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网络舆情案例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17.77 KB
- 文档页数:6
丽江打人毁容事件是怎么回事琳哒个人资料遭扒
展开全文
丽江打人毁容事件是怎么回事琳哒个人资料遭扒
2017-02-03 10:09:13来源:网络
导读:春节期间,一位在丽江旅游的女子被打的遭遇在网络不断发酵。
微博名为@琳哒是我(下称琳哒)的网友发布消息称,2016年11月11日凌晨3时许,其......
春节期间,一位在丽江旅游的女子被打的遭遇在网络不断发酵。
微博名为@琳哒是我(下称琳哒)的网友发布消息称,2016年11月11日凌晨3时许,其在丽江旅游时,在一饭店内被几名男性暴打导致严重受伤。
目前涉案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2月1日,琳哒告诉记者,这段时间她没有回过家,春节是她独自一个人过的。
就上述网络传言琳哒回应称,绝对没有骂过丽江,对于该网友的言论,其称“不知道(她)是打人一伙的,还是什么。
既然知道这么多情况,为何不去公安局说明情况?发微博还不如去公安局,这样子更有力度。
”在被施暴的过程中,自己没有看到有女人在场,“她不在现场,又是如何知道情况的?警方有必要找出这个人来调查。
”。
浅谈丽江旅游形象重塑的策略作者:白雪芳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最近有关丽江旅游业丑闻不断,这给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丽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同时也拷问着丽江相关政府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
本文浅析了丽江旅游形象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近几年比较典型的十个危机公关案例,提出了成功进行危机公关的策略,希望对相关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丽江危机公关旅游形象近年来,暴露政府危机公关能力不足的事件越来越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和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各级政府不得不回避的责任。
从“青岛大虾事件”到“四川泸县中学生死亡事件”,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这些事件通过网络发酵,迅速在网络上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拷问着当地政府的危机公关处理能力。
最近,丽江也被推上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有关丽江旅游业丑闻不断,这给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丽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丽江古城景区两次被国家旅游局警告、“丽江打人毁容事件”等典型案例让丽江原本的美好、安宁、闲适的旅游形象毁之一旦,同时也一次次拷问着丽江相关政府部门的危机公关处理能力。
应该说丽江已经到了重新审视危机公关的紧迫关头。
本文分析了当前丽江旅游形象危机公关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近年来10个典型危机公关事件,试图梳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特征以及危机公关处理的策略,以期相关部门对危机公关引起重视,并为科学稳妥的处理应急事件提供一定参考。
一、公关公关是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的简称,1882年,美国律师多尔曼·伊顿在耶鲁大学法学院发表标题为《公共关系与法律职业的责任》的演讲。
在这篇演讲中,伊顿首次使用了“公共关系”这一概念[1]。
1888年,美国总统竞选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都已选民代言人自居,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以争取公众支持,获取更多的选票。
以后,每逢美国总统竞选,候选人都会有计划展开系列活动,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以拉得更多的选票,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公共关系。
云南导游事件持续发酵,发布视频者被人肉,还原事件真相!!!郭丽:你欠导游陈春燕一个道歉云南导游陈春燕“辱骂”客人的视频,弄得华夏大地沸沸扬扬,社会舆论纷纷一边儿倒。
随着新闻媒体、旅游行政执法部门的快速进入,导游陈春燕被粗暴的吊销了执照,被强奸式地砸掉了饭碗。
平心而论,我不赞同陈春燕激进、乃至侮辱性的言辞。
但这一次,她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她为她的错误,被国家令其有尊严的买了单。
但是,录制视频并将视频曝光的郭丽四人,却占尽便宜后,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树立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贞节牌坊。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逐渐浮出水面。
路边社腾冲分社为大家梳理一下:在旅游之初,郭丽等四人,以每人1元的价格报团参加了昆明~大理~丽江~版纳的双飞旅游购物团;4月12日,当大巴车从丽江返回到昆明,需要进购物店的时候,有部分客人不愿意旅行合同,抵制进店,甚至有客人直指导游陈春燕“黑心”“拿回扣”。
为此,导游才会在车上“大发雷霆”。
之后,郭丽四人,以录制的视频为要挟,向旅行社投诉。
旅行社为息事宁人,对其赔礼道歉,同时进行500元/人的赔偿。
5月1日,视频被传播到了网络上。
路边社腾冲分社想请问郭丽几个问题:一、你1元钱来云南参加旅游购物团,为什么不履行你的购物义务?二、即便导游陈春丽言辞激烈,旅行社已经向你道歉,并每人给予你500元的赔偿,赔偿比例高达1:500。
你接受这个条件之后,不花费1元钱游览了行程,还创造了499元的财富,中国传统道德之契约精神,你的父母对你可有教养?三、你明知1元钱参加的是购物团,且占尽便宜后抱财归家后,又为何于五一黄金周把视频上传至网络上?郭丽,你的用心不畏其良苦。
你用你的行动,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果,没有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游客投诉,新闻媒体推波助澜,旅游行政执法部门高调介入,让旅游利益链条上最弱势的群体——导游成为替罪羔羊,再接着,事态平息,再接着,中国旅游业依然如是。
云南旅游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近来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丽江,再次将自己推进舆论的漩涡。
从官微发布不当言论,到推翻自身原本的解释,无论事情背后真相如何,丽江此次的危机公关,都是一个教科书式失败的案例。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舆情的走向往往推动着事件的进程,三言两语间便是“积毁销骨,众口铄金”。
因而,“危机公关”的概念也越来越为人所熟知。
而作为生态“脆弱”的旅游业,社会治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波及整个旅游市场。
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危机公关,消除负面事件带来的危机至关重要。
旅游业的危机公关应该怎么做?细化到住宿行业又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案例?教科书:那些成功和失败的旅游业公关案例失败案例近期的丽江似乎频频登上热搜榜首,一众网友以微博为主要战场,一边倒地向丽江有关官微发起了口诛笔伐。
然而,丽江方面官方微博的舆情处理,似乎更是将自己推向了舆论战的深渊。
2月10,“云南丽江警方”蓝V账号在官微上转发一条网络上抹黑被打女游客的传言,并在微博上指责受害人放荡、不值得同情的微博,同时@被打女游客“琳哒是我”。
而丽江警方方面的应对,首先是在微博上称账号异常,言下之意是被人盗号。
很快,丽江警方又改变说法,称是微博值班民警的个人行为,已经对当事人进行处分。
2月25日,当有网友评论说“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就是丽江”时,云南丽江市古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古宣发布”竟回复“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随后,2月26日,“古宣发布”在微博发布一则声明,否认自己发布了该条评论,称“截图之言并非我部所为,正在调查中。
”27日,“古宣发布”回应,对古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和俭、外宣办主任李国璋采取停职检查,并进行党纪立案。
事已至此,似乎网友们已经不再关注事件背后本身的真相。
微博是何人所发,是内部人员的个人举动还是遭遇盗号,都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群情激愤之下,丽江的形象早已一落千丈,大众只会记得,丽江不仅处理不好游客被打事件,甚至官方公然“污蔑”受害者;承受不了网友们的负面评价,不想着改进管理服务,却公然“怼”网友。
云南旅游乱象的中考素材导读:适用话题:云南,旅游,暴力2017关于云南旅游乱象的中考素材据法制晚报报道,2月7日凌晨,云南大理警方在其微博公号为大理警方通报网友反映的“大理才村锦瑟客栈老板猥亵女客人”的案情。
该通报称,2017年2月6日,大理市公安局发现网友反映“大理才村锦瑟客栈老板猥亵女客人”的情况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警力看展调查。
经查,该案受害人没有报警。
违法嫌疑人吴某某(男,二十九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系锦瑟里客栈老板。
经调查证实吴某某实施了猥亵他人的违法行为,吴某某亦供认不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大理市公安局依法给予吴某某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
的确,从过往媒体对丽江以及云南旅游市场发生的事件的报道中可以看出,在损害游客的事件发生后,当地有责部门常常是在舆论已成声浪的情况下方有动作,且往往重拿轻放,难以起到警示效尤之用。
而之前所讲关于女游客被围殴毁容事件,如非媒体介入,也难以在事发两个月之后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公开回应。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变,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治理方法不变,则旅游市场的乱象不仅制止不住,甚至还有可能蔓延。
诸如像云南这样山川秀美、景色壮观、气候适宜,环境优异中既有田园风情,也有热带景致,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是云南绿色发展的不二之选。
旅游开发,市场开拓,提升服务,做大做强,所有这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直线而行。
但是在面对屡屡发生的殴打坑蒙游客事件,并非云南旅游发展之路上的不能避免之事。
恰恰相反,对于这种事件不依法依规“顶格”处之,会迟滞旅游市场的发育及其拓展,甚至毁掉这个于云南而言可谓得天独厚的绿色产业。
这也就难免对于云南丽江旅游乱象真的没治了么?纵观云南其他这么些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让游客被打、被坑事件发生,甚至可以说是不绝于耳,乃至于在人们印象中已经开始形成将云南旅游视为畏途的观念。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以中国庞大人口数量为基数的游客人数,很难让这种观念在相对狭小的丽江乃至云南旅游市场上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舆情案例分析一、事件简介2017年春节前夕,微博用户“琳哒是我”曝光自己在云南丽江游玩被无端殴打致面部毁容的经历,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
极具视觉冲击的照片、屡屡曝光的旅游乱象,令这起事件瞬时引爆舆论场。
丽江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但因通报内容针对性不足,在核心议题上表态含混,招致当事人不满,并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二、进程实录1.舆情起点:女子微博称被打毁容引关注1月23日和24日,一名女游客微博附照片爆料自己2016年11月11日在丽江宁蒗烧烤摊挨打遭毁容的经历,并对警方拒让其做伤情鉴定、未告知案件进展等提出质疑,当晚全民热议引爆网络。
随后,《法制晚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第一时间关注该事件,媒体转载时多沿用了《丽江遭暴打女子:无法接受毁容事实已拟好遗书》等颇具煽情意味的标题,进一步助推舆情发酵。
同时,在诸多网民、网络大V及各类营销帐号的“帮助”下,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微博话题成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2.舆情蔓延:官方两次通报未获认可1月25日中午,@云南丽江警方发布关于“丽江发生打人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中。
并称,受害人的伤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条,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鉴定。
然而,迎接丽江警方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片“护短”的质疑之声。
1月27日,丽江市政府、丽江警方再次通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称双方因互嫌对方喧哗吵闹引发冲突,涉案的和某松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丽江警方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导致舆情未能有效平息。
3.舆情翻涌:官方失言导致舆情反弹随着案情逐步清晰、司法程序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个案舆情趋于平稳之时,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一条含有侮辱受害人内容的微博,直接导致了舆情的反弹,舆论的负面倾向进一步加深。
2月10日,@云南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文章侮辱被打女游客,不少网民痛批云南丽江官方侮辱女性,要求官方立即道歉。
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对于云南旅游乱象的思考面试热点相关背景云南,彩云之南,一直以来都因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被很多人视为旅游胜地,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云南旅游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时候有了太多负面消息。
近期,云南旅游的冲突事件更是被频频曝出,尤其引人关注的就是今年年初被媒体曝光的女游客在云南丽江被打毁容事件。
今年年初,一位网友发文称,2016年11月11日,自己在云南丽江被打毁容,目前6名嫌疑人已被批捕。
然而事件并没有就此结束,近日,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转发一篇指责被打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引发公众热议。
针对接二连三被爆出的旅游负面新闻,日前云南丽江召开千人大会整顿旅游市场,且放出“狠话”: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昨日记者从杭州多家旅行社和OTA(在线旅游企业)了解到,正值“错峰旅游季”,面对纷繁的特价产品与线路,近期杭州出发的云南团队数没有减少,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自由行深度游或受影响。
据报道,近期云南省和丽江市将重拳治理旅游“顽疾”,丽江各旅游部门积极发声,希望能更好地维护丽江旅游的良好形象。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相关评论】@相关业内人士:云南丽江旅游负面新闻,对自由行群体中的影响,将在无形之中显现,尤其是深度游方面,或导致游人缩短目的地停留时间,抑或是面对多个旅游目的地而犹豫不决时,首先避开云南产品。
@法制日报:对于一个旅游城市来说,发生“游客被打”事件是极其恶劣的,一起都不能原谅,何况连续发生。
有关方面千万不能有偶发心态。
正如有识之士指出的,连续发生在丽江的两次游客被打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丽江旅游秩序亟需进一步规范。
【出题点】“女游客在云南丽江被打毁容”,对于云南旅游乱象,你有什么看法?【华图微评】云南旅游市场的乱象,对其旅游市场乃至一个地区形象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
其中相关职能部门难辞其咎。
在旅行社违法操作、导游生硬蛮横、购物店强制游客消费的表象背后,市场主体和一些公职人员可能存在着利益输送,相关职能部门是否在不作为。
11·11丽江打人抢劫案—搜狗百科被打女游客回应“网骂”:为钱和解?部分网友不了解法律成都商报“他们该判刑的还会判刑。
别说我,任何人都不可能撤回刑事诉讼。
”“我不想再找男朋友。
在我最难的时候,他离开了。
”“他们赔的钱完全不够我后续恢复容貌所需要的医疗费。
”“这次的不幸已经过去,我争取努力面对新的生活。
”热/ 点/ 追/ 踪殴打:面目全非241天后,当再次回忆起事发时的情景,小董依旧心有余悸。
2016年11月11日凌晨,在云南丽江古城一个名叫“宁蒗”的烧烤店里,小董和她的两位朋友被打。
数轮殴打后,小董面目全非,一条数厘米长的伤口从眼角爬到左鼻翼。
此事经她以网名“琳哒是我”在网上曝光后,引发媒体和公众的强烈关注。
鉴定:轻伤二级后经司法鉴定,小董为轻伤二级。
今年3月9日,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荣松等6人涉嫌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一案;4月19日,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受理了董某某提出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请求。
现状:撤诉、开庭之后,此案的每个进程都牵动人心。
前天,云南丽江古城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自行达成和解并已实际履行,因此裁定准许小董撤回起诉。
另据新华社报道,这一女游客在云南丽江被打致毁容案,将于7月14日在丽江开庭审理。
意外我只睡了4小时很多网友来骂我因为去年在云南丽江被打毁容一事,小董的遭遇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和同情,案件也进入司法程序。
被打241天后,她终于等来了开庭的确切消息,但在电话那头,@琳哒是我(小董)情绪激动,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7月10日开始,她被多名不明真相的网友责骂。
原来,7月10日下午云南丽江古城法院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自行达成和解并已实际履行,因此裁定准许小董撤回起诉。
之后,有媒体以《丽江遭殴打女游客与6名被告人达成和解撤回诉讼》为题对此进行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有网友给@琳哒是我留言称,“我关注这么久,只是想要一个公平公正!你怎么可以说撤就撤!”小董说,尽管自己通过微博贴出《开庭公告》,也无法阻止一些网友的责骂,有人甚至说她活该,“你同情她,为她鸣不平,她得了钱,反倒和凶手和解,让凶手逍遥法外。
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殴打毁容事件
舆情案例分析
一、事件简介
2017年春节前夕,微博用户“琳哒是我”曝光自己在云南丽江游玩被无端殴打致面部毁容的经历,并质疑当地警方不作为。
极具视觉冲击的照片、屡屡曝光的旅游乱象,令这起事件瞬时引爆舆论场。
丽江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但因通报内容针对性不足,在核心议题上表态含混,招致当事人不满,并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二、进程实录
1.舆情起点:女子微博称被打毁容引关注
1月23日和24日,一名女游客微博附照片爆料自己2016年11月11日在丽江宁蒗烧烤摊挨打遭毁容的经历,并对警方拒让其做伤情鉴定、未告知案件进展等提出质疑,当晚全民热议引爆网络。
随后,《法制晚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均第一时间关注该事件,媒体转载时多沿用了《丽江遭暴打女子:无法接受毁容事实已拟好遗书》等颇具煽情意味的标题,进一步助推舆情发酵。
同时,在诸多网民、网络大V及各类营销帐号的“帮助”下,在丽江被打毁容的微博话题成功占据微博热搜榜单第一位。
2.舆情蔓延:官方两次通报未获认可
1月25日中午,@云南丽江警方发布关于“丽江发生
打人事件”调查情况的通报,称主要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案件正依照法律程序办理中。
并称,受害人的伤情,根据《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4.2.2条,以容貌损害或者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为主要鉴定依据的,在损伤90日后鉴定。
然而,迎接丽江警方的却不是支持,而是一片“护短”的质疑之声。
1月27日,丽江市政府、丽江警方再次通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称双方因互嫌对方喧哗吵闹引发冲突,涉案的和某松等6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丽江警方先后两次发布官方通报予以回应,但因内容疏漏、不具针对性,导致舆情未能有效平息。
3.舆情翻涌:官方失言导致舆情反弹
随着案情逐步清晰、司法程序稳步推进的情况下,个案舆情趋于平稳之时,丽江市公安局官方微博一条含有侮辱受害人内容的微博,直接导致了舆情的反弹,舆论的负面倾向进一步加深。
2月10日,@云南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文章侮辱被打女游客,不少网民痛批云南丽江官方侮辱女性,要求官方立即道歉。
11日,丽江警方发布通报称,在核实情况后,对涉事民警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4.舆情消退:央视独家报道助舆论降温
2月13日,央视新闻通过采访当事人、涉事酒店老板和犯罪嫌疑人,对网民关注的几个重点问题进行独家报道,全方位的还原了案件真相。
随后,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等网站转载230多家新闻网站转载报道,助推舆论降温。
8月17日上午,丽江市古城区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和荣松犯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被告人杜澄、曹二车龙补、吴原华、赵智、和凌波犯寻衅滋事罪一案公开宣判,至此舆情告一段落。
三、传播特点
从事件的全网走势变化来看,1月24日晚,网友@琳哒是我发布微博后引起的网络舆论声势并不大,直至1月25日,被网友关注转发、媒体转载报道后网络舆论走势才开始增速走高,并于政府官方部门通过微博发声后达到监测时间内舆论值高峰。
此后,由于官方回应失误引发的次生舆情,导致整个舆情事件周期反复,形成舆情“长尾效应”,严重影响丽江城市旅游口碑。
根据数据统计,仅2017年1月24日20时至1月26日9时期间,全网关于“女子丽江遭暴打致毁容”的消息共84.7万条,微博成为了该事件的主要舆论平台,相关数据达83.8万条,占全部数据的98.9%。
新浪微博相关话题#丽江恶性毁容抢劫# 阅读量超3.1亿。
三、应对存在的问题
1.通报针对性不足,造成舆情持续高热
互联网时代,唯有更透明公开,才能打消受害者和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
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当地警方前期虽然积极响应、数次回应舆论,但是警方通报依旧“自说自话”,故意回避、模糊当事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是否存在抢劫、打人者是不是寻衅滋事罪、打人者是否被全
部控制等,导致舆情持续被质疑和追问,并保持高热。
在全民都是监督员的网络时代,政府部门如何开展网络回应工作值得我们深思。
2.警方官微失言,诱发次生舆情
丽江负面舆情爆发后,公安、旅游、工商、宣传等政府部门如何应对舆情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网络形象。
而这些部门短期内应对一再失误促使负面舆情不断升温,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受损。
2月10日丽江警方官微转发指责被打毁容女游客放荡的网文,导致舆情反复发酵,形成“长尾效应”。
官方错误的措辞表述,使得丽江警方在舆情泥淖中越陷越深,本来已经逐渐平息的舆情,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3.线下处置失败,网上舆论不断发酵
网络舆情是现实问题在互联网上的反应,应对工作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先下实体工作,因此网上舆情越来越呈现出“线下决定线上”、“实情决定舆情”的特点。
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尽管官方能够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信息,但网络质疑的声音却一浪高于一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线下工作没有做好。
丽江警方在没有取得受害女游客的谅解下,抢先通过网络对事件进行回应,导致该名女游客的强烈不满和反抗,接连通过微博对官方的声音进行质疑,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官方通报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取得舆论信任。
四、应对启示
1.重视舆论焦点,做到针对回应
互联网最大程度地回归了网民的话语权,网民的舆论监
督力量愈加不可小觑,当负面舆情爆发时,相关部门首先应及时回应,开展危机公关,与当事人平等对话,满足公众和媒体信息需求。
在云南丽江女游客被打事件中,面对网络上的质疑声,政府部门的回应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牢牢掌握舆论关注的焦点,少说官话套话,以柔性姿态化解官民对立情绪,做到有针对性的回应,打消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怀疑。
2.借助权威媒体发声,助推舆情降温
权威是重大突发事件发布的主要通道。
在微博、微信等架构的传播新秩序下,网络舆情呈现传播快、碎片化等特性,大量信息以几何增长的形式向受众传播,严重削弱了官方的声音。
许多政府在重视新媒体运行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忽略权威媒体的重要性,导致官方发声不畅,削弱了官方回应的效果。
可以说,信息发布的及时与否、权威与否、真诚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件本身的走向。
3.强化部门新媒体平台运营。
互联网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对于政府部门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丽江警方在本次事件中响应及时、处置迅速,有效压缩了舆论炒作的空间,但丽江警方官微乱发言导致矛盾激化,其中暴露出的新媒体运营问题值得深刻反思。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政务发布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其履职能力,对于进一步完善政务新媒体平台运营,构建专业的政府发布矩阵显得十分必要。
4.线上线下处置双轨运行
当前政府部门对于网络舆情处置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只
要在网络上积极回应网民关注,就能缓解舆论压力,堵住众人悠悠之口。
事实上,网络舆情的最终突破口在于线下工作,线下工作没做好,线上急于表态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引发舆论质疑。
总体来说“线上处置是治标,线下处置是治本”,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网络舆情处置工作中,“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实现舆情标本又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