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棉花不同施肥方法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51.32 KB
- 文档页数:3
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种植方式比较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通过对棉花膜下滴灌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在灌水相同的条件下,科学测定棉花的产量和效益,为今后棉花膜下滴灌的种植方式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一膜双管四行种植方式,处理为单株、双株、121型、双株双层、三株五个处理,不设重复。
小区面积30平方米,四周不设保护行。
三、试验方法(1)本试验设在夹河乡中坪村二社马菊秀的承包地上,试验地块为轻沙壤土,前茬为食葵,灌水条件良好,地块平整,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力均匀。
(2)前茬作物收获后冬灌泡地水,次年播种前耕翻平整土地,亩施纯N 16公斤,P2O5 8公斤,K2O 3.3公斤,磷、钾肥犁地时一次性施入,氮肥50%做底肥,50%做追肥。
4月24日播种,生育期滴水7次。
收获时各小区随机抽取10株进行考种,各处理小区收获时取20m2单收,计算实产。
(3)播前亩用48%的地乐胺150克除草。
采用140厘米地膜,先铺滴灌带再覆膜,每膜铺两根滴灌带,采用破膜穴播的方法在膜上种植四行棉花,种植品种华西905,行距32厘米,株距18厘米,播深3厘米。
生育期随水亩滴施尿素4次共15千克。
四、试验结果表一、各处理生育期观察表二、各处理考种测产情况五、试验结果分析:1、本试验各处理选用品种一致,各处理生育期基本一致,株高相差不大,生育期观察看出一穴单株、121型、双株和双株双层长势稳健,一穴三株植株细弱。
从吐絮时间看,双株和双株双层相对较迟,一穴三株最迟,和单株相比,一穴三株吐絮推迟7天,比双株和双株双层推迟2天。
主要原因是今年秋季雨水较多,棉花长势郁闭,密度越大,吐絮越迟。
2、从各处理主要经济性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铃重、单株铃重、有效铃数、果枝数均呈减小趋势,生长势逐渐减弱。
从测产结果来看,双株双层产量最高,较对照亩增产13.4千克,一膜单株产量最低,较对照减产57.8千克,一膜三株和121型产量相差不大。
扬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三地理变题练习(主备人)(满分:90分,考试时间:75分钟)姓名:班级:学号:成绩: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材料一:棉花喜温、喜光、耐旱,种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0.5°C~12°C,苗期气温低于-2.5°C即受冻害。
下图为新疆棉区农时安排。
材料二:膜下滴灌技术使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定时、定量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结合地膜覆盖,真正实现由浇地向浇作物的转变。
近年来,阿克苏市通过推广膜下滴灌等多项农业新技术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评价阿克苏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6分)(2)简述膜下滴灌技术促使棉农增收的原因。
(4分)(3)从技术角度,提出阿克苏棉花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8分)【分析】本大题以阿克苏棉花种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答案】(1)有利:地处暖温带,夏季热量充足;地处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不利:播种期或收获期易受冻害;降水少,生长季水分不足。
(2)节水节肥;降低农药、人力等成本;提高棉花单产,增加产量;提高棉花品质。
(3)①加大农业技术装备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①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①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提高田间管理水平;①加大农业灌溉技术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解析】(1)根据材料“棉花喜温、喜光、耐旱,种子萌发最低温度为10.5-12①,苗期气温低于-2.5①即受冻害。
”可知,阿克苏地区种植棉花的有利因素是:位于暖温带,为温带大陆气候,夏季气温较高,热量较为充足。
阿克苏位于我国新疆,距海较远,深居内陆,晴天较多,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由于阿克苏深居内陆,受到海洋调节作用弱,且阿克苏白天多晴朗天气,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多晴朗天气,空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使其昼夜温差大。
滴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施肥方案筛选试验方案水肥一体化是一项节水农业技术,具有节水、节肥、省工、增产、增收等特点。
目前我市设施蔬菜生产中,不合理的灌溉施肥制度和栽培管理造成了大量的灌溉水渗漏、蒸发和环境污染,增加了因过量灌溉、施肥引起的环保负担,灌溉施肥技术的潜在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
为此我站按照要求,引进番茄滴灌水肥一体化4种施肥方案,开展不同施肥方案筛选试验,为规范我市设施蔬菜灌溉施肥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特开展此项试验。
一、试验地点及规模试验安排1栋温室开展试验,温室选用标准日光温室(94米×7米)。
温室建设于2011年,上茬种植甜瓜,收获约3000kg;本茬种植黄瓜。
使用PO杨光膜。
土质为沙壤土,富含有机质。
二、试验设计1、试验选用成长肥业、富特森农业科技、荣和绿色科技、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提供的4种番茄施肥方案。
2、本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成长肥业提供的施肥方案;处理2:富特森农业科技提供的施肥方案;处理3:荣和绿色科技提供的施肥方案;处理4:太仓戈林农业科技提供的施肥方案;试验采取大区对比法,同一温室内设四个大区,一个处理为一个大区,不设重复,顺序排列;大区面积依据试验地块情况确定,最小不得低于100m2,保证各处理区的起垄数量、滴管安装数量、定植株数相同。
各处理大区分别安装文丘里施肥器及水表,以准确计量施肥和灌水量。
3、试验安排在秋冬茬番茄生产中,品种选用各地主栽品种,8月底-9月中旬定植。
按垄距2.4m起垄,垄高30cm,垄面宽80cm,垄沟宽160cm,每垄铺设2条滴灌带,滴灌带铺在植株外侧。
定植密度,按照株行距120cm×25cm,亩定植2222株。
4、灌水施肥方法:(1)各处理基施肥和追肥严格按照各自施肥方案进行;(2)灌水间隔时间按具体土壤情况确定,要肥水同进,少量多次,以满足番茄的生长需要;(3)肥料加入施肥罐,在一次滴灌延续时间的中间时段施入,球阀开启先小后大,注入量尽量少,保持均匀,杜绝快速注入,施肥不匀。
2021·02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王国栋1,2,李全胜1,戴昱余1,曾胜和1,梁飞1,2*1.新疆农垦科学院农田水利与土壤肥料研究所,新疆石河子832000;2.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石河子科学观测实验站)摘要:棉花是新疆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新疆棉花均已实现滴灌种植,本文通过规定滴灌棉花水肥一体化术语与定义、播种要求、田间管理、水肥制度及收获等技术指标,旨在建立一套可学、可操作、可复制的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管理技术规程,并指导生产应用。
关键词:滴灌棉花;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疆棉花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灌溉与施肥管理。
2术语与定义2.1水肥一体化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对农田水分、养分进行综合调控与一体化管理,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农业技术,实现农田水肥的高效利用。
2.2膜下滴灌将滴灌带(管)置于地膜下进行滴灌,实现二者相结合的技术。
2.3灌溉制度棉花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2.4施肥制度棉花全生育期内的施肥次数、施肥时期、施肥比例和施肥量。
3滴灌系统滴灌系统的水力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工程验收等应符合GB/T50485[1]、NY/2623[2]和NY/3243[3]的要求。
4栽培模式棉花种植模式为1膜3管6行标准机采棉模式(10cm -66cm -10cm )。
5水肥要求可用地表水、地下水等作为水源,水质符合GB5084[4]的要求。
固体肥料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腐蚀性小且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肥料搭配要考虑相溶性,避免相互作用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液体肥料选择浓度高、不易结晶、不易析出的液体肥料,符合NY/2623[2]、NY1107[5]和NY2670[6]的要求。
6播前准备6.1播前整地和化学除草播前整地,包括耕、耙、压。
做到表土疏松,上虚下实,土地平整,无残茬,耙地前表土喷雾33%二甲戊灵或150~200mL 化学除草。
收稿日期:2005-04-16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2002AA2Z4231);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项目作者简介:王淑芬(1972-),女,河北青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作物生理生态及农田节水技术研究。
膜下滴灌棉花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灌水次数对其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王淑芬1,2,裴 冬1,贾金生3,王鹤辉1,王振华1,2,张喜英1(1.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河北石家庄 05002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3.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通过2004年棉花生长季田间试验,我们研究了膜下滴灌棉花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水量和灌水次数对其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旨在建立河北南部棉区滴灌条件下的优化灌溉模式,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到节水增产目的。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棉花需水关键期花铃期分2次少量灌水处理,每次灌水量10.42mm ,明显优于两次多量灌水和集中一次灌溉等其他处理,产量和WUE 最高,分别高达4929.0kg /hm 2和0.98kg /m 3,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益。
关键词:棉花;膜下滴灌;关键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091(2005)05-0076-05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Quantity and Frequency of Drip Irrigation toPlastic -mulched Cotton at Critical Growing StageWANG Shu -fen 1,2,PEI Dong 1,JIA Jin -sheng 3,WANG He -hui 1,WANG Zhen -hua 1,2,ZHANG Xi -ying 1(1.Shijiazhua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stitute of C AS ,Shijiazhuang 050021,China ;2.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39,China ;3.Hebei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A bstract :Based on the field experiment of cotton irrigation in 2004,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quantity and frequenc y of drip irrigation to plastic -mulched cotton at critical growing stage was studied on growth ,yield and water use efficienc y (WUE ).We hoped to find out the optimum irrigation mode which could increase the yield and impr ove WUE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t irrigation mode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tton yield and WUE .However ,different irrigation mode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stem height and leaf area at post -budding stage .Cotton which was irrigat -ed two times at bolling stage ,10.42mm each time ,obtained the highest yield about 4929.0kg /ha and the highest W UE about 0.98kg /m 3respectively .Key words :Cotton ;Drip irrigation under plastic -mulched ;Critical growing sta ge ;WUE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目前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同时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不到40%[1],而棉花生长期正值炎热高温季节,耗水量大,灌溉投入高,能否保证棉花关键生育期灌水需求,是影响棉花正常生长、开花结铃的重要因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