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考试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458.00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数 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1. 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2. 4的平方根是( ) A. 2 B. C.2 D.±23. 在下列所给出坐标的点中,在第二象限的是( )A. (2,3)B. (-2,3)C. (-2,-3)D. (2,3)4. 在实数5,227,38-,0,,2π,36,0.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5.如图,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则∠3的同旁内角是( )A.∠1B.∠2C.∠4D.∠56. 若a ,b 为实数,且229943a a b a -+-=++,则a b +的值为( )A .-1B .1C .1或7D .77. 已知∠AOB,P是任一点,过点P画一条直线与OA平行,则这样的直线()A. 有且仅有一条B. 有两条C. 不存在D. 有一条或不存在8. 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①如果两个角都等于70°,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③画线段AB=3 cm.A、0个B、1个C、2个D、3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9.若3m-12与12-3m都有平方根,则m的平方根为10.如图,直线AB,CD,EF交于点O,OG平分,且,,则∠DOG= 。
11.把9的平方根和立方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______.12.从新华书店向北走100 m,到达购物广场,从购物广场向西走250 m到达体育馆,若体育馆所在位置的坐标是(-250,0),则选取的坐标原点是_ __13.在如图所示的长方体中,与AB垂直且相交的棱有__ _条.14.如果,其中为有理数,则a+b=______.15.若两个连续整数x,y满足,则x+y的值是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动点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不断地移动,每次移动一个单位,得到点,,,,那么点为自然数的坐标为______用n表示.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2分)17.计算:(每小题4分,共8分)求下列各式中x的值:(每小题4分,共8分)(1)2x2=4;;(2)64x3+27=019.如图,直线a∥b,点B在直线b上,AB⊥BC,∠1=55°,求∠2的度数.(6分)20.完成下面的证明(8分)如图,点E 在直线DF 上,点B 在直线AC 上,若∠AGB=∠EHF, ∠C=∠D .求证:∠A=∠F .证明:∵∠AGB=∠EHF∠AGB =______对顶角相等∴∠EHF=∠DGF∴DB∥EC ( )∴∠ =∠DBA ( )又∵∠C=∠D ∴∠DBA=∠DDF ∥ ( )∴∠A=∠F( )21.已知a+2的立方根是3,3a+b-1算术平方根是4,c 是 整数部分.(9分) (1)求a,b,c 的值;(2)求3a - b+c 的平方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2+x2=x4B. x2•x3=x5C. x6÷x2=x3D. (2x)3=6x32.下列每个网格中均有两个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由另一个进行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A. B. C. D.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与∠5是同位角B. ∠2与∠4是对顶角C. ∠3与∠6是同旁内角D. ∠5与∠6互为余角4.在圆周长C=2πR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 )A. 2是常量,C、π、R是变量B. 2π是常量,C,R是变量C. C、2是常量,R是变量D. 2是常量,C、R是变量5.如图,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A ∠1=∠3 B. ∠2=∠4C. ∠DCE=∠DD. ∠B+∠BAD=180°6.如图,在△ABC和△DCB中,∠ABC=∠DCB,要使△ABC≌△DC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能是( )A. ∠A=∠DB. ∠ACB=∠DBCC. AB=DCD. AC=DB7.如图,将一个正方形分成9个全等的小正方形,连接三条线段得到∠1,∠2,∠3,则∠1+∠2+∠3的度数和等于()A. 120°B. 125°C. 130°D. 135°8.在△ABC中,AB=AC,∠BAC=45°.若AD平分∠BAC交BC于D,BE⊥AC于E,且交A于O,连接O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D⊥BC;②OC平分BE;③OE=CE;④△ACD≌△BCE;⑤△OCE的周长=AC的长度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⑤二.填空题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7398=_____.10.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___________° .11.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它的周长为20cm,一条边长6cm,那么腰长是_____.12.如图,长方形是由若干个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组成,从面积的角度研究这个图形,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这个数学等式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来)1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 .14.已知(9n)2=38,则n=_____.15.若多项式a2+2ka+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的值是_____.16.若∠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另一边互相平行,∠1=50°,则∠2=_________.17.如图,已知AB∥CD,则∠A、∠C、∠P关系为_____.18.如图,等边△ABC中,BD⊥AC于点D,AD=3.5cm,点P、Q分别为AB、AD上的两个定点且BP=AQ=2cm,若在BD上有一动点E使PE+QE最短,则PE+QE的最小值为_____cm三.解答题19.计算(1)(2m+n﹣2)(2m+n+2) (2)(2+a)(2﹣a)﹣a(5b﹣a)+3a4b2+(﹣a2b)220.(1)计算:(﹣12)﹣1+(π﹣3.14)0+(﹣23)2019•(32)2018 (2)先化简,再求值:[(x ﹣2y )2+(x ﹣2y )(2y +x )]÷2x ,其中x =2,y =﹣1.21.已知()25a b +=,()23a b -=,求下列式子的值:(1)22a b +;(2)4ab .22.已知:如图,AB ∥CD ,∠B =∠D .点EF 分别在AB 、CD 上.连接AC ,分别交DE 、BF 于G 、H .求证:∠1+∠2=180°证明:∵AB ∥CD ,∴∠B =_____._____又∵∠B =∠D ,∴_____=_____.(等量代换)∴_____∥_____._____∴∠l +∠2=180°._____23.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 地到B 地,乙驾车从B 地到A 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 (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 (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速度为______千米/分,乙的速度为______千米/分(2)当乙到达终点A 后,甲还需______分钟到达终点B(3)请通过计算回答: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千米时,甲出发了多少分钟?24.在△ABC 中,AB =AC ,点D 是射线CB 上一个动点(不与点B ,C 重合),以AD 为一边在AD 的右侧作△ADE ,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在线段CB上,且∠BAC=90°时,那么∠DCE=______度.(2)设∠BAC=α,∠DCE=β.①如图2,当点D在线段CB上,∠BAC≠90°时,请你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如图3,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BAC≠90°时,请将图3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x2+x2=x4B. x2•x3=x5C. x6÷x2=x3D. (2x)3=6x3[答案]B[解析][分析]直接利用积的乘方运算法则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分别计算得出答案.[详解]A、x2+x2=2x2,故此选项错误;B、x2•x3=x5,正确;C、x6÷x2=x4,故此选项错误;D、(2x)3=8x3,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积的乘方运算以及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下列每个网格中均有两个图形,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由另一个进行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解.[详解]观察选项可知,A中的两个图形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得到,C中可以通过平移得到,D中可以通过放大或缩小得到,只有B可以通过对称得到.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了解轴对称的性质及定义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与∠5是同位角B. ∠2与∠4是对顶角C. ∠3与∠6是同旁内角D. ∠5与∠6互为余角[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以及余角的定义对各选项作出判断即可.[详解]解:A 、∠1与∠5是同位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2与∠4对顶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3与∠6是同旁内角,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5与∠6互为补角,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同位角、对顶角、同旁内角的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三线八角,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4.在圆的周长C =2πR 中,常量与变量分别是( )A. 2是常量,C 、π、R 是变量B. 2π是常量,C,R 是变量C. C 、2是常量,R 是变量D. 2是常量,C 、R 是变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变量常量的定义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称为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称为常量,可求解.[详解]在圆的周长公式中2R C π=中,C 与r 是改变的,π是不变的;所以变量是C ,R ,常量是2π.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变量与常量知识,属于基础题,正确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能判定AB ∥CD 的条件是( )A. ∠1=∠3B. ∠2=∠4C. ∠DCE=∠DD. ∠B+∠BAD=180°[答案]B[解析][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或互补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详解]A. ∵∠1=∠3,∴AD∥BC,而不能判定AB∥CD,故A错误;B.∵∠2=∠4,∴AB∥CD,故B正确,C.∵∠DCE=∠D,∴AD∥BC,而不能判定AB∥CD,故C错误;D. ∵∠B+∠BAD=180°,∴AD∥BC,而不能判定AB∥CD,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直线平行.6.如图,在△ABC和△DCB中,∠ABC=∠DCB,要使△ABC≌△DCB,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不能是( )A. ∠A=∠DB. ∠ACB=∠DBCC. AB=DCD. AC=DB[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ABC=∠DCB,BC=CB,然后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逐个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由题意∠ABC=∠DCB,BC=CB∴A. ∠A=∠D,可用AAS定理判定△ABC≌△DCBB. ∠ACB=∠DBC,可用ASA定理判定△ABC≌△DCBC. AB=DC,可用SAS定理判定△ABC≌△DCBD. AC=DB,不一定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掌握判定定理灵活应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7.如图,将一个正方形分成9个全等的小正方形,连接三条线段得到∠1,∠2,∠3,则∠1+∠2+∠3的度数和等于( )A. 120°B. 125°C. 130°D. 135°[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出BCA BDE ∆≅∆,从而有3CAB ∠=∠,这样可得1390∠+∠=︒,根据图形可得出245∠=︒,这样即可求出123∠+∠+∠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与BDE ∆中AC DE C D CB DB =⎧⎪∠=∠⎨⎪=⎩, ()BCA BDE SAS ∴∆≅∆,3CAB ∴∠=∠,由图可知,1=90CAB ∠+∠︒,∴1390∠+∠=︒,由图可知,245∠=︒,1239045135∴∠+∠+∠=︒+︒=︒.故选:.[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属于数形结合的类型,解答本题需要判定BCA BDE ∆≅∆,这是解答本题关键.8.在△ABC 中,AB =AC ,∠BAC =45°.若AD 平分∠BAC 交BC 于D ,BE ⊥AC 于E ,且交A 于O ,连接OC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D ⊥BC ;②OC 平分BE ;③OE =CE ;④△ACD ≌△BCE ;⑤△OCE 的周长=AC 的长度A. ①②③B. ②④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①正确,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即可证明;②错误,证明OB=OC>OE即可判断;③正确,证明∠ECO =∠OBA=45°即可;④错误,缺少全等的条件;⑤正确,只要证明BE=AE,OB=OC,EO=EC即可判断.[详解]解:∵AB=AC,AD平分∠BAC,∴AD⊥BC,BD=CD,即①正确,∴OB=OC,∵BE⊥AC,∵OC>OE,∴OB>OE,即②错误,∵∠ABC=∠ACB,∠OBC=∠OCB,BE⊥AC,∴∠ABE=∠ACO=45°,∴∠ECO=∠EOC=45°,∴OE=CE,即③正确,∵∠AEB=90°,∠ABE=45°,∴AE=EB,∴△OEC的周长=OC+OE+EC=OE+OB+EC=EB+EC=AE+EC=AC,即⑤正确,无法判断△ACD≌△BCE,故④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二.填空题9.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7398=_____.[答案]3⨯7.39810-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10n a -⨯,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详解]解:0.007398=7.398×10﹣3.故答案为:37.39810-⨯.[点睛]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10n a -⨯,其中110a ≤<,n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10.如图,在△ABC 中,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 ,AC 于点D 和E ,∠B =60°,∠C =25°,则∠BAD =___________°.[答案]70.[解析][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C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计算出结果.[详解]解:∵DE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DA=DC ,∴∠DAC=∠C=25°,∵∠B=60°,∠C=25°,∴∠BAC=95°,∴∠BAD=∠BAC-∠DAC=70°,故答案为70.[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它的周长为20cm ,一条边长6cm ,那么腰长是_____.[答案]6cm 或7cm .当腰长=6cm时,底边=20﹣6﹣6=8cm,当底边=6cm时,腰长=2062﹣=7cm,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推出腰长.[详解]解:∵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cm,∴当腰长=6cm时,底边=20﹣6﹣6=8cm,即6+6>8,能构成三角形,∴当底边=6cm时,腰长=2062﹣=7cm,即7+6>7,能构成三角形,∴腰长是6cm或7cm,故答案为6cm或7cm.[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在于分析讨论6cm为腰长还是底边长.12.如图,长方形是由若干个小长方形和小正方形组成,从面积的角度研究这个图形,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这个数学等式是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来)[答案](a+2b)(a+3b)=a2+5ab+6b2[解析][分析]根据图形求面积有直接求和间接求两种方法,列出等式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整个长方形的面积:S=(a+2b)(a+3b),同时,这个图形是由5个长是a宽是b的小长方形和6个边长是b的小正方形和一个边长是a的正方形组成的,所以面积S=a2+5ab+6b2.∴(a+2b)(a+3b)=a2+5ab+6b2.故答案为:(a+2b)(a+3b)=a2+5ab+6b2.[点睛]这道题主要考查整式的乘法的推导,难度较低,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将一张三角形纸片ABC 的一角折叠,使点A 落在△ABC 外的A'处,折痕为DE.如果∠A=α,∠CEA′=β,∠BDA'=γ,那么α,β,γ 三个角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_.[答案]γ=2α+β.[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BDA'=∠A+∠AFD,∠AFD=∠A'+∠CEA',代入已知可得结论.[详解]由折叠得:∠A=∠A',∵∠BDA'=∠A+∠AFD,∠AFD=∠A'+∠CEA',∵∠A=α,∠CEA′=β,∠BDA'=γ,∴∠BDA'=γ=α+α+β=2α+β,故答案为γ=2α+β.[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是关键.14.已知(9n)2=38,则n=_____.[答案]2[解析][分析]先把9n化为32n,再根据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即可得出4n=8,即可求得n的值.[详解](9n)2=(32n)2=34n=38,∴4n=8,解得n =2.[点睛]此题考查幂的乘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15.若多项式a 2+2ka+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的值是_____.[答案]±1[解析]分析:完全平方式有两个:222a ab b ++和222a ab b -+,根据以上内容得出221ka a =±⋅,求出即可. 详解:∵221a ka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2ka =±2a ⋅1, 解得:k =±1, 故答案是:±1. 点睛:考查完全平方公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6.若∠1与∠2有一条边在同一直线上,且另一边互相平行,∠1=50°,则∠2=_________.[答案]50°或130°;[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即可解答此题.[详解]解:如图:当α=∠2时,∠2=∠1=50°,当β=∠2时,∠β=180°−50°=130°,故答案为:50°或1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AB ∥CD ,则∠A 、∠C 、∠P 的关系为_____.[答案]∠A+∠C﹣∠P=180°[解析][详解]如图所示,作PE∥CD,∵PE∥CD,∴∠C+∠CPE=180°,又∵AB∥CD,∴PE∥AB,∴∠A=∠APE,∴∠A+∠C-∠P=180°,故答案是:∠A+∠C-∠P=180°.18.如图,等边△ABC中,BD⊥AC于点D,AD=3.5cm,点P、Q分别为AB、AD上的两个定点且BP=AQ=2cm,若在BD上有一动点E使PE+QE最短,则PE+QE的最小值为_____cm[答案]5[解析][分析]过BD作P的对称点,连接P,Q,Q与BD交于一点E,再连接PE,根据轴对称的相关性质以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出此时PE+QE最小,并且等于Q,进一步利用全等三角形性质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过BD作P的对称点,连接P,Q,Q与BD交于一点E,再连接PE,此时PE+QE最小.∵与P关于BD对称,∴PE=E,BP=B=2cm,∴PE+QE= Q,又∵等边△ABC中,BD⊥AC于点D,AD=3.5cm,∴AC=BC=AB=7cm,∵BP=AQ=2cm,∴QC=5cm,∵B=2cm,∴C=5cm,∴△Q C为等边三角形,∴Q=5cm.∴PE+QE=5cm.所以答案为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对称求点之间距离的最小值以及等边三角形性质,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19.计算(1)(2m+n﹣2)(2m+n+2) (2)(2+a)(2﹣a)﹣a(5b﹣a)+3a4b2+(﹣a2b)2[答案](1)22++-;(2)2-5ab+4a4b2.m mn n444[解析][分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整式乘法,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1)(2m+n﹣2)(2m+n+2)()2m n+-=2422m mn n++-;=444(2)(2+a)(2﹣a)﹣a(5b﹣a)+ 3a4b2+(﹣a2b)2=2-a2-5ab+a2+3a4b2+ a4b2=2-5ab+4a4b2.[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乘法运算和乘法公式,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并严格按照整式乘法法则进行.20.(1)计算:(﹣12)﹣1+(π﹣3.14)0+(﹣23)2019•(32)2018 (2)先化简,再求值:[(x ﹣2y )2+(x ﹣2y )(2y +x )]÷2x ,其中x =2,y =﹣1.[答案](1)53-;(2)2x y -,4. [解析][分析](1)根据负整数指数幂,0指数幂,积的乘方逆运算计算,再进行加减运算即可;(2)先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合并,再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计算,最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解:(1)(﹣12)﹣1+(π﹣3.14)0+(﹣23)2019•(32)2018 20182018223=21332⎛⎫⎛⎫⎛⎫-++-⨯-⨯ ⎪ ⎪ ⎪⎝⎭⎝⎭⎝⎭()20182=113⎛⎫-+-⨯- ⎪⎝⎭ 2=13⎛⎫-+- ⎪⎝⎭ =53-; (2)[(x ﹣2y )2+(x ﹣2y )(2y +x )]÷2x =22224442x xy y x y x ⎡⎤-++-÷⎣⎦=2242x xy x ⎡⎤-÷⎣⎦=2x y -,当x =2,y =﹣1时,原式=()221-⨯-=4.[点睛]本题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0指数幂,积的乘方逆运算,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代入求值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牢记相关知识,严格按法则进行计算.21.已知()25a b +=,()23a b -=,求下列式子值:(1)22a b +;(2)4ab .[答案](1)4;(2)2;(1)直接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将原式展开,进而求出22a b +的值;(2)直接利用(1)中所求,进而得出ab 的值,求出答案即可.[详解]解:(1)∵()25a b +=,()23a b -=,∴22+25a b ab +=,2232b a b a +-=,∴()2228a b +=,解得:224a b +=,(2)∵224a b +=,∴4+2ab=5,解得:ab=12, ∴4ab =14=2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2.已知:如图,AB ∥CD ,∠B =∠D .点EF 分别在AB 、CD 上.连接AC ,分别交DE 、BF 于G 、H .求证:∠1+∠2=180°证明:∵AB ∥CD ,∴∠B =_____._____又∵∠B =∠D ,∴_____=_____.(等量代换)∴_____∥_____._____∴∠l +∠2=180°._____[答案]见解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得到∠D=∠BFC,证明DE∥B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结论.[详解]证明:∵AB∥CD,∴∠B=∠B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B=∠D,∴∠D=∠BFC.(等量代换)∴D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l+∠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故答案为:∠B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BFC;DE;B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3.甲、乙两人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相向而行,甲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乙驾车从B地到A地,他们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甲先出发6分钟后,乙在整个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千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的速度为______千米/分,乙的速度为______千米/分(2)当乙到达终点A后,甲还需______分钟到达终点B(3)请通过计算回答: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千米时,甲出发了多少分钟?[答案](1)16,43;(2) 78;(3)283或60分钟[解析][分析](1)根据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可得甲乙的速度;(2)根据相遇前甲行驶的路程除以乙行驶的速度,可得乙到达A站需要的时间,根据相遇前乙行驶的路程除以甲行驶的速度,可得甲到达B站需要的时间,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3)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解:由纵坐标看出甲先行驶了1千米,由横坐标看出甲行驶1千米用了6分钟,甲的速度是1÷6=16千米/分钟,由纵坐标看出AB两地的距离是16千米, 设乙的速度是x千米/分钟,由题意,得10x+16×16=16,解得x=43,即乙的速度为43米/分钟.故答案为16;43;(2)甲、乙相遇时,乙所行驶的路程:4401033⨯=(千米)相遇后乙到达A站还需1416263⎛⎫⨯÷=⎪⎝⎭(分钟),相遇后甲到达B站还需411036⎛⎫⨯÷⎪⎝⎭=80分钟,当乙到达终点A时,甲还需80-2=78分钟到达终点B.故答案为78;(3)110606÷=(分钟),设甲出发了x分钟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千米时,根据题意得,16x+43(x-6)=16-10,解得x=283,答:甲出发了283或60分钟后,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千米时.[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利用同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得出甲乙的速度是解题关键.24.在△ABC中,AB=AC,点D是射线CB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DAE=∠BAC,连接CE.(1)如图1,当点D 线段CB 上,且∠BAC =90°时,那么∠DCE =______度.(2)设∠BAC =α,∠DCE =β.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CB 上,∠BAC ≠90°时,请你探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如图3,当点D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BAC ≠90°时,请将图3补充完整,并直接写出此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不需证明).[答案](1)90°;(2)①α+β=180°;②α=β.[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证明ABD ≅ACE,所以∠ECA=∠DBA,所以∠DCE =90°.(2)方法类似(1)证明△ABD ≌△ACE ,所以∠B=∠ACE ,再利用角的关系求αβ180+=︒. (3)同理方法类似(1).试题解析:解:(1) 90 度.∠DAE =∠BAC ,所以∠BAD =∠EAC,AB=AC,AD=AE ,所以ABD ≅ACE,所以∠ECA=∠DBA,所以∠ECA =90°.(2)① αβ180+=︒.理由:∵∠BAC =∠DAE ,∴∠BAC -∠DAC =∠DAE -∠DAC ,即∠BAD =∠CAE,又AB=AC ,AD=AE ,∴△ABD ≌△ACE ,∴∠B=∠ACE .∴∠B +∠ACB =∠ACE+∠ACB ,∴B ACB DCE β∠∠∠+==.∵αB ACB 180∠∠++=︒,∴αβ180+=︒.(3)补充图形如下, αβ=.。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1)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若分式211xx-+的值为0,则x的值为()A.0B.1C.﹣1D.±12.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A. B.C. D.3.如图,在△ABC中,AB=20cm,AC=12cm,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3cm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同时出发以每秒2cm速度向点C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当△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秒A.2.5 B.3 C.3.5 D.44.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若设∠1=x°,∠2=y°,则可得到方程组为A.x y50{x y180=-+=B.x y50{x y180=++=C.x y50{x y90=++=D.x y50{x y90=-+=5.已知x是整数,当30x-取最小值时,x的值是( )A.5 B.6 C.7 D.86.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的度数为()A.118°B.119°C.120°D.121°7.下列各组数中,能作为一个三角形三边边长的是()A.1,1,2 B.1,2,4 C.2,3,4 D.2,3,58.用图象法解某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所解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A.20{3210x yx y+-=--=,B.210{3210x yx y--=--=,C.210{3250x yx y--=+-=,D.20{210x yx y+-=--=,9.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A .1对B .2对C .3对D .4对 10.计算()233a a ⋅的结果是( )A .8aB .9aC .11aD .18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27-的立方根是________.2.如图,AB ∥CD ,FE ⊥DB ,垂足为E ,∠1=50°,则∠2的度数是_____.3.已知AB//y 轴,A 点的坐标为(3,2),并且AB=5,则B 的坐标为________.4.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cm ,底面周长为32cm ,在杯内壁离杯底5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从外壁A 处到内壁B 处的最短距离为_____cm (杯壁厚度不计).5.如图,AD ∥BC ,∠D=100°,CA 平分∠BCD ,则∠DAC=________度.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解方程组:20 346 x yx y+=⎧⎨+=⎩2.已知A=3x2+x+2,B=﹣3x2+9x+6.(1)求2A﹣13 B;(2)若2A﹣13B与32C-互为相反数,求C的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若x=2是C=2x+7a的解,求a的值.3.如图,将边长为m的正方形纸板沿虚线剪成两个小正方形和两个矩形,拿掉边长为n的小正方形纸板后,将剩下的三块拼成新的矩形.(1)用含m或n的代数式表示拼成矩形的周长;(2)m=7,n=4,求拼成矩形的面积.4.如图1,△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1)求证:△ABE≌△ADC;(2)若∠ACD=15°,求∠AEB的度数;(3)如图2,当△ABD与△ACE的位置发生变化,使C、E、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C∥BE.5.为了解某市市民“绿色出行”方式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某市部分出行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都只从以下五个种类中选择一类),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不完整的统计图.种类 A B C D E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步行公交车的士私家车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共有人,其中选择B类的人数有人;(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A类对应扇形圆心角α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3)该市约有12万人出行,若将A,B,C这三类出行方式均视为“绿色出行”方式,请估计该市“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6.某中学为打造书香校园,计划购进甲、乙两种规格的书柜放置新购进的图书,调查发现,若购买甲种书柜3个、乙种书柜2个,共需资金1020元;若购买甲种书柜4个,乙种书柜3个,共需资金1440元.(1)甲、乙两种书柜每个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2)若该校计划购进这两种规格的书柜共20个,其中乙种书柜的数量不少于甲种书柜的数量,学校至多能够提供资金4320元,请设计几种购买方案供这个学校选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B2、A3、D4、C5、A6、C7、C8、D9、D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2、40°3、(3,7)或(3,-3)4、205、4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2分)1、原方程组的解为=63 xy⎧⎨=-⎩2、(1)7x2﹣x+2;(2)﹣14x2+2x﹣1;(3)﹣5773、(1)矩形的周长为4m;(2)矩形的面积为33.4、(1)略(2) ∠AEB=15°(3) 略5、(1)800,240;(2)补图见解析;(3)9.6万人.6、(1)设甲种书柜单价为180元,乙种书柜的单价为240元.(2)学校的购买方案有以下三种:方案一:甲种书柜8个,乙种书柜12个方案二:甲种书柜9个,乙种书柜11个,方案三:甲种书柜10个,乙种书柜10个.。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4的算术平方根为()A.﹣2 B.2 C.±2 D.2.(4分)在下列实数:、、、、﹣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3.(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4.(4分)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A.∠B=∠ACE B.∠A=∠ECD C.∠B=∠ACB D.∠A=∠ACE5.(4分)﹣8的立方根是()A.B.2 C.﹣2 D.6.(4分)下列图形都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四边形组成的,则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图形是()A.B.C.D.7.(4分)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有理数B.面积为12的正方形边长是C.=2D.在数轴上可以找到表示的点8.(4分)经过两点A(2,3)、B(﹣4,3)作直线AB,则直线AB()A.平行于x轴 B.平行于y轴 C..经过原点D.无法确定9.(4分)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A.(2,2)B.(3,3)C.(3,2)D.(2,3)10.(4分)若m=,则m的范围是()A.1<m<2 B.2<m<3 C.3<m<4 D.4<m<5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5分)如图,直线a,b相交,∠2=3∠1,则∠3= °.12.(5分)在实数0,﹣π,,﹣4中,最小的数是.13.(5分)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且在y轴的左侧,则P 点的坐标是.14.(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现有下列说法:①点A4的坐标是(2,0);②点A10的坐标是(5,0);③点A4n(n为正整数)的坐标是(2n,0);④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与从点O到点A1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正确的是.(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三、(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90分)15.(8分)计算:﹣32+|﹣3|+2.16.(8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1和2a﹣7,求这个数.17.(8分)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及其高C′D′.18.(8分)已知点P(a,b)在第二象限,且|a|=3,|b|=8,求点P的坐标.19.(10分)完成下面的证明.(在括号中注明理由)已知:如图,BE∥CD,∠A=∠1,求证:∠C=∠E.证明:∵BE∥CD,(已知)∴∠2=∠C,()又∵∠A=∠1,(已知)∴AC∥,()∴∠2= ,()∴∠C=∠E(等量代换)20.(10分)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若∠AOE=35°,∠COF=85°,求∠BOD的度数.21.(12分)已知|x﹣1|=,求实数x的值.22.(12分)如图,一个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表示50m,A同学上学时从家中出发,先向东走250米,再向北走50米就到达学校.(1)以学校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2)B同学家的坐标是;(3)若C同学家的坐标为(﹣150,100),请你在你所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示C同学家的点.23.(14分)如图所示,A、B、C、D四点都在x轴上,C、D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线段CD=1;B、D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线段BD=5;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3,﹣2,线段AB=1.(1)如果x轴上有两点M(x1,0),N(x2,0)(x1<x2),那么线段MN的长为多少?(2)如果y轴上有两点P(0,y1),Q(0,y2)(y1<y2),那么线段PQ的长为多少?(3)如果|a|=3,b=2,且有A(a,0),B(b,0),那么线段AB的长为多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1.(4分) 4的算术平方根为()A.﹣2 B.2 C.±2 D.【分析】依据算术平方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22=4,∴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分)在下列实数:、、、、﹣1.010010001…中,无理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可得答案.【解答】解:、、﹣1.010010001…是无理数,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3.(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解答】解:点P(﹣2,﹣3)所在的象限是第三象限.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4.(4分)如图,能判定EC∥AB的条件是()A.∠B=∠ACE B.∠A=∠ECD C.∠B=∠ACB D.∠A=∠ACE【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直接判断.【解答】解:A、两个角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故选项错误;B、两个角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故选项错误;C、不是EC和AB形成的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故选项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正确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定义是关键.5.(4分)﹣8的立方根是()A.B.2 C.﹣2 D.【分析】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x是a的立方根,根据此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2的立方等于﹣8,∴﹣8的立方根等于﹣2.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立方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应先找出所要求的这个数是哪一个数的立方.由开立方和立方是互逆运算,用立方的方法求这个数的立方根.注意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原数的性质符号相同.6.(4分)下列图形都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四边形组成的,则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图形是()A.B.C.D.【分析】根据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A、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B、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C、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不合题意;D、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需要一个四边形旋转得到,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利用平移设计图案,熟知图形的平移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4分)关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有理数B.面积为12的正方形边长是C.=2D.在数轴上可以找到表示的点【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的实数或者无限不循环小数或π;由此即可判定选择项.【解答】解:A、是无理数,原来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面积为12的正方形边长是,原来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2,原来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在数轴上可以找到表示的点,原来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要求掌握实数,有理数,无理数的范围以及分类方法.8.(4分)经过两点A(2,3)、B(﹣4,3)作直线AB,则直线AB()A.平行于x轴 B.平行于y轴 C..经过原点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解答.【解答】解:∵A(2,3)、B(﹣4,3)的纵坐标都是3,∴直线AB平行于x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熟记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等是解题的关键.9.(4分)一个长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1)、(﹣1,2)、(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是()A.(2,2)B.(3,3)C.(3,2)D.(2,3)【分析】因为(﹣1,﹣1)、(﹣1,2)两点横坐标相等,长方形有一边平行于y轴,(﹣1,﹣1)、(3,﹣1)两点纵坐标相等,长方形有一边平行于x轴,过(﹣1,2)、(3,﹣1)两点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点为第四个顶点.【解答】解:过(﹣1,2)、(3,﹣1)两点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交点为(3,2),即为第四个顶点坐标.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长方形的性质和点的坐标表示方法,明确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坐标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0.(4分)若m=,则m的范围是()A.1<m<2 B.2<m<3 C.3<m<4 D.4<m<5【分析】先估计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然后即可判断﹣3的近似值.【解答】解:∵5<<6,∴5﹣3<﹣3<6﹣3,即2<m<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一个无理数和一个有理数组成的无理数找范围时,应先找到带根号的数的范围.现实生活中经常需要估算,估算应是我们具备的数学能力,“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0分)11.(5分)如图,直线a,b相交,∠2=3∠1,则∠3= 45 °.【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性质,结合图形可得∠1与∠2互为邻补角,即∠1+∠2=180°,又因∠2=3∠1,可求得∠1,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3.【解答】解:由图示得,∠1与∠2互为邻补角,即∠1+∠2=180°,又∵∠2=3∠1,∴∠1+3∠1=180°,∴∠1=45°,∴∠3=∠1=45°.故答案为:45.【点评】本题考查邻补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对顶角的性质,是一个需要熟记的内容.12.(5分)在实数0,﹣π,,﹣4中,最小的数是﹣4 .【分析】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4<﹣π<0<,∴在﹣4,0,,﹣π中最小的数是﹣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正数都大于0;②负数都小于0;③正数大于一切负数;④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13.(5分)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且在y轴的左侧,则P点的坐标是(﹣3,2),(﹣3,﹣2).【分析】根据直角坐标系中,某点到x轴的距离是它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确距离是它的横坐标的绝对值解答.【解答】解:∵P(x,y)到x轴的距离是2,到y轴的距离是3,∴x=±3,y=±2;又∵点P在y轴的左侧,∴点P的横坐标x=﹣3,∴点P的坐标为(﹣3,2)或(﹣3,﹣2).故填(﹣3,2)或(﹣3,﹣2).【点评】本题利用了直角坐标系中,某点到x轴的距离是它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确距离是它的横坐标的绝对值.14.(5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图所示.现有下列说法:①点A4的坐标是(2,0);②点A10的坐标是(5,0);③点A4n(n为正整数)的坐标是(2n,0);④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与从点O到点A1的移动方向一致,其中正确的是①③④.(把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都选上)【分析】①观察图形可得出点A4的坐标,结论①正确;②观察图形可得出点A10的坐标,结论②错误;③观察图形可得出点A4、A8、A12的坐标,根据坐标的变化结合蚂蚁的运动规律即可得出点A4n(n为正整数)的坐标是(2n,0),结论③正确;④根据蚂蚁的运动规律即可得出运动方向四次一循环,依此即可得出从点A 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与从点O到点A1的移动方向一致,结论④正确.综上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观察图形,可知:点A4的坐标是(2,0),∴结论①正确;②观察图形,可知:点A10的坐标是(5,1),∴结论②错误;③观察图形,可知:A4(2,0),A8(4,0),A12(6,0),…,∴点A4n(n为正整数)的坐标是(2n,0),∴结论③正确;④∵蚂蚁从原点O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运动方向四次一循环.又∵100=25×4,∴从点A100到点A101的移动方向与从点O到点A1的移动方向一致,∴结论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中点的坐标,观察图形结合蚂蚁的运动逐一分析四条结论的正误是解题的关键.三、(本题共9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90分)15.(8分)计算:﹣32+|﹣3|+2.【分析】原式利用乘方的意义,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9+3﹣+2=﹣6+.【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绝对值,注意区别﹣32与(﹣3)2.16.(8分)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a+1和2a﹣7,求这个数.【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得到a+1+2a﹣7=0,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1+2a﹣7=0,解得a=2.则这个数是:(a+1)2=9.【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a的平方根,记作±.17.(8分)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及其高C′D′.【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平移后的△A′B′C′,再作出高C′D′即可.【解答】解:如图,△A′B′C′及高C′D′即为所求.【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平移变换,熟知图形平移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8.(8分)已知点P(a,b)在第二象限,且|a|=3,|b|=8,求点P的坐标.【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零,可得a的值,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纵坐标大于零,可得b的值.【解答】解:由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零,得a=﹣3.由第二象限内点的纵坐标大于零,得b=8,故P点坐标是(﹣3,8).【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利用了第二象限内的点的横坐标小于零,第二象限内点的纵坐标大于零.19.(10分)完成下面的证明.(在括号中注明理由)已知:如图,BE∥CD,∠A=∠1,求证:∠C=∠E.证明:∵BE∥CD,(已知)∴∠2=∠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1,(已知)∴AC∥DE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E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E(等量代换)【分析】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2=∠C,进而求出AC∥DE,即可得到∠2=∠E,利用等量代换得到结论.【解答】证明:∵BE∥CD,(已知)∴∠2=∠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A=∠1,(已知)∴AC∥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C=∠E(等量代换).故答案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20.(10分)如图,直线EF,CD相交于点O,OA⊥OB,若∠AOE=35°,∠COF=85°,求∠BOD的度数.【分析】由对顶角相等得∠DOE=85°,由垂直得∠BOE=55°,则∠BOD=∠DOE﹣∠BOE,代入计算.【解答】解:∵∠COF=85°,∴∠DOE=∠COF=85°,∵OA⊥OB,∴∠AOB=90°,又∵∠AOE=35°,∴∠BOE=∠AOB﹣∠AOE=90°﹣35°=55°,∴∠BOD=∠DOE﹣∠BOE=85°﹣55°=35°.【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线的定义和对顶角的性质,属于基础题;注意观察图形利用角的和、差关系或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同时步骤书写要合理,既不能太麻烦,也不能太简单.21.(12分)已知|x﹣1|=,求实数x的值.【分析】依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x﹣1=±,然后再解关于x的方程即可.【解答】解:∵|x﹣1|=,∴x﹣1=±.解得:x=+1或x=﹣+1.∴x的值为1﹣或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数的性质,依据绝对值的性质得到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2.(12分)如图,一个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表示50m,A同学上学时从家中出发,先向东走250米,再向北走50米就到达学校.(1)以学校为坐标原点,向东为x轴正方向,向北为y轴正方向,在图中建立直角坐标系:(2)B同学家的坐标是(200,150);(3)若C同学家的坐标为(﹣150,100),请你在你所建的直角坐标系中,描出表示C同学家的点.【分析】(1)根据题意得出A点坐标,进而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得出B点坐标;(3)利用C点坐标进而得出C点位置.【解答】解:(1)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2)B同学家的坐标为:(200,150);故答案为:(200,150);(3)如图所示:C同学家所在的点坐标为:(200,15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题关键.23.(14分)如图所示,A、B、C、D四点都在x轴上,C、D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线段CD=1;B、D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3,线段BD=5;A、B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3,﹣2,线段AB=1.(1)如果x轴上有两点M(x1,0),N(x2,0)(x1<x2),那么线段MN的长为多少?(2)如果y轴上有两点P(0,y1),Q(0,y2)(y1<y2),那么线段PQ的长为多少?(3)如果|a|=3,b=2,且有A(a,0),B(b,0),那么线段AB的长为多少?【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可知,x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依此可得线段MN的长;(2)y轴上有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纵坐标差的绝对值,依此可得线段PQ 的长;(3)先由|a|=3,得出a=±3,再根据x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横坐标差的绝对值即可求出线段AB的长.【解答】解:(1)∵x轴上有两点M(x1,0),N(x2,0)(x1<x2),∴线段MN=|x1﹣x2|=x2﹣x1;(2)∵y轴上有两点P(0,y1),Q(0,y2)(y1<y2),∴线段PQ=|y1﹣y2|=y2﹣y1;(3)∵|a|=3,∴a=±3,∴A(±3,0),B(2,0),∴线段AB=|±3﹣2|=1或5.【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两点间的距离,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数形结合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共36分)1.(3分)计算的结果是()A.﹣2 B.±2 C.2 D.42.(3分)在﹣1.732,,π,2+,3.212212221…(按照规律,两个1之间增加一个2)这些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5 B.2 C.3 D.43.(3分)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A. B.C. D.4.(3分)点P(1,﹣5)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5.(3分)在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B.﹣=﹣0.6 C.=﹣13 D.=±66.(3分)如图,∠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A.75°B.15°C.105°D.165°7.(3分)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A.∠1=∠3 B.∠2=∠4 C.∠2=∠3 D.∠2+∠3=180°8.(3分)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A.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B.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C.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数﹣a2是负数B.C.|﹣a|一定是正数D.实数﹣a的绝对值是a10.(3分)(﹣0.7)2的平方根是()A.﹣0.7 B.±0.7 C.0.7 D.0.49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直线,且a∥b,b∥c,则a∥cB.a,b,c是直线,且a⊥b,b⊥c,则a⊥cC.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a,b,c是直线,且a∥b,b∥c,则a⊥c12.(3分)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2与B.﹣2与C.﹣2与D.2与|﹣2|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4分)若x的立方根是﹣,则x= .14.(4分)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x﹣2和5x+6,则这个数是.15.(4分)的相反数是.16.(4分)点A在y轴左侧,在x轴的上侧,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4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坐标为.17.(4分)的算术平方根是.18.(4分)在数轴上表示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为3,则a﹣3= .三、计算(共90分)19.(20分)计算求值:(1)+﹣(2)﹣(3)|﹣|+2(4)3(x﹣1)3=﹣24.20.(8分)若a、b满足|a﹣2|+=0,求代数式的值.21.(8分)已知:如图,∠ADE=∠B,∠DEC=115°.求∠C的度数.22.(8分)已知:如图,a∥b,∠1=55°,∠2=40°,求∠3和∠4的度数.23.(8分)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24.(12分)完成下面推理过程:如图,已知∠1=∠2,∠B=∠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1=∠2 ,且∠1=∠CGD ,∴∠2=∠CG ,∴CE∥BF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B=∠C(已知),∴∠BFD=∠B,∴AB∥CD .25.(12分)如图,(1)请写出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房子的A、B、C、D、E、F、G的坐标.(2)小影想把房子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你能帮他办到吗?请作出相应图案,并写出平移后的7个点的坐标.26.(14分)如图,AB∥CD,直L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线段EF上(点M不与E、F重合),N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N不与F重合)(1)当点N在射线FC上运动时(F点除外),则∠FMN+∠FNM=∠AEF,说明理由?(2)当点N在射线FD上运动时(F点除外),∠FMN+∠FNM与∠AEF有什么关系?画出图形,猜想结论并证明.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共36分)1.(3分)计算的结果是()A.﹣2 B.±2 C.2 D.4【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把原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22=4,∴=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熟知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3分)在﹣1.732,,π,2+,3.212212221…(按照规律,两个1之间增加一个2)这些数中,无理数的个数为()A.5 B.2 C.3 D.4【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π,2+,3.212212221…(按照规律,两个1之间增加一个2)是无理数,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注意带根号的要开不尽方才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为无理数.如π,,0.8080080008…(每两个8之间依次多1个0)等形式.3.(3分)在下图中,∠1,∠2是对顶角的图形是()A. B.C. D.【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对顶角的定义,作为对顶角,首先是由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其次才是对顶角相等.【解答】解:根据两条直线相交,才能构成对顶角进行判断,A、B、D都不是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图形,错误;C是由两条直线相交构成的图形,正确.故选C.【点评】此类题目的正确解答,在于对对顶角定义的掌握.4.(3分)点P(1,﹣5)所在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的特点解答.【解答】解:点P(1,﹣5)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点的坐标,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5.(3分)在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是()A.=﹣B.﹣=﹣0.6 C.=﹣13 D.=±6【分析】A、根据立方根的性质即可判定;B、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判定;C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化简即可判定;D、根据算术平方根定义即可判定.【解答】解:A,=﹣,故A选项正确;B、﹣≈﹣1.9,故B选项错误;C、=13,故C选项错误;D、=6,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注意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正值为算术平方根.6.(3分)如图,∠1=15°,∠AOC=90°,点B,O,D在同一直线上,则∠2的度数为()A.75°B.15°C.105°D.165°【分析】由图示可得,∠1与∠BOC互余,结合已知可求∠BOC,又因为∠2与∠COB互补,即可求出∠2.【解答】解:∵∠1=15°,∠AOC=90°,∴∠BOC=75°,∵∠2+∠BOC=180°,∴∠2=105°.故选:C.【点评】利用补角和余角的定义来计算,本题较简单.7.(3分)如图,不能推出a∥b的条件是()A.∠1=∠3 B.∠2=∠4 C.∠2=∠3 D.∠2+∠3=180°【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具有相等关系或互补关系的两角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是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被判断平行的两直线是否由“三线八角”而产生的被截直线.【解答】解:A、∵∠1和∠3为同位角,∠1=∠3,∴a∥b;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2和∠4为内错角,∠2=∠4,∴a∥b;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2与∠3是同旁内角,∴∠2=∠3,不能证明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2和∠3为同位角,∠2+∠3=180°,∴a∥b.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正确识别“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正确答题的关键,只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才能推出两被截直线平行.8.(3分)下列语句中,错误的是()A.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条垂线B.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C.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D.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分析】根据垂线、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和补角的定义作答.【解答】解:A、一条直线的垂线可以作无数条,故错误;B、对顶角一定相等,但不相等的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故正确;C、∵180°﹣90°=90°,∴直角的补角必是直角,故正确;D、符合平行线的性质,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定理概念的记忆,是需要熟记的内容.9.(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数﹣a2是负数B.C.|﹣a|一定是正数D.实数﹣a的绝对值是a【分析】A、根据平方运算的特点即可判定;B、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即可判定;C、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即可判定;D、根据实数的绝对值的性质进行即可判定.【解答】解:A、实数﹣a2是负数,a=0时不成立,故选项错误;B、,符合二次根式的意义,故选项正确,C、|﹣a|一定不一定是正数,a=0时不成立,故选项错误;D、实数﹣a的绝对值不一定是a,a为负数时不成立,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分类及二次根式、绝对值的性质,解答此题时要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10.(3分)(﹣0.7)2的平方根是()A.﹣0.7 B.±0.7 C.0.7 D.0.49【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数a的平方根,也就是求一个数x,使得x2=a,则x就是a的平方根.【解答】解:∵(﹣0.7)2=0.49,又∵(±0.7)2=0.49,∴0.49的平方根是±0.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的定义.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11.(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是直线,且a∥b,b∥c,则a∥cB.a,b,c是直线,且a⊥b,b⊥c,则a⊥cC.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a,b,c是直线,且a∥b,b∥c,则a⊥c【分析】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解答即可.【解答】解:A、正确,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B、错误,因为“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C、错误,a,b,c是直线,且a∥b,b⊥c则a⊥c;D、错误,b,c是直线,且a∥b,b∥c,则a∥c.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比较简单.12.(3分)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2与B.﹣2与C.﹣2与D.2与|﹣2|【分析】根据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2与是互为相反数,故本选项正确;B、=﹣2,﹣2与相等,不是互为相反数,故本选项错误;C、﹣2与﹣是互为倒数,不是互为相反数,故本选项错误;D、|﹣2|=2,2与|﹣2|相等,不是互为相反数,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对各项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3.(4分)若x的立方根是﹣,则x= ﹣.【分析】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得出x=(﹣)3,求出即可.【解答】解:∵x的立方根是﹣,∴x=(﹣)3=﹣,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立方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14.(4分)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x﹣2和5x+6,则这个数是.【分析】由于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有2个,它们互为相反数.依此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3x﹣2+5x+6=0,解得x=﹣,所以3x﹣2=﹣,5x+6=,∴()2=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根的逆运算,平时注意训练逆向思维.15.(4分)的相反数是﹣2 .【分析】根据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解答.【解答】解:2﹣的相反数是﹣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性质,主要利用了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是基础题.16.(4分)点A在y轴左侧,在x轴的上侧,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4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坐标为(﹣4,4).【分析】根据题中所给的点的位置,可以确定点的纵横坐标的符号,结合其到坐标轴的距离得到它的坐标.【解答】解:根据题意,点A在y轴左侧,在y轴的上侧,则点A横坐标为负,纵坐标为正;又由距离每个坐标轴都是4个单位长度,则点A的坐标为(﹣4,4).故答案为(﹣4,4).【点评】本题考查点的坐标的确定与意义,点到x轴的距离是其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是其横坐标的绝对值.。
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4的算术平方根值等于( )
A.2 B.-2 C.±2 D.2
2、一个自然数a的算术平方根为x,则a+1的立方根是( )
A.31x B.23(1)x C.321a D.321x
3、如图所示,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CDAB//( )
A. 43 B. 21 C. DCED D. 180ACDD
4、如图,AD∥BC,∠B=30°,DB平分∠ADE,则∠DEC的度数为( )
A.30° B.60° C.90° D.120°
5、A(―4,―5),B(―6,―5),则AB等于( )
A、4 B、2 C、5 D、3
6、由点A(―5,3)到点B(3,―5)可以看作( )平移得到的。
A、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再向上平移8个单位 B、先向左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
C、先向右平移8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 D、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
7、如图,已知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点M、N,NG平分MND,若170°,
则2的度数为( )
A、10° B、15° C、20° D、35°
8、一辆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平行原来的方向上前进,那么两次拐弯是( )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①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一定互相平行; ② 有一条公共边的角叫邻补角;
E
D
C
B
A
4
3
2
1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7题图
③ 内错角相等。 ④ 对顶角相等;
⑤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0、若3x=3,则(x+3)2的值是( )
A.81 B.27 C.9 D.3
11、|6-3|+|2-6|的值为( ) A.5 B.5-26 C.1 D.26-1
12、已知25nyxymx的解为13yx,则mmn)2(等于( )
A、4 B、8 C、16 D、32
二、填空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127的立方根为 。
2、在下列各数 中无理数有 个。
3
2 ,16,7,-,-32,2
,203,-5,38,925,0,0.5757757775……(相邻两个5
之间的7的个数逐次加1).
3、如图,BD平分∠ABC,ED∥BC,∠1=250,则∠2= °,∠3= °
4、如图,计划把河水引到水池A中,先引AB⊥CD,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
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5、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600,则∠2= 度。
6、在象限内x轴下方的一点A,到x轴距离为21,到y轴的距离为31,则点A的坐标为 。
7、已知点P(0,a)在y轴的负半轴上,则点Q(-2a-1,-a+1)在第 象限.
8、如果x-4是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 4的值为________.
9、已知368.8=4.098,902.188.63,则36880 。
.22aa
10、某宾馆在重新装修后,准备在大厅主楼梯上铺设某种红色地毯,已知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30元,
主楼梯道宽2米,其侧面如图所示,则购买地毯至少需要 元。
11、若y=33xx+4 ,则x2+y2的算术平方根是 。
12、如图a∥b,c∥d,b⊥e,则∠1与∠2的关系是 。
13、方程组51byaxyx和方程组1182byaxyx的解相同,则ab=________。
14、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题设 ,结论 。
三、解答题:(共98分)
1、(6分)求下列x的值。
(1)( x -1)2=4 (2) 3x3=-81
2、(6分,每小题3分)计算:
(1)已知,2a化简: (2)
3、(8分)解方程组
第10题图
a
b
c
d
e
(12)
1
2
92144)2(23323
(1)225650514332yxyx (2)yxyxxyyx3)1(4)(10723543
4、( 6分)
如图,∠AOB内一点P:
(1)过点P画PC∥OB交OA于点C,画PD∥OA交OB于点D;
(2)写出两个图中与∠O互补的角;
(3)写出两个图中与∠O相等的角.
5、(6分)完成下面推理过程:
如图,已知∠1 =∠2,∠B =∠C,可推得AB∥CD.理由如下:
∵∠1 =∠2(已知),
且∠1 =∠CGD( ),
∴∠2 =∠CGD(等量代换).
∴CE∥BF( ).
∴∠ =∠C( ).
又∵∠B =∠C(已知),
∴∠ =∠B(等量代换).
∴AB∥CD( ).
B
O
A
P
2
1
H
G
A
B
F
C
D
E
6、( 8分)如图,EF∥AD,AD∥BC,CE平分∠BCF,∠DAC=120°,∠ACF=20°,求∠FEC的度数.
7、(10分 ) 如图所示, AB//CD,∠1= ∠2,∠3=∠4,那么EG//FH吗?说明你的理由.
8、(12分)在直角坐标系中,A(―3,4),B(―1,―2),O为坐标原点,把△AOB向右平移3个单位,
得到△A/O/B/。
(1)求△A/O/B/三点的坐标。
(2)求△A/O/B/的面积。
9、(10分)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1km,乙先从A地出发1小时,而甲比乙早到B地
A
B
C
E
F
D
3 4 6 E 2 1 B C D
A F G H 5
1 2 3 x y -2 -1 0
-1
-2
1
2
3
4
-3
A
B
(2)
D
C
3-1
B
A
O
x
y
P
D
C
B
A
O
x
y
20分钟,已知甲走完全程用了4小时,求AB两地的距离。
10、(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0),(3,0),现同时将点A,B分别
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分别得到点A,B的对应点C,D,连接AC,BD,CD.
(1)求点C,D的坐标及四边形ABDC的面积ABDCS四边形
(2)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连接PA,PB,使PABS=ABDCS四边形,
若存在这样一点,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3)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C,PO,当点P在BD上移动时(不与B,D重合)给出下列结论:
①DCPBOPCPO的值不变,②DCPCPOBOP的值不变,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你找出这个结
论并求其值.
(附加题)七、细观察,找规律(本题10分)
1、下列各图中的MA1与NAn平行。
NMNMA2A1A3A2A1MNA1A2A3A4A5A
4
A
3
A
2
A
1
N
M
④③②
①
……
(1)图①中的∠A1+∠A2=____度,
图②中的∠A1+∠A2+∠A3=____度,
图③中的∠A1+∠A2+∠A3+∠A4=____度,
图④中的∠A1+∠A2+∠A3+∠A4+∠A5=____度,……,
第⑩个图中的∠A1+∠A2+∠A3+…+∠A10=____度
(2)第n个图中的∠A1+∠A2+∠A3+…+∠An=___________。