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的内含链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75.05 KB
- 文档页数:6
2020年1月第1期城市道桥与防洪相关专业179 D01:10.16799/ki.csdqyfli.2020.01.049MaaS服务体系下的交通出行商业模式探讨陈冈U,余华琼(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51)摘要:通过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参考模型探讨和总结八维通科技有限公司“交通出行产业互联网”系列产品及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乘车的成功运营经验,对交通出行电子支付产品的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成本结构、合作共赢模式九要素进行了分析。
找准交通出行MaaS服务的电子支付特点、与当前各界支付服务的差别及带来的的提升作用,对出行电子支付各类产品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介绍。
关键词:电子支付;移动支付;商业模式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20)01-0179-040引言随着DT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支付因其“随时、随地、便捷、易用”的独特优势及用户认可,已成为当今交通行业发展和MaaS拓展的重要抓手,而交通机构已建的支撑体系已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借助于成熟的电子支付技术可快速推进出行产业的发展。
为顺应民生需求,为出行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支付服务商发挥其独特技术、硬件、服务优势,强化交通领域的创新。
交通运输部等政府机构以民生实事的高度来推进交通出行的创新发展,提出了2019年实现260个城市交通出行互联互通。
交通出行互联互通的应用范围包括公共汽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市域(郊)铁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水路旅客运输等领域。
交通运输部又倡导提出了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希望以数字衔接出行需求与服务资源,使出行成为一种按需获取的在线服务。
将交通出行提升为交通服务、公务商务、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相互渗透的智能移动空间。
为此对电子支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类支付服务如何提速岀行互联互通、各类支付服务的融合、支付统一账号、前后台一体收费.MaaS定制服务、MaaS出行的聚合支付、MaaS出行的信息服务、统一账户管理、服务留痕和追溯。
一、产业集群的效应分析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构成的单元结构,能产生巨大的集群效应。
集群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两个方面。
1.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分析一般认为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外部经济效应,包括外部规模和外部范围经济。
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表现在集群内企业实行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每个企业承担产业链中某一环节的活动,生产效率极高,使无法获得内部规模经济的单个中小企业通过外部合作获得规模经济,所以企业既能享有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又不必过分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实现了“柔性”与规模的统一。
产业集群的外部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集聚特别是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时,可通过垂直联系及时获得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通过水平联系可以借助分包商的生产能力、控制分包商的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可以调动更大范围内的资源,实现资源的更优配置。
总之,在集群内企业可以在不牺牲“柔性”的条件下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单个企业有更高的经济效率。
第二是交易成本的节约,集群内企业大部分交易在群内进行,集群内企业交往频繁,协作关系较稳定,容易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这有利于减少谈判环节,提高谈判效率,增进协作关系从而降低谈判成本,提高合同执行的效率。
第三是群体效应。
集群内企业通过联合可以形成实力强大的集合体,其集合效应远远超过单个企业的简单叠加,具有“1+1>2”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同行业的企业利用地理接近性,通过合资、合作或建立联盟等方式共同进行生产、销售等价值活动,可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集群内企业便于采用和推广相同技术标准,提高该标准的认可程度,并且集群对新标准的制定有较大的影响力,有时甚至可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集群的知名度能吸引更多供应商和销售商,扩大企业的交易范围,争取更有利的交易条件,提高企业的获利水平。
第四是学习与创新效应,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制度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促进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新产业组织的形成。
洛川县苹果产业化发展现状研究1、相关定义1.1、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及影响因素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1 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基本特征苹果产业化是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化,农业产业化则是在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人类的经济活动按照一般分类法可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农业就属于第一产业这一大类。
在产业细化分工的基础上,产业化的概念也应运而生。
产业化是一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同一属性的组织或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实现经济效益为目的。
农业产业化最早在美国出现,并在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传播并发展。
在国内山东省于1993 年最早提出”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发源于山东潍坊。
从农业产业化的提出到现在,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解释层出不穷,尚未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理论,但对其实质的理解是一致的,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曾提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①这个概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也有很多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生产规模化、专业化。
即不再是传统农业的家庭式种植生产,而是进行专业化生产,通过专业化的生产种植提高经济效益,转变以往的自给式生产方式。
在农户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扩大规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量,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是产业布局区域化。
农业产业化生产要求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少有大规模的成片耕地,而在农业产业化下,根据地域的资源配置特点及资源优势,建立区域生产基地,统一育种、种植、管理等。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为农产品进入市场打好基础,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三是服务体系社会化。
服务社会化即要求农业生产放弃传统的自我服务,转而依赖社会化的服务。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基双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发布时间:2022-11-11T05:39:10.241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第13期作者:李德生[导读]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研究的问题。
李德生成都电子信息学校【摘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必须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一基双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内涵解读和构建内容入手,着力解决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研究背景1.电子信息产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呈断崖式下降状态。
对文件《2019年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生产制造企业技能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2021)》等的数据分析和到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发现,招聘和录用中职学生占比8%,专科以上学历是起点,70%以上集中在本科层次。
2.国家对中职人才培养政策由“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导向”“生涯导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中职学段已不能满足,必须继续深造。
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为中职打通升学道路,“升学导向”、“生涯导向”的趋势明显。
3.中职对接高职的一对多专业态势,突出中职学段基础性学习要求。
通过对2022年四川省招收信息技术二类的16所公办大专院校的专业开设情况进行调研,共有11个对口专业。
中职阶段培养的学生,对口升学时将面临多个专业方向可供选择,所以在中职阶段打下从事本专业所需的通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必备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
4.电子信息产业“机器换人”趋势,使得中职毕业生必须再深造。
电子信息产业在智能制造大背景下,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运用,导致许多劳动密集型的重复劳动都被机器取代,使得人的职业活动是一个充满科学思维与智力活动的过程,指向了编程、接口、调试、现场设计等综合技能。
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分析作者:夏光富刘应海来源:《编辑之友》2010年第01期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截至2008年底,移动通信业的用户数已经达到了64123万,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达到47.3%。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TD—SCDMA技术制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CDMA2000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增加基于WCDMA技术制式的3G业务经营许可。
目前,三大运营商均推出了各自的3G品牌:中国移动的“3G”、中国联通的“沃”和中同电信的“天翼”,并且已经开始放号试运营。
这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业开始进入3G时代。
在我国移动通信业发展过程中,移动通信服务的内容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由传统的语音服务业务向为用户提供综合的丰富多样的文化信息服务转变,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G时代的来临,无疑将极大地强化这种趋势。
相应地,通过通信业、网络业、文化业等不同产业的融合,依托移动通信平台提供文化信息服务的手机文化产业也将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从而深刻地改变“通信”的性质和定义。
在移动通信技术变革和多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移动增值业务的价值链实际上已经拓展为手机文化产业的价值链。
比如,在新的产业价值链中,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它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文化信息服务业务,而是扮演整个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者和组织者的关键角色;用户也不再仅仅是一个“受体”,而成为积极参与价值创造的基本构成方面之一,并使手机文化产业运作过程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消费者/生产者合一”的格局。
因此,对于期待在3G时代卓立于世界潮流之巅的我国移动通信产业来说,需要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用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手机文化产业的性质和产业的价值链构成,从而为科学地制定我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提供理论的根据。
本文拟对手机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构成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研究述评肖功为【摘要】Modern economic growth mode take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s its core by nature.The smooth transition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mode in New Normal depends greatly o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will become the thread of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xt 30 years.This paper therefore makes a research review of the connotation, evolution mode, causes, measuring methods of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ts rela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顺利转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将成为中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主线。
为此,文章从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的内涵及演变模式、动因、测度方法及其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评述。
【期刊名称】《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15)003【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产业结构演进;高度化;合理化【作者】肖功为【作者单位】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湖南邵阳 422000;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64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本质上是由其要素结构升级和变动从而引起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和变动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6-03-10[作者简介]吴金明(1963—),男,湖南临湘人,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邵昶(1975—),男,江苏徐州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
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吴金明1,2,邵昶2(1.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44;2.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摘要]产业链是一个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四个维度的概念。
这四个维度在相互对接的均衡过程中形成了产业链。
这种“对接机制”是产业链形成的内模式,作为一种客观规律,它像一只“无形之手”调控着产业链的形成。
反映在实践中,除了这只“无形之手”,还有“企业内部调控”、“市场结构和行业间的调控”和“政府的宏观调控”这三只“有形之手”对产业链的形成进行调控。
“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握手”过程就是现实中对产业链进行“四维调控”的过程和产业链的形成过程,即产业链形成的外模式。
产业链外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四种:市场交易式、纵向一体化、准市场式和混合式产业链。
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四种具体模式就构成了说明产业链形成机制的“4+4+4”模型。
[关键词]产业链;形成机制;“4+4+4”模型[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6)04-0036-08【产业经济】2006年4月第4期(总217期)Apr.,2006No.4ChinaIndustrialEconomy近年来,由于产业链本身概念的模糊性和内涵的复杂性,学术界在对纷繁芜杂的产业链现象研究中,始终缺乏一个明晰的分析框架。
现有的研究基本上是依附于价值链、供应链、生产链和产业集群的角度进行的,多数情况是在相互缠绕的产业链中,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具体分析,而从抽象意义上对产业链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的极少。
迄今为止,产业链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其演化规律究竟是什么?这在理论界依然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难题。
君乐宝:全产业链模式夯实品质之基作者:郁李来源:《农经》2020年第12期10月30日,2020創新峰会暨卓越创新企业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
君乐宝乳业集团凭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斩获“卓越制造创新企业奖”。
君乐宝相关负责人表示,君乐宝将继续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市场需求,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乳品产品,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为奶业振兴贡献力量。
近年来,君乐宝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打造了全产业链模式,即“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经营,确保产品的安全放心,创新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奶粉质量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对奶粉的品质追求。
配方奶粉优势明显君乐宝乳业的业务范围包括婴幼儿奶粉、低温液态奶、常温液态奶、牧业四大板块,在河北、河南、江苏、吉林等地建有20个生产工厂、13个现代化大型牧场,销售市场覆盖全国。
自从2014年涉足婴幼儿配方奶粉之后,君乐宝乳业的奶粉业务仅用6年时间,便成为了中国奶粉行业的头部品牌,并出口到了港澳地区。
2018年,根据渠道数据,君乐宝奶粉销售收入破50亿大关。
2019年,君乐宝实现销售收入约163亿元、同比增长25%,增长率连续多年在全行业领先,婴幼儿奶粉、低温酸奶、常温液态奶及牧业四大板块均取得较好发展。
尤其是2019年婴配粉产销量达到7.5万吨,超过1亿罐,同比增长62%。
其中,君乐宝旗帜奶粉同比增长超230%。
据第三方调研数据显示,君乐宝奶粉复购率高达96%,净推荐率为45%。
欧睿最新调研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为8.1%。
而君乐宝奶粉在同期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4.5%,以领先行业10倍的增速,从规模品牌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婴幼儿奶粉品牌。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因素影响,国内奶粉行业正在加速“集中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头部品牌的业绩持续增长。
作者: 陆定邦[1,2]
作者机构: [1]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工业设计系 [2]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页码: 67-7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4期
主题词: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链图 建构模式 产业调查
摘要:发展产业应有产业宏观思维,发展文创产业亦然。
产业链图系检视宏观规划及策略思考常用工具之一,可提供产业及各参与企业,厘清产业结构、了解现况、掌握发展过程中各阶段之资源和互动关系、洞察需求、拟定政策等诸多潜在用途。
本研究提出一种创新建构模式,透过文献分析发展基模,运用滚动式深度访谈综合专家心智模型,建构贴近现实并可未来利用之产业链图,其内含包括:一组文创产业链图基模、一式标准操作流程、一套产业链图绘制程序及方法。
实际操作结果亦指出,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节省资源,且可探询到非计划预期的答案与信息,且所得产业链图为综观之专家心智模型,更符合产业现况之陈述,更有利于发展相关政策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