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论苏州白塘植物园园林配置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他在设计上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吸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置方式。中西合璧是他必然的特色,同时国际化的设计师又为它增添了许多城市绿地的时尚感。

关键词: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中西合璧

在苏州白塘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题,自然植物种类繁多,配置方式也与植物的有选择性息息相关。如何将植物有选择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且不让游客感到重复与单调,一直是我们学习园林设计学生思考的命题,而白塘植物园作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典型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园林设计,配置学习,造景手法学习上的新的思考。

1 地形特色

1.1设计灵感

用江南水乡水网田地的格局进行绿地空间的分割规划,使整个园林山水相间便于设计,分割成多个小岛屿的绿地顺势形成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小主题的主题岛屿,为后来的植物配置划分某个特定区域,有利于公园的后期管理。公园整个地形的营造由西向东形成平地—岛屿—丘陵—山峦逐层次的梯度变化,多层次的变化也是白塘植物园的一大特色。

1.2地形与植物

地形按照高矮递增,植物的疏密却按照地形来改变。西入口处,层次简洁直白,用作地被的紫萼直接搭配大乔广玉兰做为行道树,中间视线穿透,视野开阔。路两边应用不同层次的绿篱,整形修剪的微弱高差逐渐遮蔽视线,千头柏,粉星荚迷,毛鹃,金叶小檗,金丝桃等。除了竖向的填充外,横向的填充也疏密有致,因为是植物园,所以园内多片植小乔大灌,填充绿篱与大乔之间的空间,在春岛的一个地方,层次感就十分明显的显现出了,地被是喜半阴的百子莲,上面是合欢遮阴,后面有木瓜海棠做稀疏绿篱,营造出一个阴凉的休息处,而且这个休息处离主干道还有2米近3米的过渡区,这段过渡区,以酢浆草和金边过路黄的地被铺地,四重层次的落差,给人一种悠闲清凉的感觉。

由于地势是东高西低的,所以东边的山地上为了显示它的突出,植被更加的疏了,以单一草坪配置片植的风景林以及灌木丛、视野更加宽阔,地被以草甸,草坡等为主,上面不设遮阴大乔,比如夏岛近东边山地的地方,片植了一团的糯米条,半米左右的绿篱配在狗牙根草坪上,真切有种草原之感。

不同的层次体现不一样的地形落差,不一样的植物又使得地形更加明显。

2植物配置

2.1专类专配

白塘植物园内区域分明,有春夏秋冬四季岛屿,也有触视嗅味听的五觉园。春岛以樱、桃、海棠类等春季开花植物为主要种类,还选用了杜鹃、牡丹、芍药等春花类植物进行组团式成片种植; 夏岛以广玉兰、合欢、紫薇等为主要种类, 其他选用枫杨、垂柳、青桐、杜英以及八仙花、醉鱼草、酢浆草、玉簪等地被植物进行组合; 秋岛覆盖着各色桂花、银杏和枫叶类、, 还选用悬铃木、无患子、石楠、木槿、绣线菊、洒金珊瑚、鸢尾等配置; 冬岛主要以雪松、五针松、日本柳杉、水杉等松杉类进行配置。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香蒲、荷花、睡莲、萍蓬草、菱等。五觉园得配置的特色也与他们各自的主题相配,比如嗅觉园就引用了许多香花植物,不如白玉兰,蜡梅,桂花等。

2.2西式配置

为了达到配色效果,设计师大胆配置了许多变种,与中式古典造园的不断传承相比,西式在创新上推动了近代园林的发展。比如,片植的金叶槐,是国槐的变种,该树从主干顶部嫁接金色枝条,落叶后仍可以观赏枝条,又比如红晕复叶槭,是槭树科的变种,成奇数羽状复叶,春叶粉绿色,有不规则斑驳块,片植成林很有秋天的感觉。除了这些还有金娃娃萱草,穗花婆婆纳,花叶杞柳,金边红瑞木等,他们丰富了植物园的色彩,也丰富了植物园的含义。

2.3 修边细节

在低处,植被种类丰富,所以不用担心,可是要营造高山感觉的少水景色,就只有细节出成败,事实也证明了,白塘植物园的细节还是很别具一格的。比如,在山顶茶室的东边有一块地被,设计师在黄色小叶地被里点缀着紫色酢浆草既不喧宾夺主又显得可爱清新。又如,在山顶茶室的东向视角上是一片池塘,池塘里芦苇围绕着荷花,为了加深层次又有选择的种植了一团水葱,丰富了南向视角。

3 造园设计

3.1优点

白塘植物园虽然坐落在古典园林出名的苏州,但他的设计师却是来自荷兰,所以,公园的景观小品与植物配置有一种国际化的时尚。比如在触觉园,有澳大利亚风格的地穿上架着世博中国馆风格的结构架,取道“穿红柳绿”,同时边上又种植了墨西哥羽毛草,大凌风草,银边八仙花等植物。

3.2缺点

公园内少休息椅,外国人热衷绿地,喜爱在绿地上直接坐下,而中国人习惯座在椅子上,植物园内少休息椅,给游人一种累的心理暗示。中国园林里多爱廊架屋檐等灰空间,遮阴避雨,而中西合璧的植物园内少廊架,即使有行道树遮阴也难去暑气,导致植物园夏季客流量的降低。

3.3植物与小品的融合

绿色的延续性在植物园内得到很好的诠释,低处音乐广场用绿色植被铺地向上延伸,个人一种建筑就是从植物内衍生出的感觉,高处山顶茶室,竹林包围,前塘微风,颇有山野隐士的风范。

4 结语

白塘植物园的植物配置具有科普趣味性、亲率参与性和观赏性,其中以四季岛,五觉园为重点的园中园设计很值得我们学习参考。一个景点的形成与他所在地的城市文化背景是相辅相成的,从白塘植物园的设计中,我们看见了苏州的现代化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思考现在的中国园林设计应该如何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①王继旭.《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设计》. 【J】.2008 (4) 《中国园林》16-19②刘世广.《浅谈植物配置造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山东林业科技》.2005(5):81-82

植物名录表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苏州古典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始红,亭旁种桔树。梧竹幽居亭旁有梧有竹。松风亭前有松。柳阴路曲廊前植柳。 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大树在园林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传统的手法。由于某些园林历史悠久,往往遗留若干百年至数百年的古树,后人重建新园,并不因其妨碍修建而加以砍伐,相反地却视为珍品,充分利用这些古树,与山,池、房屋巧妙地组合起来。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南的柏树与罗汉松,拙政园中部的几株大枫杨,留园中部的银杏与朴树,狮子林问梅阁前的银杏,都是利用古树的较好例子。 (一) 种类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 花木选用方面,主要利用当地传统的观赏植物,发挥地方性的特色。故园林中的树木,多半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类、芭蕉,草花,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 过去苏州古典园林对花木种类的选用,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与艺术标准,以及园主们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花木讲究近玩细赏,因而比较重视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对树木的选择常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封建迷信思想,在花木种类选择上也有许多反映,例如认为栽植紫薇、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谐音玉堂富贵,石榴取其多子,萱草可以忘忧等,因此就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 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 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 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 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

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 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 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 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树木园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 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 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修订版

苏州园林植物配置概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苏州园林植物概述 廖星 摘要: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 关键词:造境、风韵美、苏州园林 植物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而是人工美与自然美的融和。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 不论是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 1园林植物的色彩美 1.1观花类的色彩美。因花色艳丽而芬芳,是园中主要观赏对象。其中红色花系有山茶、月季、杜鹃、夹竹桃、红花牡丹、垂丝海棠、石榴、紫薇、木芙蓉、秋海棠、紫茉莉、凤仙花、鸡冠花、

蜀葵、秋葵、鸭趾草、。黄色花系有金桂、迎春、金丝桃、蜡梅。白色花系广玉兰、栀子花、含笑等;蓝色花系的有、紫荆、八仙花、木槿、毛泡桐、等。红色能形成热情兴奋的气氛,黄色象征着高贵、白色象征着纯洁、蓝紫色象征着幽静。 1.2观果类的色彩美。在树种园林中此类花木主要作为夏秋观赏之用,或作为冬季点缀。橙黄色的有枇杷、桔、柚,红色或紫色的有南天竹、枸骨、珊瑚石榴、花红、柿、枸杞、枣等。其中枇杷既能观赏,又可供食用,各园颇多采用。南天竹亦称天竹,冬季结红果,常与蜡梅合栽,也是园中常用的重要树种。 观叶类叶的色彩随着树种的环境不同而不同,有些还随着季节的交替变化而变化。有的早春新绿,夏季浓绿,秋季红叶变化极为丰富。在苏州园林中绿色类的有黄杨、桂花、广玉兰、枇杷、榕树、八角金盘、女贞、丝兰、棕榈等;春色类得有樟树、五角枫、茶条槭、秋色叶有爬山虎、卫矛、栾树、落羽杉、水杉、金钱松。异色叶类有红叶李等。 2园林植物的形态美 从树干的形态来看。树干的直干型,如梧桐、泡桐、水杉、悬铃木、落羽杉、桉树等。给人挺拔雄伟之感匍匐型的有铺地柏等。丛生型的有南天竹、迎春等。 从树冠的形态来看,圆柱形的有,如塔柏、球形的有五角枫、伞形的有龙爪槐。

苏州园林之植物

年03月15日 15:25 阅读(0) 评论(0) 分类:收藏soso权限: 公开?字体:中▼ o小 o中 o大 ?更多▼ o设置置顶 o权限设置 o推荐日志 o转为私密日志?删除 ?编辑 苏州园林之植物 花木是组成园景不可缺少的因素。苏州古典园林的花木配植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得到启示。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故与山石、水面、房屋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常利用各种树形的大小,树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在形成自然山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以适当的常绿树,与土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组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花木既是园中造景的素材,也往往是观赏的主题,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描述景的特点,如拙政园的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阴路曲等等,其他各园此类名称也数见不鲜。 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习用的一种手法。例如各园厅堂前的玉兰与花台上的牡丹,侧重春景;怡园内群植的紫薇,拙政园与狮子林等的荷蕖,主要供夏季观赏;留园西部土山上的枫林,以及各园的桂花与菊花,构成秋景;拙政园西部十八曼陀罗花馆前的山茶,以及各园小院内栽植的天竹、蜡梅,则为冬景。不仅如此,园林中对花木混合布置的方法更为重视,如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院和留园冠云峰庭院,都配有四季分别可观赏的花木,花期衔接交替,形成四时景色的变化。 苏州园林花木的栽植,大都根据地形,朝向和干湿情况,结合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配植。例如桂花、山茶、黄杨,天竹、枸骨、女贞等耐阴,多植于墙阴屋隅;松、柏、榆,枣、丝兰等耐旱,则多植于山上;垂柳、枫杨、石榴等喜湿,多布置在池畔。但并不机械地为其习性所拘束,而是根据花木的姿态、线条、构图、色香等特点,与周围环境作有机的配植。 “远香”原由荷花引伸而来(见宋周敦颐《爱莲说》),远香堂面临荷池,故名。“倚玉”,据明文征明拙政园诗:“倚楹碧玉万竿长”,轩前原有竹。“雪香”意为梅花,“云蔚”指山间树木茂密。“待霜”指霜降桔

上海辰山植物园案例分析

上海辰山植物园 ----案例解析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辰山植物园 地点Location: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 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7年----2011年1月 规模Size: 总占地面积200公顷,其中植被区123hm2,水体区域34hm2,铺装区36hm2,建筑区 5hm2.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 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 德国瓦伦丁教授,瓦伦丁+瓦伦丁城市规划与风景园林设计事务所 设计师简介:克里斯多夫·瓦伦丁教授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景观设计教授,30多年来主要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研究等领域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 验。由他主导设计的柏林重建项目文化广场规划、慕尼黑旧机场及周边地区改建、瑞恩斯堡 旧城改造规划、德国巴伐利亚环保部生态景观规划、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景观、慕尼黑 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植物园等,均获得了国际城市规划、建设和园艺等业界的广泛好 评,多次获得国际大奖。(图一. 瓦伦丁教授) 代表作:慕尼黑旧机场、、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居住区、、慕尼黑人权广场设计、意大利米朗 植物园等 建筑设计:奥尔+韦伯+合伙人建筑设计公司

中国合作团队: 景观设计:上海市园林设计院 建筑设计: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德总协调人:丁一巨 总述Context: 上海辰山植物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辰花公路3888号,总占地面积200公顷。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1年1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由上海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以及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由德国瓦伦丁教授主持设计。是一座集科研、科普和观赏游览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园区植物园分中心展示区、植物保育区、五大洲植物区和外围缓冲区等四大功能区,占地面积达207万平方米,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植物园,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二座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基地”等称号。 项目背景与变迁Project Background and history:辰山植物园园址早期是上海地区四大原矿产区之一,为上海市提供大量矿产资源,随着上海这座中国最大城市的飞速发展,辰山区域的原始风貌,在服务城市建设的采石挖掘中几乎破坏殆尽,昔日的秀美景色和先贤遗迹已是无处可寻,在建国时期由于资源逐渐被挖掘殆尽,辰山地区就已成为一座废弃旧矿场,本身就缺乏的植物种类还在不断地减少,逐渐成为荒地,地域内只留下了大大小小的不少矿坑。可以说园内的环境其实相当恶劣,土质以及原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植物园设计说明

呼和浩特市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机场高速路南侧,西邻呼和浩特东河景观带,东侧为飞机场,距呼和浩特市核心区行车距离25分钟,其原址为呼和浩特东郊果园。该项目占地1744.3亩(约合116.17公顷,南北最长1536米,东西最长836米),其中一期占地726亩(约合48.4公顷,南北最长1076米,东西最长626米),基址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其极限高差约为5米,土壤条件,现有植被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果树及杨树。 二、总体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规划中解决的问题 植物园在选址上应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 a.是否有丰富的水源b.是否有较为多变的地形地貌c.原址的土壤条件(酸碱度、腐殖质含量等)d.现有植物的丰富程度及是否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等。依照上面几点的要求对本次所选的地块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该地块水资源不甚丰富,基本不存在地表水体,日常植物的灌溉主要依靠地下水及自然降水。 2、该地块地势虽高差较大,但均属于平缓过渡,不存在有山

脉、丘陵、谷地等类型丰富的地貌。 3、该地块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壤PH值7.5-8.0。 4、该地块地上现有植物多为杨树、榆树,还有一部分是人为栽植的果树林,植物群落单一,基本没有形成较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小环境。 从以上几点结论来看,本次植物园建设所选地块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针对以上四点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其收集的雨水全部用来补给人工湖,同时构建一套可以与将来城市的中水系统相对接的管网,以便于未来利用城市的中水系统,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挖湖堆山的自然山水造园手法,以此来丰富全园的地形地貌,为各种不同地域和生境的植物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对园区内部分地块的土壤通过深翻、灌水、加入大量腐殖质等手段来降低土壤的PH值,以满足东部大兴安岭林区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4、全园在进行植物的收集工作时,应根据园内小环境的改善而逐年增加引种数量,切忌一次性大量引种。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环保原则 a、地方性:全园基础绿化所用植物全部来源于当地的乡土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摘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努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城市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城市园林绿化。所谓的城市园林就是将建筑物与城市绿化相互配置,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在生态园林环境中,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显现四季的环境变化,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现代园林的一种新风貌,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创造力。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经,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在建造现代园林时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顺应其发展,只

有通过绿色植物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好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植物配置给出了几点建议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研究。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原则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时并不是随意性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若与当地文化和风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不和谐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2)必须遵循色调协调搭配的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重视植物色调的相互协调,才能提高园林风景所带来的艺术感,最终为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享受。(3)必须遵循高度适宜搭配的原则。由于植物造景运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不相同,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保证植物配置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层次感、科学性和艺术性。(4)应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因此造成植物与当地环境不适而出现枯萎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成本,带来资源的浪费,还会直接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植物本身都有它的习

苏州园林的植物美

苏州园林的植物文化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餐翠腹可饱,饮绿身须轻”。花木的神奇作用,人们总会有意无意中身受神领。 走进苏州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充满生机的繁花芳草、嘉木修竹,顿感精神爽朗。与游园有异趣同感的还有观看古画时的心曲变化,欣赏古代山水画的人,都会被画面上或青翠、或葱茏、或婀娜飘逸、或亭亭玉立的各种花木景观所吸引,沁人心肺,神向往之。这就是花木的神奇作用。正如宋代大画家郭熙所说:“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因此,园林有了植物,才会有生机,才会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作用 植物是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凡是园林都离不开植物。 只要对“园林”一词稍作分析就能看出其中的文化含义。著名园林学家童寯曾有精辟解释:古字“園”,是一个非常象形的文字,直接告诉人们园的主要内容:“□”是围墙,“土”者形似屋宇平面,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字似石似树,植物的造景作用已经在这个古字中表现出来。“林”字更说明花木是园林构成的重要因素。 苏州园林植物的造景作用是多方面的。作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花木配植上或直接或间接从我国传统的山水画上得到启发,甚至直接运用绘画手法,花木造景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置为基本方式,与山石、水面、建筑有机结合,形成了江南园林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的显著特点是“处处如画”,成为人们欣赏、休息和起居生活的理想环境。

古代造园家巧妙利用花木的姿态和线条,使园林景观用材不多,而顿生意气,古松而显苍劲,柳枝而露柔和,柏与花交植而呈刚柔相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前的桧柏苍然耸立,白皮松满枝苍翠,古意盎然;拙政园中部池畔多植柳树,轻丝拂面,楼台掩映,柔情醉人;留园的古木交柯,为古柏与山茶交柯连理之景,构成一幅古朴典雅的画面,耐人寻味。 古代造园家还巧在大片落叶树和常绿树的混合配植中,妙利用树形的大小、枝叶的疏密、色调的明暗,构成富于变化的景色,造成自然山林的效果。如拙政园中部二岛,用较多的落叶树配植适当的常绿树,与山坡上茂密的竹丛和池边的芦苇相结合,掩映于宽阔的水面上,颇有天然野趣;沧浪亭大假山上亦是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箬竹披坡,花木点缀,横生崇阜山林之气。 古代造园家还利用花木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花木的季相可以增添园林中许多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形姿,使观赏性大大增强,是造景的常用手法。如国色天香的牡丹,含羞欲语的月季,临风婀娜法人丁香,灿若云霞的杜鹃,垂丝如金钟悬吊的海棠,贴梗夸夸如艳株的紫荆,等等,使园林四时景色不同,怡情悦目,百游不厌。如各园林中的玉兰和牡丹,侧重表现春景;紫薇、荷花,主要供夏天观赏;枫林、桂花、菊花,构成秋景;山茶、天竺、腊梅,则为冬景。 因此,花木既是园林中的造景素材,也常常是观赏的主题。苏州园林中许多建筑物常以周围花木命名,以表达景物的特点和寓意。如拙政园有远香堂、倚玉轩、雪香云蔚亭、待霜亭、梧竹幽居亭、松风亭、柳荫路曲等,留园有绿荫轩、闻木樨香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沧浪亭有闻妙香室、翠玲珑、藕花小榭;狮子林有暗香疏影楼、问梅阁、双香仙馆、修竹阁;艺圃有爱莲窝、渡香桥、香草居、耦园有藤花舫、储香馆;退思园有水香榭、菰雨生凉轩、桂花厅;怡园有锁绿轩、金粟(桂花别名)亭、藕香榭、碧梧栖凤,等等。这些以花木命名而别具匠心的景物,无不体现出园林主人高雅情趣,又都有极佳的观赏效果,因此成为人们游园时必到的景点。 二、园林中的古树名木 由于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一般较大的园林有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

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分析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内容: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艺术手法:园林种植设计中有许多应用手法和原则,但绝大多数下不能孤立地运用某一种处理手法,而是要紧密地结合项目环境、建筑造型、功能特点以及总体构图和透视色彩效果等统一考虑。在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1、均衡 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看到的景物中寻找平衡。在植物配置中都存在着虚实或真实的轴线,当群植的植物分布于轴线两侧时,平衡和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均衡就是一种量的均衡感,而将这种平衡将轴线两侧的竞争力协调一致,达到一种视觉上的稳定。

简洁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简洁不是指视觉效果上的简单和单调,而是设计中所必需的控制性和适宜度,以期能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美感,体现出“简洁即是美”的真谛。 对比 对比的手法在植物配置中应用较多,又可分为色彩对比、形态对比、体量对比以及质感对比等。对比的效果由对比的强弱来体现,实质上也是一种相互的衬托,突出彼此的个性。但是盲目使用对比,可能会造成混乱的视觉,所以应用时要服务于整体效果。

韵律及节奏 韵律是一种规则或不规则的间歇式重现,而重复出现其中的空间距离就是节奏。

统一 园林中的种植设计都有其中心,即主题。种植设计中的各种手段,从植物种类的选择,到植物配植方式的运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都统一这一主题中。但统一并不是无变化的,应有主有次,宾主分明,在植物配置上主要是指色彩的变化统一和植物种类的变化统一。 7、重复 这是指在植物种植设计时,某些植物材料以相同或相似的外形、质地或颜色反复出现,或者通过将相似物体放在一起,来增强景观的节奏感。

主次和多样性 突出主次关系,也就是要突出重点,强调重要的特征。可通过强化种植中主要成分的主导性和次要成分的从属性来实现。这也是植物混合配植中常用的方法,体现出秩序与多而不乱的造景效果,使主与辅有机地结合,营造有序而主题分明的景观效果。

苏州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分析

论苏州白塘植物园园林配置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白塘植物公园是以植物为主题的公园, 作为一个现代公园,他在设计上强调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在植物布置上,吸取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尽可能展示植物多样的配置方式。中西合璧是他必然的特色,同时国际化的设计师又为它增添了许多城市绿地的时尚感。 关键词:白塘植物园;植物配置;中西合璧 在苏州白塘植物园是以植物为主题,自然植物种类繁多,配置方式也与植物的有选择性息息相关。如何将植物有选择的呈现在游客面前,且不让游客感到重复与单调,一直是我们学习园林设计学生思考的命题,而白塘植物园作为一个成功的园林典型也带给了我们一些园林设计,配置学习,造景手法学习上的新的思考。 1 地形特色 1.1设计灵感 用江南水乡水网田地的格局进行绿地空间的分割规划,使整个园林山水相间便于设计,分割成多个小岛屿的绿地顺势形成以春夏秋冬四季为小主题的主题岛屿,为后来的植物配置划分某个特定区域,有利于公园的后期管理。公园整个地形的营造由西向东形成平地—岛屿—丘陵—山峦逐层次的梯度变化,多层次的变化也是白塘植物园的一大特色。 1.2地形与植物 地形按照高矮递增,植物的疏密却按照地形来改变。西入口处,层次简洁直白,用作地被的紫萼直接搭配大乔广玉兰做为行道树,中间视线穿透,视野开阔。路两边应用不同层次的绿篱,整形修剪的微弱高差逐渐遮蔽视线,千头柏,粉星荚迷,毛鹃,金叶小檗,金丝桃等。除了竖向的填充外,横向的填充也疏密有致,因为是植物园,所以园内多片植小乔大灌,填充绿篱与大乔之间的空间,在春岛的一个地方,层次感就十分明显的显现出了,地被是喜半阴的百子莲,上面是合欢遮阴,后面有木瓜海棠做稀疏绿篱,营造出一个阴凉的休息处,而且这个休息处离主干道还有2米近3米的过渡区,这段过渡区,以酢浆草和金边过路黄的地被铺地,四重层次的落差,给人一种悠闲清凉的感觉。

园林植物造景分析

XXXX大学 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 《园林植物造景》XXX(地方)植物造景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年级专业:20XX级园林指导老师:XXX教授 2017年4月9日

一、大学校园环境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 意义。 大学校园是一群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年轻人学习、生活的场所,这些年轻人将在这个空间里度过他们的身体和思想成长中最为剧烈的时期,可能四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个园区的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个花坛、每一颗树木都可能让他们驻步,让他们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仍记忆犹新。环境艺术的核心应该是生活艺术,美化环境,最大程度上是美化生活。大学校园环境是师生们的露天“起居室”,从课 间休息,室外阅读,到聚合交往、散步休息等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活跃,比以往的大学生更渴望人际交流,更需要广阔的自然空间,而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是在建筑空间以外,校园内的小树林,林荫路,池塘边,往往是学生停留的地方,或交谈,或散步,或静静的看书。课堂上的学习只是人生接受教育的一个方面,校园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修养、情操、品德更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校园环境就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良好的植物景观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带来的是感官上的美的享受,更能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以下即对xxx(地方)内各高校校园内植物造景做简要分析。 二、植物造景具体分析。 1、多样统一原则:在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这种风格比较踏实稳重,不会给别人突兀的感觉,尤其在一些僻静、人烟相对稀少的环境或者山坡、断崖边应用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特点。 图一(左) 图二(右) 2、对比与调和原则:颜色、形状、体量、软硬、线条等对比在xxx(地方)植物造景中应用尤为广泛。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的体量上的很大差别。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运用色彩的调和,则可获得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从感官上带给人们新鲜奇特的感觉,多彩缤纷的颜色也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在植物造景时,往往结合周围的环境建筑,通过构造植物不同的线条以及利用植物(大多为草本)的“软”与建筑的“硬”也形成对比,使周围环境均衡协调,不显突兀。

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的周边的植物如何配置是个大学问,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式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古典园林中由于园主人身份不同以及园林功能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园林建筑风格各异,故对植物配植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北京皇家古典园林,为了反映帝王的至高无上、尊严无比的思想,加之宫殿建筑体量庞大、色彩浓重、布局严整,选择了侧柏,桧柏、油松、白皮松等树体高大、四季常青、苍劲延年的树种作为基调,来显示帝王的兴旺不衰、万古长青是很相宜的。这些华北的乡士树种,耐旱耐寒,生长健壮,叶色浓绿,树姿雄伟,堪与皇家建筑相协调。颐和园、中山公园、天坛、御花园等皇家园林均如此。颐和园前山部分的、筑庄严对称,植物配植也常为规则式。进门后二排桧柏犹如夹道的仪仗。数株盘槐规则地植于小建筑前,仿佛警卫一般,为了炫耀“玉堂富贵”、“石榴多子”等封建意识,园内配植了白玉兰、海棠果、重瓣粉海棠、牡丹、芍药、石榴等树种,而迎春、蜡梅及柳树是作为报春来配植的。 各种花园的植物配置美式庭院: 草坪、灌木、鲜花。美国这一新生的民族,在北美的新大陆上对自然表现出了人类儿童般的天性,率真、自由,他们在与自然交流中如游戏般获得快乐。在对自然的好奇和热爱中了解自然、融入其中。美国人在自然风景和园林中是很快乐的。丰富的自然:森林、草原、沼泽、溪流、大

湖;草地、灌木、参天大树,构成了广阔景观,美国人把它引入自己的生活中,同时要把它引入城市,甚至建筑中。 地中海式庭院: 常见的植物有仙人掌、多肉植物和棕榈树,还有针叶类植物,此外无花果和葡萄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棚架 ---地中海庭院的典型特征之一,可种植一些攀援植物如叶子花、凌霄和白色茉莉花都是地中海庭院的经典植物。 现代风格庭院: 植物能够娶到柔化坚硬的建筑材料的作用,垂直高大的植物在结构和形象上效果非常好。在现代风格的庭院中经常运用高大、狭长的线条来同低矮的具有雕塑风格的植物达到视觉上的平衡。可选用竹子、新西兰亚麻、丝兰及肉质长生草等 水际植物的配置1?水边的植物配置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 2.驳岸的植物配置驳岸分土岸、石岸、混凝土岸等,其植物配置原则是既能使山和水融成一体,又对水面的空间景观起着主导作用。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应结合地形、道路、岸线布局,有近有远,有疏有密,有断有续,曲曲弯弯,自然有趣。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植物

校园植物造景分析

1南京林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植物造景分析 学院: 专业:园艺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 二O一二年五月十七日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植物造景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植物景观案例的综合分析,了解高校校园绿化植物造景概况,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植物配置情况。拍摄研究区域植物特点,结合实地的调查研究,对南京师范大学的植物种类及组成进行分析。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校园内植物调查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植物群落。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1)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共有植物46科124种,其中乔木63种,灌木44,草本17种。其中乔木种中水杉、雪松、悬铃木为应用频率较高植物;灌木种中大叶黄杨、红花继木、海桐、杜鹃为应用频率较高植物;地被植物种中鸢尾、麦冬、高羊茅、白三叶草为应用频率较高植物。 (2)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植物主要造景方式为规整式,自然式为辅。乔木多列植、对植、孤植。灌木多为丛植呈带状,或修建为球状散植;在整体空间上植物群落以中轴线对称式为主。但局部景观排列较散乱,缺乏连续性。 关键词:南京师范大学;植物造景;植物群落;植物组成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campus Plant Landscaping analysis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as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campus plant landscape, understand the overview of the college campus green plant landscaping, survey Nanjing Normal plant configuration. Shooting the study area, plant characteristics, combined with field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lant species and composition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lant communities investigating plant survey the campus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campus. Comprehensiv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1)124 kinds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with the Park campus a total of 46 plant families, including 63 kinds of trees, shrubs, 44, 17 kinds of herb. Tree species dawn redwood, cedar, sycamore application frequency higher plants; shrub species Euonymus japonicus, safflower Following the wood, Pittosporum, cuckoo application frequency higher plants; to Iris species, Ophiopogon, fescue, white clover for applied frequencies higher plants. (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with the main landscaping of the park campus plant structured type, supplemented by natural style. Arbor multi-column plant, planting, solitary plant. Shrub clump planting strip,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ulk plant for the ball;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whole space, the main axis symmetric. Local landscape arranged in scattered, lack of continuity. Keyword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Plant Landscaping; Plant communities; Plant composi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