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80.58 KB
- 文档页数:37
14二极管和晶体管14.3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 U i = 10 sin ®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 o的波形。
[解](町(b)图1:习题14.3.2图(a)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E; 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 D导通;U i < E, 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 o = U i ; D截止时,U o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习题14.3.2图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 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3: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⑵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11.8 X 9V = 5.59V < 5.8V19 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I D A= A = 0.41 X 10?3A = 0.41mADA1 X 1035.8 ?5.59八 cc, ,c?3I D B = T A = 0.21 X 10 A = 0.21mA B1 X 103叫 1 kQ y™ 斤t —J —1—V Y I D A10 9 X K = 9VI R =V Y~R 9 9 X 103X10?3 A = 1mAV Y = 1 1 1 1 + +5.59 ?3I R = 3A = 0.62 X 10'3A = 0.62mA9 X 103⑶ D A 和D B 两管都能导通5 5 + —V Y = [ 1 [ 1 [ V = 4.74V+ + - 1 1 9 I R = _ V Y - ■ - 4.74 八 A =0.53 X10?3A = 0.53mAI RD A I D BmA = 0.26mA2 214.4 稳压二极管 14.4.2有两个稳压二极管 是0.5V 。
目录第14章二极管和晶体管3第14.3节二极管 (3)第14.3.2题 (3)第14.3.5题 (4)第14.4节稳压二极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4.4.2题 (5)第14.5节晶体管 (5)第14.5.1题 (5)第14.5.3题 (6)第14.5.4题 (7)List of Figures1 习题14.3.2图 (3)2 习题14.3.2图 (3)3 习题14.3.5图 (4)4 习题14.4.2图 (5)5 习题14.5.3图 (6)6 习题14.5.4图 (7)14 二极管和晶体管14.3 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i =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0 的波形。
[ 解]图1: 习题14.3.2图(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 习题14.3.2图× ×−3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 3: 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10V Y = 9 × 1 + 9V = 9VV Y 9 I D A = I R = = A = 1 10 R 9 × 103A = 1mA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V Y = 6 5.8 + 1 1 1 11 V = 11.8 × 9 V = 5.59V < 5.8V + + 19 1 1 9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电工学是一门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学科。
学习电工学对于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他们理解和应用电路的基础。
而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电工学第六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1.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2.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3.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
4.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配根据电阻大小比例进行。
5. 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分配根据电阻大小比例进行。
第二章:基本电路定律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任何一个节点处,进入节点的电流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
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沿着闭合回路的任意一条路径,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电压升的代数和。
第三章:电阻、电功率和电能1. 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V/I,其中R为电阻,V为电压,I为电流。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为电功率,V为电压,I为电流。
3. 电能的计算公式为E=Pt,其中E为电能,P为电功率,t为时间。
第四章:电路分析技术1. 节点电压法: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将电路转化为节点电压方程组进行求解。
2. 网络定理:包括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可以将复杂的电路简化为等效电路进行分析。
第五章:交流电路1.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交流电信号的周期数,单位为赫兹(Hz)。
2. 交流电的有效值是指交流电信号的平均功率与直流电相同的电压或电流值。
3. 交流电的相位是指交流电信号相对于参考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弧度或度。
第六章:电感和电容1.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
2. 电感的计算公式为L=NΦ/I,其中L为电感,N为线圈匝数,Φ为磁链,I为电流。
3.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
4. 电容的计算公式为C=Q/V,其中C为电容,Q为电荷,V为电压。
学习-----好资料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图1.5.1图1: 习题?I= 6A I= 10A A = I43 2 1 ?= UU= 60V V = 140U23 1 =90V U?5 = U4 30V 80V 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2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3]:解[为负载。
,5,2为电源;3,42 元件1电源发出功率P= ??×W (=4)= UI140 W 5603P= E 1 1 1??×W 5406W (IP= U= = 90) 2 2 2×W= I= PU= 60 60010W 3 3 3??×= 80) 4)W (IP= U= (1 4 4×30 IP320W = U= WW 6= 1802 5 5P+ P= 1100W 2 1负载取用功率P = P+ P+ P= 1100W 5 4 3两者平衡1.5.2在图2中,已知I和其两端I中的电流试确定电路元件mA= ImA= 3,1.33 12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电压U,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3更多精品文档.学习-----好资料[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 = 0 + III 2 1 3?? = 0 I1 3 + 3可求得I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I2mA, = 33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3 3 ×××)10V = 60V = U(30 + 10 103 3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1电路元件3 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 3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电源;80V元件2电流I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第六版答案第一章答案1.电流的定义是什么?–答: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为:电流公式2.电阻的定义是什么?–答: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电阻公式3.常用的电阻单位是什么?–答:常用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
4.电势的定义是什么?–答:电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某点产生的电场能量。
用公式表示为:电势公式5.电功的定义是什么?–答:电功表示电场通过导体所做的功。
用公式表示为:电功公式第二章答案1.什么是电源?–答:电源是指能够产生和提供稳定电压和电流的装置。
常见的电源有电池、发电机等。
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有什么区别?–答:串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
并联电路是指电路中各元件平行连接,电流可以通过多个路径流通。
3.什么是电流分流?–答:电流分流是指电流在并联电路中按照电阻的比例分配。
4.什么是电压分压?–答:电压分压是指电压在串联电路中按照电阻的比例分配。
5.什么是导线?常用的导线材料有哪些?–答:导线是用来传输电能的金属材料。
常用的导线材料有铜、铝等。
第三章答案1.什么是电感?–答:电感是指电流变化时所感应出来的电压。
用公式表示为:电感公式2.什么是电容?–答:电容是指电导体存储电荷的能力。
用公式表示为:电容公式3.串联电感和并联电感有什么特点?–答:串联电感的总电感等于各电感的代数和,而并联电感的总电感等于各电感的倒数和的倒数。
4.串联电容和并联电容有什么特点?–答:串联电容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的倒数和的倒数,而并联电容的总电容等于各电容的代数和。
5.什么是交流电路?–答:交流电路是指电流方向和大小在时间上不断变化的电路。
第四章答案1.什么是磁通量?–答:磁通量是指磁场线穿过某个平面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为:磁通量公式2.什么是磁感应强度?–答:磁感应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垂直于磁场方向的磁通量。
用公式表示为:磁感应强度公式3.什么是电动势?–答:电动势是指单位正电荷在电路中所具有的能量。
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电源发出功率P E =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 2: 习题图−I1 + I2 −I3=−3 + 1 −I3=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60V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 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2 从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判别:电路元件3 U3和I3的参考方向相同P= U3I3 = 60 ×(−2) ×10−3W =−120 ×10−3W (负值),故为电源;80V元件U2和I2的参考方向相反P = U2I2 = 80 ×1 ×10−3W =80 ×10−3W (正值),故为电源;30V元件U1和I1参考方向相同P= U1I1 = 30 ×3 ×10−3 W =90 ×10−3W (正值),故为负载。
两者结果一致。
最后校验功率平衡:电阻消耗功率:2 2P R= R1I= 10 ×3 mW = 90mW12 2P R= R2I= 20 ×1 mW = 20mW2电源发出功率:P E = U2I2 + U3I3 = (80 + 120)mW =200mW负载取用和电阻损耗功率:P = U1I1 + R1 I2 + R2I2 = (90 + 90 + 20)mW =200mW1 2两者平衡基尔霍夫定律试求图6所示部分电路中电流I、I1和电阻R,设U ab = 0。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C B I I β≈(1)E B C B I I I I β=+=+C C BB I I I I ββ∆==∆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
在不同的B I 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D U =。
25610VD1(a)(b)(c)(d)例图解:○1图(a )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 ,大于DU =,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则输出电压0U =A U —D U =2V —=。
目录第21章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4第21.1节双稳态触发器 (4)第21.1.7题 (4)第21.1.8题 (4)第21.1.9题 (5)第21.1.10题 (5)第21.1.11题 (7)第21.2节寄存器 (8)第21.2.1题 (8)第21.3节计数器 (8)第21.3.1题 (8)第21.3.4题 (11)第21.3.5题 (11)第21.3.6题 (12)第21.3.8题 (12)第21.3.9题 (13)第21.6节应用举例 (13)第21.6.1题 (13)第21.6.3题 (15)第21.6.4题 (16)第21.6.5题 (16)1状态表 (5)2移位(右移)状态表 (9)34位二进制减法计算器的状态表 (10)4状态表 (12)5状态表 (13)6状态表 (14)7六拍通电环形分配器的状态表 (15)8状态表 (17)1习题21.1.7图 (4)2习题21.1.8图 (4)3习题21.1.9图 (5)4习题21.1.9图 (6)5习题21.1.10图 (6)6习题21.1.10图 (6)7习题21.1.11图 (7)8习题21.1.11图 (7)9习题21.1.11图 (8)10习题21.2.1图 (8)11习题21.3.1图 (9)12习题21.3.4图 (11)13习题21.3.5图 (11)14习题21.3.6图 (12)15习题21.3.8图 (13)16习题21.3.9图 (14)17习题21.6.1图 (15)18习题21.6.3图 (16)19习题21.6.4图 (16)20习题21.6.4图 (17)21习题21.6.5图 (18)21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21.1双稳态触发器21.1.7根据图1(a)的逻辑图及图1(b)所示相应的CP,R D和D的波形,试画出Q1端和Q2端的输出波形,设初始状态Q1=Q2=0。
[解]Q1和Q2的波形如图1(b)所示。
图1:习题21.1.7图21.1.8电路如图2(a)所示,试画出Q1和Q2的波形。
目录第14章二极管和晶体管3第14.3节二极管 (3)第14.3.2题 (3)第14.3.5题 (4)第14.4节稳压二极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14.4.2题 (5)第14.5节晶体管 (5)第14.5.1题 (5)第14.5.3题 (6)第14.5.4题 (7)List of Figures1 习题14.3.2图 (3)2 习题14.3.2图 (3)3 习题14.3.5图 (4)4 习题14.4.2图 (5)5 习题14.5.3图 (6)6 习题14.5.4图 (7)14 二极管和晶体管14.3 二极管14.3.2在图1所示的各电路图中,E = 5V ,u= 10 sin ωtV ,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i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u的波形。
[ 解]图1: 习题14.3.2图(a) u i为正半周时,u i>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E;D截止时,u o = u i。
(b)u i为正半周时;u i > E,D导通;u i < E,D截止。
u i为负半周时,D截止。
D导通时,u0 = u i;D截止时,u0 = E。
u0的波形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图2: 习题14.3.2图× ×−314.3.5在图3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电位V Y 及各元件中通过的电流。
(1)V A = +10V ,V B = 0V ;(2)V A = +6V ,V B = +5.8V ;(3)V A = V B = +5V .设二极管的正 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为无穷大。
[解]图 3: 习题14.3.5图(1) 二极管D A 优先导通,则10V Y = 9 × 1 + 9V = 9VV Y 9 I D A = I R = = A = 1 10 R 9 × 103A = 1mAD B 反向偏置,截止,I D B = 0(2) 设D A 和D B 两管都导通,应用结点电压法计算V Y :V Y = 6 5.8 + 1 1 1 11 V = 11.8 × 9 V = 5.59V < 5.8V + + 19 1 1 9可见D B 管也确能导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