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4.47 MB
- 文档页数:23
请务必阅读正文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中航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张超行业投资评级 增持基础数据(2021/1/16) 电子(申万)指数5,073.50 周涨跌幅 2.26% PE (TTM )53.5 PB (LF ) 4.6 近五年电子(申万)指数走势对比图资料来源:wind ,中航证券研究所 近五年电子(申万)行业PE-band资料来源:wind ,中航证券研究所 -0.4-0.200.20.40.60.811.2电子(申万)沪深30020406080➢ 本周行情:本周电子(申万)指数+2.26%,行业排名2/28;上证综指-0.10%,深证成指-1.88%,创业板指-1.93%。
个股涨幅前五:彩虹股份(+32.17%)、TCL 科技(+24.77%)、朗科智能(+21.25%)、风华高科(+16.01%)、安集科技(+16.01%)。
个股跌幅前五:台基股份(-19.11%)、欣旺达(-16.80%)、隆利科技(-15.43%)、超频三(-14.77%)、ST 宇顺(-14.29%)。
➢ 重要事件1月11日,据台湾《工商时报》报道,由于OPPO 、vivo 、小米等大陆手机厂大举追单,IC 设计龙头联发科5G 手机芯片接单大幅增长,预期2021年上半年出货量将达8,000~9,000万套规模,约达2020年全年出货量的1.6~1.8倍。
1月12日,高通推出高通3D Sonic 第二代传感器,新版本为传感器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和更快的处理速度,解锁速度快50%。
1月13日,吉利控股宣布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汽车整车或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汽车生态系统和电动车全产业链全流程等。
1月13日,光芯片厂商敏芯半导体、模拟IC 厂商希荻微、AI 芯片提供商国芯科技拟A 股IPO ,已开启上市辅导。
1月13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的通知。
吸尘器产业链研究报告珞珈投资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一、节点简介吸尘器由于比传统的扫帚在清扫垃圾时更方便,更快捷,更干净,因此几乎是每一个现代家庭都会考虑采购的除尘用品,现代的吸尘器小巧,时尚,功能齐全,吸尘效果好。
早在1869年,美国芝加哥的伊富斯·迈克加非就曾推出一台早期的真空吸尘器,取名“旋风”。
而最早的便携式吸尘器是由胡佛公司于1908年制造的“OModel”。
真空吸尘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真正成为家用电器。
20世纪80年代,英国发明家和工业设计家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研制了一种无袋式真空吸尘器,利用气旋分离的原理,在吸尘器中强迫加入旋转气旋。
根据这种方法,离心力从气流经过的地方将灰尘吹起吸入。
目前吸尘器产品在吸净力以及噪声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产品呈现出外观越来越精美、使用越来越人性化、功能越来越完善的特点。
吸尘器不再仅仅可以除尘,同时还可以擦地、除螨、净化空气等。
使用区域也不再局限于地板或者地毯,而是扩展到窗帘、窗框等更多平时不易打扫的地方。
随着吸尘器技术的发展以及消费水平和对吸尘器的接受程度提高,高端产品的竞争也将加剧,吸尘器正朝着越来越智能、环保、静音、高效的方向发展。
看似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吸引了诸多企业投入,品牌数量逐年增加,当前市场主要品牌有:iRobot、飞利浦、科沃斯、松下、三星、LG、小狗、伊莱克斯、福维克、美的、莱克、小米、海尔、戴森、惠而浦等,可以说是大小品牌林立。
新进品牌数量的增多,一方面加速了市场的扩张,一方面稀释了领先品牌的市场份额。
据产业在线统计,TOP1品牌科沃斯的市场占有率则从开始的78%下滑至47.6%。
前TOP5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总和从2010年的99%到现在的85%左右。
品牌竞争格局的这种变动也是行业正处于市场快速增长的初级阶段的典型特征之一。
据中国行业研究报告网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吸尘器市场全景现状及需求市场追踪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09-2015年,我国吸尘器的专利申请数量及公开数量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
从缺芯看全球产业链的深度捆绑作者:袁凯来源:《小康》2022年第31期“虽然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加大产能,但芯片短缺的问题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这是全球第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在2021年缺芯冲击下,对全年芯片产能的研判。
如今,全球芯片供应正在恢复。
10月13日,台积电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公司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6131.4亿元台币,同比增长47.9%,环比增长14.8%。
在当日下午举行的法说会上,台积电总裁魏哲佳表示,台积电的产能利用率在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将有所下降。
海纳国际集团的研究数据同样显示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正在进一步得到缓解。
数据显示,8月全球芯片平均交付周期(芯片从订购到交付的时间)为26.8周,较7月的平均交付周期缩短了1天,连续第三个月缩短。
今年以来,美国费城证券交易所半导体指数已下跌33%。
“当前跨国车企的芯片短缺,主要是因为供给不足和产业链不灵活。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汽车行业的芯片短缺问题应该会在今年年底得到缓解。
”从“缺芯”大潮汹涌,到如今芯片产能逐渐恢复。
2020年末以来,国际、国内,汽车、手机,芯片代工厂多条线索彼此牵连,相互成全,勾勒出深度捆绑的全球产业链。
芯片行业具有高度全球化特征,任何一个环节的波动都将影響全产业链的稳定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先军表示,从当前全球竞争格局看,欧美日居于主导地位。
在传统全球大分工下,美国不断朝价值链两端转移,形成在设计、设备、材料、EDA软件等高附加值环节和领域的有效控制;日本则在遭遇美国打击下逐步转向更为隐蔽的材料、设备领域布局;欧洲在设备、设计、材料、IP核等方面具有强大影响力;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则承接全球产业大转移,形成在制造、封测环节的强大竞争力;中国大陆也在全球产业大分工中提高了在封测和制造环节的市场份额。
在正常的全球大分工下,尽管我国在自主可控能力和高附加值环节竞争力弱,但依然可支付溢价采购芯片。
一、引言二手手机市场是手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细分市场。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二手手机的需求也与日俱增。
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二手手机行业进行深度研究,分析市场发展趋势、竞争格局、消费者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二、市场概况1.市场规模:2024年二手手机市场规模较2024年有所增长,预计达到X亿元人民币。
2.市场增长动力: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升级意愿增强等因素推动了二手手机市场的发展。
3.市场竞争格局:市场上主要的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包括XX、XX等,它们通过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易流程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和卖家。
三、市场发展趋势1.智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消费者对手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手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促使了二手手机市场的扩大。
2.消费升级意愿增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手机的品牌、性能、拍照功能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消费者更愿意选择二手高端手机,以满足自己对手机的更高要求。
3.信任度提升:在过去,很多消费者对于二手手机市场存在担忧,担心购买到有问题的手机。
然而,随着二手手机交易平台的技术提升和售后服务的改善,消费者对于二手手机市场的信任度也在提升。
4.品牌效应:一些知名手机品牌的用户更容易选择同一品牌的二手手机,因为他们对于该品牌的信任度较高,并且熟悉该品牌的产品特点。
5.电子商务渠道的兴起: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二手手机。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消费者可以在家里轻松完成交易流程。
四、消费者需求分析1.价格:价格是消费者购买二手手机的首要考虑因素,大多数消费者会比较价格后再进行购买决策。
2.品质保证:消费者希望购买到有保证的二手手机,确保手机的品质和性能达到预期。
3.售后服务:消费者关注二手手机交易平台提供的售后服务,包括退换货政策、维修保修等。
4.产品选择:不同消费者对于手机品牌、型号、外观等方面有不同的需求。
水电行业是指以水资源为能源的发电行业,由于其清洁、可再生、低碳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水电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本文将对2024年水电行业的发展现状、挑战和前景进行深度研究。
2024年,全球水电行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比上年增长了5%。
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电发电国家,占全球水电装机容量的40%以上。
中国水电行业在面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推动了水电行业的快速发展。
然而,水电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水电站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水资源,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传统的水电站在输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能源损失。
此外,水电站的建设成本较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也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然而,尽管面临着挑战,水电行业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技术发展迅猛,新型水电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潮汐能、波浪能等新型水电发电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其次,水电行业在满足清洁能源需求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水电行业的发展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
在面临挑战和机遇的同时,水电行业还有一些需要注重的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对水电站建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减少生态环境影响。
其次,需要加大对新型水电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提高水电发电效率。
此外,水电行业还需要理顺产业链,加强与其他新能源行业的协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水电行业在持续增长的同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加强产业协同发展,水电行业将为清洁能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跨境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新电商时代下的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跨境电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电子商务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跨境电商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新电商时代,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成为了企业成功跨越国界、拓展全球业务的关键因素。
一、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企业为其产品或服务所创造的独特形象,可以帮助企业巩固其在市场上的地位并区别于竞争对手。
在跨境电商中,产品的本质是相同的,但市场环境和文化背景却不尽相同。
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到国际市场的差异,制定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品牌定位策略。
1. 强调品质跨境电商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口感需求,因此产品的品质应成为品牌定位的核心要素。
通过打造优质品牌形象以及产品的口感与品质,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广泛关注和信任,并建立品牌优势。
2. 关注文化差异全球市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消费能力水平,因此品牌定位需要更加注重国际市场的文化差异。
企业可以通过对当地文化的了解和研究,制定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牌定位方案。
二、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指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所占的地位。
品牌价值的高低不仅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能提高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
在跨境电商中,品牌价值的主要因素包括。
1. 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中应该最注重的因素之一。
在跨境电商中,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品质要求更高,因此企业需要加强产品的技术研发和质量管控,提高产品满意度。
2. 售后服务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对售后服务的质量也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建立高效、便捷的售后服务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3. 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直接影响品牌的价值。
因此,企业需要在品牌形象创造方面下大力气,比如在品牌色彩的选择、产品包装设计、广告营销等方面上做到与众不同,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
总之,品牌定位和品牌价值是企业跨越国界、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
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
2024年是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一年,各种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如火如荼地发展。
从智能语音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以下是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一、产业概况2024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了10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0%。
其中,美国、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主要研发和应用地区。
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硬件制造、软件开发、算法研究等多个环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技术发展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2024年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达到了甚至超过人类水平的表现。
3.智能驾驶技术的崭露头角: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热点领域,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
4.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
三、应用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和深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风控、智能投顾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提高了金融行业的效率和安全性。
2.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影像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为医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教育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在线教育、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应用为教育行业带来了变革,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
4.零售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个性化推荐等方面的应用推动了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发展趋势未来,人工智能产业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技术将更多地与人类协同工作,在人机协作、智能决策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
2.产业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将会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形成更加完善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3.法律和伦理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法律和伦理问题,需要相关政策和规范的指导和规范。
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一、定义半导体是指它的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一种物质。
半导体行业是指以半导体材料为原料生产各种种类电子器件,包括各种电子元器件,电子包装、封装技术等的产业链。
二、分类特点半导体主要有硅、锗、砷化镓等材料。
其中硅材料占据了半导体行业的主流地位。
半导体产品可分为两大类:集成电路和离散元器件,其中集成电路是半导体行业的发展重点。
半导体行业有高度集中度的特点,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的特征。
三、产业链半导体生产流程大致可分为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成品制造三个环节。
半导体产业链包括半导体材料和设备供应商、晶圆和芯片生产、元器件封装和测试、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等多个环节。
四、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半导体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收音机、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中。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半导体行业逐渐成为当今最具前景和创新性的行业之一。
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半导体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全球市场快速崛起,成为高科技产业中的明星行业。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五、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上海市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提出了“一个中心、四个区域、多个要素平台”构建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格局的目标,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要优化行业结构,推进集成电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加强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国内半导体产业竞争能力等目标。
六、经济环境半导体行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高科技产业之一。
目前,全球半导体市场的总体规模近1000亿美元,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半导体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市场之一。
七、社会环境半导体行业对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领域和产业领域。
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高效性,促进行业发展与社会经济繁荣的双赢。
电子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2020年7月 一、电子行业综述 1.电子行业概述 电子是制造电子设备、电子元件、电子器件及其专用原材料的行业,涉及范围 较广。电子行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金属、陶瓷和化工等各种原 材料、生产设备等,中游为各类电子元器件,分为主动元件和被动元件等,其 中主动元件包括集成电路和二极管、三极管等各式分立器件,被动元件主要包 括电容、电阻和电感等元件。下游主要为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 包括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等。
图表 1:电子行业产业链 上游 中游 下游
半导体材料 磁性材料 化工材料 金属材料 消费电子 通讯设备 汽车电子 军工
电子元器件 主动元件 被动元件 集 成 电 路 分 立 器 件 电 容 电 阻 电 感 ……
来源:市场研究部整理
2.电子行业的特点 电子行业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具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从技术上 看,电子行业属于精密制造领域,具有很强的专业和技术性,对从业人员的理 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都很高;从资金上看,一方面,电子生产设备通常价 值较高,需要很大的资本支出,另一方面,对于新技术的研发,通常需要数年 的时间,因此企业需要面临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其资本回报周期较长。对于 电子行业来说,通常越是头部的企业资本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越大。
电子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通常来讲,科技行业一般规律是十年左右一次技 术大革新,期间叠加若干小周期。从 19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 电子行业经历了从计算机、手机、智能手机再到 5G 和人工智能的创新,每一 次科技创新都是电子行业的一轮大周期。具体到技术上,行业发展整体遵循著 名的摩尔定律: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 18-24 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每一次技术创新会带动下游需 求大幅扩大,行业进入高景气,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继而厂商扩大生产,同时 需求放缓,又会导致供过于求,行业景气度下行,等待下一轮技术创新。
- 4 - 图表 2:科技创新带来的电子行业周期(单位:亿美元)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电子行业具有全球产业链。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下,全球分工进一步加强,电 子行业由于环节复杂,产业链遍布全球。通常设计、精密零部件等产业链上游 环节对技术要求较高,主要由于美日韩等国家主导,而封装、测试等劳动力密 集型的下游行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发展中国家。
电子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电子行业由于专业和技术性强,进入门槛高,行业 的集中度也较高。以半导体和智能手机为例,根据 Gartner 数据,2019 年半导 体行业 CR 5 市场份额 42.78%,前五大厂商营收接近全球总销售额的一半,智 能手机前五大厂商的市场份额合计更是达到 70%。
电子行业以半导体为核心,根据具体的材料和原理,又可详细分为半导体、面 板、印刷电路板(PCB)、被动元件等中游板块,以及下游消费电子、汽车电子、 安防等板块。下一章我们对重点板块进行深度梳理。
二、电子行业重点板块深度梳理 1.半导体板块 1.1 半导体行业概况 半导体指的是在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从具体产品形 态上可以分为分立器件、光电子、传感器和集成电路四大类,其中集成电路 (简称 IC)为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核心,规模最大。集成电路一般被称为芯片, 又可分为模拟电路、微处理器、逻辑电路和存储器等,其中以存储器和逻辑电 路规模较大。2019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4110 亿元,同比下降 12.33%;其中 集成电路销售额 3303.5 亿元,占比超过 80%。
- 5 - 图表 3:半导体分类 分立器件
光电子 模拟电路
微处理器 逻辑电路 存储器 半导体 传感器 集成电路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图表 4: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 图表 5:2019 年全球半导体营收结构(单位:亿美元) 136.23 全球半导体年销售额(亿美元) 同比(%,右) 410.56
3% 5000 40 10%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30 20 10
0
239.6 6% 集成电路
分立器件 光电子 -10 -20 3303.5
81%
传感器
0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从产业链上看,半导体器件主要涉及电路设计、芯片制造与封测检验这三个环 节。从产业模式看,半导体包括垂直整合和垂直分工两种模式。早期的半导体 行业只有垂直整合模式(简称 ID M),由一家企业独立负责设计、制造、封装 测试等全部环节,传统的半导体巨头如英特尔、三星等均采用的是 IDM 模式。 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工艺要求日趋精密,制造环节需要投入的资源也越来 越大,行业内的分工逐步深化。无工厂(Fabless)模式是指专门从事 IC 芯片 设计、销售的公司,将制造环节委托给外部。台积电的成立标志着设计及制造 业务相分离的晶圆代工厂(Foundry)模式正式诞生,Foundry 模式指的是专 门负责半导体芯片的制造,并不涉及设计、封装测试等其他领域。专门从事封 装测试的公司(简称 OSAT)也不断发展壮大,半导体产业的垂直分工模式从 而逐步细化。目前垂直分工模式为半导体行业的主流模式。
- 6 - 图表 6:半导体产业链分工模式 材料 设计 (Fab less) 制造 (Foundry) 封测 (O SAT) IDM 元件
设备 来源:公开资料,市场研究部整理 半导体调整接近尾声,有望开启新一轮产业周期。近两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需求萎缩影响,半导体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也有所下滑。而 2019 年下半年开始, 伴随着 5G 商用的普及,半导体行业有所回暖,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一 方面,2020Q1 行业整体销售额增速 8%,重回正增长;另一方面,从半导体设 备及企业资本开支开等先行指标看,2020 年 Q1 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额 同比增长 12.91%,增速继 2019Q4 由负转正之后继续为正。另外,半导体龙 头产商台积电和三星在 2019 年 Q4 资本支出均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半导体企业 资本支出继 2019 年下滑之后,2020 年预计将达到 732 亿美元,增速 2%左右, 开启新一轮资本支出。
图表 7:2019Q4 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额同比转正 图表 8:预计 2020 年半导体资本支出将回升 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亿美元) YOY(右,%) 全球半导体资本支出(亿美元)
yoy(%,右)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60 0 40 -10
-20 -30 -20 -40 -60 20 0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来源:Wind,市场研究部 1.2 半导体行业的产业转移 半导体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经历了两次明显的产业转移:第一次,19 世纪 70 年 代从美国转向日本;第二次,80 年代从日本转向韩国与台湾。美国是半导体产 业的发源地,19 世纪 50 年代,晶体管诞生于美国,1971 年英特尔公司开发出 第一款商用处理器 Intel 4004,被誉为是跨时代的创新,开启了计算机和互联 网的技术革命。出于经济与政治因素考虑,70 年代美国向日本提供技术与设备 支持,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抓住机会大力自主研发芯片,半导体产业逐步转向日 本。80 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对 DRAM 存储器的需求大幅扩大,日 本借此机会赶超美国,根据日本半导体协会数据,1986 年日本半导体行业在全 球市占率上升至 65%,成为行业龙头。
20 世纪 80 年代,韩国政府推出“长期半导体产业促进计划”,为四大主要半导
- 7 - 体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财政、税收优惠,但其对企业的干预较少,激发了企业的 投资积极性与自主性。财团模式对韩国半导体产业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三 星、现代和 LG 三大财团相互竞争、独立研究,使得韩国 DRAM 技术大幅提升。 1994 年,三星率先发布全球首款 256M DRAM,确立了三星以及韩国在国际半 导体技术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1976 年,台湾政府筹建了以半导体为核心的新竹科技园区,并于 1980 年完成, 新竹园区从产业的多方面吸引高科技企业来园区发展,并大力吸引海外人才、 加强高校合作,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1987 年台积电成立,首创 Foundry 模 式,台湾以代工环节切入全球半导体产业链。90 年代后,台湾半导体产业向上 游延伸,逐步将范围扩大到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目前台积电 和日月光分别稳居全球晶圆代工和封测龙头。2010 年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后,随着中国的科技实力的增强,半导体产业开始逐步向我国大陆转移。
图表 9:全球半导体行业的产业转移
技术积累 PC时代 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时代 首只晶体管诞生, PC普及,半导体 半导体行业兴起 于美国 行业转移至韩国 和台湾
1950s 1960s 1970s 1980s 1990s 2000s 2010s 2020s 移动互联网兴起, 半导体行业逐步 转移至中国大陆
PC兴起,半导体
行业转移至日本
来源:市场研究部整理 1.3 国产替代加速进行中 中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19 年中国半导体销售规模 1441 亿美 元,占全球的 35%。其中半导体材料消费规模 8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1.9%, 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市场。
我国的半导体主要依靠进口。我国的半导体元器件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国产自 给率低,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逆差也逐年扩大。2018 年我国集成电路及 主要电子元件进口规模 3416 亿美元,出口仅 1141 亿美元,净进口额 2275 亿 美元。
图表 10: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的 35% 图表 11:我国集成电路及主要电子元件进出口规模 亿美元 亿美元 美洲 欧洲 日本 中国 中国市场份额(%,右)
进口 出口 进出口净额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1800 4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