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IMRT靶区演示
- 格式:ppt
- 大小:7.34 MB
- 文档页数:35
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计划的比较陈舒婷;杨帅;姜仁伟;郭栓栓【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8(007)004【摘要】目的研究IMRT与VMAT技术在鼻咽癌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靶区与各危及器官剂量的区别.方法对10例鼻咽癌患者,用Monaco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了9野IMRT计划与VMAT计划,记录计划设计与实施的难易程度及耗时长短,同时比较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及相关受照剂量体积.结果两者从计划设计到执行的方法和难易程度基本相同;VMAT计划的靶区覆盖率、相对剂量通过率、危及器官的保护均优于IMRT计划,治疗时间、MU平均值IMRT计划要比VMAT计划长,出束时间VMAT计划要比IMRT计划短.结论鼻咽癌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总页数】2页(P723-724)【作者】陈舒婷;杨帅;姜仁伟;郭栓栓【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珠江 519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咽癌CDR-VMAT与ss-IMRT剂量学比较评估 [J], 商海焦;陈利;王学涛;王佳舟;胡伟刚2.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的计划与剂量验证比较研究 [J], 易金玲;金献测;周永强;阎华伟;韩策;吴志勤;黄珂靖;谢聪颖3.不同系统摆位误差对鼻咽癌双弧VMAT及动态IMRT计划中剂量分布影响的比较 [J], 戴鹏;张平;赖名耀;罗龙辉;吴伟;蔡林波4.MLC叶片系统误差对鼻咽癌VMAT和IMRT计划剂量影响的比较 [J], 叶淑敏; 滕建建; 石锦平; 张利文; 刘致滨5.鼻咽癌IMRT与VMAT治疗计划的比较 [J], 陈舒婷; 杨帅; 姜仁伟; 郭栓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咽癌靶区勾画(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 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以CT sim扫描所获得的增强CT 显示的肿瘤,参照放疗体位 M R I 勾画GTV 。
二、 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增强CT / MRI显示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内见坏死灶或短径≥1cm)三、 CTV1临床靶体积1(CTV1):为GTVnx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向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
CTV 1-勾画依据1:(1). 据头颈病理研究结果: 肉眼可见的肿瘤区域(GTV)周围,通常肿瘤细胞密度较高,其密度接近于GTV边缘的肿瘤细胞密度,而向外周扩展时肿瘤细胞密度则逐渐减低(通常约在GTV周围1CM的范围)。
(2). 鼻咽粘膜下存在丰富的毛细淋巴管网,肿瘤细胞极易沿粘膜下扩展,即使肿瘤局限于一侧壁,对侧壁仍存在一定的受侵机率(鼻咽多点活检发现对侧壁肿瘤侵犯的比例达18% )CTV1手工勾画或调整时遵循以下要求:⑴包括全部鼻咽部粘膜以及粘膜下0.5cm;⑵上下均在GTVnx外两层;⑶咽旁侵犯CTV1需包括舟状窝、卵圆孔;⑷颈动脉鞘区无直接侵犯或淋巴结转移,视咽颅底筋膜有无侵犯而定,如果咽颅底筋膜有侵犯,则颈动脉鞘区需包括在CTV1;⑸颈动脉鞘区侵犯需全部包括在CTV1;⑹仅有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CTV1包括同侧颈内静脉后缘,对侧颈内动脉后缘;⑺咽后淋巴结转移并咽颅底筋膜受侵,则咽旁、翼内肌、舟状窝、颈动脉鞘区应完整包括在CTV1内;⑻双侧破裂孔软组织需包括在CTV1;⑼早期病例蝶骨基底部包括在CTV1;⑽仅有鼻咽粘膜侵犯,CTV1不需要包括斜坡皮质及髓腔;⑾头长肌有侵犯而无斜坡侵犯,CTV1仅需包括斜坡皮质。
四、 CTV2临床靶体积2(CTV2):为CTV1向前、上下、两侧各外扩0.5~1.0cm后外扩0.3~0.5cm(根据肿瘤累及情况以及与脊髓、脑干等组织结构的间距决定外扩的适当距离),及GTVnd和所在淋巴引流区及需要预防照射的阴性淋巴引流区。
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近期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以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鼻咽癌的早期患者26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小靶区调强放疗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调强放疗技术。
结果:26例鼻咽癌患者,其中实验组13例,对照组13例。
实验组与对照组放疗比较,实验组放疗反应(口干、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较对照组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分。
放疗前常规胸片、腹部b超、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远处转移。
随机分成两组。
1.2 两组的放疗方案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按不同靶区勾画方法放疗。
(1)实验组:按福建省肿瘤医院定义[1]的高危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ctv)定义前界:鼻腔后部、上颌窦后壁前5mm,软腭鼻咽面粘膜下5mm;后界:1/3颈椎或斜坡;上界:颅底区(蝶窦底壁、破裂孔、卵圆孔),部分后组筛窦;下界:咽后淋巴引流区(内侧组从颅底至第2颈椎上缘);侧界:咽旁间隙、前外方包括翼突区;如病变超过以上结构则参照gtv、ctv-1勾画。
余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2)对照组:靶区标准依据rtog-0615靶区定义。
两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和cms计划系统,6mvx射线照射,射野数为7个至9个野,pgtv和ptv分别为gtv和ctv外放3-5mm,pgtv和ptv的中位剂量分别是70.6gy和61.6gy,脑干、垂体。
脊髓、晶状体均在耐受量内。
1.3观察指标治疗期间每周行体检、血常规及鼻咽镜检查、记录急性放射反应和肿瘤消退情况。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并评估疗效及急性放疗反应情况。
按who规定的标准,口咽部治疗后的反应:l级:充血或可有轻度疼痛,无需止痛药;2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分泌物,中等度疼痛,需止疼药;3级:有白膜伴明显疼痛,需麻醉药;4级:溃疡、出血、坏死。
口干则采用wijers标准:l 级:轻度口干指有口干,但不需要经常喝水;2级:中度口干指口干明显,需经常喝水;3级:重度口干指口干极为明显,任何方法也不能缓解。
鼻咽癌靶区确定和修改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一科范廷勇鼻咽癌靶区定义根据ICRU50号和62号文件报告原则u GTV:临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病变范围。
鼻咽癌的GTV包括鼻咽原发肿瘤,所有的颈部转移淋巴结。
u CTV:根据GTV的大小和范围以及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来决定的。
–第一部分是原发肿瘤周围极有可能受侵的邻近区域或极有可能转移的区域(高危区)–第二部分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推断出的可能出现转移的淋巴结区域(预防照射区)RTOG 0225靶体积的确定u GTV:以临床、CT/MRI和活检确定鼻咽原发灶GTV。
淋巴结大于10mm或中心有坏死确定为淋巴结GTV。
影像医生确定u CTV:以GTV+潜在亚临床灶确定为CTV。
临床医生确定u CTV分为肿瘤体积的CTV70,高危区域CTV59.4 和低危淋巴结区域CTV50.4。
CTV距GTV5mm,但在斜坡部位的边缘可以小到1mmu CTV70包括MRI所见鼻咽肿瘤(即GTV),包括整个鼻咽粘膜;CTV59.4包括整个鼻咽、斜坡、颅底、翼腭窝、咽旁间隙、蝶窦下部、鼻腔后1/3和上颌窦后角、咽后和上颈部淋巴结区RTOG 0225靶体积的确定u对有高危淋巴结的病例CTV59.4应包括双侧颈的下述部位:–颈深上淋巴结–颌下淋巴结–二腹肌下淋巴结–颈深中淋巴结–颈深下和锁骨上淋巴结(IV区)–颈后淋巴结(V区)–咽后淋巴结PTV:计划靶区u临床靶区(CTV)均外扩3mm为相应的PTV,u OAR均外扩3mm为PRVu外放边界主要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IM:疗程中、每次照射时患者器官的移动和大小、形状的变化–SM:摆位、治疗中患者体位的重复性误差等目前有争议的几个问题u N0期鼻咽癌颈淋巴结区域预防照射是全颈还是半颈uⅠb区淋巴结是否常规照射u治疗过程中靶区发生变化是否进行修改全颈预防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u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高u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由上而下循序性的u跳跃性转移发生率低,约4.6%~6.5%u咽后淋巴结为鼻咽癌转移的首站淋巴结。
鼻咽癌的放疗技术VMAT与TOMO的应用与优势鼻咽癌是指起源于鼻咽的恶性肿瘤,常见于华南地区。
由于鼻咽癌的位置特殊,容易侵犯周围重要组织,如视神经、颈动脉等,因此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疗技术被引入鼻咽癌的治疗中,其中VMAT和TOMO两种技术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介绍鼻咽癌放疗技术VMAT与TOMO的应用与优势。
一、鼻咽癌放疗技术概述放疗作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旨在通过高能射线照射瘤体,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传统的放疗技术包括立体定向放疗(3DCRT)和强度调控放疗(IMRT),它们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辐射剂量分布不均匀、副作用较大等。
而VMAT和TOMO作为新型放疗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VMAT的应用与优势VMAT(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是一种以强度调控放疗为基础的技术,它通过改变射束的强度和辐射源的运动轨迹,实现对瘤体的精确照射。
相比传统放疗技术,VMAT有以下应用与优势:1. 高精度的照射:VMAT技术具有更高的精度,可以更准确地照射靶区,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快速的治疗时间:VMAT技术通过优化照射计划,缩短了整个治疗过程的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3. 适应不规则瘤体:VMAT技术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瘤体,可以更好地覆盖瘤体,避免辐射漏斗现象。
4. 副作用减少:由于VMAT技术的精确性和准确性,辐射副作用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三、TOMO的应用与优势TOMO(Tomotherapy)是一种立体定向放疗的改进技术,它采用旋转调强技术来实现放疗。
TOMO的应用与优势包括:1. 高剂量精确递送:TOMO技术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逐层递送辐射,具有非常高的剂量精确性,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2. 整体调控:TOMO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肿瘤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对肿瘤的全面调控。
鼻咽癌IMRT靶区及剂量设计指引鼻咽癌是一种让人头疼的疾病,在治疗鼻咽癌的过程中,IMRT(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可是个关键的手段。
而这其中,靶区及剂量的设计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需要步步为营,精准打击。
先来说说什么是鼻咽癌的 IMRT 靶区。
简单来讲,就是医生要通过各种检查和评估,确定癌细胞可能存在和容易扩散的区域,就像在地图上圈出敌人的阵地一样。
这可不是随便画画的,得依靠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比如 CT、MRI 等,把癌细胞可能隐藏的角落都找出来。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他刚得知自己得了鼻咽癌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
我跟他解释说,我们现在有很厉害的 IMRT 技术,能更精准地打击癌细胞,只要把靶区确定好,治疗就有希望。
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那眼神里既有恐惧,又有一丝期待。
那靶区具体怎么划分呢?一般来说,分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
GTV 就是我们能直接看到的肿瘤,就像敌人的司令部,一目了然。
CTV 呢,是考虑到癌细胞可能会侵犯的周围区域,好比司令部周围的防线。
PTV 则要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移动、摆位误差等因素考虑进去,给靶区再加上一层保险。
确定了靶区,接下来就是剂量设计了。
这就好比给炮弹装上合适的火药,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剂量给高了,正常组织受不了,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剂量给低了,又杀不死癌细胞,达不到治疗效果。
所以,医生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还有患者的身体状况等,来计算出最合适的剂量。
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为一位年轻的患者设计剂量。
大家反复讨论,权衡利弊,就像一群厨师在商量给一道菜放多少盐一样。
最后,我们制定了一个既有效又能尽量减少副作用的方案。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比如,要保护好眼睛、脑干、脊髓等重要器官,不能让它们受到过多的辐射。
这就要求医生在设计的时候,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每一针每一线都要恰到好处。
总之,鼻咽癌 IMRT 靶区及剂量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