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镀锌常见故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7.46 KB
- 文档页数:1
氯化钾镀锌镀层出现黑斑点原因及排除
1、前处理不良:加强镀前处理后再进行试验,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若仍未排除故障,则再检查其他原因。
2、镀液中氯化物含量太低,而电流密度过高:取250ml镀液,采用逐渐提高氯化钾(钠)含量进行霍尔槽试验。
若随着氯化物含量的提高,霍尔槽阴极试片上的黑色条纹逐渐向高电流密度端移动并逐渐消失,则表明原镀液中氯化物含量偏低,应根据试验结果补加氯化钾(钠)。
若电流密度过高,则应适当减小阴极电流密度。
3、镀液中有机杂质含量过多:取500ml镀液,加入3g/L左右活性炭,强烈搅拌30min,静置8h后过滤镀液。
将处理前、后的镀液进行霍尔槽试验,若经过处理的镀液,霍尔槽阴极试片镀层比未处理的有明显改善,则说明镀液中有机杂质过多,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活性炭的加入量,向镀液中加入活性炭处理,并过滤镀液。
常见13种氯化钾镀锌故障分析告诉你答案本篇汇总了氯化钾镀锌的常见故障,包括镀层不光亮、发雾、结合力差、烧焦、黑色条纹、厚度不均、脆性、沉积速度慢、分散能力差、镀液浑浊等。
介绍了这些疵病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提出了应加强工艺管理、认真做好镀液维护、定期进行净化等措施,以期避免或减少故障发生。
氯化钾镀锌是由最早的无氰氯化铵镀液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铵弱酸性光亮镀锌工艺。
其优点是:(1)镀液导电性好,槽压低,节省电能;(2)镀层结晶细致、光亮、平整;(3)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4)镀液分散能力好;(5)适用于铸件直接电镀;(6)废水处理简便,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氯化钾镀锌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日常生产中难免会发生质量故障,主要原因在于镀液维护不力,组分失调或受到有害杂质干扰,以及工件前处理不良。
本篇拟就氯化钾镀锌中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进行汇总和介绍。
各种常见故障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1.镀层不光亮产生原因:(1) 镀液浓度过低(即氯化锌、氯化钾和硼酸的含量均低);(2) 光亮剂不足;(3) pH 过高;(4) 镀液温度过高;(5) 阴极电流密度小;(6) 金属铁杂质多;(7) 有机杂质多。
处理方法:(1) 通过分析,补加氯化锌、氯化钾和硼酸至工艺规范;(2) 适当添加光亮剂;(3) 用稀盐酸溶液调节pH 至工艺规范;(4) 降低镀液温度至工艺规范;(5) 适当提高阴极电流密度;(6) 加入~ 2 mL/L 的双氧水(w = 30%),充分搅拌后,用w = 5% 的氢氧化钠调节pH 至,沉淀、过滤后可除去氢氧化铁;(7) 在镀液温度为45 °C 时加入1 ~ 3 g/L 活性炭,搅拌约30 min 后过滤;或采用高锰酸钾法处理,即先用稀盐酸调低pH 至3 ~ 4,然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溶有~ 1 g/L 高锰酸钾的热水均匀加入镀液中,再继续搅拌30 min ,然后静置过滤,可除去有机物。
长弯管氯化钾镀锌钝化故障处理童明勇(贵阳市小河经济开发区浦江路227号,贵州贵阳550006)中图分类号:TQ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4742(2008)0620047201 某电镀厂设有氯化钾镀锌生产自动线。
最近承接了一批钢制蛇形的长弯管,其内孔<25m m~35 mm,长度为1200mm,镀锌白钝化业务。
在其加工过程中出现了钝化膜腐蚀变色,尤其是长弯管的管口部分钝化膜腐蚀(长白毛)。
有的钝化件库存一夜后,就出现发雾、发黄现象;彩钝化件变红,甚至出现发黑疵病。
笔者针对上述故障进行了处理,现对处理过程略谈几点体会。
笔者到现场查看了已镀成品,发现镀锌白钝化膜层发蓝雾、发黄,在弯管口上方局部长“白毛”。
经厂方介绍,镀锌件白钝化发生故障后,对所有镀槽进行了大处理,出光、活化、钝化液全部更新,但故障仍存在,未得到介决。
笔者于是查看了最近几天的镀液分析报告单,所有主要技术参数基本正常。
又查看了赫尔槽试片,光亮剂添加情况也正常,同时到车间里,从前处理工序查起,检查了各道工序,针对出现故障现象作了如下分析和处理。
(1)前处理电解除油工序,由于管状镀件容易互相粘合,挂不交叉分挂,管口朝下,很难除去表面油污,尤其是管内油污。
同样道理,酸洗工序也很难将锈除净。
因氯化钾镀液本身没有除油能力,如除油、除锈不干净,带入镀液,极易造成镀锌层钝化后发雾。
(2)氯化钾镀锌光亮剂在夏天温度高时,极易分解,分解物极易和金属离子共沉积。
又由于分解产物易氧化,因此,在高温、潮湿环境中,钝化膜表现为发雾、发黄。
笔者建议应选择耐高温、稳定性高的添加剂。
(3)零件镀锌层太薄,钝化膜也易发黄。
应尽量控制镀锌层厚度不小于5μm。
(4)跌落镀槽中的零件应及时取出,避免镀液内Fe2+的积累。
若Fe2+过高,高电流密度区镀件表面烧焦,钝化后也易产生发雾现象。
平时要控制Fe2+,可用H2O2处理后,过滤。
(5)钢制长弯异形管氯化钾镀锌后,仅靠阴极杠由行车上下移动很难彻底清洗管内残留镀液和有机夹杂物。
氯化物镀锌常见故障处理1镀层发花或起泡,结合力差产生原因:前处理除油除锈不净。
应加强镀前处理,选择良好的化学除油、电解除油工序和酸洗除锈工序。
2镀层光亮度差产生原因:①光亮剂不足;②镀液中有机杂质污染。
应通过霍耳槽试验确定补给光亮剂和开缸剂的补充量,通常霍耳槽试片高中区镀层光亮度差,就必须补加开缸剂,若试片低区镀层光亮度差,甚至发暗,则必须补加光亮补给剂。
若补充光亮剂后无济于事,则可能是有机杂质的污染,必须用活性炭处理后再补加光亮添加剂。
3镀层易烧焦,电流密度开不大产生原因:①镀液pH值高;②锌含量过低;③硼酸含量低。
可通过分析镀锌液的成分进行调整,消除上述故障。
4镀层粗糙有麻点产生原因:镀液中有固体杂质。
过滤镀液可消除上述故障。
注意镀锌阳极必须加套阳极袋。
5镀层覆盖能力差,孔内及凹处无镀层产生原因:①光亮剂不足。
可通过霍耳槽试验确定光亮剂的补充量。
②镀液中氯化钾(钠)含量过低。
可通过化学分析,调整氯化钾(钠)含量。
③镀液温度过高;暂停生产或采用冷却措施,降低槽液温度。
④铅杂质污染。
通过霍耳槽试验确定后用锌粉处理或小电流电解处理。
同时重要的是要查明引入铅杂质的原因--检查氯化锌和锌阳极的纯度。
6镀层灰暗氯化物镀锌零件用稀硝酸出光后,低电流密度区发黑发暗的原因:镀液中有铜杂质。
可以往镀液中加锌粉处理或小电流电解处理,消除铜杂质的影响。
7镀层有白雾、黑点稀硝酸出光后,高电流密度区发黑或呈棕色。
产生原因:镀液中有铁杂质。
可用双氧水处理过滤。
8光亮剂消耗量增大产生原因:①镀液温度高。
最好采用冷却措施将降低槽液温度或采用间歇生产;②镀液中氯化钾、氯化锌含量过高,使镀液浊点降低,光亮剂析出。
通过分析镀液成分,稀释镀液;③工件除油不净,将大量油污带入镀液中,消耗光亮添加剂中的载体光亮剂。
保证镀锌零件电镀前除油要彻底。
9镀层有条纹产生原因:①光亮剂失调,配槽时添加剂严重不足。
可通过霍耳槽试验,补充添加剂的用量。
氯化钾镀锌镀层起泡、与基体结合力差有哪些原因?如何应对?佚名
【期刊名称】《《表面工程资讯》》
【年(卷),期】2009(009)006
【摘要】答:造成镀锌层起泡、结合力不好的可能原因及应对措施如下:(1)前处理不良。
要加强镀前零件的除油除锈处理,使基体金属表面洁净:(2)钾盐含
量高。
通过分析,适当稀释镀液,降低氯化钾含量至工艺规范;(3)镀液pH值
过低。
调节pH值至工艺规范,日常要每班测试pH值至少1次;(4)光亮剂太多。
用适量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过滤除去,日常更严格控制添加量:(5)铁杂质
积累。
加入适量双氯水,充分搅拌后,
【总页数】1页(P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174.44
【相关文献】
1.ABS塑料与电镀层结合力差的原因分析及其控制 [J], 吴水苟
2.不同前处理对复合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影响研究 [J], 侯俊英;陶金泓;赵阳;王豪;
胡尔建
3.常见锌镀层结合力差的6种原因 [J],
4.常见锌镀层结合力差的6种原因 [J],
5.碱性锌酸盐镀锌层结合力差的6大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J], 霍大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化钾镀锌深镀能力差的原因氯化钾镀锌的深镀能力差,这个问题可不是个小事儿。
说到镀锌,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那种亮闪闪的金属表面,嘿,这可是个保护膜,能让铁铁们不生锈,保持“青春永驻”。
可是呢,氯化钾镀锌这个事儿就有点尴尬了。
咱们不妨来聊聊它为啥总是镀得浅浅的,像个不太会游泳的孩子,总是泡在水边,却不敢下水。
氯化钾的溶解度说起来就有点让人挠头。
它在水里的溶解性比起那些动辄能溶得淋漓尽致的盐可差多了。
想象一下,溶解度不高就好比一个人不爱社交,总是待在一边,不和其他元素交朋友。
这样一来,镀锌的过程就没法进行得那么顺畅,镀层也就成了个“贴膜”的状态,表面看上去还不错,实际上却没什么实质性的保护效果。
就像给你的车贴了张膜,结果一开车就被太阳晒得发烫,根本不能抵挡风吹雨打。
再说了,氯化钾本身的化学特性也不是很友好。
它的离子反应能力相对较弱,不像其他那些活泼的小家伙,能在镀锌过程中积极参与,形成坚固的镀层。
反而,它就像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坐在那儿看着热闹,心里想着:“这事儿我不想参与。
”于是,镀锌层就成了一幅画,画得再好看,里面的内容却总是空空如也,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再来看看操作温度。
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搞搞就行,温度太高或太低,都会让镀层的质量大打折扣。
氯化钾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差,简直就像个小朋友,温度一高,就开始发脾气,反应都变得不稳定。
镀锌的过程中,反应活跃度下降,镀层也就不容易形成,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镀得跟个表皮一样,捏起来软软的,根本不够硬朗。
就像吃了个假的榴莲,外表香甜,结果一口下去,满是失望。
然后,咱们再聊聊操作环境。
镀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比如,空气中的水分、杂质等等。
氯化钾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吸湿,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水膜就像是在给镀层加了一层保护罩,反而不利于镀层的形成。
镀锌的时候,环境必须得干净整洁,不然就像家里没打扫,客人来了却给人留个坏印象,最后自己还得受气。
氯化钾镀锌深度能力差是怎么回事要怎么解决主盐浓度巧掌握,配比添加保平衡氯化钾和氯化锌是镀液的主盐,控制其浓度主要依据化学分析的结果.当缺乏分析条件时,不可盲目添加,可采用以下措施:(1) 采用密度计在镀液中,氯化钾的浓度为180~220 g/ L .这浓度远大于氯化锌的浓度,更远大于硼酸的浓度.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以氯化钾为主体的主盐控制方法,即用刻度为1.000~2.000 的普通密度计测量氯化钾镀锌液,控制镀液密度在1.16~1.20 之间.低于1.16 表示镀液浓度不足,必须添加化工原料;高于1.20 则表示镀液浓度过高,必须加水稀释.(2) 按比例添加根据镀液配方,氯化锌∶氯化钾为1∶3 .在生产过程中,工件带出、过滤处理的氯化锌和氯化钾均按上述比例消耗.按它们的浓度比例补充氯化锌和氯化钾,即可维持它们的比例平衡.即使镀液中存在着比例偏差,按上述比例添加氯化锌和氯化钾,也可缩小偏差.(3) 用霍尔槽试验监测氯化锌和氯化钾比例偏差.用密度计控制主盐浓度和按1∶3 比例补充氯化锌和氯化钾,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稳定控制两者浓度.但长期使用,可能因某种原因逐渐使比例偏差增大,因此,每隔一定时间须用霍尔槽或其他小槽试验来验证,并及时调整.3 、硼酸自然溶解硼酸在常温下溶解度很小,通常都用沸水溶解后加入镀槽中,操作麻烦,能耗又大.现有一个简单的补充硼酸的方法:用涤纶布缝制两个长50 cm、宽22 cm 的布袋,在布袋中装入约半袋硼酸,绑扎好后挂在阳极杠的两头,浸入镀液中,硼酸会慢慢浸出溶解在镀液中.4 、自动滴加添加剂添加剂的补充方法,一般是把添加剂稀释后,用塑料勺舀入镀液中,然后搅拌均匀.这种补充方式使添加剂在补充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一个自上而下的浓度梯度,造成上层镀液中添加剂浓度偏高,镀层夹杂过多,而下层镀液中添加剂浓度不足,工件不光亮.为了避免上述弊端,可采取以下方法:可利用医院一套输液用的滴加系统.把添加剂稀释1~2 倍装于滴瓶中,吊挂在镀槽一侧的上方,根据千安·时消耗量控制滴加的速度,把滴液导入一个靠槽边直立固定,并且深入镀液中心深度的小口径塑料管中.该管上端进口高于镀液面20 cm ,下端出口深入镀液中部.如镀槽长度比较长,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几套滴加系统.该方法几乎不需增加任何费用,就能达到均匀添加和自动补给的效果.减少添加剂的浪费,保证了产品质量.。
氯化钾镀锌锌柔软剂失调的原因氯化钾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镀锌工艺,用于保护金属材料免受腐蚀。
然而,在氯化钾镀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锌柔软剂失调的情况。
本文将探讨导致氯化钾镀锌锌柔软剂失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了解氯化钾镀锌锌柔软剂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锌柔软剂是一种添加剂,用于使镀锌层更加柔软,并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它能够改善镀锌层的结构,使锌晶粒更细小、均匀,从而提高镀层的性能。
然而,当氯化钾镀锌锌柔软剂失调时,镀锌层的性能将受到影响。
下面是可能导致氯化钾镀锌锌柔软剂失调的几个原因:1. 镀锌液中氯化钾浓度过高:氯化钾是氯化锌的主要供应源,但高浓度的氯化钾会导致锌柔软剂的失调。
过高的氯化钾浓度会使锌晶粒生长速度过快,从而降低锌柔软剂的效果。
2. 镀锌液中锌离子浓度不足:锌离子是形成锌柔软剂的关键成分之一。
如果锌离子浓度不足,锌柔软剂无法正常形成,从而导致失调。
3. 镀锌液中其它添加剂的过多或不足:除了氯化钾和锌离子,镀锌液中通常还包含其他添加剂,如酸性物质、络合剂等。
这些添加剂的浓度过高或不足都会对锌柔软剂的形成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失调。
4. 温度控制不当:镀锌过程中的温度也是影响锌柔软剂失调的重要因素。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锌柔软剂的形成和效果。
针对以上原因,下面是一些解决方案:1. 控制镀锌液中氯化钾浓度:合理控制氯化钾的投入量,确保其浓度在适宜范围内。
可以通过定期检测镀锌液中氯化钾浓度来进行调整。
2. 确保锌离子浓度充足:根据工艺要求,合理调整锌离子的投入量,确保其浓度在适宜范围内。
3. 控制其它添加剂的浓度:根据工艺要求,准确投入和控制镀锌液中的其他添加剂,确保其浓度在适宜范围内。
4. 精确控制镀锌液的温度:根据工艺要求,精确控制镀锌液的温度,确保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镀锌。
除了上述解决方案,还需注意镀锌设备的维护和清洁,以确保镀锌液的质量和稳定性。
定期检测镀锌液的各项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处理。
氯化钾镀锌氯化钾镀锌2011年07月05日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 | 关闭氯化钾镀锌工艺比较成熟,它的优点是无毒,镀液成分简单,成本低,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可以获得结晶细致、光亮的镀锌层。
缺点是镀液对钢铁设备腐蚀性大,彩色钝化膜易变色,抗盐雾性能不如碱性镀锌。
1 氯化钾镀锌配方及工艺条件氯化钾镀锌配方及工艺条件见下表。
表氯化钾镀锌溶液配方及工艺条件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挂镀滚镀氯化锌(ZnCl2)(g/L) 60~80 40~50 氯化钾(KCl)(g/L) 180~220 180~220 硼酸(H3BO3)(g/L) 25~35 25~35 柔软剂(ml/L) 20~25 15~20 光亮剂(ml/L) 1~2 0.5~1 pH值 4.8~5.6 4.8~5.6 温度(℃) 10~50 10~50 电流密度(A/dm2) 1~5 0.5~0.8 2 氯化钾镀锌溶液的配制2.1 先在镀槽加入总体积二分之一容积的50~60℃热水,然后将计算量的氯化锌及氯化钾分别加入并搅拌溶解。
2.2 在另一容器用沸水溶解计算量的硼酸,然后加入槽中。
2.3 加水至规定体积,在搅拌下加入1~2ml/L双氧水,继续搅拌约30min,加入锌粉1~2g/L,并剧烈搅拌,静止沉淀2h后过滤。
2.4 测定镀液pH值,如不在工艺范围,可用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调节镀液pH值至5.5左右,加入计算量的添加剂,添加剂需要用水稀释5~10倍后加入。
2.5 用0.1~0.3A/dm2的阴极电流密度通电处理1~2h。
2.6 取镀液用赫尔槽做小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调整镀液后即可生产。
氯化钾应选用精制的电镀级,不要用农用氯化钾,因农用氯化钾杂质太多(配槽时溶液带有赭红色的沉渣沉淀就是农用氯化钾)。
3 各成分及工艺条件的影响3.1 氯化锌氯化锌是主盐,也是一种导电盐,能增加镀液的导电性。
氯化物镀锌故障分析与处理措施及工序控制氯化物镀锌中由于镀液成分维护不当,可能会导致镀锌层质量的下降。
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好电镀原料关要得到厚度均匀、结晶细致的氯化物镀锌层,选用具有良好分散能力和深镀能力的镀锌工艺配方是重要的,但选择质量优良的原材料和添加剂更重要。
若使用的氯化钾、氯化锌、硼酸、添加剂等成分的质量不能得到保证,也同样无法获得高质量的镀锌层。
对于有些原料必须进行双氧水一活性炭处理。
如对氯化钾可用80℃以上的热水搅拌溶解,加30%H2O2lmL/L,搅拌lOmin左右,静置2h;再用5%NaOH溶液调pH值到7.0~7.5;然后,加活性炭2g/L并加温到70℃,搅拌lh,静置沉淀2h,过滤即可。
2.氯化物镀锌液主盐含量的控制氯化锌是镀液的主盐。
一般随氯化锌含量的增加,允许电流密度上限提高,可以提高沉积速度和生产效率,还可减少金属杂质的影响,但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会随氯化锌含量增大而降低。
氯化锌含量低,有利于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所以滚镀锌或形状较为复杂的零件挂镀锌宜采用锌浓度稍低的镀液。
在氯化物电镀生产过程中,镀液中锌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这与镀槽中锌阳极板的多少以及镀液的pH值有关。
3.镀液中氯化钾(钠)含量的控制氯化钾、氯化钠既是导电盐又是镀液的络合剂。
在含大量氯化钾或氯化钠的镀溶液中,锌离子不是以简单阳离子形式存在,而是以各种络合阴离子形式如[ZnCh(H20)2]2一存在。
严格讲,氯化钾(钠)镀锌液是络合物镀液,但由于络合离子在阴极过程中起电子桥作用,催化了电极过程,因而无显著的极化作用。
氯化钾(钠)含量的增加可提高镀液的导电性和分散能力。
氯化钾含量高,镀液分散能力好,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同时镀层光亮度提高。
氯化钾含量从210~240g/L无明显影响,若低于180g/L,上述性能下降。
但含量过高将明显降低镀液的浊点,配槽时溶解也困难。
因此氯化钾的含量宜取180~230g/L,配槽时最好采用上限含量。
钾盐镀锌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低电流密度区镀层灰暗、无光泽可能原因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1)镀液温度过
高
详见故障现象l(2)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2)添加剂含量
低
详见故障现象l(3)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3)氯化锌含量
过高
详见故障现象l(1)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4)pH值过高详见故障现象4(2)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5)氯化钾含
量过低
详见故障现象3(3)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6)阴极电流密度过小
若Dk过小,零件低电流密度区的电流更小,在规定的电镀时间内,该处镀层薄,甚至无镀层沉淀,而出现镀层发暗、无光泽甚至漏镀现象
处理方法:准确测量工件的受镀面积,合理设定电流值
(7)铜杂质过多详见故障现象3(5)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8)铅杂质过多
铅杂质含量在0.005g/L时,钝化膜光泽差,其含量大于0.01g/L以上时,零件的低电流密度区镀层不完整,甚至无锌层沉积,随着杂质含量的增多,锌很难在阴极上沉积,严重时,整个阴极上得不到镀层,即使用大电流冲击镀,所得的镀层在3%硝酸中出光,出现黑乎乎的花斑。
铅杂质的来源主要是锌阳极不纯和氯化锌中杂质含量高
处理方法:同故障现象3(5)的处理方法
附:铅杂质检验方法取少量的镀液,用活化的锌片,放在镀液中浸2~3min后取出观察,若锌片表面上有置换铅的颜色,证明原镀液中铅杂质较多,需要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