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控技术概述版
- 格式:ppt
- 大小:201.50 KB
- 文档页数:28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一章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技术1.汽车上第一个电子装置:电子管收音机(标志汽车进入了电子化时代)2.汽车电子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74年,解决了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是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第三阶段:1982-1995年,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完成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
第四阶段:1995年以后随着CAN总线技术和高速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汽车电子开始步入只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ECU)和执行元件。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功能:1)汽油喷射控制:喷油正时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停油控制和电动汽油泵控制停油控制包括减速停油控制、超速停油控制及停油后的恢复供油2)点火控制:点火正时控制、闭合角控制和爆震反馈控制3)怠速控制:包括无负荷怠速控制和有负荷怠速控制4)排气净化控制:空燃比反馈控制、废弃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清洗控制和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等5)进气控制:进气谐振增压控制、配气定时控制、增压压力控制和进气涡流控制6)故障自诊断控制:包括故障自诊断和带故障运行控制3.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按汽油喷入的位置分:缸内直接喷射方式和进气管喷射方式(进气管喷射方式又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按汽油喷射的方式分:连续喷射方式和间歇喷射方式(间歇喷射方式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续喷射)按汽油喷射系统喷射方式分:机械控制方式和电控方式(电控方式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按进气量测量方式分:间接测量方式(节流-速度式和速度-密度式)和直接测量方式(体积流量式和质量流量)4缸内直喷实现了分层稀薄燃烧式未来电控汽油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现代轿车电控汽油发动机主要采用多点喷射系统体积流量式采用翼片式和卡门涡旋式,质量流量式采用热线式和热模式5.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1)改善了各缸混合气浓度的均匀性2)使汽油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3)式汽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量显著减少4)改善了汽油发动机过度工况的响应特性5)使汽油发动机在不同地理及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排放性能6)提高了汽油发动机高低温启动性能和暖机性能6.顺序喷射中喷油时刻一般为排气行程上止点前60~70度曲轴转角第三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推动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法规对汽油发动机排放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3.空气供给系统1)空气供给系统组成:空气滤清器、空气量计量装置、节气门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等2)直接测量方式采用空气流量计,间接测量方式采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3)空气流量计:翼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和热模式4)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组成:测量翼片组件、电位计组件和空气旁通通道原理:发动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推开测量翼片,经主空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测量翼片被气流推开角度a的大小,与空气流速和扭簧的回复力矩有关,对于某一具体的流量计在空气道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每一偏转角a,就有一个确定的主通道流通截面积因此就有一个确定的空气流量值。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概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是指一种集成了电子技术和控制系统的汽车部件,用于控制和协调汽车的各项功能和操作。
它主要负责管理车身各个部件的电子控制单元(ECU),包括车门、车窗、车灯、转向灯、雨刷、空调、座椅等。
车身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执行器、连接线路和计算机等组成的系统,实现了汽车车身功能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一、车身电控系统的架构和组成部分车身电控系统的架构通常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负责控制特定的车身部件。
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电子控制单元(ECU),它是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接收传感器信号、处理数据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车身电控系统还包括以下组成部分:1.传感器:传感器是车身电控系统的信息输入部分,用于感知车身各个部件的状态和环境信息。
例如,车门开关、车窗升降器、雨量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采集的数据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ECU进行处理。
2.执行器:执行器是车身电控系统的输出部分,用于根据ECU的指令控制和调节车身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
例如,电动车窗装置、车灯控制器、空调控制器等。
执行器接收ECU发送的信号,通过执行相应的动作,实现对车身部件的控制。
3.连接线路:连接线路是车身电控系统的信息传递通道,用于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给ECU,并将ECU发送的控制信号传输给执行器。
连接线路通常采用专用的电缆和连接器,保证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和稳定性。
4.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车身电控系统的核心处理单元,用于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处理数据、生成控制策略并发送控制信号给执行器。
计算机系统通常由多个计算芯片、存储器和接口电路构成,通过硬件和软件协同工作来执行控制功能。
二、车身电控系统的功能和优势车身电控系统通过电子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了对汽车车身各个部件的控制和管理。
它具有以下优势和功能:1.自动化控制:车身电控系统能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各个部件和环境的状态,通过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分析,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给执行器,实现车身部件的自动化控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随着现代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也在不断地不断进步。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汽车发动机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汽车性能、降低排放、提高经济性等目的。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的概述进行介绍。
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由传感器、控制单元、执行器等多个组成部分组成。
传感器主要负责测量汽车发动机各个参数的变化,并将这些数据传递给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则根据传感器所传递的数据来控制执行器进行动作,并控制汽车发动机的运转。
执行器则是控制单元执行指令的器件,如调节装置、喷油器、可变进气歧管等。
传感器传感器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测量、检测、监测发动机性能、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水平等参数。
主要的传感器有以下几种: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用来测量节气门的位置。
这个传感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单元控制发动机的燃油供应,而且可以通过控制节气门位置来提高发动机性能。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可以测量废气的氧气浓度,从而控制单元可以调整气/燃料比。
这个传感器对于减少废气排放和提高燃料经济性非常重要。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角度传感器可以测量曲轴的位置,从而帮助控制单元协调发动机供应燃料的时间,确保在适当的时间提供燃油。
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的流量。
这个传感器不仅可以在运行中帮助控制单元调整燃油供应,还可以在发动机启动时帮助确保发动机能够启动。
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来控制发动机的运转。
控制单元需要不断地读取传输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反馈来控制执行器的动作。
控制单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子控制器模块(ECM)它是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中心,可以监测传感器的信号,根据实际情况发送控制指令,调整燃油气体供应和点火等参数,以保持发动机的最佳状态。
传输控制模块(TCM)它是自动变速器的控制中心,可以监测传感器的信号,依据工况,对变速器泵、多离合器及离合器等油路实现联锁控制,更加精准、更加细致地实现自动变速器的各项控制。
第一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一章电子化与发动机电控技术1.汽车上第一个电子装置:电子管收音机(标志汽车进入了电子化时代)2.汽车电子化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1974年,解决了电子装置在汽车上应用的技术难点,是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1974-1982年,以微处理器为控制核心,以完成特定控制内容或功能为基本目的第三阶段:1982-1995年,以微型计算机为控制核心能够同时完成多种控制功能的计算机集中管理系统为基本控制模式。
第四阶段:1995年以后随着CAN总线技术和高速车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汽车电子开始步入只能化控制的技术高点。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传感器、电控单元(ECU)和执行元件。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控制功能:1)汽油喷射控制:喷油正时控制、喷油持续时间控制、停油控制和电动汽油泵控制停油控制包括减速停油控制、超速停油控制及停油后的恢复供油2)点火控制:点火正时控制、闭合角控制和爆震反馈控制3)怠速控制:包括无负荷怠速控制和有负荷怠速控制4)排气净化控制:空燃比反馈控制、废弃再循环控制、活性炭罐清洗控制和二次空气喷射控制等5)进气控制:进气谐振增压控制、配气定时控制、增压压力控制和进气涡流控制6)故障自诊断控制:包括故障自诊断和带故障运行控制3.汽油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按汽油喷入的位置分:缸内直接喷射方式和进气管喷射方式(进气管喷射方式又分为单点喷射和多点喷射)按汽油喷射的方式分:连续喷射方式和间歇喷射方式(间歇喷射方式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续喷射)按汽油喷射系统喷射方式分:机械控制方式和电控方式(电控方式分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和发动机集中管理系统)按进气量测量方式分:间接测量方式(节流-速度式和速度-密度式)和直接测量方式(体积流量式和质量流量)4缸内直喷实现了分层稀薄燃烧式未来电控汽油发动机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向现代轿车电控汽油发动机主要采用多点喷射系统体积流量式采用翼片式和卡门涡旋式,质量流量式采用热线式和热模式5.电控汽油喷射的主要优点1)改善了各缸混合气浓度的均匀性2)使汽油机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一定的影响3)式汽油发动机有害物排放量显著减少4)改善了汽油发动机过度工况的响应特性5)使汽油发动机在不同地理及气候条件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排放性能6)提高了汽油发动机高低温启动性能和暖机性能6.顺序喷射中喷油时刻一般为排气行程上止点前60~70度曲轴转角第三章电控汽油喷射系统1.推动汽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法规对汽油发动机排放性能指标的不断提高2.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3.空气供给系统1)空气供给系统组成:空气滤清器、空气量计量装置、节气门体、节气门位置传感器、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等2)直接测量方式采用空气流量计,间接测量方式采用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3)空气流量计:翼片式、卡门涡旋式、热线式和热模式4)翼片式空气流量计组成:测量翼片组件、电位计组件和空气旁通通道原理:发动机工作时具有一定流速的空气推开测量翼片,经主空气道进入发动机气缸,测量翼片被气流推开角度a的大小,与空气流速和扭簧的回复力矩有关,对于某一具体的流量计在空气道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对于每一偏转角a,就有一个确定的主通道流通截面积因此就有一个确定的空气流量值。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概述引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汽车工业的发展,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正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诞生的。
通过电子系统对车辆的车身功能进行集成和控制,能够提高车辆的性能、安全性以及乘坐舒适度。
本文将对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原理、主要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基本原理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利用电子系统对车辆车身各个功能进行控制和监测的技术。
它主要通过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组成的电子系统来实现。
传感器用于感知车辆的环境以及各种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然后通过执行器来控制车辆的各个功能。
主要应用1.智能驾驶辅助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在智能驾驶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器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自动泊车、自动巡航、自动制动等功能,大大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智能驾驶辅助技术还可以通过识别车辆周边的障碍物和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道路状况,减少事故的发生。
2.车身动态控制通过车身电控技术,可以对车辆的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等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车辆的动态稳定性控制。
例如,通过传感器监测车辆的横向加速度、角速度和车轮的转速等,控制器可以根据算法进行处理,然后通过执行器调整车辆的悬挂刚度、制动力分配等,提高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车载娱乐和信息系统随着消费者对车载娱乐和信息系统需求的增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也应用到了这个领域。
车辆上配备了多媒体系统、导航系统和蓝牙连接等功能,驾驶员和乘客可以通过触摸屏或者语音控制系统来操作音频、视频、导航等。
这大大提升了驾驶的乐趣和舒适度,使驾驶者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娱乐。
未来发展方向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的不断进步,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未来的汽车将实现更多的自动化功能,例如自动驾驶、车辆远程控制等。
此外,车辆将与周围环境的信息更加紧密地交互,实现更精准的动态控制和预警系统。
电子行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概述1. 介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指应用电子技术来控制汽车各种功能和系统的技术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汽车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电子行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概述电子行业中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历史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早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应用于点火系统和燃油喷射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和90年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逐渐应用于更多的汽车功能。
例如,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使车辆更稳定;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提高了刹车效果等。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发展迅速,涵盖了更多的系统和功能。
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应用领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系统和功能。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3.1 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核心之一。
发动机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并根据需要调整燃油喷射量、点火时机等参数,以提供最佳的燃烧效率和性能。
现代的发动机管理系统采用多个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来实现精确的控制。
3.2 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和管理汽车的各种功能,例如车门锁定、车窗控制、座椅控制等。
该系统通过电子传感器和执行器来实现对车身功能的控制。
现代的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还包括安全功能,例如倒车雷达、盲区监测等。
3.3 制动控制系统制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辆的刹车效果和稳定性。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最早应用的制动控制技术之一,它可以防止车轮在紧急刹车时发生打滑。
另外,电子驻车制动系统(EPB)和制动力分配系统(EBD)等技术也用于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
3.4 包括了驾驶员辅助系统驾驶员辅助系统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之一。
它利用摄像头、雷达、激光传感器等技术来提供驾驶员的辅助功能,例如自动泊车、自动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