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原县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的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6
2017年宽甸县财政决算报告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财政形势,我县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年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总体平稳、风险可控。
第一部分主要财政指标完成情况一、财政收入(一)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4746万元,同比增加7340万元,增长9.5%。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723万元,同比增加5535万元,增长11.3%;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5816万元,同比增加2472万元,增长10.6%;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207万元,同比减少667万元,下降13.7%。
(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723万元,同比增加5535万元,增长11.3%。
其中:从征收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25万元,同比增加6063万元,增长41.1%;地税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58万元,同比减少5486万元,下降22.3%;财政部门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740万元,同比增加4958万元,增长50.7%。
从收入种类看税收收入完成38895万元,同比增加486万元,增长1.3%,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1%;非税收入完成15828万元,同比增收5049万元,增长46.8%,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8.9%。
二、财政支出(一)地方财政总支出全口径财政支出完成274267万元,同比增加4734万元,增长1.8%。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943万元,同比增加6255万元,增长2.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5324万元,同比减少1521万元,下降9.0%。
(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8943万元,同比增加6255万元,增长2.5 %。
其中:从支出科目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14254万元,同比减少1169万元,下降7.6%;国防支出完成281万元,同比增加7万元,增长2.6%;公共安全支出完成13125万元,同比减少949万元,下降6.7%;教育支出完成49416万元,同比减少4512万元,下降8.4%;科学技术支出完成457万元,同比增加28万元,增长6.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完成2125万元,同比减少86万元,下降3.9%;社会保障支出完成50829万元,同比增加4124万元,增长8.8%;医疗卫生支出完成27643万元,同比增加2782万元,增长11.2%;环境保护支出完成2432万元,同比减少1182万元,下降32.7%;城乡社区支出完成8573万元,同比减少4785万元,下降35.8%;农林水事务支出完成69382万元,同比增加7302万元,增长11.8%;交通运输支出完成13067万元,同比增加6676万元,增长104.5%;资源勘探电力支出完成1448万元,同比减少84万元,下降5.5%;商业服务支出完成322万元,同比减少127万元,下降28.3%;国土资源气象支出完成936万元,同比减少27万元,下降2.8%;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818万元,同比减少644万元,下降26.2%;粮油物资储备支出完成319万元,同比减少480万元,下降60.1%;其他支出完成2516万元,同比减少619万元,下降19.7%。
浮梁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浮梁县统计局(2018年5月3日)2017年,全县上下围绕“打造生态样板,建设旅游胜地,做美山水城市,努力把浮梁建成对话世界的后花园,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样本”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2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3.5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7.6亿元,增长12.6%。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5.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32.7%。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3.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1%。
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为316386人,比上年末增加19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149383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7.22%,比上年末提高1.81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4724人,出生率为14.98‰;死亡人口1987人,死亡率为6.30‰;自然增长率为8.68‰。
全年财政总收入1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下降4.5%。
在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12.97亿元,增长11.2%,税收收入占比88.8%。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8889公顷,比上年减少176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329公顷,与上年持平。
油料种植面积6794公顷,增加33公顷。
糖料种植面积304公顷,增加15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96337吨,比上年增加7156吨,增长3.8%。
谷物产量179816吨,增长3.7%。
其中,稻谷产量170129吨,增长3.6%。
稻谷产量中,早稻产量23432吨,下降5.7%;中稻产量114205吨,增长8.1%;二晚产量32492吨,下降3.7%。
单
注:1.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支出总量(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收入总量(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国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
2.全国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是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建立跨
算平衡机制、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以及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等要求,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的资金,以及地方财政使用的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按照现行规定,地方财政结转结余资金当年不列预算支出,在以后年度实际使用时再列预算支出)。
2017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大了相关工作力度,导致全国财政使用结转结余及调入资金增加较多。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补+全国财政使用结转
建立跨年度预求,从预算稳定调节方财政使用的以前年列预算支出,在以后相关工作力度,导致。
关于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草案)与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18年7月25日在衡东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衡东县财政局局长 xxx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本次常委会报告2017年财政决算和2018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2017年,面对错综复杂的财政经济形势,财政部门紧紧围绕县委确定的“五县五化”发展战略和决策部署,着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推动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总体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情况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7639万元,比上年减少4827万元,下降3.64%,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0.03%。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914万元,为年度调整预算的100.59%;上划中央收入31934万元,比上年增长19.56%;上划省级收入8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8%。
收入分征管部门完成情况:国税系统完成46119万元,比上年增长33.58%;地税系统完成41980万元,比上年下降3.22 %;财政系统完成39540万元,比上年下降27.54%。
上级补助收入情况:2017年上级补助收入228728万元,比上年减少756万元,下降0.33%。
具体情况是:返还性收入7766万元,比上年增加124万元,增长1.62%;一般性转移支付151585万元,比上年增加9548万元,增长6.72%,主要项目有:均衡性转移支付46299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15506万元,义务教育转移支付8769万元,基层公检法司转移支付1384万元,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26715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转移支付23044万元等;专项转移支付收入69377万元,比上年减少10428万元,下降13.07%。
2、财政支出完成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全县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3293万元,比上年增加3141万元,增长0.9%,为调整预算的94.41%。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09.03.04•【字号】陕发改投资[2009]265号•【施行日期】2009.03.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预算、决算正文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陕发改投资〔2009〕265号)各市发展改革委、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局: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487号),现将陕西省2009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下达给你们,请抓紧安排落实,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抓紧工作,确保新增中央投资计划尽快下达。
请在接到投资计划后,立刻下达已核准的各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并报我委备案。
同时要督促县级发展改革部门及时将投资计划下达项目单位,并加强与卫生、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加快资金拨付。
二、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未开工项目必须立即开工,并加快材料采购等工作,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所有项目要提高效率,简化程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进度。
三、县医院病房床位设置要注意满足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4-6张或以上床位的病房要占病房建设的主要比例;建设资金首先要安排应急救治(重症监护、手术、急诊室)、污水垃圾处理、配电等辅助设施建设。
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首先要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配电、环境等辅助设施建设。
要严格审查建设方案,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调整。
本次建设后,要保证县医院、县中医医院、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达到国家相应标准。
四、本次建设所需配套资金主要由省、市政府负责落实,项目不得负债建设;申请贷款的,原则上由当地政府负责偿还本息,项目不得留有资金缺口。
2017年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全市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的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接续打出“1+5+N”政策组合拳,实施企业培育“四百计划”,扎实推进“项目年”工作,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省统计局审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1.44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3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3.39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214.75亿元,增长8.0%。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69.5%和24.6%,分别拉动GDP增长0.5个、5.6个和2.0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148元,增长8.3%。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5:46.6:36.9调整为15.5:48.8:35.7。
415.94456.66501.34544.66601.4410.79.0 8.67.88.161014182226300200400600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亿元图1 2013-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7.64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GDP 的比重为59.5%,对GDP 增长的贡献率为59.2%,拉动GDP 增长4.8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6.1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34.18亿元,增长7.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6万人,比上年增长0.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7万人,比上年增长4.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1万人,比上年下降2.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5%,与上年持平。
2010年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
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按照“一主导三带动六突破”的总体思路,紧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和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大好机遇,坚持调结构促转型谋发展,全市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复苏向好势头,高点起步,逐步回归到平稳较快的发展轨道,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10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3.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322.1亿元,增长11.7%。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3%。
人均生产总值21900元,约合3307美元。
生产总值(“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13.7%)2010年咸阳三次产业构成(%)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30940公顷,比上年增加10673公顷,增长2.5%;棉花种植面积551公顷,减少402公顷,下降42.2%;油料种植面积26171公顷,减少236公顷,下降0.9%;蔬菜种植面积82133公顷,增加3677公顷,增长4.7%。
全年粮食总产量为222.6万吨,较上年增长6.9%。
其中夏粮产量109.5万吨,增长7.7%;秋粮产量113.1万吨,增长5.2%。
油料作物总产4.8万吨,下降5.9%。
蔬菜总产338.5万吨,增长7.3%。
水果总产量496.5万吨,增长8.3%。
其中苹果401.5万吨,增长6.2%。
粮食总产量(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17.5万吨,比上年增长11.9%。
其中,猪肉产量13.4万吨,增长11.4%。
奶类总产量68.7万吨,增长13.4%,其中牛奶产量60.9万吨,增长13.5%。
2017年金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金堂县统计局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固本、文旅兴城”三大战略。
落实市委主体功能区战略,抢抓“东进”历史机遇,加快富美金堂建设,奋力打造成都东北门户和东成都主城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积极向好,稳中快进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46.4亿元,增长5.0%;二产业增加值176.6亿元,增长12.2%;三产业增加值152.0亿元,增长11.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47.1:40.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达52928元,增长12.8%。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GDP 的比重为61.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359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1——2—增转移就业人数723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3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3人。
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7%。
2013-2017年金堂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走势图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3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其中农业总产值51.3亿元,增长5.1%;林业总产值0.81亿元,增长3.6%;牧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0.9%;渔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12.1%。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4800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9.6万吨,减产7.5%;油料产量5.6万吨,增长20.0%;水果产量23.7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105.2万吨,减产0.5%。
全年肉类总产量7.1万吨,比上年下降1.4%;生猪出栏63.7万头,下降3.4%;肉牛出栏2.9万头,下降3.3%;肉羊出栏23.2万只,增长3.3%;小家禽出栏715.1万只,增长5.3%;蚕茧产量0.2万吨,下降37.9%。
2017年新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新津县统计局(2018年4月19日)2017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成南副中心、滨江花园城”的发展定位,积极抢抓天府新区、成都“南拓”等多重发展机遇,主动作为,开拓进取,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综合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7.63亿元,增长4.6%;二产业增加值178.91亿元,增长10.6%;三产业增加值104.90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比重5.8:59.4:34.8,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2.8%、59.5%、37.7%。
图1 2013-2017年新津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2 2017年新津县三次产业比2017年全县累计完成民营经济增加值(含外商、港澳台经济)232.36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7.1%。
其中: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40亿元,同比增长3.4%;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64.4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民营工业经济增加值156.72亿元,占全口径工业增加值的93.0%,同比增长12.7%;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61.50亿元,同比增长9.5%。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7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12.95亿元,同比增长4.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333.53公顷,油料面积3977公顷,蔬菜面积4865.9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10.27万吨,比上年减少0.6%;油料产量1.02万吨,减少2.0%;蔬菜产量23.25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4.54万吨,增长8.9%。
2017年全县畜牧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增加值7.11亿元,增长3.5%。
全年出栏生猪34.18万头,减少2.2%,出栏家禽996万只,减少0.5%,肉类总产量4.17万吨,减少0.02 %;全年水产品产量1.55万吨,增长4.1%。
关于三原县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的
报告
——2018年10月26日在三原县第十八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三原县财政局局长张永刚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2018年1月18日,三原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三原县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8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现在,2017年财政决算已经市财政局批复。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
根据《咸阳市财政局关于2017年度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2017年,全县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33034万元,占预算32730万元的101%,超收304万元,较上年实绩30303万元,增长9.01%,增收2731万元。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33034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00901万元(其中:增值税返还收入1538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414万元,成品油改革返还收入452万元,消费税返还收入1万元,营改增基数返还7590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63655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收入14470万元,产粮油大县奖励收入200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18614万元,
结算补助收入5547万元,义务教育等转移支付收入3665万元,基层公检法转移支付收入1755万元,基本养老保险和低保等转移支付收入6533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转移支付收入13318万元,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收入1394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2930万元,革命老区转移支付收入11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7725万元),加上债券转贷收入5000万元,调入资金5833万元,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决算收入共计244768万元。
2017年,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8264万元,占调整预算231174万元的103.07%,较上年同期增长8.71%,增支19083万元。
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38264万元,加上出口退税上解37万元,专项上解3513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50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4万元,全年财政决算支出总计244768万元,收支相抵后,年终结余为0万元。
市财政局批复的2017年全县财政决算收支情况与三原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数相比,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245769万元减少到244768万元,减少1001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增加1万、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1848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14656万元、调入资金增加282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减少1492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增加304万元、年终结余增加187万元);全县公共财政决算支出由245956万元
减少到244768万元,减少1188万元;预算结余由-187万元增加到0,增加187万元。
主要是由于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今年1月18日召开,上报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财政总收入预算执行数是按照2017年收入情况进行估算的,当时全市财政决算正在汇审期间,而在正式财政决算汇审上报时,一些结算办法又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的扣减事项增加,造成市财政局批复的2017年全县财政决算收支情况与三原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数不相一致。
二、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县各组织收入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圆满完成了既定的总收支目标任务,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平稳有序,但在财政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入结构不够合理,非税收入比重依然偏高,财政收入增长动力减弱,收入总量较大与税收收入占比偏低已成为当前我县财政收入的新的矛盾。
二是财政支出调控能力不足,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也需进一步加强。
三是社会经济建设过份依赖于财政投入,社会资本、金融等方面的助推作用发挥不够积极,隐性债务风险巨大。
四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财政收入低位运行,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与有限的财力来源矛盾日益突出,收支矛盾日趋尖锐。
这些困难和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须在今后工作中采
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组织收入,努力实现预期目标。
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研判,认真研究新的税收政策,及时掌握财税收入变化特点,在“优质”税种的征收上下大力气,从分析中找问题,定措施,促增收。
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整合资源,共享信息,杜绝跑冒滴漏。
要充分发挥税收一体化管理平台作用,加大协税护税合作力度,创新征管模式,确保均衡入库。
认真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投入方向和重点,努力争取更多的财政政策和资金,不断壮大我县财政实力,提高保障能力。
(二)积极培植财源,支持转型升级。
一是围绕“富强、人文、健康”新三原的建设目标,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为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财政贴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努力培植新的税收增长点。
二是全面落实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分七年时间,完成对我县招商引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兑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彰显政府担当作为。
三是加快三原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培植高新科技、高端制造业,对重点项目跟踪服务,要更加注重新上企业的占地税收产出和就业贡献率,每亩税收贡献20万以上或者更高。
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化相结合,加快调整第三产业结构,全面推进文化旅游业、餐饮服务业等快速发展,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税收贡献份额。
(三)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服务民生。
努力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科技、文化、城乡社区等社会事务均衡发展。
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精准扶贫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
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及大气污染、污水处理等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居水平。
加大对“三公”经费和所有财政资金的支出监管力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将节约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的刀刃上。
(四)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水平。
严格贯彻落实《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坚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
建立健全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效机制,将已安排但超过两年仍未使用的资金无条件坚决收回,统筹安排使用。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实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积极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加强地方库款、财政专户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库款保持在合理区间。
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融资模式,逐步扩大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试点范围。
强化约束机制,矢志推进改革,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动态监控机制。
不断强化人大意识,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
努力提高科学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2018年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我们决心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戮力同心、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追赶超越,共同为我县成功争创全省十强县和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三原而努力奋斗!
三原县财政局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