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歌词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第6单元《星星索》1【教学理念】1. 以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把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多元的音乐感受与体验之中,培养学生美好情操,促进学生品格的健全发展。
2.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能够对印度尼西亚“克隆钟”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国家民歌的艺术风格,并能够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3. 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哼唱出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基本音型,二声部合作体验、辨别旋律与伴奏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克隆钟”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对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听赏过程中,通过聆听、讨论、分析、哼唱等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和表现“克隆钟音乐”的音乐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印度尼西亚民间音乐产生兴趣,体验不同国家民歌的艺术风格,并能够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
从歌词中挖掘丰富的思想内涵,开阔音乐视野,使他们热爱世界多元文化,进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3【学情分析】通过七年级上册一学期的学习,本学期学生音乐认知水平表现在:其一,班级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演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有明显的提高。
其二,学生的音准、识读乐谱、节奏等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印度尼西亚民间音乐产生兴趣,让学生体验不同国家民歌的艺术风格,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学习中产生动机、兴趣和快乐,学会欣赏音乐,从音乐学习中发现美、感悟美,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实现学生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的哼唱出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基本音型,二声部合作体验,辨别旋律与伴奏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克隆钟”这种音乐体裁的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心得感悟【篇1】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里,或许你的那颗心早已和我一样的浮躁、不安!而曾经的那份安然、恬静已渐渐地丢失,在现实面前丧失了自我!但我是一名幸运儿,在我的大学生活中遇到了"小传",并让我重新找回了那颗最真的心、最初的自我!"小传"是我们学院"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基地"协会的简称。
遇到"小传"是在我大一快结束的时候,那时看到老师和学姐学长们在校园里做宣传!"小传"的宗旨是: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创建注入一份力量!从此,我便爱上了这个协会!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小传"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从《弟子规》做起!每天早上晨读一遍,利用课余时间看有关的视频资料。
当我读到《弟子规》中的"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时,让我倍感深触。
想想以前在家里,父母叫我做点事情,可我总是爱拖延,甚至为此跟父母发生争吵,顶撞父母。
就连最基本的中华传统美德——孝顺父母,都没有做到!真的感到很惭愧!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昔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们的时间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看电视剧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今后,我要多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传统文化和阅读书籍!《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慢慢地按照《弟子规》去改正这些缺点。
在"小传"期间,老师还组织我们去秋浦书院做义工。
每次我走进书院,都觉得身心格外的和谐,那份突如其来的安静,才发现是我内心一直所追寻的.!在做义工期间,除了打扫卫生外,更多的是在书院里进行参学,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修身养性!参学的课程有:论语读书会,管仲班,茶艺,古琴等!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古琴!老师不仅教我们弹琴和讲有关的知识,还和我们分享他自身的经历。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歌词生命之河(天上的河)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啊啊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生命的河喜乐的河缓缓流过我的心窝我要唱那一首歌唱一首天上的歌天上的乌云心里的忧伤全都洒落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熊猫咪咪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咪咪牙咪咪请你相信我们没有忘记你高高的月儿天上挂明天的早餐在我心底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music---太阳出来罗喂照亮我也照亮你一样的空气我们呼吸这世界我和你生活在一起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请让我来帮助你就像帮助我自己请让我去关心你就像关心我们自己这世界会变得更美丽七劝行善歌山歌泱泱唱开场且唱中华(大马,马来西亚)有七劝一劝世人多行善广结善缘福寿全二劝世人行孝道自古百善孝为先三劝世人莫贪财人算不如老天算四劝世人莫偷盗触犯国法坐牢监五劝世人莫淫乱伤风败俗惹事端六劝世人莫奸刁因果不差必报还七劝世人莫杀生物我同亲不一般国泰民丰保平安爱的真谛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家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凡事要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出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啦……啦……你用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Music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亨着海的欢乐啦……啦……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重高出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啦……啦……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啦……啦……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跪羊图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活佛成就生命大意义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孝是仁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 《百孝篇》小羊跪哺闭目吮母液感念母恩受乳恭身体膝落地姿态如敬礼小羊儿天性有道理(尽心竭力孝父母,孝亲亲责莫回言,诸事不顺因不孝,怎知孝能感动天)人间孝道及时莫迟疑一朝羽丰反哺莫遗弃父身病是为子劳成疾母心忧是忧儿未成器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风霜的累积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多少浮云游子梦奔波前程远乡里父母倚窗扉苦盼子女的消息多少风霜的累积双亲容颜已渐老莫到忏悔时未能报答父母恩为人子女饮水要思源圆满生命尽孝无愧意儿女心无论在何地给双亲一声感恩您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他)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泪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父亲原唱:崔京皓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那是我小时侯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循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儿行千里母担忧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一会儿看看脸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装进儿的兜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替儿再擦擦鞋为儿再缝缝扣儿行千里揪着妈妈的心头肉一会儿忙忙前一会儿忙忙后一会儿又把想起的事塞进儿的兜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妈妈眼里流妈妈眼里流孝敬父母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
原始----春秋战国1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乐器是(骨笛骨哨),距今已有8000年。
2 据文献记载,著名原始乐舞作品有《弹歌》《葛天氏之乐》《伊耆氏之乐》《朱襄氏之乐》。
3 《吴越春秋》中记载有一古来的民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它是描写先民们的狩猎活动的。
4 河南舞阳县出土的骨笛其制作材料是(鹤骨),能演奏(七声音阶)。
5 目前我国考古中发掘最早的一件乐器是(骨笛),它迄今约有(8000年)的历史,它是鹤骨制作的,其骨笛有(22.2)厘米,有(七个音阶)。
6 在《尚书·尧典》一书中载有(击石拊fǔ石)一词,说的是乐器(磐)。
7“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八阙说的是(八首民歌),是(葛天氏)时代的音乐作品8《吕氏春秋》中记载了(朱襄氏)时期的以为音乐家,他叫(士达),制作了一件乐器叫(五弦琴)。
有人认为是(七弦琴)的前身。
9 据资料记载,最为古老的情歌是(大禹)时期的,其歌词是(侯人兮猗)。
10 远古时期的乐舞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
11 我国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马家窑一古墓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乐舞蹈图案的(陶盆),是我国(新石器时期)后期的作品,陶盆中绘有一幅乐舞图,共有(15)人歌舞,每(5)人一组,共有(3)组。
12 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160多件能吹奏的骨哨,它们全都是用鸟禽的(肢骨)制作的。
13 传说中的远古乐舞《箫韶》,也叫《九歌》《九辨》。
14 《云门》是(黄帝)时期的乐舞,它被记载在《周礼》一书中。
15 尧时期的一位大音乐家叫(质),这一记载于《吕氏春秋》书中。
16 《大夏》这一乐舞所歌颂的领袖人物是(大禹)。
其表现的内容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英雄形象。
17 根据文献记载,(侈乐)最早出现在(夏代),夏代的一种大型乐舞叫(侈乐)。
18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出土的一枚铜钟是(夏代)的。
19 据史料记载,夏启大量使用侈乐,在他的宫中每天早晨为其歌舞的女乐多至(3万)人。
音乐的起源:1照搬说2模仿说3数理说4凭空说5社会生活说6语言说彩陶盆: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村发现距今约4500余年,属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意义:1陶盆图像形象地反映了原始音乐舞蹈的面貌2首例乐舞研究鲜明的实物最早的证据3最早鼓乐舞的实物。
原始乐歌乐舞的内容:1朱襄氏之乐(求雨)2葛天氏之乐(八支歌:载民.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功.依地德.总禽兽之极)3伊耆氏之乐(祈求丰收)4阴康氏之乐(古老健身舞)5弹歌(歌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反映狩猎活动)6黄帝时的云门(图腾)7尧时的箫韶(九韶.最高水平)骨笛-是在河南舞阳县发现的距今近8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吹奏乐器。
意义:文化至少有8000年历史的可靠数据;说明新石器时代的成就;说明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开始使用七声音阶的高度发达器具。
骨哨:远古时期在浙江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距今近7000年历史的用动物骨头制作的一种吹奏乐器.陶埙:新石器时代发现的用陶土烧制的闭口吹奏乐器.夏启《九韶》.歌颂夏禹治水功绩<大夏>乐舞.夏代的侈乐:夏桀夏纣.中国最老的情歌歌词:候人兮猗(南音)商代音乐:巫乐淫乐. 濩:商代著名的一部传统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乐器:打击乐(鼓罄编磬钟编钟编铙)吹奏:埙.龠.说明商代已经出现的吹管变奏乐器,体现制作工艺进步.夏乐律的成就:1反映当时人们音高音列乐音形态方面形成了观念2已经存在五声和七声音阶3半音音程的出现,说明已具备发明十二律学说的前提西周时期的音乐概括:1形成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2乐器有系统化的分类法,称八音3乐律学产生十二律吕和旋宫转调4成为礼的附庸西周音乐等级:王的乐队-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两面,士-一面;王的舞队-64人八佾;诸侯-36人六佾;卿大夫-16人四佾;士-4人二佾雅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指我国古代社会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使用的音乐.特点:典雅庄严;篇幅长而规整;节拍缓慢;齐奏为主;曲调简单.周代乐舞分类: 1六代乐舞-六乐:黄帝《云门大卷》尧时《咸池》舜时《大韶》禹时《大夏》商时《大濩》周初《大武》2小舞-规模较小的乐舞:帗舞-执五彩丝织物裁成的条子、羽舞-手持鸟羽制成的道具,皇舞-由五彩全鸟羽,旄舞-执牦牛的尾巴,干舞-执盾牌,人舞-用长袖舞蹈.以上两种是用来教贵族子弟学习.3散舞4四夷之乐5宗教性乐舞-受重视:干旱求雨《舞雩》秋季驱除瘟疫《傩舞》周代推行音乐的目的:期望以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君臣上下人心的和谐,以达到社会秩序的稳定,民众心态的平和,天地人性的完美统一,长治久安.西周的乐器-八音(金-钟镛钲)石(罄.鸣球)土(埙.缶)革(鼓.建鼓.雷鼓.灵鼓)丝(琴.瑟.筑)木匏(簧.笙.和.芋.巢)竹(箫.褫.管)西周乐律律名: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簇.太簇生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 蕤宾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射生仲吕)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教规范的崩塌破坏,礼乐一统的官学体系土崩瓦解,私学兴起,礼崩乐坏体现在王子朝奔楚.八佾舞于庭.郑卫之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各类音乐作品305篇,分为风-民间歌曲160篇,语言通俗自然,雅-大雅小雅,语言丰富篇幅较长.经过专业提高.颂-周鲁商颂,古老祭歌舞曲.楚辞:代表作离骚,实质是楚地原始祭祀鬼神的歌舞,延续最能体现楚辞特色的作品是《九歌》,共11首.以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示上古楚文化的魅力,融入巫术和宗教于一体的音乐,从侧面体现战国各诸侯国民间音乐蓬勃发展的景象.(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成相篇》:荀子模仿民间音乐形式而填词的一首长诗.意义:说唱音乐的远祖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之际,正式确立用数学的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弦长比例的科学理论.曾侯乙墓编钟:是目前同类出土乐器中已知数量较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较准,保存较好的乐器.是我国十二乐音体系中最早具有半音音阶关系的一套完整的特大型定调乐器.对我国音乐史有重大意义.共64枚,分上中下三层.总音域达5个八度,十二律齐全;一钟双音三度音程,这套编钟的上层扭钟的律制与三分损益律近似,说明三分损益律较早运用于实践.音乐思想(论述)儒家:积极提倡音乐,肯定音乐,孔子提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把音乐作为一种手段,与礼配合,赋予其治理天下的政治功能,对于仁,主张使用礼乐手段,来贯彻仁(做人的道德)为核心的学说.墨家:对音乐的态度是持否定态度,墨子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反对当时王公贵族的奢侈享乐是正确的,但他偏激的反对以至主张禁止一场音乐是错误的.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对音乐的态度也持否定的观点.老子的音乐观是大音希声,认为最美的音乐史一种自然的,无声的境界.该观点积极意义在于反对统治阶级的侈乐风气,其消极一面是反对一切欲望,这对音乐文化不利.庄子则不完全否定音乐,只是否定人为造作的音乐,他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只有天籁才是一种自然神化的音乐,具有自然朴素的一面,但否定人的主观作用,把音乐神秘化,具有消极的一面.《乐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著作,由公孙尼子所作,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我国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方法的基石.1谈论本质特征:音乐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物动心感”说.2谈论音乐与政治艺术标准的关系:3谈论音乐的阶级化方面4谈论音乐的政治的关系5音乐的社会功能:是乐记阐述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为音乐是治理国家不可缺少的手段6对音乐美感认识,认为音乐应使人产生愉悦感受.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其宗旨是大规模大范围地采集民间歌谣,同时还要对民歌进行加工,改编,创作和填写歌词,演奏和演唱等.汉乐府的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鼓吹:因受北方民族的马上之乐影响形成的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1黄门鼓吹-天子宴乐群臣时所用2横吹-军中马上所奏的乐歌3短箫铙歌-社,庙,郊祀,校猎等场面盛大的活动4骑吹-用于卤薄,随行车驾相和歌:是两汉间对民间歌曲艺术加工或另填新词形成的歌,舞,大曲等音乐的总称.发展过程:徒歌,但歌.相和歌.相和歌可分为引,曲,大曲三类,大曲中分为艳-歌舞形象与动作有关,解-主体部分多次出现,趋-出现在结尾部分速度快属于高潮部分.百戏:民间舞蹈体现1巴渝舞(描写战争)2鞞舞(用有柄的单面鼓作为道具)3公莫舞-用巾或衣袖作为道具4铎舞-用铎作为道具5盘舞汉代统治者为发展百戏的四项措施:1设立国家乐舞机构-乐府2汉代载宫廷内还专门设置俳优部,集中优秀艺人进行节目的加工和演出3为了加强对乐舞.杂技的管理,汉代在雅乐以外,另设散乐专部,这是过去历朝没有的音乐专门机构4国家经常举办一些盛大规模的百戏演出.汉代器乐发展:排箫.羌笛.笛.笳.角.筑.箜篌.琵琶.琴董仲舒音乐美学思想的贡献1总结历代兴亡经验教训,突出强调礼乐是治国的必经路明确提出”礼乐教化之功也”的命题2强调音乐是”人心之动”蕴涵音乐的主体性原则3既强调文质相互依存,不可或缺,主张”先质而后文”清商乐:以相和歌为内容的北方民歌,与南方民间音乐融合,形成当时较著名的《清商乐》,主要为清商三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其中的(和送)或在曲前,或在曲后,大致具有引子或尾声的含义.主要流行于建康.吴歌:最早是徒歌形式的,以后逐渐发展有管弦伴奏,吴歌歌曲内容细腻.代表作<黄鹄曲><团扇郎><大子夜歌>西曲:产生比吴歌晚,流传地区大体以今湖北江陵为中心,多是反映商人游女的生活,充满水上船边的情调代表作<乌夜啼><莫愁乐><那河滩>吴歌和西曲的共同点:大多是情歌,主要因为南朝统治阶级的腐朽造成.歌舞戏:指渊源于汉代百戏中情节性的歌舞和角觗,兴起于南北朝末年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化妆表演,载歌载舞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代表作有:<代面-大面><钵头-拨头><踏谣娘-谈容娘>魏晋南北朝乐器发展:打击乐器:方响.锣.钹.星.拨弦乐器:曲项琵琶.五弦琵琶.吹管乐器:筚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的乐曲:1<酒狂>该曲据传为阮籍所作,音乐基本上由一个主要曲调在不同高度上稍加变化重复.乐曲打谱为三拍子,并在弱拍出现沉重的低音或长,造成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的感觉.2<石调-幽兰>我国目前最古老的,用文字谱记谱的琴谱,是唐人手抄本,石调是一种曲调形式,幽兰乐曲所表现出的内容.3<胡笳十八拍>蔡琰所作,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情感.4<广陵散>汉末出现,产于广陵描绘战国时期铸剑工匠儿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题.嵇康<长清><短清><长侧><短侧>被称为嵇康四弄,<声无哀乐>声并不表现一定的感情,他与感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声只能触发已经形成于内心的哀乐之绪,而不能使人产生哀乐,因此声本身并无哀乐,并不表现哀乐之情,当然也没有哀乐之别,而只有大小单复高低舒疾猛静善恶的不同.都具有”和”的特性,这”和”的特性来自天地自然,为音乐自身所具有,不会因人的哀乐在心,心情并不平和,因此,音乐只能引起人的躁与静,而不能唤起相应的感情,乐曲能以其丰富的音调吸引人们,使人们心随音调的舒疾,高而起伏变化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感到心满意足,欢欣愉悦,以为声能给人快感和美.得出的总结性理论:音乐是客观的存在,哀乐则是主观的东西,二者互不相干,音乐并不包含哀乐,也不能唤起相应的哀乐.新律和笛律:何承天的新律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数字计算对于十二平均律的探索.荀勖的笛律:在于发现”管口校正”的规律,并制作出较为精确地律管十二支笛(竖吹)每笛吹一律,正应十二律隋唐宫廷燕乐:1隋代七部乐.九部乐(国伎-西凉乐.清商伎-清乐.高丽伎-朝鲜.天竺伎-印度.安国伎-中亚西亚.龟兹伎-古龟兹国音乐.文康伎-礼毕)2唐代九部乐.十部乐3坐部伎.立部伎-唐代创作乐舞.4大曲(唐代大曲结构:散序-节拍自由,不歌不舞,中序拍序或歌头;破或舞遍-舞蹈为主)5法曲-佛教法会6歌舞隋唐音乐机构:1大乐署: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主管雅乐和燕乐以及音乐艺人的培训和考核.2鼓吹署:也是唐代太常寺下属的一个音乐机构,职责是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还兼管百戏.3教坊(女乐):适应唐代宫廷燕乐的需要而建立的音乐机构.职责是在宫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和管理宫廷音乐.4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以”丝竹之戏”的乐器演奏为主,多由男性担当.唐代民间俗乐:参军戏:在唐代的百戏中,产生于东晋石勒时期的参军戏是一种以讽刺.滑稽为主的戏曲形式,参军时当时的一官职名,以官职作为歌舞戏的名称,可见当时是以讽刺贪官污吏为内容的歌舞戏.参军戏是有参军和苍鹘两个角色来扮演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表演的参军这一角色与后来戏曲中的净有关联,而苍鹘与后来的丑角有关系.曲子:是隋唐时期一种新兴的民间歌曲,也称之为小曲,根据曲子所填的词称为曲子词代表作有:敦煌歌辞总编中的<望江南>.变文与俗讲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为了宣传教义而设的一种说唱音乐形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隋唐音乐著作:1隋代虞世南编撰的《北堂书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保存许多古代音乐史料2《乐书要录》是一部通俗性的乐律理论专著,成书于视元年700,是武则天召集元万顷等著作郎编撰的.对于认识唐代乐律宫调理论有参考价值.3《教坊记》是唐开元年间崔令钦所著.本书记述了教坊的起.源制度及轶闻4《羯鼓录》是一本有关乐器羯鼓的专著,由唐代羯鼓名手南卓所著.该书记载羯鼓由来,羯鼓名手及有关轶事5《乐府杂录》是唐昭宗乾宁年间国子司业段安节所著,是一部对唐代音乐追忆性的见闻录,保留许多珍贵史实.隋唐乐律学方面成就:1八十四调:八十四调理论是隋代音乐家万宝常.郑译根据龟兹音乐家苏袛破的”五旦七调”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二十八调:是唐代宫廷燕乐所用的宫调体系,也称’燕乐二十八调’隋唐乐器与乐曲:乐器有三百多种左右,其中琵琶.筚篥.笙.笛.羯鼓.等乐器占重要地位.乐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兼音乐家王维的诗歌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曲而成的一首优秀古代歌曲.<梅花三弄>是一首通俗易懂的古琴曲,最早是一首笛曲,相传为东晋恒伊所作.<离骚>是晚唐琴人陈康士根据爱国诗人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一首琴曲.该曲最早见于明代<神奇密谱>隋唐记谱法:1古琴字谱2燕乐半字谱音乐家:歌唱-许和子.何满子.张红红.念奴.李龟年.乐手:段善本-琵琶.李凭-箜篌.唐玄宗.白居易。
《关雎》选材来源于《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堪称“中国第一诗”。
[1]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一个年轻男子爱慕一个美丽贤惠的姑娘,并想方设法去取悦她,接近她,想把姑娘娶回家的故事。
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十分形象地勾勒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心以及思念难以相见的心情,感情真挚,惟妙惟肖。
二、词曲背景〈〈关雎》出现在先秦时代,是我国出现时间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开篇爰情诗歌,作者无名氏。
先秦时期,即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知道秦王朝建立的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当时正处于朝代交替、战乱不断的关键时期,战乱中的文明自然是处于一种衰落的状态,民间艺术得不到关注和重视,也便无睱顾及这其中所出现的一些民俗诗歌,所以作者便无从考证。
兴许是作者在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走在河岸的一边,不经意间瞥见河对面一名美丽的女子在洗衣,举手投足之间尽是柔美与贤良,便在顷刻之间爰上,情感曰益增强,有感而发,一时兴起便随手写下了这首爰情诗歌。
而《毛诗序》则认为,这首诗是赞美“后妃之德”的,认为女子只有忠贞贤淑、含蓄克制,才能够配得上王侯。
而无论是哪种言论,这首歌大抵都是在赞美古代女子的窈窕身姿、贤良淑德的。
一、旋律的特点赵季平作曲的《关雎》,既融合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又有中国传统民族歌曲的韵味。
曲式结构上,这首歌曲是一个再现的三段式,A+B+A的结构,结构工整,旋律自由。
歌曲整体上是4/4拍,前奏由笛子进入,伴以古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曲调自由绵长,在第四小节后半句小提琴进入,然后伴以钢琴的向下半音阶进行,以此来增强乐曲的古典风格。
第五小节出现两个八度的大跳进行,然后趋于平稳,最后采用笛子吹奏的颤音进入了A部分。
A部分分为a4,与a14两个小句,旋律比较平稳,没有太大起伏,二度三度的上行然后下行,旋律的回旋同时也是一个情绪的回旋。
第十一小节的休止为半拍,到十五小节,休止符变成了一拍,此处是一个情绪的强调,更加强调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是君子想要追求的。
音乐伴我成长作文音乐伴我成长作文(精选38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伴我成长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伴我成长作文篇1正如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思维的声音,是一种智慧的启示。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小时侯,我就十分喜欢音乐,睡觉前,躺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哼起小曲:“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听着妈妈柔和甜美的歌声,我慢慢地,慢慢地,我便进入了梦的王国,与音符为伴,乐器为友,劲歌欢舞……渐渐地,在妈妈的小曲中,我长大了。
充满童真的我依然迷恋音乐,我喜欢跳跃的音符,喜欢那婉转的歌声。
于是,妈妈把我送到老师那学小提琴。
那时的我简直成了小麻雀,活蹦乱跳,欢呼雀跃。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先学会听音乐。
那高山流水般的音乐,令人心灵摇荡,仿佛置身于幽静的林子里、淙淙的溪水旁乐,闭上眼睛,细细品味,人似飘飘欲仙,让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称赞音乐的奇妙。
于是,不由自主地,我爱上了音乐。
音乐,它让我被烟草污青的肺叶呼吸到草原中流淌的清新空气;它使我被喧嚣震聋的耳朵听到草原上的声声叹息;让我被世俗烟尘迷蒙的眼睛看到花朵上颤颤的微笑;令我污垢蒙昧的心灵感受到牛羊群嚼草的声音。
音乐,它,让我们忘记了自己血肉,自己的的蜗居,自己的亲友,去神游八荒,逐日奔月,去伴着月色清亮的灵窍……悠闲时,听上一曲音乐,我感到了自己处在百花之中,小鸟在枝头伴随着我,小虫在草间拉起了大提琴,蜜蜂也来凑热闹,百兽百草组成了大自然的美妙的乐章;伤心时,樵夫的山歌,船夫的号子,都是生活的佛声,这些环绕在我们身边昂扬的声音,永远是一种奋斗的鞭策,在开悟我们消沉的心灵,在乐曲的旋律不知不觉地让我忘记了自己,于是大自然的一切风含情,水含笑,一切又都成了我的朋友。
中国古代音乐史考试重点第一章远古(一)名词解释1.陶埙:用陶土制作的圆形或者橄榄形的吹奏乐器。
内空,外有吹音孔、按音孔。
出土地点: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西太原义井村遗址……2.骨笛: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贾湖骨笛”):猛兽骨制成,共出土25支。
(二)问答题考古发现我国远古时期有哪些乐器?它们在音乐史上有什么价值?①乐器有:陶埙、骨哨、骨笛、陶钟、陶鼓、陶角;②价值:贾湖骨笛的发现证明了9000年前中国音乐文明的起源;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乐器,标志着中国乐器史的开端;贾湖骨笛1200的历史反映了这一时期古代先民的音乐文化。
第二章夏、商、西周(一)名词解释1.雅乐:春秋时代的孔子,他所说的雅乐,是指西周以来礼乐制度中的音乐。
2.礼乐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产生于西周,其音乐活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和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②繁复的音乐礼节3.六代乐舞:被儒家封为雅乐的最高典范——皇帝之乐《云门》以祀天神尧之乐《大咸》以祭地示舜之乐《九韶》以祀四望禹之乐《大夏》以祭山川商之乐《大濩》以享先妣周之乐《大武》以享先祖4.大司乐:西周时建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其机构负责人“大司乐”的职能——①掌管宫廷音乐活动——即宫廷音乐机构②掌管朝廷贵族子弟的学习,培养王、贵族子弟的音乐学习“世子”、“国子”——相当于音乐学校5.八音:是以乐器的制作材料来划分的,其中包含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十二律:在西周时产生,其中包括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二)问答题1.周代礼乐制度有哪些特点?①等级化的音乐制度: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音乐有相应的规定舞队编制:“佾”——方阵“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
”——《左传·隐公五年》乐队使用:“县”——通“悬”“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周礼·春宫宗伯》②繁复的音乐礼节对内容、乐舞、宫调、乐器都有规定2.简述商、周时期的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