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2
2023年第11期(总第414期)畜禽业生产指导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余远帅镇宁自治县畜牧服务中心,贵州安顺561200摘 要 基于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通过优化母猪繁殖管理、使用生殖激素和排卵控制剂控制发情和排卵,提高人工授精的成功率。
对于常见的繁殖问题和疾病,建议定期进行筛查和预防,并提出利用科技手段如超声波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繁殖管理。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关键词 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3.11.012 引言母猪人工授精是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生猪产能、改良猪种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不理想。
因此,本文浅谈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以探讨如何优化繁殖管理、发情和排卵控制、技术水平提升、选种与品种改良、应对疾病和常见问题以及利用科技手段等策略来提高受胎率,旨在进一步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从而提高养殖品质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母猪人工授精的重要性和意义母猪人工授精作为现代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人工授精,可以精准选择优质父本和母本,实现猪种品质的改良。
唐钧[1]在其研究中分析了使用自然交配与人工授精2种方式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
研究得出,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输入保存精液母猪的受胎率为86.7%,表明使用人工授精技术输入新鲜精液进行配种,母猪的受胎率更高。
此外,人工授精还可以提高生猪产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面临的挑战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挑战之一是控制发情和排卵。
母猪在人工授精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如繁殖管理不当、营养不良等影响。
同时,母猪人工授精还存在着一些疾病和常见问题,如病毒感染、发情失调、不孕等,这些问题会降低受胎率,增加了提高受胎率的难度。
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具体措施3.1 母猪繁殖管理3.1.1 优化营养配给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优化营养配给是指根据母猪的生理状态和需求,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饲料类型、用量和营养成分的搭配,以实现最佳的繁殖效果。
母猪人工授精提高受胎率的技术措施近些年来,随着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和各方面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国家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各.地整体而言普遍开展猪人工授精配种,如何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成为当前生猪的一项重要课题。
1严格选好种公猪,建立优质高产种猪群种公猪必须足从国内外丫蕊或一级良种猪场繁育并经鉴定合格的优质种公猪;每半年一次进行一次血清学化验,对猪瘟、口蹄疫、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疫病进行监测,及时淘汰隐性带毒妥善的阳性病猪,搞好疫病净化;定期检查乳汁质量,及时淘汰精子产量低(采精量100mL以下)、性器官品质差的公猪;及时更新种猪群,对采精利用3月底年后的老龄种公种及配种繁殖力低、带有隐性不良基因的劣质公种及时淘汰,确保每年有30%的卓越公猪补充猪群、3岁以内的高产公猪占群体总数人群的90%以上。
2合理饲养与运营管理种公猪,使公猪生产质优量多的精液2.1科学饲养一是要科学配制好日才粮,满足其生理需要。
注意日粮氨基酸蛋白质的质量和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的平衡,采用鱼粉、豆粕等优质蛋白质原料,含有杆菌的菜籽饼、棉籽饼和未经高温加热处理的豆类不能选用;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采精期间每天补饲鸡蛋1~2个。
二是要注意饲料虫卵。
三是日粮标准一般说来要稳定,每日饲喂量限制在2.5~3kg,既满足营养需要,又保持种用体况。
2.2适量运动运动能促进公猪食欲,增强体质,提高性欲和精液品质。
指示公猪栏面积稍大(2.5mx2.2m以上),有一定的社区活动空间;设室外设运动场(或环形跑道),每天驱赶公猪运动1h左右,夏季可按排在早、晚凉爽时进行,冬季在中午寒冷时进行。
2.3注意高温季节防暑抗应激工作一是要保持舍内良好的通风;适时需要进行喷淋或冲栏降温。
注意喷淋、冲栏降温必须和有效的通风相结合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有条件的猪场可采取水帘或空调降温。
二是要不断提高日粮浓度,防止因采食流通量量降低而导致营养失衡。
可通过在日粮中适当增加豆粕、鱼粉、赖氨酸等,并每天补饲鸡蛋4个(早晚各2个),来提高日粮蛋白质发展水平;通过在日粮中增大1.5%的菜油来提高日粮的能量不断提高比率。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摘要】母猪配种受胎率是影响猪场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从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质量及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影响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因素及相应的提高措施。
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母猪健康状况和生殖能力,优质饲料的供给和合理的营养水平也对母猪配种受胎率有积极影响。
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加强疾病防控工作也是提高配种受胎率的重要策略。
为了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猪场管理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全面提升生产效益。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索母猪繁殖过程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以继续提升母猪配种受胎率。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优化管理策略,可以更好地实现母猪配种受胎率的提高和生产效益的增加。
【关键词】母猪、配种受胎率、影响因素、提高措施、饲养管理、饲料质量、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疾病防控、综合分析、展望未来、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母猪配种受胎率是影响生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繁殖效率和猪场的经济效益。
在实际生产中,母猪配种受胎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质量及营养水平、环境因素以及疾病防控等方面。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已经成为生猪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只有充分了解影响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各种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
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母猪配种受胎率是影响生猪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影响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因素众多。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质量及营养水平、环境因素、疾病防控等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并探讨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的相应措施,从而为提升生猪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分析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研究饲料质量及营养水平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探讨如何合理配置饲料,保证母猪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配种受胎率;探讨环境因素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提出改善生产环境的措施;分析疾病防控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探讨如何科学预防疾病,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配种受胎率。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是评价母猪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母猪配种后能够成功受孕的能力。
母猪配种受胎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例如饲养管理水平、饲料营养、疾病、环境、品种等。
以下将介绍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1. 饲养管理水平饲养管理水平对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母猪在进入发情期前应得到充足的运动和适宜的休息,饮水和饮食要充足,保持舒适的环境温度、适宜的空气湿度,以及清洁、卫生的生产环境。
同时,饲养者在接触母猪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母猪感染疾病的风险。
定期对母猪进行健康检查和疾病防治工作,保证母猪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2. 饲料营养母猪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钙、磷、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母猪的受孕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降低母猪的受孕率。
母猪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生产周期进行调整,孕期母猪需要特别关注高能、高蛋白质和高维生素的饲料配制,分娩后母猪应得到合适的高蛋白质饲料,保证母猪身体恢复和乳汁分泌。
此外,饲料的质量也需要得到重视,饲料的质量低劣会影响母猪的受孕能力和生产性能。
3. 疾病母猪的疾病也是影响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等都会危害母猪的健康状况,降低母猪的受孕能力和生产性能。
因此,饲养者应定期对母猪进行疾病的检查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疾病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性能。
4. 环境母猪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会对受胎率产生影响。
母猪应该生活在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宜和不受外界噪音和干扰的环境中。
饲养者应建立合适的母猪舍和配备适宜的设备,以保证母猪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5. 品种母猪的品种也是影响受胎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选择母猪种猪时,应根据其遗传背景和生产性能进行选择。
高产、高育种价值的母猪可以显著提高繁殖效果,同时,尽量避免近亲配种,以降低后代遗传疾病的风险。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母猪的配种受胎率是指母猪成功受胎的比率,它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繁殖效益。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主要因素及提高措施。
1. 母猪的营养状况:母猪是否处于良好的营养状态对配种受胎率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母猪缺乏营养,特别是缺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重要营养物质,会导致母猪的生殖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受胎率。
提高母猪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是提高配种受胎率的关键。
2. 母猪的体况:母猪的体况也是影响配种受胎率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处于肥胖状态的母猪受胎率较低,而处于偏瘦状态的母猪受胎率也会下降。
在配种前要对母猪的体况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持其在适宜的体况范围内,以提高受胎率。
3. 配种技术:正确的配种技术对于提高受胎率非常重要。
配种的时间、方式和技术都会影响母猪的受胎率。
正确的时间选择可以使母猪在受孕能力最佳的时期受胎,采用合适的配种方式和技术可以提高受胎率。
养殖场应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配种技术水平,确保每一次配种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4. 环境因素:母猪的生活环境也会对受胎率产生影响。
如果母猪生活在拥挤、噪音大、温度过高或过低等不适宜的环境中,会导致母猪的压力增大,从而影响受胎率。
提供一个舒适、干净、安静的生活环境对于提高受胎率非常重要。
为了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养猪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的饲养管理: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包括饲料的合理搭配、饲喂时间的控制、定期体重监测等。
2. 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确保其没有患上疾病,及时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受胎率受疾病影响的可能。
3. 定期修剪猪蹄和清洁猪舍:保持母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修剪猪蹄,避免蹄病的发生,提高母猪的舒适度。
4. 配种技术的培训:加强养殖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配种技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
养殖与饲料2016年第1期摘要母猪受胎率是影响母猪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本文总结了影响母猪受胎率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母猪;受胎率;影响因素;改善措施母猪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李学忠云南省景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景谷666499收稿日期:2015-11-18李学忠,男,1970年生,兽医师。
在实际生产中,母猪受胎率是一个常见问题。
经过多年推广,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已经普及,但母猪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参差不齐,在母猪繁殖生产上存在较多问题,其中,受胎率低、空怀率高是影响母猪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
1影响母猪受胎率的因素1)遗传因素的影响。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很大,品种及个体间其繁殖力有着明显的不同,我国的地方品种繁殖力显著高于国外品种,发情明显,受胎率高。
外国品种母猪性成熟晚,发情不明显,容易造成失配。
2)饲养管理的影响。
营养水平不足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母猪过胖或者过瘦都会造成不孕。
过胖的母猪造成卵巢脂肪浸润,影响母猪正常发情和卵子成熟及排卵;过瘦的母猪内分泌失调,卵泡不能正常发育,发情不正常造成失配。
不按标准来饲养,营养物质缺乏,影响母猪正常的生殖机能。
实践证明,蛋白质缺乏会使受胎率降低,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能导致母猪不孕症的发生;矿物类的钙和磷缺乏能引起母猪不发情或屡配不孕。
锰、锌缺乏能导致母猪发情周期紊乱,不易受孕或流产。
砷、钼缺乏使受胎率下降;维生素A 、E 的缺乏都能使母猪不易受孕;另外,缺乏运动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也有很大影响。
3)环境温度的影响。
主要是高温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有关试验表明,高温能使母猪返情率上升18%,高温使母猪烦躁不安,采食量减少造成返情率的上升。
因为胚胎在子宫附植以前是游离的,最怕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所以,胚胎在子宫附植以前的20d ,是引起胚胎死亡的关键时期。
4)疾病因素的影响。
母猪患病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繁殖性能,导致母猪发情紊乱、不受孕、流产、木乃伊胎、死胎等情况的发生。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摘要】母猪配种受胎率是影响生猪繁殖效率和产量的重要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
在饲养管理方面,合理的饲料比例和舒适的环境可以提高母猪受胎率;适宜的营养供给是保证母猪健康繁殖的基础;疾病防控工作也至关重要,定期检查和做好防疫措施可以减少疾病对受胎率的影响。
选择优良种猪、合理配种时间以及适当的配种技术也是提高受胎率的关键。
通过优质饲养管理、科学的营养供给、健康状况的监测及疫病防控工作,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从而提高生猪产量,增加养殖效益。
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些因素对受胎率的影响,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措施,实现猪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母猪配种受胎率、影响因素、饲养管理、营养因素、疾病防控、提高措施、结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母猪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动物,而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直接影响着养殖效益。
不同的环境因素和管理措施都会对母猪的受胎率产生影响,因此对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饲养管理、营养因素、疾病防控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母猪受孕率的影响,对于提高生猪产量、改善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母猪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研究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养殖者更好地掌握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饲养管理、提供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的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母猪的配种受孕率。
提高母猪的配种受孕率将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生猪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没有限制,你可以尽情发挥等等。
本文旨在探讨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管理和营养措施,以提高母猪的配种受胎率。
母猪配种受胎率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着种猪的遗传质量和产仔数量。
深入研究母猪配种受胎率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营养供给和严密的疾病防控措施来提高母猪配种受胎率至关重要。
提高母猪夏天受孕率的技术措施母猪产品销售繁殖障碍在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发生,引起的原因也极其复杂。
疾病、营养、季节、温度以及饲养管理技术是导致繁殖障碍的主要。
本文试就夏季母猪受孕率低下的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改采一些降温措施,保证后院凉爽舒适的环境温度,克服热应激,对提高母猪的受孕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影响母猪夏季受胎率低下的主要因素1.1热应激因素环境温度幼体变化是影响种母猪健康水平和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空怀母猪适宜温度是13-19℃,最高温度27℃,最低温度10℃。
当环境温度超过27℃,并维持2-4天而没有采取降温措施,母猪的繁殖稳定性受损,温度超过35℃,母猪的繁殖性能显著降低。
因为热应激干扰了母猪正常的内分泌稳定度,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分泌减小,干扰孕酮和雌二醇分泌平衡,导致空怀母猪的卵泡发育、排卵的数量羊水和质量都显著下降,造成母猪不发情、不排卵,同时也可能造成卵泡囊肿、持续发情等。
热应激也会使泌乳母猪采食猪只量减小,耗损母体脂肪、蛋白质造乳,使母体失重增加,泌乳期失重过多,造成断奶至再配种间隔延长,受胎率下降,次胎产仔数减少。
热应激导致母猪断奶后再时间延迟发情延迟,这一现象在头胎母猪比经产母猪更为多见。
1.2疾病因素母猪子宫内膜感染是造成母猪不发情,乳牛配种不受孕和胚胎死亡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因为在夏秋季节高温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繁殖明显加快,细菌大量繁殖,升高了对母猪阴道、子宫的侵袭,极易引发母猪阴道炎、子宫炎。
还有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症(又称蓝耳病)、非典型猪瘟、乙型脑炎、弓形体病、钩端旋转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细小病毒病、鹦鹉热衣原体病、猪布氏杆菌病等一些疾病也会引起母猪受孕率低下。
如蓝耳病:母猪表现消瘦、厌食、体温稍有升高,双耳、腹部、乳房发蓝,流产、早产、产出死胎及弱仔;开始罹患发病时以弱仔多为特征,时间长了即出现弊病木乃伊及死胎多的现象。
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高烧、黄染、贫血、急性死亡;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中后期会发生乳房炎、不食、高烧,部分母猪流产或产死胎。
提高母猪繁殖率有绝招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下列措施,达到提高母猪繁殖率的目的:加强饲养管理短期优饲和调整膘情。
对空怀母猪配种前的短期优饲,有促进母猪发情排卵和容易受胎的良好作用。
方法为配种前的1个星期或半个月左右,适当的调整膘情,保持合理的种用体况,即保持母猪7-8成膘情为好。
对于正常体况的母猪每天饲喂2.0-2.2公斤全价配合饲料;对体况较差的母猪提供充足的哺乳母猪料;对于过于肥胖的母猪,在断奶前后少量饲喂配合饲料,多喂青粗饲料。
让其尽快恢复到适度膘情,达到较早发情排卵和接受交配的目的。
多喂青绿多汁饲料,满足钙、磷、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需要。
方法是每天每头饲喂5-7公斤的青绿多汁饲料或补加25克的骨粉为好。
在断奶母猪日粮中添加抗生素。
从断奶到再配种期间饲喂高水平的抗生素可使母猪产仔率提高9%。
目前市场上的抗生素种类很多,常用的抗生素有土霉素原粉1000克/吨料或80%支原净120克+阿莫西林300克+金霉素400克/吨料。
但在妊娠母猪日粮中抗生素的作用不大。
合理的管理。
要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和温湿度适宜。
一般温度保持在16-25度,对母猪的发情是有利的。
新鲜的空气,良好的运动和充足的光照对促进母猪的发情排卵也有很大好处。
建议每天光照应保持在10个小时,不宜多也不宜少。
另外,群饲空怀母猪可促进发情,特别是群内出现发情母猪后,由于爬跨和外激素的刺激,可以诱导其他空怀母猪发情,同时便于管理人员发现发情母猪,便于用试情公猪试情。
按摩乳房也能刺激母猪发情排卵。
遇到母猪患有生殖道疾病时,应及时诊断治疗。
控制哺乳时间控制哺乳时间。
7日龄开始训练仔猪开食,到18-25日龄时,仔猪已能采食一定量饲料时,即可控制仔猪的哺乳时间,每隔3-8小时1次,这样处理3-5天,母猪就可以提前发情。
仔猪并窝。
在集中时间产仔时,可把部分产仔母猪所产的仔猪全部寄养给别的母猪哺育,即能很快发情配种。
仔猪早期断奶。
通常母猪断奶后5-7天即可发情配种,在适当时间提前断奶,母猪可提前发情配种。
如何提高母猪受胎率提高母猪的受胎率的方法有时候母猪受胎率比较低,这就让养猪人比较郁闷练功了好吃好喝理发着千方百计缩短仔猪的哺乳期,最后给你来个不孕,那么如何提高肥猪受胎率?提高母猪的受胎率的算法。
在养猪生产中,一些猪场饲养的母猪存在受胎率较低的,通常是由于公猪精液质量较差或者公猪子宫颈癌,母猪不合理饲养,导致不高负荷延迟发情排卵以及发情延迟,甚至出现绝情,母猪发情后没有及时配种,错过最差受孕时机,以及未适时治疗患病公、母猪等。
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有效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措施,以供参考。
1 合理饲养营养是种饮食猪只维持生命活动、精液产生以及保持配种能力旺盛的。
在配种季节,种公猪每千克日粮中要含有12. 5MJ以上的消化能,15%左右粗蛋白质;在配种任务较少或者非配种季节,种公猪每千克日粮中含有的消化能可降低到11.6~12. OMJ,粗蛋白质水平维持在12%~13%即可。
但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年公猪,即使是在非配种季节也不能够肉用降低营养水平,确保每千克日粮中含有12.0~12. 5MJ的消化能,14%左右粗蛋白质。
另外,种公猪碳水化合物日粮中还要含有适量的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
空怀母猪的发情和排卵直接受到其摄取营养含量多少的影响。
为促使后备母猪继续保持发育良好,且能够适时发情,同时更多的排卵,可在其体重达到70kg左右时,逐渐更换饲喂后备母猪饲料,其中含有16%粗蛋白质、0.7%赖氨酸、0. 095%钙、0.8%磷,同时要采取限制饲喂。
根据母猪实际需要配方适时调整饲料配方以及饲喂量,夏季增加可充分增加豆粕和青绿饲料的添加量,供给较多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从而解决母猪在气候炎热时食欲而导致缺少营养的问题;冬季可适当增加喂料量以及玉米添加量,确保饲料能量水平提高,从而增强巴氏抵御寒冷的能力。
在母猪配种前大约15天进行短期优饲,饲喂不断提高营养浓度的日粮,并增加饲喂精料,这样助推能够促进初产母猪和体质皮折母猪的发情、排卵以及胚胎发育等。
母猪为什么受胎率低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现在猪场养殖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巨型猪场母猪发情期统一配种时间统一。
还能保证相对稳定的配种成功率,让仔猪养殖和育肥猪出栏变的非常管控可控,但也是只想对范围还是有的覆盖面母猪受胎率偏低,那么母猪为什么受胎率偏高?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
一.原因1.1营养性原因①夏季气温高,母猪散热困难,采食量减少。
母猪繁殖所觅食需的营养素摄人量不足,遭遇不规律的发情和排卵,影响配种和受孕,出现死胎和弱胎。
②高温季节有机肥中其中维生素稳定性差,导致饲料中维生素缺少或不足。
是导致受胎率低、胚胎发育异常的基本根本原因之一。
③青绿饲料缺乏或不足,造成公母猪便秘。
1.2环境温度高公猪精液的活力与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环境温度越高,精液活力越低。
冬季公猪性欲下降,精液稀薄,死精弱精增多,活力明显下降,是夏季母猪受胎率低的最直接原因。
1.3运动不足母猪运动少,出现后肢乏力影响配种;公猪运动过少,精液活力下降,直接影响受胎率。
母猪为什么受胎率低?母猪受胎率低的原因1.4疾病原因①细小病毒病:感染的母猪可能而要发情,或既不发情,也不产仔,或窝产仔只有几头,或产出木乃伊胎儿。
②非典型猪瘟:猪体免疫力下降,母猪感染猪瘟病毒常已引起繁殖此病障碍,胚胎死亡和吸收,母猪豢养头数少或返情。
③乙型脑炎:夏季多发。
公猪主要表现为睾丸炎,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下降;母猪发生乙脑后,则表现为配种困难、流产、死胎等。
@钩端螺旋体病:该病能引起胎儿失踪、流产和降低仔猪成活率。
⑤子宫感染: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和深红色常见葡萄球菌。
子宫带菌是由公猪配种时带入(包皮液、精液本身),也可能来自阴道。
子宫带菌对初配母猪的环境污染最大。
⑥猪繁殖呼吸障碍哮喘(蓝耳病):母猪表现消瘦洱、且复部、乳房发蓝,流产、肾结石出死胎及弱仔。
母猪产后无奶,肉牛死亡率最高时可达l00%。
⑦弓形体病:妊娠母猪发生弓形体病会出现流产死胎及木乃伊胎。
⑤猪附红细胞体病:生殖后期和产后母猪包皮发生乳房炎,部分母猪流产或产死胎。
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措施
一、加强公猪饲养管理,提高精液品质
公猪精液品质的好坏,是影响母猪情期受胎率和产仔数的直接因素。
所以种公猪在配种期间,应根据其营养需要及生理特点加强饲养管理,以获得优质精液。
二、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
配种前应根据母猪体况适当调节日粮配方,使母猪不能过肥或过瘦,同时注意某些疾病,如子宫炎、输卵管堵塞、猪瘟、乙脑、巴氏杆菌等对母猪受胎率的影响,对于有病的母猪应淘汰或治疗痊愈后输精。
三、适时操作,正确输精
1、留心发情,做到适时输精:
要正确做好母猪的发情鉴定,准确判断发情时间,做到适时输精。
2、输精前准备: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观念,避免将细菌、病毒带入母猪体内,引起子宫炎等疾病,从而影响了人工授精效果,降低了受胎率。
3、输精方法:
输精管插入时,要注意位置的准确,要斜向上450左右旋转插入,不能急于求成,以免损伤阴道。
根据母猪体长,一般插入30cm左右就可达子宫颈口,用手再将输精管左右旋转,稍用力进入子宫颈第2~3皱褶处,往回拉有一定阻力时,有锁定的
感觉,就可以输精,输精时间以5分钟为宜,不能过急或过慢。
输精后要轻轻拍打母猪背部,避免精液倒流。
四、注意一些细节
母猪受胎率的高低同时还受到天气、温度、猪的饱腹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晴天输精效果较好,配种时母猪的适宜温度应在13℃-27℃,不能在过饱情况下配种。
综上所述,母猪受胎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
只要各个因素协调得当,技术水平成熟就会保证母猪受胎率,从而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