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PPT版
- 格式:ppt
- 大小:662.00 KB
- 文档页数:18
北师版二年级下册长方形与正方形七要素
北师版二年级下册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七要素包括:
边:长方形有两组对边,每组对边相等且平行;正方形四边都相等且相邻边互相垂直。
角:长方形每个角都是直角,即90度;正方形每个角也都是直角。
对角线:长方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正方形的对角线不仅相等,而且互相垂直且平分。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两组对边之和的两倍;正方形的周长等于四边之和。
面积: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对称性: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内角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
这七要素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掌握这些要素有助于二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识别这两种图形。
《长方形与正方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长方形与正方形》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2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之前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区分锐角、直角、钝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等一系列学习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了解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为学生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目标分析: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过程,积累认识图形的方法,获得研究图形的有关经验。
(3)通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观察发现法、活动探究、小组活动等教学法。
所以本节课将以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分析基于我确定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的教学过程将从以下四个步骤展开:(一)设情引趣、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基于这个认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竞赛活动情境,每个小组有长短不一的三种小棒,每次任意拿出其中的4根摆出不同的四边形,在相同的时间内看哪组摆得多,摆得好!一分钟后,学生摆出的各种不同的四边形一一展示在黑板上。
指着这些不同的四边形我问道:“这些四边形中,你最熟悉的是谁呢?”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正方形”我故意问道:“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这也是四边形,这也是四边形,为什么它叫长方形,它叫正方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