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乡土树种的特性及园林绿化应用前景
- 格式:pdf
- 大小:263.84 KB
- 文档页数:3
园林规划264 2015年58期浅谈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沈金城身份证号码:330501************摘要:乡土树种,通俗地讲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树种,在长期的种植培养中,对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等原产地自然环境具有天然适应性的树种。
本文对园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乡土树种;园林绿化;应用中图分类号:S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58-0264-021 导言绿化建设不该以大树、名贵树种的多少来作为衡量档次和绿量的标准,要量力而行、慎重而为。
设计单位更应从营造地方特色、提高绿化成功率、排除领导干扰、减少设计变更等方面出发,来设计施工方案。
2 乡土树种的优势特点2.1 适应性和抗性强,养护成本低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对当地的水、土、温度、阳光等自然气候条件比较适应,对极端气温、水涝、干旱、台风等恶劣环境及病虫害具有很强的抗性。
如白皮松、油松、国槐等,在西北地区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日常养护管理中,不需要特别的照顾,可节约养护管理经费。
2.2 彰显地方文化特点由于各地的气候特点不同,各种植物的地域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每个地方都有代表本土特色的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可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建立起彰显地方文化特点的园林景观。
例如日本的樱花、加拿大的枫树、北京和石家庄的国槐、云南的山茶花等。
2.3 具有稳定生态系统的作用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经受过多次恶劣环境的考验,能够很好地保存下来,具有很强的抗性,具有更多的生态功能优势,对稳定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要建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乡土植物是最佳选择。
2.4 抗逆性乡土树种在其发源地代代相传,其生长繁殖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管是面对狂风暴雨,霜寒雪冻,还是烈日酷暑,都可以安然无恙,并具有一定的抗旱、耐贫瘠等特点,更有利于种植管理。
2.5 珍贵性相当一部分的乡土树种处于濒危状态,其中的大多数是珍贵稀有植物,有的已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作者:刘宏岩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8期刘宏岩(内蒙古包头市园林绿化管理局,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院通过介绍乡土植物的特征、使用价值,分析其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探索提高其应用效果的实际办法。
关键词院乡土植物;园林;应用;效果1 乡土植物的特征与使用价值首先,乡土植物生命力强,本土植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相较外来植物更有利于当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其次,乡土植物管理方便,性价比高,乡土植物的高成活率有效降低了后期维护的难度,节约了成本。
再次,乡土植物与当地气候特征、区域文化相契合,能够更好地与城市文明建设相配合,形成区域性植物景观。
具有代表性的如东北针叶林、西南橡树林等,以乡土植物为主构建的特色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不仅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而且因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也成为某种精神品质的体现。
2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应用2.1 作为主要景观或者衬托背景以乡土植物为设计对象,将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经过优化选种,作为主要景观或衬托背景设计城市园林。
作为主要景观时,应选择具有当地代表性的植物,充分发挥其观赏性,如合欢花树作为单独景观时通常采取孤植的方式。
作为衬托背景进行设计时,多选择当地的藤蔓植物或灌木等,利用其自然曲线,构建出独特的形体,附着在硬质建筑物或其它造景景观上,或栽植到雕塑周围,通过灌木常青的色彩与雕塑的单色调相互映衬,构建出独特的景观感受和视觉冲击。
2.2 利用乡土植物架构空间利用乡土植物本身的空间性设计园林架构,从而丰富城市景观的层次性。
利用乡土植物的枝蔓分隔空间,将整个园林分割成1个三维空间;或对植物本身进行修剪、装饰,单独或组合成 1 个三维图形;或者两者相互配合,孤植树对空间的引导作用与灌木景观的高低起伏相配合,构建出具有浓郁艺术气息和自然风味的园林景致。
2.3 利用植物叶色造景利用乡土植物叶色造景,主要针对不同植物间的色差进行设计。
乡土树种引言:乡土树种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区的本地植物种类。
这些树种与当地环境相适应,具有很高的生命力和抗逆能力。
乡土树种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土地和水源,并且提供社会经济价值。
本文将探讨乡土树种的特点、重要性以及保护和推广乡土树种的方法。
一、乡土树种的特点1. 良好的适应性:乡土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以及其他环境因素。
它们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备了抵御极端温度、干旱、盐碱和土壤贫瘠等条件的能力。
2.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乡土树种的种类繁多,包括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等。
它们为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3. 社会经济价值:乡土树种不仅可以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等资源,还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
乡土树种的发展利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乡土树种的重要性1. 生态功能:乡土树种可以在保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能够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维护水源的稳定性,并且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供给给许多动植物。
2. 环境改善:乡土树种的生长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含量,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它们还能够缓冲气温的变化,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3. 农村发展:乡土树种的种植和利用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例如,某些乡土树种的果实可以加工成食品或药材,带动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业发展。
三、保护和推广乡土树种的方法1. 科学研究:了解乡土树种的物种组成、生态习性和分布状况是保护和推广乡土树种的基础。
需要加强对乡土树种的科学研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乡土树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保护政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保护乡土树种的政策和法规,加强管理和监管。
同时,鼓励农民和当地居民参与乡土树种的保护和利用,提高其保护意识和能力。
3. 种植和推广:对于某些乡土树种,可以进行集中种植和推广,以增加其数量和覆盖面。
红河县气候及植被类型1、气候全县境内以山地为主,97.00%的面积为山地,河谷冲积盆地占3.00%。
一般海拔在900米-2200米之间,按照海拔高程,全县地形按海拔高低可分为低山河谷区、半山区和山区三种类型。
红河县地处低纬高原,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垂直性变化明显;境内光照条件优越,热量资源充足;年降水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水资源丰富,但在时间上分布不均。
全县境内土壤类型丰富,在全县范围内,海拔2000米以下适宜种水稻的地区,各种土壤经耕作熟化,长期淹水种稻,形成各种肥沃的水稻土。
2、水资源水资源绝对量大,地表水丰富,地下水水质良好。
水能理论蕴藏量39.8万千瓦,可开发的水电容量25.2万千瓦。
水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河道落差大,水流湍急,有利于引灌和水电开发。
3、矿产资源主要有石膏、大理石、花岗石、石棉、煤、水晶石等,其中石膏储量1.19亿吨,硫酸钙含量一般为80.00%,最高达90.00%,属少见的高品位露天富矿。
金属矿主要有铜、铅、铁、金等,其中铜蕴藏量11万吨,属斑岩铜矿。
4、植被县境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类丰富,主要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思茅松林等,按不同的生长环境,植物群分布也有差异。
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河谷炎热地区,热带植物优势树种有攀枝花(木棉)、牛皮树、万年青、芒果、酸角、荔枝、铁刀木、凤凰木、无花果、泡椿、红椿、山合欢等;灌木有缅石榴(冬桃)、茜花、小油桐、龙舌兰、剑麻、霸王鞭、仙人掌等多刺肉质灌丛;草本植物有扭黄茅、钩颖草(响草)、青香茅、龙须草等。
海拔1000米~1900米的温和湿润地区,优势树种有云南松、思茅松、华山松、杉木、水冬瓜、橡木(麻栗)及散生树种核桃、樱桃、桦木、木荷、青岗等;灌木有野绳、野山茶、小树杜鹃等;草本植物有黄背草、斑茅、白茅、紫茎泽兰、蕨类等。
海拔在1900米以上的温凉山区,植物以灌丛、草本为主,主要植被有野山茶、杨梅、杜鹃、木姜子(山苍子)、滑竹、刺竹、高山栲、栎枫及火绒草、苔藓、蕨类等。
乡土树种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摘要:乡土树种指的是本地区自然分布的树种,或被引进多年已经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并表现良好生长情况的树种。
无论是哪一类乡土树种,都具有更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与当地气候、温湿度、水文、土壤等条件因素,形成稳定平衡的生长生存状态。
在新时期的林业建设项目中,越来越多的地区意识到乡土树种的优势,并更多地在各类林业建设项目中应用乡土树种,发挥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乡土树种;造林绿化;应用研究引言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对生活环境和人居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如何利用好本土资源优势,以便更好的促进地区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地方生态林业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充分的发挥本土树种的优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地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从乡土树种的角度,深入探讨和分析了在生态林业的建设过程中本土树种的应用和利用措施。
1.造林绿化中乡土树种的优势阐述1.1乡土树种的适应能力更强乡土树种的生长期更长,尤其是自然分布的树种,已经在当地自然环境中得到了磨练,经受住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气候的考验,可以说是身经百战,已经与当地的气候、水文和土壤环境融为一体,成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对于一些本身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地区更是如此。
因此,乡土树种在漫长的时间内,做出了对自然环境的最优选择,能够更加稳定地在当地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在人工林项目或者园林绿化项目中的种植成活率也更有保障。
1.2乡土树种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更加简便相对于其它外来新引进的树种,乡土树种因为其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因此,也能够具备生长更强的独立性,不需要更多人工的干涉养护措施就能够健康的生长。
而对于一些病虫害,乡土树种比引进的外来新品种拥有更多的抵抗基因,这是长期以来适应自然环境的选择和进化结果,是适应自然生态系统的特有表现和优势,因此,在乡土树种的种植管理过程中,得病几率更小,人工养护和管理更加简便,在实现同样生态效益的情况下,乡土树种可以大大减轻林业人员的工作量,为人员节省了更多的时间。
红河州种植业现状及发展多熟种植的建议作者:李勇成胡云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5期1红河州种植业现状红河州地形地貌复杂,不同地区间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生产技术水平、民族生活习惯等复杂多样、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种植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
全州种植业划分中部、北部、南部三大种植区,区内又根据不同的特点和条件,以海拔高度分界,保持村委会行政区界的完整,各分为三大种植区(含小区)。
1.1中部种植业区指海拔800 m以上的个旧、开远、蒙自、建水、石屏2个市3个县。
该区地处亚热带,温度较高,日照充足、光质好。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共存,土壤类型主要为赤红壤、红壤、冲积土、黄棕壤以及红色石灰土。
稻田一般土层深厚,肥力较好,水稻产量在州内稳而高。
旱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种植农作物产量不高。
该区交通运输方便,但小区间不平衡、差异大,坝区较好,城乡企业发展快、市场活跃,经济繁荣。
山区贫困种植业生产方式较为落后。
1.2北部种植业区指海拔1 250 m以上的弥勒、泸西2个县,该区土壤类型为红壤、红棕壤和零星分布的黑色石灰土。
分布有较多的山间盆地(坝子)和高原台地,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等气候类型,一般5月中下旬开始进入雨季,无论稻田、旱地农作物播种一般不违农时,栽培水平发展不平衡,坝区高、山区低,耕作制度多为大小春两熟。
近年坝区大力推广间套种,在水稻、玉米、烟后加种1~2季或间套经济效益好的短期蔬菜,豆类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1.3南部种植业区涉及屏边、河口、金平、元阳、绿春、红河6个县,属于以哈尼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由于红河藤条江、李仙江三大水系的强烈切割,山势险峻,山原破碎,坡陡谷深,高差近3 000 m,栽培方式粗放落后,村寨分散,交通不便。
由于该种植区立体气候明显,湿润多雨,水资源丰富,半山多云雾,因此有适应热区的水果、南药及橡胶,有适应温热地区的水稻、玉米、草果,也有适应温凉地区的大豆、荞子。
浅论乡土树种及其作用与价值【摘要】乡土树种是指生长在当地土壤中的树种,具有地域特色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在生态系统中,乡土树种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水土、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环境保护方面,乡土树种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
乡土树种也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可以作为木材、药材、食材等方面的资源。
在未来,乡土树种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被重视,需要加强保护和利用。
我们应当意识到乡土树种的不可替代性,并努力为其保护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乡土树种、定义、重要性、种类、特点、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价值、保护、利用、不可替代性、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再强调。
1. 引言1.1 乡土树种的定义乡土树种是指生长在特定地区的本土树种,通常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性,是该地区的土著植物。
这些树种与土地、气候、生态条件紧密相连,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密切相关。
乡土树种在特定地区具有独特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能够对当地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乡土树种也承载着当地文化和历史的记忆,是地方风景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树种的定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环境的变化,有些树种可能会逐渐成为外来物种,而原本的乡土树种也可能会受到威胁或遭到破坏。
保护和研究乡土树种对于维护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
乡土树种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珍贵资源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1.2 乡土树种的重要性乡土树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乡土树种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树种适应当地环境条件,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调节气候,提供栖息地以及吸收二氧化碳等污染物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土树种在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树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侵蚀,改善空气质量,净化水质,保护野生动植物等,对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现状及推广措施分析乡土植物在当地的山地景观中随处可见,因此,它的成本很低,不用特别细心栽培,就能很好地存活生长。
而且乡土气息浓郁,作为园林绿化中的特色景观展示,它对周围的景观植物影响程度也会减小。
具有文化、生态、欣赏价值。
乡土植物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它的特殊性使它本身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城市当地的文化氛围与品位。
另外,乡土植物长时间生存与一个环境稳定性强能很好地保持当地的水土不流失,调节局部气候,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极高的生态保护功能,从而给当地带来环境效益。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乡土植物数量下降且树种单一乡土植物虽然有很多,但并不是每一类品种都能应用到园林绿化中,一般情况下只能应用1~2种,特别是野生花卉很少推广应用,因此,园林绿化植物种类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发展,人们品位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和外来植物代替了乡土植物,乡土植物逐渐失去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人们为了追求快速绿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就重速生林忽视了长期的生态经济效益,造成了对乡土植物的忽视,生存空间、数量种类自然而然急速下降。
乡土植物苗源培植的缺乏乡土植物生长在山野,人们对它很熟悉,但对它的价值认识了解少,相关从事人员对它的重视度也不高,反而大量引进、推广外来新奇的植物品种。
对私营的园林绿化基地投入扶持少,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当地居民更不会从事乡土植物的养护培育,发展前景不好,导致乡土植物苗源的缺乏。
忽视乡土植物的规划设计原则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首先要先设计方案,对其合理科学的设计。
但我国缺乏园林设计规划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很少一部分对其有所认识了解,且素养也不够高,往往迎合当地政府的安排需要或是单纯地一味满足大众审美,降低了乡土植物在园林设计中应用水平,忽视了乡土植物规划的原则。
园林绿化重要的材料是草本类植物,种类丰富、美化景观,但实际情况是,作为其中一部分的乡土植物却被无情地忽视。
浅论乡土树种及其作用与价值【摘要】乡土树种是指生长于乡村地区的本地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本文从乡土树种的定义、特点、作用、价值以及保护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乡土树种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提供木材、水果、药材等资源,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保护与利用乡土树种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种植、合理利用,以及加强保护措施。
乡土树种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推动多样化种植、提高品质和产量,以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乡土树种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应当引起重视和保护。
【关键词】乡土树种、作用、价值、保护、利用、农村发展、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土树种是指生长在本地区域内且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的树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乡土树种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乡土树种作为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态功能的树种,其研究与保护显得尤为迫切。
研究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乡土树种的研究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面临着人口外流、乡村资源荒化等问题,乡土树种的研究可以为农村振兴提供新的思路和支持。
乡土树种对于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树种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生态功能,可以帮助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
乡土树种的研究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合理利用乡土树种资源,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由此可见,乡土树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研究意义乡土树种作为我国乡村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研究乡土树种不仅有助于了解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还能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乡土树种的种植和保护不仅能够改善乡村环境,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传承乡土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乡土树种的特点、作用和价值,可以更好地指导乡村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工作,推动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