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华师大版巩固辅导六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华师大版巩固辅导六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华师大版巩固辅导六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华师大版巩固辅导六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亚非上古历史与上古希腊罗马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华师大版巩固辅导六十

第1题【单选题】

现存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

A、禹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拿破仑法典

D、图特摩斯法典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明确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这表明该法典( )

A、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

B、维护全体居住者的利益

C、维护严格的种姓制度

D、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曾出现了下列哪一成果( )

A、造纸术

B、金字塔

C、《汉漠拉比法典》

D、种姓制度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九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的出现 “正在形成中的人”:三四百万年前的非洲南方古猿(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 “完全形成的人”: 种人和黑种人。③人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劳动是古猿演化成人的决定因素。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人类起源发展过程的三个阶段: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猿类”是指生活在千百万年以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的过渡,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南方古猿即属此阶段;“完全形成的人”则是指已能够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正确认识人种的差异: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种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人的体貌特征上,如肤色、发型、眼型、鼻型、身材等,与人的体质和智力发展无关。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宣扬的“种族优劣论”是为他们的侵略战争服务的。 2.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实行群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②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③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①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血统以父系计算;②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母系氏族发展到父系氏族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的进步,男子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逐渐大于妇女。 氏族制度及氏族产生的作用:①氏族是按一定血缘关系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社会集团,它是原始人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几个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往往联合成为一个大氏族,几个大氏族又常常联合成一个部落,这就构成了氏族制度。氏族制度是人类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形式。②氏族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比较:相同点:①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②都实行财产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①母系氏族时期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时期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时期,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③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原始农业出现的意义:农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开始从依赖和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使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水土、气候等自然现象产生浓厚兴趣,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经验总结,形成了后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使人类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从迁徙生活逐步转变为定居生活;大大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分工。 残暴的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虽然原始社会的社会成员是建立在平等、无剥削、无压迫、平均分配产品的社会关系上的,但它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状态下,为维护人类的生存而必须采取的一种社会形态。它是与原始社会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奴隶的集体劳动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而且还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从历史发展来看,奴隶社会时期不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原始社会,而且还创造了原始社会所没有的令世人瞩目的文化成就。

(统编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03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拉丁美洲社会经济的发展 B.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C.拉丁美洲人民争取独立的美好愿望 D.印第安人在拉丁美洲创造了灿烂文化 2.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的历史人物是() A.卢梭 B.伏尔泰 C.圣马丁和玻利瓦尔 D.孟德斯鸠 3.1819年成立的“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包括下列哪些国家?() ①哥伦比亚②委内瑞拉③厄瓜多尔④阿根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4.在南美洲南部地区领导独立战争的历史人物是() A.玻利瓦尔 B.圣马丁 C.拿破仑 D.林肯 5.19世纪中期导致印度手工棉纺织业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机器棉纺织品的倾销 B.印度手工棉纺织品质次价高 C.印度实行闭关政策 D.英国限制进口印度棉纺织品 6.印度民族大起义发生时,中国发生的类似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义和团运动 7.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沙皇体制不适应时代需求 C.彼得一世的政治抱负 D.俄国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8.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加强中央集权 B.建立新式常备军 C.废除农奴制 D.发展文化教育 9.“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了把握这一命脉,彼得一世() A.重视发展军队 B.征收新税,重农抑商 C.禁止工场使用农奴 D.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10.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他是上帝的旨意,世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单元知识梳理汇总---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古代埃及 【知识框架】 古代埃及发源地尼罗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埃及 文明成就金字塔、象形文字、太阳历 【重点梳理】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2.金字塔 名字由来从古王国时期,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国王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王权衰落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多方面的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知识延伸】 尼罗河与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成就有什么关系?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马克思曾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古埃及的科学文化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知识框架】 古代两河流域发源地两河流域 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王国 文明成就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重点梳理】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 崛起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强盛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知识延伸】 1.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的带来了什么?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给古代当地人民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还带来了能建筑房屋的材料,使其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定居生活的地方;但洪水泛滥,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2.《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的浮雕是什么含义? 浮雕中古巴比伦人崇拜的太阳神沙马什端坐在宝座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恭谨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马什正在将一柄象征帝王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汉谟拉比用这一浮雕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神授,这样会让他的法典更具权威性。

[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提高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

《古代两河流域》 提高练习 1.公元前18世纪某国王就宣布“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亲自读碑上内容,或者听别人念其中的条款,让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临的纠纷。认清他所当得到的权利,从而获得安慰。”此国王是() A.胡夫 B.伯里克利 C.汉谟拉比 D.穆罕默德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主要反映的是() A.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B.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D.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保护 3.当你漫步罗浮宫时,解说员指着一黑色的石柱说:“这是现在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请你判断,该法典用哪种文字刻写() A.楔形文字 B.拉丁字母 C.甲骨文 D.象形文字 4.楔形文字与《汉谟拉比法典》这两大文明成果均诞生于下列哪一地区?() A. B. C. D. 5.下图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其揭示的的实质是() A.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奴隶的利益 C.表示人人平等 D.代表公平正义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 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 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等级性 B.公平性 C.随意性 D.民主性 7.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文明成果。下列关于古巴比伦文明成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成文法典 B.他们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 C.他们建造的“空中花园”被称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D.摩享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8.亚非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哪一幅图片与古巴比伦王国有关()

新中考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 1.为了给自己的来世安排一个舒适的宫殿,继续今世的生活,法老下令在宫殿里面摆放各种各样的生活必需品,并将遗体制成木乃伊,想给灵魂保留一个完整的躯体。材料中的“宫殿”位于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下边卡片归纳的知识对象是 A.《法典》 B.《查士丁尼法典》 C.《汉谟拉比法典》 D.《权利法案》 3.四大文明古国均兴起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大河流域文明成果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印度河流域——种姓制度B.尼罗河流域——金字塔 C.两河流域——太阳历D.黄河流域——甲骨文 4.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它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以下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较为系统和完整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6.有学者认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A.刻在石柱上的汉谟拉比法典B.建造金字塔 C.建造巴黎圣母院D.建造麦加清真寺 7.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有关的史前成就,搭配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古代埃及文明:金字塔和象形文字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汉漠拉比法典和楔形文字 C.古代中国文明:分封制度和青铜文明 D.古代印度文明:种姓制度和《天方夜谭》 8.古埃及的法老制定了严格的赋税制度和人口普查制度,主要目的是 ①掌握全国人口的寿命②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及军队③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④维持个人奢靡的生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如果奴隶对其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则主人可以割掉奴隶的耳朵。这样的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现在以下哪个文明古国? A.古巴比伦B.古埃及C.古印度D.古希腊 10.“根据某一宗教传说,释迦牟尼是释迦族的王子。青少年时期,他深感人世无常,充满困难,决心寻求解脱苦难的出路。29岁时他出家修行,后在一棵菩提树下顿悟得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宗教是伊斯兰教B.释迦牟尼应该属于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C.这一宗教提出“众生平等”D.这一宗教信仰“耶稣”“上帝”11.《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倘自由民打地位较高者之(脸)颊,则应于集会中以牛鞭之六十下。这一法律条文表明法典() A.不保护自由民的尊严B.禁止了执行者随意量刑 C.维护奴隶阶级的利益D.维护全体自由民的利益 12.与如图有关的一组概念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 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国家 C.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 D. 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利益受到保护的历史见证是()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狮身人面像 D. 司母戊鼎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 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4.如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佛教 D. 阿拉伯数字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吠舍等级所包含的社会阶层是() ①武士②农民③被征服者④商人⑤牧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6.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历史上它曾经孕育过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这个 国度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 7.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 属于() A. 第一等级婆罗门 B. 第二等级刹帝利 C. 第三等级吠舍 D. 第四等级首陀罗 8.下图这一高大宏伟的建筑位于()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9.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0.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的法 典是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提到的历史文物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二、材料解析题:

第1课 上古亚非文明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上)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上古亚非文明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初步掌握阶级观点。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教学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见教材P5导语) 本课导语导入 新课学习 一、神奇的金字塔新课标第一网 (一).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1.埃及的地理位置(挂图) 2.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时间前3100年

首都:孟斐斯 3.社会经济与阶级状况(讲解) 农业、手工业 (二)法老与金字塔 阶级关系: 法老:名称由来、职 权 什么是金字塔?金字塔的地理位置与功能,金字塔简介:胡夫金字塔、狮身人面像、金字塔之迷,古埃及鼎盛时期:国王图特摩斯三世、跨亚非 (三)古埃及的衰亡: 内外交困、前525年亡于波斯 二、汉谟拉比法典 (一)两河流域和古巴比伦王国 1.地理位置(挂图)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及统一(讲解) (二)汉谟拉比法典 1.建立的目的(讲解) 2.法典的内容(学生归纳) 3.法典的实质(讨论) 4.法典的地位(讲解) 奴奴隶、

(三)古巴比伦的灭亡和两河流域的历史走向 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1.地理位置 2.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阿育王统治时期最为强盛。 3..种姓制度:一种等级制度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第一课上古亚非文明一.古代埃及 1.统一的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法老与金字塔 二.古巴比伦 1.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2.《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代印度 1.奴隶制国家的建立与统一 2.种姓制度 教学札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课 1、大约____万年前,____生活着早期人类——____。 2、按肤色发型、鼻型、眼型等外貌特征,现代人分为___________。(原因:自然条件长期的影响) 3、①母系氏族的特点: ②父系氏族的特点: 第二课 亚非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发源于____。____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九上8页图) 古巴比伦王国:发源于西亚两河流域,________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立法典。 古代印度:发源于____,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____。(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中国(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第三课 1、欧洲文明源于____,而____是希腊早期文明。 ②雅典在____当政时,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最高峰。 2、公元前年,建立,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第四课 1、“大化改新”:646年,,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向过渡。 2、法兰克王国宫相实行改革,建立____,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3、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基督教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第五课 1、希波战争:奥运会马拉松长跑源于希波战争。 2、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罗马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奥斯曼土耳其。 3、发明0到9的10个数字符号,阿拉伯人把它加以改进,并传到欧洲,由此产生“阿拉伯数字”。 4、马可.波罗:时期,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留下的《马可.波罗游记》介绍了东方的富饶,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六课 1、公元前6世纪,在创立了佛教。时传入我国。 1世纪,在创立了基督教。《圣经》圣诞节 7世纪,在创立了伊斯兰教。《古兰经》真主安拉

622年,穆罕默德到达,建立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第七课 1、创造了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发明了楔形文字。 2、古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作者是荷马。 阿拉伯文学代表作是:。又叫《一千零一夜》 20、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是:中国。 21、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提出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第八课 1、文艺复兴开始于,最早兴起于,提倡,其实质是 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代表作 文艺复兴的“巨人”,代表作和。文艺复兴的作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近代天文学基础。 3、1492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印第安人) 1498年开通往印度的航线。 1519—1522年,环球航行成功。 新航路开辟的作用: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对分散、孤立的世界走向整体起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美国、法国、俄国、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第九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结束的标志 ②重要人物:克伦威尔。 ③通过的重要文献:——1689年。 《权利法案》的作用: 内容:书上50页(记住内容讲的是国王不准干什么) ④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影响):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 C、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 D、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人教版 历史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测试卷

九年级上测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人类四个发展阶段中,中国北京人属于 A.早期猿人 B.晚期猿人 C.早期智人 D.晚期智人2.公元前1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的王国是 A.以色列王国 B.古巴比伦王国 C.犹太王国 D.摩揭陀国3.犹太人的祖先是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腓尼基人 D.希伯来人4.古代印度的四个等级中,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关于佛教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最古老的世界性宗教 B.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C.主张“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D.反对奴隶制度 6.古代印库指的是今天的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南亚次大陆 D.孟加拉 7.雅典的繁荣主要体现在 ①商业兴盛②手工业发达③文化兴旺④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⑤称霸整个希腊⑥全体居民都能参加政治生活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8.标志希腊极盛时期一去不复返的是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雅典和斯巴达的内战 D.马其顿南下 9.灭掉波斯的国王是 A.图特摩斯三世 B.亚历山大 C.伯利克里 D.阿育王 10.被马其顿王国所灭的国家的顺序是 ①波斯②希腊③小亚细亚和埃及④古巴比伦 A.③②①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①③

11.在希腊文化东传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斯巴达 B.伯利克里政权 C.亚历山大帝国 D.雅典 12.同爱琴文明同时存在的中国政权是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秦朝 13.在罗马共和国危机中,夺取政权的是 A.屋大维 B.凯撒 C.亚历山大 D.斯巴达克 14.罗马进入帝国时期开始于 A.亚历山大 B.凯撒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15.“罗马和平”出现的时间是 A.罗马共和国时期 B.罗马元首制统治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罗马帝国中期 16.罗马帝国与中国哪一个王朝有贸易往来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7.下列这些国家奴隶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希腊②印度③埃及④罗马共和国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18.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A.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B.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C.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斯巴达克起义 二、填空 19.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都由贵族担任,贵族组成的________掌握着统治实权,是________的国家。 20.________人进入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的阶级,后来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_____________”。 21.印度等级制度中其中吠舍包含__________________等阶级。 22.古代埃及国王自称是________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________的象征。 三、识图并回答 23.识图并回答

九年级历史上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3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爱琴文明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步匿战争罗马帝国的形成与扩张罗马帝国的分裂西罗马的灭亡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2、能力培养 (1)区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同古埃及法老制度和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不同,培养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比较能力。 (2)梳理古罗马由共和国到帝国、从扩张到衰亡的演变过程,锻炼纵向窜连、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教育 (1)理解古希腊文明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希腊文明渊源与爱琴文明,从而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继承和发展)、多元性和丰富性。 (2)雅典民主政治虽有其时代局限性,但它体现的民主法治精神却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对后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植根于庞大军事帝国基础上的罗马文明,汇集了地中海地区多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流传到欧、亚、非等广大地区,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对后世的宗教、文化、政治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树立正确对待世界各民族创造的文明成就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要点 1、重点 (1)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而雅典民主政治是希腊文明最有人文价值的精粹之一。 (2)罗马帝国兴衰:罗马通过军事扩张,形成了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终结。 2、难点 辨证分析雅典民主政治和早期基督教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发源于黄河长江,古印度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埃及发源于尼罗河,它们都根植于大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以农业活动为主,因而有人形象地称这四个文明为大河文明或者黄色文明.又因它们主要位于亚非地区,世称东方文明。 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发源在地中海东部,不是在黄色的陆地,因而也称为海洋文明或蓝色文明。 (一)古希腊 结合地图册P6“爱琴文明”图,介绍爱琴文明的地理环境。 一)爱琴文明(两个中心) 时间:始于公元前20世纪到前12世纪 发祥地:克里特岛-米诺斯王 后来的中心:迈锡尼 欣赏古希腊相关图片“克里特岛:米诺斯王宫复原图”、“迈锡尼:狮子门”,“特洛伊木马”。二)荷马时代(两部史诗) 《伊里亚特》 《奥德赛》

九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第一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一、选择题: 1.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 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国家 C. 法老是最高统治者,实行专制统治 D. 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利益受到保护的历史见证是() A. 金字塔 B. 汉谟拉比法典 C. 狮身人面像 D. 司母戊鼎 3.《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的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 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就要被砍掉。此规定反映的是() A.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有一定的保护 B. 古巴比伦王国不允许理发师为奴隶理发 C. 古巴比伦王国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 古巴比伦王国对奴隶很残酷 4.如图所示文明古国创造的宝贵文明成果是()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金字塔 C. 佛教 D. 阿拉伯数字 5.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吠舍等级所包含的社会阶层是() ①武士②农民③被征服者④商人⑤牧民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6.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历史上它曾经孕育过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度。这个国度是() A. 古代埃及 B. 古代中国 C. 古代印度 D. 古巴比伦 7.假如春秋时期楚国国王到古代印度旅游,对照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发现自己竟属于() A. 第一等级婆罗门 B. 第二等级刹帝利 C. 第三等级吠舍 D. 第四等级首陀罗 8.下图这一高大宏伟的建筑位于()

A. 两河流域 B. 尼罗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黄河流域 9.在古印度在种姓制度中,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被称为() A. 婆罗门 B. 刹帝利 C. 吠舍 D. 首陀罗 10.一位游客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参观时听到讲解员指着一件文物说“石柱上的法典是现存的 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据此,你认为这位游客提到的历史文物应该出现在历史上的() A. 两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二、材料解析题: 11.识读下面的历史文物 回答问题: (1)图A、B的名称各是什么? (2)图A反映了古埃及的什么历史现象? (3)图B上的浮雕人物是谁?这幅浮雕有什么象征意义? (4)图B下部镌刻的文字内容是什么?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 12.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川教版九年级上世界古代史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共1课时) 第一教案 ---------------------------------------------- 教材教案 【名师说课】 【教材分析】 本课以“上古亚非文明”为主题,讲述了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三国的文明历史。由于课时的限制,因此本课实际上只讲了三个问题:神奇的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年。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政权。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基本明确了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概念,四大文明古国已经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历史,具备了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方法】 1、教师可利用课文导言中狮身人面像的故事,让学生初步领略亚非地区大河流域灿烂而神奇的文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 1、比较辨别学习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进行比较,可以避免类似知识点的混淆,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亚非四大文明古国可以用下表概括比较: 2 金字塔立古埃及汉漠拉比用典籍 雅利安人治印度四大种姓分等级 3、读图识图学习法: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本课中《金字塔》图、《汉谟拉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目的 1.知识要点 人类从类人猿进化而来:“完全形成的人”;猿人和智人;人种;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瓦解;国家产生。 2.能力要求;(1)在教帅的帮助下,要求正确认识到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问题。(2)通过对本课的阅读和教学,提高学生阅读、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1)通过对人类出现的学习,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劳动创造了世界和人类本身。(2)通过人种的出现是由于自然和历史条件形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之间是互相平等的。(3)通过对氏族、国家的产生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氏族社会、国家的产生 难点: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的关系、国家的产生 课堂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人类的历史是从人类的出现开始的。那么人类是怎样起源、发展,不同的人种又是怎样产生的呢?人类最初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国家又是怎样产生的?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人类历史的开端,共同去追寻早期人类生活的足迹吧! 【讲授新课】 关于人类的出现,世界各国都有很多神奇有趣的传说。比如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就有盘古开天辟地和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其他很多国家也有类似的传说,如《圣经》里的“上帝造人说”等等。但这些仅仅是人们的传说和想象。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文字资料,考察研究文物、古迹或遗址来学习和了解人类历史。那么,人类究竟怎样出现的呢? 一、人类的出现 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人类是通过劳动和自然进化从类人猿发展而来的,形成于三四百万年前。最初的人类被称为“完全形成的人”。 地史学家根据古生物的演化和地壳的运动,将地球的历史分成五大阶段,即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在太古代和元古代已经出现了极低等的菌藻类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当中。古生代出现了鱼类、上陆的爬行动物。中生代是恐龙的世纪,还出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新生代后期出现了古猿和人类。 1.“完全形成的人” 现今所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人生活在哪儿?“完全形成的人”又分为哪几个阶段?结合中国的历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的古人类有哪些,他们分别属于哪个阶段。 2.人种的差异 现代人种何时出现?世界上的人类有哪些人种?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由于体型、肤色等外部形态的差异,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了这三大人种。黄种人又叫蒙古利亚人种,如中国人、印地安人等;白种人又叫欧罗巴人种;黑种人又叫尼格罗人种。 人种的差异是长时期不同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影响的结果,各人种之间只是在体质的外部形态,如体型、鼻型、眼型、发型、肤色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基本生理解剖特点和智力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那种认为人种有优劣高下之分的观点是反科学的,是别有目的的。当人类出现的时候,人类历史也就开始了。 二、氏族社会 以学生自学、教师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在教师帮助下,师生共同归纳要点。集体生活,但居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及四个种姓等级;了解金字塔建筑的科学性,《汉谟拉比法典》的进步性和种姓制度的落后性;理解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等大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及其对亚非文明的影响。 通过对金字塔的建造及其表现出的种种“神奇”的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理解文明的能力;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进步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献和社会制度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对印度种姓制度落后性的剖析,并将其与学生生活联系,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于亚洲大河流域这一共性特征的比较,帮助学生学习比较分析历史的 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字塔精妙的建筑技术和建造科学性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史观;通过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法典阶级实质的分析,认识国家法律的阶级性;通过学习上古亚洲文明的历史,认识亚洲和非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理解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古国为人类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世界人民共同创造世界历史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金字塔的建造,《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实质。 二、难点:《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种姓制度的落后性。 课件:型新课 指导学生编写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小剧本并排演;教师上网查找教学相关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解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教学媒体)剧本和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习了中国历史,知道了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从本期开始,我们要面向世界,走出国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上节课我们已到达了第一站,了解了世界人类的形成。那么,我们的第二站就去考察上古亚非文明吧!上古即指奴隶社会的历史。 二、学习新课 出示:3张金字塔图片。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图片?(学生回答) (一)神奇的金字塔 1?尼罗河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些金字塔在上古奴隶制时期就已经修建,至今已有四千年多的历史,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幸存的,对于今天的我们仍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兴建金字塔的地方已成为今天的旅游胜地。那么金字塔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哪儿呢?(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第9页《古代埃及》地图。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和认识尼罗河的重要性。) 师:尼罗河流经埃及全境,孕育了古埃及的灿烂文明。吉萨就位于尼罗河的上游,吉萨可谓一块风水宝地呀,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回答) 2?法老的陵墓一一金字塔 师:古埃及的国王称为法老,很多法老都喜欢选这一带建造自己的陵墓,金字塔就是他们的陵墓。大家看课文,在吉萨一带发现了多少座金字塔?(学生回答)说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不错吧。那么最大的一 座叫什么金字塔?(学生回答)请问金字塔这一美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 3.金字塔的建造之迷

《亚非文明古国》教学设计

第2课亚非文明古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索金字塔建筑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能力、学习种姓制度,了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的特点,组织探讨“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利用逻辑方法得出结论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探究,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基本知识,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突破重点难点,通过引深探究使学生积累正确的方法,拓展学习的内容。 (2)渗透法制教育《文物保护法》《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奴隶社会的阶级实质是为奴隶主服务,认识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象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 难点:种姓制度,古代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此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可以通过复习引入、问题引入、漫画引入、视频引入、创新试题引入等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今天我想带大家到四大文明古国去神游一番,播放《四大文明古国简介》视频,播放完成后,教师指出:其实四大文明古国远不止视频中提到的伟大成就,它们还有很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灿烂文化,想了解更多就跟老师一块进入本课学习吧! 二、新课教学 1、金字塔的国家——古代埃及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孕育了古代埃及的文明。2500年前希罗多德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可见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 (1)奴隶制国家的出现和初步统一 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埃及陆续出现了40多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

2017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7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2017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7-12课)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印度人创立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二、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①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②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③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三、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的重要道路 四、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 217年,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五、和平交往的意义 答: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一、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象形文字—古埃及;2、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3、腓尼基字母è希腊字母è拉丁字母(罗马) 二、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地点: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基督教 创立时间:公元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 3、伊斯兰教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地点:麦加;创始人:穆罕默德 ▲共同特点: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一、杰出的科学家 、阿基米德 ①品质:阿基米德从小善于思考,喜欢辩论; ②重大发现及发明:杠杆定律、浮力定律、螺旋式水车 2、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二、文学与戏剧 、《荷马史诗》 ①国家及作者:古希腊的荷马;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学情分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南方古猿属于完全形成的人 B、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C、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D、早期智人的出现,现在人种的差异显现出来 2、下列关于母系氏族时期社会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B、妇女占主导 C、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 D、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3、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的标志是: A、金字塔 B、木乃伊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4、周杰伦歌曲《爱在西元前》的歌词写道:“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年”请推算: A、三千七百 B、两千八百 C、一千八百 D、一千七百 5、世界上首先出现统一国家的大河流域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黄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6、这里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摇篮,这里是指: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希腊 D、古罗马 7、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古代奴隶制民主政治特征的是: A、金字塔 B、木乃伊 C、种姓制度 D、雅典伯利克里统治

8、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种姓制度的是什么人: A、西亚苏美尔人 B、中亚雅利安人 C、东亚蒙古人 D、非洲埃及人 9、如果你是古代印度的商人,你属于哪一种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0、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领导人是: A、梭伦 B、伯利克里 C、屋大维 D、凯撒 11、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高峰时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文化发达 B、经济繁荣 C、教育兴盛 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 12、根据下列第一组的内在联系,选择能使第二组成立的答案: 一组:伯利克里--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二组:()--罗马帝国的建立 A、亚历山大 B、斯巴达克 C、凯撒 D、屋大维 13、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A、古代水里资源丰富 B、鱼是当时的主要食物 C、生产力水平低下 D、船是主要交通工具 14、古代世界奥林匹克赛会发源于: A、故希腊 B、古罗马 C、古代波斯 D、古巴比伦 15、斯巴达与雅典的共同点是: A、手工业发达 B、广泛使用奴隶 C、尚武善战 D、公民参政 二、材料题: 16、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他们(奴隶)容易捕获。这桩买卖的最主要最发财的中心是……提洛岛,这里一天之内可以进出几万奴隶。……原因是,迦太基……被摧毁之后,罗马人变得非常富裕,役使大量奴隶。海盗看出用这种方式赚钱是多么容易。于是海盗在各地兴起,自己去袭击和贩卖奴隶。”

古代亚非文明概述

古代亚非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什么 古代亚非文明表 古国名称 位置(大河流域) 文明代表 古老文字 古代埃及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国王陵墓,权力象征 胡夫最大,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象形文字 古巴比伦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制度; 三部分构成;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楔形文字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流域 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互不通婚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古代亚非文明的文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重要贡献 ①埃及象形文字:为以后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②西亚楔形文字:被西亚各民族采用,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重大贡献;③腓尼基字母:为欧洲字母文字形成奠定了基础;④中国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由它发展而来的. 亚非古代的四个文明的特点 幅员辽阔,优越的地理环境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因此造就了农业文明,为小农意识下的农业文化的奠定了基础。 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欧等国也因其自然环境的特点取向海洋文化为主的异型农业文化,这也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 以中国为例的“农耕文化”,使得人们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并且做到人与自然相适应,从而产生人、社会、自然一体化的观念。这样的观念使得小农生产和以传统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导致了农业文明。 海洋文化自由、规律性不强,人们对于自然表现出主观积极的能动态度,人们不过分地依赖自然条件,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而航海导致商业贸易的发达,生活新奇富有刺激,对自然的依赖性在海洋民族心理上不断减弱,使得强调人的主动性,突出人对自然的征服。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要求崇尚经验,培养了人们爱好和平,礼仪为重,互帮互助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