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结构(起承转合)指导(优秀实用)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18
脚踏实地,让梦想起航(范文)每个人都会有绚丽的梦想,但是只有一些人让它变成幸福的现实,而梦想花开璀璨。
而另一些人只是停留在“想”的层面上,因而梦想成为了空想。
于是,它永远只是梦想,逐渐变得遥不可及。
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于梦想,只有脚踏实地地去践行,让梦想起航,寻梦,撑一支长篙,才会让梦想花开璀璨。
脚踏实地,是通往梦想路径。
实现梦想没有捷径,只要脚踏实地,方能辟出蹊径来。
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是个地地道道的黑人,出生在种族歧视严重的美国。
她有个梦想,要进白宫工作。
她没有停留在空想的层面上,而是脚踏实地地让自我变得更好。
经过多年的打拼,她终于以过人的资质与才干,进入了万众仰慕的白宫,成为了第一位黑人国务卿。
如果当初,她只是想想,并没有付出具体的行动,那么,她还会成为如此出色的国务卿吗?当然不会,也许她还在哪个贫民窟中苟且生存着。
因此,用脚踏实地,行走在通往梦想的路径,就能达到光辉的彼岸。
脚踏实地,是追梦路上灯塔。
在追梦的路上,也许会迷茫,会失去方向。
这时,只需要远望前面的灯塔航行,就能脚踏实地地,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而不会迷失方向,终有一天会达到梦想的彼岸。
30年前,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从提出到实践,一路走来。
每一步,都迈得坚实。
即使遇到瓶颈,受到过挫折,但始终是在前行的路上,没有半途而废,仍然脚踏实地,不断地修正航向,终于取得了建国以来,最伟大最辉煌的成就。
假如,在前行中遇到迷雾,分辨不了方向,假如意志不坚定,摇摆不定……在小平面前,没有这样的假如,没有任何阻挡了的脚步。
因此,我们今天才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脚踏实地,给梦想插上翅膀。
追梦,就应该像新东方的俞敏洪[微博]。
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从小补习班,贴小广告一步步发展成遍及全国各地的新东方学校,他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一个曾家境贫寒却有梦想的人。
梦想是支撑他的力量,脚踏实地,为他梦想插上比翼的翅膀。
议论文写作之“起承转合”的分析及其例文一、解说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
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
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论说类文章结构中的一种常见结构,由来已久。
古代有相当多的作品如律诗、绝句、散文等常常采用这种结构,八股文也惯用这种结构。
八股文被贬斥(主要是因为其内容空虚、乏味),这种结构也受到牵连。
但是,作为写作规律的一种客观反映,这种结构依然具有其内在的生命力,今天依然在论说类文章中被大量地应用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高考作文想得高分,就必须训练自己文章的构思方法,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方面,看看自己哪个部分做不到位,就必须立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很多同学起题太慢,没有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承题不明显,没有针对材料或者话题进行议论以表明自己的看法。
转题最重要,可是几乎没有,老是在就事论事,没有引申联想,也没有借题发挥,更没有亮出对比性的材料或者例子以证明话题之是与非——好象在传东西,你从上一个人手中接过来,也没有看清楚,就马上传给下一位了,我们看不出你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结题虽有,但不精练,不深刻,没有起到应有的强调的作用。
因此,高中生有必要认真了解一下起承转合式的文章结构。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高考作文指导】探析“起承转合”结构,速成精美文章一、学情分析由于每个地区、学校的学情不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遇到的问题也不同。
笔者对历届的毕业生都进行过问卷调查。
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统计结果如下:根据上表可知,在学生眼中,议论文写作的难点除了审题之外,排第二位的就是合理的思维逻辑。
多年以来,高考阅卷,议论文一类文基本标准为:对材料核心话题认识准、有较高的站位(对国家、民族发展的启示),内容丰富,分析到位、段落之间逻辑性强。
可见,缺少逻辑的论证思路会严重制约考场作文的品质。
论证思路就是思维的路径。
写作高手面对论题能一气呵成,并且思维清晰,论证层次合理,文质兼美,当然很好。
但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在有限的时间写议论文,议论时常常会思维混乱或思维不严密。
如何解决论证单一,逻辑不严密等问题,迅速生成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呢?能熟练地运用一到几个成熟的结构思路极为重要。
笔者认为议论类文章的最优框架应该是“起承转合”,下面笔者重点讲讲“起承转合”的结构手法。
以促进考生挖掘自身优势,确定思维模式,辅助思考的深入。
二、思路讲解首先,明确议论类的“起承转合”结构是怎样的?常规的基本结构方式是:起:全文的领起。
即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承:承接“起”,论证中心论点的合理性,分析观点形成的原因,结合事例形成深入的分析论证。
转: 反观社会现实,分析利弊。
合:总结上文,表达期望。
简单一点来说,“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分析,论证。
“转”就是转折,从另一个角度生发开。
“合”就是总结上文。
这四个字是对于文章结构章法的总括。
这种结构形式便于普通学生迅速形成写作思路。
例如对下面作文题的构思:共享单车曾以“共享”理念风靡全国各大城市,这种用车模式便捷、绿色、健康。
同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随意混乱的停放、无视安全的骑行以及租金退换不及时、单车定位不精准等。
这引起了人们对“共享”的诸多议论,你对“共享”有怎样的思考呢?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中⾼考满分作⽂议论⽂结构模板之“起承转合”式结构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个术语。
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承⽤转,皆兼顾起合也。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起承转合”式结构的议论⽂呢? , [例⽂观摩] “顺⼿”之劳,温暖世道 ⼀考⽣ ①孔⼦倡导“君⼦成⼈之美”。
意谓,⼀个道德修养⾼尚的⼈,要⽤⾃⼰的善⾏成全别⼈的好事,温暖世道⼈⼼,促进社会和谐。
修船⼯便是这样的君⼦,他以“顺⼿'之劳,补上船只漏洞,挽救了船主⼉⼦的⽣命,赢得了船主的真诚感谢和⼈们的敬佩尊重。
②修船⼯的可贵之处,不仅仅在于他修补漏洞的本⾝,更在于他善举背后的道德修炼。
荀⼦说:“积善成德,⽽神明⾃得,圣⼼备焉。
”显然,修船⼯在修补船只时.并没有考虑到获取报酬,也没有考虑到博取美好名声,是灵魂深处的善念,⾃然化作了“顺⼿”的善举。
当⾏善成为--种习惯,他便是⼀位道德⾼尚的⼈,是⼀位灵魂⾼贵的⼈。
③'顺⼿”善举,不是县花⼀现的惊艳,不是桃李争春的热烈,不是云霞乍现的炫⽬。
它如⼩草⼀样的平凡.却能绿满天涯,点缀出美丽的春⾊;它如露珠⼀样的弱⼩,却能滋润⼤地,映现太阳的光辉;它如沙⽯⼀样的寻常,却能积善成德,铸成社会和谐的⼤厦--重塑道德丰碑.托起民族希望。
④'勿以善⼩⽽不为。
”让我们铭记古训,养成修船⼯'顺⼿”⾏善的习惯,⽤平凡的善举.暖世道、温⼈⼼。
“最美妈妈”吴菊萍,当危险裏挟⽣命呼啸⽽来,她挺⾝⽽出,伸出双⼿,拯救了⼀个幼⼩的⽣命;'最美⼥教师”张丽莉,当失控的汽车冲向学⽣,她⼀把将两个学⽣推开,把⽣的希望送给学⽣.将死的危险留给⾃⼰;“最美司机”吴斌,当铁块击中胸部,他忍受巨痛,缓缓减速.⽤76秒的时间,完成他⽣命⾥最后⼀次安全操控,⽤善良、坚强挽救了24名乘客的⽣命。
瞬间善举,昭⽰仁爱、勇⽓,⼭河动容,苍⽣感动。
起承转合(5篇范文)第一篇:起承转合议论文一般结构方式: “起承转合”的结构(起)一、观点:(约100字)开宗明义(观点用判断句表达:……是……。
……应该……。
)(承)二、论证:运用论据——用名言或事例分析说理(约100-200字)1. 2. 3.(转)三、联系现实:(约200字)1举现象—概述 2析原因—分析 3说影响—揭示 4谈办法—解决(合)四、结论:总结愿望(约100字)请容纳生命的个性记得有一位作家说过,大千世界无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个性。
推而广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国家不都该如此吗?(起) 几个殊异的几何图形放置一块,若要选出不同于其他的一个,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面对一个玫瑰园,有人说这是一个坏地方,因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却认为这是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
而对下雨,诗人说它滋养诗情,农民说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碍走路。
(承)显然上面几种看法都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根据自己的利益或爱好得出不同的答案。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个性是彼此相异的,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容得下生命的个性。
(正转)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甚至是多面性,我们在认识事物时,由于立场角度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答案又何必强求一律呢?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朵玫瑰,画家看色彩和构图,哲学家必定要用“默默无闻”的价值观来赞叹一番,而商人肯定考虑花的销路和利润。
不怪他们,只因花儿有形状色彩,有内在气质,有市场需求,所以尊重个性应在情理之中。
(正转)尊重个性,才能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中国青年报》曾刊登一篇关于素质教育的文章,内容是如何用气压计测量一栋楼的高度,其答案有几十种之多。
在让人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深深感到答案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个性是如此神奇。
前一阶段,上海有个叫韩寒的中学生,文学才情极佳,为了能有更深的发展,他毅然冲破各种阻挠,决定退学搞创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2019年高考作文“起承转合”的运用一篇优秀的习作,除了要有鲜明的主题思想、丰富恰当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等要素外,结构布局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结构布局因人因文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中,“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常被文人骚客广泛运用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之中,对我国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作文中若能很好地运用这一结构方式,既能节省构思时间,又可为写出优秀习作提供有益的支撑。
“起”,就是文章的“开头”。
中国文人在表达思想时,十分注重开头,“凤头”之说就是这种思维的具体体现。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等语,就是强调行文要在开头部分就提起对方的注意。
“承”,即“承上启下”之意,是为了让自己的思路给读者以“顺理成章”的印象,并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而采取的重要的陈述方式。
“承”的部分在形式上多种多样。
有总接,有分承;有明顺,有暗接。
“承”的部分与“起”的部分在思想内容上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但它不是对“起”的部分的简单重复,而是“起”的部分的延续、深化,两部分之间的思想内容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是指转入正题以“铺陈”,即反复说明、描述、论证。
“转”也指结构上的转折,目的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多视角、多层次地陈述得更加明确,更加充分,这样才能打动对方,使之完全接受。
作文优劣的关键往往取决于“转”的部分的处理。
元人杨载在谈到绝句的结构安排时说:“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
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诗学正源》)由此观之,诗歌的“转”句最为关键,为何尝不是如此呢?“合”,就是指文章的收束部分,最后把想说的中心思想,画龙点睛地点出来。
“合”常常有收束全文,呼应开篇,圆合首尾,点出主题的作用。
“合”也是读者解读文章情感、主旨的重要所在。
高考作文万能模式之“起承转合式”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基本模式】概念界定+因果分析+比较分析1.【起】概念界定,概括比较,定任务,表态度。
2.【一承】具体比较一,原因分析。
3.【二承】具体比较二,原因分析。
4.【三承】由表及里,分析深层原因,文化原因或心理原因或历史原因。
5.【转】联系当下,背景分析,凸显其“最有价值”。
6.【合】再次概括比较,重申态度。
(运用三到四次的因果分析,加以三到四次的比较分析)【主体分析部分】三承一转【模式解读】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写作理论的一个术语。
清朝刘熙载《艺概、经义概》云:“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合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兼顾起合也。
”所谓“起”,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明确地提出论点或论题。
所谓“承”,就是承接,就是承接中心论点或从正面或从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所谓“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述叫“进转”。
所谓“合”,就是文章全文的总结、综合,是全部论证的结束。
简单一点讲,“起”,就是开头;“承”,就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就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生发开去;“合”,就是结束上文。
这四字是对文章章法的总括。
起承转合式结构,有其固定的特性,但并非一成不变。
首先,“起”有不同的“起”法:有的开门见山直接摆出观点;有的只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心论点不在开头的某一具体语句,而是包含在论题之中,需要概括、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