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物中毒》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17 KB
- 文档页数:6
谨防食物中毒教案7篇谨防食物中毒教案(精选篇1)主题名称:防食物中毒主题班会活动目的:1、学生明白食用了有毒或变质的食物,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往往伴随着头晕、发烧。
吐泻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昏迷、休克等。
2、知道怎样预防。
活动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认识什么是食物中毒,谨防食物中毒。
2、使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同时让他们了解如何防止食物中毒。
活动时间:20年4月10日下午第2节活动地点:大班教室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预防食物中毒”。
先请大家聆听一个故事《“瘦肉精”害人精上海毒倒三百人》。
20年9月,上海市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先后有300多人次到医院或医务室就诊,其中有180余人是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吃过猪肉引起中毒的。
食用添加“瘦肉精”的动物内脏和肉,会引发中毒,其临床表现为心跳过速,面颈、四肢肌肉颤抖,头晕、头疼、恶心、呕吐等。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而导致意外。
二、学会预防。
食物中毒如此可怕,那我们要了解一下怎样预防。
(1)慎购买。
从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和安全的食品,不要购买和食用来源不明的食品。
(2)小心吃。
陌生植物不乱吃,变味(异)食物不要吃,生的食品煮熟吃,水果蔬菜洗净吃。
陌生植物是指一些生长在野外的磨菇、鲜黄花或其他不认识的植物;此外,发芽的土豆、发霉的花生、长黑斑的红薯、霉变的淀粉以及末炒熟的扁豆等,都不能吃。
春季宜于磨菇等菌类的生长,在我国农村山区,尤其应当心磨菇中毒事件的发生。
(3)分开放。
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用于处理生食、熟食的刀具、案板也要分开,避免污染。
(4)加热透。
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必须再次彻底加热;腌腊罐头食品,食用前应煮沸6分钟~10分钟。
(5)不过期。
不要食用超过保持期的食品。
(6)勤清洗。
保持厨具和厨房的清洁,抹布经常煮熟消毒,加工制作食品前和间歇后应将手洗净。
(7)避鼠虫。
妥善保管食物,避免与鼠类、昆虫和猫、狗等动物接触。
2024年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四章“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具体内容包括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掌握食物中毒的分类和常见原因。
2. 使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有效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遇到食物中毒事件时,能冷静应对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原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食品安全宣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食物中毒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结合实物展示和图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讲解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设计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进行分享和交流。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纠正错误观念。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原因2. 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3. 食物中毒的处理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列举三种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假如你遇到食物中毒事件,请详细描述处理过程。
2. 答案:(1)见教材第四章内容。
(2)示例:保持食品清洁卫生、充分加热食品、避免交叉污染。
(3)见教材第四章食物中毒处理方法部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食物中毒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食品安全意识的培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食品安全相关资讯,了解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教案名称: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来源于人教版《健康》教材,第三章,第四节“预防食物中毒”。
内容主要包括食物中毒的类型、食物中毒的原因、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2. 培养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意识;3.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食物中毒时的应对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2. 教学重点: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毒现象。
2. 知识讲解:介绍食物中毒的类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等)及原因(如食物保存不当、烹饪不熟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严重性。
4. 预防方法: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如保持厨房卫生、煮熟食物、避免食物交叉污染等。
5.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于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掌握情况。
强调在生活中要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7. 课后作业:设计一份预防食物中毒的计划,包括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类型及原因;2.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出五种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答案:洗净蔬菜水果、煮熟食物、避免食物交叉污染、保持厨房卫生、关注食品安全动态。
2.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预防食物中毒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预防方法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邀请食品安全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在本教案中,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原因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需要理解和记忆不同类型的食物中毒,以及各自的原因。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2.认识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3.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活动准备]1.视频:关于食物中毒的新闻报道。
2. PPT:食物中毒的症状和原因。
3.实物展示:发霉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
[活动过程]一、导入:1.引导幼儿讨论什么是食物中毒。
2.观看视频,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
二、基本部分:1.讲解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2.分析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3.展示发毒的食物和新鲜的食物对比,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新鲜程度对健康的影响。
4.引导幼儿讨论:如何避免吃发毒的食物。
5.讲解如何正确保存食物,防止食物变质。
6.引导幼儿认识食物中毒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发热等,以及发现食物中毒后的应对方法,如立即停止食用、及时就医等。
7.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物,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8.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身体健康。
9.引导幼儿认识食品安全标志的含义,了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
10.通过实例讲解如何正确选择食品,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1.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总结活动内容,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活动延伸]1.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选购食品,让孩子了解食品的种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培养孩子的食品安全意识。
2.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增强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24年预防食物中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四章“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内容包括: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的案例解析;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食物中毒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案例,提高学生对食物中毒的认识。
3. 学会食物中毒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食物中毒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难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案例的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1)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案例解析。
(2)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
(3)食物中毒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食物中毒预防的相关例题,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设计食物中毒预防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案例。
2. 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
3. 食物中毒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食物中毒案例。
(2)列举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与措施,并举例说明。
(3)当发生食物中毒时,应该如何进行应急处理?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食物中毒的认识有所提高,但还需在实践操作中加强练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食物中毒案例及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及答案的详细程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2024年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四章第二节“预防食物中毒”,详细内容包括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食物中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原因。
2. 培养学生预防食物中毒的意识和能力。
3. 使学生掌握食物保存、加工和烹饪的正确方法,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原因及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保存、加工和烹饪食物,预防食物中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变质食物)、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食物中毒的案例,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进而导入本节课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讲解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如正确保存、加工和烹饪食物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食物中毒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4. 例题讲解: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危害及预防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选择题、判断题,检验学生对食物中毒知识的掌握。
6.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台演示正确的食物保存、加工和烹饪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预防食物中毒2. 内容:(1)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2)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3)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
(2)列举三种预防食物中毒的措施,并说明其原理。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份食品安全宣传单。
2. 答案:(1)食物中毒是指食物中含有有害物质,导致人体摄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象。
可分为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等。
(2)预防措施:①保持食品清洁,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
②正确保存食品,遵循低温、干燥、密封等原则。
③彻底加热食品,杀死有害微生物。
(3)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让学生对食物中毒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安全教育》教材第五章“食品安全”,详细内容为“防食物中毒”,涉及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预防措施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及常见原因,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辨别食物中毒,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近期发生的食物中毒案例,引起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细菌性食物中毒(2)化学性食物中毒(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食物中毒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食物中毒的判断题,引导学生正确辨别食物中毒。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的类型(1)细菌性食物中毒(2)化学性食物中毒(3)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2. 食物中毒的原因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自己家中食品安全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关于家中食品安全状况的分析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食品安全新闻,了解食品安全动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安排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重点:食物中毒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
防食物中毒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和常见症状。
2. 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食物中毒?2. 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然后简要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2. 新知讲解(15分钟)(1) 什么是食物中毒?简要介绍食物中毒的概念,即因为吃了受到污染和变质的食物而导致的疾病。
(2) 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介绍常见的食物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
(3) 食物中毒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讲解选购食材时的注意事项,如选择新鲜、无变质的食材。
- 解释食物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如切菜前要洗手、切菜板等工具要清洁。
- 强调食物存放的卫生要求,如生食和熟食要分开存放。
- 提醒学生要注意饮食外出和野餐时的饮食卫生。
3. 案例分析(15分钟)列举几个食物中毒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和不当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4. 情景模拟(20分钟)与学生一起进行食物中毒预防的情景模拟活动。
可以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食物购买、加工和存放的过程,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正确的卫生习惯。
5.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性和方法。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四、教学延伸:1. 让学生整理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食物中毒预防的小短文,分享给同学和家长,以提高整体的卫生意识。
2. 邀请食品安全专家或相关人员到班级进行讲座,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食物中毒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情况。
2. 收集学生对于食物中毒预防的理解和经验分享。
3.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食物中毒的概念、常见症状以及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教案20篇
以下是20篇防食物中毒的安全教育教案:
教案一:了解食物中毒的原因和影响
教案二:安全购买食物的技巧
教案三:正确储存食物的方法
教案四:正确处理食物的方法
教案五:合理使用食物添加剂
教案六:熟食与生食的区别与处理方法
教案七:知道食物中毒的症状与处理方法
教案八:食物交叉污染的防控
教案九:厨房卫生与食物安全
教案十:食物中毒与食品过敏的区别
教案十一:食物中毒在家庭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二:食物中毒在学校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三:食物中毒在餐饮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四:食物中毒在旅游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五:食物中毒在食品加工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六:食物中毒在农业生产与加工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七:食物中毒在养殖业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八:食物中毒在出口食品领域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十九:食物中毒在孕妇与儿童的预防与控制
教案二十: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
希望以上20篇教案可以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需求,请随时告诉我。
2024年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食品安全与营养》教材第四章“预防食物中毒”,具体内容包括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重点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典型案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食物中毒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危害;2. 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提高食品安全意识;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食品安全知识,降低食物中毒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食物中毒的分类、原因及预防措施的掌握。
重点: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识别与预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如食物样品);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食物中毒案例,引发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内容;2. 知识讲解:a.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危害;b. 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识别与预防;c.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食物中毒的识别和预防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判断食物中毒类型,并提出预防措施;六、板书设计1. 食物中毒的定义、分类及危害;2. 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的识别与预防;3. 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食物中毒的定义,列举三种食物中毒类型;案例一:某学生因食用剩菜剩饭导致腹泻、呕吐,怀疑为食物中毒。
案例二:某家庭因食用野生蘑菇,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怀疑为食物中毒。
c.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答案:a. 食物中毒的定义: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引起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三种食物中毒类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b. 案例一: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措施:食物要充分加热,保持厨房卫生,避免食用剩菜剩饭。
《预防食物中毒》教学设计
《预防食物中毒》教案设计
涪城区金峰小学江章富
【教学内容】地质版五年级上册《生活·生命与安全》第11课“预防食物中毒”P40---43。
【设计意图】近年来,中小学特大群体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为此,教育部专门对各学校提出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指导,做好学校食物中毒事件防范工作。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哪些东西容易引发食物中毒,并掌握预防食物中毒方法及中毒后应急处理常识。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提高鉴别能力;
2、学会预防食物中毒的常识和方法,学习处理食物中毒的简单方法;
3、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食物中毒后的应急措施。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防止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
【教学准备】
有毒食物的图片或实物、案例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食物中毒的案例、症状、后果
1、介绍了我国20XX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2、利用卡通图介绍食物中毒后在医院处理的情形。
3、适当播放一些网络上报道过的一些食物中毒重大事件。
二、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
2、有毒动物、植物食物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以上教师点拨即可。
三、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分组讨论探究食物中毒的原因引导学生结合教材P40-41的卡通图片和刚看的视频案例查找原因。
、全班互动交流食物中毒的原因1、食品加热不充分或未煮熟烧透;
1
2、本身具有毒性;
3、半成品放置时间太长;
4、误食混入农药的食品和有毒动植物食品;
5、生食未洗净的食品。
、师生进一步归纳食物中毒的原因
1、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加工不当或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哪些食物本身是具有毒性的”,‘‘从哪里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归纳后组织学生讨论“除了食用本身具有毒性的食物以外,还有哪些其
他原因会造成食物中毒”。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视频直击、新闻报道等,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将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补充完整,并将原因分类列出。
让学生分类思考:什么情况会导致农药残留、哪些不正确的加工方式、不正确的食物搭配会导致食物中毒等问题。
四、掌握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在学生了解食物中毒原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搞好饮食卫生,预防食物中毒。
师生共同归纳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1、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提高对食入不洁或有毒食物严重危害性及可能性的认识。
不在饮食卫生条件不好的餐馆、小吃店、摊点进食。
2、选购新鲜食品,食品加工过程中消除环境的污染。
3、不食变质腐烂食物。
4、正确加工、食用食物,发芽的土豆应挖掉芽。
豆浆、扁豆要煮熟,动物的甲状腺也要切掉,鱼虾等水产品不应生吃。
5、有些蔬菜水果受农药、化肥污染严重,所以在食用前,应用消毒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冲洗干净,食用水果最好去皮。
6、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喝过期变质饮料。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食物中毒的分类来进行针对性的思考,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预防的最好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生提出的方法对预防食物中毒是没有明显作用的,如“有虫眼的蔬菜就是没有喷洒过农药的蔬菜”等。
教师要小心甄别,不清楚的方法不要轻易给学生做肯定的答复,可以课后进行核实。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哪些好的饮食习惯,然后说说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自己,也可以说别人。
诵读《预防食物中毒安全教育歌》:
食物中毒在预防,功夫完全在日常。
2
饭前便后要洗手,卫生习惯要优良。
专人餐具专人用,饭后洗净袋内装。
生吃蔬菜与瓜果,洗净削皮不能忘。
夏天本是高发季,保持警惕别遗忘。
熟食冷荤剩饭菜,海鲜冷拌需提防。
不吃腐烂变质物,不食病死猪牛羊。
饭菜吃前要热透,餐后烧开要贮藏。
生熟食品要分开,生熟工具别混放。
交叉感染手易脏,洗净才可少祸殃。
生猛海鲜要适量,野生动物不轻尝。
把好病从口入关,身体永远保健康。
五、明确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
引导教育学生在发生食物中毒时不慌张,并提供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地处理自己或周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一下所了解的各种应急方法,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在教学时,最好让学生知道每种方法在应对食物中毒时起到的作用,使学生能灵活应用。
应急措施: 1、自我催吐。
用手指或筷子按压、刺激舌根部,使之产生呕吐。
2、大量饮开水或茶水、糖盐水,以稀释毒物,促进毒物排泄。
3、食物中毒症状较重者,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4、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谈谈心得体会,教师点拨。
七、布置作业制作一份《预防食物中毒的手抄报》参加评比展览。
八、板书设计
预防食物中毒
分类原因预防应急
【教学后记】
通过文字介绍、图片或食物、案例视频给学生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动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食物中毒的症状、后果和分类,追溯食物中毒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使每位学生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以预防为主,防止食品安全卫生事故
的发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