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加工主要核心技术和设备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5
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技术膨化玉米粉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玉米粉加热至高温高压状态下,使其发生膨化现象,产生空气泡,形成膨化产品。
与传统的玉米粉相比,膨化玉米粉具有更好的口感、更高的容重和更好的可溶性。
加工流程膨化玉米粉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膨化、干燥和包装三个步骤。
膨化膨化是膨化玉米粉制作的核心工艺,也是最具有技术难度的环节之一。
膨化的过程中玉米粉会发生蒸汽膨胀和放气现象,因此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控制蒸汽的产生和释放。
批次膨化法批次膨化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膨化方法,适用于小型生产厂家。
其操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将玉米粉加入混合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搅拌均匀,使玉米粉充分吸水。
2.热风流化: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粉通过输送带送入流化床,利用加入的热风进行烘烤和膨化。
3.分离膨化粉:流化床中的膨化玉米粉会随着气流进入分隔器中,然后在筛网的作用下分离出膨化产品。
4.干燥:将分离出来的膨化玉米粉送入烘干机进行干燥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连续式膨化法连续式膨化法是一种高效的膨化方法,可适用于大型生产厂家。
其操作流程如下:1.预处理:同批次膨化法。
2.进料: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粉通过输送带送入料斗中,然后由挤压泵将玉米粉加入膨化器。
3.膨化:膨化器中加入适量的高温高压蒸汽,使玉米粉迅速膨胀。
4.分离膨化粉:膨化器中的膨化玉米粉会随着气流进入分离器中,然后在筛网的作用下分离出膨化产品。
5.干燥:同批次膨化法。
干燥干燥是将膨化玉米粉的含水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换热器干燥法换热器干燥法是一种节能效果较好的干燥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1.运输:将膨化玉米粉通过输送带或螺旋输送机运输至干燥系统。
2.预热:利用换热器对膨化玉米粉进行预热,使其含水量降至5%以下。
3.烘干:将预热后的膨化玉米粉送入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管式烘干法管式烘干法是一种适用于小型生产厂家的干燥方法,其操作流程如下:1.运输:同换热器干燥法。
2.烘干:将膨化玉米粉放入管式烘干机中进行烘干处理,使其含水量小于10%。
谷物加工中的新技术与新产品一、前言与背景谷物加工行业的历史演变可追溯至史前时代,人类最早的农业活动便涉及谷物的种植与加工。
随着文明的进步,谷物加工技术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石磨到今天的自动化生产线,技术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谷物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研究谷物加工行业不仅有助于提升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谷物加工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影响深远。
在社会层面,高效便捷的谷物加工技术提升了人民生活质量,保障了粮食供应的稳定性;经济层面上,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科技层面,谷物加工技术与食品科学、生物科技、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交叉融合,共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二、行业核心概念与分类谷物加工行业核心概念谷物加工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改变谷物的物理状态和营养成分的过程。
这包括但不限于谷物的清理、去壳、磨粉、漂白、烘焙和成型等步骤。
谷物加工产品涵盖了从初级加工的谷物到大米、面粉、玉米粉、面包、饼干等各种食品。
行业分类及特征1.小麦加工:小麦粉是烘焙业和面食加工业的基础原料,市场需求巨大。
小麦加工技术包括磨粉、筛分、混合、发酵等过程。
2.稻米加工:稻米加工主要包括去壳、去碎米、抛光、分类等步骤。
技术进步使得精米加工更加精细化,市场潜力大。
3.玉米加工:玉米加工产品多样,包括玉米粉、玉米片、玉米油等。
玉米深加工在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4.其他谷物加工:如高粱、大麦、燕麦等,这些谷物的加工相对小众,但具有特定的营养价值和市场。
应用领域及市场潜力谷物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饮料工业、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谷物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行业交叉与融合谷物加工行业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表现在生物技术在谷物种植中的应用、食品科学在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环保技术在减少加工废弃物方面的应用等方面。
机器人舂米机知识点总结一、机器人舂米机的定义和分类机器人舂米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它可以自主地进行米粒的舂打工作,并且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进行操作。
机器人舂米机可以大大提高米粒的舂打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同时也能够保证米粒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机器人舂米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传统机械式舂米机、电动式舂米机和智能化舂米机。
二、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原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的驱动装置和舂打装置。
传统机械式舂米机通过传动带或链条来传递动力,将机械能转换为舂米能力,从而实现米粒的舂打。
电动式舂米机则通过电动机带动舂打装置,实现米粒的舂打。
而智能化舂米机则通过集成了传感器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的舂打过程。
此外,机器人舂米机通常还配备了清理、筛分和包装等功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米粒加工生产线。
三、机器人舂米机的重要零部件1. 驱动装置:包括传统机械式舂米机的传动带、链条和齿轮,电动式舂米机的电动机,以及智能化舂米机的伺服电机。
驱动装置是机器人舂米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2. 舂打装置:包括舂杆、拍板和舂盘等部件。
舂打装置是机器人舂米机的主要工作部件,其设计和结构直接影响了米粒的舂打效果和产量。
3. 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触摸屏和PC等组成部件。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舂米机的大脑,它能够根据预设的程序来自动控制机器人舂米机的运行和操作。
4. 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扫帚、吸尘器和气刀等部件。
清理装置能够及时清理机器人舂米机的工作区域,保证米粒的卫生和食品安全。
5. 筛分装置:包括筛网和振动器等部件。
筛分装置能够将舂打后的米粒进行筛分,分离出不同规格的米粒,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6. 包装装置:包括包装机、称重器和输送带等部件。
包装装置能够将筛分后的米粒进行包装,便于存储和运输。
四、机器人舂米机的特点和优势1. 机器人舂米机具有高效率和稳定性,能够大幅提高米粒的舂打效果和产量。
搓丝机工作原理简介搓丝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用于将原材料转化为细丝状的产品。
本文将介绍搓丝机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搓丝机主要由电动机、传动系统、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等组件组成。
1. 电动机搓丝机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源。
电动机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运转。
2. 传动系统传动系统由传动带、轴承和传动轴组成。
电动机通过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传动轴,传动轴带动切割装置和输送装置运转。
3. 切割装置切割装置是搓丝机的核心部分。
它主要由一系列切割刀和固定刀组成。
切割刀固定在转动的轴上,固定刀固定在搓丝机的壳体上。
当原材料通过切割装置时,切割刀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而固定刀负责保持切割刀的位置稳定。
4. 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将被切割成细丝状的产品从切割装置转移到下一工序的设备。
它通常由输送带或输送机构组成,以确保产品的顺利传输。
工作流程搓丝机的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原材料进料:将待加工的原材料投入到搓丝机的进料口。
2.切割过程:原材料通过传动装置被输送到切割装置。
切割刀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而固定刀保持切割刀的位置稳定。
3.传送产品:被切割成细丝状的产品通过输送装置被传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
4.重复操作:继续添加原材料,并重复以上过程,直至完成所需数量的产品。
应用领域搓丝机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等。
在纺织行业,搓丝机常用于纺纱工序,可以将棉花、羊毛等原材料转化为细丝状的纱线,用于织布等纺织加工。
在食品加工行业,搓丝机常用于米粉、面粉等食品原料的加工过程,将原材料搓成细丝状,以满足特定食品的制作需求。
在塑料加工行业,搓丝机主要用于将塑料制品回收后进行加工处理,将废塑料转变为可再利用的细丝。
结论搓丝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通过传动系统和切割装置将原材料剪切成细丝状的产品,并通过输送装置将产品传送到下一工序的设备中。
搓丝机被广泛应用于纺织、食品加工、塑料加工等行业中,为生产转化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技术支持。
关于编制大米粉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模版型)【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核心提示:大米粉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大米粉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大米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大米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大米粉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大米粉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大米粉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大米粉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大米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跟据报告说明,自行修改,完成属于自己的,高水平的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专业撰写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商业计划书节能评估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目录 ............................................................................................................................ - 1 - 第1章大米粉项目总论 ............................................................................................. 7§1.1 项目背景 ....................................................................................................... 7§1.1.1 项目名称 ............................................................................................. 7§1.1.2 项目承办单位 ..................................................................................... 7§1.1.3 项目主管部门 ..................................................................................... 7§1.1.4 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 7§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 7§1.1.6 研究工作依据 ..................................................................................... 7§1.1.7 研究工作概况 ..................................................................................... 8§1.2 可行性研究结论 ........................................................................................... 8§1.2.1 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 8§1.2.2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 9§1.2.3 厂址 ..................................................................................................... 9§1.2.4 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 9§1.2.5 环境保护 ............................................................................................. 9§1.2.6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 9§1.2.7 项目建设进度 ..................................................................................... 9§1.2.8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10§1.2.9 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 10§1.2.10 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 10§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 10§1.4 存在问题及建议 ....................................................................................... 10第2章大米粉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 11§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11§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 11§2.1.2 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 11§2.2 项目发展概况 ........................................................................................... 11§2.2.1 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 11§2.2.2 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 12§2.2.3 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 12§2.2.4 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 12§2.3 投资的必要性 ........................................................................................... 12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 14§3.1 市场调查 ................................................................................................... 14§3.1.1 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 14§3.1.2 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 14§3.1.3 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 14§3.1.4 替代产品调查 ................................................................................. 15§3.1.5 产品价格调查 ................................................................................. 15§3.1.6 国外市场调查 ................................................................................. 15§3.2 市场预测 ................................................................................................... 15§3.2.1 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 15§3.2.2 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 16§3.2.3 价格预测 ......................................................................................... 16§3.3 市场推销战略 ........................................................................................... 16§3.3.1 推销方式 ......................................................................................... 17§3.3.2 推销措施 ......................................................................................... 17§3.3.3 促销价格制度 ................................................................................. 17§3.3.4 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 17§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7§3.4.1 产品方案 ......................................................................................... 17§3.4.2 建设规模 ......................................................................................... 18§3.5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 18第4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 19§4.1 资源和原材料 ........................................................................................... 19§4.1.1 资源评述 ......................................................................................... 19§4.1.2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 19§4.1.3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 20§4.2 建设地区的选择 ....................................................................................... 20§4.2.1 自然条件 ......................................................................................... 21§4.2.2 基础设施 ......................................................................................... 21§4.2.3 社会经济条件 ................................................................................. 21§4.2.4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 22§4.3 厂址选择 ................................................................................................... 22§4.3.1 厂址多方案比较 ............................................................................. 22§4.3.2 厂址推荐方案 ................................................................................. 23第5章工厂技术方案 ............................................................................................. 25§5.1 项目组成 ................................................................................................... 25§5.2 生产技术方案 ........................................................................................... 25§5.2.1 产品标准 ......................................................................................... 25§5.2.2 生产方法 ......................................................................................... 25§5.2.3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 26§5.2.4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 26§5.2.5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 26§5.2.6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 27§5.3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 27§5.3.1 总平面布置原则 ............................................................................. 27§5.3.2 厂内外运输方案 ............................................................................. 27§5.3.3 仓储方案 ......................................................................................... 28§5.3.4 占地面积及分析 ............................................................................. 28§5.4 土建工程 ................................................................................................... 28§5.4.1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 28§5.4.2 特殊基础工程的设计 ..................................................................... 29§5.4.3 建筑材料 ......................................................................................... 29§5.4.4 土建工程造价估算 ......................................................................... 29§5.5 其他工程 ................................................................................................... 29§5.5.1 给排水工程 ..................................................................................... 29§5.5.2 动力及公用工程 ............................................................................. 29§5.5.3 地震设防 ......................................................................................... 30§5.5.4 生活福利设施 ................................................................................. 30第6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 31§6.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 31§6.1.1 项目的地理位置 ............................................................................. 31§6.1.2 地形、地貌、土壤、地质、水文、气象 ..................................... 31§6.1.3 矿藏、森林、草原、水产和野生动物、植物、农作物 ............. 31§6.1.4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以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 . 31§6.1.5 现有工矿企业分布情况; ............................................................. 31§6.1.6 生活居住区分布情况和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地方病等情况; . 31§6.1.7 大气、地下水、地面水的环境质量状况; ................................. 32§6.1.8 交通运输情况; ............................................................................. 32§6.1.9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资料。
粮油加工基地建筑方案设计一、项目概况在当今社会,粮油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因此粮油加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粮食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建立粮油加工基地是一个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
本文将重点介绍粮油加工基地建筑方案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项目定位粮油加工基地主要以粮食和油料的加工加工为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包括米粉、面粉、豆制品、植物油等,主要服务对象为餐饮、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
同时,基地还将提供粮食加工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为当地粮食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三、建筑布局1. 办公区:办公区位于基地中心位置,包括管理办公室、工程部、财务部等,为基地的管理和运营提供支持。
2. 生产区:生产区是基地的核心区域,包括原料仓库、加工车间、成品仓库等,主要用于粮油加工生产过程。
3. 研发区:研发区设有实验室和试验车间,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4. 培训区:培训区用于开展技术培训和教育培训,提供相关的培训设施和教室。
四、建筑设计1. 建筑风格:基地建筑设计以简约、现代为主,以清洁、卫生、环保为宗旨,体现粮油加工的“绿色生产”理念。
2. 建筑材料:建筑材料选择环保、耐用的材料,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以确保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
3. 空间布局:各功能区域之间紧密相连,便于生产运营,并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五、设施设备1. 原料仓库:设有多个原料仓库,分别存放不同种类的粮食和油料,确保原料供应充足和质量合格。
2. 加工车间:设备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生产线,生产效率高,加工质量稳定,同时满足不同种类产品的需求。
3. 实验室: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用于产品质量检测和研发工作。
4. 培训教室:设有多个培训教室,支持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培训活动。
六、环境保护在项目进行中,应注重环境保护,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选择环保的建筑材料、引入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等,确保基地符合当地环保标准。
七、总结粮油加工基地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生产、管理、环保等多方面因素。
桂林米粉连锁经营模式及其创新焦薇薇;索维;韦好【摘要】桂林米粉凭借悠久历史及特有独特风味,可谓桂林一绝。
它店铺遍布桂林大街小巷,但主要以崇善、日头火、桂林人、莫记担子米粉等店铺最火。
店铺竞争不断,使得彼此经营模式存在问题,影响了桂林米粉走出桂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步伐及创新。
文章阐述了桂林米粉连锁经营模式情况、特点、现状、主要店铺的经营模式分析等,通过对比提出创新发展建议。
【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35-37)【关键词】桂林米粉;连锁经营模式;分析;创新【作者】焦薇薇;索维;韦好【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 桂林米粉连锁经营模式概述桂林米粉作为广西特色小吃,在目前竞争不断加剧下,经营主要通过连锁来实现经营目标,其形态有三种:标准连锁经营形态,即采取由配送中心统一送货方式操作,连锁部门无独立权限。
这种形态下有着统一牌匾、统一形式、统一文化等。
非标准连锁经营形态,即除统一牌匾外,其余经营形态全部由单个店独立来完成,也可以称之为“准连锁”企业。
加盟式连锁方式,即只要愿意用自身企业名称的零售网点,只要交纳一定数量加盟费,就是连锁一员。
但通过调研查资料了解到现桂林米粉经营者主要采取连锁模式。
这种模式优势多:一,授权人以品牌、经营管理经验等投入,便可达规模经营目的;二,被授权人由于购买的是已成功的运营系统,可省去创业很多必要摸索过程,降低风险;三,被授权人可有自己公司,掌握自己收支,可短时间内收回投入并盈利。
四,授权人与被授权人之间不是竞争关系,利于共同扩大市场份额。
2 桂林米粉连锁经营模式特点桂林任何一家米粉店铺经营都有自己模式。
但目前连锁模式主分三种:专一模式、特色模式、联盟模式。
每种模式有自己优势与不足。
专一模式是店铺集中经营米粉。
但目前很多经营者没摆脱“小而全”格局,经营多种产品。
实验五挤压膨化食品制作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挤压膨化食品生产的基本原理及一般过程,使理论与实际更好的结合。
2、学习如何分析和判断挤压食品生产中的质量问题及影响因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辅料及主要设备1、原辅料:谷物、薯类、豆类粉,香味料。
2、仪器设备:双螺杆挤压机、电子称、天平、量杯、切片机、调质桶。
三、实验内容1、挤压膨化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和配方用挤压技术加工的小吃食品和休闲食品有三种:第一种是土豆片、锅巴等脆片小吃食品。
第二种是常规的挤压膨化食品,如利用低水分的玉米粉、小麦粉、大米粉或其他谷物及淀粉,经济压膨化后,干燥至含水率4%,然后调味和涂油;对于高水分的淀粉基物料,在挤压后直接油炸,然后调味。
第三种小吃食品主要指挤压加工为各种形状和组织结构的半成品和成品。
挤压膨化马铃薯脆片:将75%的马铃薯粉和25%的玉米粉,加水调湿至含水量达到19%进入挤压机,在130℃和6MPa的条件下挤出,获得膨胀率在4.8以上的挤出产品,然后在150℃的热空气中干燥3min,再用盐、油调味,即得马铃薯脆片。
四、实验结果(感官评价)表1 烘焙型、油炸型和直接挤压型膨化食品感官要求表2 膨化食品微生物学指标菌落总数/(cfu/g)10000 大肠菌群/(MPN/100g)90 致病菌不得检出五、思考题1、调节水分和温度压力的目的是什么?2、挤压膨化食品的基本原理?3、挤压食品的特点?4、双螺杆挤压机的基本结构?连续挤压蒸煮工艺的核心设备是挤压机。
挤压机具有压缩、混合、混炼、熔融、膨化、成型等功能。
挤压机的腔体可以分成3-5个区,各区可以通过蒸汽或电加热,也可通过挤压摩擦加热,从而达到蒸煮物料的目的,物料在腔体中高温、高压的作用下,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
当物料通过挤压机腔体各区的时候,可溶性的风味物资和色素可以通过腔体在高压的作用下注入到物料之中。
在挤压腔体的末端,熔融的物料通过在高压的作用下通过模板的模孔而挤出,由于压力的突然下降,水蒸汽迅速膨胀和散失,使产品形成多孔结构,然后膨化的物料被旋转刀切成一定大小的产品。
留胚米小米的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米和玉米粉,相当于小麦粉的蛋白质含量,属于蛋白质丰富且在蛋白质的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上也优于其他粮食品种。
例如小米的蛋氨酸含量为300mg/100g,而大米为125mg/100g,小麦为151mg/100.小米的脂肪含量通常在4%左右,高于大米和小麦面粉。
且其脂肪酸的结构较好,小米脂肪酸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占75%,其全部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相当于玉米油和红花籽油的组成成分。
小米的维生素含量也很高,其中维生素B1含0.57mg/100g,维生素B2含0.12mg/100g.胡萝卜素含0.19mg/100g.而留胚米不但具有上述的营养价值,而且更为突出的是:加上胚中营养成分与大米相比,其综合营养平衡量是大米综合营养量的5倍。
留胚米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综合营养平衡性好,口感,色泽,整齐度均好。
在国外被评为“营养之王”而列为保健食品。
经常食用对维持人体的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平衡都有重要作用。
小米留胚米加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现有工艺技术,设备构造及工艺参数等等配置,要么使加工出来的小米精度高,使胚全部或大部分被碾削掉成为糠,从而导致胚中营养损失殆尽。
要么精度太低,使得种皮保留过多,使粗纤维太多,人食用之后难以消化。
胚作为谷粒的初生组织和分生组织,是谷粒生理活性最强的部分。
胚中富有的蛋白质,脂肪,可溶性糖维生素等,其营养价值很高。
当加工留胚米时应尽量保存大量的胚,换言之---要留胚率超过80%以上的小米为留胚米。
这样保留米胚所含的部分营养素和生物活性成份,使得各种营养成分更加均衡。
加工所用设备及工艺:初清筛-----振动筛-----吸风分离器-----去石机------去磁-----砻谷机1---砻谷机2------谷糙分离筛-----辗米机1-----碾米机2-----碾米机3------碾米机4-----米分级筛----色选机-----去磁----打包。
上述设备有的内部结构需要改动,米机的线速度需要合理匹配。
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结项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就是粮食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
“十三五”期间,在广大粮食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粮食科技总体水平明显提高,粮油加工技术创新作用日益显现,粮油新产品不断增加,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提供有效支撑。
一、适度加工创新为粮食加工产业升级提供内生动力近年,粮油加工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食品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国内专用小麦粉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市场分类更加精细化。
针对粮油加工过精过细造成营养损失、过度加工粮食损失较大问题,“十三五”期间,粮食科技以粮油适度加工为重点创新方向,着重对稻谷、小麦、油脂适度加工技术进行攻关。
主要布局实施了“小麦粉适度加工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传统粮食加工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稻谷(大米)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创新米制品加工的营养保全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并集成示范”“传统杂粮加工关键新技术装备研究及示范”等一系列项目。
在小麦加工领域系统研究了加工精度变化对制品营养组分保留、风险因子去除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大宗主食品加工适应性规律,研究开发出小麦柔性剥皮、粉流在线取样及粒度测控等核心装备,初步构建起智能化制粉控制系统,为小麦加工管理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技术和设备支撑。
在稻谷加工领域,粮食科研机构聚焦光电精准识别加工精度在线检测设备开发,研究出稻谷适度加工碾白技术、抛光技术,研提稻谷加工精度关键品质指标,通过融合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研发出大米留皮程度在线检测设备和大米适度加工智能化成套装备。
初步形成系列大宗面制食品、米制品适度加工技术规范,构建起主要粮食品种适度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二、粮油加工技术研发为营养健康提供了技术保障近年来,粮食科研以杂粮加工和全谷物加工技术难点为突破口,围绕杂粮及全谷物加工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重点解决杂粮烹制不便、口感不佳等问题,深入开展杂粮营养组分研究,杂粮和全谷物加工工艺研究,为提升杂粮食品和全谷物加工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
米粉品牌产业化发展方向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米粉作为中国传统的主食之一,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美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米粉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进一步推动米粉品牌的产业化发展,成为了当前许多米粉生产企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所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从品牌建设、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米粉品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一、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价值观念的载体,是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在米粉产业发展中,建设和提升品牌形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要实现米粉品牌的产业化发展,首先要树立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找准市场定位,塑造品牌形象。
其次要注重品牌故事的讲述,包装米粉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食用方式等,增加米粉的文化内涵,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宣传广告等手段,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能够在众多米粉品牌中一眼认出,从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二、产品创新产品创新是企业立足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在米粉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可以通过研发新口味、新款式的米粉产品,结合不同地域的风味特色,拓展产品线,打造系列化的产品组合。
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智能制造、冷链物流等技术,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延长产品的保鲜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提升米粉产品的附加值,拓展消费市场,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和发展。
三、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米粉品牌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要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拓展销售渠道,增加品牌曝光率,提升产品销量。
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等新兴销售渠道,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的网络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同时也要注重线下实体渠道的建设,通过与连锁超市、便利店、餐饮店等的合作,扩大销售范围,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要通过促销活动、广告宣传、口碑营销等手段,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美誉度,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信赖。
1.湿面筋:将面粉加水制成面团,用水冲洗,最后剩下的软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占面筋干重的85%以上,具有特殊的粘性、延伸性和弹性。
2.大豆浓缩蛋白:用一定工艺方法除去脱脂大豆中可溶性的糖、无机盐等成分,从而使蛋白质含量达到70%左右的大豆蛋白制品。
3.罐头食品的杀菌只要求杀灭致病菌和腐败菌,并不要求绝对无菌,这种杀菌称之为“商业无菌4,果蔬的速冻保藏:果蔬经一系列处理后,在-25℃~-35℃低温下速冻,再在-18℃~-20℃的低温下保藏,是现代食品冷冻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5.冻结速度定义:食品表面与中心点间的最短距离,与食品表面达到0℃后至食品中心温度降到比食品冻结点低10℃所需时间之比。
6.新含气调理加工:它是将食品原材料预处理后,装在高阻氧的透明软包装袋中,抽出空气并注入不活泼气体并密封,然后在多阶段升温,两阶段冷却的调理杀菌锅内进行温和式杀菌的方法。
7.果蔬干制是经过一定预处理的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脱除一定水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的一种加工方法。
8.原料乳的标准化:就是调整原料乳中的脂肪含量(F),使乳制品中的脂肪含量和非脂乳固体含量(SNF)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9.果蔬罐藏:将水果、蔬菜进行一些预处理后装入特制的容器中,经过排气、密封、杀菌使罐内微生物死亡,并破坏果蔬本身酶活性的一种加工方法。
引起罐头食品败坏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
10.变稠:甜炼乳在贮藏过程中,特别是当贮藏温度较高时,粘度逐渐增高,甚至失去流动性,这一过程称为变稠。
11.物理成熟:稀奶油冷却至脂肪的凝固点,以使部分脂肪变为固体结晶状态,这一过程称之为稀奶油物理成熟。
老化是将冷却后的混合料置于老化缸中,在2~4℃的低温下使混合料在物理上成熟的过程,亦称为“成熟”或“熟化”。
12.凝冻:是将混合料置于低温下,在强制搅拌下进行冰冻,使空气以极微小的气泡状态均匀分布于混合料中,使物料形成细微气泡密布、体积膨胀、凝结体组织疏松的的过程。
米粉技术培训方案1. 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提升米粉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尽早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业务能力,增强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2. 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为公司全体米粉,包括技术部门、产品部门、服务部门等相关岗位人员。
3.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涵盖企业核心技术、业务能力、工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3.1 企业核心技术•公司技术架构介绍•公司产品架构介绍•公司软硬件环境介绍•公司开发流程和方法论介绍3.2 业务能力•产品理念和规划介绍•社区运营规划和流程介绍•用户体验和服务流程介绍•数据分析和应用场景介绍3.3 工作技能•前端基础技能:HTML、CSS、JavaScript 等•前端框架:Vue.js、React 等•后端基础技能:Java、Python、Node.js 等•数据库:MySQL、MongoDB 等•运维技能:Linux 基础、Docker、Kubernetes 等3.4 团队合作•团队管理和沟通技巧•项目协作和责任分配•知识共享和团队协作工具使用本次培训采取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线上学习部分采用视频课程、在线教学和知识问答等方法,线下实践部分采用项目组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等方法。
5. 培训计划本次培训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内容和时间如下:5.1 第一阶段•员工需求调研:3 天•企业核心技术和业务能力培训:5 天•工作技能培训:10 天5.2 第二阶段•团队合作技能培训:5 天•项目实战:15 天6. 培训效果评估本次培训采取考核和反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全面了解员工的学习情况、技术水平、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具体考核和反馈方式包括答题、演讲、实际操作和团队项目等方式。
本次培训的费用由公司全额承担,包括培训师资、教材材料、设备资源、办公场地和员工福利等相关支出。
8. 报名与参加方式员工可通过公司内部系统报名参加本次培训。
米粉加工核心技术和设备
米粉,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经浸泡、蒸煮、压条等工序制成的条状、丝状米制品,而不是词义上理解的以大米为原料以研磨制成的粉状物料。
米粉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爽滑入味,深受广大消费者(尤其南方消费者)的喜爱。
东莞陈辉球米粉设备作为我国综合实力强的米粉机厂家,专业从事米线技术(米粉技术)研究推广和米线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的民营科技企业。
陈辉球董事长以十几年米线生产(米粉生产)实际经验为基础,结合大家的经验和智慧,在多家高校的专家教授指导下,经过反复实验研发,我们总结出一整套理想的工艺技术组合,研制出全自动方便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粉丝生产设备、全自动鲜湿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水鲜粉生产设备、全自动直条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东莞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即食米线生产设备、全自动米排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河粉生产设备、全自动波纹粉生产设备等米面机械,陈辉球米粉设备所生产的米粉,属纯天然食品,外观洁白光滑、晶亮剔透、条形挺直、粗细一致,久泡不散、久煮不断、口感爽滑、营养丰富。
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的重大突破,整套工艺的全线贯通,加上对应设备的无缝连接,使米线生产全程自动化,这是行业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和进步,从此米线生产有了标准工艺和
设备,行业发展将装上核发动机。
一、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
〈一〉超级挤丝机:
1、将米粉熟化组织再造和挤压出丝三项功能完全分开,独立运行,确保每项功能均达到极致;
2、质量机制:
确保熟化度达95%以上,确保粉丝粗细均匀;
3、成本机制:
人工成本很低,能耗成本较高,但为总成本下降奠定基础;
4、自动化机制:
·全程自动化的起点和基点;
·特殊技术和动力配置,确保粉丝挤出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均匀一致;
〈二〉滚压松丝机:
1、根据粉丝粘接特点,采用错位松丝原理,实现逐根连续松丝,松丝率达99%以上;
2、质量机制:
粉丝浸水量很低,烘干难度下降,烘干质量上升。
3、成本机制:
同上,烘干成本下降;
4、自动化机制:
受控规则松丝,便于后续操作。
〈三〉高频离散机:
1、这是一项非常精巧的技术和设备,原理为本公司专利技术,在此不便多讲;
2、质量机制:
让每块粉饼的粉丝充分离散混乱,这样有利于定型均匀,饼形饱满,更有于后续烘干中的热空气穿透,不会产生烘干中的顽固“湿心”,让烘干更快更易;
3、成本机制:
同上,烘干成本下降,不良品损耗下降;
4、自动化机制:
这是自动化中的一道核心工序,粉带中的粉丝被一堆堆定量分离出来,传统工艺中的抓粉称量工序在这里被机器自动完成了。
〈四〉成型机:
1、这又是一项完全超常规的技术和设备,原理不方便讲;
2、质量机制:
粉丝的筋力和咬劲在这里得到极大加强,糊汤几乎被完全杜绝,粉饼被快速固化为标准形状,没有毛刺,为网带烘干和自动包装打下基础;
3、成本机制:
本身要增加能源成本,但为烘干节约能源成本,更为包装节约人工;
4、自动化机制:
这是自动化中最核心工序,粉丝在这里被自动固化定型,外形规则饱满,没有毛刺。
〈五〉网带烘干机:
1、网带运行,粉饼反复翻边,超低温大风量慢速长时间烘干
2、质量机制:
基于上诉工艺,粉饼烘干合格率达100%,且有弹性,咬劲好,绝不脆碎断条;
3、成本机制:
本身含水量低,加上定型机又逼出部分水份,再加上这种烘干工艺,烘干成本很低。
二、五大优势:
〈一〉全程自动化:
1、优势描述:
从大米投料到成品装箱实现全程机械自动化,只需配置少量工人监视生产线运行。
2、优势由来:
①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突破;
②全套工艺技术及参数的完美配合;
③设备设施的无缝连接。
3、优势效应:
①用工很少;
②管理简单;
③质量优秀,均匀稳定;
④成本大幅降低。
〈二〉用工很少:
1、优势描述:
单班全程只需配置18个工人,另按1+1+1+1配置基层管理人员(一个班长、一个品管、一个物料、一个机修),总共22人一个班,两班44人,比较现行状况,可节约80—100人。
2、优势由来:
全程自动化,生产均由机器完成,工人只是操作机器,监视机器运行。
3、优势效应:
①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可达65%—70%;
②工人年龄要求可适度放宽,工资可适度提高,加上劳动强度大降,工人很好招聘,也好管理,更好稳定;
③在当今用工环境下,这是一个重大利好。
〈三〉管理简单:
1、优势描述:
由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设备密集型,生产现场管理也由管人转为管机器,管理人员大大减少,管理难度大大减弱,相应生活管理,劳动法律管理也一并简化;
2、优势由来:
人多了,管理自然复杂,管理成本自然很高,特别是人都有思想情绪,都会累,都会走神,所以产品质量都会因此受影响而波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
反之,用机器代替人,人少了,机器多了,则管理简化,管理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均匀稳定,消费者满意度也会稳定上升,从而有力支持市场推进;
3、优势效应:
①成本下降;
②质量均匀稳定;
〈四〉质量提高,均匀稳定:
1、优势描述:
产品质量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均匀稳定性;
2、优势由来:
①五大核心技术和设备;
②全程自动化;
③基本消除人为不稳定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优势效应:
产品力大增,消费者满意度不断提高,产品本身广告力和营销力大大增强,销售难度越来越小,销量越来越大,品牌随之上场。
〈五〉成本大幅下降,优势明显:
1、优势描述:
产品成本下降幅度较大,可达10%—15%
2、优势由来:
①人工成本下降;
②管理成本下降;
③物料耗损下降;
④事故成本下降;
3、优势效应:
产品毛利空间明显上升,市场操作空间和盈利能力明显上升,竞争优势明显。
〈六〉综合说明:
五大优势又归结到生产力优势和产品力优势,使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财务盈利能力大幅度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