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5
《训俭示康》文言现象整理一、文言实词(一)古今通假1. 酒酤于市()2. 公亦少从众()(二)古今异义1. 世以清白相承()2. 吾不以为病()3. 或三行五行()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5. 常数月营聚()6. 然后敢发书()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9.公虽自信清约()10. 石崇以奢靡夸人()11. 其余以俭立名()12. 聊举数人以训汝()13. 当以训汝子孙()14. 枉道速祸()(三)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2)乃簪一花()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5)走卒类士服()6)酒非内法()7)故就酒家觞之()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9)虽举家锦衣玉食()10)季文子相三君()11)妾不衣帛()12)何曾日食万钱()13)汝非徒身当服行()14)管仲镂簋朱纮()2. 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2)器皿非满案()3)益重之()4)人争非之()5)人莫之非()3. 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2)远罪丰家()3)败家丧身()4)至孙以骄溢倾家()5)夫俭则寡欲()4. 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5. 名词作状语1)何曾日食万钱()2)常数月营聚()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4)汝非身当服行()6.形容词作名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果、肴非远方珍异()(四)一词多义1. 非1)人不相非也()2)果、肴非远方珍异()2. 习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3. 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3)汝非身当服行()4. 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2)果以富得罪出亡()5. 及1)岂庸人所及哉?()2)史輶知其及祸()3)及戌()6. 行1)或三行五行()2)汝非徒身当服行()7. 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2)君子以为忠()8. 相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季文子相三君()9. 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10. 鄙1)以为鄙吝()2)孔子鄙其小器()11. 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2)聊举数人以训汝()12. 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2)侈,恶之大也()二、文言虚词1. 以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石崇以奢靡夸人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3)众人皆以奢靡为荣4)上以无隐今人乃以俭相诟病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2. 乃1)乃簪一花2)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 然1)当时士大夫皆然2)然以功业大4. 虽1)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 为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2)此为宰相听事诚隘6. 之a) 辄羞赧弃去之b) 人争非之c) 忍助之乎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 于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酒酤于市8. 或1)所亲或规之2)或三行五行9. 也1.与其不逊也宁固2.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知识点,高中语文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一词多义1、靡(1)吾性不喜华靡奢侈(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浪费(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2、类(1)走卒类士服大抵、大都(2)枣、柿之类种类3、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4)走卒类士服穿衣服4、非(1)人不相非讥评,认为不对(2)酒非内法不是(3)汝非徒身当服行不5、数(1)会数而礼勤屡次(2)常数月营聚几、几个(3)不可遍数列举6、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作为、当作(2)参政鲁公为谏官担任(3)自为乳儿做(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是7、多(1)侈则多欲使……增多(2)多今多穷困大多(3)多不过七行最多8、乃(1)乃簪一花才,这才(2)人乃以俭相诟病却,竟然9、少(1)公今受俸不少不多(2)公宜少从众稍微10、以(1)世以清白相承介词,用(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介词,把(3)以以约失之者鲜矣介,因为(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连,来(5)问其所来,以实对介,按照11、身(1)身岂能长存身体(2)汝非徒身当服行自身,自己12、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上,追上(2)及戌到,至13、病(1)吾不以为病缺陷,毛病(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责备14、虽(1)虽不能禁即使(2)虽公虽自信清约虽然(3)虽举家锦衣玉食即使15、常(1)顾人之常情通常(2)身岂能常存固定的(3)常数月营聚通常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以约失之者鲜矣(犯错误)(3)士志于道(立志、有志)(4)故就酒家觞之(请人喝酒)(5)而齿恶衣恶食者(穿)(吃)(6)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盖布被)(7)虽举家锦衣玉食(穿)(吃)(8)妾不衣帛(穿)2 名词作状语(1)常数月营聚(用几个月)(2)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用稀粥)(3)何曾日食万钱(每天)3 形容词作动词(1)枉道速祸(弯曲不正直走邪路)(2)上以无隐,益重之(器重)4形容词作名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肮脏破烂的衣服)(2)果、肴非远方珍异(珍贵奇异的品种)5使动用法(1)器皿非满案 ( 使……摆满)(2)食取充腹 ( 使……填满)(3)小人寡欲则庇谨身节用(使……谨慎)(4)远罪丰家(使……远离)(使……丰裕)(5)败家丧身(使……破败)(6)侈则多欲(使……增多)(7)至孙以骄溢倾家(使……用尽)(8)其余以俭立名(使……树立)6 意动用法(1)而耻衣恶食恶者(以……为耻)(2)人不相非也(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3)人多非也(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六、特殊句式1 判断句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文言知识梳理《训俭示康》是一篇明代文言文作品,作者是明代文学家陈继儒。
本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家庭的生活情景,宣扬节俭和健康的生活理念。
以下是对《训俭示康》的文言知识梳理。
一、文言词汇1.训俭:教导人们要节俭。
2.康:健康。
3.不妄:不浪费。
4.仪容:仪表,相貌。
5.舍服:不奢侈,不过分追求时尚。
二、文言句式1.以为本:以为基础,以为根本。
2.以为怀:将放在心中,思考、关心某事。
3.以为斥:以为鄙弃、排斥。
4.以为耻:以为羞耻、可耻。
5.以为乐:以为快乐、乐趣。
三、文中的写景描写1.文中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如“蓦地花开,落英缤纷”来表达家庭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2.描写夏天的景色,如“炎暑难当,蝉鸣蜂噪”来形容酷热的天气。
3.描写秋天的景色,如“秋风瑟瑟,萧瑟萧瑟”来表达秋天的凉爽和宜人。
4.描写冬天的景色,如“寒冬凛冽,雪花纷飞”来表现寒冷的气候。
四、文中的修辞手法1.比喻:如“宠辱若惊,财利如浮云”中的“财利如浮云”比喻财富的虚幻。
2.对偶:如“宴安饮食,必有节制;衣服饰物,必有度量”中的“宴安”和“衣服饰物”呼应。
3.反问:如“人生在世,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中的“岂可以无时无刻不知节制哉?”反问人们是否应该时刻掌握节制。
五、文中的主题思想1.节俭:文章通过描写一个节俭的家庭,告诫人们应该珍惜资源,不浪费,注重节俭。
2.健康:文章强调生活要有度量,不要过度追求,要有节制,保持身心健康。
六、文中的写作手法1.写景烘托:通过描写四季的景色,来烘托出家庭和谐、快乐的氛围。
2.以家庭为例:通过一个家庭的生活来阐述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
3.用例论证:文章通过举例子来论证节俭和健康的好处,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总结:《训俭示康》是一篇以家庭生活为例,宣扬节俭和健康的文言文章。
通过描写四季景色、运用修辞手法等手法,展现了节俭和健康的重要性,并以此来教育读者。
该文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入浅出的论述,使人们对节俭和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
《训俭示康》知识点温习【原文欣赏】《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丽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生平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罢了。
世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前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其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何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只是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那时士医生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医生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服侍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很多,而自奉假设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很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假设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唿!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训俭示xx》词句整理及翻译(一)古今通假1.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2.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二)古今异义1.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2.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3.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xx4.治居第于xx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5.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6.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7.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8.自奉养如为xx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xx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9.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10.君子以为xx: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xx高尚的人11.xx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12.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13.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14.当以训汝xx: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15.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自为乳儿:乳,吃奶2)乃簪一花:插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5)走卒类士服:服,穿6)xx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7)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xx被9)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10)xxxx:相,效力11)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12)xx日食万钱:食,吃13)xx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14)xx镂簋xx纮:镂簋xx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形容词作动词1)人不相非也:非,讥评2)器皿非满案:满,摆满3)xx:重,器重4)人争非之:非,讥评5)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3.使动用法1)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2)远罪xx:远,使……远离;丰,使……富裕3)败家丧身:败,使……败4)至xx溢倾家:倾,使……倾5)夫俭则寡欲:寡,使……少4.意动用法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2)xx鄙其小器:鄙,以……为鄙3)吾不以为病5.名词作状语1)xx日食万钱:日,每天2)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4)xx身当服行:身,本身5)锦衣玉食(四)一词多义1、非1)人不相非也:讥评2)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2、习1)家人xx已久:习惯2)xxxx家风:习染3、服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2)长者加以金银xx之服:衣服3)xx身当服行:从事4、果1)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2)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5、及1)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2)史輶知其及祸:遭到3)及戌:到了6、行1)或三行五行:次数2)xx非徒身当服行:实行7、君子1)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指有地位的人2)君子以为xx:当时有名望的人8、相1)又闻昔xx公为相:宰相2)xxxx:辅佐9、靡1)众人皆以奢靡为xx:奢侈2)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倒下10、鄙1)以为鄙吝:没见过世面2)xx鄙其小气:鄙视11、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全2)聊举数人以训汝:列举12、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粗陋2)侈,恶之大也:罪恶二、文言虚词1、以1)用,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今人乃以俭相诟病xx以奢靡夸人2)表目的,来: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聊举数人以训汝03)认为:众人皆以奢靡为xx4)因为:上以无隐是以居官必贿果以富得罪出亡1)才:乃簪一花2)竟然:今人乃以俭相诟病3、然1)这样:当时xx皆然2)然而:然以功业大4、虽1)即使:居位者虽不能禁虽举家锦衣玉食2)虽然:公虽自信清约5、为1)做:又闻昔xx公为相2)作为:此为宰相听事诚隘1)代词a)辄羞赧弃去之:代华美之服b)人争非之:代他c)忍助之乎:代风俗颓弊这件事2)助词: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7、于1)表对象果止于梨、xx、枣、柿之类一旦异于今日2)在,表地点:酒酤于市8、或1)所亲或规之:有的人2)或三行五行:有时9、也1.表句中停顿:与其不逊也宁固2.表判断和肯定:未足与议也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训俭示康文言文翻译《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为司马光写给其子司马康,教导他应该崇尚节俭的一篇家训。
下面整理了训俭示康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帮助~原文: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
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
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乃簪一花。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
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
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
”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
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上以无隐,益重之。
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
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公宜少从众。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