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弗洛伊德二部结构理论:将人的心理生活分成潜意识和意识两个层次

弗洛伊德三部结构理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在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作用: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背负着重要的使命。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哪个阶段形成的:性器期

第三章

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阿德勒称其为生活风格。

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原因:

(1)器官缺陷,它会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2)溺爱或娇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一需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遗弃,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阿德勒提出人格理论:

(一)自卑感是人格发展的动力,追求优越

(二)社会兴趣与生活风格

(三)创造性自我与人格适应霍尼认为自我有哪三种:

(1)真实自我:是指个体的潜能。

(2)理想自我:是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但往往具有假想的色彩,因而又称作不可能的自我。

(3)现实自我:是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荣格认为人格构成要素: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荣格提出的8个人格:两种态度,内倾、外倾。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2*4=8

第四章

特质:持久(具有时间的延续性)而稳定(具有情境的一致性)的行为倾向。

特质论:以特质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人格理论,该理论把人格看做是由许多不同特质所构成的。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将人格特质分为几类:

(1)首要特质,也称显著特质,表现为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行为倾向,这种倾向的渗透性极强,几乎所有的行动均可受此倾向的影响。

(2)中心特质,也称核心特质,是指渗透性略弱与首要特质的重要人格特征。(3)次要特质,是指那些不甚明显的、一致性和概括性较差的那些人格特质。卡特尔认为影响人格形成发展因素是什么:学习、遗传和环境的交互影响艾森克人格维度理论是哪三维:内倾性一外倾性、神经质、精神质

五因素人格理论: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随和性、神经质性

第五章

气质: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

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具有强度、均衡性、灵活性。

人格体型说是谁提出的:克里斯其默

艾森克提出人格抑制理论建立在提出的理论基础之上:巴普洛夫和泰普洛夫研究启发,将抑制过程看做是人格内外向的生理基础,称之为抑制理论。

体液说谁提出来的:希波克拉底提出“四液说”,盖伦用这种体液说来解释气质,所以一般也认为是盖伦。

遗传对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体液说、体型说、艾森克:三维人格的生理基础。通过双生子研究以及其他研究会发现,遗传因素在人格形成中不起决定作用,但其为个体提供了生理基础。

第六章

华生人格理论主要观点:

1.人格是人的行为习惯、系统,而行为是人对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2.由于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经历,因而形成条件反射系统,这些不同的条件反射系统就是不同的人格。

3.环境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斯金纳人格理论主要观点:

1.个体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与特点情境相适应的行为,而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就是人格。

2.人格是逐步塑造的结果,正常人格与异常人格都是相互作用习得的,这个习得是强化的结果。

班杜拉人格理论主要观点:

(一)交互决定论 1.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 2.人与环境是交互决定的3.行为是环境、个体与行为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榜样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重要作用)

(三)强化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作用)

第七章

个人构念:个体知觉、分析或解释事件的方式。

内隐人格理论: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人格理论,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他们而的人格特质分类或并未把这些组织成正式的人格理论。

内隐人格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人们对人格特征和特点进行分类,有助于组织所知觉到的人格信息,以便对他人有更好的了解。但另一方面,内隐人格理论也可能会导致知觉错误,如刻板印象。

米歇尔对人格描述:首先,提出了一贯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在这理论中把人格看成一贯统一系统。

凯利对人格描述:认为人格结构是由一组独特的构念群组成的复杂系统。

第八章

马斯洛的人格自我实现论:充分发挥一个人的潜能,充分利用和开发天资、能力、潜能,更充分地认识并承认一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

协同的过程,这样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着的15种共同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对现实具有更有效的洞察力

2.对自我、他人和自然表现出极大的宽容

3.行为的自然流露

4.以冋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8.经常能够产生神秘体验或咼峰体验

9.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10.仅与少数朋友或所爱的人有亲密关系

11.民主的性格特征

12.强烈的道德感

13.富有哲理的和善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性

15.具有抵制和评判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马斯洛认为人格发展的动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罗杰斯提出机能完善的人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依照机体内部评价过程而不是外在价值条件生活的人。

特征:1.经验的开放2•协调的自我 3.机体评价过程4•无条件的积极自我关注 5.与同事和睦相处

罗杰斯提出现象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或经验世界称为现象场,它由个体的知觉经验的总体构成,是个人的参照系,个体如何行事取决于现象场。每个人都以独特的方式知觉世界,因此每个人的现象场不尽相同。

罗洛梅人格理论的主要观点:人格首先是一种“存在”,“存在”既不像弗洛伊德的“自我”,也不像荣格的“阿妮玛”那样,是精神的一部分,而是一种整体结构,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人格形成发展离不开社会。

罗洛梅如何看待健康人格:健康人格所需要的不是消除冲突、保持平静,而是把破坏性的心理冲突转变为建设性的心理冲突。

第九章

目标理论含义:由于强调意识功能,所以突显出人格心理学中通过对个体动机的研究,找人的意志状况。也就是通过动机的研究找到行为背后的意志。

权利动机:个体存在于组织中的首要目的,是驱动个体组织行为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影响个体行为结果和产出的重要因素。

亲密动机:试图建立、维持与一个人或一群人积极情感关系的动机。高权利动机者的特征:

(1)高权利动机者在团体讨论中较少提出建设性意见,较少提供或留意备选方案,较少考虑公司商业活动中的道德问题。

(2)高权利动机倾向于“团体思维”的决策方式,更有大局观,宁愿从组织的角度考虑事件的影响。

(3)高权利动机认为较之不太重要的、较少发挥影响和提供效能的下属而言,自己对于团队有着更强的影响力,并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4)高权利动机的男性对婚姻存在许多不满,有更多的性伴侣盒更高的离婚率。女性中高权利着和低权利动机者却没有在恋爱和婚姻方面不想出明显差异。

高亲密动机者的特征:

(1)总是愿意花很多时间来思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2)积极参加朋友间的聚会和聊天。

(3)有他人陪伴的时候,情绪更加积极和正面。

(4)与人交谈时情绪高涨,保持笑容,有更多的眼神接触。

(5)交谈的内容多涉及爱与友谊,并夸大自己从中获取的快乐的情绪体验。

麦克利兰需要三种名称:成就需要、权利需要、亲和需要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概念:人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第十章

个体感恩形成个体要具备移情。

积极心理学人格理论三大要点:

(1)积极心理学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赋予其积极的意义。

(2)并以此激发个体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幸福的彼岸。

(3)积极心理学吧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作为培养个体积极人格的主要途径。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积极力量和美德

人格对幸福感的影响是以文化作为中介。

第十一章

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一种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之间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有时伴有身体其他精神障碍。

气质性乐观:是个体对事件发生后归因分析时呈现出的不同倾向,是一种解释风格,是个体对成功或失败归因追溯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

坚强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Kobasa的观点认为坚强是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压力中介模型的主要观点:人格除了会对个体压力源的评价及后继行为产生影响外,还会对压力源本身及应付行为的后果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相互的。关于A 型人格含义、表现:含义: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好竞争、说话元气旺盛,有易动癖及有时间紧迫感等行为特征。

表现:强烈的成就动机、好竞争、说话元气旺盛,有易动癖及有时间紧迫感等行为特征。

A型人格与健康的关系:A型人格越突出越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如何矫正A型人格:1•冠心病知识教育和A型行为模式知识教育。

2.松弛训练3•认知行为治疗4.行为矫正技术5•社会性支持

人格障碍三大类的特点:

(一)A类群人格障碍:怪癖和奇异

1•偏执型人格障碍2•分裂样人格障碍 3.分裂型人格障碍

(二)B类群人格障碍:情绪化和戏剧化

1.表演型人格障碍2自恋型人格障碍 3.反社会人格障碍4•边缘型人格障碍

(三)C类群人格障碍:焦虑和退缩

1.回避型人格障碍

2.依赖型人格障碍

3.强迫型人格障碍

4.被动攻击人格障碍

第十二章

青少年自我认识特点:(1)青少年自我评价特点:独立性、概括性、稳定性

(2)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自我概念分化、自我概念的差异性

青少年的偏离人格具有哪三种:回避型偏常人格、自恋型偏常人格、依赖型偏常人格

影响人格形成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1.染色体和基因因素:(1)遗传和人格特质影响(2)双生子研究2.生理因素:(1)脑(2)生化物质(3)身体外貌(二)环境因素:

1.环境分为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

(1)共享环境影响使人们的人格具有某些相似性。

(2)非共享环境使人们人格有着差异性。

2.胎内、学校、家庭环境也对人格形成影响

(三)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人格是个体在与环境的持续交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这种作用过程异常复杂,迄今为止有研究区分了三种交互作用方式:

1.反应的交互作用

指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个体反应不同

2.唤起的交互作用

把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因自身特征,可能会引起不同的环境反应,个体在这种交互作用过程中,个体以通过自己唤起别人的反应来改变环境

3.主动的交互作用

具有不同遗传特点的个体开始超越外界提供的现成条件,主动地寻求,改变和创造自己喜欢的环境,而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格。

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

二、全面渗透性原则

三、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四、早期教育的原则

五、自我、学习、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的原则

第十三章

人格测量的基础特征:(1)间接性(2)相对性(3)客观性

人格测量的方法:

(一)问卷式人格测量:1.自陈量表2.评定量表

(二)投射测验

(三)人格测量的其他方法:1.客观测量法(1)人格的生理学测量(2)知觉与认知测量2.人格的行为观察法3.访谈法4实验法

情景测验含义:将被试置于特定情境下,由主试观察被试行为反应,从而判定人格

的方法。

16PF人格测验属于什么测验?自陈量表

人格评定量表与人格自陈量表区别:

相同点:对似测量的人格特征所编制的许多题目。不同点:自陈量表是自评的,而评定量表是他评的。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 4.人格的基本特征(p5) (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 (1)本我(id)—“快乐原则” (2)自我(ego)—“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 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满足方式:行为;幻想 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p43) 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p56) 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 (二)机能类型(4种) (三)八种人格类型(p65)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 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 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 基本焦虑: 基本敌意: 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p81) 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 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 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

绪论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外在的行为模式; (2)内在的动力组织;(3)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4)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三种研究途径:(1)Clinical approach临床途径或个案途径,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2)Correlation approach相关途径,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3)Experimental approach实验途径,操纵自变量,测查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六大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特质: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的;(3)生物学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5)行为主义: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6)认知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对攻击的看法:(1)精神分析:经典解释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愿望,但一个健康人格的人是不会自我毁灭的,所以这种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一共几别人或外部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的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一个处于巨大的挫折体验中的人就可能出现比较持久的攻击行为;(2)特质: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小时候攻击性强,长大后易表现出攻击行为;(3)生物学: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4)人本主义: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具攻击性,认为人本性善良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成人,当某些因素妨碍了这种自然的成长过程时就会出现问题,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是来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如果儿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就可能在遇到挫折时对别人大打出手,解决的办法是给儿童的成长提供充满温暖和尊重的环境;(5)行为主义:人们是像学习其他稳定的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解释行为的关键在于得到犒赏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攻击性得到的不是惩罚二十犒赏,儿童就会变成富于攻击性的成年人,也可能观察被犒赏的行为; (6)认知:认为人们怎样对这一环境或其他任何环境作出反应,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作出解释,有些人比别人更倾向于把这种模糊的情景解释成为收到了威胁,同时也可能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对抑郁的看法:(1)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处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阻止别人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愤怒就转向内心,想自己出气;(2)特质:重在查明那些人容易抑郁,预测一个人是否为严重抑郁的最好指标之一是看这个人过去是否曾为抑郁所困;(3)生物学派:抑郁不仅仅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抑郁的敏感素质,比一般人更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作出抑郁反应;(4)人本主义:用自尊来解释抑郁,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就会经常为抑郁所困;(5)行为主义:考察导致抑郁环境的类型,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6)认知派:采用社会学习模型,当人们觉得自己不能控制事件时会用一定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不能控制,这种方式会保持稳定,经常抑郁的人倾向于以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不可控制的事件 特质理论 特质跨时间稳定性,跨情景的一致性 发展历程:(1)词汇学假设: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描述某种特质的词语越多这种特质就越重要。奥尔波特,分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因素分析法:斯皮尔曼,以相关为基础;(3)卡特尔及其理论:研究核心是为了发现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把相关的特质归类,分理出

人格心理学(完整)

人格心理学 一、什么是人格理论 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 (一)临床研究 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指对个体作系统的深度的考查。源于沙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催眠术) 2.代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默瑞(主题统觉测验) 罗杰斯(人类潜能运动)、凯利(构念、建构) 3.评价 优点: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活生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活动,获得大量有关的信息资料,由此能形成无数新的假设和观察 缺点:(1)以特殊个体为研究对象,难以引出普遍性的结论,容易发生以偏概全的错误(2)缺乏客观性,结果很难让别人重复和验证 (二)相关研究 1.涵义: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 2.代表 高尔顿(个体差异、测量和遗传) 卡特尔(把人格单元或特质作类型划分) 艾森克(通过对问卷项目的反应进行因素分析) 3.评价 优点:(1)容易操作,省时,短时间可获得大量数据 (2)符合研究对象的自然形态和实际情况,减少人为性 (3)可以研究一些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三)实验研究 1.涵义:对变量作系统的操作以建立起因果关系 2.代表 冯特(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 艾宾浩斯(遗忘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华生(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3.评价 优点:实验取向在很多方面代表了科学思想,因果关系 缺点:实验情境的局限性(避免不了人为性) 人格元素之间纷繁关系研究上的局限 (四)综合取向 实例: 1.A型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一.何为人格 1.从心理学源头上看:个性心理 斯芬克斯之吻“人,认识你自己” 2.从资源上看 面具旨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蕴蓄于中,行诸于外 1)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 2)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 二.人格心理学定义 1.奥尔波特列举出50种不同的定义,足见人格概念的分歧,同时还表明人格的复杂性 2.但众多定义有一个基本相似的看法,即认为人格是与人的行为风格或行为模式有关的概 念 3.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他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是在能力、情绪、需 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三.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1)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但在真实的人身上他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2)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人格跨情景的一致性 3.人格的独立性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 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1)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共有的 2)社会化: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四.对人格的理解 人格和个性 个性: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特征 个性仅表达人格的独特性,但人格还有整体性等特点 人格这个概念比个性具有更多的内涵 五.人格因素及其结构 人格是一个系统,并非是有单一特征构成,他是受一定个性倾向制约的心理特征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其中包括许多成分 知——情——意系统 心理状态系统 人格动力系统 心理特征系统 自我调控系统 六.人格的作用 1.良好的人格是身心健康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资料

4.简述佛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基本观点。 答:佛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认为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所组成,这就是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他认为是人格最表层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无意识是最深层部分;后期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说,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我;自我即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 11.奥尔波特特质论中自我统一的八阶段有哪些? 答:奥尔波特特质论中自我统一的八个阶段是:躯体自我感觉(1岁),自我同一性的感觉(2岁),自尊的感觉(3岁),自我扩展的感觉(4岁),自我意向的感觉(4~6岁),理性运用者的自我形成(6~岁),追求自我的形成(12岁~青春期),作为理想者自我的形成(成年)。 12.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会表现出与其特质不一样的行为或习惯,这种现象如何解释? 答: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按照奥尔波特的理论框架可能有三种解释:①一种特质在每个人身上不是都具有相同程度的整合;②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③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动只是短暂地不符合特质,因为刺激情境或一时的态度转变左右了他。 15.举例说明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例如:一个人相信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从而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好评。 3.论述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①理论意义:人格心理学家要发展或提出人格理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的本性是什么?②实践意义: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于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 9.论述奥尔波特特质论中队特质的看法。 答: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种概括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进行反应,特质是个人的内在神经心理结构,是不能具体看到的,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特质;特质的特点是:它不是有名无实的;它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还具有动力性;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一种特征对另一些特质是相对独立的;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行动甚至习惯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特质的种类:有共同特质指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特质,有些特质是许多个体共有的,称为共同特质,还有个人特质指某些特质是某一个个体所独有的,它们被称为个人特质,如张三脾气倔强,这就是他的个人特质。 10.艾森克关于人格的论述。 答:首先,艾森克把人格的等级模式分为类型、特质、习惯反应和特殊反应四个水平。处于最底层的是特殊反应水平(如最简单的一举一动),其上为习惯反应水平,再为特质水平,最上层是类型水平,是基于人格特质的相互关系而显示的类别。其次,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个维度。内外倾:好交际、朋友多,不喜欢独自学习生活;神经质:得分高的人有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情感易变,反应过敏,得分低的人在情感方面很少动摇不定;精神质:得分高的人自我中心,冷酷、缺乏同情,不关心他人,得分低的人温柔、善感。最后,艾森克以人格的三个维度为基础,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它是自陈量表,有成人和少年两个版本,各包括四个分量表:E—内外倾,N—神经质,P—精神质,L—测谎量表,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 12.试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即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取向和情绪。如果一个人对某行为或某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就会情绪饱满,充满自信地执行这种行为或任务,相反则会回避这种行为和任务,同时,高自我效能感可以导致更为勤奋、忍耐、持久的努力,从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为自我效能感带来更多积极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相反,低自我效能感可能带来更多的不利因素,从而加剧失败,导致更低的自我效能感。 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 2、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3、人格的独特性 4、人格的社会性和生物性 三、中国古代的人格心理学思想 1、人性论 2、性习论(有关人的生性与习性关系的理论): 伊尹:习与性成孔子:性相近,习相远荀子:性伪合董仲舒:性者,质也老庄:反真去伪 3、理想人格 《周易》对理想人格的描述:18种心理特征 庄子提出的理想人格标准:无情、无己、无所待、无用、不以人助天 四、西方人格心理学的发展 1、人性论 1、性善论:苏格拉底、柏拉图 2、中性论:亚里士多德 3、”奥古斯丁提出“原罪说 4、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自然”性 2、人格心理学的建立 心理测量运动:心理测量学的发展促使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从理论性的和定性的探索走向实验性的和定量化的研究,心理测验的先驱者:高尔顿、卡特尔、比纳、西蒙,高尔顿是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心理学家、 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弗洛伊德是欧洲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临床研究和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的创始人。 3、标志:1924年,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开设了美国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与社会的领域”。1937年,奥尔波特的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正式出版,这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五、科学人格心理学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人格心理学主要的人格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人格心理学中主要人格体系的建立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各种人格理论体系相互对立和界限分明的局面逐渐消失,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势 六、人格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 1、人格心理学研究出现了明显的专题化趋势 2、在研究专题化趋势的影响下,人格理论上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 3、人格的认知研究大行其道 4、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5、人格的生物基础研究 七、一般方法论原则 1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的结合 2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3元素分析与整体综合 4心理学研究中的生态化趋势与现场研究 5伦理性原则 八、主要研究途径 1、临床研究(个案研究) 2、相关研究 3、实验研究

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心理学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所有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2、范型:是指一定时期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3、临床研究:也称作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取向有代表人物沙克、弗洛伊德、莫里、罗杰斯、凯里等人。 4、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测量与统计的方法,在相关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在两个或更多的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来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法要求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和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或一些变量(自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做出因果性结论。 6、人格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个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7、生的本能:包括生 存本能和性本能,生本 能提供的能量称为埃 罗斯,埃罗斯代表爱和 创造力量。 8、死的本能:是有机 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 状态的趋向。 9、本我:是人的动物 性,包含在无意识之 中,是人格中最难接 近,但有最有利的部 分。 10、停滞:心理障碍可 以导致任何阶段的法 杖停顿和延缓,这种现 象称之为停滞。 11、倒退:由于早期阶 段发展停滞使某些早 期的特征保留在以后 的阶段中,当个人面临 危机或受挫时,他很有 可能退回到较早的阶 段,这一过程称为倒 退。 12、压抑:是指把那些 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 冲动、观念或回忆压抑 到潜意识中去。压抑是 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 制,压抑是自我防止引 起焦虑的思想观念进 入意识领域的一种方 法。 13、否认:否认是最早 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 之一。是指人们潜意识 地组织外部事件进入 意识,如有威胁和危险 的事件。 14、投射:是指把自己 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 望或思想转移到别人 或洽谈对象身上。他是 一种拿别人做“替罪 羊”的方法。 15、个体潜意识:个体 潜意识是“潜意识的表 层,它包括了一切被遗 忘的记忆、知觉、以及 被压抑的经验”。 16、集体潜意识:集体 潜意识是在漫长的历 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 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 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 件做出特定反应的先 天遗传倾向。 17、生活风格:阿德勒 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 的方式称作“生活风 格”。 18、社会兴趣:社会兴 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 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 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 态度,表现为个体为了 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 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 作。 19、创伤范式:把病人 内心的“创伤经验”倾 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 的理论。 20、内驱力范式:提出 了本我、自我、超我的 人格结构理论,其中内 驱力与本我结构对应 的理论方法。 21、自我范式:自我本 能和性本能一样,具有 欲望及其追求自身的 满足,把自我看成一种 内驱力的理论方法。 22、没有冲突的自我 领域:所谓“没有冲突 的自我领域”并非指空 间的领域,而是指“一 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 机能是在既定的时间 内,在心理冲突的范围 之外发挥作用”。 23、能量中性化:是指 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 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24、显在焦虑:是对显 在危险的反应。 25、基本焦虑:是对潜 在危险的反应。 26、人格化:在追求生 理需要和减少焦虑的 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态 度倾向性的形象。对自 己的人格化,对他人人 格化,对某些观念人格 化。 27、社会性格:弗洛姆 认为社会性格是一个 社会中绝大多数成员 所具有的基本性格解 构。 28、特质:是一种概括 化了的行为方式,这种 行为方式具有个体的 特征,它使个人对不同 类的刺激以相同方式 进行反应。 29、机能自主性:是指 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 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 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 原因。 30、表面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通过 外部行为表现出来,能 够观察得到的特质,如 表情特质。 31、根源特质:处于人 格结构的表层,是人格 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1、在研究内容上侧重于人的心理差异 2、在研究策略上强调人格的整体统和性 3、在研究特征上注重人的内部稳定性 ●人性哲学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把人视为一个能量系统,主张性本恶。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把人看做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相信人本善。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当成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的适应者,主张人性无善恶。 ●人格研究途径 1.人格的理论研究 2.人格的实验研究 3.人格的临床研究 ●人格理论的向度 1.自由论——决定论 2.理性——非理性 3.整体论——分析论 4.遗传论——环境论 5.可变论——不可变论 6.主观性——客观性 7.主动性——反应性 8.均衡性——不均性 9.可知性——不可知性 ●人格理论的六个原则 1.核心性原则 2.广博性原则 3.简约性原则 4.检验性原则 5.提示性原则 6.实用性原则 ●人格理论的影响因素 1.当时的社会背景 2.学者本身经验 3.学者对社会及科学的态度 4.有关科学发展的情况 ●人格的基本性质 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社会性、统和性、功能性 ●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精神分析 ●人格结构 1.地形学模型: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结构模型:

①、本我(id):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和非组织性的结构,他 是人出生是人格的唯一成分,也是建立人格的基础。 ②、自我(ego):从本我中分化而来,是人格中有组织的、合理的、 现实取向的系统,也是意识的构成部分。 ③、超我(superego):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道德化了的自我,处 于人格的最高层。有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 ●人格动力 早期:本能分为性本能和自我保护本能 后期:升本能和死本能两种内本能。 ●人格发展阶段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 ●焦虑 1.现实焦虑:是人对一个真实的外部威胁的反应,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 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2.神经质焦虑:是某些具有威胁性的本我冲动突然进入到人的意识层面而 产生的反应,其危险在与自我可能会失去对不被接受的本我愿望的控制。 3.到的焦虑: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内疚、 羞耻感和罪恶感,即所谓良心的谴责。 ●主要的防御机制类型 1.压抑:最简单、最基本的方式。例如,儿童对童年不愉快的记忆选择性 的遗忘。 2.投射:个体在潜意识中将自己真实存在的、但若承认就会引起焦虑的事 转嫁与他人。例如。。。 3.反向形成:将不符合自己态度的感受用相反的方式显现出来。例如,自 己恨一个人,却因为道德约束的作用,而对这个人特别的客气。 4.转移或代替:将敌意等强烈的情感从最初唤起的对象转移到另一个比较 不具威胁的对象上,以减轻个体精神上的负担。例如,妻子对丈夫不满 却不敢发泄,就借着教训孩子的机会或者不小心打碎几个盘子的方式来 释放情绪。 5.合理化:文饰作用,是指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 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以证明自我的价值感。例如,。。。 6.否认:既不承认客观现实,扭曲对现实的认识,从而不必面对生活中那 些无法解决的困难和无法达成的愿望,从而减低内心的焦虑。例如,不 幸丧子的中年夫妻在儿子去世数月之后仍然表象的他好像还活着一样, 甚至吃饭时还会给他摆上一副碗筷,并告诉别人儿子只不过是出门了。 7.升华:指人们将具有威胁性的潜意识冲动转化成可被接受的社会性行为 的过程。例如,参与某些攻击性的活动,如拳击、橄榄球等,就是的潜 在的攻击冲动以社会可以接受甚至鼓励的方式宣泄出来。 8.认同自居作用:指个体潜意识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人格结构 1.意识和自我 2.个体潜意识和情绪情结:一组组的具有情绪色彩的心理观念聚集 在一起,形成心理观念丛。 3.集体潜意识和原型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人格心理学简介 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 罗列式概念。最常见的定义方式为?°人格是?-?-的总和?±。优点在于它有助于明确概念的外延,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缺点在于难以确定外延的范围;割裂了外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整体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罗列式概念的条块分割,视人格为一个整体。但此种概念过于模糊。 层次性概念。在整体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将人格的属性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 适应性概念。受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许多学者倾向于把人格看作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区别性概念。此种定义强调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 综合性概念。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产生。 Allport通过对50余种人格概念的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我国学者的观点——“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郑雪) ◆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但在个体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内部的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精神的内部分裂是此病的本质。 人格的稳定性:跨时间的、跨情景的

◆人格的独特性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具有自己的特点。 ◆人格的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二、人格心理学 (一)定义——研究人格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内容——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考评;人格矫正(三)研究任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四)学科性质与地位 学科性质——形而上学 学科地位——与心理过程共同构成心理现象的两大支柱 (五)学科现状——喜?忧? “人格心理学从来没有遭受过缺乏用来描述和解释人格现象的理论的饥渴”。(Emmons,1995) 人格心理学自诞生至今,逐步呈现出群雄争霸的局面: 精神分析学派 特质学派 生物学派(包括新近的进化论人格心理学)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学派 人本主义学派 认知学派 对学科现状的两种看法: ?乐观 ?忧虑 (六)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此种方法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去研究人格,通过谈话、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收集材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性描述。 优点:1.许多对研究人员来说非常重要的概念,不容易用实验研究来检验;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人格心理学》课件 一、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行为和思想。这些差异使我们感到困惑,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通过对人格心理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 二、人格心理学的定义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差异以及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的学科。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涵盖了人的认知、情感、动机、社会行为以及生理特征等多个方面。它旨在揭示个体差异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思维的,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三、人格心理学的分类 人格心理学可以根据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人格特质的理论分类,即将人格分为五大基本特质: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是根据心理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此外,还有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分类的,将人格分为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两种类型。

四、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心理测验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语言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反应;调查法是通过询问个体关于态度、信仰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来了解其心理特征;心理测验法则是通过标准化和量化的测量工具来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 五、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格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首先,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来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在职业咨询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和适合的工作类型。此外,人格心理学还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最后,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总结 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心理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人格心理学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1、人格心理学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格 心理学为其他心理学分之科学提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因为他是研究人性和人整体心理行为的,他的理论和方法成为其他分支心理学的基础。(2)其他分支科学的发展有为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因为模仿面的心理学研究为人格心理学的发展提供特例和具体材料。因此,我们说人格心理学与其他分支心理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3、人格理论的定义:人格理论是一套正规的符号系统,用来组织人格研究材料,解释和说明 人格、人性、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条件以及阶段性等等理论问题,以反映人格心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并提出可验证的理论假设和启发人格研究的新观点、新方法。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们系统地解释和说明人格的各种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4、人格理论功能:指导启发的功能、组织整合的功能、解释说明的功能、预测发现的功能等。 5、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1)精确性(2)可检验性(3)概括能力(4)简洁性(5)逻辑一 致性(6)有用性 6、人格心理学三种主要研究途径的优缺点: 认知取向潜在长处潜在局限性 个案研究和临床研究 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1.导致非系统观察 2.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 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3.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 3.变量间的关系纠缠不清 相关研究和问卷调查 1.研究众多变量 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的而不是因果性的 2.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 2.导致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3、可以研究一些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的变量 实验研究 1.操纵具体变量 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2.客观记录资料 2.人为情景限制了发现的推广性 3.建立因果关系 7、无意识:人格结构的最深层部分,弗洛伊德把他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 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其特点:(1)无矛盾性,这是说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和欲望拥挤在一起而互不干扰。(2)无时间性,即无意识中的各种欲望不会因时间的流失而改变,也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先后顺序。(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信任的成分。(4)非现实性,即无意识几乎与外部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无意识过程按自身的强度和快乐原则进行,它不管现实,只讲求快乐(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潜意识或意识中观念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活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8、弗洛伊德提出六点理由证明意识的真实性:(1)人在催眠状态下,往往能回想起早已遗忘 的儿童期经验(2)做梦是无意识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3)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错误如失言笔误等表现表面上是偶然的没有任何有意识动机,但实际上他们正是暴露一个人无意识的真实欲望和动机。(4)灵感、直觉等创造性活动中的心理现象说明在意识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未知的领域,即无意识领域。(5)精神分析发现许多身心疾病以无意识的内心冲突为基础(6)依据无意识假设建立起来的精神分析技术对治疗精神病患者的有效性,间接说明无意识的真实性。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如何让理解人格的概念?其基本特性是什么? 一是只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所戴的面具,表现出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意展现的内隐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这种“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就说明了人格的表里统一性。 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有多种成分、特质(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认知、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在人身上密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组织。 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统一性和组织性是自我协调和监控的结果。 人格的稳定性 ①跨时间的持续性(气质特征) ②跨情景的一致性(不同场合会有相似的行为表现,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属于人格特性) 人格的可变性,人格是可变的但人格的改变难度较大 人格的独特性、共同性 同一民族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人格特征 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的共同人格特征称为“群体人格”或“众数人格” 人格社会性 社会化把人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社会化,指个体形成适应与该社会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指个体适应于该社会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内容复杂多样,通过社会化,个人获得符合特定社会的生活习惯,社会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人格 婴儿社会接触被剥夺,不可能称为正直的人 人格自然性受个体生物特性的制约,人格实在个体的遗传和生物基础形成的,人格是个体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综合体 2.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个体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遗传因素的影响 第23对染色体决定性别 生理因素的影响 ①生物化学 ②脑与人格 ③身体外貌与人格 3.试简单说明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三种交互方式 ①反应交互作用:是指面对同样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②唤起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为心理学的分支之一,可简单定义为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Personality”一般都会被译作“性格”,心理学学界则把它译为“人格”。“人格"不单包括性格,还包括信念、自我观念等等。准确来说,“人格”是指一个人一致的行为特征的群集.人格的组成特征因人而异,因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致使每个人面对同一情况下都可能有不同反应.人格心理学家会研究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从而预计它对塑造人类行为和人生事件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使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中文名 人格心理学 外文名 Personality 类属 心理学 定义 研究一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模式 研究内容 人格的构成特征及其形成 作用 预计对塑造人类行为人生事件影响 理论介绍 人格的形成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因而发展出不同的分析理论,包括心理精神分析论、社会认知论、人本主义及生物学派等等. 精神分析论 根据心理动力学(en:Psychodynamics),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en:Sigmund Freud)指出人格可分成三个层次,即意识,前意识及潜意识,他并提出人格结构中的超我、自我、本我来解释以上三个层次。 社会认知论 社会认知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班杜拉(en:Albert Bandura),他指出人的行为不但受个人控制,亦受环境和外在社会因素影响,即“相互决定论”.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著作 1.Jerry M.. Burger. Personality, sixth Edition. 2004 by Wad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2.Jerome S. Blackman,M.D.,F.A.P.A. 101 Deffenses, How the Mind Shields Itself, 2004 by Taylor & Francis Books, Inc. 论文 1、P 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ies - a review, Eur Psychiatry 2001 ; 16 : 379-85 2、C hild Neglect: Developmental Consequences,Intervention,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35(1), February 2006 3、S elf-Perception and Self-Esteem of Patients Seeking Cosmetic Surge, ryAesth. Plast. Surg. 29:184- 189, 2005 4、C hange in Self-Esteem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During Treatment for Partner Violent Men,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Vol. 20, No. 4, August 2005 5、A dolescent Self-Esteem and Cognitive Skills Training: A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Vol. 8, No. 2, 1999. pp. 217-227 6、B uilding Resilience in Children of Mothers Who Have Co-occurring Disorders and Histories of Violence,Journal of Behaviorat Health Services & Research, 2005, 32(2), 141-154. 7、D evelopment of a School-Based Prevention Program for Children in Alcoholic Families,Journal of Prirnary Prevention, Vol. 11, No. 2, 1990 8、S elf-Esteem, Teas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 Girls Participating in a Family-Based Pediatric Overweight Intervention1,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Medical Settings, Vol. 13, No. 3, September 2006 9、I mpact of early onset bipolar disorder on family percep functioning:Adolescents of family dynamics,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s,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66 (2001) 25-37 10、I ndividual Assimilation Status and Intergenerational Gaps in Hispanic Refugee Famil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unselling, Vol. 26, No. 1, March 2004 11 、Adolescents' experiences of parental employment and parenting: connections to adolescents' well-being,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7 (2004) 221- 237 12、R elationship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to Children Involvemen'ti s nBully/Victim Problems at Schoo,l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Vol. 31, No. 6, December 2002, pp. 419-428 13、R esistance to Violence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in Schools: Barriers and Solu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analytic Studies, Vol. 5, No.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