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体会祖父的爱,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齐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也品读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生:美丽、多彩、生机勃勃……一生板书:生机勃勃师:这是描写景物的一个自然段,在课文里,第13自然段也对景物进行了描写,我们就走进第13自然段,看一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二、自主学习(一)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课件展示: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3.汇报展示。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读:【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3.汇报展示。
】2.师:现在开始自主学习。
3.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课件展示第十三自然段文字】生1:我们组认为这个一个任性的园子,我们是从下面的句子看出来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植物很随心所欲,很任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生2:我们组想来补充一下,我们找到的也是这几句,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因为这些植物都是自由自在随意生长的,没有人去管它们。
生3:我们组也觉得园子是自由的,你看,小萧红看到花儿开了,就觉得花儿从睡梦中醒来,她把花儿当人来写,写活了,睡够了就开花,多么自由、有趣!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其实作者写植物动物的自由,也是为了写小萧红的自由,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园子的自由美好和“我”在园中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感悟祖父给作者那深深的爱和温暖,以及作者对祖父的怀念。
学习过程:课前板书: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前活动:和学生聊关于童年的趣事。
(要有趣)同学们,还没到上课时间,我们来聊会儿吧!小孩子身上都会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会逗得人哈哈大笑!你们曾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吗?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一、复习导入上课!刚才我们聊了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这些美好的记忆让我们回味无穷!作家萧红也有许多快乐的童年往事要与我们分享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萧红,走进她们家的大园子。
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两节,回忆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生:生机勃勃、色彩绚丽、多姿多彩、充满生机、美丽迷人的、有各种动物的、样样都有的……)师:是啊!这园子里多姿多彩,样样都有,都是生机勃勃的!(板书:生机勃勃)师:文中还有一节也是写园子里的景物的,同学们找找看是哪一节?(13节)(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13小节,看看这一节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二、品读园中之景,感受园中的“自由”1、生自读课文。
2、交流师:读得真投入。
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些词语就在你的脑海里闪现出来了呢?(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无忧无虑……)同学们说得真好,这儿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国。
(板书:自由自在)这里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自由自在,是哪一句呢?(答出:你真有一双慧眼哪。
答不出:那么这一段都是写与××有关的内容了?对吗?)答出后出示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就是这一节的中心句,谁愿意来读?(评语:读得真准确,如果读得再自由一些就更好了。
)谁还想来读?生读(评:多么自由、有活力的声音啊!)师:一切都活了,哪些事物活了?(花、鸟、虫子)师:花活了,是什么样子的?指名一生读: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时间:2 0 0 6年江苏教海探航颁奖大会地点:吴淞舜湖学校执教:薛法根词语板块学生齐读课题后,薛老师问大家预习过没有,学生很踊跃地纷纷举手,说预习过。
薛老师对此表示肯定一一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生受益。
”接着薛老师就对预习进行检查,方式是请三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词语。
不过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机关”,老师在说的时候只是说请三个同学上来,但没有明确上讲台做什么,学生迷惑的时候,老师再次邀请三个同学上来,有些孩子举手了,然后老师解释说,在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举手愿意上来是一种勇气。
最后是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站在了讲台上,黑板上已经被薛老师事先标出了三组,他们的任务是将老师分组听写的词语默写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则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不过老师又提醒大家,如果实在有不会写的词语,可以把课本打开看看,但尽量少看。
薛老师要求大家听写的时候一组一组竖写,并且在听写的时候老师每组只念一遍,因此一定要听仔细。
于是就有同学赶紧把听到的每组四个词里开头的第一个字先写下来,有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下面为薛老师念的这三组词:蜜蜂倭瓜栽花蝴蝶黄瓜拔草蜻蜓玉米下种蚂蚱谷穗铲地(蚂蚁)(韭菜)浇菜括号里的词是老师让学生听写完后照样子自己再写一个同类的词最后老师又补充了一个词:草帽,让孩子们看看它属于哪一类,应该写在哪组词的下面台上和台下的孩子都写完了,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检查校对。
中间的男孩子把’倭瓜”的倭”写成’偻”了,老师只让他对照书改过来,又介绍了倭瓜”就是南瓜”。
但没有进行字形的具体指导。
另外一个女生把拔草” 写成了割草”。
老师也进行了更正。
在进行草帽”的校对的时候老师以象形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有9个同学把这个字写对了。
老师又指导学生,今后我们预习课文,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画下来,看一看怎么写,再读一读,然后记住它。
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归一归类,这样可以记得更清楚,更明白。
《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我和祖父的园子》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课前交流师:读课题出示文字:教师说前面的,学生说后面的,先说再出示文字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他在园子里做什么呢/。
跟着教师一起说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也栽花。
祖父拔草,我也拔草。
祖父下种,我也跟着下种。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祖父累了抽一袋烟,我……师:我抽烟,这是不可能的。
师:我真是跟祖父一样种菜吗?你从哪儿看出这个小姑娘是怎么做的?生:她其实是玩。
生:我想到了一只小猴子,捡了玉米丢了西瓜……生:我还想到猫钓鱼的故事师: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
生:我知道了她并不是在劳动,而是给祖父添乱。
我是从这儿看出来,这小女孩特别地爱玩,……师:她玩累了呢?读读句子。
师:这玩闹你喜欢吗?生:他很天真,我很羡慕她。
生:我羡慕她,她很自由,很快乐。
生:我很羡慕,又觉得她很可笑。
就爱瞎捣鼓。
生:我也很喜欢,很羡慕这个小姑娘。
与大自然相伴,随心所欲,无拘无束。
师:找出我在玩闹中最感兴趣的一段话。
师:听听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师范读。
生:围绕“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自由来写的。
师:哪句话最有意思?你的手举到我鼻子上了。
你来说。
生:玉米长到天上都没有人管。
生: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没人管它。
生:还有什么是自由的,倭瓜。
……一个人的身心是怎样的,她看出来的样子就是怎么样的。
拿起书来读课文。
作者能够这样自由自在,为什么?生:1、因为是祖父的园子。
2因为祖父的那颗宽容的心。
师:你说话很有条理。
生:你觉得这小女孩有一颗天真的心,能够观察。
师:你最希望做的事,最期盼的事。
练笔可以用这样的句子进行:我渴望这样的生活:用上这样的词语:要……就……愿意……就……学生的发言比较有意思,大家在这个园子里读到的是自由快乐,可我读到的'是寂寞、孤独?课后去读一读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相信你们会读到的。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与点评教学实录:我和祖父的园子这节课,我为学生选择了一篇有关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文章进行阅读和学习。
首先,我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去浏览全文,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出文章的大意。
接下来,我指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词语,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细节。
例如,当学生碰到"花儿"、"树木"、"阳光"等词时,我引导他们想象并描述出园子中的美丽景色。
当学生遇到“劳作”、“种植”、“变化”等词时,我引导他们思考祖父是如何通过园艺工作来改变园子的,并询问他们对此有什么感受。
然后,我请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出自己所觉得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学生完成阅读后,我组织全班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都分享了他们所标记的句子或段落,并解释他们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
这个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同时也能提供一个评估学生理解程度的机会。
接下来,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商讨一些问题,并展开讨论。
例如:通过这篇文章,你了解到了祖父是如何对待他的园子的?为什么祖父的园子对作者意义重大?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相关依据,并能够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解释。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我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这是一个能够展示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
最后,我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给他们带来的感想和启发,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们与春园子的故事。
教学点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细节和探索文章的主题,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观点和解释中获得更广泛的视野。
同时,这个环节也能够提供一个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机会。
最后,让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能够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励赛斐一.引入课题,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来学习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有信心学好它吗?都预习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生字都认得了吗?好,老师现在来检查一下。
2.(出示:倭瓜)指名读,齐读。
知道这是什么瓜吗?(认识字是第一步,第二步要知道字的意思。
不知道的以后要查字典,问老师。
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称南瓜为倭瓜。
(出示:谎花)还有一个词要考考大家。
指名读,齐读。
知道什么是谎花吗?难道这个花也会撒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是的,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就是谎花。
黄瓜、丝瓜、南瓜上都有很多这样的花。
)3.生字都会读了,课文后边的生字写过吗?没写过不要紧,赶紧打开看一眼,记一遍,等会我们来听写生字。
你们班谁的字写得最漂亮?老师邀请他来上面默,其他同学拿出本子默在上面。
a“草帽”的“帽”。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B“谷穗”的“穗”重点点评“帽”:帽字满意吗?写对了吗?大屏幕出示(“帽”字很有特点,冒的上头不是曰,也不是日,第三笔和第四笔,两头都不靠边,还念mao,最早的象形文字是这样的⌒)看老师写一个,你也来写一写。
还没教课文,这几个难写的字我们就已经掌握了,这就是收获。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我们每次都要认认真真写。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课文读的怎么样了呢?能正确流利地读下来了吗?下面老师请你们做件事,再一次走进祖父的园子,默读课文,用你们的眼睛看,一定要看清楚,从头到尾的看,一字不漏的看,把你在园子里看到的东西做个记号,看谁能记住的东西多。
板书:看2.生默读,师巡视。
3.交流。
说说,走进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那些东西?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名到黑板上分类板书。
昆虫植物(蔬菜)人物做的事情(预设:同学们看到的都是动物,植物,园子里没有人吗?有人就一定有他们做的——事情)4.走进祖父的园子,我们看到了许多事物,这么多的词儿我们把它分分类,记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师:上课!生起立,齐声: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坐的非常端正!经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和祖父的园子》这样一篇课文,我们看到了那些场景?带给你哪些感受?分享一下。
已经有三个同学举手,非常勇敢!第一个举手的男生你说。
生1:这个小女孩她很天真,因为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且还有一段是这样的:玩腻了,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不过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我从这里可以看出她很活泼。
师:给你点个赞。
他抓住了一个浇水的场景,还有吗?那个女生。
生2:我觉得她很可爱。
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师:她抓住了一个踢飞的场景,非常好。
那么,能不能提出一个问题,我们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厉害。
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问题?或者说你有那些困惑、哪些思考?我们都可以分享。
好,那位女生,非常棒!生3:我想问的问题是,这个《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节第一句话写我的祖父,可为什么第二句话要写我的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师:好,她为什么强调祖父的年龄?是这个意思吗?非常棒,这是她的思考,你还有哪些问题?生3:课文里说,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不直接说蜜蜂,而要说蜂子。
师:为什么说蜂子,而要说蜜蜂。
我们这边人叫这种小昆虫都叫蜜蜂,她说蜂子。
非常好,还有没有问题?生1:呼兰河小城在哪个省?师:它的具体的地理位置。
好,我们书上没有,要具体去找。
生4:课外找师:怎么找?大胆说。
生4:上网查找。
师:告诉你方法了,非常好,给你点个赞。
还有吗?看看这个课题,你还有哪些问题,或者是思考?好,这个男生。
生5:只有她和他祖父吗?难道没有别人了吗?师:为什么只出现两个人物,我和祖父,还有没有其他人?不错,思路已经打开了。
《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 1. 能有感情地朗文。
2.理解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
【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点】体会祖父的,感受文意境,体会作者童年生活的眷恋和人的念。
【教学程】一、复:同学,上我学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也品了第二自然段,你知道了是一个怎的园子呢生:美、多彩、生机勃勃⋯⋯一生板:生机勃勃:是描写景物的一个自然段,在文里,第 13 自然段也景物行了描写,我就走第 13 自然段,看一看是一个怎的园子二、自主学(一)活一、走园子、品味“自由”【件展示:活一走园子、品味“自由”1.默文第 13 自然段,想一想:是一个怎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句、做出批注。
2.小内交流上面的,并系文中句自己的理由。
3.展示。
】1.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生读:【活动一走进园子、品味“自由”1.默读课文第 13 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并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出批注。
2.小组内交流上面的问题,并联系文中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3.汇报展示。
】2.师:现在开始自主学习。
3.师: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课件展示第十三自然段文字】生 1:我们组认为这个一个任性的园子,我们是从下面的句子看出来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话,就开一谎话,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这些植物很随心所欲,很任性,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生 2:我们组想来补充一下,我们找到的也是这几句,但我们认为这是个自由自在的园子,因为这些植物都是自由自在随意生长的,没有人去管它们。
生 3:我们组也觉得园子是自由的,你看,小萧红看到花儿开了,就觉得花儿从睡梦中醒来,她把花儿当人来写,写活了,睡够了就开花,多么自由、有趣!师: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其实作者写植物动物的自由,也是为了写小萧红的自由,写景是为了衬托人物。
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优秀3篇】窦桂梅教学实录——《祖父的园子》篇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重难点: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3、预习新课。
板书: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优秀版)word资料《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教师: 谢小娟1、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马上回答。
生:第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
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
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师: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自由说。
3、师:指名学生读本小节。
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来。
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生质疑师: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蝴蝶、黄蝴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生:很真实,园子里什么昆虫都有。
生:让人感到很自由。
……师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
(板书:自然之园)师:课文中还有一有个小节是直接写园子的,请同学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他找出来。
生:第十三自然段。
4、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师:(出示第十三自然段)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读一读。
(生读书)师:想好了吗?你来说一说。
生1: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2: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多好哇!(师板书:自由)生3: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读着课文,你能体会的写法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园子里生机勃勃。
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
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
”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生:(读片断)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生:愿意怎么样,就怎样。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教师: 谢小娟
1、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马上回答。
生:第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
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
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自由说。
3、师:指名学生读本小节。
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考,读出疑问来。
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
生质疑
师: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蝴蝶、黄蝴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
生:很真实,园子里什么昆虫都有。
生:让人感到很自由。
……
师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
(板书:自然之园)
师:课文中还有一有个小节是直接写园子的,请同学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他找出来。
生:第十三自然段。
4、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师:(出示第十三自然段)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读一读。
(生读书)
师:想好了吗?你来说一说。
生1: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生2: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师:多好哇!(师板书:自由)
生3: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园子。
师:读着课文,你能体会作者的写法吗?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你感觉很特别?
生:(读片断)从这里我能感受到园子里生机勃勃。
作者写花开、鸟飞、虫子叫好像都跟人似的,有了生命。
师:一切都是活的。
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活了吧?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活了吧?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活了吧?。
”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
生:(读片断)这些写倭瓜、黄瓜、玉米的句子也相似。
师:怎么个相似法?
生:愿意怎么样,就怎样。
师:倭瓜愿意爬上架,(生接: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生接:就爬上房)。
多自由。
师:(理解“谎花”后)黄瓜愿意开一谎花,(生接,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生接:就结黄瓜)。
多自由。
玉米呢?
生:(读)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
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变化,显得自由。
因为变化,读起来也——
生:更美了。
(接着交流蜂子比作“小毛球似的”是多么可爱,交流大红蝴蝶翩翩飞是多么好看)
师: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作者就是要表现自己的童年生活多么——快乐、自由、幸福有趣。
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呢?
生:园子是他生活的环境。
师:一个沙漠的环境能有这么多快乐吗?
生:有这么多昆虫、庄稼等陪伴着她,她的童年生活才如此幸福有趣。
师:是的。
(指黑板)看园子的这些特点、我的童年生活的特点,发现什么了吗?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生:写园子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这叫——(连线板书)借物抒情。
5、师: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
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
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
6、生用幻灯片上的句式说萧红在园子里干什么。
师引说: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咱们节奏快一点读。
祖父戴草帽——(生接)我也戴草帽,祖父栽花——(生接)我也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也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也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也浇菜。
师:反复读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心情?
生:自由。
无忧无虑。
快活。
高兴。
师:是啊,对“我”来说,园子里的生活是那样快活、自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情来读一读。
师:祖父栽花——(生接)我就栽花,祖父拔草——(生接)我就拔草,祖父种菜——(生接)我也种菜,祖父铲地——(生接)我就铲地,祖父浇菜——(生接)我就浇菜,我真的是在干活吗?
生:不是,瞎闹、玩……
师:同学们,说话得有根据。
你是根据什么来说她在瞎闹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7、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
8、交流。
生:祖父在种小白菜的时候,她却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
有时把菜种也踢飞了。
师:这样种菜什么时候能吃到菜啊!
生:她在铲地的时候,真的是乱勾一阵,所以把野草当谷穗留着,把谷穗当野草锄掉了。
师:好嘛,真是帮倒忙,狗尾巴草留着,谷穗没了。
生:她浇菜的时候根本不把水往地上浇,她把水往天空扬。
师:出示
你浇过菜吗?看见过别人浇吗?水不往菜上浇,而是往天空里一扬,还大喊着:——(引读)下雨了!下雨了!这雨还不够大,也没有拼尽了力气,我们伸出手,拼尽了力气把水扬起来再喊。
生边做扬水动作边喊。
师: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快乐。
师:谁想展示这份快乐?
指名读。
师:都想来吗?齐读
这哪里是在浇水,分明是在跟祖父乱闹嘛。
师:还有其他的例子吗?
生:她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
师:这不就是新版的小猫钓鱼吗?
当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时,我却在瞎闹,乱勾,乱闹,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你看,她是(点击中心句)生读。
你们认为,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出示
这是一个的园子。
是啊,自由自在的萧红在园子里是快乐的。
板书:快乐
9、感受祖父之爱
师:同学们,这快乐和自由是谁带给“我”的?
生:祖父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呢?你又是从哪儿读出的?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生读书
交流:
拔下锄头杆——
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祖父?(慈爱的、疼爱孙女的)
我闯祸了,不骂,反而笑——
师:这是祖父对我的——宽容
教我认谷子——耐心
师:这是一个慈祥、耐心、宽容的祖父。
祖父很爱笑,文中几次写了祖父的笑?(三次)在祖父的笑声中饱含了对孙女的——爱啊!(板书:爱)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祖父的笑让萧红倍感亲切、温暖,祖父的笑无时不在。
当我把菜种踢飞的时候,祖父在笑。
(出示)当我——
指名说。
师:祖父的笑令萧红难忘,其实是祖父的爱让作者怀念啊。
这就是——(连线板书)叙事抒情
师:萧红一生坎坷,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重男轻女,对她极其严厉,继母对她更是百般排挤,祖母有洁癖,不喜欢小孩子,对她很冷淡,唯一疼爱、呵护她的,只有祖父。
长大以后,经历千难万苦的萧红,每当忆起祖父,想起祖父那个大园子,萧红就充满了温馨、幸福。
同学们,如果现在再问你,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你会说——
出示:这是一个的园子。
每说一个词就带着感情读一遍课题。
(温暖就请你温暖地读读课题。
幸福幸福地读。
充满爱亲切让人怀念眷恋)
看来我们读懂了萧红家的园子,读懂了萧红的内心世界了。
这就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出示: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
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所以萧红说:出示齐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传》
师:对呀,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才有这样一个园子;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祖父、这样一个园子,才有我这样一个童年生活。
所以,在我眼里——(再读)“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板书:爱园)
师: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她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
但她从祖父那里享受到了快乐的童年,享受到了什么是爱。
她在《呼兰河传》这本书里写道“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好文章是需要你用一辈子来读的,《我和祖父的园子》就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相信将来的某一天,你读完这本小说,再来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