章 B.左宗棠 C.曾国藩 D.冯子材 5、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抢劫烧毁了圆明园的殖民强盗是() A.英德联军 B.法德联军 C.英法联军 D.美俄联军 6、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苦苦探索。 7、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发展军事工业 8、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创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的发表 C.创办《中外纪闻》 D.强学会的建立 9、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北京 B.上海 C.延安 D.武昌 10、以下哪一个选项不属于三民主义阐发的思想() A.民主 B.民权 C.民族 D.民生 11、“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提出过类似的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革命的面貌开始焕然一新。 12、中国近代,最能体现青年学生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西安事变 D.五四运动 13、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台儿庄战役的战斗情景B.辽沈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14、中国*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是() A.秋收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广州起义 15、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 A.进行武装斗争 B.建立统一战线 C.从事农民革命运动 D.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16、右图是小明在遵义考察一处革命遗址时拍摄的照片.如果让你选择一个与这幅照片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的主题词,下列哪项最准确()

苏科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苏科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解答题 1.某校为了解“课程选修”的情况,对报名参加“艺术鉴赏”、“科技制作”、“数学思维”、“阅读写作”这四个选修项目的学生(每人限报一项)进行抽样调查.下面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此次共调查了名学生,扇型统计图中“艺术鉴赏”部分的圆心角是度. (2)请把这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现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报名参加这四个选修项目,请你估计其中有多少名学生选修“科技制作”项目. 2.如图,在ABCD中,点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P分别交AD,BC于E,F两点,连接BE,DF. (1)求证:四边形BFDE为平行四边形; (2)当∠DOE= °时,四边形BFDE为菱形? 3.某校计划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摄影”、“航模”、“围棋”四个课外兴趣小组,要求每人必须参加,并且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学校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请你根据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参加这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你过计算估计选择“围棋”课外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

4.在矩形ABCD中,AB=3,BC=4,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BD=BE,连接DE,Q 为DE的中点,有一动点P从B点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E点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 (1)如图1,连接DP、PQ,则S△DPQ=(用含t的式子表示); (2)如图2,M、N分别为AD、AB的中点,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MNPQ为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3)如图3,连接CQ,AQ,试判断AQ、CQ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5.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 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知识点 第1课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是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史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即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A 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即禁烟的原因): 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的战斗力削弱。因此,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C 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经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确定6月3日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 二、《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背景(原因):鸦片战争,中国军队失败: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爆发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3)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使中国丧失领土和关税两大主权) 三、鸦片战争影响(危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影响(详解)】:①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 ②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政治方面); ③成为外国倾销工业品的市场和掠夺原材料产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上); ④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社会矛盾); ⑤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任务)。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它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的意图,并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商定税款。 【活动与探究】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①清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②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③英国国力强盛,武器先进。(其中“清朝政治腐败”是主要原因,也可以说为:腐朽的封建制度阻挡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进攻)(说明了:落后必然挨打。要毋忘国耻,立志进取)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房子 D、老四远赴重洋到美国留学 3.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自由、平等”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朝廷已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里所说的现象应该发生在()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是 ①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 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

圆明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一个生卒年为(1854-1938)的南京市民可能见证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有 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⑵中华民国建立⑶南京大屠杀⑷国民政府迁都 A.⑵⑶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⑶⑷ 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乐 观的高大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指出邓小平同志参加指挥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 11、设想1895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镇南关大捷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的斗争 1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鸦片战争之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3、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 来 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是非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6、在历史活动课上,李志坚同学拿来了自己课前找到的视频资料向同学们展 示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17、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题

2018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50分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该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邱少云B.雷锋C.罗盛教D.黄继光 4.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5.下面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出第一辆汽车②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④大庆油田建成⑤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话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成果 B.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7. 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8.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有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 ③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④决定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事件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完成 D.西藏和平解放 1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其中被誉为“两 弹元勋”的是() A.杨振宁 B.李世光 C.邓稼先 D.袁隆平 1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政府便派谁为司令员率军队入朝作战 A.彭德怀 B.林彪C.邓小平D.刘伯承 13.20世纪50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焦裕禄④雷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14.201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下列歌词产生于抗美援朝时期的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学习雷锋好榜样”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5.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是在 A.新中国成立时B.抗美援朝时 C.土地改革完成后D.西藏和平解放时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八年级数学单元试题(时间 120分钟) 一、选择题 1、方程(x-1)(x+2)=0的根是( ) A 、x 1=1 x 2=-2 B 、x 1=-1 x 2=2 C 、x 1=-1 x 2=-2 D 、x 1=1 x 2=2 2、下列两个三角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 、有一个角是40°,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B 、两个等边三角形 C 、有一个角是100°,底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 、有一条边相等,有一个内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3、方程x 2-x +2=0根的情况是( ) A. 只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4、方程x 2+6x-5=0的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后所得方程为( ) A 、(x+3) 2=14 B 、 (x-3) 2=14 C 、(x+6) 2=1 2 D 、 以上答案都不对 5、如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且AB =AC ,那么 补充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E ≌△ACD 的条 件是( ) A 、 AD =AE B 、 ∠AEB =∠AD C C 、 BE =CD D 、 BD=CE 6、如图,△ABC 中,AB=BD=AC ,AD=CD ,则∠BAC 的度数是( ) A 、100° B 、108° C 、120° D 、150° 7、在联欢晚会上,有A 、B 、C 三名同学站在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位置上,他们在玩抢凳子游戏,要求在他们中间放一个木凳,谁先抢到凳子谁获胜,为使游戏公平,则凳子应放的最适当的位置在△ABC 的( ) A 、三边中线的交点 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 、三边上高的交点 D 、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8、如果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px+q=0的两根分别为x 1=3, x 2=1,那么这个一元二 次方程是( ) A 、 x 2+4x+3=0 B 、 x 2-4x+3=0 C 、 x 2+4x-3=0 D 、 x 2-4x-3=0 9、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 的边长为7cm ,则阴影部分正方形A 、B 、C 、D 的 面积的和是( )2 cm 。 A 、28 B 、49 C 、98 D 、147 10、 关于x 的方程2x 2+mx -1=0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则m 的值为( ) A 、 0 B 、 2 C 、 1 D 、 -2 11、角平分线的尺规作图,其根据是构造两个全等三角形,由作图可知:判断所构造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 、 HL B 、ASA C 、 SAS D 、 SSS 1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kx 2-6x+9=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 ) A 、 k <1 B 、 k ≠0 C 、 k <1且k ≠0 D 、 k >1 二、填空题 13、直角三角形三边是3,4,x ,那么x = 14、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4x 2+mx+1是完全平方式,则m = 15、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8cm 和6cm ,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 2-12x +20=0的一个实数根,则三角形的面积是 。 16、方程(m+1)x |m|+(m-3)x-1=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17、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30kx x -+=有实根,则k 得取值范围是 18、如图,在Rt △ABC 中,∠B=90°,∠A=40°, AC 的垂直平分线MN 与AB 相交于D 点,则 B C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17.01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17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图导致了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中国手工业纺织技术较弱 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英国机器棉纺织也发达 2.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香港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 .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 .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3.《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A.英军攻陷南京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4.右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 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5.“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 A .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B .发展商业争夺市场 C .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D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6.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李同学就“1912年6月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A .“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 .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 C .大街上有剪去长辫、穿中山装的男子 D .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7.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所说的杂志当时主要宣传 A .传统儒家思想 B .维新变法思想 C .民主革命思想 D .民主和科学 8.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 “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崔美华 一、试卷结构: 八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共三大题,由以下两种题型构成。第一题选择题,共计50分,第二题非选择题题,共计50分。本套试卷没有偏题、怪题,整个试卷难易适中。 二、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主干知识记忆理解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抓不住考题的“灵魂”,导致学生答不到点上,不审题,题目中要求选错误的,可学生一眼看过去只选了一个正确的。 2、错别字较多,对一些常见常用的地名、人名写错,知识系统性差,缺乏必要的梳理; 3、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较差。随着能力考查的不断加强,取自于课外的史料也不断增多,阅读理解史料是解题的关键。但在本次考试的材料分析题中发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4、对历史史实联系和分析概括能力还很缺乏。例如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对热点不够关心。部分学生对题目的理解与把握存在欠缺导致出现审题不清、答非所问现象。分析问题、提取信息能力不强,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非所问,不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5、学习方法简单滞后,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学习过程。 三、对今后工作提出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努力创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性把握,注重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 2、强化训练,要明确答题的一般步骤,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加强解题思路的训练;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注重学生书面表达的训练,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4、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四、教学建议: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620)

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6.20) 一、积累与运用(16分) 1、根据课文填空。(7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1分) ②《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极度忧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瀚海阑干百丈冰,。(《白雪歌送武派官归京》岑参)(1分) ④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分) 写出诗中还能表达朋友间深情厚意的送别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的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句话中,你听出了那三种信息?(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划线句的句式,在空格处写上两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句子。(2分) 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领略了关云长的侠胆义肝;我们在《水浒传》中,感受了鲁智深的 疾恶如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看了《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成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名人传》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两者选其一。(2分) 看了《西游记》,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名人传》,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28分) (一)古诗鉴赏(8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教育文化]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的进步,特对本次考试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学生。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 三、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 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次试题的选择题有25道,总共50分,大部分学生能得到42分,有个别学生成绩不好,得10-20分。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3、8、13题,原因是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因而导致失分。 (二)连线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好的,学生失分较少,知识掌握的准确到位。 (三)材料分析题。 本题学生答题情况是本份试题最不理想的,学生失分较多,知识点掌握的不够到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以及历史考试的各项技能和综合能力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①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这在选择与非选择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分析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第1 页共3 页

②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如此这些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③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能力亟待加以提高。 ④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这也与部分教师平时教学缺乏唯物史观思想渗透有着一定的关系。 四、教学改进措施 1、落实好基础知识,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姓名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D.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取代了它的职能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建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3.人们之所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A①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③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志愿军有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6、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 ①起止时间:1950年底至1952年底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③ 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 ⑤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姓名____班次____学号____计分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次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领导了禁烟运动的人是() A.关天培B.林则徐C.葛云飞D.陈化成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黄埔条约》D.《望厦条约》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汉族地主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4、使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的入侵 5、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打击顽固派 6、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黄埔条约》 7、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被迫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不包括() A.广州 B.宁波 C.上海 D.天津 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下列哪一个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最多()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9、制造了“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国家是() A.英德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法联军 D.英日联军 10、使近代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1、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起义的时间是() A.1841年1月 B.1843年1月 C.1851年1月 D.1853年1月 12、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 13、中法战争爆发于() A.1881年 B.1882年 C.1883年 D.1885年 14、在平壤战役中牺牲的清军爱国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徐邦道 D.丁汝昌 15、近代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一场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6、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评价不正确的是()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9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题,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的是 A.杯中的冰淇淋熔化 B.面包压扁了 C.航天员在太空行走 D.粉笔用去一半 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C.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 D.只要人的视力足够好,就能凭肉眼就能看到电子 3.在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 一个大西瓜的重约为4 N B. 一名中学生体重约为500N C. 一元硬币的质量最接近50g D. 一本物理书重约为0.4N 4.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的实验中,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妥当的是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其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 C. 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

D. 称量时左盘应放置被称量的物体,右盘放置砝码 5.小翔在学习密度时写出了一些交流材料,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物质在相同状态下,密度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 B.把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剩余物质密度的大小都不会改变 C.同种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在相同状态时,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D.质量相等的实心物体,体积较大的组成物质的密度较小 6.一本物理书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书对地球的引力和地球对书的引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C.书对桌面的压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D.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7.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 A. p甲 C. p甲p乙 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如图,用螺丝固定工件时,要在螺帽下垫一个面积较大的垫圈,是为了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 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八年级的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标准答案.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做好每一份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八年级历史的知识点。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4.七七事变后,日军向北平、天津发动大规模进攻,为国捐躯的将领是 A.吉星文、金振中 B.吉星文、佟麟阁 C.金振中、赵登禹 D.佟麟阁、赵登禹 5.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派别都以不同的方式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是一场全民性的抗战,其中反映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抗日义勇军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6.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哪一次战争,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A.鸦片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四位同学在登录了"血铸中华,民族魂"网站后,分别在留言栏写下如下内容,其中不符合正确的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是 A.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B. 仇恨可以忘记,悲伤不能忘怀 C.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D. 让所有日本人血债血偿 8."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切悬盼之至。蒋中正,八月十四日。"其中的"先生"是指 A.蒋介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王若飞 10."红色旅游团"的团员要到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革命圣地"的城市去。你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吗? A.西安 B.延安 C.北平 D.重庆 11.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12.解放战争时期下列历史大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初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2.6月“林则徐生平史与禁毒展览”在福建博物馆举行,与该展览主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虎门硝烟 C.戊戌变法 D.收复新疆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5.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6.1862年,在浙江慈溪一带流传着一首民谣:“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 ,其中“红头军”是指() A.太平军 B.义和团 C.清军 D.红军 7.“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的是() A.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的事迹 B.林则徐充军伊犁后开发新疆的业绩 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D.左宗棠率湖南战士收复和开发新疆的业绩8.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李鸿章 B.丁汝昌 C.林则徐 D .邓世昌 9.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 A.康有为 B.孙中山 C. 李鸿章 D.林则徐 11.对洋务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B.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求富”,后期的口号是“自强” C.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D.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12.1895年,身居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爱国壮举是()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百日维新 C.公车上书 D.成立兴中会 13.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把这些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最主要原因是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第九章——第十四章) 一、填空题: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在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或________状态。2.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的物理量;水面下20米的地方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__帕。3.通常把等于______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__帕。4.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________产生的.浮力的方向总________。 5.质量是300克的小球.当它漂浮在液面上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牛顿。 6.力学里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7.在平直路上匀速运动的汽车.向前的牵引力________向后的摩擦力;密度小于水的物体漂浮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 9.用一个动滑轮将质量是100千克的物体匀速提起10米.用了10秒.那么绳子自由端上升的速度是___________米/秒.提起物体的功率是__________瓦。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面哪句话说得不对?:() A.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 B.上升的氢气球没有受到重力的作用; C.游泳时.人对水施加了力.同时水对人也施加了力; D.挂在树上的苹果也要受到重力的作用。 2.某同学用250牛顿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200牛顿的水桶时.桶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 450牛顿.向上;B. 450牛顿.向下;C. 50牛顿.向下;D.50牛顿.向上。3.关于惯性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