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 格式:pdf
- 大小:167.49 KB
- 文档页数:2
我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完善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股份制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在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改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任务化、指标化的强势行政推动倾向,需要引起社会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也彰显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性,而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一直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从历史变迁、经济政治取向、改革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对其改革进行反思,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农村股份合作制;成因;完善201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股份制的地位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一场股份制改革的浪潮席卷了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我国农村股份制改革现状:中国的改革从农村肇始,股份制改革的探索也始于农村。
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中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也解放了农民的思想。
富裕起来的农民很快认识到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道理,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但是,农民兴办企业面临着缺乏资金的问题。
在沿海,比如苏南,这些传统上经济比较富裕的地区,由于集体经济有较好的基础,往往可以由集体来解决资金问题,由此产生了一批乡镇企业,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
但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只能靠向村民集资来解决资金问题,这就为股份合作经济的产生提供了契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苏南模式在经历最初的辉煌之后遇到了挑战。
关于股份合作制的认识与思考
股份合作制(cooperativecorporation)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早在19世纪末提出,发展至今已成为制定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份合作制的定义是指股东合资以法律形式产生的有限责任公司。
这种经济组织形式既能保障股东的利益,又能体现股东在企业决策中有投票权。
股份合作制有一系列优势,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它能赋予股东更多的决策权和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
此外,股份合作制可以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并使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加稳定。
因为股东都拥有相同数量的股份,没有哪一位股东可以独立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起到稳定企业经营的作用。
此外,股份合作制还有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提升企业的公司治理能力。
由于股东拥有投票权,因此可以确保企业决策遵循股东的利益,使企业管理更加有效率。
此外,股份合作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来源。
通过发行股份和债券,企业可以从市场上筹集大量的资金,进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未来的发展更加稳定。
股份合作制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当股东的利益冲突出现时,企业将面临着管理上的困难。
另外,股份合作制也带来了财务风险,当企业发行股份和债券时,股东利益可能被削弱,因此需要精心控制财务风险。
总之,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经济组织形式,股份合作制给企业提
供了大量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正确认识和理解股份合作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它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国高科技企业在股份合作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以及问题与解决的途径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谭雯2120130335背景: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在我国蓬勃兴起,并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高科技产业是朝阳产业,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
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中,绝大数还是处于创业期。
虽然这些企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它们还是在种种主观或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发展基础非常脆弱。
这些高科技企业往往需要比传统企业更高素质的人才来加盟,却往往限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支付留住这些人才需要的高额薪酬;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对员工进行持续激励的有效手段。
这就需要我们在股份合作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创新,从而能解决这些问题,使高科技企业更好的发展。
内容:1.股份制的介绍股份合作制是采取了股份制某些做法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集体经济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合作和资本合作有机结合。
劳动合作是基础,职工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行民主管理,企业决策体现多数职工意愿。
资本合作则采取股份的形式,是职工共同为劳动合作提供的条件,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人。
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应在总股本中占大多数(职工个人股是职工以自己合法财产向本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职工集体股是本企业职工以共有的财产折股或向本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除此之外还可根据情况设置国家股、法人股。
企业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
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职工股东大会制度,职工股东大会是企业的权力机构。
股份合作制的特点表现为: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股东大会与职工大会合一,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
中国股份合作制企业有以下特点: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股份合作制企业必须符合《民法通则》规定的企业法人的必备条件,依法定程序设立,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生活一点通 安装电视天线时,将蜡烛加热熔化滴在天线与馈线的接头处,再用胶布缠裹好,接头不易被腐蚀。
当前企业股份合作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韩志生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以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企业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不否定其他形式的企业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这是我国企业改革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探索后作出的正确决策。
作为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是在合作经济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作法的混和体,具有合作制和股份制的双重特点。
在股份合作制中,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使民主管理真正得到落实,从而形成了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享成果和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这必将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
而且通过股份合作制,对外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政企分开,对内可以增加资产的约束机制,强化对经营者的选择和监督机制,削弱企业的短期行为。
由此可见,股份合作制具有许多优点。
但是,股份合作制毕竟还是一件新事物,要在短时期内使之完善和被人们完全认识,并在实行当中不存在任何问题是不现实的。
下面就结合在江西赣州市、于都县和兴国县部份工业企业的调查,对这些企业在实行或准备实行股份合作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一、江西部分地方实行股份合作制的主要做法各地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很多,下面主要介绍调查中了解到的主要做法。
1、赣州市的主要做法。
该市对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推行的是职工身份股权化,即以国有净资产作为股权,根据工龄长短等因素,一次性配置给职工,置换其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
配置标准是以企业为单位,人均身份股按全市职工上年平均工资收入的3倍计算(少数企业老职工较多的,可以上浮10—30%)。
职工按分得股权额的一定比例配增新股,即享有“分得股权”的终极所有权,其持股权可转让、继承、馈赠等。
以资产置换身份后,所有职工统称为“企业员工”。
企业员工的工资按新的岗位标准核发。
企业职工实行身份股权化后,原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在档案中保留,企业与员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并实行双向选择。
《关于股份合作制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思考和建议》发布时间:xx-3-10信息介于以上原因,股份合作制企业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获得健康有效地发展。
如何引导股份合作制企业开展新一轮的改革,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要对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特点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并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实践证明,任何组织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先天的不足。
可以说,对于不同的企业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企业的组织形式只有更适合或更好,而没有最优。
对不同组织形式的政策设定,既要科学严密合理,又要在规则中设置有效的退出机制,给企业提供一个自选“超市”,能够自愿、自主的选择或变更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为特征的新型合作经济。
它既坚持了合作制的基本原则,又引进了股份制的治理办法,既实行按劳分配,又实行按股份红,具有更大的兼容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我们认为,股份合作制既符合共同致富的社会主义目标要求,又能有效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同时更具备《决定》中多元投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应该成为实现公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
但因股份合作制优越性的体现受其规模的制约,它更适合于资本运作少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中小型企业。
因此,不能因为目前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大多是制度性缺陷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所致),而否定其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要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重新认识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特点,并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和灵活的运行机制。
只有思想认识明确了,股份合作制才能有正常的发展空间,而制度的完善也只是针对现存问题、潜在障碍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在技术上和可操作性上的具体运作而已。
马克思主义理论期末作业——高科技股份公司在股份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院系:专业:任课教师:组员:高科技股份公司在股份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一、引言我们如果关注过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话,就注意到政府对国有经济改革的重大决心,并将深化股份制改革。
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要如何改革才能保持自身的性质不加改变?这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性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大力提倡的符合中小型企业的首选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是股份制与合作制的结合,具有以下特点:职工共同出资,共同劳动;资金制度相对封闭,以保证职工地位和根本利益;企业承认职工个人产权中的劳动力资本,凸显了劳动与资本的融合;采用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方式,利于整合物力资本,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目前各企业在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过程中,大部分都能够按照股份制企业的组织形式设置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组织机构,并按照权利、决策、经营班子、监督这样几个层次进行设置,完全符合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由于股份合作制的极好的适应性及其顽强的生命力,股份合作制在之前的改革进程中的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并进一步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
面对政府对国有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的坚定决心,股份合作制是一个既十分重要又十分有意义的话题。
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革的进程中选择股份合作制企业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性质保持及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对于股份公司进行股份合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研究就有了很大的必要性。
我们研究的题目主要是对于高科技股份公司在股份合作实践中的问题。
高科技股份公司在当今的企业股份制深化改革中处于的位置十分重要。
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高科技公司,我们必须保证高科技股份合作制的股份改革健康平稳的进行,因此,我们必须对高科技股份合作制企业在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