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会
- 格式:ppt
- 大小:21.22 MB
- 文档页数:111
地质灾害会防范教案【篇一:防地质灾害教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教案《防地质灾害》小一班一、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防汛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5.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2.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3. 录像:《地震》、《洪水来临》四、活动过程:(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震、洪水的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播放录像]《地震》[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模版一、背景介绍地质灾害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本单位决定制定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以便更好地进行地质灾害宣传工作。
二、宣传培训目标1. 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水平;2. 增强公众对地质灾害的预防意识;3. 培养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4. 促进地质灾害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宣传培训内容1. 地质灾害基础知识:a. 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分类;b. 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c. 典型地质灾害案例分析。
2. 地质灾害防范措施:a. 预防地质灾害的基本原则;b. 不同地质灾害的防范方法;c. 地质灾害防范技术的应用。
3. 灾后自救互救:a. 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措施;b. 灾后自救互救的重要性;c. 灾后救援组织和步骤。
四、宣传培训形式1. 系统组织面对面培训;2. 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竞赛;3. 编制地质灾害宣传资料;4. 制作地质灾害宣传视频。
五、培训对象1. 全体员工;2. 社区居民;3. 学校师生;4. 其他相关群体。
六、宣传培训计划1. 培训时间:每年定期组织一次;2. 培训形式:每次集中培训8小时,分为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3. 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或社区活动中心;4. 培训方式:邀请专家进行讲解,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小组讨论。
七、宣传培训效果评估1. 通过培训后的知识测试,评估参训人员对地质灾害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和模拟灾害场景,检验参训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3. 收集培训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宣传培训制度。
八、宣传培训监督与落实1. 组建宣传培训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2. 监督宣传培训的组织情况和效果落实;3. 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宣传培训制度。
总结:本宣传培训制度旨在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培训和宣传,才能有效提高公众面对地质灾害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对社会的影响和损失。
我们将根据此制度制定具体的宣传培训计划,并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以推动地质灾害宣传工作的持续发展。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6.13•【字号】渝北府办〔2016〕32号•【施行日期】2016.06.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北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北府办〔2016〕32号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有关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区属各国有公司,有关单位:经区政府同意,现将《渝北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6月13日渝北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全区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情况。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区共有地灾隐患点221处。
其中:属Ⅰ类搬迁避让点69处,威胁群众232户683人;Ⅱ类治理工程点7处;Ⅲ类监测预警点145处。
(二)地质灾害主要特点。
一是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区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因灾造成的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减少。
二是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8.27%,其次是危岩崩塌,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9.26%。
三是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92.16%。
四是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茨竹、木耳、龙兴、洛碛、统景、大盛、大湾等镇,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1.17%,城区分布较少。
五是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其次是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其中降雨引发地质灾害213处,占地灾总数的98.16%;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4处,占地灾总数的1.84%。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
通知
【法规类别】地质矿产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土资电发[2014]20号
【发布部门】国土资源部
【发布日期】2014.05.19
【实施日期】2014.05.1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的通知
(国土资电发[2014]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和受威胁群众保护自身安全能力,部决定从2014年到2016年,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在全国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通过防灾知识的集中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特别是要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治关系切身利益的意识,实现“要我防”到“我要防”的防灾观念转变,从而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条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正文:----------------------------------------------------------------------------------------------------------------------------------------------------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阿府办发〔2016〕9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卧龙特别行政区:现将《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4月20日阿坝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为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四川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1〕43号)规定,结合我州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全州地质灾害现状我州是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区、易发区、重灾区之一,辖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余处。
通过2016年汛前排查、核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4973处,威胁38万群众的生命和178亿元资产安全,防灾形势依然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二、诱发地质灾害因素地质灾害致灾因素主要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我州大部份地区属高山峡谷地带,山高坡陡,地层岩石破碎,不稳定斜坡、松散堆积层、高危高位危岩体、地震形成的碎屑物以及极端强降雨等是引发各类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工程建设削坡、爆破、加载、弃渣随意堆放、不合理采矿等活动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人为因素。
三、2016年汛期气候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根据气象部门预测:2016年汛期为5~10月。
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范文一、宣传培训目的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员工的地质灾害宣传和培训,提升员工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二、宣传培训内容1.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培训员工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特征等基本知识,让员工对地质灾害有全面的认识。
2.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培训员工学习地质灾害防范的基本措施和方法,包括地质灾害预警、防灾行动、安全疏散等。
3.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培训员工学习地质灾害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包括紧急撤离、自救互救、报警求救等。
4.企业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培训员工了解企业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组织架构、责任分工、工作流程等,提高员工对企业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理解和参与度。
三、宣传培训形式1.定期集中培训:根据需要,每年组织1至2次地质灾害宣传培训,邀请专业机构或专家进行培训。
2.现场演练教学: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员工进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现场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在线学习平台: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知识的学习资料,员工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四、宣传培训考核评估1.考核方式: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通过问卷调查、笔试等形式对员工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考核员工对地质灾害基本知识、防范措施、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评估结果:按照评估结果,给予员工相应奖励或进行进一步培训。
五、宣传培训制度宣传1.培训提醒:提前向员工发布培训通知,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
2.宣传材料:准备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员工宣传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和防范措施。
3.宣传活动:组织地质灾害宣传活动,如演讲、讲座、展览等,扩大宣传的影响力。
六、制度执行与监督1.制度执行: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和推进。
2.制度监督:建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估宣传培训工作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制度的建立将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员工和企业的安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人
们的地灾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在这些培训工作中,不仅传播了地灾防治知识,还提高了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覆盖范围广泛。
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举办讲座、
发布宣传资料、开展实地演练等形式,向社会各界传播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预警信号和应对措施,让更多的人了解地灾的危害性和应对方法。
其次,培训工作突出实用性。
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针对
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特点和发生频率,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案。
通过模拟演练和实地教学,让参与培训的人员掌握了实用的自救互救技能,提高了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此外,培训工作还注重了解反馈和持续跟进。
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方式,收集培训效果和参与者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保证培训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在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使更多的人受益,为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贡献力量。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地灾防治知识培训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为建设安全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地质灾害会议记录地质灾害治理会议纪要(1)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3月28日,市长主持召开北山滑坡群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现场办公会议。
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出席会议,区、区、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市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
会议分别听取了省地矿局第一勘查院关于北山地质灾害情况,区、区、县政府关于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和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
市委副书记、市长就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对北山滑坡群综合防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现将会议纪要如下: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忧患意识,早布置、早落实、早安排,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我市属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全市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611处,特别是、城区范围内的北山滑坡群涉及面广,危害性大,属特大型地质灾害,且一直处于蠕滑变形状态,直接威胁着35家企事业单位、4所学校、5座寺院、4715户居民,3.2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各相关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认识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务必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
要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细化防灾减灾预案,落实防范应对措施,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时、有序、有效开展。
会议要求,市县区两级要继续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级网络体系,动员全社会,特别是受灾害威胁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市国土资源局要牵头完善市级群测群防网络,健全市、县区、乡和村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市、县区、乡镇网络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抓总,村级网络要由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户代表组成。
各县区政府要将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人员名单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里伍铜矿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唐学文【摘要】里伍铜矿位于高山峡谷地带,属自然地质灾害多发区.矿山在设计及开采过程中,针对矿山特殊地质环境和矿山周围地质灾害类型,贯彻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类型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使矿山周围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21【总页数】2页(P186-187)【关键词】地质灾害;危岩体崩塌;地压监测;采空区治理;防治措施【作者】唐学文【作者单位】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里伍铜矿,四川九龙626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矿山地质灾害不仅给矿山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制约着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冒顶片帮、泥石流、崩塌、滑坡、地裂缝、地塌陷等。
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突发性强,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目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显著上升态势,对灾害的预防和治理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文章对里伍铜矿地质灾害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合矿区生产实际,从矿山设计、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采空区治理、地压监测、危岩体崩塌等方面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使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实现社会、资源、经济及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矿山[1]。
1 矿区地质概况里伍铜矿位于杨子地台西缘康—滇地轴西侧,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南缘,北东向(木里—锦屏)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
矿区受雅砻江及其支流强烈切割,地形较复杂,陡崖、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为高山地貌。
地面海拔标高2300-3100m。
矿区受海底沟和江郎沟的强烈切割形成一向南东倾斜的三角形单面山,山坡坡度一般为22—43°。
矿区两侧为硫磺崖子和阴山崖子陡崖,相对高度200—500米。
阴山崖子有两组X陡倾角剪切裂隙,一组走向73—84°,平行阴山崖子,倾向345—213°,倾角71-80°;另一组走向295—304°,与阴山崖子斜交,倾向205—214°,倾角72-80°。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正文:----------------------------------------------------------------------------------------------------------------------------------------------------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娄底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娄政办发〔2016〕1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娄底经开区、万宝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机构:《娄底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娄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5月6日娄底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概述2015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61起,其中滑坡227起,崩塌19起,地面塌陷15起,死亡1人,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9373万元。
汛期共出现8次集中强降雨,并罕见的出现秋汛和冬汛。
汛期成功预警预报3起,紧急转移村民2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0万元。
二、2016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分析(一)汛期气候分析及重点防范期一般主汛期即为重点防范期。
根据气象部门资料,预测今年4~8月份为相对集中降水时段,相对相对降水时段也即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重点防范期应注意防范因降雨导致群发性地质灾害;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密集区,特别是矿业活动强烈区、大中型水利电力工程、新建项目等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应高度注意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治区新化县大部,冷水江市大部,涟源市西北、西南部,双峰县东部,娄星区局部等相对高差较大的山区和丘陵区,因人类工程活动及降水等因素影响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秦皇岛市地质灾害现状特征及防治体系建设探讨郝文辉;苏凯;郭巨;贡长青【摘要】分析秦皇岛市地质灾害现状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通过总结秦皇岛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并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面临的形势,对进—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提出建议,最大限度避免或降低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为秦皇岛市有计划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和合理安排生产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期刊名称】《地下水》【年(卷),期】2016(038)005【总页数】3页(P176-178)【关键词】地质灾害特征;防治;秦皇岛市【作者】郝文辉;苏凯;郭巨;贡长青【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河北省地矿局秦皇岛矿产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秦皇岛06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8°34′~119°51′,北纬39°21′~40°37′,由于市域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加之极端气候变化异常汛期雨量充沛,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该市地质灾害种类多,是河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之一。
秦皇岛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影响,温和湿润。
多年平均气温10.15℃,最高极温40.3℃,最低极温-29.2℃。
多年平均降水量640 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82%;年际降水量变化较大。
主要河流有滦河、青龙河、洋河、戴河、汤河、石河等,除滦河及其支流青龙河源远流长,汇水面积较大外,其余河流源短流急,雨季时河水猛涨,旱季骤减以至于干枯。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5.11•【字号】渝府办发〔2016〕81号•【施行日期】2016.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81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5月11日重庆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切实做好我市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2015年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情况。
2015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376起(灾情63起、险情313起),死亡3人,为历年最低。
全市共成功预报和处置灾险情371起,紧急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群众3703人,避免人员伤亡3615人。
(二)地质灾害主要特点。
与2014年相比,2015年我市地质灾害发生数量、因灾造成的伤亡人数及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减少。
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76%,其次是危岩崩塌,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16%。
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91%。
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和开县、万州、武隆、巫山、涪陵、合川等区县,约占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78.6%。
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其中降雨引发地质灾害366起,占地灾总数的97.3%。
二、2016年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据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我市2016年暴雨洪涝总体较常年偏重。
与常年同期相比,渝东北和渝东南偏多2―5成,其余地区偏多1―2成,汛期有10―12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
国土资源部公告2016年第11号——第三届国土资源
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6.06
•【文号】国土资源部公告2016年第11号
•【施行日期】2016.06.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地质灾害
正文
国土资源部公告
2016年第11号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工作,根据《关于商请推荐第三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的函》(国土资应急办函〔2016〕3号)要求,现将第三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名单予以公告,聘期自2016年6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
请受聘专家认真填报《第三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备案表》,于6月30日前将电子版发送至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联系人及电话:
地质环境司(应急办)徐维迎************
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王灿峰************邮箱:
*****************
2016年6月6日
附件:
1.第三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名单
2.第三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备案表附件1
(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附件2。
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措施刘准【摘要】当前,人类活动逐渐向山区扩展,加上地壳运动活跃,我国的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较为频繁,给人们的经济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因此,要做好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和防治工作.本文对滑坡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滑坡地质实际研究其具体防治措施.【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2页(P104-105)【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评价方法;防治措施【作者】刘准【作者单位】湖南省煤田地质局水工环地质勘探队,湖南长沙4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近年来,随着山区环境发展和城市化压力的增大,我国的滑坡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已成为区域环境中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滑坡受控于地质规律,一般常规上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到地下水活动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带或软弱面,分散地或整体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如果发生较严重的滑坡灾害,不仅仅给居民造成损失,还会影响到公路、通信等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的使用。
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的行为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
滑坡地质灾害无法完全避免,导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分为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两种。
2.1 自然因素地貌、地质条件导致出现滑坡地质灾害。
我国部分山区地带,常常会发生由于地貌、地质条件导致发生滑坡地质灾害。
就地质条件而言,岩土的类型是导致山体滑坡发生最主要的因素。
由于山区地带的部分岩土抗风化能力较低,结构相对松散,且抗剪强度低,因此在水流冲击之下易发生性能转变从而导致山体滑坡。
通常情况下,松散的覆盖层、粘土、泥岩、黄土和片岩、板岩等地区,另外部分软硬相间岩层形成斜坡均易导致山体滑坡。
此外,水文地质条件也是导致滑坡发生的重要原因。
2.2 人为因素经过相关调查研究,许多滑坡多发的地区均属于地壳于东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相对频繁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