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筹资案例分析之一.ppt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0
华为筹资案例分析1、1988 ~ 1992年华为主要代理香港的交换机,对资金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主要依靠创业初期的点滴积累。
2、1992年前后,全部资金投入到C&C08机的研发中了,但货款回收慢(电信设备市场的特征:投入资金量大、销售周期长、资金回笼慢、拖欠严重),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
全体员工连续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员工们士气低落,部分员工打退堂鼓,这是华为历史上第一次资金危机。
最后是突然收到一笔货款救命。
但C&C08机的研发资金需1亿元的投入,任正非多方高贷未果,被逼无奈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20% ~ 30%。
那时候,华为因民营企业的身份主要靠自有资金周转,从银行基本贷不到款项这实际上把任正非逼上绝路,任在C&C08机动员大会上讲出了“失败了我只有跳楼”的誓言。
1993年C&C08机研制成功,开始大规模销售。
年底,筹建北京研究所。
企业进入迅速膨胀期,对周转资金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多次贷款计划被搁置后,华为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境地,公司迫不得已再次向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或民营企业筹借利息高达30%的高利贷,以解燃眉之急。
3、朱镕基一言“救”华为。
1996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华为,随行的有包括招商银行在内的四大银行的行长。
当时华为的年销售额已达26亿员,跻身国内电信设备四巨头(巨大中华:巨龙、大唐、中信、华为)。
朱得知华为资金上的困难时,当即说:“只要是中国的程控交换机打入国际市场,一定提供买方信贷,在国内市场与外国公司竞争,一律给予支持,同样给予买方信贷。
”19996年下半年,招商银行开始与华为全面合作。
当时由于很多省市电信部门的资金也很短缺,以现金购买设备很困难。
由于招商银行为华为推出了买方信贷业务,让电信部门从招商银行贷款购买华为的设备,华为再从银行提取货款(这种在今天已经广泛用于房屋按揭等各个领域的金融工具,在当时却开了先河)。
1999年左右,由于国家金融政策放开,国内银行业也逐步商业化运作,由于华为资信好,业务发展迅猛,银行也开始给华为大规模放贷(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