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时胎心监护500例临床分析_姚秋侠
- 格式:pdf
- 大小:353.96 KB
- 文档页数:2
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贾利红【摘要】选取我院产科所收治的产妇中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80例以及干预组80例。
对照组给予胎心听诊处理,干预组给予胎心监护处理。
对两组产妇胎儿Apgar评分进行观察,统计胎儿窘迫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合理应用能够改善新生儿娩出后健康情况,降低窒息发生率,改善分娩结局,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08【总页数】2页(P1808-1809)【关键词】胎心监护;产程;胎儿窘迫【作者】贾利红【作者单位】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温馨产科,广东惠州5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5我院自2011年6月开科以来开始将胎心监护技术应用于产科实践中,当前相对较为普及。
对于产妇以及胎儿而言,分娩期受到宫缩因素、子宫血流因素以及子宫内部环境因素的影响[1],导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分娩期的处理稍有不慎,则可能引发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2]。
因此,研究显示,在产程中密切落实胎心监护,及时对胎儿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为进一步分析研究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我院所收治的实施胎心监护的产妇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系统分析,并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12月收治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胎,排除各种妊娠合并症症状。
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80例。
对照组中,初产妇 73例,经产妇 7例,年龄27.1±2.3岁,孕周38.8±1.3w;干预组中,初产妇71例,经产妇9例,年龄27.8± 1.5岁,孕周39.5±0.6w。
两组产妇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与护理分析罗红梅;单秀梅【摘要】目的观察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效果,总结对应护理方法。
方法 42名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
对照组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常规胎心率监测,观察组实施产时胎心监护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2组临床监护效果。
结果对照组宫内窘迫发现率9.5%(2/21),观察组为14.2%(3/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7%(1/21),低于对照组的9.5%(2/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为分娩产妇实施产时胎心监护与护理,有利于及早的发现宫内窘迫现象,对于保证母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年(卷),期】2016(002)008【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产时胎心监护;宫内窘迫;围产期护理;新生儿窒息【作者】罗红梅;单秀梅【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江苏东台224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1产妇分娩之前及分娩时,需要全面了解胎儿生理活动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
通过胎心监护能够了解胎动与胎心率变化之间的关系[1-2],因此做好产时胎心监护及相关护理工作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产时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相关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东台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21例,其中初产妇13例,经产妇8例;年龄22~36岁,平均(28.4±2.6)岁;孕周37~42周,平均(40.5±1.5)周。
观察组21例,其中初产妇14例,经产妇7例;年龄23~37岁,平均(28.7±2.4)岁;孕期37~41周,平均(39.8±1.2)周。
2组产妇一般资料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胎心监护在产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保健中胎心监护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3-2015年间于我院就诊的300例围产期产妇,均使用胎心监护,并和我院之前接纳的没有使用胎心监护的病例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例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的窒息情况和新生儿窘迫现象进行观察。
结果进行胎心监护的病例组的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窘迫的发生率分别是36.82%和16.36%,相比较于未进行胎心监护组的17.25%和5.21%有显著的提高,且两组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进行胎心监护组的重度胎儿窒息率为3.36%,轻度胎儿窒息率为5.18%,相较与未进行胎心监护组的6.23%和14.53%,有显著降低,且两组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的胎心监护具有重要意义,其正确应用能够有效减少胎儿的窒息率,同时可以尽早发现新生儿窘迫并尽早处理,以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胎心监护产科临床应用胎心监护(NST)是一种胎心率的监测手段,它主要通过胎心检测仪将产妇胎心率的实时情况用数字的方式表示出来,此外还要对胎心率的基线、宫缩下胎儿的心率变化和反应、宫缩压力等相关内容同时监测。
在当前的医疗条件下,胎心监护是一种可以有效检测胎儿的宫内情况的常用检测手段【1】。
我院在围产保健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胎心监测手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材料:随机选取2013-2015年间于我院就诊的300例围产期产妇,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26.9岁,怀孕周期为35~40周,平均为39.2周;包括了229例初产妇,和71例经产妇;其中正常妊娠者236例,高危妊娠者64例。
同时选择于我院分娩并有详细资料登记的产妇200例,组成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9岁,平均年龄27.9岁;怀孕周期35~41周,平均周期39.1周;包括162例初产妇,38例经产妇;其中正常妊娠者167例,高危妊娠者33例。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99240投稿邮箱:sjzxyx22@0 引言临床上常采取监听胎心率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
一般情况下通过多普勒检测胎儿胎心率,这种胎心检测方法检测到的数据准确度较低[1]。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胎心监测,及时了解胎儿状况,有效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并且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现将具体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1 患者资料与护理方法1.1 患者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0例住院分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胎,没有引导分娩禁忌症。
对患者实施彩超检测结果显示各项数据均正常,胎儿体位正常。
另外,所有患者的年龄均为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5.6±2.0)岁;孕次均为1-3次,产次0-3次,新生儿的体重均为2.5-4.5Kg,平均体重为(3.45±0.32)Kg;将所有患者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要求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似(P <0.05),实验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仪器选择观察组患者应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1351-9022E 型胎儿监护仪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对照组患者采用胎儿多普勒诊断仪进行常规监护。
1.3 护理方法1.3.1 胎心检测方法①观察组患者实施产时持续胎心监护:护理人员指导产妇躺在床上,用两条带子分别将胎心音探头和宫缩探头固定在胎心最清晰的部位和患者宫底部,将监护仪打开,在屏幕上显示胎心率和宫缩压力。
②对照组采用胎儿多普勒监听胎心音[2]。
1.3.2 护理方法产妇临产时,宫缩逐渐加强,尤其是在活跃期后期,宫缩间隙短,收缩时间较长,宫缩强度加强,从而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状况的发生。
产妇在承受剧烈的痛苦时,对腹内胎儿的健康非常担心,容易引起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产程中胎心监护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准确发现胎儿宫内缺氧,指导临床及时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对370例36周以上孕妇进行常规监护。
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217例,无反应型26例,收缩刺激试验(CST)正常型83例,CST异常型44例。
异常者中52例采取剖宫产结束分娩,围产儿死亡1例。
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对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做出评价,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心基线率护理胎心监护是利用胎心监护仪连续观察并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监护图形能反应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可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采取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2008年2月至7月期间,我院对入院的370例孕妇进行了常规监护。
现将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70例来我院分娩的孕妇,年龄23~36岁,孕周36~42周,初产妇329例,经产妇41例.其中有产科并发症者103例。
1.2 操作方法使用英国牛津Team胎儿监护仪和泰医的TS2002双床位同时监护微机胎儿监护仪。
孕妇在无饥饿状态下,取半卧位或左侧卧位,将超声多普勒探头置于胎心音最清楚的部位,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二横指处,各自用腹带固定于腹壁上,以接受胎心与胎动及宫缩信号,并将监护结果通过激光打印自动进行监护,常规监护20min。
如出现异常,重复延长30min~60min,或及时复查,以排除胎儿睡眠,孕妇体位,精神因素等影响。
若孕妇宫口扩张≥2cm,则直接进行连续监护,观察中连续监护时间最短0.5h,最长7.5h,所有观察孕妇均未使用镇静剂。
1.3 护理方法1.3.1心理护理当对产妇进行胎心监护时,腹部捆上连有电线的探头,会引起惊恐不安或拒绝,往往不能获得良好的图形,所以监护前必须告诉孕妇进行胎心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孕妇自然接受或主动要求进行胎心监护。
胎心监护在孕产妇分娩期的临床护理应用摘要目的探究胎心监护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方法选取168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监测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胎心监护,比较两组临床护理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窒息率11.90%低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孕产妇分娩期进行临床护理时对胎儿进行胎心监测,能更好的反映出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实践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胎心监护;临床护理;新生儿窒息胎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健康情况,所以胎心监护可以反映胎儿的生理活动[1],对孕产妇在无宫缩时候的胎动和胎心率进行观察,是对产妇分娩期进行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2]。
在分娩期对胎儿进行胎心监护,可以尽早发现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现象,指导临床医生对产妇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3]。
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胎心监护,及时的了解胎儿状况,并根据监护的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此观察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680例,产妇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纳入标准:①产妇年龄20~35岁;②孕检显示为单胎;③有产前检查的详细的相关资料;④排除伴有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以及有异常妊娠史和意识障碍等的产妇。
将16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0例。
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28.3±1.5)岁,平均孕周(39.2±1.3)周;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26.8±1.3)岁,平均孕周(39.1±1.4)周。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1. 2. 1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监测和护理,具体方法:采用手法触诊宫缩,在产妇的宫缩间歇期5~15 min 采用多普勒诊断仪进行1 min胎心音的变化监听,产妇破膜时再进行1 min胎心音的变化监听,并观察羊水的性状。
胎心监护在临床方面的应用目的研究分析胎心监护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听诊胎心法,观察组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对比两种方法对新生儿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经诊断,观察组胎儿窘迫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的轻度窒息率以及重度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4种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必要的产前胎心监护,可对胎儿的宫内情况进行明确评估,可有效减少新生儿窒息率发生,可有效提高新生儿生命率,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标签:胎心监护;临床方面;无刺激试验胎心监护为胎儿胎动宫缩图简称,是采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记录胎心率曲线以及宫缩压力波形,可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该技术采用的是微波技术,不会对胎儿造成损伤。
对孕产前对胎儿进行必要的胎心监护,可有效减少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出现,提高胎儿生存率。
为研究有效诊断胎儿功能情况的有效方法,现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3年6月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胎心监护诊断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进行分娩的98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听诊胎心法,观察组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胎心监护。
所选取的980例产妇均为头位妊娠、单胎、足月,无其他并发症,产妇的平均年龄为(26±1.1)岁,平均孕周为38周。
1.2 方法全产程期采用的胎心监护仪,德国万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标准为(2001)B210437/B《TJY-系列胎儿监护仪》Q/AEXK2-2000,生产单位为上海星宇电子仪器厂。
观察组全产程期间均采用胎心监护仪,在孕妇无饥饿感状态下,取左侧位或半卧体位,常规外监护20 min,若出现异常,重复延长30~60 min,或及时对患者进行复查,排除孕妇精神方面因素、孕妇体位以及胎儿睡眠等影响。
产时胎心监护的应用和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胎心监护,并采用Apgar对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统计。
结果:本组100例患者,Apgar评分在7分以上的有94例,占94.00%;Apgar评分在4~6分的有5例,占5.00%;Apgar评分在3分的有1例,占1.00%。
本组100例新生儿无1例死亡,窒息的新生儿经过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后均治愈出院。
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给予胎心监护,有利于对胎儿在宫内的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减少新生儿窒息率。
【关键词】产程;胎心监护;应用效果胎心监护即胎心胎动宫缩图监护,主要指的是在产妇生产的过程中,应用胎心率电子仪检测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图形,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1]。
应用该种检测技术可以反映胎儿在宫内是否有缺氧现象,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胎儿在宫内缺氧的程度,根据监测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价值[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胎心监护在孕妇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性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孕产妇,孕妇年龄在22—43岁,平均年龄(26.2±2.6)岁。
1.2 方法1.2.1 监护前准备胎心监护必须取得与产妇的全程配合,让产妇参与到监护中去。
因此,在孕妇生产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为孕产妇及家属说明胎心监护的重要性。
产时胎心监护主要是为了了解子宫收缩时胎儿在宫内对缺氧耐受情况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监护能够及时的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护理人员应简单的向孕产妇介绍分娩的过程,加强与孕产妇的沟通,取得孕产妇的信赖,为生产过程做好准备。
在实施胎心监护前,产妇需排空膀胱,取半卧位,将腰带揭开,充分暴露腹部,并适当变换体位,护理人员将胎心和宫缩探头放置好以后,为避免孕产妇紧张,要加强与孕产妇的交流,转移孕产妇的注意力,缓解孕产妇紧张心理[2]。
产时胎心电子监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时胎心电子监护对新生儿预后、新生儿阿普加评分以及对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的影响。
旨在了解胎心监护图形异常和新生儿预后的关系。
方法随机将900例孕妇分为监护组450例和对照组450例。
分析两组在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剖宫产和阴道手术产率及监护异常图形之间的关系。
结果剖宫产率和阴道正常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阴道手术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胎心电子监护不增加剖宫产率,可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改善了新生儿预后。
【关键词】产时胎心监护;新生儿阿普加评分;新生儿预后产前胎儿监护是指分娩发动前对胎儿生长发育和健康状态的实时动态监测起到预警作用。
目前临床上胎心电子监护应用最为广泛,是实时反映胎儿生物物理活动的主要指标之一,通常被人们作为“胎儿监护”的代名词。
胎儿监护可使胎儿宫内异常得到早期处理,维持胎儿在宫内的正常发育获得健康新生儿,连续胎心监护作为一种临产时监护的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1]。
妊娠晚期胎儿处于低氧环境中,临产后若孕妇本身有高危因素或产时有些因素可使胎儿宫内严重缺氧,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
临产后进行胎心监护可作为了解胎儿在宫内安危的一项重要指标,尤其在第二产程中对胎心监护更为重要。
现将我院施行胎心电子监护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1994年6~9月在我院待产的孕妇450例作为对照组,2005年7~9月的孕妇450例作为监护组,年龄21~39岁,平均26.5岁。
孕周32~42周,平均39周。
初产妇708例,经产妇192例。
正常妊娠790例,高危妊娠110例。
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14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5例,胎膜早破20例,胎儿窘迫8例,过期妊娠11例,早产10例,羊水过少12例,羊水过多4例,前置胎盘10例,高龄初产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4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
产程中异常胎心监护图形31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产程中胎心监护异常图形与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
方法对我院300例足月单胎头位分娩产妇产程中胎心监护图形进行观察、记录及分析。
结果产程中异常图形128例,正常图形182例,图形异常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手术助产(产钳助产)、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
常见类型主要为频发早期减速(ED)、病理性变异减速(VD)、晚期减速(LD)、胎心率基线异常以及基线变异异常。
结论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出现频发早期减速、病理性变异减速、晚期减速、胎心率基线异常及基线变异异常与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相关,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干预。
【关键词】产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围生儿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5-0086-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abor cardiac monitoring abnormal graphics and delivery mode and the perinatal infants deadend.Method: 300 cases of full single fetal head delivery women in our Hospital with labor cardiac monitoring graphics was observed, recorded and analyzed.Result: in Labor 128 patients with abnormal graphics, 182 normal graphics, fetal distress and neonatal asphyxia rate of Graphics abnormal group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Vaginal midwifery surgery (obstetric forceps midwifery)、Cesarean sec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
胎心监护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关键词】胎心监护;胎心率基线; 胎儿窘迫胎心监护是最近几年来普及监护胎儿的要紧方式之一,能不断地观看胎心率基线转变,分辨胎心率与宫缩胎动的关系,随时发觉脐带受压,能及早发觉胎儿缺氧,评估胎儿安危,提高人口素养,达到优生要求。
笔者随机对450例待产妊妇的胎儿心率进行了监护,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式一样资料监护组450例,为2000—2020年在本院临盆的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岁; 孕周36~42周,平均(39±3)周,初产妇 350例,经产妇100例,正常怀胎380例,高危怀胎 70 例。
对照组450 例,为1995—1999年在本院临盆的产妇,年龄21~41岁,平均25岁; 孕周36+3~42周。
平均(39±5)周,初产妇 365例,经产妇90例,正常怀胎386例,高危怀胎64例。
两组年龄、孕周、产妇情形及怀胎情形比较不同无显著性(P>,具有可比性。
方式电子监护仪;额头听诊器或多普勒听诊器。
无刺激实验(NST) 监护前排空膀胱,幸免空肚,测体温和血压,侧卧位或半侧卧位,将探头放于胎心音最响亮部,用腹带绑腹部,一样自32W开始,高危妊妇必要时提早到28W,监护时刻为20min/次,如监护20min无胎动及胎动加速,应给予轻度有效刺激(四部触诊,推动肢体,转换体位),再监护20min以上,必要时监护40min。
诊断标准 [1] :反映型,胎心率基线及变异正常,20min内至少有3次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bpm,持续时刻15s,表示胎儿反映良好。
无反映型,至少监护40min以上才能判定,胎心率 120~160bpm,系变异振幅<6bpm,未显现胎动及胎心加速。
混合型,临床上常20min内只有1次加速,对混合型应重复实验。
缩宫素实验(OCT)和宫缩实验(CST) 确信无头盆不称,双胎,二次手术等禁忌。
先调好滴速后加缩宫素,将缩宫素+5%GS 500ml静滴,初始8滴/min,缓慢增加有效宫缩,< 40滴/min,如无严峻减速,从调到宫缩计时到实验终止,至少监护40min以上,需监护至宫缩消失。
胎心监护仪在产科临床中的应用进展研究【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产科中应用胎心监护仪的临床价值及讨论。
方法: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5000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
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并分别采用不同的监测方式进行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监护,研究组给予增加胎心监护,后对比两组产妇最终分娩具体情况。
结果:研究组产妇顺产率相对高于参照组,新生儿异常情况比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产科临床中应用胎心监护仪,可以提高产妇顺产率,同时有利于避免新生儿出生异常的情况,使产妇分娩时得到安全保障,同时得到了产妇的高度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胎心监护;产科;应用价值;分娩情况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妇产科对产妇妊娠及分娩时的异常仍然无法判断,对产妇和胎儿造成极大危险。
胎心监护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的原理对胎儿在子宫内的情况进行检测,正常从产妇妊娠第32周左右开始做,一直到分娩为止。
胎心检测通过信号描记瞬间的胎心变化所形成的监护图形的曲线,可了解胎动时、宫缩时胎心的反映,以推测宫内胎儿有无缺氧,并且胎心监测检查对胎儿是安全的,且在大多数医院的妇产科均有应用【1】。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在产科临床诊断上应用胎心监护仪的工作进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用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5000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
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n=2500)和研究组(n=2500)两个组别。
参照组产妇年龄在23-39岁之间,平均年龄(26.55±1.88)岁,妊娠周期35-40周,平均(37.5±1.66)周,首胎为1180例,二胎为1320例,其中首胎顺产的为700例,剖宫产的为620例,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为76例;研究组组产妇年龄在22-38岁之间,平均年龄(24.61±1.58)岁,妊娠周期34-39周,平均(36.6±1.77)周,首胎为1300例,二胎为1200例,其中首胎顺产的为620例,剖宫产的为580例,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为85例。
产时胎心监护临床应用作者:华静亚张裕芬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312-01【摘要】目的临产后对产妇通过持续胎心监护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分析。
方法 2010年7月—2010年12月对本院住院产妇进入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
结果300名产妇中发现重度变异减速18例(占6%),频发晚期减速12例(占4%),其中发生在潜伏期6例(占20%),活跃期22例(占73%),第二产程2例(占7%),无重度新生儿窒息发生,轻度新生儿窒息4例,全部复苏成功,无围产儿死亡。
结论产时胎心监护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能避免重度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
【关键词】胎儿;胎心监护;胎儿宫内窘迫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窒息已成为引起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故对胎儿在宫内的安危状态进行监测,及早诊断胎儿宫内窘迫,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均具有重要作用[1]。
胎心监护可以判断胎儿的储备能力和健康状况,能有效地监测产妇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的情况,特别时产妇临产后持续的胎心监护对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和决定分娩方式有重要的意义,已成为产科临床常用的监护手段。
我院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本院住院产妇进入临产后持续胎心监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自2010年7月—2010年12月将本院300例产妇临产后实行持续胎心监护,所有产妇均单胎头位,骨盆无异常。
年龄18—42岁,平均29.5岁,妊娠37—43(39.1±4.4周)。
1.2方法所有产妇采用日本东京—MT325胎心监护仪,产妇进入产房后将胎儿探头置于胎心音最强处,宫缩探头置于宫底下二横指处监护至胎儿娩出为止。
1.3诊断标准1.3.1胎心率无变化,胎心率早期加速或轻度变异减速,若改变体位,吸氧等处理后好转均属于正常范围。
1.3.2无激惹试验无反应型即持续胎心监护20—40min,胎动时胎心率加速≤15bpm,持续时间≤15s。
产程胎心监护在分娩结局中的价值分析
马霞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3(10)15
【摘要】目的分析对孕妇采取全产程胎心监护措施后,对孕妇的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从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来该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出45例,对这些孕妇采取全产程的胎心监护,作为监护组,然后再从以往的档案中选取45例没有采取过胎心监护的,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以及其自身情况,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得出结果.结果在经过数据整理后发现,在新生儿窒息率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监护组,而且对照组的孕妇其羊水的浑浊度也要高于监护组,因此对照组的胎儿子宫内窘迫的情况也就要比监护组发生的多了.结论在孕妇临产之前,对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可以有效的察看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的情况,可以对不良情况的发生进行提前的预防,并且可以减少新生儿出现窒息的现象,大大减少了新生儿死亡率的增加.
【总页数】2页(P100-101)
【作者】马霞
【作者单位】曲靖市第—人民医院妇产科,云南曲靖6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与分娩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2.产程中全程胎心监护262例羊水污染处理及分娩结局分析
3.第二产程连续胎心监护与分娩结局的临床观察
4.产程中持续胎心监护与间歇听胎心对分娩结局的比较
5.产程胎心监护在分娩结局中的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应用及临床作用分析
盛晓鹃
【期刊名称】《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年(卷),期】2020(7)29
【摘要】目的探讨对孕晚期产妇进行胎心监护的价值。
方法选取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进行电子胎心监护的孕晚期产妇240例,根据胎心监护无应激实验(NST)结果将其分为反应型(n=227)与无反应型(n=13),比较不同类型产妇分娩方式、胎儿附属物异常情况以及新生儿预后情况。
结果反应型自然分娩率高于无反应型;剖宫产率低于无反应型(P<0.05)。
两组胎吸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无反应型脐带异常、羊水量少、羊水污染率高于反应型
(P<0.05)。
无反应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反应型(P<0.05)。
结论对孕晚期产妇进行胎心监测有利于评估胎儿宫内状态,有利于预估不良新生儿预后的发生风险。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盛晓鹃
【作者单位】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产科门诊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4.5
【相关文献】
1.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临床应用分析
2.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应用及临床意义
3.网络远程胎心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分析
4.应用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血气分析评估围生期窒息的临床价值
5.胎心监护在孕晚期的应用及临床作用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5例,女11例,年龄17 73岁,ASAⅠ Ⅲ级。
1.2麻醉方法:患者术前30分钟常规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监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依托咪酯、罗库溴胺,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持续泵注,适当吸入七氟醚,间断追加罗库溴胺、舒芬太尼。
1.3方法:根据手术部位、患者性别、身高、体重选择合适的DLT,在开胸手术中DLT的选择应遵循“宁左毋右”的原则,在手术不涉及左支气管时均选用左侧DLT[1]。
先采用听诊法定位再用纤支镜定位判断DLT是否到位。
听诊定位法判断DLT 位置正确的标准是双肺通气时,呼吸音与插管前相同,单肺通气时,通气侧上下肺呼吸音与插管前相同,未通气侧无呼吸音。
纤支镜定位法:①左侧支气管插管定位:先行右侧管腔定位,镜下可见隆突和右支气管开口,左支气管内充气的蓝色套囊在隆突下方,进入左支气管可见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左侧管腔定位在管端可见蓝色套囊边缘,出管口可见左支气管及左上下肺叶支气管开口;②右侧支气管插管定位:左侧管腔镜下在管口可见隆突、左主支气管开口,右主支气管内蓝套囊边缘,右侧管腔内右上叶通气孔与右上肺开口重叠,镜下没有支气管黏膜。
一般通过左侧腔的检查调整,导管的右上叶通气孔与右上叶开口的位置基本到位,确定无误后将DLT固定。
2结果
36例患者中,使用左DLT33例,右DLT3例,经听诊法确认导管已正确到位34例(94%),但用纤支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仅20例(56%),其余14例,其中位置过深9例,过浅5例;听诊不满意2例,检查发现均为导管过深。
改变体位后再次检查,发现DLT向外移位4例(11.1%)。
3讨论
随着胸科手术的发展,胸腔镜等微创手术的开展,对两肺分隔,单肺通气要求更高。
目前临床多采用的Robertshow DLT 管腔大、无小舌钩,具有插管较容易和组织承受的创伤小的优点,且可以在短时间将呼吸道分泌物清除干净,不足之处在于无隆突钩,不太容易掌握和把握好插管深度,肺隔离不全或导管错位发生率高,对单肺通气有一定的影响。
以DLT行单肺通气时,DLT位置需正确、合理放置[2]。
传统的听诊法判断DLT定位,简单方便,但随意性较强,导管错位率高。
听诊法不能排除过深和过浅两种情况。
DLT 插入过深明显多于过浅者,这可能因为大部分成人主支气管直径都略粗于双腔导管的支气管部分的外径,以致导管进入远侧管径较细的部分或下一级支气管时才感到阻力,而此时导管往往已置入过深[3]。
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是在明视下进行操作,利于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可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即使在体位改变后和术中牵拉支气管后,纤支镜检查还可多次进行,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损伤,能够确保DLT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都能处于最佳位置,可有效避免低氧血症发生,插管定位成功率得以大大提高,可使患者安全地度过麻醉期。
本组36例患者,借助纤支镜定位均获得满意的双肺隔离,与传统听诊法相比,提高了DLT的到位率,为单肺通气的实施提供了技术保证。
4参考文献
[1]周玉萍,李明星,刘继,等.左右侧双腔支气管导管选择对术中导管位置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1):1004.
[2]严晓娣,李永华,张红斌,等.运用纤支镜技术提高双腔管定位教学质量[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412.
[3]张熙哲,吴新民.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定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9):525.
[收稿日期:2012-11-07编校:徐强]
产时胎心监护500例临床分析
姚秋侠(陕西省岐山县医院,陕西岐山722400)
[摘要]目的:探讨产时监护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意义,以便及早发现胎儿窘迫、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方法:收集了500例阴道分娩孕妇,在产时进行连续性胎心电子监护,并收集了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
结果: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455例(91%),无反应型45例(9%);宫缩试验(CST)正常型450例(90%),CST异常型50例(10%)。
无反应型者均于临产前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结论:常规使用电子胎心监护,能及早发现胎儿缺氧,评估胎儿安危,从而指导临床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案,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胎心监护;无刺激试验;宫缩试验
胎心监护图形能很好反映胎心率与胎动及子宫收缩的关系,可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及时采取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案。
胎心监护仪用于产程连续监测,即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cm以上,给予胎儿监护仪监护直至胎儿娩出,简称全产程监护。
此项工作开展以来,在降低新生儿窒息,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产科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现将临床分析情况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1年4月 2011年10月分娩的孕妇共500例,选择其中孕36周以上单活胎,年龄21 35岁,孕周37 42周,其中初产妇465例(93%),经产妇35例(7%),正常妊娠470例(94%),高危妊娠30例(6%)。
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例(3%),胆汁淤积综合征3例(0.6%),羊水过少2例(0.4%),胎膜早破8例(1.6%),胎位异常4例(0.8%)。
1.2方法:胎心监护仪行无刺激试验(NST)检查,胎心监护的具体操作方法、判断标准依《胎心率及其监护》标准执行[1]。
无刺激试验(NST):监护前排空膀胱,避免空腹,测体温和血压,侧卧位或半侧卧位,将探头放于胎心音最响亮部,用
腹带绑腹部,一般从32周开始,高危孕妇必要时提前到28周,监护时间为20min/次,监护20min无胎动及加速,应给予轻度有效刺激(四部触诊、推动胎肢、转换体位),再监护20min 以上,必要时监护40min。
1.3判断标准:反应型:胎心率基线及变异正常,20min内至少有3次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次/min,持续时间15s,表示胎儿反应良好;无反应型:至少监护40min以上才能判断,胎心率120 160次/min,且变异振幅<6次/min,未出现胎动及胎心加速;混合型:临床上常20min内只有一次加速,对混合型应重复试验[2]。
CST异常图形:胎心率基线平直,<120次/min或>160次/min,出现频发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
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行χ2检验。
2结果
500例被监护孕妇中,无刺激试验(NST)反应型455例(91%),无反应型45例(9%),无反应型中剖宫产手术20例,高危因素16例,新生儿低Apgar评分6例,未出现围产儿死亡。
宫缩试验(CST)正常型450例(90%),CST异常型50例(10%),异常型中并发高危因素15例,手术产14例,低Apgar 评分8例。
3讨论
胎儿监护便可及时地提供胎心率和宫缩动态信息,来提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状况,使医师能从胎心率基线和不同监护图形中,能对胎儿当时情况进行评价,为产程处理提供依据,用来筛选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情况和缺氧严重程度,通过及时采取宫内复苏,适时终止妊娠,达到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总之,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科的应用具有简单、方便、波型清晰、可靠等优点,易被产妇接受。
胎心监护应该全产程地进行连续性监护,来监测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及缺氧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及时采取一系列正确处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新生儿存活质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及后遗症,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尚风珍.赵玉.产前胎心监护与新生儿结局的关系[M].基层医学论坛.2005,9(12):1149.
[2]王侠,张东红.常用胎儿监护方法分析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88.
[收稿日期:2012-12-21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