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写生啊
- 格式:docx
- 大小:24.25 KB
- 文档页数:9
山水画意象写生作者:梁明来源:《美术界》 2019年第8期山水画意象写生文/ 梁明一、与自然对话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别于西洋画的风景写生,西洋画风景写生重视客观景物的描写,眼观自然景物,再以写实手法表现出来。
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描写,对于眼前自然景物有所选择、取舍,更重视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的主观思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反映画家的思想感情。
传统的山水画写生是对景写生,其目的主要是为创作而收集素材,大多数画家会用同一技法表现各地自然景观,这样固定化程式套用各地山水,似乎成了惯性手法。
对景写生画得太像,似素描,没意思。
笔者不同于前辈名家们关于山水写生的想法,即是面对不同的地域自然景观,触动的感受亦不同,采取技法表现也有所不同。
山水写生便是要把自己对自然山川的感受,和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状貌,引入到自己的遐想空间,加以艺术化。
意象写生山水画是一种视觉语言形象的全新创造,而不是自然物象的简单模仿。
清代画家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
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
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
”在这几句话里概括了中国绘画的整个精粹。
山水写生要在集体的大势中求变化,强调个性化、符号化,但不能脱离山水画的大理和自然规律。
“不像即像”“似与不似之间”乃笔者意象写生山水画追求的理念与态度。
此外,笔者写生山水画带有“构成意识”,重视画面的结构,采取特殊构图表现。
作画时重视线条横竖穿插关系,画面讲究黑白灰视觉效果与节奏感。
笔者的艺术主张就是“与自然对话”,面对大自然美景时要全身心投入,感悟大自然的生机、律动、气韵、宁静、奔放、雄伟、磅礴等,再用毛笔描写多姿多彩的天地万物,写生就是要表现生命,充满情感的淋漓尽致表现,如此写生作品才能感动自己,方能感动观者。
二、写生的笔墨所谓笔墨,即是用笔用墨。
山水画的写生作用山水画是我国国画的精粹,那么我们学习山水画的意义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山水画写生作用一、山水画写生的基础作用:写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
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真实而又自然。
在写生中可以把研究生活,消化传统,酝酿创作三个环节结合在一起。
还可以把基本功的几个方面:造型能力的训练;自然规律的研究;传统技法的消化;专业工具的运用统统糅在一起进行。
对景写生,可说是一举数得、事半功倍的做法。
所以说,写生训练是山水画基本功的关键,应予以特别重视。
二、山水画写生的记录作用:做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
且不论古代没有相机、摄像机,对不可能长游细察的山水记上一“异”十分必要,即使在现代,有了相机等现代化记实工具,但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
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写生的体微作用: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
但光从临摹上得到体会,毕竟是吃别人嚼过的馍,“纸上得来终究浅”。
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一不小心便会陷入泥古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这里,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
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也正是这一点,才是现代山水写生教学向传统山水写生观靠拢的起点。
在众多山水画中,记录的作用最为显著。
人们通过手中的画笔,把江河之宏伟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写生是山水画基本功训练中最关键的训练。
在众多山水画中,记录的作用是最为显著的。
而我们可以通过写生可获得第一手的创作素材,真实而又自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课程类别:美术专业课程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山水画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观察、构图、笔墨表现等写生技能,提高山水画的绘画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写生实践,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传统艺术的精神。
教学内容:1. 山水画写生的基本理论2. 观察与构图技巧3. 笔墨表现与色彩运用4. 写生实践与作品点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和作用。
2. 播放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和美感。
二、山水画写生的基本理论1. 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点。
2. 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色彩等基本要素。
三、观察与构图技巧1. 讲解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景观。
2. 讲解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等。
四、布置写生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准备。
第二课时一、写生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写生过程中注意观察、构图、笔墨表现等技巧。
二、作品展示与点评1. 学生展示写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2. 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一、继续写生实践1. 学生继续进行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在写生过程中注意观察、构图、笔墨表现等技巧。
二、作品展示与点评1. 学生展示写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2. 分析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课时一、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山水画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写生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布置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要求构图完整、笔墨表现到位。
2. 撰写一篇写生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作品和写生心得体会,评价学生的山水画写生水平和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的观察力、构图、笔墨表现等技能的提升。
写生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分析作者:张思雨来源:《美与时代·中》2023年第10期摘要:中国山水画自六朝以来经历了不断变革的过程,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巅峰。
在这一进程中,山水画家的刻苦写生取得了丰富的创作成果。
写生不仅是山水画初学者学习基本功的重要课程,也是山水画创作的关键素材和灵感源泉。
中国山水画注重形神兼备,将大自然的万物元素整合进创作中。
写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既蕴含着世间万物的规律变化,又展现出其莊严而宏大的气势,可以帮助画家获取灵感、提升技巧,并使作品更加生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写生创作;重要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内心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受到大众的认可,并在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平提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主要描绘自然风景,但单纯的静态或完全依靠想象创作的画作往往难以真正触动人心。
优秀的中国山水画之所以能够令人赞叹不已,是因为画家将真实情感融入作品中,并以写生的功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满足人们对于内心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的追求。
一、写生概述写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有画家通过实地观察来描绘自然景物。
在古希腊,画家主要以人体为写生对象,用以研究人类形态和比例。
中国在唐代就开始有文人画家通过实地写生来观察自然景物,并将其融入绘画作品中。
宋代以后,写生更加盛行,成为山水画和花鸟画的重要创作方法之一。
许多著名的中国画家如米友仁、徐渭、朱耷等,都注重实地写生[1]。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也广泛采用写生技法,如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
写生旨在真实地描绘人物或自然景观的特征,表达创作者的感受和情感。
中国山水画家将对自然景观的感受融入作品中,创造出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写生的过程通常包括亲身体验、收集素材和获取灵感。
画家亲自到自然环境中观察和体验,记录所见所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亲身经历,画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风景的特点和美感,并将其转化为绘画语言。
山水画写生中的笔墨[ 1 ]家有墨香,必富贵![ 2 ]天下第一易错字,题跋小心写错。
[ 3 ]当代写意国画,都是这样死的。
[ 4 ]油画中的绝美女神,美醉世界![ 5 ]104集芥子园视频教程+高清电子画谱![ 6 ]68讲山水画教学视频精选合集!文字来源于网络;插图:赵春秋写生作品。
山水画写生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山水画家的基本功。
陆俨少在《山水画的变法》中说:“山水画传统技法,都是前人在大自然中观察提炼而成,不是靠某一个人而是积累多少人的智慧和创造实践,才有今天这样丰富的传统技法。
我们不能靠一个人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所以必须学习传统。
”在山水画写生中,所有的笔墨语言都是来自画家对自然山水的探索,他们通过对大自然的观照、体悟后将其精准提炼出来。
例如郭熙自创了卷云皴与蟹爪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他的作品《早春图》中千岩层叠,云气磅礴,画中早春景色千姿百态,虽繁复却井然有序。
还有巨然的长披麻皴、董源的短披麻皴、沈周的小钉头皴、倪云林的折带皴、米芾的米点皴等都是对大自然语言的概括。
这些笔墨语言并不是自然中真实的笔墨语言,而是古人通过写生探索概括出来的,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这也正说明了传统的笔墨语言是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是与自然物象结合后呈现出来的,同时也体现了师法自然之道。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特征,也是关于物象和传情达意的绘画艺术技巧。
各时期的绘画其时代气息是不相同的,笔墨风格也是各异的。
画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通过笔墨技巧的运用能彰显画家的功力技巧、思想情怀、精神气质、风格样式与文化修养。
传统笔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例如笔法分为尖锋、中锋、侧锋、顺锋、逆锋、露锋、藏锋、勾皴擦点染等,其中以中锋用笔为主。
墨分五色,干、湿、浓、淡、焦。
用墨法分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焦墨法、淡墨法等。
这些笔墨技巧是古代画家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智慧结晶。
因而我们要尊重传统,研习传统。
意境一直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这些意境优美的山水画令人陶醉!山水画写生,不管是“目识心记”还是“对景写生”,也不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对意境的追求都是相同的。
纵览自古流传至今的山水画作品,无一不是画家体察自然、内化于心、诉诸笔墨而来。
早在唐代,画家张璪就提出中国美学史上代表性言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
山水画写生,就是师法自然,但是自然的美要转化成艺术的美,就需要画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凭借娴熟的笔墨技法和个人的感悟,营造出无穷的韵味和诗意空间,这就是山水画的意境构建。
李可染先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
”意境一直被称之为山水画的灵魂,也是作为山水画追求的至高境界。
山水画写生,如何把握意境的营造,这是山水画作品优劣之关键,画家对景写生,首先是以选择能打动其心灵的自然美景为表现对象。
自然之景如果不经过画家的艺术化处理,看见什么就画什么,都统统摄入画面,虽然是生活写照,但缺乏作品的感人之处。
只有经过构图的经营、物象的取舍、虚实的处理等艺术手法,才能表现出诗意化的动人画面。
苏东坡论画曾言:“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至于其理,非高人逸士不能辨。
”面对复杂的自然场景,画家应具备一定的学识、修养,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提炼出自己的感受,为营造画面的意境做服务。
当提笔写生之前,若能移步细致观察自然的整体之貌,对物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后,进一步深层次观察,也就到了绘画立意的关键时刻,透过自然表象挖掘物象的内在精神,这是形成艺术作品的初步构想,画家带着明显的创造性去深层次观察,并注意把各个角度的气势、布局、主次、取舍、揖让都了然于胸,做到“山川为我所用”。
中国山水画写生特别强调想象的力量,强调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曾这样描写范宽:“居山水间,常危坐终日,纵目四顾以求其趣,虽雪月之际,必徘徊凝览以发思虑……遂对景造意,不取华饰,写山真骨,自为一家。
《山水画写生》教学大纲课程号:265972课程名称:山水画(写生)英文名称:Landscape painting (sketch)先修课程:《中国画II》面向对象:美术学专业(中国画方向)、绘画专业(中国画方向)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中国画方向)学生的专业主修课程,也是一门以实践指导的专业技法课程。
其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山水画的写生学习。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中国画家历来坚持师法造化。
户外写生课程就是为了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让同学贴近大自然,在写生中探求自然规律并验证基础训练阶段对传统的学习。
进而在写生过程中开掘中国画形式语言的表达,提升对自然的感知能力和审美高度。
要求学生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直接对景进行写生。
三、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景物局部写生[课时]:40课时[目的]:把课堂所学到传统技法通过实景对照去实现从技法到写生的转换。
[要求]:每天对景作景物局部写生训练若干张。
[重点]::对山水画的山石、树木、云水、点景、房屋和舟车等进行局部写生,使学生掌握用中国画的勾勒、皴擦、染点等技法来表现自然物象。
[难点]:验证传统各家各派的笔墨语言均来自对自然的提炼和升华。
[内容]:1、具有不同形态和皴法的山石写生;2、具有不同特征的点叶、双勾树的写生;3、溪水、瀑布等点景的写生。
第二章场景写生[课时]:88课时[目的]:在初步完成技法转换后,能够基本完成整幅的国画山水写生作品。
[要求]:每天完成山水写生小品2—4幅。
[重点]:通过场景写生,锻炼学生的组织、概括、构图能力,主动学会取舍、夸张、增删等艺术表现手法,明确主次、虚实、疏密等对比与协调的关系。
[难点]:结合传统笔墨,从平淡的自然景物中去发掘意境隽永的画面。
[内容]:1、以近景为主的完整风景写生;2、较大场景的完整风景写生。
3、实践:完成若干张山水小品写生,并要求以传统技法为根本,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审美高度。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教材:参考书目:1、《陆俨少教授课徒稿》,沈明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黄宾虹画选》,人民美术出版社3、《中国历代名家技法集萃》,山东美术出版社。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韩静对景写生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作用中国绘画传统源远流长、光辉灿烂,有着深远的传承性和影响力。
中国山水画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形成了将整个中华民族的独特审美意识、文化素养和哲学理念融会贯通的完整艺术体系,是中华民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丰富而又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热爱的家园,中华山河自古就是山水画家创作的源泉。
画家们通过艰辛地探索,丰富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理论研究,使得中国山水画创作达到卓越的艺术高度,奠定和提升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绘画史上,每一幅山水画都释放着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体现着画家对美好大自然生活的生动描绘和深深地向往。
一、对景写生山水画写生就是到大自然中对景作画,也是到大自然中观察、体悟其中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画家在积累素材的同时,倾心于山水间,观四时之景、万物之变化,用心感悟大自然的神奇与幻丽,以实现山水画作品的情景交融。
走进自然,深入生活,首先需要深刻领悟自然界中丰富变化的无穷魅力,宏观博大的山川美景,蕴含着极为丰厚的内容,树木、山川、河流、村舍,也有春夏秋冬、阴晴雨露的四季时节变化。
春景水如蓝染,山色渐青;夏景古木蔽天,绿水无波;秋景则天如水色,簇簇幽林;冬景则渔舟倚岸,借地为雪。
自然界的山川烟云,远近色不同,早晚景不同。
只有认真体验感悟自然,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的交融,创造出真切的画面意境,突出形式美感的真趣,表达出真实的个性。
中国历代众多画家及其画论著作中,都提及对真山真水的亲身体验与描摹。
五代时荆浩著有《笔法记》,他经常登山远游,在绘制作品前必定进行写生。
郭熙在对景写生的过程中,经过对真实的自然山水进行感悟,将个人的创作体验通过其著作《林泉高致》传达给后世。
明代画家王履在50岁时仍不畏艰险,攀登华山并图绘纪录华山景致,用写生稿创作完成《华山图》。
董源、石涛、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人都在吸收古人优秀传统的同时,走进大自然,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
浅谈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山水画写生是中国画家在实地观察和描绘山水景色时所进行的创作方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现来展示艺术家对自然与人文的触感和理解。
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主要通过画家对景物的描绘、构图的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等方面来表达。
画家在画面中选择能够传达故事情节和意象的具体景物进行描绘。
这些景物往往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山川河流、瀑布湖泊等,并以自然元素为主,如树木、花草、云雾等。
画家也会通过描绘人物、动物等生命体的形象来传递更加具体和生动的叙事效果。
在画面的构图布局上,中国山水画写生注重借景虚实、陈设布局来叙事。
画家会选择合适的角度和距离来展示自然景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构思画面的前后、左右距离来表现故事的发展和转折。
画家还会通过景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安排,来显示叙事的重点和主题。
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笔墨运用也是表达叙事的重要手法。
画家通过运用山水画中典型的“水墨渲染”技法,来表现自然景色的变化和情感的流露。
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细粗等变化,画家能够准确地表现光影效果和色彩层次,以及意境与情感的营造。
画家还会运用激励笔法、淡雅笔法等不同的技法和手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情感,进一步加深叙事的表达。
中国山水画写生中的叙事表现是通过画家对景物的描绘、构图的布局以及笔墨的运用等方面来表达。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模仿和再现,更是通过对景物的演绎和动态的叙事来传达艺术家对生活、情感和哲学的思考和理解。
在中国山水画写生中,叙事表现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手法,它通过对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呈现了画家对自然与人文的敏锐触感和深刻理解,也为观者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思考空间。
论山水画创作的方法与要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水墨画中的代表性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与要点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下面将从创作方法、构图要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谈论山水画的创作技巧。
一、创作方法1.临摹:临摹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模仿大师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临摹大师作品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山水画的精髓和魅力。
2.写生:写生是山水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景色和氛围,能更好地表现出山水画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捕捉景物的形态、光影和气息。
3.创作灵感:在写生的基础上,要对所见所感进行提炼和加工,形成自己的创作灵感。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想象和创新,使作品更富有个性和表现力。
二、构图要点1.主题确定:在创作山水画时,要明确好画面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情感,以此来确定画面的主体内容和构图方式。
2.山水比例:在构图时,要合理安排山水的比例,使远近景物的大小适当,形成画面的层次和空间感。
3.意境把控:山水画是以意境和情感为核心的艺术形式,要通过构图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领悟和情感的体验,从而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内涵。
三、表现手法1.笔墨运用:山水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运用笔墨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要善于掌握水墨的浓淡变化和笔墨的运用技巧,以及勾勒出山水画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
2.皴法运用:皴法是山水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通过皴法来表现山石的坚毅和山水的秀美,使作品更富有质感和层次感。
3.水墨渲染:透过水墨的渲染和水的溶解,能在画面中营造出层次分明的氛围,使画面更加丰富和具有韵味。
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和要点是多方面的,需要有临摹、写生和创作灵感的多重准备,以及在构图和表现手法上的不断磨砺和实践。
希望通过对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与要点的探讨,能够对喜欢山水画的朋友有所帮助,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古老而美丽的艺术形式。
宁圉固風•创作研究CHINESE f'A!N I ING A CALl.'GHAPI IY关于山水画的写生o徐晓波徐晓波,女,江苏无锡市人。
青少年时期师从凌再型先生学习花鸟画。
1998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张友宪先生学习中国画。
2000年入南艺书法专业,师从黄惇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2009年入清华美院学习书法。
2010—2012年入中国国家画院学习书法,师从沈鹏、曾来德等导师。
2014-2017年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师从范阳、李爰国、苗再新等导师。
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是一个“师古人”“师造化”“帅心源”的过程。
在山水画史±,范宽、黄公喫、沈周等都是经历这一过程并取得成功的典范。
“师古人”就是临摹;“师造化”就是写生;“师心源”就是创作。
“师古人”是为『积累技法;“师造化”既能积累技法乂能积累素材,轿富见识阅历,加深对大自然的感受,为“师心源”的创作做准备。
“师造化”,肯先要具备造型能力。
南朝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写形”就需要造型能力。
明人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
'”此处“凹凸之形”即山水的结构形态,表明了中国画对造型的要求。
造型能力可以从临華、写生中获得,也可以从学习素描中获得。
西方素描是一种造型方法,又是一种思想、-种思维方式。
现在有人认为素描对111水画创作有负面影响,其实不然,潘天寿、李可染、李苫禅等老一辈画家,以仪晚清任们什:都学过素描,今天看来,他们是当时中国画的代丧人物。
他们一方面接受了西画的素描思想,另•方面深入学习古人的绘画经验以及传统书法等。
在当代,真正阻碍中国画发展的不是索撇而是没有深入古代经典。
这个“经典”既包括传统绘両,也包括传统文化综合修养。
习画者普遍都浅尝辄止,甚至一片空白。
若同时具备传统素养,再学点素描,就会为中国画创作插上翅膀,至少在造型方面更出色。
古代山水画的写生似乎比较简化,不如花鸟画、人物画栩栩如牛.。
中国山水画写生到底要写什么随着美术院校的师生不断地加入到中国画的创作队伍中来,学院派的绘画方法和创作风格也逐渐的被转移到国画创作中来,对于现在的学美术的学生,他们从入开始,学习的基本上是素描、水粉、水彩、油画等西方绘画技巧。
而西方绘画的最大特征是写实风格,光影效果,西方风景忠于现实的写生绘画有时候和中国山水画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完全不同的体系,近些年,许多学院派教师或者一些画家,都把西方的光影技巧引到了中国山水画创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有一些后遗症,就是许多人把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等同于西方的风景画写生了,这就失去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中国山水画精神境界相距甚远,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方法,本文总结一下山水画写生的特点和同道进行交流,一、中国山水画的写生特点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
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就是说,中国山水画,不是如实的对景写生,而是通过对山水的特征进行提炼加工,把自然的山水变成画家寄托情感,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
而这种写生的方法,中国古人早就为后人做出了典范,比如广为流传的画圣吴道子创作《嘉陵江三百里风光图》的故事,就足以说明中国山水画的绘画特点。
话说,唐玄宗李隆基皇帝某一天忽然想起嘉陵江山水的美景,便命宫廷画师吴道子和李思训二人入蜀写生,画一幅《嘉陵山水图》。
走出宫廷大院,吴、李二人自长安出发,来到嘉陵江源头的嘉陵谷(今陕西凤县东北),乘船顺流而下,途经略阳,进入蜀川的广元、昭化,南下至阆州、蓬州、果州。
沿途滩多水急,碧波滚滚,峭壁流泉出松阴,嶙峋怪石悬山峦,翠微古木浮白云,曲岸山花似红颊。
看不尽的奇异山峰,写不尽的江水秀色。
但吴道子不同于李思训,他似乎忘了自己是带着皇命来画画的,更像是一名纵情山水的游客。
所游之处,并没有画下什么草图,而李思训则非常勤奋,一路作画。
李思训很担心吴道子该如何回朝向皇帝交差,数月后,他俩重返嘉陵江回到长安,玄宗召见,欲看画稿。
李思训将沿途所绘奇伟壮美的嘉陵山水数十卷呈上御览,玄宗惊叹不已。
转问吴道子,吴道子却两手空空,玄宗诧异地问:“爱卿去四川为生作画,怎么赤手空探而回?”吴道子不惊慌:“臣无粉本,均记在心。
”玄宗大怒:“数月的感怀,凭心何能记全?”于是就命他在大同殿内数丈长的粉壁上,画出嘉陵江三百里山水来,时间只限三个月。
吴道子不敢怠慢,立即和好浓墨,配好颜料。
经过他的神笔挥舞,结果不到一天的时间,嘉陵江三百里的绚丽风光,全部展现在大殿上。
他是怎么画的呢?吴道子不是将嘉陵江处处丽景表面罗列,而是把握住沿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胜的境界,把山川之壮丽优美、自然特色作了高度概括与浓缩,景在胸中。
一幅《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风光图》,跃然于皇宫宝殿墙壁之上,玄宗看了啧啧称奇。
在此之前,大画家李思训,也曾在殿壁上画过《嘉陵春色》,虽然画得也十分奇妙,但却“数月方毕”,不如吴道子一天内完成的神来之笔。
为此,唐玄宗颇为感慨地说:“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
惟爱卿吴道子画技高超,成竹在胸,并无粉本,艺高一筹。
《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风光图》成为画圣吴道子代表作之一,吴道子游历四川,一日画就三百里嘉陵风光,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一段经典传奇。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是需要描摹自然,但是画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如实地描摹自然,而是对自然美景进行高度的概括和取舍,进行巧妙的加工和创作。
二、山水画写生的选景中国古代山水画大家都喜欢游历名山大川,为的就是寻找自己喜欢的风景胜地,选择适合写生的地点,只有选择和自已的兴味相一致的地方才会触景生情,如果在自已丝毫不感兴趣的地方写生,即便花很大力气也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勉强画成,只是干巴巴地如实描写,与中国山水画的要求相差甚远,那是没有意义的。
三、山水画写生步骤中国山水画写生要遵照“游”“悟”“记”“写”这四个步骤进行。
游:就是游离即每到一个地方写生,不要看到一处风景很动人,就马上就坐下来画,把看到的风景如实地搬到画面上来。
而是先必须要懂得“游”。
游山玩水,对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就是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大自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座山,从不同的方位从高处、低处不同角度观察它的形象,分析它的特征,对它作全面的了解,作画时才真正心中有数。
山景随着时间、季节、晴、雨等各种变化而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味。
特别是晴天和雨天的变化。
晴天是山青、水明、树重、云轻,一览无余,层次清晰;而雨天则是所有景象朦朦胧胧,雨丝中山色树影时隐时现,在模糊中见到极微妙的变化,本身就是绝妙的水墨画。
概括地说,深入生活进行山水画写生,重在“深入”二字。
要深入观察、深入了解,要在生活中激发作画的热情。
悟:就是要深入思考,概括提炼。
“游”只解决对景物的全面了解。
进一步则必须深入思考、分析,在掌握表现对象的特征之后,要去芜存精,由表及里,深思熟虑地去构思、去立意。
“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意境植根在“游”的基本,也就是说,意境是从生活中酝酿而成。
自然是美的,立意是把美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之升华成为更美满、更有理想的景物。
“悟”是客观景物反映到主观意念上,重新组织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过程。
经过艺术加工的景物,应该比原来的更集中,更美。
山水画写生中的“悟”是走向“中得心源”的必要过程。
但是,在山水写生过程中,“悟”往往被人忽略,把客观景物如实地搬上画面,或仅仅作简单的构图上的剪裁,章法上的安排,这对山水画家来说是不够的,缺乏隽永的意境,缺乏感人的魅力,只能是风景说明图。
艺术家从现实生活出发,经过“妙悟”使现实传神到新的艺术意境,这种心灵上的传播,应该是画家最高的追求,这种意境上的开拓,出自画家的思想感情,应是有所感才能反映出来。
记:它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记录,二是记忆。
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绝神秀,莫可穷其要妙。
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
”我们必须用笔记录,但更需要用心记之。
因为最详尽的记录也难得其精神成为自已的“胸中丘壑”。
我们要做到得心应手,提笔即可画出,落墨即可显出其特征。
写: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
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写”是把自已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
写的关键是意境,古代画家最为普遍的经验是“意在笔先”。
看来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极重要的经验。
“写”是形式,是技法,即所谓的“笔”。
“写”是反映“意”,但“意”和“笔”不容分割,二者应该高度地统一,即要求有新意,又要求出妙笔,笔意相发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来。
“笔墨当随时代”是“写”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一点。
四、写生的技巧要想画好一幅山水画,除了懂得一些山水画的理论以外,更多的是需要学习绘画技法。
技法的学习,不仅要向古人学,还要向当代,现代的名家大师学。
关于山水画技法的学习,如果我们系统性的学习,其实,那些基本技法并不是很多,但是熟练到精通到能自如的用好几种技法,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写生而言,似乎更难,因为你不知道你画的山水画到底适合用哪一种画法,你选择的山水画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石头有何特点,树木有何特征?适用那个画家的皴法见效,等等一大堆问题都要考虑。
山水画技法丰富,墨有墨法,色有色法,线有线法,笔有笔法。
黄宾虹先生将山水画基本技法概括为“五笔七墨法”,五笔为:平,圆,留,重,变;七墨为:浓墨法,淡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宿墨法。
山水画用笔之法,古代画论中讲:“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
”说明山水画用笔灵活多变,山水画用笔与书法用笔同出一辙,但比书法用笔更为变化多端,因为山水画笔法是为模拟自然山石的纹理应用而生。
所以对毛笔的使用,画家考虑更多的是毛笔各个部位接触纸面产生的肌理效果,以及各种用笔姿态、行笔速度、用笔力度、水墨含量所产生的肌理擦痕。
因此,山水画的用笔笔法更在乎用线的力度和变化,这是山水画用笔的两大关键。
墨法方法虽多,最基础、最重要的墨法却只有两种:积墨法、破墨法,这两种墨法是山水画技法的基础。
此外,关于构图,设色等问题,在我们写生的时候,都会出现,此时,动脑比动笔更为重要。
所以写生的时候,就要理顺这些问题,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下笔果断,画的时候才能把真山真水与自己心中山水吻合起来。
色法也是山水画技法中的基本技法,山水画用色之法讲究“清、润、沉、和”。
清,指色彩气息干净,清澈明净;润,指色彩润泽,湿润,不枯;沉,指色彩沉稳,沉着,不单薄,不过于鲜艳;和,指色彩气息平和刚正,不邪不媚,色彩相互之间协调统一,与画面墨色和谐。
在青绿山水画中色法尤为重要,在水墨山水画中,色法和墨法相同,“色当墨用”,“色不碍墨”,色彩辅助墨彩。
色法的巧妙运用可为画作增添神采,正如清代唐岱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无以像其貌。
”场景写生会涉及到构图的安排、物象的取舍及用何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对象的感觉。
当然,组织什么样的意境也会作为一个要求而提出来。
这种训练目标的转换是学画者从对具体的、单个的对象刻画转向对整个画面的把握,这是学生写生能力从弱至强的增长过程。
如果学生在第一阶段很好地完成要求,再转入第二阶段的写生时心里就会踏实许多。
完整的写生会涉及到构网、取舍、笔墨处理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凭感觉去想,要带着问题多读经典名画,细细地品味其中要点,读多了,理解透了,自然就会有方向。
处于不同时期的画家对写生的要求不同,故写生要分阶段进行。
初期要心态平和,不可太任性。
首先要理解自然生态下树石的结体规律,并能用自己所学的技法将其生动、优美的姿态尽量描绘下来。
随着画家审美认识的逐渐提高,其对自然景物的表现也渐渐趋于主动。
在绘画中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并逐渐把写生的作品略作加工而变成创作作品,故《写山水诀》中说黄公望“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之,分外有发生之意。
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说到底,山水画写生到了最后,已不再是技法训练的问题了,它担负起的是获取“分外有发生之意”的重任,也就是向一个真正山水画家成长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