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文化发展思路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696.72 KB
- 文档页数:2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培育措施1. 引言1.1 大兴安岭林区现状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目前,大兴安岭林区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中国林木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
林区内的主要树种包括落叶松、云杉、樟子松等,这些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由于长期的人为砍伐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资源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40%以下,森林生长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现状严重影响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改善大兴安岭林区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森林资源培育措施势在必行。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才能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和探讨,能够引起社会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保护好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
1.2 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森林资源的培育对大兴安岭林区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资源是大兴安岭林区的重要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森林资源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通过科学的森林资源培育,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森林资源的培育也可以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当地环境和人口的影响,保障大兴安岭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的培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局面。
【2000字】2. 正文2.1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种类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种类。
主要包括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次生林等。
针叶林主要以落叶松、红松、云杉等为主要树种,这些树种对于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关于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探索分析作者:邓艳辉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08期摘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连黑龙江,西接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至吉林洮儿河,北部和西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毗邻,地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中的9个旗市,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国有林区。
自1952年开发建设以来,共为国家提供了2亿多立方米的商品材和林副产品,上缴税费200多亿元。
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初期的54.6%提高到目前的77.44%。
新增森林蓄积折算经济价值达1000多亿元,新增碳汇价值折合人民币190亿元。
但长期以来,国有林区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就对其改革与发展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国有林区;改革;发展一、国有林区改革的必要性1.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举。
国有林区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之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经济发展为中心国策,经济由此进入腾飞的轨道。
然而回顾我国经济发展,我国走了一条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
在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态平衡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新时期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
这种情况下,国有林区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资源,毫无疑问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需要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实现国有林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2.实现林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的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国有林区进行改革,很长一段时间,国有林区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利用,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经营思路,使得国有林区的持续经营难以维系。
国有林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索生态林业及民生林业的发展,要求实现林业的持续经营。
我国林业未来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国有林区改革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探索的重要一环,可以给未来林业的发展提供改革样本。
二、存在的问题1.企业社会负担沉重、富余人员就业难。
林区在开发建设以来,国家投资主要应用在直接采伐木材开发生产中,但是在林区基础设施设施中投资不到位,使得许多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直遗留到现在。
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9-03T03:09:33.56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8期作者:董婧璇[导读] 同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林业的发展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的森林资源被粗放式的开采,导致其数量骤减和生态环境恶化,林区经济严重被制约发展。
但随着中国全面禁止商业性采伐天然林和出台国有林区改革方案,大兴安岭林区进入一个转型的新阶段。
在我国,林业占五大产业中的重要位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应实现对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基本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大兴安岭地区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国有林区”;“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管理”前言:21世纪,人们认识到生态破坏带来的灾难,在党的十八大中,我党提出共享、开放、绿色、协调、全面发展理念,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民众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发展与建设。
另外,基于社会新发展,促使民众在生态文明方面产生全新认知。
林业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产业,其生产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同时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林业的发展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大兴安岭的林业当前面临的问题1对待林区资源的开发手段缺乏合理性林业具有较为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过去人们只重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过度开采森林,乱砍滥伐现象十分普遍,导致林业资源不断减少.在森林资源开发的手段和意识上,林区所掌握的还是较为落后的。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没有意识到他们某种开采资源的手段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环节产生脱节行为,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发展,或者说是用些原始人般野蛮的打破了林区森林系统的生态平衡,在这一方面较为不合理的。
2过度开采导致的林业生态功能的降低在早期大兴安岭急需发展的阶段里,人们大量地砍伐树木,过度的开采导致林区的树木资源越来越少,在这个生态环境中赖以生存的某类生物也迫不得已寻找其他适合居住的环境,这一系列的变动导致整个原本完好的生态系统或生物链某一环节产生了断层,维护生态系统的某一种或多种因素发生改变从而使林区原本生态系统的功能产生了下降。
关于我国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刘于鹤【摘要】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生产基地。
由于林区长期集中过量采伐,采伐方式不合理;加之森林更新、森林抚育严重滞后,使林区陷入了“两危”处境。
为恢复林区资源,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但工程重点没有放在森林培育上。
当前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林区资源恢复可能有一定好处,但从长远考虑必须积极加强森林经营,因为合理的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科学利用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必然。
保障国家木材安全是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责。
对天然林应当进行分类管理。
要走出困境深化改革是前提,加强森林培育是基础,发展林业产业是关键,国家政策扶持是保障。
%The key state-owned forest regions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nner Mongolia are important ecolo-gy barrier and important timber production bases for China.Because of long term over harvesting and in-appropriate cutting style,along with delay of forest management,the regions are in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risis.To restore the forest resources,national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was conducted,but the forest culti-vation was not the main point.Stopping commercially cutting the natural forest did good for forest restora-tion,the forest management should beenhanced.Exploitation forest scientifically is important measure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Natural forest should be classified managed,and other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发展;思考【作者】刘于鹤【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北京 1007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3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是指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五大森工企业集团所构成的林区。
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与对策研究刘懿锋;孙浩进【摘要】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林区凭借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上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然而,作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林区在公益性事业运营经费、接替产业发展、生态移民、省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依然存在瓶颈,这些困难和问题仅靠林区自身难以解决,还需要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
随着大兴安岭林区转型进入关键期,进一步推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应结合区位特征和优势,完善生态功能区建设空间布局,发展生态农业、对俄合作区和生态旅游休闲区。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forest region made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in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with the policy support and their own efforts. However, as the national limited development zone, forest region remains the bottleneck on many fronts, such as th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operating expenses, replace indu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migration and policy support. Thes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ly by the forest itself is difficult to solve, also need the national and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to giv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 With the Greater Khingan Range forest region entered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forest region, it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functional area space layout, to development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o Russian cooperation areas and eco-tourism area.【期刊名称】《中国林业经济》【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6页(P7-11,38)【关键词】生态文明;经济转型;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林区【作者】刘懿锋;孙浩进【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16.20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北部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护松嫩、辽河平原和内蒙古东部草原自然生态及农牧区生产的天然绿色屏障。
浅析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文化的发展方向森林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而林区的开发历史,也正是农耕文明发展的结果,虽然我们有一些工业化,但工业化程度并不高。
六十年前,林区开始了一系列工业化程度不高的木材采伐、森林经营和林产工业,这些也都在全国大的政治背景下展开的,虽然产品有些市场意识,但计划经济还是占主导地位,影响至今。
林业的发展史也一度见证了共和国政治史的发展。
现在看林区的历史,不能不讲国家的政治发展,但政治发展再怎么变化,也得依托文化这个基础。
所以说,政治发展是历史进步的主要推手,而文化则是政治发展的基础。
一、什么是森林文化?林区开发时间不长,林业工人成份复杂,工作技能简单,所形成的森林文化内容并不复杂,只是有些广度,缺少系统的归纳和推介罢了。
文化的范围很广,只有了解了森林文化,自然就会了解了林区社会,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根本性内容。
我想,生态文明建设内容非常之广泛,包含业务上的,也包含文化上的。
因为一个文明的确立和传承,主要是文化上的建立和传承,生态文明也不例外。
从广义上讲森林文化就是林业工人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一切行为。
从狭义上讲,森林文化就是林业工人在生产和生活中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人对自然环境的控制,并具有一定的传播性。
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点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根本。
多少年以后,无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怎么变化,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必定是森林文化。
中国地域广阔,经纬度跨越很大,地理类型和人文特点多种多样,不同的地点培育了不同的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林区开发建设仅有六十多年的时间,时间不长,但却已经形成了林区人独有的文化,林业工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也是独有的,具有统一性、丰富性、民族性和开放性。
森林文化的统一性。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辖十九个林业局都是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的下属单位。
各局址所在镇距离都在一两个盟市之内,习俗相差不大。
其中存在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所在旗县和城镇固有的观念和风俗上,表现在当地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风俗礼仪等等方面。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及对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而大兴安岭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此加快大兴安岭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能够给当地林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当地居民的收益。
这是一项双赢的决策,对于推动林区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标签: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优势;对策前言大兴安岭位于我国的最北边陲,其不仅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具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呼中自然保护区、大白山、北极村等都具有独特性,其旅游资源呈现出了大森林、大冰雪、北极光及大界河等鲜明的特色,使生态旅游的形式得以较好的体现出来。
而且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会有大量的潜在客户群,对推动当地的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且生态旅游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业资源,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入可观的优势,同时还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关联性,可以直接拉动该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稳定。
1 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现状目前大兴安岭全区内不仅拥有自然景观,同时还有人文景观,而且实体景点也较多,具有界江源、高寒冰雪、北极光及大白山等具有全国垄断性的五大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都具有鲜明的特色,是极佳的森林生态旅游载体。
拥有众多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占黑龙江省国家级及省级森林公园的三分之二。
具有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2 大兴安岭地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的优势2.1 区位优势大兴安岭林区与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东北三省、韩国、日本、朝鲜遥遥相望,处于东北亚经济圈内,因此大兴安岭林区可以称之最富生机的经济区域,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 资源优势大兴安岭林区不仅具有优美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具有数量及类型丰富的人文资源,同时其处于中国最东部,也是最冷的地方,其冬季较长,具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冰雪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文章编号:1006-6993(2010)04-0012-0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状况浅析范玥(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牙克石022150)摘要:文章根据2008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资源统计结果,从森林结构、森林健康、自然度、森林破碎度、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功能等方面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的森林进行了客观评价。
关键词::森林结构;森林健康;自然度;森林破碎度;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功能;乔木林中图分类号:S718.55+7文献标识码:B森林生态状况是自然界中森林与其环境相互影响的集中反映,它有别于草原和湿地等,对陆地生态系统起着主导作用。
森林生态状况与森林结构、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和森林面积等级密切相关。
1森林结构森林结构包括群落结构、林层结构、树种结构和按自然度分布结构。
1.1森林群落结构森林群落结构是指森林内各种生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主要特征表现在种类组成、外貌和生活型的组成、垂直结构、水平结构以及外貌和结构的季节与昼夜的变化。
森林群落结构按乔木层、下木层、地被物层(含草本、苔藓和地衣)三个层次进行划分,三层次全有的为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他一个植被层的为较完整结构,只有乔木层的为简单结构。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乔木林中,完整结构的乔木林面积464.36万h m 2,占61.83%;较完整结构的乔木林面积282.87万h m 2,占37.66%;简单结构的乔木林面积3.84万h m 2,占0.51%。
在天然乔木林中,完整结构的面积较大,为456.70万h m 2,占62.45%;其次是较完整结构的面积为272.02万h m 2,占37.2%;简单结构分布最少,面积为2.56万h m 2,仅占0.35%。
在人工乔木林中,较完整结构的面积最大,为10.85万h m 2,占54.83%;完整结构的面积为7.66万h m 2,占38.70%;简单结构的最少,面积为1.28万h m 2,仅占6.47%。
浅谈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摘要】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其森林资源丰富,拥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大兴安岭森林通过调节水资源、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作用。
它对土壤保护和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影响。
大兴安岭森林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需要加强保护和管理。
其生态功能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可忽视,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大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水资源调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人类健康、生态平衡、保护管理、地球环境1. 引言1.1 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大兴安岭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横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总长约1200公里,宽度约300公里。
它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地势险峻,森林茂密,被誉为“东北第一山脉”。
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处于中国北方和西伯利亚之间的过渡地带,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天然屏障。
这里地势复杂,气候严寒,是中国最为寒冷的地区之一,冬季气温常常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上。
大兴安岭地区还是中国珍稀动植物的聚集地,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这里还是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诸多河流源头都位于大兴安岭地区,对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整体来看,大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1.2 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山脉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带针叶林区之一。
这里森林资源丰富,覆盖面积广阔,林木种类繁多。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主要包括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
针叶树种以云杉、落叶松、红松等为主,阔叶树种以白桦、榆树、山杨等为主。
这些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不仅仅是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森林资源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药材、野生动植物资源,为当地的林业、畜牧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0年第14期现代园艺大兴安岭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齐明文(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乌奴耳林业局,内蒙古呼伦贝尔022177)摘要:大兴安岭作为我国重要的林区,要想实现对大兴安岭的生态保护,必须进行经济转型。
主要分析了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转型,指出现阶段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针对经济转型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大兴安岭;生态保护;经济转型;问题;对策1998年在我国东北地区、长江流域分别发生了特大洪灾,人们终于认识到生态破坏带来的灾难,开始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性。
2000年我国启动森林保护工程———“天保工程”,该自然保护工程的实施,极大扭转了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的环境危机,不仅降低了对林区资源的采伐量,由于严控控制林区的木材资源,木材消耗得以降低。
同时,林区内部进行结构改革,改进了林区的管理方式,提升了林业企业效益。
现阶段,大兴安岭林区面临经济转型的问题,减少森林砍伐如何继续维持经济的增长,维持企业的运转,保证职工的收入成为关注的重点。
1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负荷采伐是林区的常见现象,受负荷采伐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资源危机,给经济、环境和社会带来较大的压力。
从2011年开始,呼伦贝尔林区开始执行停止主伐的政策,由此开启了当地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转型的破冰之旅,这是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实现林区经济转型,需要解决长期以来积累下的诸多问题:1.1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下降以往的大兴安岭林区,大片的原始森林覆盖,不仅成为一个天然的屏障,也是松花江、黑龙江水系的源头。
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增加,加上林区制度及监管方面的缺失,原始森林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森林的生态功能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在森林的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消洪补枯以及保护土壤等功能的下降。
再加上过度采伐,林区的森林资源不断下降,许多珍贵树种、优势树种都处于消亡的边缘。
1.2传统产业对木材资源依赖性强大兴安岭林区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富有“祖国林都”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