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肌理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29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平⾯构成中肌理构成的视觉特征
平⾯构成中肌理构成的视觉特征
肌理在平⾯的视觉形式上体现为“⾯”形态的⼀种平滑感与粗糙感。
在⾃然界⾥,肌理指的是物体表⾯的质感和纹理感。
⼈、动物、植物和各种各样的物体都有不同形式的肌理,肌理的⾃然形式反映了世间万物在⾃然中的存在⽅式。
松树的粗糙的树⽪、⼈类的肌肤与巨⼤海洋动物蓝鲸光滑的⽪肤显⽰了不同肌理与⽣命的存在⽅式及其⽣存的环境。
⼈造物的表⾯处理除了视觉上的美感外,还有重要的⼀⾯就是肌理具有超出审美的使⽤功能。
⼲旱的⼤地表⾯上,开裂的泥⼟所形成的肌理反映了严重缺⽔的⾃然现象;流线型的造型及其光滑的表⾯是为提⾼速度⽽设计的;⼆飞机表⾯铆钉所形成的肌理,汽车轮胎表⾯的肌理,⼤地表⽪植被所形成的肌理,虽然各有视觉审美的属性,有的也经过⼈为的设计和处理,但丝毫也不能掩盖肌理的使⽤功能。
与实际的物体的肌理不同,在平⾯构成中,对肌理的研究侧重于肌理形式本⾝的研究,侧重于视觉上的感受,侧重于视觉肌理的形成及构成⽅式。
对肌理的研究有助于视觉效果的表现和设计意图的表达。
肌理是⼀种特殊形式的美,它让我们仅仅从“⼀看”就能感受到⾯的质感和纹理感。
从审美的⾓度去研究和应⽤肌理的特征和属性,就使平⾯构成有了更多的视觉语⾔和表达⼿段。
在实际应⽤中,表⾯的处理除了明暗关系、⾊彩关系外,如果再加上肌理关系的处理就从⼿法和视觉上丰富了平⾯设计。
肌理特殊的视觉感受也是其它视觉形式所不能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