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的红色记忆
- 格式:docx
- 大小:12.96 KB
- 文档页数:2
广西灌阳酒海井发现超20具红军遗骸,他们是谁?经历了怎样的血战?9月24日,广西灌阳,超过20具人体遗骸被安葬在红军烈士纪念园。
这批遗骸,打捞于灌阳县新圩镇酒海井内的淤泥深处,他们的身份,是83年前在灌阳作战期间受伤的红军烈士。
灌阳县新圩镇,一个略显陌生的地名。
可若提起83年前长征途中决定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几乎无人不知。
打响湘江战役第一枪的,正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的首战——新圩阻击战。
1934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为保证中央纵队及后续部队抢渡湘江,红三军团红5师、红6师18团、红五军团红34师先后在灌阳新圩浴血阻击国民党军队,最终,红5师折损过半,红6师18团和担任后卫的红34师几乎全军阵亡。
更令人发指的是,红军救护所里的百余名重伤员,因战事紧急来不及转移,被敌人抓住后竟活生生扔进井里而壮烈牺牲。
在灌阳本地,红军被沉井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然而,直到今年9月,他们的遗骸才重见天日。
惨烈的历史被证实,而红军遗骸背后的那场血战以及战斗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再次震撼了我们。
“铁三角口袋阵”1934年11月,从中央苏区向西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在短短一个月内突破了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抵达湘桂边境。
当时,中央红军的计划是进入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
要想完成这个计划,就必须自东向西渡过湘江。
横跨在广西和湖南边境上的湘江,是红军北上进入湘西的必经之路。
蒋介石也盯上了这条必经之路,屡次“围剿”红军失败的他企图借助湘江天险设下第四道封锁线。
11月12日,蒋介石意识到红军的动向后,迅速在南昌召开国民党军事会议,委任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中央军薛岳、周浑元两部16个师,粤军陈济棠部4个师,桂军李宗仁、白崇禧部5个师,兵分五路“追剿”红军。
在蒋介石看来,他的五路“追剿”计划前堵后追、南压北挡、两侧夹击,调动25个师近40万兵力,最终目的是将红军包围在以广西全州、兴安和灌阳为顶点的“铁三角口袋阵”,彻底消灭红军在湘江东岸,可谓万无一失。
梨园赏桂剧瑶乡红灌阳---
灌阳红色文化感悟
县直属机关第二小学陈向娟灌阳,是沐浴阳光,孕育希望的地方;灌阳,是传承革命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红土地......为使我县广大师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历史,大力弘扬时代精神,深入挖掘我县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灌阳故事,创造出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富有教育意义的微视频。
县委教育工委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了以“知史爱党·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红色记忆”微视频征集活动。
2020年7月,我带孩子们去参观酒海井红军纪念园,深深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信仰和忠诚,孩子们都为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所震撼,有的悲痛得流下了眼泪,手触摸着英烈的名字,久久不愿离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立德树人重任,课堂单纯的说教很难打动学生,在这样庄重肃穆的环境,孩子们在讲解员的解说下,身临其境,英雄不在遥远,爱党爱国不在是一句口号,孩子们如此贴近党,贴近家与国,这浓烈的红色文化,深深的烙印在孩子们的心理,这或许正是县委、政府积极倡导“瑶乡红灌阳”的美丽所在。
为家乡点赞!为灌阳红色文化点赞!。
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有感最近,我参观了位于湖南省永州市灌阳县的红色教育革命基地。
在这次旅行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和英勇奋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党的历史和灌阳革命老区的发展史。
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首先震撼了我内心的力量是那座古老的“灌阳自救会大旗社”,这是灌阳地区一个真正的农民武装组织,发生在20世纪初期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斗争,也是灌阳当地社会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之一。
大旗社的头领张学纯是灌阳的“顶级豪绅”,他自命为“张大财”,一心只想着贪污、剥削,而他的下属们却是一群心系民族利益的革命志士。
由于财力雄厚,张学纯经常利用私人军队对群众进行镇压和迫害。
但是,通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大旗社组织成功在灌阳建立了一支自由军,号称“大旗军”,领导了全县的农民起义和革命。
而这场起义,也将灌阳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参观温宪草堂,我深深被温老的生平所感动。
他,一个普通的农民,没有好的家世、没有政治背景,但却凭着他的努力和智慧,随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不断地搏斗、成为一位大地上的明星。
温老设计的山东省条例以及自治法,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历史性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被作为一份参订文献,成为全国一份权威的人民法规。
正是由于温老的贡献,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此外,参观“西山红课堂”和“红军盆地团结革命斗争纪念塔”,更加丰富了我对中国革命史的了解。
在参观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将人民的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当今,我们的祖国在治理新时代和新领域、新方向中,也将以创新为支撑,安身立命于新时代,构建一个美好社会。
总的来说,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与历史性意义。
身为新时代的中国人,也应该认真思考革命历史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时刻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革命的正确性,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共同推动我国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广西灌阳酒海井的故事1. 你知道吗,酒海井在广西灌阳可是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呀!当年红军战士们在这里发生了好多让人感动的故事呢。
就像星辰点缀夜空,这些故事让酒海井变得更加闪耀和有意义。
想想看,那么艰难的环境,他们是怎么坚持过来的哟,真是太了不起啦!2. 咱来说说酒海井的故事啊。
它可不是普通的一口井呀!它见证了无数的情感和奋斗,就好比是一位沉默的见证者。
难道你不想知道它都见证了些啥吗?红军战士们围绕它经历了那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呀,多让人好奇呀!3. 酒海井呀,那可是有好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呢!好比一部精彩的电影,每一帧都充满力量。
当年那些红军为了理想在这里拼搏,哎呀呀,我们真应该好好听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一下那种精神呐!4. 嘿,酒海井的故事可精彩咯!它仿佛是一本厚重的史书,记载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红军们是如何依托它的呀,这真的太值得我们去了解啦,难道不是吗?5. 哇塞,酒海井的故事真是让人惊叹呀!它就像一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盒。
红军战士在它旁边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啊,你能想象得到吗?真的会让人感慨万千呐!6. 酒海井啊,听我给你讲它的故事呀。
它像是一个时光的入口,带我们回到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你知道了红军在这里的遭遇,你肯定会被深深感动的,一定会的!7. 来听听酒海井的故事吧。
它可不是一般的存在哟,好比是一座精神的灯塔。
想想当年红军为之奋斗的情景,哎呀,真让人心潮澎湃呀!8. 酒海井有着很独特的故事呢。
它像一首激昂的赞歌,传颂着红军的英勇事迹。
这里发生过那么多震撼人心的事情,我们怎么能不好好铭记呢,绝对要铭记呀!我觉得酒海井的故事非常有意义,让人敬仰,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红军长征途经桂北灌阳时军民鱼水情作者:李慧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9期摘要: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军第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先后途经桂北灌阳。
在途经灌阳的这十七天时间里,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北的四个乡镇、十多个村庄,他们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关键词:红军长征;灌阳;军民鱼水情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6-0153-02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军第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先后途经桂北灌阳、全州、兴安、资源、龙胜五个县,历时28天,并写下了几千条标语。
在这五个县中,灌阳县是红军途经时间最长、现存红军标语最多的一个县;且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工作文件《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则指示》就是在灌阳制定的;红军途经广西时唯一的一期《红星报》也是在灌阳出版的;湘江战役中最惨烈的新圩阻击战就发生在灌阳县内。
在途经灌阳的这十七天时间里,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北的四个乡镇、四十多个村庄,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一、把宣传工作和调查了解群众疾苦结合起来中央红军长征还未进广西前,国民党总部就制定了追剿赣匪标语十二条,如“民众要牺牲一切财力与人力来实际地协助剿匪。
”[1]347但红军总政治部早有部署:在白区,我们必须“不动摇地去争取广大的工农群众”[1]92同时“不要忽视宣传队的工作对于争取群众、瓦解白军的重要性,”[1]94把宣传工作作为争取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并要求:“宣传的方式必须首先从群众切身的利益开始,”[1]95也就是把宣传工作和如何调查了解群众疾苦结合起来。
红军如何了解群众的疾苦呢?“我们向群众宣传解释的方法应当适合这种环境,如调查农村工农的人口、田地,态度要相当和善,绝对不容许跑进门便气势汹汹地问几多人口吃饭,有没有劳动力,一问便把本子、钢笔摆出来,吓得工农群众不敢答复。
红色沃土生态灌阳手抄报内容
这里,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桂剧的发源地,红军三次经过的红土地,闻名遐迩的雪梨之乡、黑李之乡、大红薯之乡、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
这,就是生态灌阳,红色沃土!
灌阳县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象一片向西弯曲的桂花树叶,镶嵌在海洋山脉和都庞岭山脉之间,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全县总面积1837平方公里,辖6镇3乡,138个行政村和三个社区,1517个自然村,总人口29.4万人。
县内的千家洞是世界瑶族的发祥地,是中外瑶族同胞寻根问祖的圣地。
灌阳县历史文化积淀沉厚。
西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前已建县,称观阳县,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改称灌阳县。
灌阳早在隋大业十三年就开办县学,为广西开办县学最早的县。
灌阳历代人才辈出,台湾巡抚、桂剧创办人之一的唐景崧就是灌阳杰出人物代表之一。
歌颂灌阳的文章
灌阳,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广南西路八桂大地的西南方!
它的北面与全州、兴安县毗邻;东南与湖南的道县、江永接壤;西南与恭城瑶族自治县和灵川县相连。
东南有巍巍都庞,西北有绵延起伏的岭南海洋山脉。
县城就座落在如诗如画的群山环抱之中,它与道县、全州、兴安,共同构成了得天独厚的“湘桂走廊”、“水陆交通要塞”。
当年红军长征从此地经过,北上抗日,翻越老山界、雷公岭、巧夺永安关、新圩阻击战、血染湘江……留下了许许多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播下了燎原的革命火种,丰富了不朽的长征精神……
这里有三十多万勤劳、勇敢、善良的各族儿女,他们情同手足、谊如兄弟姊妹。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心连心、手拉手,经过长期的共同努力,创造出一个物产丰饶、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进步的崭新灌阳!。
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有感参观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有感我是一名大学生,对于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的了解只停留在课本和历史书上,直到最近参观了该基地,才真正领悟到红色教育的重要性。
灌阳红色教育革命基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旧址,这里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这里,我们通过参观红色茶楼、红色毛泽东思想展览馆、井冈山革命历史展览馆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和牺牲。
在红色茶楼,我们看到了当年云南省委常委们工作的办公室和休息室,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件让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时代。
不仅如此,红色茶楼还展示了那个年代的生活用品、家具和装饰品,让我们深刻了解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苦和党员的忠诚。
在红色毛泽东思想展览馆,我们看到了毛泽东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时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通过展览馆中珍贵的图片和文物,我们深切感受到毛泽东时代中国革命的历史风貌,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资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井冈山革命历史展览馆,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期间的惊心动魄和难以想象的艰辛。
展览馆中配有革命英雄的雕像和画像,还有毛泽东、朱德等革命领袖的重要文献、照片和遗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革命先烈的不畏牺牲精神。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和人民的牺牲和奉献,这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感恩英雄们的努力和筚路蓝缕。
同时,这次参观也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辉业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自信。
在革命的历史遗址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体验并了解历史,增强我们的爱国精神,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大家的革命意识和自信心。
在今天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在历史的厚重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我们更加坚定信仰,更加自信勇敢地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文、图/ 唐源志文市镇地处桂北边陲,与湖南交界。
该镇山清水秀,历史久远。
勤劳善良的人民世世代代栖息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并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生动感人的故事。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三次经过灌阳,在该镇留下许多红色的足迹。
红军战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和当地人们共同写下一个个军民鱼水深情的美丽故事。
为了弘扬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当地县委组织了“红军在灌阳挖掘收集史料调查工作领导小组”,我作为其中一员,和组员们一起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走访工作。
外公的长征情结我们一行找到了老红军周林友的外孙女陆回姣,她向我们讲述了她外公的生平往事。
六岁的时候,父母亲因为工作原因,把陆回姣托付给住在文市村唐家田的外公外婆照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许多疑问也不断地在陆回姣脑海里生发。
那时陆回姣弄不明白,唐家田整个村都姓唐,为什么她外公姓周?带着这个疑问她问外公,于是外公就讲起了他过去的事情……外公出生在福建省长汀县端克村一个很穷的家庭里,那时福建闹革命,他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红军的儿童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外公就跟随红军上了井冈山。
1934年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利,外公跟随大部队往广西方向撤退。
途经湖南省道县仙子脚蒋家岭村时,外公在交战中伤了腿,当来到广西灌阳文市镇大车田村时已不能赶上队伍。
在这危急时刻,大车田一位好心老人看到这位小红军拖着伤退艰难行走,就把他带到家里。
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治好了外公的伤腿,还介绍他到一户财主家放牛。
经过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全国得以解放。
当地政府了解到外公的历史,对外公特别关照,遂把他落户到文市镇唐家田村,还给他分了田地。
外公从小就受党的教育,过惯了革命的艰苦生活,工作人员在分配房屋时,分给他收缴地主的好房子,但外公却选择了唐家田唐音屯祠堂旁边一所简陋的房屋。
外公的故事让陆回姣兴奋不已,想不到这个很不起眼的矮小的外公,却有着一段非凡的光荣历史,她很自豪有这样一位老红军外公。
红色沃土,美丽灌阳
灌阳,位于广西桂林东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土地肥沃,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红军三过灌阳,为此处留下红色足迹——“新圩酒海井”。
“唐景崧故居、万亩梨园、文市镇月岭……”这些都是我们灌阳的有名景点。
以后灌阳县的旅游资源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的路线也会越来越多,而且啊,灌阳还有很多美食哟!
在灌阳喝灌阳油茶,还要加入灌阳独特的配料——炒米,酸辣椒、麻旦果等十多种。
喝一口香气扑鼻的油茶,配上粽子糍粑等,一锅茶吃完简直就是舌尖上的美味呀!
说完油茶,不得不说的还有灌阳的大红薯,本县的红薯特别大个、脆嫩,既可做水果食用,煮熟又可作为主食。
与青梨、大红枣并称“灌阳三宝”。
灌阳的红色记忆
“梨园赏桂剧,瑶乡红灌阳”-——85年前,数万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兴安、全州、灌阳等地浴血奋战,为中国拼出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明天。
85年后,在革命先辈们曾经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后辈们秉承伟大的红军精神,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自强不息,奋力拼搏。
85年前,发生在灌阳县境内的新圩阻击战,打响了湘江战役的第一枪。
85年过去,红色遗迹遗址和感人至深的革命事迹,仍然闪耀着伟大的红军精神,向人们述说红军在灌阳浴血奋战的历史。
距离下立湾屯北约500米处,有一口特殊的井,井口宽约2米,上小下大,形似酒坛,故取名酒海井。
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撤防时,由于战斗形势紧迫,来不及将救护所里的100多名重伤员转移,后被敌人残忍地丢到井里壮烈牺牲。
当地导游介绍,酒海井下有暗河相通,曾有村民用绳子拴着石头投入井中测量,绳子放了80米依旧没有触碰到底,井里到底投了多少红军战士没有精确的数字,粗略估计应该不少于108人,很多战士都是无名英雄。
如今,战地救护所和酒海井都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到灌阳开展红色之旅的必去之地。
像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酒海井红军纪念园这样的红色遗址遗迹,在灌阳随处可见,如红三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九如堂、杨柳井红五师指挥所、文市灌江
渡口的红军亭等。
它们不仅见证了中央红军长征过灌阳的历史,更为灌阳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红色文化。
近年来,灌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做好“红色”文章,着力整合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有力地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品销售等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