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图形创意与肌理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5.61 MB
- 文档页数:35
肌理构成的八种方法
肌理构成是指在设计中使用不同的图案、纹理或材料来创造出视觉上的质感和触感效果。
下面列举了八种常见的肌理构成方法:
1.面纹肌理:利用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密度的图案来创造纹理效果。
可以使用平面艺术设计、瓷砖、壁纸等材料来实现。
2.简化肌理:通过简化形状和图案来创造出现代感和简约感的肌理效果。
这种肌理常见于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和平面设计中。
3.自然肌理:利用自然元素的图案和纹理来创造出自然感和有机感的肌理效果。
例如木纹、石纹、植物纹等,可以通过材料选择或者图案设计来实现。
4.色彩肌理:通过不同颜色的组合和渐变来创造出丰富的色彩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色彩层叠、混合和渐变来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5.光影肌理:通过利用光线和阴影效果来创造出质感和立体感的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灯光设置、材质选择和空间布局来实现。
6.反差肌理:通过相互对比的元素和材料来创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
可以使用相反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元素来营造出充满张力和冲突的肌理效果。
7.细节肌理:通过增加细微的图案和纹理来创造出丰富的细节和深度感。
可以通过雕刻、雕塑、刺绣等手法来实现。
8.抽象肌理:通过将现实元素进行抽象和变形来创造出独特或者想象力的肌理效果。
可以通过手绘、数字绘画、艺术设计等方式来实现。
总结:肌理构成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各种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肌理效果。
它们不仅可以增加物体的观赏性和吸引力,也可以带来丰富的触觉和视觉体验。
平面构成-肌理构成平面构成-肌理构成教学目标:1、学会体验,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2、学生认识肌理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了解各种制作肌理的方法,通过动手尝试过程,学会制作技巧和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制作肌理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学生制作肌理时的创意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教师出示一幅由肌理制作而成的图画,提问:这幅画是画出来的吗?(其实画画不一定是画的)那么你觉得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图1)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些画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揭题《应用肌理的艺术》二、发现探索1、摸一摸(触觉感受):我这里有几件东西,想叫一位同学用手触摸一下,通过感受每样物体的触感来说出物体的名称(海螺、贝壳、树叶、石头、布、陶瓷等)。
2、说说触摸的感受,导出肌理的概念。
师:这些物体中,有的表面是光滑的,有的是凹凸不平的。
这些凹凸不平的的物体本身就有一种漂亮的纹理,出示海螺,看!上面漂亮的圈圈螺旋纹,这就是肌理。
肌理(质感):是物体表面的组织纹理结构,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
那些纹理是随机的,自然形成的。
不同的肌理会给我们不同的触觉感受、传达不同的美感。
但由于人们触觉物体的长期体验,以到不必触摸,便会在视觉上感到质地的不同。
因此,不同肌理的物品,会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粗质的纹理,给人一种粗犷豪放,植被的心理感觉;光滑的质感,给人一种细腻精致、华丽严谨的心理感觉;纤细的质感,给人一种嫩弱、精细、灵巧生动的感受。
3、看一看(视觉感受):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哪些美的肌理呢?出示大自然中的肌理图片:树叶:那细细密密的叶脉就像蜘蛛网一样风沙开成的自然纹理:摄影家林永基所拍摄,沙漠上强烈的大风把沙吹成波纹状的纹理,形成了有条理、有节奏、有韵律的自然图案。
土墙:是客家围屋的墙壁。
土墙的缝隙形成一种节律美,给人沉重的历史感。
“鸡血红”石:石质略透明,上有鲜红的斑斑块,像鸡血所凝结形成了独特的自然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