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获得有弹性的声音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9
怎样训练声音的弹性以获得口语表现力喉炎、声带疲劳、嗓音嘶哑,严重的如声带囊肿、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肿瘤等等。
长期坚持带病教学的教师,其嘶哑的嗓音必然使教学效果大受影响,对本人的身体及心理健康也非常有害。
“怎样调节共鸣以美化音色”这课指出我们要用柔亮的声音,这样不易伤喉咙,听者也会觉得较舒服而不会疲劳。
彭老师在这讲到了三种声音弹性练习方法和步骤(1、音高的变化练习2、音强的变化练习3、音色的变化练习)之一:音高的变化练习。
音高的变化练习主要是讲到音阶上行下行练习,练习中要注意:练到低音时,应适当保持声带的积极闭合,保持声音共鸣焦点的高位置;练到高音时,要注意保持喉头的相对稳定,加强气息的深度。
随后还教我们怎样练习:先练1和2,使下巴、舌头、喉咙等的放松练习,再练母声,达到声气协调,会比较轻松。
1、双唇打嘟噜;2、三种哼鸣练习3、u母音练习;4、e、i母音练习;5、《欢乐颂》两个乐句走音阶——自然一点,像说话一样,音有弹跳,有流动感。
按照彭老师所教授的方法与步骤练习发声,发现自己发声的时候喉咙里边不是那么紧了。
可见这样的练习是有效果的,我想,只要坚持练,且练的方法得当,是必有收效的,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我们都可以照着做以下几个练习。
1.常伸舌头。
常伸舌头声健美,还有不少功效呢,比如防治咽喉疼痛,促进炎症吸收;帮助开嗓清音,恢复声带疲劳;增强发声既能,提高嗓音质量。
在做的时候也要讲究正确的方法,不然事倍功半:抬头张嘴,上最尽量张大,固定张开的嘴型,舌头松松地伸出来又松松地缩回,反复进行。
2.扣松喉结舌骨空隙。
扣松喉结舌骨空隙能使嗓子耐久。
方法如下:拇指和食指扣紧两骨间的空隙中,上下揉动,努力撑开两骨。
更有效的方法是:手指往下拉扯喉结使之固定在较低位置,同时吞口水或伸舌头,使舌骨向上移动,加大两骨之间距离。
3.早晨起床清嗓三部曲:发气泡音、练口腔肌肉、做咀嚼哼鸣。
早晨清嗓三部曲既简单又实用,而且不需刻意花时间去练习,真的可以说是环保绿色又健嗓了。
声音弹性学习材料一、什么是声音弹性声音弹性是指播音时声音形式对于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播音发声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声音弹性.二、声音弹性的表现(一)声音具有可变性(二)声音的变化呈现对比性:声音弹性是在对比中显现的,主要有气息的深浅、疾徐;声音的高低、强弱、实虚、明暗、刚柔、厚薄;以及气声的纵与收。
(三)这种对比具有层次性:在每一对比项目中都有重多的层次,层次之间有细微的差别。
控制水平越高,层次间的差别越细致。
(四)声音的弹性变化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
三、声音弹性的获得获取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思想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控的。
1.内容是依据。
2.能力是基础。
3.分寸是保障四、声音弹性的训练要获得声音的弹性必须要增强声音的伸缩性和可变性,加强声音单项对比训练是增强声音伸缩性和可变性的有效途径。
包括:高低、强弱、虚实、快慢、松紧等对比练习。
(一)思想感情的运动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
感情体验可以由客观事物引起,“境与身接而情生”。
也可以由词语所引起。
感情的产生在于人们对事物的态度。
播音员的情感体验不仅要依赖于词语这些文字符号的指示。
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运用形象思维去仔细琢磨,准确体验细微之处的感情变化。
(二)气息变化是感情与声音弹性之间的桥梁。
气与声不可分,如:“气急败坏地说”、“低声下气的说”、“趾高气扬地叫”等。
现代研究发现气与情绪有关:愉快状态下呼吸17次/分,悲伤呼吸9次/分,所以借助长叹。
平静思考20次/分,愤怒40次/分,恐惧64/分。
一般说来,人在放松时以腹式呼吸为主。
在发力或紧张时情绪时,以胸式为主。
腹式声低沉胸音多。
胸式声高亮。
这些都是由于感情和气息变化而引起的声音变化.当然这只是大致的趋势。
人的感情常常是复杂的,气息状态也常常显现复杂的变化。
共鸣腔、声音弹性的练习及科学用声方法(转载) - [学习](一)共鸣腔作为一名专业的播音员、主持人,或是专业朗诵人员,都要有一定的共鸣作为基础,以达到宽厚、圆润、明亮、集中的用声目的。
当你在朗诵或者是主持播音时,运用共鸣可以感到不费力、自然舒展。
好的用声者用在声带上的能量只占整个用声能量的五分之一,剩下的都用在控制发音器管的形状与运动上。
良好的共鸣可以减轻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可以丰富改变色,在播音及主持中大多采用以胸腔共鸣为基础,口腔共鸣为主,采用中声区进行用声,所以大家听起来,会感到轻爽、明快、响亮。
在唱歌、或者发一些高音时会用到鼻腔共鸣及头腔共鸣。
那么我们朗诵中用什么共鸣呢?这要看作品的内容,如果属于轻缓的作品,可采用中声区朗诵,如果是迭拓起伏的作品,那就要根据作品的时度用上各种共鸣,比如象读歌吟有梦、北落师门的某些作品时。
共鸣腔的打开与前面所讲的普通话语音知识方法的训练及口部操都有很大的联系,由其是声韵母的练习,对打开共鸣腔非常有帮助,当你做完以上的训练,并达到要求后,你的共鸣基本上也会加大,并适度的打开,当然好的共鸣还是要经过系统的锻练的。
1、口腔共鸣的训练一般我们采用双唇用喷法(发P音)、舌尖用弹法(发T音),要有意识集中一个点发,就象子弹从口腔里射出,击中某一个目标,音要从上腭打到硬腭前端,然后送出,发音时鼻腔要关闭(先用和捏住鼻子试几次,就感觉到了)。
练习:A、bā——dā——gā bā——dā——gāpā——tā——kā pā——tā——kābā——dā——gā——pā——tā——kābā bá bǎ bà/ bā bá bǎ bà/ bā bá bǎ bàpeng pa pi pu pai (全部一声)pai pu pi pa pengB、用前面讲普通话语音里面的声母(b、p、d、t、g、k)与韵母(ai、an、ang)拼合练习:注意发双唇音声母时要满口保持紧张,发的响亮、集中,并结合你所练的丹田气。
声音具有伸缩性和可变性,这就是声音的弹性。
有了弹性的声音才能适应思想感情的变化,也才能适应讲课内容的需要。
声音弹性的训练比较简单,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1、扩展音域,加大音量,控制气息。
练习时,注意声音的高低、强弱、虚实、刚柔、厚薄、明暗等变化。
A、a、i、u、由低音向上滑动,再从高音向下滑动。
B、/a/、/i/绕音,螺旋式上绕、下绕练习。
C、远距离对话练习,练习时随时改变距离。
甲:喂——,喂——,小芳——乙:嗳——甲:快——来——啊——乙:怎么了——呀——甲:一起去看——电——影——吧乙:好——啊!2、夸张声音,加大运动幅度,用丹田气发声。
快板是最明显的例子,想象说快板的演员发声的状态,自己找一段快板试试,体会声音的弹性。
声音的弹性是指发音人的声音对人们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发展的伸缩性、可变性。
语言工作者们说话时,语言负载量大、信息量大,情感变化幅度也大,我们要在自然朴实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一种富于色彩的,有感染力的、有表现力的声音,使发声技巧与作品内容和谐统一,让声音能够适应情感的发展和内容的需要,这就是我们训练声音弹性的目的。
除深入理解稿件或节目的内容、主题、宣传目的外,我们应加强声音的各项对比训练,这是提高声音弹性和丰富声音色彩的有效办法。
对比训练的要素大致有:强——弱高——低轻——重明——暗刚——柔实——虚前——后宽——窄扬——抑厚——薄粗——细松——紧1、古诗词练读古诗词是练习是练习声音弹性的好材料,朗读时要求气息贯通而有深浅、多少、急徐等方面的变化。
练读时应注意虚实明暗,强弱高低,刚柔断连的处理。
早发白帝城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练读提示】诗人朝发白帝,暮至江陵,舟行一日,水程千里,其迅疾自不待言,其喜悦更不待言。
作品如三峡流水,于一气奔放中寓流转回宕之美。
表达时应将作者喜悦的情感融于作品的场景之中。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声音的弹性如何获取人们在评价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时常说:“这个人的声音适应力强,弹性好”;或是“声音弹性差,表现力较弱”,这里“声音弹性”这个概念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又如何获得有“弹性的声音”呢?声音弹性是指人们的声音对于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声音的色彩、气息的状态随感情变化而产生的伸缩性、可变性。
人的声音弹性各不相同,有人的声音对于不断变化着的思想感情适应力强、表现力好,我们就说这个人的声音富于弹性;有些人的声音对于变化着的思想感情适应力差,表现力弱,我们就说这个人的声音弹性差,对作品的适应面也就相对要窄。
播音表达要求富于弹性的声音,而我们对播音发声进行训练,就是为了取得声音的弹性,声音弹性的表现如下:1、可变性:声音不能够过于单调,一定要有起伏变化(最主要的是气息状态和声音色彩的变化)2、对比性:声音的变化呈现出对比性,也就是说声音的弹性是在对比当中表现出来的,是相对的,比如像气息的深浅以及急缓,声音的高低、强弱、虚实、明暗、刚柔以及薄厚等等都是这样。
3、层次性:丰富,不是一条直线(控制水平越高,层次差别越细,所以真正的高手是藏而不露的,要有节制,平静中见波澜,不可过分渲染,哗众取宠。
)4、综合性:声音的弹性不是以单项对比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以多种对比项目的复合形式出现的,这就产生了变化万端的声音色彩和性格。
如何才能使声音富于弹性?人的思想感情是运动的,声音是可变的,这两条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必要条件。
声音的可变需要依靠气息的运动自如、喉部放松以及口齿灵活,而运动着的思想感情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托,这是取得声音弹性的先决条件。
要根据节目的内容、稿件的内容以及话题的内容,深切的体会情感运动中的细微变化而形之于声,也就是说声音弹性的变化绝不是物理学上对声音音高、音长、音强等等上的变化。
声音弹性的训练绝不能脱离语言表达而独立进行。
发声是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各发声器官的统一协调的动作,只有把握好情声气的关系,各个环节都能协调、灵活、控制自如,声音才能随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唱歌真假声混合的训练方法唱歌是一种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训练来提高的技巧。
其中一项需要特别训练的技巧就是唱真假声混合。
真假声混合是一种技术,它允许歌手在高音区域维持声音的稳定性和弹性。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训练唱真假声混合的方法。
1.舒展喉咙和肌肉:唱真假声混合需要更多的空间,所以你需要鼓励喉咙和相关肌肉保持放松和弹性。
每天进行舒展喉咙和肩膀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你扩大喉咙空间并增加弹性。
2.弹性练习:通过进行一些弹性练习,可以帮助你在嗓音过度段上平滑过渡。
例如,你可以从低音开始,逐渐提高音调,并在过程中注意到喉咙空间和质量的变化。
确保在过程中保持声音的平稳和稳定。
3.混合哑音:在练习中使用哑音是一个很好的技巧,可以帮助你练习真假声的混合。
通过使用哑音,你可以更容易地感受到喉咙空间的变化,并且可以有效掌握节奏和力度。
可以尝试在练习中逐渐减少哑音的使用,直到能够自如地切换真假声。
4.音阶练习:进行音阶练习是提高唱真假声混合的有效方法。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音域的音阶,并逐渐增加音调的过渡和音区的扩展。
注意在过程中拉伸喉咙空间,保持声音的稳定和柔韧。
5.反复练习过渡:真假声的混合需要非常精确的音调和过渡。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你需要反复练习过渡部分。
选择一段含有真假声混合的歌曲或音乐段落,并不断重复练习其中的过渡部分,直到你能够自如地切换声音。
6.找到正确的声音放置:在唱真假声混合时,正确的声音放置是非常重要的。
确保声音来自于腭部和口腔的正确位置,而不是喉咙或鼻腔。
通过不断练习和听觉感知,你可以逐渐找到正确的声音放置,从而提高真假声混合的质量和稳定性。
7.寻求专业指导:如果你想更快地提高唱真假声混合的能力,寻求专业的声乐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专业的声乐老师可以帮助你分析和纠正你的唱法问题,并提供更具体和个性化的训练方法。
总之,唱真假声混合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和训练。
通过舒展喉咙和肌肉、弹性练习、混合哑音、音阶练习、反复练习过渡、找到正确的声音放置以及寻求专业指导,你可以逐渐提高唱真假声混合的技巧和水平。
声音训练方法第一、口部训练口腔灵活,说话才利索。
有没有感觉早晨起来说话没有下午或者晚上那么顺当?当然了,嘴巴肌肉休息了一晚上,当然没那么灵活。
所以做做口腔体操,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嘴巴—-1、口的开合练习张嘴象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
开口的动作要柔和,两嘴角向斜上方抬起,上下唇稍放松,舌头自然放平。
做这个练习,克服口腔开度的问题。
2、咀嚼练习张口咀嚼与闭口咀嚼结合进行,舌头自然放平。
3、双唇练习(这个练习还有助于女孩子美唇啊,呵呵)双唇闭拢向前、后、左、右、上、下,以及左右转圈双唇达响4、舌头练习舌尖顶下齿,舌面逐渐上翘舌尖在口内左右顶口腔壁,在门牙上下转圈舌尖伸出口外向前伸,向左右、上下伸舌在口腔内左右立起舌尖的弹练,弹硬腭、弹口唇舌尖与上齿龈接触打响舌根与软腭接触打响第二、气息控制训练没有气息,声带不能颤动发声。
但只是声带发出声音是不够的。
想要嗓音富于弹性、耐久,需要的是源源不断供给声带气流。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气息控制的方法,帮助大家控制气流,进而控制声音。
一、胸腹联合呼吸法吸气后两肋扩大,横膈膜下降,小腹微收.胸腹联合呼吸法是朗读时应该掌握的方法.这种呼吸活动范围大、伸缩性强,可以使气息均匀平衡。
理想的状态是做到“吸气一大片、呼气一条线;气断情不断,声断意不断”。
练习方法:1、慢吸慢呼总体的要求——站稳,双目平视前方,头正,肩放松,象在旷野呼吸花香一样,慢慢吸足气.要感觉到腰腹之间充气膨胀,气入丹田,但是要收小腹。
保持几秒后,轻缓呼出。
可以在呼气的时候加入以下练习:呼气时练习xiao lan(拼音小兰),一声声渐渐远去;或者数数1、2、3、4……,嘴上用力,发音之间不要闭住声门,不要跑气换气,数得越多越好。
2、快吸慢呼快速短促地吸气,并保持气息;呼气时缓缓呼出,配合声音,平稳均匀。
培训讲课过程经常用到这个方法。
呼气时,可以通过以下发声练习:巴拔把爸低答底大夸大上声练习:好美满想仰场……换气练习:广场上,红旗飘,看你能数多少旗,一面旗,两面旗,三面旗,四面旗,五面旗……相声小品里的“数来宝”经常用这个形式,大家可以观察演员的呼吸。
怎样获得有“弹性”的声音人们在评价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时常说:“这个人的声音适应力强,弹性好”;或是“声音弹性差,表现力较弱”,这里“声音弹性”这个概念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又如何获得有“弹性的声音”呢?一什么是声音的弹性“弹性”一词借用于物理学,一般用来指事物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的可变化性和可伸缩性。
“声音弹性”则是指人们的声音对于变化着的思想感情的表现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声音的色彩、气息的状态随感情变化而产生的伸缩性、可变性。
人的声音弹性各不相同,有人的声音对于不断变化着的思想感情适应力强、表现力好,我们就说这个人的声音富于弹性;有些人的声音对于变化着的思想感情适应力差,表现力弱,我们就说这个人的声音弹性差,对作品的适应面也就相对要窄。
二怎样获得有弹性的声音1 体会情感,把握基调声音的弹性取决于声音色彩的变化,感情的运动变化是声音色彩变化的内在依据。
要想获得有弹性的声音,首先要以情为先,仔细体会情感,把握情感变化的脉络。
.声音色彩是情感色彩的外部体现,它与人的情感色彩之间存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人的情感千变万化,时而风和日丽、时而波浪涟漪、时而心焦气躁、时而胆寒心虚...对应的就会出现有不同的声音色彩、气息状态。
如心虚理亏时,说话就会支支吾吾,气虚声断;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也会阴阳怪气,声紧气滑;内心平静的人声音也较平缓柔和、如小桥流水。
人在愉快时声音色彩是明朗的、在忧郁时就会声音黯淡。
想要拥有变化的声音,首先就要仔细的体会作品的情感状态,准确把握创作基调,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一起运动起来,理解作品情感,感受情绪运动脉络“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要想提高情感的体会把控能力,除了要多学习多阅读,增加文学修养,就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多体会、多积累。
不能凭空想象,简单的见喜用喜色,见悲用悲声。
那么,是不是让我们的思想情感跟随着作品运动起来,气息、声音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相应的变化,达到情声一致的效果呢。
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当人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时,气息、声音总会有所变化,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体会的到。
但做为播音员、主持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的播音创作不同于日常生活,它比日常生活更集中、更鲜明,因而要求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就要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与调色盘一样。
声音变化越鲜明、色彩种类越丰富、变化层次越细腻,对感情的表现力就会越强,适应力就会越大。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要进行声音和气息的控制训练。
2 控制口腔调控声色运动着的情感是声音弹性的内在依据,另一方面,只有具备一定的声音条件才能谈到语言的表达能力,因为任何语言表达都是通过吐字发音体现的要想声音色彩灵活多变,口腔控制十分重要。
口腔是人体咬字发声的重要器官,是出字的最后一个关口。
做为语音的制造场,在大脑的支配下,口腔加工出载有一定意义和感情的词语。
作为发声器的“喇叭”,口腔使喉部发出的声音得到扩大和美化——口腔控制对于吐字和共鸣来说,具有直接意义。
1)声音要有弹性,唇舌灵活,语音流畅、自如是前提,在这方面达不到一定标准,就会出现吃字(音节部分或全部含混不清)、滚字(音节间“粘连”)、走音现象和语言的僵滞。
声音要集中,咬字器官的力量就要集中,它主要应表现在唇和舌上。
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
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射的主要原因。
通过练习唇力的绕口令,像“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八十八只八个鸟.”等就会获得明显感觉。
舌力的集中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力量主要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
另一方面舌在发音过程中要取“收势”,收拢上挺。
这样才能保证舌在咬字过程中弹动有力而灵活。
舌力集中的练习应以字词为主,把上述要求体现到字词练习中。
如反复发出“ga、ka、ha、jia、qia、xia、da、ta、na、la”就可以由后至前全面锻炼舌力。
在以声母练习为主的绕口令里有许多是锻炼舌力好的材料,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练。
同时还可以做舌部体操,如弹舌或将舌头树立在口中,做左右两边的滑动等,以增加舌尖的力量。
清晰、饱满的吐字依赖吐字归音的训练。
叼着有力的出字(出声)声饱满起的立字(行音)干净利索的归音(收音归韵),使吐字达到清晰、饱满、弹发有力的境界。
这里以头尾俱全的音节“跳tiao”为例,来说明吐字归音对音节各部分的具体训练要求。
(1)出字出字指字头(声母)和字颈(韵头、介音)的发音过程,要求“部位准确,叼住弹出”。
字头为一字之头,对它的处理影响整个音节的质量。
“字正腔圆”中的“字正”指的就是字头的准确。
具体做法例如“跳tiao”字,声母“t”的发音过程应是:先在准确位置(舌尖与上齿背)成阻,蓄积足够气力,然后迅速除去舌尖与上齿背的阻力,打开口腔。
老艺人把出字过程形象地比作“噙”,说“噙字如噙虎”,意思是说,出字时就像大老虎叼着小老虎跳跃山涧一样不紧不松,不能把小老虎咬死,也不能让小老虎掉下去。
“弹出”是指声母的出阻阶段,要求除阻时像弹出弹丸,不粘不滞,不拖泥带水,( 2)立字立字的过程是韵腹的发音过程,立字的好坏影响到字音的圆润饱满。
要求“打开立起,声饱满起”,吐字如珠。
以“跳tiao”字为例,出字过后就应打开口腔至发a的状态。
气要跟上、充实并取得较丰富的泛音共鸣。
与头尾比较,韵腹的发音过程最长,应有“竖起”和“立体”展开的感觉。
即使窄元音i、u、ü充当韵腹时,口腔也应适当开大些,这叫做“闭口音稍开”。
(3)归音归音是指指音节发音的收尾过程,也是语言艺术工作者常忽略的地方,归音的不到位,会造成“半截字”现象,听起来不完整。
归音要求做到“干净利索,到位弱收”。
归音的过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过程,与出字、立字比较,掌握起来难度更大。
还是以“跳tiao”字为例,立字之后的“o”要做到嘴唇渐收到“o”的唇位置。
这里应首先注意到不能因韵腹取音响亮而任意延长,造成因声废字。
归音时也不能“拖泥带水留尾巴”。
出字、立字、归音的吐字过程应构成一个完整、立体的形状——“枣核形”,它体现了清晰集中、圆润饱满的审美要求。
“枣核形”是以声母为一端,韵尾为一端,韵腹为核心。
“枣核形”训练是使发音规格化的必要过程,作为技巧训练它最终是要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所以,在投入使用时,“枣核形”不能一成不变。
字出一模,必然会削弱语言的感情色彩,破坏语言节奏,影响内容的表达。
2)要获得声音的品质,具有口腔共鸣,就应讲求口腔开度,进行口腔控制训练。
打开口腔不等于“张大嘴”,平常意义的“张大嘴”,口腔的实际状态是前边打开,而后面形成共鸣的关键部位却关闭了。
按照科学的发声要求,口腔在打开时应该前后部都扩展打开,上腭上抬起,下颏放松,呈“拱桥型”,这可以通过“提、打、挺、松”四个动作的配合来实现。
现分述如下:(1).提颧肌提颧肌是抬起上腭的前部动作。
颧肌用力向上提起时,口腔前上部有展宽感觉,鼻孔也随之有少许张大,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贴紧牙齿。
唇齿相依使唇的运动有了依托,较之于松颧撅唇、唇齿分离更容易把握咬字的力度。
提颧肌对提高声音的亮度和字音的清晰度都有明显作用。
(2)打牙关上下颌之间的关节俗称牙关。
打牙关就是要使上下槽牙在咬字时有一定的距离,尤其双侧上后槽牙应始终保持向上提起的感觉。
因为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还可以使咬字位置适中、力量稳健,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挺软腭软腭在上腭后部,用舌尖抵硬腭向后舔感觉到软的部位,就是它的具体位置。
日常口语时很少有人有意识将它挺起。
挺软腭是抬起上腭的后部动作,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加大口腔后部空间,改善音色;第二,缩小鼻咽入口,避免声音大量灌入鼻腔而造成鼻音。
在练习时可以用夸张吸气和“半打哈欠”来体会,一般在这种时候软腭是挺起的状态,适度保持这种状态去发音,你就可能会听到不同平时的声音效果。
此外,有些字音(如“桃tao、要yao、好hao”)发音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口腔后部的开度较大,用它去带发其它音节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挺”是一个基本状态,但应注意到,音节的结构成分是各不相同的,再加上表达需要,播讲时不能一“挺”到底,还应有程度上的变化,否则就会出现声音僵硬等的发音。
(4)松下巴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松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抬上颚更具有实质性效果。
“松下巴”是指下巴处于放松、“从动”的状态。
发音时,只有下巴自然下垂才能放松。
就如牙痛时说话,这时的下巴一般都是比较松弛的,我们不妨模仿一下。
“咬”字的力量主要是在口腔上半部,有的人会理解为整个口腔都要用力,所以平时就表现为说话下巴用劲、主动“帮忙”,播讲时更为明显,认为只有做到这样才咬字有力,字音清晰。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它会使舌根紧张,咽管变窄,口腔变扁,把字咬“横”、咬“死”。
我们在做好“提、打、挺、松”四个动作的前提下,还应讲究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的着力位置。
应把声音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进到硬腭前部,在硬腭前部是形成发音的主要内感区,以此做为字音的着力位置。
这样可以明显改善音色,提高声音效果,在弱控制时,掌握这一要领可以使声音小而不塌。
3)气息是由情及声的桥梁,气息的运动是由内部情感体验到外部声音体现的贯穿性技巧。
要解决声音的弹性问题,气息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怎样具有调配自然、运用自如的气息呢。
气息是语言的动力,语言的支持力。
我们的呼吸有两组肌肉带动,一组是管吸气的肌肉群,一组是管呼气的肌肉群,吸肌肉群主要是从前胸往下到两肋,腰部周围,吸气时以“闻花”或“打呵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状态就为口腔的咬字,吐字的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另一组是呼气的肌肉群,生活中我们咳嗽,打喷嚏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力量。
它的力量比较强大,平时生活中的说话对吸气肌肉群的功用不太强调。
在播音中则不然,播音时要有连续的话语,延长的声音,音量有大有小,节奏有快有慢,力度有强有弱,同时音色也有刚、柔、明、暗的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播音时吸气一来不要太浅,再则不要一开口气就跑光,而应该是呼气肌肉群与吸气肌肉群合作,将吸进来的气息保持在腰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腹壁站定”,呼气时再让气流缓缓流出。
声音要有生命、有活力有艺术感染力,这都需要呼吸动作来调整,用呼吸来控制、支持。
气息对语言的支持就汽车与乘客的关系,汽车是气息,乘客是语言,乘客坐在车子上,汽车带着客人走。
也就是说气息托着声音走。
我们有了良好自如的呼吸,还应注意解决情、声、气三者的关系,做到感情运动在先,调整气息,气随情动,声随情变。
以上是获得弹性声音的理论基础,具体我们可做以下练习来扩大声音的对比性练习一高低对比练习1、有层次的爬高降低练习选一句话,先用较低声调说,一级级升高后,再一级级降低。
或将一句话的每一个字从低到高分层次说。
再从高到低练下来。
练习时如果音的高低变化不好把握,可借用音乐里的音阶进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