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调车长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58
铁路驼峰调车工作概述一、驼峰驼峰是将调车场始端道岔区前线路抬到一定高度,主要利用其高度和车辆自重并辅以机车推力,使车辆自行溜到调车线上,用以解体车列的一种调车设备。
(一)驼峰的组成驼峰范围是指峰前到达场(不设峰前到达场时为牵出线)与调车场头部之间的部分线段,如图2-1所示。
它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三部分组成。
图2-1驼峰各组成部分示意图1.推送部分。
推送部分是指经由驼峰解体的车列,其第一钩位于峰顶平台始端时,车列全长所在的线路范围。
其中,由到达场出口咽喉的最外方警冲标到峰顶平台始端的线段叫推送线。
设置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了使车辆得到必要的高度,并使车钩压紧,以便摘钩。
2.溜放部分。
溜放部分是指峰顶到计算点的线路范围。
由峰顶到计算点的线路长度称为驼峰的计算长度,其中由峰顶至第一分路道岔始端的这段线路称为溜放线。
计算点是指确定驼峰高度时,保证难行车在溜车不利条件下溜到调车场难行线某处停车或具有一定速度的地点。
驼峰调车场的调速制式不同,计算点的位置也不同。
3.峰顶平台。
峰顶平台是指驼峰推送部分与溜放部分的连接部分,设有一段平坡地段。
峰顶平台包括压钩坡和加速坡两条竖曲线的切线长。
不包括竖曲线的切线长时叫净平台。
(二)驼峰的分类1.驼峰按解体能力可分为以下三类:(1)大能力驼峰:大能力驼峰每昼夜解体能力4000辆以上,调车线不少于30条,设2条溜放线,并设有车辆溜放速度、溜放进路自动控制系统及推峰机车遥控系统。
(2)中能力驼峰:中能力驼峰每昼夜解体能力2000~4000辆,调车线17~19条,设2条溜放线,并设有溜放进路自动控制系统、机车推峰速度自动控制系统、钩车溜放速度自动或半自动控制系统及推峰机车遥控系统。
(3)小能力驼峰:小能力驼峰每昼夜解体能力2000辆以下,调车线16条及以下,设1条溜放线,并设置溜放进路自动控制系统、驼峰机车信号设备或机车遥控系统,也可采用简易的现代化调速设备。
2.驼峰按技术装备不同可分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
铁路驼峰调车作业基本知识概述驼峰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高度(位能)并辅以机车推力来分解车列的一种调车设备。
驼峰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组成。
推送部分的坡度是为了形成驼峰的高度和车钩的压缩状态。
溜放部分的坡度是为了提高车组的溜行速度和车组间必要的间隔。
峰顶平台则起到缓和上述两个坡段的连接、防止车钩折损的作用。
驼峰组成如图3-6所示。
驼峰按其技术设备和制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几种类型。
驼峰类型不同,其调车作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简易驼峰和非机械化驼峰调车简易驼峰一般是在原有牵出线的基础上以抬高牵出线,平地起峰修建而成的,它具有投资少、修建快、调车效率和安全都比牵出线好等优点。
简易驼峰峰高约1.5~2.0m,设一股推送线和一股溜放线,调车场头部平面为复式梯线形或非对称线束形布置,设置的道岔采用电气集中或人工就地操纵,峰下咽喉区不设制动位,调车场内使用铁鞋制动。
简易驼峰一般设置在区段站或小型编组站。
非机械化驼峰一般设有2条推送线和1条溜放线,调车场头部采用对称道岔和对称线柬形布置,道岔控制采用驼峰自动集中或电气集中,峰下咽喉区未设车辆减速器制动位,只在调车场使用铁鞋制动。
非机械化驼峰一般设在调车线路少、改编作业量不大的中、小型编组站上。
简易驼峰和非机械化驼峰的调车作业指挥方式、溜放车组速度的控制方法基本相同,一般都未设车辆减速器,调车线上的目的制动都采用铁鞋和手制动机制动。
在调车作业方面有以下特点。
1.简易驼峰调车作业和平面牵出线调车作业相比具有的特点(1)车辆溜行的动力:在平面牵出线上,车辆溜放至指定的线路,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而简易驼峰调车主要依靠车辆本身的重力(即利用驼峰的位能高度),调车机车的推送力只起辅助作用,在必要时利用调车机车的推送力来弥补峰高的不足。
(2)提钩地点:平面牵出线调车过程中,溜放作业的进程逐钩移向调车场,提钩地点是不固定的;而在简易驼峰调车作业中,车辆的提钩地点基本上固定在压钩坡至峰顶这一区域内进行。
驼峰作业员应知应会1.驼峰色灯信号机的显示方式有哪些?其显示意义是什么?1.一个绿色灯光——准许机车车辆按规定速度向驼峰推进。
2.一个绿色闪光灯光——指示机车车辆加速向驼峰推进。
3.一个黄色闪光灯光——指示机车车辆减速向驼峰推进。
4.一个红色灯光——不准机车车辆越过该信号机或指示机车车辆停止作业。
5.一个红色闪光灯光——示指示机车车辆自驼峰退回。
6.一个月白色灯光——指示机车到峰下。
7.一个月白色闪光——指示机车车辆去禁溜线或迂回线。
2.哪些调车作业计划可用口头方式布置?一批作业(指一张调车作业通知单)不超过三钩或变更计划不超过三钩时,可用口头方式布置(中间站利用本务机车调车除外),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变更股道时,必须停车传达。
仅变更作业方法或辆数时,不受口头传达三钩的限制,但调车指挥人必须向有关人员传达清楚,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3.《行规》在尽头线调车有哪些规定?1.尽头线停留机车车辆时,原则上与车挡(挡车器)保持10 m以上距离。
2.尽头线调车,遇特殊情况须进入距线路终端(挡车器)10m以内或挂取距线路终端(挡车器)不足10m的车辆时,应通知司机正确掌握速度,在接近尽头站台、尽头线终端或车辆10m时一度停车,再以不超过5km/h速度调车。
4.对调移专运车、公务车有哪些补充规定?1.连挂前应一度停车,并通知车内人员注意。
2.机车附挂的车辆,必须全部接通软管,并进行自动制动机的简略试验。
3.调车速度不得超过10km/h。
4.停留专运车、公务车线路上的道岔,应开通其它线路并加锁;集中操纵的道岔可在控制台上进行锁闭。
5.调车时,车站必须指派专业人员到现场把关。
5.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的线路上停留车辆,不进行调车作业时的车辆防溜措施如何采取?编组站、区段站在到发线、调车线以外的线路上停留车辆,不进行调车作业时,应连挂在一起,并须拧紧两端车辆的人力制动机,或以铁鞋(止轮器、防溜枕木等)牢靠固定。
1驼峰定义:指将调车场始端道岔区前的线路抬到一定高度,主要利用其高度使车辆自动溜到调车线上,用来解体列车的一种调车设备。
(驼峰形似骆驼的峰背,故称驼峰。
它面向调车场有一段较陡的坡度,调车时溜放的动力以其本身的重力为主。
)2驼峰的分类:按解体能力分为:小能力驼峰,解体能力200~2000辆,调车线5~16条,应设1条禁溜线;中能力驼峰,解体能力2000~4000,调车线17~29条,宜设1~2条禁溜线;大能力驼峰,解体能力4000辆以上,调车线一般不少于30条,2条禁溜线。
3驼峰的主要设备:1,调速工具,主要有铁鞋,车辆减速器,减速顶,加减速顶和可控顶。
2,进路控制和信号设备,3,照明,通信,广播设备及技术办公房屋等。
4调速分类:间隔调速:为了保证在溜放部分道岔和减速器的安全转换,前后溜放勾车在道岔和减速器上的最小间隔时间;目的调速:保证勾车在调车场内以某一速度溜行一定距离以后能以规定的速度与停留车安全连挂。
5,调速系统的分类:1,点式调速系统,采用减速器,特点:溜行速度高,解体效率高,提供的制动力大,但是精度不够,因为测量设,备和减速器的误差加在一起,所以安全连挂率不高;2,点连式调速系统:由减速器和减速顶相结合或减速器和推送小车结和的点连式调速系统,特点:;3,连续式调速系统:全部采用减速顶;特点:精度高,安全连挂率高达98%但是效率低,溜行速度低;6,我国铁路由于车辆安全连挂速度低,(5km/h以下),车辆溜放阻力离散度大,允许连挂速度低,要求溜行距离远,以及驼峰作业量大等运营特点,采用点连式调速系统。
7,制动位:放置减速器的位置8,减速器目前我国采用的车辆减速器都是钳夹型,按其制动力的来源分为重力式和压力式,重力式减速器的制动力产生于车辆本身的重力,制动力的大小与车辆的重量无关成正比,压力式减速器的制动力产生于外界动力源,其制动力的大小与车辆重量无关,不能随车辆的重量自行调节。
9,减速顶的组成:1,壳体2,滑动油缸a,速度阀:提供速度的临界值,b,压力阀:产生制动力,保证油缸压下去,c,回程阀:滑动油缸缓慢回升。
调车作业安全专业知识【36】驼峰调车作业安全《调车作业安全》(第三版)三第四节溜放进路控制二排列溜放进路的作业安全排列进路,要正确及时并严格执行“一看、二储、三核对、四开始”的作业程序:一看一一先看机车动态,再看轨道照明盘、盘面是否有异常;看第一钩进路道岔手柄开通位置是否正确;看有无压标车;看压力表风压;看钩序有无残存。
二储一一按调车作业计划,办理进路储存。
三核对一一按压检查按钮与作业员核对储存进路是否正确。
四开始一一作业开始时按压开始按钮、自动按钮,使道岔转入集中自动系统。
此外还应执行作业前“三检制”和作业中“把四关”的安全措施。
“三检制”:1、驼峰调车长再次和信号楼作业员及峰下作业人员核对计划;2、驼峰调车长得不到铁鞋制动组长准备好了的回示信号,不开放调车信号;3、调车车列接近峰顶时,向有关人员预报,督促上岗。
“把四关”:1、变更计划停轮传达,并得到有关人员明了的回示后再作业;2、监视车组正确溜人股道,在调车计划上逐钩抹销;3、监视车组走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4、严格注视操纵台上的各种表示,有异状时及时采取措施或停止作业。
机械化驼峰采用道岔自动集中设备,对溜放进路的控制可以分为自动、半自动和手动作业三种方式。
在进行车列解体时,作业员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中一种作业方式。
(一)储存自动进路1、预排进路驼峰调车长接到调车作业计划后,即可按照调车作业计划预排进路。
首先,驼峰信号楼作业员将自动道岔手柄置于中间位置,所辖区的自动集中表示灯同时点亮白灯。
然后,按下“手动”按钮,再按下“自动”按钮,拉出“清零”按钮,使储存器处于起始工作状态。
此时,储存进路表示灯点亮“0”,表示可以储存进路。
再根据调车作业通知单所列的钩序和股道号码,逐个按压进路按钮,例如:第一钩进5道,按压进路按钮“5”,储存钩序表示灯“0”熄灭,储存钩序表示灯亮“1”,储存进路表示灯亮“5”,表示储存器已储存了第一钩进路命令。
储存的同时,注意储存钩序和储存进路表示灯是否正确,边储存边检查,将进路命令全部储完。
铁路驼峰调车作业基本知识概述驼峰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高度(位能)并辅以机车推力来分解车列的一种调车设备。
驼峰由推送部分、溜放部分和峰顶平台组成。
推送部分的坡度是为了形成驼峰的高度和车钩的压缩状态。
溜放部分的坡度是为了提高车组的溜行速度和车组间必要的间隔。
峰顶平台则起到缓和上述两个坡段的连接、防止车钩折损的作用。
驼峰组成如图3-6所示。
国*―h钝岬楸阈不需a驼峰按其技术设备和制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简易驼峰、非机械化驼峰、机械化驼峰、半自动化驼峰和自动化驼峰几种类型。
驼峰类型不同,其调车作业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简易驼峰和非机械化驼峰调车简易驼峰一般是在原有牵由线的基础上以抬高牵生线,平地起峰修建而成的,它具有投资少、修建快、调车效率和安全都比牵曲线好等优点。
简易驼峰峰高约 1.5〜2.0m,设一股推送线和一股溜放线,调车场头部平面为复式梯线形或非对称线束形布置,设置的道岔采用电气集中或人工就地操纵,峰下咽喉区不设制动位,调车场内使用铁鞋制动。
简易驼峰一般设置在区段站或小型编组站。
非机械化驼峰一般设有2条推送线和1条溜放线,调车场头部采用对称道岔和对称线柬形布置,道岔控制采用驼峰自动集中或电气集中,峰下咽喉区未设车辆减速器制动位,只在调车场使用铁鞋制动。
非机械化驼峰一般设在调车线路少、改编作业量不大的中、小型编组站上。
简易驼峰和非机械化驼峰的调车作业指挥方式、溜放车组速度的控制方法基本相同,一般都未设车辆减速器,调车线上的目的制动都采用铁鞋和手制动机制动。
在调车作业方面有以下特点。
1.简易驼峰调车作业和平面牵由线调车作业相比具有的特点(1)车辆溜行的动力:在平面牵由线上,车辆溜放至指定的线路,完全依靠机车的推送力;而简易驼峰调车主要依靠车辆本身的重力(即利用驼峰的位能高度),调车机车的推送力只起辅助作用,在必要时利用调车机车的推送力来弥补峰高的不足。
(2)提钩地点:平面牵由线调车过程中,溜放作业的进程逐钩移向调车场,提钩地点是不固定的;而在简易驼峰调车作业中,车辆的提钩地点基本上固定在压钩坡至峰顶这一区域内进行。
铁路驼峰调车作业一、驼峰调车基本原理驼峰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位能(高度),辅以机车推力来解散车列的一种调车设备。
利用驼峰来解散车列时,调车机车将车列推上峰顶,摘开车钩后,车组凭借所获得的位能和车辆本身的重力向下溜放,如图2—18所示。
二、驼峰调车作业程序在驼峰上解体车列时,都要经过挂车(牵出)、推峰、溜放和整理等作业程序,如图2—19所示。
1.挂车(牵出):驼峰机车从峰顶或从等待作业的地点按调车作业计划驶至到达场连挂待解车列。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横向配列的车站,还需将车列牵引至峰前牵出线。
2.推峰:驼峰机车根据驼峰信号机的显示,将车列推送至峰顶驼峰主体信号机前准备解体。
在采取双推单溜作业方案的驼峰,还包括将车列预推至驼峰信号机前等待。
3.溜放:按照驼峰色灯信号机的显示要求,进行定、变速推峰,对车列进行解体,使被摘解的车组脱钩,依靠车辆本身的重力自行溜向调车场内指定的线路。
在溜放的过程中,还包括向禁溜线取送禁溜车(或暂时存放在迂回线)的作业。
4.整理:驼峰分解一个(或几个)车列后,机车将禁止溜放的车辆从禁溜线上取出,通过迂回线送至峰下调车线,并在调车线进行整理作业,消除车组之间的“天窗”和线路的“堵门车”,为下一批驼峰分解车列打好基础。
当采用双推双溜作业方案时还有交换转场车作业。
三、影响驼峰解散车辆走行的因素1.车辆或车组的走行性能。
车辆的走行性能取决于车辆走行部分各部件的状态及油润情况,还取决于车种、车型、载重、气候条件及线路状况等,根据车辆走行阻力的大小可分为易行车和难行车。
易行车——惰力大、运行阻力小的车辆。
如装载油、钢、煤、粮等重质货物的车辆;难行车——惰力小,运行阻力大,行走比较困难的车辆。
如空车及装载轻浮货物的车辆。
2.线路运行阻力。
根据线路阻力的大小,可将调车线分为难行线和易行线。
难行线——经过道岔多、曲线多,或者线路内溜行方向为上坡(反坡),阻力较大,车辆溜行比较困难的线路。
易行线——经过道岔、曲线较少,或线路内溜行方向为下坡(顺玻),阻力小,车组容易溜行的线路。
调车作业安全专业知识【39】驼峰调车作业安全《调车作业安全》(第三版)三第五节车辆减速器制动作业安全三减速器与减速顶结合使用(一)结合方案减速器与减速顶结合方案构成如图3-11所示。
图3-11 减速器与域速顶结合使用示意图1——驼峰;2——驼峰硅力敏测重器;3——三开道岔;4——间隔制动位半自动调速机;5——间隔制动位主控减速器;6——间隔制动位辅助减速器;7——目的制动位半自动调速机;8——目的制动位减速器;9,10,11…——减速顶。
(二)作业安全注意事项1、在车列推向峰顶之前,驼峰调车区长应向扳道员、作业员等有关人员,布置调车作业计划的注意事项,确定制动方法。
2、在车列推到峰顶之后,驼峰调车长应根据车组的不同组成情况,掌握好推峰速度,提钩人员要根据调车作业计划提钩。
3、在溜放车组通过加速区时,作业员应根据车组的组成情况,将第一制动位控制台上预定减速器的出口速度的按钮按下(预定速度共10个等级,一般预定速度均在14-18km/h范围内)。
4、溜放车组在到达第一制动位之前,由驼峰测重器自动测得车辆重量等级,对溜放车组实行相对应等级的制动。
5、溜放车组通过加速区后,一般速度为19-24km/h,自溜放车组到达主控减速器时起,对溜放车组的调速任务,由以下设备在10-20s内自动完成:由雷达测出溜放车组到达主控减速器时的入口速度,由比较器进行比较,如果入口速度低于预定出口速度,主控减速器保持缓解状态;如果入口速度高于预定出口速度,主控减速器立即开始制动;当车组溜放速度,在主控减速器制动下,降到预定的出口速度时,主控减速器便开始缓解。
6、溜放车组经主控减速器制动之后,如果出口速度仍高于预定的出口速度,或者与前钩车组的溜放间隔小于安全间隔,作业员须以手动方式,操纵间隔制动位辅助减速器,继续完成对溜放车组的调速任务。
7、溜放车组以规定的出口速度离开间隔制动位减速器后,进入道岔区,此时作业员应根据车组不同的组成情况,将第二制动位控制台上预定减速器出口速度的按钮按下(预定出口速度分为:4、5、6、7、9km/h共五个等级,一般预定出口速度为5km/h)。
站场设备
1.车站
1.1车站的概念
车站是有配线的分界点,它除了将铁路线路划分成若干区间,保证必须的通过能力外,还办理列车交会、越行和客货运业务、列车车辆技术作业,是铁路与人民群众及社会经济各部门的重要联系环节,并参与整个运输过程。
1.2车站的分类
1.2.1按照技术作业的不同,车站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中间站。
中间站是设置在铁路区段内的车站,主要办理列车接发、会让作业及摘挂列车等调车作业,部分中间站还办理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
区段站设置在机车牵引区段的分界处。
它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物列车的中转作业,进行机车的更换或机车乘务组的换班,以及解体、编组区段列车和摘挂列车。
编组站通常设置在有大量车流集散的地点,
或几条铁路线路的交叉点,它的主要工作是改编车流,即大量解体和编组各种货物列车。
1.2.2按照业务性质的不同,车站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客货运站。
客运站是专门办理旅客运输的车站,通常设置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和旅游胜地等大量旅客到发的地点。
客运站的主要工作是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以及为旅客服务的有关业务。
货运站是专门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一般设置在大城市、工矿地区和港口等有大量货物装卸的地点。
货运站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物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以及与货运有关的业务。
客货运站是既办理客运业务也办理货运业
务的车站。
1.2.3 根据客货运量和技术作业量的大小,并考虑车站在政治、经济及铁路网上的地位,车站可划分为特等站和一、二、三、四、五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