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过程中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 格式:ppt
- 大小:2.44 MB
- 文档页数:7
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辩证关系
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是辩证关系的两个方面。
在事物的发展中,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肯定因素是指促进事物发展的因素,它们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比如,科技的进步、社会制度的完善、人民的觉醒等,都是肯定因素。
这些因素能够创造新的机遇和条件,促进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否定因素是指阻碍事物发展的因素,它们也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
比如,资源的匮乏、社会不稳定、经济危机等,都是否定因素。
这些因素会给事物的发展带来挑战和危机,甚至导致事物倒退。
在事物的发展中,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肯定因素可以克服否定因素,促进事物发展;否定因素也可以激发肯定因素,推动事物变革。
因此,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辩证关系,充分发挥肯定因素的作用,积极应对否定因素的挑战,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 1 -。
<以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说明你的事物是不断地否定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北华大学岸蒼卿(个人内部资料)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的。
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是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综合体现。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否定是对旧事物的质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变革和继承相统一的扬弃。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否定,同时它自身也被后一阶段再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在更高的阶段上重复旧的阶段的某些特征,由此构成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周期性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发展过程,体现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周期性,即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即完成了一个周期。
在这一周期中,事物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把前阶段发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来。
因此,在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阶段,并不是简单地再现原事物,简单地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形式的回复、内容的发展,是一个前进和上升的发展过程。
事物发展的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阶段即新的肯定阶段,反映了事物发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许多矛盾,其中,肯定与否定的矛盾最重要,它关系到该事物的生死存亡,因而我们专门把这个矛盾拿出来进行专门的分析,一分析,就分析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规律,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旧质与新质、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要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否定,即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唯物辩证法的否定是与肯定相对应的,要理解辩证否定的含义,首先要了解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1)肯定与否定的关系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肯定和否定的字眼,表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
由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有的人持肯定的态度,有的人持否定的态度。
在这里,肯定是赞成或同意的意思,否定则是反对或不同意的意思。
哲学上所说的肯定和否定,其含义与此是完全不同的,它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矛盾关系。
肯定和否定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肯定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它肯定一事物是其自身而不是他物。
所谓维持事物的存在,也就是促使事物处于量变状态、相对静止状态、平衡和稳定状态。
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
也就是破坏事物的稳定和平衡,使事物从量变过渡到质变。
例如: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肯定方面,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方面。
遗传是生物物种的肯定方面,它促使物种的性状保持不变;变异是生物物种的否定方面,它促使物种旧的性状的灭亡和新性状的出现。
对于生物个体来说,同化是它的肯定方面,它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并不断地合成自身;异化则是它的否定方面,它从自身消耗能量并不断分解自身。
2)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它们的区别和对立,表现在肯定和否定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完全相反的作用。
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是哲学中重要的概念。
它涵盖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转化和变化,并一直是人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范畴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步骤阐述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
第一步,肯定和否定的基本概念。
肯定和否定是指对一个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态度。
对一个事物的肯定是对它所具有的价值和伟大性的认同、肯定和表扬;否定则是对其缺点和短处的否定、批判和修正。
在肯定中,人们经常将其发展潜力视为一种积极力量,是各种事物得以发展并取得进步和新的成就的重要因素;否定则经常被认为是提高事物的质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因为纠正错误和缺点有助于进一步发展事物。
第二步,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发生转化和变化,肯定和否定也是随之发生改变。
肯定和否定不是两个静态的状态,而是在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交替出现。
在一个事物的初期发展阶段,肯定往往是主要的,人们会认同事物的优点和潜力,寄予希望和信心。
但随着事物的发展,人们会逐渐发现事物存在的缺点和局限性,这时否定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否定不仅是对错误的质疑和批判,更是对事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和方向。
第三步,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肯定和否定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关系。
肯定和否定之间是矛盾的统一,其中一个方面的存在,为另一个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和动力,这就是辩证关系。
肯定和否定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综上所述,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是哲学中重要的概念,包含着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发展的过程和方法。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是一个动态的统一体,是在发展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是解决问题和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因此,我们在面对事物时,应该认真总结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批判和修正,以此推动事物发展的长足进步。
二、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一)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高频命题点】1.质、量、度(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1)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及其构成成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可量化的规定性。
认识量是认识的精确化。
(3)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
实践活动的适度原则。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1)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一方面,量变向质变转化,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另一方面,质变向量变转化,质变不仅可以完成量变,而且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只有质变才有新事物的产生和世界的发展。
承认不承认质变,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重要标志之一。
"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
(2)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一方面,量变中渗透质变,这是指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另一方面,质变中渗透量变,这是指质变过程中包含着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它每一步都是新质因素的产生。
(二)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辨证关系(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1.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对立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种因素。
辩证法所理解的否定①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②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
③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2.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三)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意义(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材料分析题的一个采分点)辩证的否定观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观察分析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原则。
1.启示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扬弃的方法。
必须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
对待外来文化要选择吸收。
2.辩证的否定观是我们坚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哲学依据。
考研政治怎么复习?在考研复习中,复习资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整理了【考研政治-马原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同时可以为大家提供名师考研政治视频、考研政治复习资料、考研政治真题和考研政治辅导等,助您冲击名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它事物的规定性。
事物质的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事物的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一物和他物在相互联系中表现出来的质。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
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一是,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只有认识量,才能更深刻地把握质。
马克思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二是,只有正确了解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因为同质的事物由于数量不同,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往往不同。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质和量的统一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它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了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2)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由于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因而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着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将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三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定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和否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肯定是指对某些方面的认可,而否定则是指对某些方面的否认。
肯定与否定的相互作用导致事物不断地改变和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事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辩证关系。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要素,它们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例如,在自然界中,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四季更替等现象都是肯定和否定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于事物的评价也是存在肯定与否定的。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进步的基础。
肯定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
只有对已达成的成果予以肯定,才能使原来的成绩不断地发扬光大,促进事物的不断进步。
例如,在科技领域中,对先进技术的持续肯定,才能不断推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而对于否定,它能够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肯定和否定的相互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是事物发展的本质。
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这种关系来源于事物在本质上的矛盾。
任何事物都存在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需要借助肯定与否定的力量,才能得以解决。
例如,在经济发展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对封建制度的否定,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也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同时也使事物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以实际为基础的原则。
只有通过实际的观察和理解,才能确定事物的肯定和否定。
其次,要坚持全面、客观的原则。
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而要全面地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并做出客观的评价。
最后,要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的原则。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验证事物的肯定或否定是否正确。
综上所述,肯定和否定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肯定和否定的正确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加强对肯定和否定的理解和运用,为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努力。
马原1.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等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的本身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什么是物质,运动,及其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3,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列宁)~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关系: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功,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4.时间,空间,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哲学笔记:否定之否定规律-揭⽰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否定的概念。
在事物内部,存在着既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两个⽅⾯。
肯定⽅⾯是保持事物存在的⽅⾯,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
双⽅既统⼀⼜⽃争,⽃争的结果,否定⽅⾯战胜肯定⽅⾯,取得了⽀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的对⽴⾯(⾃⼰的他者),这就是事物的否定。
简⾔之,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
这种否定,⼀⽅⾯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质的根本变⾰;另⼀⽅⾯,⼜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使之发展到新的阶段。
新旧事物之间这种既克服⼜保留,既变⾰⼜继承的关系,叫杨弃。
这是否定的实质。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向否定阶段的。
⼀般地说,在事物发展的总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两次向对⽴⾯转化的结果,它在外表上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好像⼜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
但它在实质上是和旧的东西不同的、更⾼级的新东西。
这⾥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个确定的事物发展周期来说,其起点和终点是客观的,⽽不是任意的。
如⼩麦的⾃然⽣长周期是麦粒-麦株-麦粒,⽽⾮麦株-麦粒-麦株。
对这个规律更精炼的概括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或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
形象点说,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这是该规律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否定是杨弃,⽽且是反复的杨弃。
否定⼀次,杨弃⼀次,否定之否定,是再杨弃。
事物发展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是因为:对⽴⾯存在着同⼀性。
对⽴双⽅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倾向使事物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后,重复初始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旧阶段的回复。
当然,实质上是更⾼级的东西,只不过保留了原来的⼀些合理的特征或特性。
使它们看上去有相似之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说其普遍是说任何事物都要被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