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形状与结构》课件1
- 格式:pptx
- 大小:2.90 MB
- 文档页数:18
第二单元2.1 抵挡曲折【教课目的】1、经过对“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大小的实验研究,认识增添纸条的抗曲折能力,认识横梁立着安置的道理。
2、在研究中学会辨别与控制变量收集和记录数据,并能利用曲线图和数据剖析和解说。
【教课准备】1 、学生实验资料:长、宽相同,厚度不一样的纸条,相同大小的铁垫圈、实验记录表、画曲线图的格子纸,木片(竹片)、尺子。
b5E2RGbCAP2、教师示范资料:各种矩形梁的实物模型(图片)。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出示一张纸条,把它放在两个盒子上边,假如在上边放一个重物会如何?2、演示在纸条上放一个垫圈,察看纸条怎么样了?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它不曲折呢?拉近盒子的距离行吗?加支撑物呢?p1EanqFDPw二、研究“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1、推断增添纸的厚度,会不会增添它的抗曲折能力,如何查验我们的假定?2、出示 1 号、 2 号纸条,商讨实验方法。
实验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实验改变的是哪个条件?曲折程度怎样保持相同?如何表示抗曲折能力的大小?DXDiTa9E3d3、学生疏组实验,家世巡视指导。
(1)提示:纸的厚度用粘在一同的张数表示。
(2)先展望后实测。
4、报告沟通,并谈谈做了这个实验后有何感想。
5、指引展望 3 号纸能够放几个垫圈,沟通如何展望。
6、实测 3 号、 4 号纸的抗曲折能力。
7、报告沟通。
三、绘制折线图并剖析1、出示统计图:横向表示纸的厚度,纵向表示垫圈的个数,请大家把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关系用折线的形式画下来。
RTCrpUDGiT2、学生绘制折线图。
3、展现与沟通后你们有什么发现?4、小结:纸的厚度与抗曲折能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增添纸的厚度能明显提升纸的抵挡曲折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质1、像纸这样的薄形资料抵挡曲折的能力较差,假如要提升资料的抗曲折能力,应当怎么做?2、在建筑中为何要采纳厚度很大的横梁?3、赏识图片后,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横梁大多实立着放的仍是横着放的?可否用今日学的知识来解说此中的道理呢?5PCzVD7HxA4、课件演示后,请大家用手折一折尺子,看如何折尺子不简单曲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实验说课稿1、教材分析《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下一节课学习《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基础,同时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做铺垫。
二、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2)探究横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3)研讨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平着放好,还是立着放好。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和厚度有关,增加宽度可以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曲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识别和控制实验中的变量,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能运用实验结论对横梁平放还是立放做出科学解释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究带来的乐趣,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
重点:究纸梁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识别和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
4、实验原理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五、实验改进要点教材实验中把科学课本叠放在一起作为桥墩,实际操作中会比较费时,且课本容易移动、变形,导致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
因此我们自制了一个桥墩装置:在一块纸板上固定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两木块之间的距离固定为10厘米。
这样就可以控制纸梁架空的高度和架空的距离保持不变,从而减少实验误差。
六、实验器材自制桥墩;厚度、长度相同,宽度分别是3厘米、6厘米、12厘米的卡纸条;宽度均为3厘米,长度相同的1倍厚,2倍厚、4倍厚卡纸条;同规格垫圈;泡沫板。
7、实验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和房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再结合图片让学生明白当受到压力时,横梁比柱子更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学上的重要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