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几乎所有的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都要涉及的学习内容。
大多数教材(包括本教材)采取了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即在教材中直接告诉学生,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种处理方式可能太过空洞,无法真正理解。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家庭购买了计算机,这就为我们开展本节课堂教学提供了绝好的素材。
让家里有计算机、较多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现身说法”,往往更有说服力。
通过这些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充分交流和讨论,能够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了解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一般知识和相互作用。
同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软件系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互配合,才能发挥计算机系统的全部功能。
[教学过程]课题引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同学家庭拥有了计算机,可是我们对计算机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教师提问:下面我们做一个小调查,我们班级中有多少同学家里已经拥有了计算机呢?请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举手?教师提问:我们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家里计算机的配置情况,好吗?教师讲解:感谢三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自己家里的计算机配置,真想不到,一台计算机竟有那么多东西组成。
那么,一个实用的计算机系统,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呢?让我们看看这三位同学的配置表中有哪些共同的东西呢?每一台计算机都有CPU、内存、硬盘、显示器(分别说明每位同学配置表中,哪些是CPU,哪些是硬盘等)。
很显然,计算机系统应该包括这些东西,我们把这些实实在在存在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硬件。
从这些同学家里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硬件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设备:CPU、内存储器,我们一般称为主机;键盘、鼠标,我们称为输入设备;显示器,有的同学家里可能还配备了打印机,我们称为输出设备;硬盘、软盘、光盘等,我们称为外存储器。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2 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熟悉桌面环境及常用软件掌握文件管理和磁盘管理的基本操作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2.1 文字处理基础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文本的输入、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2.2 制作文档学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简历、作文等文档掌握文档格式的设置学习文档的打印和输出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3.1 电子表格基础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学习数据的基本处理功能3.2 数据分析与应用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排序和筛选掌握数据透视表的使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数据分析与展示第四章:演示软件的使用4.1 演示文稿制作基础学习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幻灯片的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图表等元素4.2 演示文稿的应用学习演示文稿的播放和展示技巧掌握动画和过渡效果的设置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和展示第五章:网络基础与应用5.1 计算机网络概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5.2 互联网的使用学习浏览器的使用和网页搜索掌握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学习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第六章: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6.1 图像处理基础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图像的打开、编辑和保存学习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如裁剪、缩放、色彩调整等)6.2 图像创意与设计学习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的合成与创意设计掌握图层、滤镜和修饰工具的使用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图像处理与创作第七章:多媒体制作与展示7.1 多媒体制作基础学习多媒体制作软件的基本操作掌握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和编辑学习多媒体文件的保存和输出7.2 多媒体展示与应用学习多媒体展示软件的使用掌握多媒体展示的技巧和原则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多媒体展示与评价第八章:程序设计与算法8.1 程序设计基础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和逻辑结构理解算法的作用和意义8.2 算法设计与实现学习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简单的算法掌握调试和运行程序的方法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算法设计与实现第九章:信息素养与伦理9.1 信息素养培养学习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方法9.2 信息伦理与安全学习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掌握网络安全防护和隐私保护的方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第十章:综合实践与应用10.1 项目设计与规划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原则进行小组合作,确定项目主题和目标10.2 项目实施与评价实际操作,完成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学会项目展示和交流的技巧进行项目评价和反思,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计算机概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重点环节二: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文本的输入、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表格等元素重点环节三: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掌握单元格的编辑和格式设置学习数据的基本处理功能重点环节四:演示软件的使用掌握幻灯片的编辑和排版学习插入图片、图表等元素重点环节五:网络基础与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常见拓扑结构重点环节六: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图像的基本处理技术(如裁剪、缩放、色彩调整等)学习图像的合成与创意设计重点环节七:多媒体制作与展示掌握多媒体元素的插入和编辑学习多媒体展示的技巧和原则重点环节八:程序设计与算法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掌握简单的编程技巧和逻辑结构重点环节九:信息素养与伦理学习信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重点环节十:综合实践与应用学习项目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掌握项目规划和管理的原则本教案围绕八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网络基础、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程序设计、信息素养与伦理以及综合实践等多个方面。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3课学案第1课数据处理和电子表格软件学案一、数据处理1、定义:数据处理是指对数值、文字、图形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类、统计、查询及分析。
2、应用:银行的储蓄业务、民航和铁路的售票业务、商场的进售存管理业务等3、数据处理软件:dbase、foxbase、foxpro、lotust―2―3、oracle、access、excel等二、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211、地位:excel2021是目前最常用的电子表格软件之一。
2、功能:制表、统计、绘图、数据管理、制作图表三、工作表和工作簿1、工作表从属于工作簿,一个工作簿有多个工作表,每个工作簿中最多容纳255个工作表。
2、一个excel工作簿又叫excel文件。
第2课认识excel2021学案一、启动excel2021(1)“开始”→“程序”→“microsoftexcel”(2)双击“桌面”上的excel快捷方式(3)右击“桌面”空白处→“新建”→excel工作表二、认识excel2021窗口按由上到下的顺序为:“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名称框”→“编辑栏”→“工作区”→“工作表标签”→“水平滚动栏”→“状态栏”→“垂直滚动栏”1、标题栏:excel的全称microsoftexcel和工作簿的名称,最大化、最小化、关闭按钮。
2、菜单栏: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等九个菜单。
3、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p64、名称框:显示当前单元格的名称5、编辑框:显示或修改当前单元格的数据或公式。
取消按钮、确认按钮、插入函数。
6、工作标签:工作表的名称7、单元格:(1)横线和竖线交叉的小格称为单元格(2)当前正在处理的单元格称为当前单元格或活动单元格(3)行号:1―65536,列标:a―iv,共有256列(4)单元格名称:列行(b2)8、状态栏:显示输入或编辑状态三、新建工作簿1、新建工作簿方法(1)鼠标单击常用工具栏第一个按钮(新建按钮)(2)“文件”→“新建”→“工作簿”→确定2、启动时,自动新建工作簿名称book13、默认提供三个空白工作表,名称分别为sheet1、sheet2、sheet34、当前工作表标签呈反色且具有下划线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学案四、增加工作表1、插入菜单→工作表2、右击工作表标签→插入五、删除工作表1、方法(1)单击欲删除工作表的标签→编辑→删除工作表→删除(2)右击工作表标签→删除2、删除的工作表不可恢复六、退出excel20211、保存方法:(1)“文件”→“保存”→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2)单击公共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 输入文件名→ 点击Save2。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方法。
3. 学会使用键盘和鼠标进行操作。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3. 计算机的组成4. 计算机的操作方法5.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组成3.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组成2. 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计算机有什么了解?计算机有哪些作用?二、基本概念(10分钟)1.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包括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领域。
2.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三、计算机的组成(10分钟)1. 老师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 学生听讲并做笔记。
四、键盘和鼠标的使用(10分钟)1. 老师讲解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提问,老师解答。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键盘和鼠标使用的熟练程度。
教案章节: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3. 学会保存和打印文档。
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2. 文档的创建和编辑3. 保存和打印文档教学重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2. 文档的保存和打印教学难点:1. 文档的编辑2. 保存和打印文档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2. 教学课件3. 学生练习文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通过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文字处理软件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文字处理软件有什么了解?文字处理软件有哪些作用?二、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5分钟)1. 老师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册第一篇第一单元第1节《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软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全册第一篇第一单元第1节《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软件》。
课程内容包括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特点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特点,为后续学习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本节课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计算机软件的认识,为后续学习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能够提高信息意识,认识到计算机软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学生能够培养计算思维,学会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
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和发展趋势。
最后,通过学习计算机软件的版权和知识产权等知识,学生能够增强信息社会责任感,遵守法律法规,合理使用计算机软件。
三、学习者分析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文档编辑和图片处理等基本操作。
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主动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计算机编程和软件开发充满好奇,希望通过学习本节课了解程序设计与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他们希望能够掌握一定的编程技能,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设置录入数据范表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掌握数据的录入与修改,列宽与行高的调整,以及数据表标签名的更改。
2、教学过程3.教学评价(一)填空题(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
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
(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1)Excel是一种_____A.系统软件B.程序语言软件C.应用软件D.操作系统软件(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A.制作表格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C.数据管理D.图像处理(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A.工作袋文件B.工作簿文件C.工作表文件D.工作夹文件(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A.ppt B.wps C.doc D.xls(三)判断题(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 1”。
(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1、2、3…,行标号为A、B、C…。
八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
讲解个人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过程。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系统的功能。
1.3 计算机的用途讲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医疗、娱乐、商务等。
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对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第二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2.1 桌面和窗口操作讲解桌面的布局和窗口的基本操作,如打开、关闭、最大化、最小化等。
引导学生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
2.2 文件和文件夹管理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概念,如新建、复制、移动、删除等。
引导学生掌握文件夹的创建和管理技巧。
2.3 系统设置和优化讲解系统设置的基本操作,如显示、声音、网络等。
引导学生了解系统优化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优化方法。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3.1 Word的基本操作讲解Word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如输入文字、编辑、格式化等。
引导学生熟悉Word的文本编辑技巧。
3.2 文档格式设置讲解文档的格式设置,如字体、字号、颜色、行间距等。
引导学生掌握文档格式的调整方法。
3.3 图文混排和表格制作讲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图片、形状等元素,并进行图文混排。
讲解表格的基本操作,如创建、编辑、格式化等。
第四章: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使用4.1 Excel的基本操作讲解Excel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如输入数据、编辑、格式化等。
引导学生熟悉Excel的数据编辑技巧。
4.2 单元格格式设置讲解单元格的格式设置,如字体、颜色、边框等。
引导学生掌握单元格格式的调整方法。
4.3 数据排序和筛选讲解数据的排序和筛选功能,如按大小排序、按条件筛选等。
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第五章: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使用5.1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讲解PowerPoint的界面布局和基本操作,如创建幻灯片、编辑、格式化等。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第二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的第二节《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计算机系统简介》,了解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了解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方法以及对字符、汉字的编码的简单了解。
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些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这部分知识还很陌生。
而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所有的数都是默认为十进制数,八年级学生没有“二进制”等进制的概念。
本节重点介绍了数制、二进制、位与字节以及ASCII码,汉字编码的基础知识。
主要使学生知道“二进制”概念以及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数制与二进制的概念,初步了解ASCⅡ编码方案,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字节。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从质的方面进一步认识计算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及会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数据的信息化表示——二进制,位与字节的介绍,ASCII编码介绍。
难点二进制数制概念的理解,以及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位与字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归纳、启发、点拨、讨论【教学过程】设问引入: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数学,到现在你一共知道多少个数字?布置任务:每四人一组,讨论你学过的数,并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上(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
小组讨论:一人记录,其他人讨论。
教师提问:请各组派代表到前面写出本组认为的数?学生回答:到前面写出“数“1.许多个2.无数个3.10个(0.1.2.3.4.5.6.7.8.9)教师引导: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0-9这10个字符组合表示任意一个数字,这种表示方法是“逢十进一”我们称之为十进制。
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创造了各种表示数的方法,这种数的表示系统就是数制。
例如,我们通常使用的十进制数。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第2节操作系统简介第3节计算机网络基础2. 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第1节 Word基本操作第2节 Word文档排版第3节 Word表格与图表3. 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第1节 Excel基本操作第2节公式与函数第3节数据分析与图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学会排版、制作表格等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Word文档排版技巧;Excel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学会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等;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知识。
2. 讲解新课:(1)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1节计算机硬件与软件① 介绍计算机硬件的组成;② 讲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与作用。
第2节操作系统简介① 介绍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② 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第3节计算机网络基础①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分类;② 讲解网络通信协议与网络设备。
(2)第二章文字处理软件第1节 Word基本操作① 讲解Word文档的新建、保存、打开与关闭;② 介绍Word界面及功能。
第2节 Word文档排版① 讲解字体、段落格式的设置;② 介绍页面布局与打印设置。
第3节 Word表格与图表① 讲解表格的制作与编辑;② 介绍图表的插入与修改。
(3)第三章电子表格软件第1节 Excel基本操作① 讲解Excel工作簿的创建、保存与打开;② 介绍Excel界面及功能。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一、第1章:计算机基础1.1 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让学生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
1.2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二、第2章:操作系统使用2.1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让学生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包括桌面、开始菜单、任务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启动应用程序、打开文件、复制粘贴等。
2.2 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等。
让学生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字录入、编辑、排版等操作。
三、第3章:网络应用3.1 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包括IP地址、域名等。
3.2 学习浏览器的使用让学生了解浏览器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浏览网页、保存网页等操作。
四、第4章:计算机安全4.1 学习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传播途径和危害。
让学生学会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
4.2 学习计算机安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
让学生学会使用防火墙、设置密码等操作来保护计算机安全。
五、第5章:多媒体应用5.1 学习多媒体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让学生了解多媒体文件的常见格式,如图片、音频、视频等。
5.2 学习多媒体处理软件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多媒体处理软件的功能和基本操作。
让学生学会使用多媒体处理软件进行图片编辑、音频剪辑、视频制作等操作。
六、第6章:电子表格处理6.1 学习Excel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了解Excel的工作界面,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单元格等。
让学生学会在Excel中进行数据录入、编辑、格式化等基本操作。
八年级信息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电子管计算机到集成电路计算机,再到现在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如、量子计算机等。
1.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习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
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1.3 操作系统的使用学习操作系统的启动、关机、桌面操作等基本操作。
掌握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系统设置等基本功能。
第二章:文字处理2.1 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文本等。
掌握字体设置、段落设置、页面设置等高级功能。
2.2 制作文档学习文档的制作技巧,如插入图片、表格、图表等。
掌握文档的排版技巧,如分栏、加边框、底纹等。
2.3 演示文稿的制作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如选择模板、添加幻灯片、编辑内容等。
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动画效果等展示技巧。
第三章:电子表格3.1 电子表格软件的使用学习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编辑、格式化数据等。
掌握单元格样式设置、公式计算、数据排序等高级功能。
3.2 数据分析与处理学习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筛选、分类、汇总等。
掌握数据可视化方法,如图表、柱状图、饼图等。
3.3 制作统计报表学习统计报表的制作方法,如设计表格、输入数据、图表等。
掌握报表的打印、导出等功能。
第四章:网络与通信4.1 计算机网络基础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网络设备、网络协议等。
掌握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不同类型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4.2 互联网的使用学习互联网的基本操作,如浏览网页、搜索信息、文件等。
掌握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等网络通信方法。
4.3 网络安全与道德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防范病毒、黑客攻击等。
掌握网络道德规范,如尊重他人隐私、不传播虚假信息等。
第五章:多媒体与动画5.1 多媒体技术基础学习多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
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章用计算机处理数据
第1节《初识Excel》教学设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入Excel软件的教学,让学生观察视频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设置录入数据范表的任务让学生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通过设问、探究、演示、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组成,掌握数据的录入与修改,列宽与行高的调整,以及数据表标签名的更改。
2、教学过程
3.教学评价
(一)填空题
(1)Excel工作表中的一格称为__________。
为了标识表中的每一格,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每格都有一个名称,如图1所示,我们将当前选中的格称为__________。
(2)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一格默认的宽度是8个字符,最多可以存放到3200个字符,即每格最多可以存放_________个汉字。
(二)选择题
(1)Excel是一种_____
A.系统软件B.程序语言软件C.应用软件D.操作系统软件
(2)以下_____不是Excel的功能?
A.制作表格B.各种复杂运算及分析C.数据管理D.图像处理
(3)Excel的电子表格文件也称为_____
A.工作袋文件B.工作簿文件C.工作表文件D.工作夹文件
(4)Excel文件的默认扩展名为_____
A.ppt B.wps C.doc D.xls
(三)判断题
(1)第一次新建Excel电子表格文件时,标题栏内显示的缺省文件名是“sheet 1”。
(2)在Excel工作表中包括了许多行与列,其中列标号为1、2、3…,行标号为A、B、C…。
(3)在Excel工作表中行标号为1、2、3……,最多可以到65536行。
4、教学资源:
Excel第一节课件.ppt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作为Excel电子表格的第一节课,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了解Excel软件的窗口,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本节课采用了探究学习方式
进行组织教学,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课堂的引入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景。
(2)教学任务明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操作能力。
(3)本节课对基础差的学生的辅导不足,未能很好地体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基础差的学生,对工作簿与工作表的概念的区别,工作表标签名的更改出现差错,这还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