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61.20 KB
- 文档页数:8
育种学复习资料1.家畜育种:是人类应用动物生理、生化、遗传、生物统计等理论,为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对家养动物开展长期连续系统的人工遗传改良的工作。
2.驯养:人类为了某种目的从自然界中猎捕野生动物加以驯服将其野生逐渐转变成人工饲养的过程。
3.驯化:人类把驯养的动物再经过长期的选育,使其体型、生活习性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具有优良生产性、具大经济价值的家畜。
4.驯化的特点:(1)向更加依赖人类、更加适应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2)向多类型化、产品多样化方向发展。
5.育种的核心:选种:选好种用家畜种用价值的遗传评估选配:配种方案制订杂种优势利用配合力测定6.品系:品系是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指一些具有突出优点,并能相对稳定将其优点遗传给后代的种畜群。
7.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来源相同(2)性状及适应性相似(3)遗传性稳定(4)一定的结构(5)足够的数量(6)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8.眼肌面积:指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横断面面积,可用测积仪或按公式cm=眼肌高度×宽度×0.7计算。
9.系水力:指当肌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水分和添加水分的能力。
10.生产性能:指家畜最经济有效地生产畜产品的能力。
11.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对比:自然选择人工选择概念自然界的力量人为的力量目的利于家畜人类实质基因、基因频率相同效果慢快方向随机的,无目标非随机的,有目标法则适者生存保护分化根据表型基因型12.质量性状:概念:由单个或少数几个基因座所决定的,性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表型变异为间断分布。
原理:判别特定基因型。
选择方法:现有群体的表型分析和系谱分析、组织测交试验,以期基因型出现更典型的分离、生化遗传学、免疫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技术。
(1)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对显性基因的选择,实际是对隐性纯合个体及隐性基因携带者淘汰的过程。
(2)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对隐性基因的选择实际上是对显性基因的淘汰。
13.测交:通过被测个体与一定亲属关系个体的配种计划,观察后代的表现,以期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2021复习题名词解释1.品种:是由人工创造的,已被作为生产资料利用,具有大致一样的生物学特性、经济学特性、形态特征,并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的栽培植物集团优良品种:具有优良的种性和优良的品质,其遗传特性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要求,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给产品的品种2.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或者是原分布区及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以致植物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驯化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及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在自然状况下生长不正常或死亡,但通过人为的干预措施对植物的遗传特性进展逐步改进使原本不能生存的植物可以适应新的环境而正常生长3.就地保存:指在资源植物的产地, 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到达保存资源的目的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境变化很大, 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 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 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
4.授粉:将花粉传播到柱头上的操作过程。
受精:5.芽变选种:指利用发生变异的枝、芽进展无性繁殖,使之性状固定,通过比拟鉴定,选出优系,培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实生选种:从播种无性繁殖园艺植物自然授粉的种子所产生的植株中,选育优良品种的方法6.雌性系:指雌雄同株异花的作物,只生雌花,不生雄花且该种性状能够稳定遗传的品系。
〔黄瓜、甜瓜、南瓜中应用较多〕雌株系: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的系统。
7.保持系:给不育系授粉能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恢复系:用来给雄性不育系授粉,使杂种一代品种群体中每个植株恢复雄性繁殖能力的纯合自交系8.自交不亲和性: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
自交不亲和系: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植株,经多代自交选择后,其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的后代株间相互授粉亦不亲和的系统9.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雌性器官正常,雄性器官畸形退化,不能产生功能正常的雄配子〔花粉〕的现象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通过人工选育,在雌器官发育正常的两性花植物中获得遗传性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统10.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或品种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生产力。
一、名词解释:1.MAS(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借助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的基因型进行选择。
2.测验种:测交所用的共同亲本。
3.纯系:对突变和杂交基因型经过连续多代自交加选择而得到的同质纯和群体。
4.复交: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杂交。
5.光温敏雄性不育:由光、温诱导的雄性不育。
6.回交:两亲本杂交后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次杂交的方式称为回交。
7.基因聚合:将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有用基因聚合到同一个基因组中。
8.轮回亲本: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9.配合力:一个亲本与其他若干个亲本杂交后杂种F1的生产力或某个数量性状指标的大小。
10.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性:其自交不亲和性受配子体基因型控制,表现在雌雄配子间的相互抑制作用11.作物品种: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群体。
12.双交种:通过双交的杂交方式培育出的种子称为双交种。
13.特殊配合力:某特定亲本品种配置杂交组合在某一数量性状上的实际水平与根据其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推算的理论值的偏差。
由基因的非加性效应决定,是不能遗传的部分。
14.天然异交率:作物不同品种间天然杂交的概率。
15.系谱法:自杂种第一次分离世代(单交F2,复交F1)开始选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系统中选优,直至选育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是升级进行产量实验。
16.选择育种(系统育种):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品种比较实验和生产实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7.雄性不育性:植株的雌蕊正常而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18.一般配合力:某一纯系品种与若干纯系品种杂交后,其杂种一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的平均表现。
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所决定,为可遗传的部分。
19.引种:泛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各种遗传资源材料。
20.诱变育种: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作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自交不亲和:是指具有完全花并能产生正常雌、雄蕊及正常雌、雄配子的植物,但自花授粉不能结实的特性。
2、近等基因系:具有相似遗传背景、而只在个别性状上有差异的许多品种。
3、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
4、育种目标: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即在一定地区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要选育出的品种应具有哪些优良性状以及各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指标。
5、稳产:优良品种在推广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间产量变化幅度较小,在环境多变的条件下能够保持均衡的增产作用。
6、经济系数:收获指数(harvest index),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
7、引种:广义的引种(crop introduction)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品种、新植物、新作物、品系以及供研究用的或有价值的种质资源或遗传资源材料。
从生产的角度讲,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外国引入优良新作物或新品种,通过适应性试验,直接在生产上推广种植。
8、选择育种:是指对现有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通过性状鉴定、选择,再经过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驯化则是人类使植物适应新的地理环境能力、并对其加以改造和利用的过程10、间接鉴定:根据性状间的相关变异的原理,借助于与目标性状有高度相关的性状的表现来对目标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间接鉴定。
11、直接鉴定:根据性状的直接表现对其进行鉴定的方法称为直接鉴定。
12、田间鉴定:在田间栽培条件下,对有关性状进行的鉴定称为田间鉴定。
13、室内鉴定:品质等生理生化性状则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借助于某些实验仪器设备才能进行鉴定。
14、自然鉴定:(当被鉴定的性状在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充分地表现时)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对其进行的鉴定,这就称为自然鉴定。
15、诱发鉴定:在人工诱发条件下所进行的鉴定称为诱发鉴定。
16、杂交育种:不同品种之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以育成纯系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绪论一、作物品种的概念: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特定栽培群体;具有特异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二、品种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①提高作物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②改进农产品品质;③增强作物对病虫害和环境胁迫的抗耐性,保证稳产和优质;④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⑤利于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
⑥扩大作物种植区域;第一章育种目标一、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当、适应机械化操作二、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①适应国民经济和生产发展的需要;②针对作物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依赖现有的种质资源;③与特定的生态环境及种植制度相适应;④落实到具体性状和指标;⑤用前瞻性和发展的眼光审视与中目标;第二章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在育种上的重要性:1. 种质资源是现代育种的物质基础;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种质资资源的发掘与利用;3. 种质资源是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是实现新育种目标的前提;4. 种质资源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主要内容:1、起源中心有两个主要特征: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频率较高。
故又可称为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2、作物起源中心可分为原生起源中心与次生起源中心;三、种质资源的类别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农家品种、改良品种);2.外地种质资源;3.野生种质资源;4.人工创造种质资源;四、种质资源的收集方法:考察收集,征集,交换、转引;五、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种植保存、储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技术;第三章作物繁殖方式及其育种特点一、作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性繁殖: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营养体繁殖、无融合生殖;二、有性繁殖作物的主要授粉方式1、自花授粉定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一、名词解释(6X3’=18’)1.嵌合体:组织发生层的细胞中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由此发育形成不同遗传背景的植物组织或器官2.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自然条件与原产地差异较大,或引入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或扩大)植物的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的引种方式3.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
4.自交不亲和性:指在两性花植物中,雌雄配子都有正常的授粉受精能力,在不同基因性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子,但花期自交不能结子或结子率极低的特性。
5.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
6.多倍体育种:利用各种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各种园艺植物表现优良的倍性群体。
7.杂种优势:两个不同基因型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一代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8.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物质的变异,经过选择和鉴定,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9.自交系:指从某品种的一个单株连续自交多代,结合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遗传性相对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10.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选择,选育出自交不亲和性能稳定遗传、同一株系内株间授粉不亲和的自交系。
11.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
12.园艺植物育种学:研究园艺植物现有品种的改良以及培育优良新品种的原理、途径和方法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13.品种:是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14.种质:是指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15.良种繁育:是一门研究保持品种种性和优质种子生产技术的科学。
16.繁殖系数:指种子繁殖的倍数。
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遗传育种对野生型菌株或低产菌株进行遗传操作和分离筛选,从大量突变体中筛选出性状优良的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加以优化,得到适合发酵工业生产的优良菌种(产量、质量、新产物)。
二、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具体目标:1、提高产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总是排在一切商业发酵首位的目标2、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如色素;提高有效组分3、改变菌种形状,改善发酵过程,如改变和扩大菌种的原料结构;改善菌种生长速率;提高斜面孢子化程度;降低需氧量和能耗;耐不良环境;耐目的产物;改变细胞透性,提高产物分泌4、遗传性状特别是生产性状稳定5、改变生物合成途径,获得新产物三、优良发酵菌株应具备哪些特性1、遗传稳定2、易于培养:营养谱广、培养条件易达到3、易于保存(如孢子丰富或产生休眠体)4、种子生长旺盛5、发酵周期短,产量高,产物单一6、产物易于分离纯化第二章微生物遗传学基础一、名词解释: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一般指位于染色体上编码一个特定功能产物(如蛋白质或RNA分子等)的一段核苷酸序列。
转化:受体细胞直接吸收了来自供外源DNA片断,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细胞部分遗传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转化。
转导:外源遗传物质通过噬菌体的携带进入受体细胞,并与受体染色体发生基因重组接合:供体菌通过性菌毛传递不同长度的单链DNA给受体菌,在后者细胞中发生交换、整合,从而使后者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现象。
菌种衰退: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称为菌种的衰退。
二、突变型的种类形态突变型、生化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致死突变型、抗性突变型。
三、试质粒的性质及其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性质:自我复制、拷贝数高、不相容性、转移性。
应用: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将目的基因带入宿主细胞;其所带抗性基因可作为标记基因;降解复杂有机化合物;合成限制性内切酶或修饰酶。
第三章遗传与变异一、基因组对于原核生物来说,就是它的整个染色体;对于二倍体的真核生物来说,是能够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
农业科技中的育种技术资料育种技术在农业科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促进了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提高。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育种技术资料。
一、蔬菜育种技术资料1. 蔬菜育种技术简介蔬菜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杂交和培育来改良蔬菜的性状和品质。
常见的技术包括单株选择法、选择质量法、直接育种法等。
2. 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法是指在蔬菜品种的种子中选择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父本。
它适用于繁殖力强、遗传基础较宽的蔬菜品种。
3. 选择质量法选择质量法是通过选择某些蔬菜的优良变异体进行繁殖,从而改良品种。
它适用于繁殖力较差、变异程度较大的蔬菜品种。
4. 直接育种法直接育种法是指根据遗传规律,将两个或多个具有理想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培育出更优良的品种。
它适用于有杂交优势的蔬菜品种。
二、水果育种技术资料1. 水果育种技术简介水果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和杂交来改良水果的性状和产量。
常见的技术包括异交、杂交、温室育苗等。
2. 异交技术异交技术是指通过人工辅助授粉,将不同染色体数量的品种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它适用于水果品种改良和创新。
3. 杂交技术杂交技术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它广泛应用于水果生产中,提高了水果的产量和质量。
4. 温室育苗技术温室育苗技术是指在温室条件下进行水果苗木的育苗,以提前开花结果。
它可以增加水果的产量和提高品质,缩短生长周期。
三、粮食作物育种技术资料1. 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简介粮食作物育种技术是通过选择和杂交来培育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
常见的技术包括选择后代法、杂交育种法、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
2. 选择后代法选择后代法是指通过连续选择某个或某几个性状优良的后代,逐步改良品种。
它适用于有一定遗传基础的粮食作物品种。
3. 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亲本进行杂交,培育出具有高产、抗病虫害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第一章绪论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的区别:⑴在于选择主体和进化方向,自然进化过程的选择主体是人以外的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条件,选择保存和积累对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有利的变异。
人工进化的主体是人,选择保存和积累对人类有利的变异,促使野生类型向栽培类型转化。
⑵在进化原料方面自然进化完全依赖自然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而人工进化除了利用上述变异以外,还通过各种诱变手段提高突变频率和按人类的需要促使在自然界很难甚至不可能发生的重组,乃至通过生物技术导入外源基因丰富进化原料。
⑶在隔离方面,人工进化可以超越由空间距离和山丘、海洋等形成的隔离条件,创造各种人为的隔离环境、以促使新类型的形成。
⑷在选择的目的性和进化性等方面自然进化没有目的、计划可循,和人工进化由初期的无目的,无计划的无意识选择发展到有目的选择。
⑸在时间上,人工进化比然进化所需要的时间短。
第二章繁殖习性、品种类型和育种特点1.自花授粉植物遗传特点(1)由于长期自花授粉和定向选择,自花授粉植物品种群体内,绝大多数个体基因型是纯合的,而且个体间基因型是同质的,其表现型整齐一致的。
(2)在自花授粉植物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产生的纯系的一致性,在以后各个世代中,不通过人工自交都能较稳定的保持下去。
(3)自花授粉植物具有自交不退化或退化缓慢的特点。
2.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特点(1)群体内个体的基因型杂合,个体间在基因型与表现型上不一致(异质)。
(2)从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后代总是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出多样性,优良性状难以稳定遗传下去,为获得稳定的纯合后代和保证选择效果,必须在适当控制授粉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选择。
(3)异花授粉植物自交会导致生活力显著衰退,称为自交衰退。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1.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1)新品种必须符合生产和市场的需要(2)新品种要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育种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要大(4)近期需要与长远利益兼顾(5)处理好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的关系2.制订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客观需要、主观条件、最佳效益、竞争优势第四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面临迅速流失的重大威胁:森林覆盖率下降、过度放牧和盲目滥恳、大面积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育种业发展迅速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第五章引种驯化1.引种作用:克服资源地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丰富品种类型,引种需时少,见效快,是实现良种化的重要手段2.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是引种材料在本身遗传性适应范围内的迁移,即在迁移适应的过程中,未改变本身的遗传性。
绪论1、园艺作物育种学的概念及任务是什么?概念:任务:改进作物的遗传特性2、举例说明优良品种有什么作用?增产增收(增加产量、改进品质、延长产品供应期、增强抗逆抗病虫害、适应集约化管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3、园艺作物有哪些育种目标?适应、整齐、稳定、特异品质:感官品质、化学品质(营养品质、药用品质、卫生品质)P.4 种质资源·种质: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种质资源: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
或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
包括:栽培种、野生种及近缘种,人工创造的种质材料。
·种质资源的类型及性质分类:地方品种、主栽品种、原始栽培类型、野生近缘种和育种材料。
·地方品种:指那些在局部地区内栽培的品种,或古老的农家品种。
是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特定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强。
适合当地特殊的文化和栽培习惯。
大多没有经过现代育种技术的改良。
具极大遗传价值和育种潜力的种质资源。
·主栽品种:经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基因库较狭窄。
适应当前新的消费习惯和生产方式。
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较广的适应性及抗逆性。
是育种的基本材料。
·原始栽培类型:具有原始农业性状的类型。
是现代栽培作物的原始种或参与种,是经数千年的发展而产生的。
基因库丰富,对本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应性更强。
是难得的育种材料。
·野生种及近缘种:野生种是生物进化长期自然选择的的结果。
栽培作物近缘种是介于栽培和野生类型之间的不同程度的过渡类型。
具备生物多样性,常带有作物所缺少的某些抗逆基因,在育种上往往作为抗源资源加以利用。
·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①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②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初生起源中心,作物显性性状和最大遗传多样性的聚集地区。
作物由初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又会因作物本身的自交和自然隔离而形成新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多样化地区,即为次生起源中心③同源平行变异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在相近植物的遗传变异性中出现平行现象。
④提出主要世界作物八大起源中心·种质资源保存方式: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种子保存、(种植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利用保存)·种质创新:指人们利用各种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根据不同目的创造成新作物、新品种、新类型、新材料。
1、什么叫种质,什么叫种质资源?2、根据来源与性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3、根据不同的特点,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如何保存?4、如何正确评价和利用种质资源?5、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对园艺作物育种有什么指导意义?6、如何开展种质资源的评价和利用?P.5 引种·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分布或栽培区域人为迁移到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种植的过程。
简单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的称作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需采用相应的农业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作驯化引种。
·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容易造成冻害的原因?中纬度植物具有较长冬季体眠,是对该地区初春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因气温暂时转暖而萌动。
高纬度植物,因产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
当高纬度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后,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休眠中断而开始萌动,—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
·引种成功的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观赏品质;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气候、土壤、共栖生态型·影响园艺作物的引种等因素:温度(积温,需冷量)、水分(全年变化规律,湿度)、光照(光周期,长短强弱)、土壤(PH含盐量,地下水水位)、(生物,菌根微生物)·引种基本程序:可行性分析:①确定影响适应性的主导生态因子②调查引入材料的分布范围③分析引种方向与中心产区之间的关系④参考适应性相近似的种类和品种在本地区的表现⑤借鉴前人引种实践的经验教训。
(2)引种材料的收集和编号登记:对植物性状、经济性状、原产地生态特点等进行详细记载说明,避兔混淆。
(3)引种材料的检疫和隔离和种植(4)引种试验:用当地有代表性的优良品种为对照,对引入材料进行系统的比较以确定其优劣和适应性。
①少最试引观察②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5)栽培性试验和推广1、简单引种与驯化引种有什么区别?2、有哪些生态因素会影响园艺作物的引种?3、引种的程序是什么?4、举例说明南方、北方相互引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P.6 选择育种看书遗传、选择、变异·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栽培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自然选择/人工选择。
·实质: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群体中的基因及基因型的种类和频率)。
·选择次数分:一次选择的作用常常仅限于对现有变异类型的筛选,而多次选择则能起到定向积累变异的作用。
决定于遗传基础和生殖周期的长短。
·选择方法分(最基本):混合选择(根据植株表现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择符合选种目标的优良单株、单果混合留种,下一代混播于混选区内,与标准品种或原始品种进行比较鉴定)和单株选择(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单株采种,下一代每单株的后代分株系播种,在试验圃内每一株系种一小区,根据表现淘汰不良株系)。
·质量性状:受单基因或少数基因控制,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后代中不同类型容易区分选择,选择选择效果较高。
·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不能分成明显的类型,并且容易受环境影响,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较多。
·有性繁殖作物选择方法:自花授粉作物(遗传多为纯合,采用一到两次单株选择)、异花授粉作物(自然杂交率50%以上,单株-混合选择法、母系选择法、亲系选择法、剩余种子法、集团选择法)P108、常异花授粉植物(自然杂交率5%~50%,多次单株选择法)异花授粉植物,原始群体株间性状差异不大可用单株-混合选择法,否则用混合-单株选择法。
·母系选择法:对所选的植株不进行隔离等杂交方法,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
简便但选纯速度慢。
·亲系选择法:程序与多次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别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较圃里留种,而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
每一代每一当选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较圃,一份用以留种区内留种。
在系统比较圃内各系统间不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精确的比较。
在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进行隔离。
根据系统比较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
·集团选择法:根据不同特性把性状相似的优株归并成几个集团,将从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各个小区内,以便集团间以及对照品种进行比较鉴定,选出最优集团。
·选择强度: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群体或性状的选择效果,将选择差标准化。
·缩短选种周期的一般措施:①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圃地的增减及世代的缩短②各种选择方法的灵活运用③利用组织培育等技术,迅速扩大繁殖群体④提高选择鉴定技术⑤提高选择效果·选择育种程序:原始材料圃→选种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较圃→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与推广·异花植物选择育种注意:遗传基础复杂,亲本后代之间存在变异,群体内变异大,自交后代生活里衰退,选种需要严格隔离。
1、基本概念: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母系选择法、集团选择法、亲系选择法、选择强度。
2、选择的实质是什么?3、如何进行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4、有性繁殖的园艺作物作物,根据其开花授粉习性可分别采用哪些选择方法?5、异花授粉园艺作物选择育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6、选择育种的程序是什么?7、在选择育种中可以采用哪些措施缩短育种年限?8、如何进行株选,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选择效率,在实际选择育种过程中如何提高株选的效率?P100 P111芽变(无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芽变育种:指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培育出新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突变、核外突变·特点:嵌合性(个别发生)、多样性(部位,性状,质/数量,胞质)、平行性、局限性(不同植物差异,同时2个变异很少)P114·育种时期:应根据育种目标着重抓住目标性状最易发现的时期。
例如:观花植物的芽变育种,应着重在开花期;果实性状变异为目标的;主要在果实采收期进行,而选择早熟芽变则应在采收前2周开始;抗性为育种目标抓住灾害发生之后的时期。
·判断芽变/饰变:P117。
对于一些综合性状和数量性状:①分析综合性状的构成因素,与原类型相比,如发现其中一个质量性状或较稳定的数量性状发生较显著而稳定的变异,则芽变的可能性较大;②比较两个性状的相关比值③对不同条件下出现的相同性状的变异个体之间,可比较其各与当地对照之间的相对差异,从而排除不同立地条件下环境的影响;④对于一些存在着基础与衍生关系的变异性状,分析时应以受环境影响小的基础性状为主。
⑤有些数量性状的变异可利用同时出现与其相关的质量性状或较稳定的数量性状的变异,进行间接判断。
·经过上面分析后获得“准芽变”个体,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如:核酸的多态性为基础的遗传标记。
·选种步骤:初选(发现优良变异、分析变异、芽变的分离同型化)→复选(鉴定圃、复选圃,对芽变全面精确鉴定)和决选(确定生产上有前途的品种)·芽变的保存:无性繁殖保存方法:分生,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实生选种:采用种子繁殖成为实生繁殖,对其进行选择。
具有变异多、变异普遍和变异幅度大的特点。
实生选种对珠心多胚现象的柑橘类意义非凡,因为同时存在有性系的变异和珠心胚实生系变异,有可能获得利用有性系变异选育出的自然杂种、珠心系中发生的变异、利用珠心胚实生苗的生理复壮作用选育出的新品系。
1、什么是芽变育种?2、芽变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3、如何鉴定芽变和饰变?4、在实际育种过程中,你认为在什么时期进行芽变选择比较适宜?5、芽变育种的程序是什么?P.7 杂交育种·亲本选择原则:广(广泛搜集符合育种目标的原始材料)精(精选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明(明确亲本性状,分清主次)土(重视地方品种)高(亲本一般配合力要高)·亲本选配原则:补(父母本性状互补)态(选择不同类型或地理起源的亲本)优母(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符(亲本之一的性状符合育种目标)高(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期育(注意亲本开花期和雌蕊育期)常规杂交育种杂交方式:两亲杂交、多亲杂交(添加杂交,合成杂交)·两亲杂交:单交/回交(轮回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