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地理解题指导一地理特征与规律的描述与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44
浅议高考地理“特征描述”类问题的复习“描述”是地理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考地理重点考察的一项能力,掌握“地理特征描述”的方法、技能,并形成答题的一般模式,对学生高考争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高考复习能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这里将一些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的主要角度作个简单的总结归纳,对引导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很有必要。
在复习中,借助答题模式,加强学生对地理学科语言表达和答题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能结合材料,对事物进行理性描述与阐释,并力求达到表述的意义完整,是教师高考复习课成功的关键。
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体会。
一、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内容和能力要求(一)描述地理事物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主要包括:时间变化、空间分布、类型、性质、特征等。
2.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和数量属性进行定量表述主要包括:在哪里(坐标值)、极值、大小、多少。
(二)高考能力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地理术语描述地理事物;能准确、完整地把地理事物的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特别是图文的转换。
辩证地考察事物和现象,进行正确的地理表述,准确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原因,把“描述什么”和“怎样描述”落实到实处。
二、地理“特征描述”问题的常见类型及主要描述角度(一)面状地理事物(列表如下)面状(块状)地理事物描述的一般模式:主要是要表达出宏观的空间位置、主要地理要素的特点。
例1:(2004年全国文综卷Ⅲ第36题)(读上图)图中等高距为1000米,(读后)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解析]通过经纬网判断:图像给出的是横断山区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得出本地区北高南低,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的总体特征。
[答案]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例2:“红色旅游”是党和国家为了加速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采取的重要举措。
回答:(17分)(1)读下图,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I)文科综合·地理1、【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情人节是北半球冬季,此时美国气温低,不利于玫瑰花的生长,而哥伦比亚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玫瑰花的生长。
而两国地形、降水、土壤都比较复杂,不限定具体地方很难比较,故A、B、D错误。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较远,而玫瑰花属于易变质的鲜货,需要快速运到市场,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比较,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为美国邻国,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故运输费用低,A项正确;墨西哥比哥伦比亚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具优势,B项错误;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优势不明显,C项错误,而鲜花的品种从题中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
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5、【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世界区域知识,考查学生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区域定位的能力,难度居中。
【解题思路】该地区位于西风带,并且距海较近,西侧有山脉,并且有植被覆盖,山脉东侧为高原,高原上为荒漠景观,结合世界地理欧洲西部和美国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该项地区为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01 特征描述类题型一、答题技巧二、模板构建(7大模板)【模板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模板二】气候特征的描述【模板三】地形特征的描述【模板四】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描述【模板五】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模板六】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模板七】空间分布特征的描述1.(面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2023·河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下图阴影部分)绵延约500千米,最高峰为友谊峰,自西北向东南山体逐渐降低。
晚更新世以来,受该山区雪线上升影响,第四纪不同时期冰川作用产生的冰斗、槽谷汇聚冰雪融水利大气降水,形成众多冰湖。
在气候转暖、年降水量变幅较小背景下,1992-2013年山地各区域冰湖数量科面表1:流域区位年份冰湖个数1992年700~800I 西马西纳迪雷尼亚美洛科贾km3)41302773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答案】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详解】风暴潮是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处于盛行西风控制区,属于向岸风,风力强劲,故常受风暴潮影响;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
菲律宾位于副热带海区太平洋西岸,夏季海水温度高,极易形成台风,故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
1.(2023·湖南·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邮湖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地处东经119°06~119°25',北纬32°42'~33°41',江苏省中部、安徽省天长市东北部。
一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1.地形(地貌)特征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 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 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 度等方面概括.总结:亚洲: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复杂、山区面积 广大、平原狭小;山地、高原多分布在中部、平原 多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区;地面起伏极端 (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 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地势特点:东南 高,西北低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 广大,占总面积弱;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 洲(300m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 冰川地形广布北美洲: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 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山,东部是低矮山地、高原, 中部是平原;③ 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南美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 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分布大洋洲:① 地势低平。
地表起伏和缓;② 地形 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 部为高地例1・读我国某省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省区的地形特征,并分析东部地区地貌成因。
(6分)2. 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例2.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区域及周边地区。
读图 完成卜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12分)3. 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四季的变化(冬 夏季节的长短)等方面概括.例3. (04春季文综)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屮某 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 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卜列问题:(1)该地形区的名称。
(4分)(2)指岀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羌 异的主要囚素。
(5分)(3) 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6分)4. 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流量的大小、水位的变 化(汛期与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结冰期、 水流平缓(水能丰富)例4.简耍说明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论述题解题技巧如何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而在高考中,地理论述题是考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对于解答这类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考地理论述题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更好地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一、注意观察与分析要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首先要具备仔细观察和全面分析的能力。
考生在回答地理论述题时,应根据题目要求,仔细观察所给图表、地图等材料,并利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理论知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对物质现象、时空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
二、运用专业术语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需要运用专业术语。
高考地理学科有一定的专业术语,考生在回答地理论述题时,应尽量运用这些专业术语。
例如,在描述地球自转现象时,可以用“地球自转”、“地轴倾斜”等术语;在描述地貌类型时,可以用“山地”、“平原”、“高原”等术语。
通过运用专业术语,能够更精确地表达地理现象和规律。
三、注重数据支持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需要注重数据支持。
地理学科是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数据是论述地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要支撑。
在回答地理论述题时,考生可以引用统计数据、具体数字等进行论证和描述。
例如,在描述人口分布规律时,可以引用各地区的人口数、人口密度等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通过注重数据支持,能够使描述更加可信和准确。
四、运用图表和实例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可以运用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
地理学科有丰富的地图、图表等工具,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地理现象和规律。
在回答地理论述题时,考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论述。
例如,在描述全球气候带分布时,可以使用气候带分布图对不同气候带进行展示。
同时,考生也可以运用实例进行说明,如通过某个国家、地区的具体案例来解释地理现象和规律。
五、注意语言表达准确描述地理现象和规律需要注意语言表达。
考生在回答地理论述题时,应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
高中地理---特征类问题答题思路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地形类型及分布:①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②主要的地形类型;③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
(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①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②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
3.天气变化特征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
【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
4.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
(1)气温气温的高低①年均温;②最冷月均温;③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①气温日较差;②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
(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
5.河流水文特征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①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②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①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②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①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②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6.河流水系特征(1)流域概况:①流域性质(内流区、外流区);②流域面积大小;③发源地与入海情况。
高三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特征描述类-图文中心备课人:刘淑艳备课时间;4月3日授课人:授课时间:月日班级:年班第组姓名:前言:以下答题指导只是为你提供每一类问题解答思路而已,同学们在具体答题时,要适当增减一些内容,使答案更加完满。
另外,有些知识难免遗漏,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增补。
描述的对象:(1)对地理位置的描述(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3)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4)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5)对地理事物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描述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②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③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一、对地理位置的描述1.半球位置2.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3.海陆及相对位置4.交通位置例题1:简述该国的地理位置特征。
(4分)二、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1、对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①地形地势、地貌地质②气候类型是什么。
③河流的水文特征是什么。
④植被类型是什么。
⑤土壤类型是什么。
⑥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
(有时要描述面积,如某国)例题2:描述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6分)2、地形特征的描述:①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山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②地形分布(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③地势特征(哪高哪低、地势起伏变化特点,绝对高度、相对高度);④特殊地形。
例题3: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简要分析A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6分)3、气候特征的描述①如果没有指明此地的气候类型,则首先指出气候类型,再从气温和降水等方面描述。
②气温——年均温或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③降水——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变化(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空间变化)④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其他——日照等并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
(8分)4、河流水文特征:①流量(大或小)②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汛期、枯水期、断流)③结冰情况(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④含沙量⑤流速(或落差)+补给方式+特色5.河流水系特征:①流程(长短)②流向③水系(羽毛状、树枝状等)(支流湖泊)(河网密度)④流域面积大小⑤河道特征(河谷宽窄、河床的深浅)解题(1)根据图中文字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分析(2)水系、水文特征的描述结合模板分析(1)描述河流水系特征中的河流流向时,若支流众多不好描述,可描述出河流的发源地及其注入的海洋;水系的典型特征不要遗漏,如图示河流“上游答题水系呈扇状”要领(2)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时,若河流的水文信息没有用文字材料直接给出,则要从所给信息中推断出水文特征。
2013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与答题要点2013高考地理试题特点与答题要点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又到了总结的时候。
地理是一门小学科,很多人不够重视,有的老师也不把地理放在眼里,总知一句话:使劲背就完了。
其实地理可考点很多,变化也比较多,易教网权威老师研究近年来地理考试试题,可以发现地理出题的一些特点。
1、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规律的考察高考作为高中阶段的一个总结考试,必然会覆盖学到的整个知识面,面上的广度必须是要掌握的,地理也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会出现特别难的题,看不懂的偏题、怪题,因此要想得分必须要掌握我们地理课本上的每个要点,做到一个面上的覆盖,将基础分收入囊中。
比如2010年高考第36题,利用澳大利亚为切入点对基本的地理学知识进行考察,适当加入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做好这道题。
2、创设中心问题情境、关注主要能力利用地图、图表分析等方法,对地理知识进行考察,设置一些情景,进一步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色,查的主干知识有:环境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区位分析与产业转移;城市区位因素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球运动地理意义,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及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区域发展方向,海洋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选修主干知识。
比如北京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1题,通过“南天一柱”的图片找到一些地理作用发生的痕迹,既检查了旅游地理又覆盖了地质作用,一举多得,覆盖的知识面很广,需要对地理知识有高度的综合。
另一方面地理学科考查读图判断区域及其空间位置,地理分析比较、判断、逻辑思维能力,运用学科基本知识与方法(比较方法等)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等。
3、试题主题、情境设置与社会生产生活现实相联系关注社会发展,具鲜明的时代气息。
紧密联系社会现实、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与能力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
强调学以致用,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体现地理学科价值所在。
试析2013年高考北京卷地理试题的解题思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钟作慈2013年高考的分数线比2012年有大幅度的提高,文科一本的控制分数线比2012年高54分,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各科试题的难度都明显降低。
高考命题需要有合理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其中难度与区分度相关性较高。
多年来,对于高考试题一直有难度低则区分度低,不易拉开考生的成绩,难以录取的说法。
其实,出难题、易录取是就重点大学而言的。
对于大批会进入普通大学的考生而言需要为应对高难度的试题而超负荷的复习应试。
这本身就违反教育规律,是明显的不公平。
至于录取,可以有许多办法来解决,如规定各种附加条件来决定先后次序,并非只有加大难度一种办法。
2013年的北京试题是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的大背景下,大胆地做出的尝试,对于缓解一直存在的质疑北京考生与某些省份考生进入同一重点大学但是总分明显悬殊也是大有益处。
因此,这一改革方向应当给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希望有关方面继续坚持。
就2013年文科综合地理部分的试题而言,除了保持前几年严格依据考试说明,围绕初高中重点教学内容,突出能力考查,特别是突出对地理图像判读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分析与解决一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等优点,还出现了同题多问,学生任选其一作答的新形式,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权,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差异和自主性。
在图像的选配上,各图的空间尺度得当,尤其是区域地图都是学生常见的大洲图、国家图和中国大的区域图,没有象以往试题和今年其他版本试题仍然较多使用的截取较小的区域地图进行考查的方式。
同时注意不再出现“虚拟情境”地图,都是实际情况的反映(如瓶装水厂区图1位一题这不仅降低了试题难度,也更加符合地理学习的认知规律。
这些改革也都值得肯定和支持。
当然,作为高考试题,必然要有一定的“迷惑性”,以考察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抗拒干扰的能力。
最主要的“迷惑”还是有些试题的选项并不是现行初高中地理教学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