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7.55 MB
- 文档页数:12
灿若寒星制作
金戈铁骑制作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一、填空题
1.整个宇宙都是由________的物质组成的,绝对____的物体是没有的,平常我们所说的运动或静止是______的,物理学中把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择______.选择不同的______判断同一物体的运动,得到的结果不尽相同,所以说,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性.
3.甲、乙两个同学并排骑车,如果选择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______的,如果选择楼房为参照物,甲、乙两同学都是______的.
4.坐在运动着的直升飞机中的人,看到楼房顶部竖直向上运动,此时这人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运动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做的是____________的运动(填“向上”或“向下”).
5.“月亮在云里穿行”,这句话中,月亮是______,云是______.(填“研究对象”或“参照物”)
6.公共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车上的乘客是______的;如果以_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7.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______的,相对于太阳是 ______的.
8.我们平常说:“旭日东升”,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飞行员在回忆飞机俯冲的情景时,说:“大地迎面而来”,他是以______做参照物的.
9.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______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______运动,丙向______运动.
10.小明坐在一辆行驶的轿车上,自西向东运动,他相对于地面上的建筑物是______的,相对于乘坐的车是_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同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的,相对于跟他乘坐的汽车同样快慢,方向相反的另一辆汽车是______的.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李小华所在学校的校门口是朝南的,他进入校门后一直向北走80 m,再向东走60 m就到了他所在的教室.
(1)请你画出教室的位置(以校门口为坐标原点,制定并画出适当的标度);
(2)求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已知tan 37°=34)
【答案】(1)(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大小为100 m,方向北偏东37°.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x轴正方向表示东,y轴正方向表示北,则教室位置如图所示:
(2)从校门口到教室的位移
228060m=100mx
设位移方向与正北方向的夹角为θ,则
603tan37804
即位移的方向为北偏东37°.
2.如图所示,汽车先向东行驶5km,又向西行驶8km,若以汽车开始运动时为坐标原点,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试求:
(1)汽车在最东边和最西边的位置坐标;
(2)汽车运动过程中整个过程的位移和路程.
【答案】(1)5km -3km(2)位移为-3km,路程为13km
【解析】
【分析】
坐标系建立以后也就知道了正方向,在正方向上的点位置为正值,在负方向上的点的位置为负值,位置的变化有方向,位移等于末位置坐标减去初位置坐标;
【详解】
(1)根据图象可知,汽车在最东边的坐标为
在最西边的坐标为:;
(2)整个过程的位移为:,整个过程的路程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系的知识,坐标系包含了方向和位置,在正方向的位置为正,在负方向的位置为负。
3.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试分析物体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并计算各阶段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0-1s内,a1=4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1-3s内,a2=-2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3-4s内加速度a3=-2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两年以来,物理组的最高领导一直在考驾照,今天又和前(N+8)次一样,早早地来到客运站,思考到达考点的三种途径.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度为60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100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石台站5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km/h2,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km/h,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科目二开考时间是9点25分,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能否赶上考试?如果能,该选择乘哪个班次什么车?(单位统一用km/h)
普客汽车 快客汽车 火车
里程/km 75 80 72
班次 7∶20
8∶20
10∶30
14∶30
…… 8∶00
8∶40
9∶20
10∶55
…… 8∶00
8∶33
9∶00
9∶43
……
【答案】能赶上,8:33发车,9:20到达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种乘普客汽车
1117575min60sthv
8:20发车,9:35到达;
第二种乘快客汽车
2228048min100sthv
8:40发车,9:28到达;
第三种乘火车
1120h=0.05h2400vta 火车匀变速运动时间4t1=0.2h
火车匀变速运动路程
11412kmsvt
火车匀速运动路程
2(7212)km=60kms
火车匀速运动时间
1220.5sthv
火车总时间
3123447mintttt
8:33发车,9:20到达
所以选择乘坐火车
【点睛】
此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关键是高清时间和时刻关系以及路程关系,此题考查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1 页 共 9 页
B
C A s
t t0 O
图1 《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单元检测A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某质点向东运动12m,又向西运动20m,又向北运动6m,则它运动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是 ( )
A.2m,10m B.38m,10m C.14m,6m D.38m,6m
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3.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一段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且已知前一半位移内平均速度为v1,则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2为 ( )
A.12122vvvv B.112vvvv C.1122vvvv D.112vvvv
4.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A的位移最大
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三质点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
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甲以v=6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乙以a=3m/s2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运动,则 ( )
A.在2s内甲、乙位移一定相等 B.在2s时甲、乙速率一定相等
C.在2s时甲、乙速度一定相等 D.在2s内甲、乙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某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s,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
A.32s B.23s C.25s D. 52s
第 1 页 共 9 页 s/m
t/s s0
t0 t O
图1 甲
乙 《运动的描述及直线运动》单元检测B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大 B.加速度大的物体速度变化快
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速度也为零 D.加速度不为零的物体速度必定越来越大
2.下列哪种情况是可能出现的 ( )
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反而减小
B.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却不为零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且始终不变,速度也始终不变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均保持恒定
3.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坐标的s-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乙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甲比乙早出发时间t0
③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0
④甲的速率大于乙的速率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4.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Δt内通过的位移是Δs,则st表示 ( )
A.物体在Δ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B.物体在Δt时间末的瞬时速度
C.物体在Δt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D.物体在Δs这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5.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给定的时间间隔t内 ( )
A.加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B.初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C.末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D.平均速度大的,其位移一定大
6.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减小时(a仍大于零)则质点的 ( )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逐渐增大 B.速度和位移都只能逐渐增大到某个定值
C.速度增大,位移趋近于某个定值 D.速度逐渐增大,位移也逐渐增大
7.一物体的位移函数式是s=4t+2t2+5(m),那么它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分别是 ( )
第二章 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 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2分米 B.62厘米 C.6.20分米 D.620.0毫米
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 长度为 cm.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
第二章 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 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2分米 B.62厘米 C.6.20分米 D.620.0毫米
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 长度为 cm.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
《圆周运动及其应用》典型题练习
一、选择题
1.建造在公路上的桥梁大多是凸形桥,较少是水平桥,更没有凹形桥,其主要原因是( )
A.为的是节省建筑材料,以减少建桥成本
B.汽车以同样速度通过凹形桥时对桥面的压力要比水平或凸形桥的压力大,故凹形桥易损坏
C.可能是建造凹形桥技术上特别困难
D.无法确定
2.下图是摩托车比赛转弯时的情形.转弯处路面常是外高内低,摩托车转弯有一个最大安全速度,若超过此速度,摩托车将发生滑动.对于摩托车滑动的问题,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摩托车一直受到沿半径方向向外的离心力作用
B.摩托车所受外力的合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
C.摩托车将沿其线速度的方向沿直线滑去
D.摩托车将沿其半径方向沿直线滑去
3.如右图所示是自行车传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Ⅰ是半径为r1的大齿轮,Ⅱ是半径为r2的小齿轮,Ⅲ是半径为r3的后轮,假设脚踏板的转速为n r/s,则自行车前进的速度为( )
A.πnr1r3r2
B.πnr2r3r1
C.2πnr1r3r2
D.2πnr2r3r1
4.质量为m的石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的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如果摩擦力的作用使得石块的速度大小不变,如右图所示,那么( )
A.因为速率不变,所以石块的加速度为零
B.石块下滑过程中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
C.石块下滑过程中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石块下滑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球心
5.山东境内发生两列列车相撞事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其中一列列车转弯时超速行驶.如右图所示,是一种新型高速列车,当它转弯时,车厢会自动倾斜,提供转弯需要的向心力;假设这种新型列车以360 km/h的速度在水平面内转弯,弯道半径为1.5 km,则质量为 75 kg的乘客在列车转弯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为( )
A.500 N B.1 000 N C.5002
【物理】初中物理运动和力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运动和力
1.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分别为F上升、F下降,则( )
A.F上升小于F下降 B.F上升等于F下降
C.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同 D.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
【详解】
上升过程中受力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方向向下,故合力的大小:
F上升=G+f,
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下降过程中受力分析: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向上,故合力的大小:
F下降=G-f,
合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同,竖直向下;
所以可得:
F上升>F下降,
两次合力方向都向下,故C正确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答案】B
【解析】
【详解】
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故B正确;
3.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如果受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静止的物体,如果受到推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D.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
物体在平衡力或者不受力的作用时会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故A和B是错误的;
物体静止时受到推力的同时又可能会受到一个和推力构成平衡力的力的作用,如果有力和推力构成平衡力了,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保持不变,故C是错误的;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
第I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某次月全食从当天凌晨2时22分24秒开始初,整个月食过程持续时间为3时39分58秒.这次月食较大的一个特点是全食过程持续时间比较长,达到了1小时41分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观测月全食时可将月球看成质点
B.2时22分24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C.3时39分58秒指的是时间间隔
D.月亮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这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来描述的
2、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中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1圈回到原位置,则其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A.0,2πR
B.2πR,2πR
C.2R,2R
D.2R,2πR
3、在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属于矢量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
C.速度、速率、加速度
D.路程、时间、速度
4、 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的加速度为1m/s2
B.0﹣5s内的位移为l0m
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s与第5s加速度方向相同
5、 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质量为M的盒子,如图l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运动的v一t图象呈周期性变化,如图2所示.有关盒内物体的质量m和盒的宽度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M≠m B.M=m C.L=v0 t D.L=2v0t
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机械运动及其描述
1.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14/v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28/v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全程的平均速度'3.75/vms,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1'3/vms,求这个物体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6m/s,5m/s
【解析】
【详解】
(1)令全程时间为2t,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位移为12svtvt
全程的平均速度121248
./6/2222vtvtvvsvmsmstt
(2)令全程位移为2s,则根据平均速度关系有全程通过的时间12sstvv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121212222 vvssvsstvvvv
代入数据:22233.753vv=
解得:2v=5m/s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给出的平均速度分别求出全程运动的位移和时间表达式,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求解.掌握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如图,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均为m=2kg的甲、乙两辆小车,两车之间通过一感应开关相连(当滑块滑过感应开关时,两车自动分离).甲车上带有一半径R=1m的1/4光滑的圆弧轨道,其下端切线水平并与乙车上表面平滑对接,乙车上表面水平,动摩擦因数μ=,其上有一右端与车相连的轻弹簧,一质量为m0=1kg的小滑块P(可看做质点)从圆弧顶端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乙车左端点B后将弹簧压缩到乙车上的C点,此时弹簧最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之后弹簧将滑块P弹回,已知B、C间的长度为L=1.5m,求:
(1)滑块P滑上乙车前瞬间甲车的速度v的大小; (2)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m;
(3)计算说明滑块最终能否从乙车左端滑出,若能滑出,则求出滑出时滑块的速度大小;若不能滑出,则求出滑块停在车上的位置距C点的距离.
【答案】(1)1m/s(2)103J(3)不能滑出,1m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
1.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 向西加速 B. 向东加速 C. 向西减速 D. 向东减速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乙两图中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是向西运动的,由乙图中杯中的水判断车向西减速运动。
故答案为:C。
【分析】先根据车相对于广州塔的位置判断车的运动方向,再根据杯中的水(水具有惯性,即水要保持运动状态不变)判断车的运动状态。
2.2015年8月,来自挪威的艾斯朋和比约恩两人,在张家界天门山成功挑战“翼装飞毯”高空极限运动.艾斯朋身穿翼形装在天门山空中飞行(如图甲),比约恩从3000米的直升飞机上跳下(图乙),最后降落在艾斯朋的背上后,两人共同急速向前飞行(图丙),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空中合体的壮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斯朋能够在空中滑行,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
B. 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C. 两人调整到速度相同时,比约恩降落到艾斯朋背上的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D. 两人共同飞行时,以天门山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基于蝙蝠飞行滑翔原理研发出来的翼装飞行服,采用韧性和张力极强的尼龙织物编制而成,特别是在运动服双腿、双臂和躯干间缝制大片结实的、收缩自如的、类似蝙蝠飞翼的翅膀.当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将双臂、双腿间的飞翼张开,形成一个气流受力面,将飞行运动员的这对“翅膀”托起,运动员可以通过双臂和双腿的调整,控制身体在空中缓慢滑翔,同时能调整航向.不是因为翼装下表面的空气流速较大.故A错误;
B、比约恩从飞机上跳下后,受力不平衡,故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及其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右端放置一小物块,如图所示。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1,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墙壁运动,当t=1s时,木板以速度v1=4m/s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第一次减速为零时恰好从木板上掉下。已知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t=0时刻木板的速度;
(2)木板的长度。
【答案】(1)05/vms(2)163lm
【解析】
【详解】
(1)对木板和物块:11MmgMma
令初始时刻木板速度为0v由运动学公式:101vvat
代入数据求得:0=5m/sv
(2)碰撞后,对物块:22mgma
对物块,当速度为0时,经历时间t,发生位移x1,则有21112vxa,112vxt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213mgMmgMa
对木板,经历时间t,发生位移x2
221312xvtat
木板长度12lxx代入数据,16=m3l
2.如图甲所示,一长木板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0t时刻,一小物块以一定速度从左端滑上长木板,以后长木板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小物块与长木板的质量均为1mkg,小物块与长木板间及长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经1s后小物块与长木板相对静止210/gms,求:
1小物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值;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所产生的热量.
【答案】(1)0.7(2)40.5J
【解析】
【分析】
1小物块滑上长木板后,由乙图知,长木板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长木板加速运动过程的加速度,木板与物块相对静止时后木板与物块一起匀减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和速度公式求物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值.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1.0N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的B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已知∠BOC=37°,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端的竖直高度H=0.45m,圆弧轨道半径R=0.5m,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
(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2)若铁球以v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C;(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t。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m/s;
(2)若铁球以v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
(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
(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是0.6s。
【解析】
【详解】
(1)小球恰好通过D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mvmgR
可得:D5m/sv
(2)小球在C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mvFmgR
代入数据可得:F=6.3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C=F=6.3N
(3)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y2ghv
得:vy=3m/s
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5m/s370.6yBvvsin
第二章 机械运动——长度时间测量、运动描述 习题
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B.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
C.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至少有一个人测量方法错误
D.两个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人的测量方法可能都正确
2、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3、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6.2分米 B.62厘米 C.6.20分米 D.620.0毫米
4、一列蒸汽火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在远处的人看见火车头上冒出的烟是竖直向上的.这是由于( )
A.当时外界无风
B.火车顺风行驶,车速与风速大小相同
C.烟的喷出口是竖直向上的
D.烟有惯性
5、某乘客坐在一列火车里,他看见窗外另一列火车向正东方向行驶,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一定向西行驶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东行驶
C.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向西行驶
D.窗外的火车有可能静止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7、(2011•济宁)如图所示,木块的 长度为
cm.
8、为测量书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有位同学这样做:先测整个课本的厚度,结果为0.7cm,然后他翻到课本的最后一页,看到页码为178,他计算得到纸的厚度为:0.72cm÷178=0.004cm.
(1)他计算中存在的错误是: ;
高中物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解题技巧讲解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离桌面右边缘3.2m处放着一质量为0.1kg的小铁球(可看作质点),铁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向右推力F=1.0N作用于铁球,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铁球继续运动,到达水平桌面边缘A点飞出,恰好落到竖直圆弧轨道BCD的B端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碰撞过程速度不变,且铁球恰好能通过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已知∠BOC=37°,A、B、C、D四点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桌面离B端的竖直高度H=0.45m,圆弧轨道半径R=0.5m,C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求:(取sin37°=0.6,cos37°=0.8)
(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点时的速度大小vD;
(2)若铁球以v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FC;(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vB;
(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t。
【答案】(1)铁球运动到圆弧轨道最高点D点时的速度大小为5m/s;
(2)若铁球以vC=5.15m/s的速度经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求此时铁球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3N;
(3)铁球运动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5m/s;
(4)水平推力F作用的时间是0.6s。
【解析】
【详解】
(1)小球恰好通过D点时,重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DmvmgR
可得:D5m/sv
(2)小球在C点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则:2CmvFmgR
代入数据可得:F=6.3N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轨道的压力:FC=F=6.3N
(3)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y2ghv
得:vy=3m/s
小球沿切线进入圆弧轨道,则:35m/s370.6yBvvsin
1 高中物理机械运动及其描述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融的铁块化成铁水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B.物体运动的速度增大,则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的内能增大
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这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
D.A、B两物体的温度相同时,A、B两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可能不同
2.“平均速度”概念建立时用到的物理方法是( )
A.等效替代法 B.控制变量法 C.理想模型法 D.极限思想法
3.今年珠海航展共设三天公众日(11月11日至13日),每天开放时间为9:00—17:00,本届航展安排精彩的飞行表演及地面装备动态演示,观众须提前30min进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飞行表演时,分析飞机的飞行姿势,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
B.观众提前30min入场,“30min”指的是时刻
C.9:00,17:00指的是时刻
D.飞行表演时,几架飞机正在并排飞行,以地面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
4.一个小球从2m高处落下,被水平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这一过程中
( )
A.位移大小是3m B.位移大小是1m C.路程是1m D.路程是2m
5.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推断( )
A.加速度越来越小 B.加速度越来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变 D.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逐渐增大
6.2022年11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航展圆满落幕。每一次精彩飞行,都离不开飞行员过硬的技术,首次进行的歼-16飞行完美地展示诠释了这句话,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垂直拉起······短短9分钟,歼-16展现的都试卷第2页,共6页 2 是高难动作。对于歼-16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研究歼-16百米低空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的高难动作时,歼-16不能视为质点
B.歼-16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过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平均速率
C.歼-16为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质量应适当大些
D.图中歼-16编队在飞行间距不变的时间内,它们可能都在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7.急动度j是描述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ajt,它可以用来反映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的舒适程度,当交通工具的急动度为零时乘客感觉最舒适。图示为某汽车从静止开始启动一小段时间内的急动度j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t时刻汽车的加速度为零
B.10t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12tt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均匀增大
D.23tt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小于12tt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
8.如图所示,某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这个图是反映力做功的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Pt图像),则图线与横轴围 3 成的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
B.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vt图像),这个图像的斜率表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则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C.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质点的加速度a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at图像),则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质点在末时刻的速度
D.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所受力F随这个物体的位移x的变化规律(Fx图像),则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位移内这个力做的功
二、多选题
9.华仔从学校门口打车去宝安机场3T航站楼,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由发票中的信息可知( )
A.11:26指时间间隔 B.全程用时约30分钟
C.出租车的位移为23.0 km D.出租车的平均速率约为46km/h
10.某城市中心路段汽车限速40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限速4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汽车限速4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交通事故发生时,相互碰撞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D.在某一路段行驶的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11.某汽车正以72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临近某斑马线,为“礼让行人”,若以25m/s的加速度刹车,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试卷第4页,共6页 4 A.刹车后2s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
B.汽车刹车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C.刹车最后1s的位移大小为3.5m D.刹车后5s内的位移大小为37.5m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高铁车厢里显示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大小
B.如图乙,苏炳添跑出百米最好成绩“9秒83”,其中“9秒83”指的是时间
C.如图丙,研究谷爱凌大跳台“1620”的动作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如图丁,当跳伞运动员俯视大地,看到大地迎面而来,是以自己为参考系
三、填空题
13.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重庆,甲乘飞机直达,乙坐高铁直达,丙先坐火车再乘船到达,如图所示。
(1)三者运动过程位移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三者运动过程路程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4.如图是汽车仪表盘,它显示的“速度”是汽车的________(选填“瞬时速率”或“平均速率”)。一般情况下,汽车高速行驶时,遇到前方道路问题,司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刹车措施所需要的时间(反应时间)约为1.5s,若车速为100km/h,在此反应时间内, 5 汽车已经行驶了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若完成刹车减速过程所需的距离为50米,汽车司机起码和前车保持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车距才能避免交通事故。
四、实验题
15.小熊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b)所示,测量A、B、C、D、E各点坐标分别为xA=0,xB=1.20cm,xC=2.70cm,xD=4.50cm,xE=6.60cm。请将正确答案标号填写在对应空格中:
(1)规范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物块
B.先释放物块后接通电源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AC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CE段的平均速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16.如图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的一条纸带,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的电源上。则Bv_______,Cv _______ ,纸带的加速度a______。
五、解答题
17.某时刻汽车速度计的示数就是汽车在该时刻瞬时速度的大小。能否再举出一些生活中描述瞬时速度大小的例子? 试卷第6页,共6页 6 18.如图所示,游船从某码头沿直线行驶到湖对岸,小明对过程进行观测,记录数据如下表:
运动过程 运动时间 运动状态
匀加速运动 0~40s 初速度00v;末速度4.2m/sv
匀速运动 40~640s 4.2m/sv
匀减速运动 640~720s 靠岸时的速度10.2m/sv
(1)求游船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1a及位移大小1x;
(2)求游船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大小2a及位移大小2x;
(3)求游船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9.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意1s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答案第1页,共6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A、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是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温度不变时,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内能可能变化,故A错误;
B、机械运动速度增大与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无关,故B错误;
C、A、B两物体接触时有热量从物体A传到物体B,只能说明物体A的温度高于物体B的温度,不能说明物体A的内能大于物体B的内能,故C错误;
D、两物体温度相同,内能可能不同,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由Ek= 212mv知,平均速率可能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详解】
2.A
【详解】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体现的科学思想是等效替代的思想。
故选A。
3.C
【详解】A.因为要分析飞机的飞行姿势,所以不可以将飞机看作质点,A错误;
B.观众提前30min入场,“30min”指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
C.9:00、17:00指的是指的是时间轴上的那一刻,代表时刻,C正确;
D.飞行表演时,几架飞机正在并排飞行,以地面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运动的,D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B.位移是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故小球在这一过程的位移大小为1m,A错误,B正确;
CD.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故小球在这一过程中的路程为3m,CD错误。
故选B。
5.C
【详解】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的加速度不变,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vat可知
vat 答案第2页,共6页 即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不变。
故选C。
6.C
【详解】A.在研究歼-16百米低空持续大载荷下连续筋斗的高难动作时,要分析不同时刻的运动姿态,不能视为质点,故A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B.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歼-16百米低空大速度大坡度急速转弯过程,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平均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平均速率,故B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其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故歼-16为完成上述高难度动作,质量应适当小些,故C错误,满足题意要求;
D.图中歼-16编队在飞行间距不变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相同,它们在任一时刻的加速度、速度都是相同的,可能都在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满足题意要求。
故选C。
7.C
【详解】A.在jt图像中,图线与t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加速度的变化量a,面积不是0,则3t时刻汽车的加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
B.10t时间内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逐渐增大,则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故B错误;
C.12tt时间内急动度不变,根据ajt,可知单位时间内的加速度变化量恒定不变,即加速度均匀增大。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30t时刻汽车加速度一直在增加,3t时刻处加速度取得最大值,故23tt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大于12tt时间内汽车的平均加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由W=Pt可知,此时这个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vat可知,这个图像的斜率表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由xvt可知,此时这个图像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这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