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一、自读课文,提出要求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默读,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里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居、皎洁、吟哦、妥帖、冲撞、宽恕、莽撞、犹豫不决、簇拥二、指导分段出示:(1)()有个诗人叫(),早年因(),出家当了和尚。
(2)贾岛去(),不巧(),贾岛()写下了()这首诗。
(3)返回长安途中,他对诗中()这个字犹豫不决,不知不觉()。
(4)结果他冲撞了(),和()商量了起来。
(5)韩愈认为还是用()好,理由有三:一:()二:()三:()三、指导写字四、精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
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
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映示并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5、理解重点句: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1)学生展开想象,再看投影,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2)指导朗读。
7、正是这种意境让贾岛触景生情,留下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8、过渡: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是一首非常完美的诗了。
可是贾岛却不这么认为。
9、贾岛当时是怎样想的?10、“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推敲》教学设计《推敲》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推敲》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课。
课文的标题“推敲”揭示了故事的中心,内容叙述了关于“推敲”一词由来的故事,故事情节动人,人物形象鲜亮生动,充分体现了贾岛极为严峻认真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方法的设计力争体现“以情境为动力,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同学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同学自主品尝字词、学习推敲,实现老师、文本、同学三者的有效对话,让彼此的情感在沟通中碰撞,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推敲”的`含义,品悟推敲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推敲1、广告语导入板书课题2、师:预习时已经读过课文了,你读了几遍,还想读吗?谁想站起来读?请举手。
时间是宝贵的,课堂上举手发言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确定要把握住每一次熬炼自己的机会。
请全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读第一段。
没举手的同学什么时候想读了就随时站起来。
都站起来了,都想读了,都敢读了,老师还想挑战大家,谁特别想在今日这个场合熬炼一下自己的士气,请举手。
谁敢自信地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
读得的确不错。
他现在是咱们班的朗读冠军,谁敢向他发起挑战。
谁敢说我是我们班读书声音最响亮的?你认为谁读书比你还好?怎么好二、钻研文本、走进推敲1、人们常说,情从景引、文由情生,那么,是什么样的美景激发了贾岛的创作灵感,为我们留下了《题李凝幽居》这一脍炙人口的名篇,你能从文中找出这句话吗?出示(1)、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这句话谁能读出这份宁静,生读:宁静奇异的夜晚你也宠爱我也沉醉,老师也想抒发自己的情感,给老师这个机会吗?师范读。
诗歌创作灵感来自于生活2、过渡:访友而未遇,但贾岛并未感到太多的圆满,归途中他照旧沉醉在昨晚的诗中,特别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让他颇费思索,用“推”好还是用“敲”好呢?于是消逝了这样一幕:(1)、他在做什么?找出课本中的句子。
《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推敲》课文教案7篇(完整文档)《推敲》教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推敲》是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中的第五课。
它是记叙古代诗歌创作中“炼字”情况的诗话。
文章通过贾岛苦吟和大诗人韩愈帮他推敲诗句的故事,说明写诗要反复推敲,也说明了写诗要专心致志。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个故事很熟悉,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主要是能使学生在诵读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熟知“推敲”这一典故来历,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贾岛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反复推敲、精益求精的精神。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准确掌握重点实虚词含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诗句中“敲”字赏析,仔细品味体会“着一字而境界全出”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质疑,讨论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2分钟)同学们,唐代诗人贾岛有一首著名的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清新幽美,写出了幽居之清幽恬美。
尤其是其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称道,并由此而衍生出一个关于“推敲”的典故,你知道它的来历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推敲”,领略其中的蕴意。
(配乐吟诵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典故的来历。
唤起学生的审美情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题目解说(1分钟)推敲为唐代著名诗人贾岛吟诗炼字的故事,后世人们把咬文嚼字、遣词造句、揣摩等叫做“推敲”。
三、作者、作品简介(多媒体展示)(2分钟)胡仔,字元任,南宋人,自号“苕溪渔隐”。
《刘公嘉话》,即《刘公嘉话录》,唐朝韦询所撰。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推敲》教案篇一《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热身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
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
(板书“东西”)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
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
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
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
这里“小东西”是指?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
“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
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生:(zhen)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
右手拿酒壶。
(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
(板书“酌”)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生:喝酒,饮酒。
师:原来,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
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
“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推敲》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贾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通过平淡的语言文字、通过贾岛的一言一行来反映的。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语文《推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理解“推敲”的含义,明白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重点难点:1、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探究“推敲”由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
“推”和“敲”是两个动作,谁来做一下?合起来又是什么意思?我们打开课本,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2、板书:斟酌。
(zhēn zhuó)3、我们知道“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
他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读一读、品一品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推敲的意思学生理解,让学生先从做动作中理解推与敲的本意。
为下文体会贾岛所做的动作作铺垫。
而当把这两个字合到一起时,意思则发生了变化,是斟酌的意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体验“推敲”过程1、让我们走进几千年前的那个宁静的月夜,出示图片,理解句子:“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此情此景,诗人贾岛诗兴大发,作了一首小诗: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生读,诗作好了,但是很快贾岛有了疑问:“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这句诗中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2、贾岛、韩愈是怎样推敲的呢?默读课文3——7自然段,画出描写贾岛、韩愈一起斟酌文字的有关语句,体会体会,想一想:这个故事为什么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3、交流所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1)“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推敲教学设计(通用3篇)推敲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根底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严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的推敲教学设计(通用3篇),欢送大家分享。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隶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师做“推”与“敲”的动作,生猜词语。
师板书这两个字。
问:这两个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词语以后是什么意思呢?生答。
师:推敲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
“推敲”一词的由来还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复习情况1、生字词第一组:贾岛、和尚(点身份:和尚,)第二组:韩愈(点身份:京兆尹(首都的市长))、仪仗队(图片加注释)第三组:门闩(附图片)第四组:簇拥、避让、莽撞、宽恕第五组:斟酌、推敲、妥帖、恰当(让学生发现前后两词是近义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贾岛写了一首诗,第二天在大街上斟酌诗里一个字眼,不巧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帮他解决了难题。
师:你能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即兴写诗——斟酌文字——韩愈解疑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看来大家对斟酌“推”字和“敲”字这局部很感兴趣,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贾岛和韩愈分别是怎么斟酌“推敲”的?为什么贾岛冲撞了韩愈,韩愈不怪他,还帮他斟酌用哪个字好?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四、精讲点拨1、贾岛是怎么斟酌“推敲”的?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作者推门、敲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推敲”的含义。
3.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贾岛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
2.教会学生有条理、有感情地讲故事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 理清文章的线索,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线索,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课前预习指导:1、自读课文,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搜集有关贾岛资料。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1.由诗入题,教写“敲“字师:王老师非常高兴地发现同学们刚才读诗读得非常投入,所以在开始今天的这节课之前,王老师想再送给一首古诗给大家。
出示《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谁有勇气先来试一试。
生:(指名读)师:点评。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首诗里还藏着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一个生字呢。
是哪个字。
生:敲。
师:非常好!小手拿出来,跟着老师把这个敲字书空一遍。
敲的左边是个高,右边之部分知道是个什么字吗?它念pō,就是轻轻击打的意思。
在书写“敲”这个字啊,同学们要注意呢?生:左边的高要写得窄一些。
师:是啊,你观察得真仔细,刚才王老师在写这个字的时候,特意把高写窄了,只占到了田字格的一半。
好,我们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
生:9.推敲。
2.理解“推敲“,练读课题。
师:推敲是什么意思,谁来告诉我。
你们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后来,人们就把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师:真棒!看来你课前一定是做了充分的预习了。
《推敲》教学设计
宜兴市闸口小学杨杰
【教材简解】:
《推敲》这个故事讲的是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不知不觉地撞进韩愈的依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并由韩愈定“敲”字,从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故事情节动人,再现了诗人贾岛苦苦吟咏、字字斟酌的形象,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8个生字。
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在《推敲》中学习“推敲”,根据课后习题,掌握换词方法,学会推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推敲”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语言实践中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本教学设计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品味文本语言,在学习《推敲》中学会推敲,学会揣摩语言、锤炼文字,并训练思维,努力落实“双基”教学,力求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设计思路】:
依托文本,感悟“推敲”的益处。
是“推敲”,再现了贾岛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显示了贾岛极为严肃的创作态度,使诗人赢得了“苦吟诗人”的雅号;是“推敲”让贾岛认识了韩愈,让“推敲”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是推敲,让人们在写诗和作文时,反复比较,多加斟酌,使所用字词更加准确、传神。
根据课文内容讲将“推敲”的故事。
“推敲”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而又非常生动,文章的语言优美,尤其是其中的精彩细节非常感人,如表现贾岛的如痴如醉地创作时,抓住了“吟哦”、“比比划划”、“闯进”等动词,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养成“推敲”习惯。
课文最后写道:“后来,人们就把在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推敲’。
”善于“推敲”的文学大师、名人故事比比皆是。
因此教学本文不能满足于学生能够感悟到“推敲”的好处和讲讲“推敲”故事,还应让他们养成“推敲”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推敲”导入
1、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2、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想不想听?
看这两个字该怎么写?师生共同书写课题。
3、指名朗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故事主要内容的请举手。
2、(出示词语:和尚、惊醒、毛驴、妥帖、车辆、闯进、礼貌)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同时,想想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还有哪些不懂的?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4、交流故事内容。
(板书:访友赠诗、斟酌一字、冲撞仪仗、韩愈定“敲”)
三、体悟“妙处”
(一)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3、简介贾岛: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题李凝幽居》一诗的创作过程,最能说明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理解重点句:
出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3、观察插图(月夜惊小鸟):按顺序说图意;从贾岛的动作、神态和当时的环境,你看出了什么;给这幅画题名;拓展《题李凝幽居》。
4、指名感情朗读,其他学生指图体会。
(三)1、指导观察课文题目左侧的插图:用一句话说说图意。
如果你就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贾岛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会怎么想,怎么说?
2、贾岛骑着毛驴又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相机理解即兴、妥帖、恰当。
3、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4、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四)1、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贾岛是怎样闯进韩愈的仪仗队的?画出贾岛和行人在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的不同表现,想想这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写出了贾岛“犹
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出示韩愈说的话。
(1)指名朗读。
(2)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6、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六)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
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3、师总结:是啊,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字字斟酌,句句推敲,正因为这样,人们称他为“苦吟诗人”。
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四、布置作业:
1、鼓励搜集古今中外文学大师或其他名人推敲的小故事。
2、交流小故事。
附:板书设计:
9、推敲
访友赠诗——斟酌一字——冲撞仪仗——韩愈定“敲”
严肃认真、锲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